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不锈钢雕塑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不锈钢雕塑技术范文1
关键词:雕塑材质;种类;运用;审美特征
装饰雕塑在材质方面有多种类型,包括木雕、石雕、金属雕、玻璃钢雕、铜雕、砂岩类雕等,众多的表现材质为装饰雕塑在不同空间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载体。雕塑的发展依托于材质,只有充分认识雕塑的种类和方法才能更好地表达雕塑形象,才能进一步探索雕塑材质的潜力。雕塑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其核心乃是物质材料的单纯性和创作过程的塑造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雕塑材质也随之变化,不同时期的雕塑材质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特征。
一 木材类
木雕在室内空间中应用比较广泛,纹理、色泽、刀痕体现它的生动性。它与其他雕塑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取材方便。除朽木和特别松软的的木材外,许多木材可用于木雕。(2)易于加工。一般木工工具和刻刀即可,无需特殊工具。因木料相对于石料、玉料、金属料等比较松软,容易雕凿和打磨,手工也可进行。(3)题材广泛。人物、飞禽走兽、花鸟虫鱼都可以。包括具象、形象和意向均可。(4)木雕形式多样。浮雕、圆雕、镂空雕、双面雕等都可以。(5)实用性强。除木雕艺术品、装饰品外,还可雕成各种实用品,或在木制家具、用具、梁柱、门窗上进行雕刻。(6)木雕的成本相对较低。木雕品种繁多,流派纷呈,具有大众性,适用于任意空间。木雕带给人亲切感,优质的木雕构思巧妙、内涵丰富、工艺精湛。中国是一个崇尚雕刻而又十分擅长雕刻的国度,木雕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文化素养,它在世界雕刻史上独树一帜。
二 金属类
金属雕塑的类型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丰富,不锈钢、钛合金,还有由此延伸的许多新“产品”,有一部分金属雕塑用“失腊法”技艺浇注而成,有的作品为整体浇注,有的为分体浇铸。金属雕塑作品通过挤压、锻造等工艺手段实现造型要求。也有一部分由焊接方式组合在一起,依然遵循雕塑的艺术理念。金属雕塑中,不锈钢的应用比较广泛,不锈钢表面光洁,有很强的金属感,现代感较强。质量轻,强度高是不锈钢的优势。在制作时,要求雕塑本身造型简单、明确、手法现代感极强,包含着时尚艺术的意蕴。金属雕塑质地比较紧密,经过打磨或艺术处理后,表面很有光泽感,体现出冷漠和坚硬的视觉效果。通过雕塑家的艺术手段使之呈现不同造型特点。金属类雕塑适合应用于室内空间,因为室外的环境因素会导致其发生氧化形成锈,也有一些雕塑家会利用锈创作各种表面颜色效果。金属类雕塑取材比较广泛,表达手段多样,能够表达多元的文化信息,满足更多人群的审美要求。金属雕塑对技术的要求比较严格,优秀的雕塑不仅会体现金属材质的特征美、工艺美,还会使人透过表象从艺术的根源上体会金属带来的灵感。金属雕塑区别于其他材质雕塑,带给人全新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和审美感受。
三 石雕类
石雕是最古老而且还永不会过时的雕塑材料,承载着历史的使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包括从具象到抽象的人物或动物,还有一些独特设计的建筑构件如瓦当、石檐等。从旧石器到现在,千百年来的优秀文化带给中国人骄傲。中国的石雕按石料分类有青石、滑石、彩石、卵石、大理石、汉白玉、花岗岩等,花岗岩带给人粗犷深沉、醇厚朴实的感觉,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颜色分为红、黑、绿、花,其中花系列的应用最为广泛。大理石质地细腻、滋润光洁、华美典雅,汉白玉给人以纯洁、柔和、庄重的感觉。其它石材,如石灰岩、砂岩等也是城市建设中良好的雕塑材料。石雕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古人用之做成祭司的器具,清朝时就出现了栩栩如生的车马人物。石雕适用于中式餐厅的装修需要,符合中国文化的特征,也适用于目前人们追求自然环境的要求。石雕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挖掘并不断完善有助于环境与自然与艺术的结合,更加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四 砂岩类
砂岩分为天然砂岩和人造砂岩两种。天然砂岩是一种沉积岩,在自然界里经过各种地质变化形成的一种既健康环保又极富装饰性的雕塑材质,砂岩是矿山的主要成分,是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石材。人造砂岩是无机材料人工合成,属于绿色环保材料。砂岩是使用最广泛的建筑用石材,巴黎圣母院、罗浮宫、美国国会、哈弗大学均由砂岩装饰而成。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高贵典雅,坚硬的质地成就了建筑的恒久魅力。砂岩具有轻便、灵巧、美观、耐用的特点。砂岩有海砂岩和泥砂岩两种,海砂岩比泥砂岩硬度高,比较结实。掌握砂岩的特性可以为更多的空间设计服务。人造砂岩除了自然雕琢造型外还可以着色、彩绘、打磨明暗,通过技术处理使作品表面呈现粗犷、细腻、龟裂、自然缝隙等真实效果。泥砂岩还被用在影剧院、饭店、体育场,公共效果十分理想,甚至可以代替吸声板和拉毛墙。目前,砂岩雕塑广泛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别墅、酒店、宾馆、园林以及城市建设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 玻璃钢
