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文化整体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校园文化整体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校园文化整体设计

小学校园文化整体设计范文1

关键词:客家;课程资源开发;强化意识;策略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这句话告诉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新课程中,课程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把课程资源当做实现新的课程目标的中介,充分发挥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一、观念指挥行动、意识决定行为:强化客家乡土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美术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要求教学设计者大力开发古今中外、传统与现代、通用教材与本土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才能实现美术教育所肩负的传承与创新的使命。走出教室,把身边的生活、把大自然和整个社会当做教学资源来使用,“让学生在超级营地学习”。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属于生活美术教育,它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因此面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发和利用生活化、趣味化的美术课程资源显得十分重要。除了要向学生提供美术知识、技能方面的资源外,还要提供比较广泛的人文背景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美术学科所包含的人文意义和精神。在民族化与全球化、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传统与现代等课题方面我们必须有所选择,不能一味地只以高雅的经典的概念化的美术为美术而轻视乡土的大众的身边的美术现象。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有强烈的开发本土资源意识、放开手脚、充分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教育教学工作变成一项富有创意的事情。

二、人文秀区、世界客都:开发客家乡土课程资源的有利条件

梅州是久负盛名的“人文秀区”,是客家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聚集地,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汉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称。客家民系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民俗风情,神奇的迁徙历史,被誉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生活中的古典”,在我国民俗史上占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很高的研究价值。近年来,在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中,梅州市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快客家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步伐,全力打造客家文化大观园和名闻遐迩的“世界客都”,建设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本区人口超过九成半都是土生土长的客家人,师生们日常接触的是绝对原汁原味的客家民俗生活,作为教师,认识本土客家文化、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开发和利用乡土地方课程资源,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扩展教与学的行为方式,转换全新的师生角色,将带动一种范式的自我更新,并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是客家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让这些饱经沧桑的客家文化经久不衰,继续发挥客家历史价值,也是广大梅江区师生共同的职责。

三、从眼到心:强化教师课程开发意识的策略

客家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梅州小学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要具有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具备适应教学需要的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学会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要从意识层面进行提升,有如下策略:

(一)努力练就一双慧眼。

课程资源能否在课堂层面发挥作用,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课程资源只有进入课堂,与学习者发生互动,才能彰显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和课程意义,才能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开发利用好客家乡土资源,就需要对平时生活中的美术资源独具慧眼、保持高度敏感。如本区大部分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都卓有成效,像鸿都的体艺2+1文