玻璃钢是树脂与纤维的合成品,多年来成为一种供人们观赏以及装饰的艺术门类。具有很好的透明性以及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因此,用途比较广泛。玻璃钢有极高的塑造性,它的轻质高强以及耐腐蚀性是最好的优点。玻璃钢材质具有普遍的象征性。玻璃钢造价低廉,应用范围比较广泛,通过对表面效果的处理可以复制各类材质雕塑,在室内多做仿铜效果。在城市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园林、小区使用率比较高。
六 铜雕类
不锈钢雕塑技术范文2
“世界的艺术”国际雕塑展由法国密特朗艺术中心邀请来自法国的策展人Ami Barak总体策划,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艺术展的主要项目之一。这些形态各异的雕塑作品都围绕“城市现状”这一共同的主题,并且贯穿着城市如何面对传统和未来的主旨。
此次展览还特别得到了马爹利干邑的鼎力支持。专程前来参加本次盛典的马爹利全球品牌传承总监孟尼亚先生表示:“通过呈现这一展览,马爹利期望借助艺术家与当今城市现状的对话,深入挖掘传统与当代,过去与未来的融和与冲突,以多样化的作品形式阐释艺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再次完美诠释‘独具慧限、领悟非凡’这一艺术品鉴理念。”
作为连接各个国家展馆的主干道,世博轴预计将成为上海世博园参观人数最多的地区,届时将有7千万观众漫步穿行于雕塑作品前,近距离感知并认识艺术家如何应对当下现实及未来的对抗与挑战。此次展出的作品将世博轴演绎成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雕塑长廊,为观者开启了一种全新的视觉审美和对雕塑与建筑的洞见。
参展艺术家介绍:
莫西亚・坎特(Mircea Cantor)《凯旋门》汇集并更新了来自遥远时代的通用象征符号,颂扬着当代人类的精神,其灵感来自于古代人文主义传统。
陈长伟《十二生肖柱》系列作品是一个具有高度象征性的图腾。十二生肖动物的理念来自中国农业社会和古代编年历法的传统哲学和神学。威姆・德沃伊(Wim Delvoye)《平板拖车》表现了中世纪的制造工艺和机器时代的机械技术。
丹・格雷厄姆(Dan Graham)《E.S.曲线》作品“模仿了城市的建筑风格,在延续源自文艺复兴时的园林楼阁历史的同时,将洛可可式的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应用到以圆形开放式门窗为特色的中国园林亭榭的设计中。”
帕斯卡・马赛恩・塔尤(Pascale Marthine Tayou)《上海树一米卡多树》,米卡多是一种由2至6人参与的技巧游戏。玩时,需要将木棍一根根捡起,同时不能碰触或移动别的木棍。
夏维尔・威尔汗(xavier Veilhan)《振动》在时间里的往返穿行与现代的起源相联系,表现出作者使用现代工具改造这段时间的不断努力。向京《无限柱》表现了东方美学的传达方式,改变并颠覆常规经验。张洹《和和,和谐》是一对镜面不锈钢的熊猫,象征着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世博。
展望《园林乌托邦》设计理念源于1 995年首创的不锈钢假山,而那时正是中国大兴工业建设和城市重建时期。
沈远《0》秉承了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的理论,五大洲形成之初,地球是由一个四面环水的地球村连接,恰似蛋白中的蛋黄。球型地球被艺术家意想成一个没有蛋壳的鸡蛋。
黄致阳《座干峰》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目的在于在世博会参观者之间提供一种人造景观和自然风景互动场所。
彼得・戈格莱尔(Peter Kogler)《世博计划》通过动画影像表达了现实世界的虚拟化和社会化结构。
梁美萍《镜船》由不锈钢镜面制成,镜面反映周遭的流动人群和空间,船的内里则反映了天幕的建构蓝图,更具体地响应了这次世博地理的港口文化和环境。
李颂华《无题》用一个简单的拧转动作使现实生活中的不可能在艺术中变得可能。
刘建华《延伸的空间》体现中国式的人文态度和思维方式及哲学传统。朱利安・奥培(Julian Opoe)《行走的Jennifer,橙色》搭建了一个如真人大小的电子面板,面板上显示有一个电子的“火柴人形象”,正在朝各个方向任意行走。
托马斯・萨拉切诺(Tomas Saraceno)《花园飞行器》通过建造一个建立在严密科学平台和创新材料之上的建筑结构,艺术家实现了这一乌托邦世界。
不锈钢雕塑技术范文3
中国传统木雕的发展历史悠久,传统木雕的魅力无穷,除了图案设计严谨,丰富多样的木雕雕刻图案更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使之更具艺术性观赏性。经过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多分支。现在通常的分类是按照地域的划分而形成的。中国木雕,分布极广,此衰彼兴,潮起潮落。由于各地的民俗、文化和资源条件,取材不一,工艺不同,形成了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流派。在我国,目前的木雕流派大多是以地域来区分的。例如: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北京宫灯,台湾木雕,宁波朱金木雕,云南剑川木雕,湖北木雕船,曲阜楷木雕刻,苏州红木雕刻,上海红木雕,南京仿古木雕,江苏泰州彩绘木雕,辽宁永陵桦木雕,贵州苗族龙舟雕、江西傩面具雕,湖北通山木雕、咸浦邦木雕,天津木雕,东山海柳雕等等。
然而传统木雕发展至今,已经遇到了诸多的发展瓶颈,优秀的传统技艺的流失,传统木雕盲目的商业化,技术化,很多时候传统木雕已经不再让人觉得是一件艺术品,而更像是一件商业品。这对传统木雕的发展是一个很大制约。而装置艺术作为一个新兴的艺术,通过把人们已消费或者未消费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的结合,重组,而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者丰富群体的精神文化意蕴的新艺术形态。当把传统木雕与新型材料相结合时可以很大限度上的让传统木雕走向一个新的方向,得到一个新的发展。
想要用传统木雕来结合装置艺术进行创作,首先要了解装置艺术①。所谓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以令其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②。装置艺术的发展如同其它艺术发展的景况一样,都是受当下多种单一与复合的观念所左右的,也受其自身发展经验的积累所促动.装置艺术日渐在内容关注,题材选择,文化指向,艺术到位,价值定位,情感流向,操作方法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繁复的状态.但从其总体来看,装置艺术的固有特征并没有朝令夕改。装置艺术始于60年代,也称为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与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等有联系.在短短几十年中,装置艺术已经成为当代艺术中的时髦。所以抓住装置艺术这个艺术形式来表现中国的传统木雕是一个打破传统木雕发展瓶颈的一条新路②。
想要更好的结合传统木雕与新材料创作装置艺术,就必须了解传统木雕与一些新兴材料的特性。木材,是一种天然的材料,它具有大自然最原始最自然的气息,因为地域的不同因为气候的不同,导致了木种的不同,木种的不同又带来了木材密度上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的木种,也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产生不同的木纹不同的品相。木材还有很好的可塑性,通过雕琢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形态。所以自古以来木材都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一种材料,尤其一些非常名贵稀少的木材例如红木、紫檀木、黄花梨木等更是众人追捧的对象。
在科技的发展今天,尤其在近几十年间出现了很多新兴的材料,这些材料在工业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这些材料也成为了众多艺术家开辟新思路新创作的好材料。比如不锈钢,硅胶,PVC,等材料都是一些新兴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有着不一样的特性。以中国园林山石为原型,通过对观念、装置、行为、影像等一系列艺术形式运用了不锈钢特有的艺术语言,很好的表现了他对当代艺术对装置艺术的理解,同时将不锈钢这种新材料运用的十分得当,也给我们以后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出发点。那么我们从不锈钢出发,当把不锈钢与中国的传统木雕想结合在一起,从材质到形态都将产生强烈的对比,运用这两个材料进行装置艺术一定能更好的表现传统木雕的魅力。当代的一些不锈钢作品基本都是以抽象的形式出现,而中国传统木雕很多都是具象的,传统木雕与不锈钢的结合也是抽象与具象艺术的一种碰撞。
硅胶也是一种新型的化学材料,它在工业,医疗等领域都有很好的表现。它有很多特性,比如具有透明以及不透明的特性,而且可塑性也很强,而且也可以有不同的强度。这样的材料运用到艺术创作中也将会是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例如80后新锐艺术家黄成创作的一系列经典作品鼠猪类雕塑很好的把硅胶的特性表现了出来。
他运用超写实雕塑的方式来变现他对当下浮躁社会的批判,在欣赏作品艺术表现的同时带给了我们一些信息,如何更好的运用这个材料。在创作中如果能把硅胶与传统的木雕相结合,利用两种材料共有可塑性强的特点,可以创作一些具象写实甚至超写实或者意象但追求细节的作品。然而硅胶又有其透光性并且强度也可以改变,这又与木材形成了对比。又突出了木雕的的特性。这样的结合必然也会产生很多新意。还有PVC也是一种新型的材料,它很好的被运用到了工业中去,它是一种通用型合成树脂。根据添加增塑剂的不同,可分为硬质和软质聚氯乙烯两类。PVC也有很好的可塑性,并且有很好的耐腐蚀性,亦有一定的可拉伸性,这些特性也具备了艺术创作的一些特点。
这些新材料所表现出的新特性已经慢慢被很多艺术家所运用并创新,而想要表现传统木雕并把它结合到装置艺术中去就必须打破单纯木雕的表现形式,用另一种与其不同的材料与之结合,让另一种材料通过自身的特性来更好的衬托出木质材料的魅力,进而更好衬托出传统木雕工艺的魅力。除去木材,传统的一些材料还有石材,铁,铜,布料,陶泥等一些材料。而从古至今乃至现在的当代艺术中,已经有很多将这些材质运用到了木材中去。但很少有艺术家将其他的一些材料与中国的传统木雕相结合去创作,结合当今的这些新材料与中国传统木雕相结合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将传统木雕与新型材料相结合的装置艺术是一种很好表现传统木雕的方式。
传统木雕是一项很具有艺术价值的技艺,从古至今有很有优秀的作品以及高超的技艺流传至今,所以发展和传承这项技艺是我们的责任,而从装置艺术为出发点,用传统木雕以及新型材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可以体现传统木雕的艺术性并且可以把传统木雕带到当代 艺术中去,让其有更好的发展。(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注解:
①百度百科,baidu.com
②《装置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1页
参考文献:
不锈钢雕塑技术范文4
【关键词】风景园林;材料;城市雕塑;综述
1城市雕塑的材料种类
1.1单一材料
一般来说,针对同一种类型的材料进行加工比较简单容易上手,要求的技术难度也相对比较低,这对一些雕塑家而言也是一门熟稔的工艺技能,在一些特殊材料的把握上更能体现他们高超的工艺。针对城市雕塑所使用的一些单一材料进行汇总,有如下几类:
1.1.1石材
一直以来在雕塑行业对石材的运用方式多种多样,石材也是整个雕塑工艺中最为基础的一种材料。石材属于一种天然形成的材料,硬度大,而且材料来源广泛,由于它的耐久性较强而在一定时期内获得了许多雕塑家的青睐。在整个石材的开发过程中,一些专家学者也对不同类型的石材根据特性进行了分类。其中运用到城市雕塑建筑的建设中时,就可以引入一些花岗岩、大理石或者一些普通的砂石。由于石材性材料突出的一项特性是它拥有优秀的耐久性,这对于一些城市中的大型地标性建筑的建设而言是一项很好的选择。比如在美洲奥尔梅克人的巨石武士头像以及我国山西云冈石窟的形成都是一些石材的运用典例。但是在对石材的整体选择和运用时,既要考虑它各个种类的特性,还要综合考量将石材的性能和外观相结合,全面分析城市雕塑所需要的具体的类型,再进一步选择材料。
1.1.2木材
对木材进行雕刻也是传统雕刻手艺其中之一。木材相较石材来说,硬度小一些,密度小,但是色调偏暖,作为一种古朴传统的材料从古至今一直得到沿用,在一些仿古建筑中随处可见对木雕的运用。对于木材的选用来说,包括檀木、红木、梨木等等几种类型。在很早以前,人们将一些小的木雕当做信奉的宗教信物,人们在构建一些建筑结构时也采用了大量的木材来进行一个整体木建结构的搭接,可以见得一直以来人们都以木材的雕刻加工和使用十分重视木材,木雕技术也作为一项传统的工艺类型得以流传下来。尽管木雕是一种在雕塑中运用相对广泛的一项材料,但它同样存在性能上的一些缺陷。木材由于质地松软,就具有一定的易腐蚀性,保存的持久性较低,尽管木材种类很多,但普遍都存在不易保存的弊端。所以这就要求在对木材进行雕刻和加工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应用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说不会选择将木材运用到大型的标志性雕塑上,大部分情况木材也不选择单独使用,通常都是与其他几种材料一起使用,在一些关键的部件上发挥它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1.1.3金属材料
与木材相比较,金属材料的使用似乎可以追溯到更远的时期。自从人们开始使用铁器和铜器时,这些金属材料就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金属材料顾名思义拥有较强的硬度和可塑性,对一些易熔的金属材料进行后期的锻造也是一门技术要求极强的工艺。由于它们的可塑性和保持的持久性,一些城市内的雕塑建筑业开始大规模采用金属材料,既能满足性能上的要求,还可以保证美观的要求,真正做到美观实用相结合。但是同样对金属材料来说,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最主要就是金属材料容易被氧化和腐蚀。针对这个问题,人们发明出来了一种可以抵抗腐蚀和生锈的金属,叫做不锈钢。这种材料可以大大提高整个雕塑建筑的维持水平,克服传统金属材料所面临的易生锈的缺陷。但是在选择上还是要慎重,因为不锈钢在现阶段的金属市场上造价还是相对比较高的。
1.1.4混凝土
在近些年,一些雕塑家在选择材料的使用时,也把目光投向了混凝土材料。黏土作为混凝土材料的一种,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可以满足雕塑形态多种多样的需求,但是针对持久性这项指标来说,黏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一些水泥材料而言,施工工序过于复杂,所以并没有太多的运用空间。
1.2复合材料
在面对林林总总的建筑材料进行选择时,就需要综合考虑它们各自具有的特性,有的时候单一的材料不能满足整体的需要,恰当的选择一些符合需要性能的材料进行组合才能更加有助整体价值的体现。这里就将提到复合材料的使用。一些历史上的专家学者对两三种不同的材料进行结合时产生的性能效果也做了许多的实验和测试,为现阶段复合材料的引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筑和雕塑中开始运用两种或者多种不同的材料进行构建,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建筑更高层次的性能需求,同时在美观价值的体现上也能更好地表达出来。随着现阶段时代不断地进步和技术不断地发展,对建筑材料的选择进行多样化的组合也有利于整体结构的更新,使雕塑建筑和城市文化能够更加完美的融合。
1.3特殊的现代材料
不锈钢雕塑技术范文5
①被彻底损毁(人力或自然力)以至无法修复;②被不合理地迁移以与原环境彻底割裂;③被有计划地从原环境中拆除但未得到应有的复原。深入探悉可以发现,上述3种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主要是:①因规划改变或周边建筑环境拆改而被迁移、拆除;②因管理者个人审美好恶而被拆除;③因制度、资金和技术原因缺乏必要的维护而被毁损、拆除;④因设计时对主题、表现对象论证不足而在寿命期内造成不利社会影响被迫拆除;⑤缺乏一个合理的城市雕塑退出机制,导致相当数量原本可以通过迁移等方案延寿的城市雕塑被拆除。由于上述因素的动态性和关联性,只有基于系统理论,将不同的中国现代城市雕塑个体视为不同系统中的能动组成部分,才能将其寿命期内可能遇到的各种外部变化视为系统变量,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围绕现阶段中国城市雕塑的建设实例和理论研究现状,可以发现中国城市雕塑,特别是部分体量较大、题材较重要的作品,从策划论证之始至少存在于三大系统之中,分别是社会系统、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一件城市雕塑在其全寿命期内是否能作为这三大系统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存在,直接决定了城市雕塑的物理寿命与艺术寿命。任何系统内部均普遍存在矛盾,因为城市雕塑以物质形态和视觉形态介入不同系统的运转,必然在三大系统内部产生保护城市雕塑的变量和损害城市雕塑的变量之间的矛盾冲突,城市雕塑的寿命期就是这一矛盾在互相抵消中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一旦两者处于失衡状态,就是城市雕塑寿命不正常终止之时。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就尽可能周全和长远地考虑这些因素,将是实现城市雕塑全寿命期设计的关键。下面将从三大系统的视角,侧重于外部因素,逐一分析实现城市雕塑全寿命期设计的技术路径。
二、基于社会系统变量的城市雕塑全寿命期设计
1.城市雕塑与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由不同层级组成,可以认为所有人类是最大的社会系统,也是一个巨系统。国家、地域、城市、企业、家庭等是层级不同,规模渐次缩小的系统。这些系统之间由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构成“质素”和“质素”间的联系。目前大多数城市雕塑的论证阶段本身就起源于社会系统为维持自身稳定性而作的尝试。城市雕塑的设计和施工活动由社会系统内部不同“行动者动机倾向于最大化满足”的行动构成。以政府和特定单位为代表的赞助者要求体现自身的城市文化建设努力并尽可能根据雕塑主要接受者(市民)的欣赏角度来选择雕塑的主题,雕塑家希望实现自身的艺术追求和名望,原料供应商、工程承包商以及配套供应商等希望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三方有着共同的最终目标,但围绕细节会产生不间断的冲突,任何一个雕塑设计方案都是三方在共同的文化结构规范与调停下,经过不断冲突调整自身利益边界而得到的最终结果。
2.介入社会系统运转的城市雕塑
完工后的城市雕塑继续以视觉形态和视觉形态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存在于社会系统中,它会从精神角度作用于这个系统的诸多方面。如提高系统内成员凝聚力等,广州的《五羊石像》就是这方面成功的个案,也因此具有很长的艺术寿命。另一方面,城市雕塑既然介入社会系统之中并参与系统运作,那么系统内部各部分的矛盾也会作用于城市雕塑并影响其寿命。从现有案例来看,影响城市雕塑寿命的社会系统内部矛盾首推赞助者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具体表现为后任赞助者否定前任赞助者的建设项目,直接或间接导致雕塑被迁移、拆除;其次是赞助者和创作者之间的矛盾,具体体现为拥有城市雕塑物权的赞助者不承认创作者拥有的著作权,对雕塑进行违背创作者原意的修改工作,影响了雕塑的艺术和物理寿命;还有赞助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城市雕塑论证时未广泛征求附近居民意见,结果寓意和形式遭到强烈反对。在这方面最失败的案例当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盛开的朱槿》(又称“朱槿花”雕塑)。该作品由澳大利亚DCM建筑事务所设计,设计者根据地点位于桂南高速进入南宁市区入口的地形,选择用十片大型红色钢板为花瓣,散落布置,当观众在车速适当的车中就可看到花瓣竞相散开,从而在视觉中构成完整的朱槿花形象。但是,自该雕塑2002年落成以来,就一直处于剧烈的争议中。来自南宁文化界和市民的反对声格外强烈。广西政协常委吴学斌甚至在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建议拆除影响南宁市形象和市容的建筑物》的提案。基于多方面因素,该作品最终于落成8年后,即2010年被彻底切割拆除。通过《盛开的朱槿》这一案例可见,在其被拆除的过程中,来自于所在地社会成员的系统性反对是主要因素。社会系统的运转方式和内部组成变化,具体体现为文化、经济甚至政治等领域的波动与变革,对城市雕塑的物理寿命与艺术寿命有着深远的影响。要想实现城市雕塑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握文化、时间和空间三方面变量开展全寿命期设计,实现城市雕塑与社会系统的和谐运转。
3.城市雕塑全寿命期设计中的社会系统变量
(1)把握文化变量。将社会系统中各“质素”连接起来的除了政治、经济等,当属文化的力量最为广泛且深远,城市雕塑在多大程度上契合所在城市的文化,很多时候就决定了这座城市雕塑的寿命有多长久。从《盛开的朱槿》案例可以看出,海外建筑设计公司在建筑、景观领域拥有丰富的设计经验,但是运用的设计思维并不一定适于中国特定地区的审美主流观点。南宁市民普遍的反应就是该雕塑的造型与他们心目中的朱槿花有天壤之别。其中一种观点特别具有代表性,即这种分散布置的花瓣造型特别像刀刃,这在商业界人士看来尤其是一种不吉利的观感。因此,城市雕塑的设计者必须深入调研所在地文化环境,避免先入为主的设计思路,同时也要避免所运用的设计要素与所在地文化、禁忌发生冲突。
(2)把握时间变量。每一座城市的边界不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城市空间在很多情况下会由于自然条件、水资源、工作机会等存在极限。因此,当城市规模这一因素被大致限定后,某一个时代建设城市雕塑的速度和规模超出了正常更替和缓慢演进的规律,就会在这一社会系统内部造成某种程度的矛盾。这种矛盾必然殃及城市雕塑,既导致前一时代建设的城市雕塑得不到良好维护或被拆除,又导致后一时代建设城市雕塑的权利受损。基于此,城市雕塑设计必须从社会系统的角度考虑代际公平因素,给后代建设城市雕塑留下充足空间,也可以保证当代建设的城市雕塑能得到后代妥善的维护。
(3)把握空间变量。“朱槿花”雕塑的拆除还反映出设计思路上存在的问题,在建筑和景观设计中行之有效的技术和理念,未必就能在城市雕塑中取得同样的效果。该雕塑的完整效果过于依靠观赏时车速的适当,而大多数时候车速达不到这一理想状态。社会成员的广泛分布与所处空间的不同,导致了社会系统空间变量因素的存在。在“朱槿花”雕塑案例中,这种变量因素是设计者的设计意图未能得到充分展现,最终激起所在地民众反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基于人工系统变量的城市雕塑全寿命期设计
1.城市雕塑与人工系统
人工系统是系统理论的研究目标之一,与自然系统属于相对的概念。相关学者将其定义为:“是在形成和功能上有人类参与的系统。”城市中的居住、工作、交通等子系统组成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人工系统,一般认为这一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由能源、水资源及给排水、交通、邮电通信、环境和防灾等部分组成。由于现代城市越来越复杂,城市雕塑对环境的介入越来越深,因此在城市雕塑的全寿命期内,以交通系统为代表的城市人工系统势必产生巨大变化,并对城市雕塑的设置位置产生影响,进而缩短城市雕塑的物理寿命。管理、维护阶段的城市雕塑更深地介入城市人工系统的运转,而后者是城市经济和其他相关事业的基础。如果城市雕塑设计时只考虑短时期内周边人工系统的形态,那么随着时间推移,周边人工系统形态变化较快,城市雕塑与人工系统间就会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最终很可能导致城市雕塑被拆毁,但是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2.城市雕塑全寿命期设计中的人工系统因素
首先,城市交通系统的较快发展往往会产生拓宽道路、加大或缩小交通环岛的强烈需求,如果城市雕塑设计时不能根据人工系统可预期的未来变化而留有一定裕度,就会影响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转,具体表现为城市雕塑环岛附近车辆拥堵严重或交通事故增多。针对此问题,在交通环岛雕塑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高度注重底部的通透性以不妨碍过往车辆驾驶员的视线,通透程度在不影响整体艺术效果的前提下还应留有一定裕度。另外,位于交通环岛上的城市雕塑面临更大的迁移可能性,因此在结构设计上应更注重重心稳定和结构强度,以适应吊装、运输和一定时间的非正常姿态搁置。如河北省定兴县县标雕塑《盛世之星》就在2008年因交通系统升级而迁移,因为设计阶段对将来可能的迁移有所考虑,因此雕塑能在吊装、运输和长时间横卧后不变形,延长了物理和艺术寿命。总之,基于人工系统进行城市雕塑全寿命期设计,需要设计者与相关规划部门进行深入且富于前瞻性的探讨。近年来,我国城市雕塑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取得相当大的进展。其次,完工后的大型城市雕塑还深度介入城市资源、能源子系统的运转,因为城市雕塑没有使用功能,不能通过为使用者提供经济服务的过程实现内部照明,目前技术条件下主要依靠大功率射灯实现外部照明。对于负责城市雕塑运营、维护的单位来说,在至少数十年的寿命预期内耗费能源的费用将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且从长远看来也与低碳减排的环保潮流相悖。目前看来,材料领域的不断创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武器,比如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10周年纪念碑《五洲擎天》高60m,要长期实现良好的照明效果需要较多能源,在大型射灯零配件供应方面也存在压力,因此在落成十余年后改用了内嵌小型LED的新型表皮材料,大幅降低了能耗,这都是城市雕塑设计者在今后可以广泛使用的方法。
四、基于自然系统变量的城市雕塑全寿命期设计
1.城市雕塑与自然系统
广义的自然系统指物质世界的一切系统,也就是说包括社会系统。狭义的自然系统则指以天然物为要素,由自然力而非人力形成的系统,包括气象系统、生物系统和生态系统等。文中的自然系统即狭义的自然系统。由于城市雕塑是物质实体,因此通常情况下完工后的城市雕塑会以物质形态介入自然系统的运转,是否能实现与自然系统的和谐共存也是研究城市雕塑全寿命期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2.介入自然系统运转的城市雕塑
自然系统环境的物理影响具体表现为风力、侵蚀等。最显著的当属介入自然系统的城市雕塑通过与前者发生关系而受到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气体环流的阻碍,2009年青岛海滨雕塑《天地间》被大风吹倒的案例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此外,不锈钢等雕塑表面材料对光照的反射和散射、非永久性雕塑材料在氧化作用下的分解、石质风化和石质热胀冷缩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实现雕塑设计意图的材料分子结构以及焊接和安装工艺造成损害,最终影响雕塑的物理寿命,或者需要花费昂贵的代价进行维修。具有类似性质但规模相对较小、影响相对较弱的一些问题还有不锈钢雕塑形态设计不合理导致存水腐蚀,石材雕塑落成后石头接缝发黑影响视觉效果等。影响更小的情况如尘土覆盖影响大理石雕塑艺术效果的发挥,而不合理或过于频繁的清洗将会造成雕塑表面模糊,缩短物理寿命。自然环境还对建设于其间的城市雕塑提出了视觉平衡的要求。如同城市雕塑要与人工环境中的建筑、街道等相协调一样,自然环境的空旷、开放同样对城市雕塑设计中的尺度控制与形式选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方面最为典型的反面案例当属2003年拆除的《美人凤》,除了由于其形式选择造成社会系统内部的反对声浪外,其尺度与相对空旷、无高大树木的西湖边自然环境也极不协调,如有观点反映的“尺寸较大,显得突兀,有点喧宾夺主。”而湖南长沙建设于橘子洲这样开放自然环境的《青年像》则是自然环境尺度把握得非常出色的成功案例。
3.城市雕塑全寿命期设计中的自然系统因素
对自然系统要素的考量应当贯穿大多数城市雕塑建设的全寿命周期。首先是设计者对环境的踏勘。海边建设的城市雕塑必须注意强劲海风和富含盐分的空气带来的腐蚀作用。特别是不锈钢或锻铜雕塑在海风侵蚀下,往往可能出现外部蒙皮相对完好,内部铁质骨架却腐蚀严重的情况。1876年落成的美国《自由女神像》在全寿命期内的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类似的情况还有部分地区的地面沉降会对雕塑造成损害。就具体的设计、施工过程而言,对自然系统的考量不能仅仅停留在环境因素上。随着近年来绿色环保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城市雕塑也经常成为艺术家传达社会良知,唤起民众环保理念的手段。但是,当前雕塑中的环保主题主要通过形式传达出来(少数通过利用木、冰等可降解材料传达,但由于规模过小通常不具有代表性),至于在具体论证、设计领域实践绿色环保理念的案例则为数有限。这一现状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一方面,城市雕塑占据三维空间和实现永久视觉形象这两种本质特征,要求构成其形态的物质密度与结构强度必须能有效支撑自身的重量,对抗外力侵蚀,通常只有金属、石材等少数材料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如何借鉴建筑领域运用可持续材料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符合城市雕塑建设特性的生态材料,建设带有绿色环保内涵的城市雕塑,就成为城市雕塑设计、施工中考虑的重点。同时,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全寿命期内一些相对微观的因素,诸如降水、灰尘等。中国北方和内陆城市尘土较大,对大理石雕塑的艺术效果有较显著的影响,目前主要依靠全寿命期内的妥善清洗维护解决这一问题。不锈钢材质的城市雕塑也面临此问题,而且由于尺度通常更大通常使问题更为严重。因此有经验的艺术家会在模型阶段,反复推敲形态,保持作品线条和体面转折的顺畅,一方面具有形式美感,另一方面有助于利用天然雨水冲刷雕塑表面,保持艺术效果。类似的处理手段还包括在石雕中尽可能采用整体石料以减少石料接缝,或在金属雕塑顶部形态设计中避免出现积存雨水区域等。
五、结语
不锈钢雕塑技术范文6
摘要:光影作为一种艺术手段,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在摄影、绘画、建筑设计以及室内设计中,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缺乏关注。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浅析景观中光与影的应用。
关键词:景观;光与影;应用
光影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和手法,在绘画、建筑和摄影等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是科学,也是艺术,能带领人们进入生动的奇妙世界。故诸多设计师在创作中对光影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将扑朔迷离的光影变成营造空间气氛和意境的重要途径。对于景观环境,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由于兴盛于没有电灯的清代,使得造园师更注重对自然光影的运用。而在现代景观环境中,却常见均质地围合、均质的光影空间和情感空间,对于光影在其中的变化及作用缺乏普遍关注。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浅析景观中光与影的应用。
一、光影的概念
光影作为景观造型艺术的一个重要的设计要素,如何理解和把握其应用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景观造型设计其实就是一种空间艺术,在空间中,人的情感体验除受到物化艺术形态的影响之外,构成空间的一些非物质化要素也会对视觉和心理构成影响,这就是空间中的光影。空间中的光有自然光、人工照明的各种灯光。光随即带来影,有自身变幻的倒影、投影,还有周围环境在物体上的映射之影。景观造型中的的形状、色彩、质感都离不开光,光使形体产生千变万化的光影,进一步形成了生动明亮的物体形象。利用光的艺术规律和光的表现力,可以使环境、空间具有一定的气氛和意境,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的要求,使其得到美好的享受。光影是刻画造型、烘托空间气氛并引发独特视觉体验的一种艺术手段,它逐渐成为景观造型艺术创作中独立的设计要素而获得普遍重视。
二、光影在景观造型设计中的表达
1.光影塑造形象
物体的造型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被视觉感知,而且光的强弱、明暗和色彩都能起到调节物体形象的视觉作用。光影还能改变物体的原有肌理,从而为造型塑造出不同的视觉表情。自然光下,光与影会赋予景观造型丰富的动态构图,光就像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用刻刀塑造景观造型的体量,刻画造型的细部,在景观空间表面的凹凸、空隙、排列组合等造型下表达出动态的光形与影子,并且随时间的变化光与影的图形本身会改变其位置、形状、明暗。多样的、无限的光影变化使得景观造型有了生命力。图1 中是韩国某建筑旁的一座雕塑,该雕塑系不锈钢打造的一片树丛,光影交织在树杈间隙,光斑点点,给穿梭在其中的人们以丰富的视觉感受。图2 是一个室内装置造型作品,该作品巧妙地利用了光影,很好地强化了艺术的视觉感受。在夜幕降临的城市中,人工照明的灯光则成了一道绚丽的光影景观,它赋予了城市黑夜中的激情,光影给夜幕下的城市带来了不同于白昼的形象。人工照明设计是直接利用各种灯光设备来实现光影效果,从而丰富景观空间造型的视觉感受。城市中经常用各种LED 灯来勾勒建筑、景观等外形,用一些霓虹灯来渲染建筑或景观的色彩质感等。例如扬州市中心地标景观文昌阁(图3),在点线面各色光线下与周围的光影建筑相互辉映,体现出了扬州城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精神特色。
2.光影建构空间
光影可以塑造空间的知觉深度,可以创造虚空间,可以强化空间时间的动势,可以界定空间的轮廓,可以在空间中产生导向的作用,可以形成视觉的中心,可以形成空间序列。光影赋予了静止的空间以动感和生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光影是空间造型的灵魂。
雅典奥运主场馆中,白色钢网架设的漂亮的休息长廊也是光影建构空间的典范。长廊变化的光影如梦如幻的优美,被希腊人赞美为“天堂的大门”。西班牙建筑师圣迭戈·卡拉特拉瓦独具匠心地运用了光影艺术,很好地把技术与材料、光与影、环境与创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图4)。还有大英博物馆中庭内投射在空间中的交错光影,重新建构了中庭内部空间,使空间具有了一种动态的构图(图5)。
光影可以形成虚空间,空间中的光影表情有时是一种显与隐、实与虚的表达。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应当十分关注空间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利用空间造型来引发人们思考。例如一些玻璃或镜面不锈钢材质的景观造型或建筑造型,在光线的作用下可以映射出变幻的周围空间环境的投影,形成一种虚空间,从而达到一种空间的对话和交流。座落在美国芝加哥千禧公园中的一座不锈钢材质的雕塑就是一个典范(图6),该雕塑由英国设计师卡普尔设计,命名为“云门”,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芝加哥高楼林立的地平线,因此设计师希望藉由这银色光滑的镜面反射,让市民可以置身在这美丽的地平线中。设计师巧妙的利用光影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景观空间。
3.光影创造意境
不同的环境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心情,这其中光影的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传统园林景观中,我们常常可以在窗前墙边看到竹子,除了起到框景的作用外,竹林在白色云墙上的倒影也别有一番情趣。“竹影婆娑”等等词语经常可以在传统诗词、散文中看到,光影对人们心理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尤其对于一些偏重精神体验的空间来说,光影效果能够很大程度地影响和强化公众对空间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例如圣索菲亚大教堂(图7),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观赏时,就会发现中央大穹顶的底部紧密地排列着四十个窗洞,在强烈光线的穿透下,大穹顶好像是漂浮在空中的幻影,阳光映照着穹顶和拱顶上的金色和马塞克,那金属的光泽好像是天堂的圣光,圆润而充满着流动感,空间中的光极大的触动了人们的灵魂,使人们的精神体验得到极大的升华。
三、在景观设计中光影应用的有效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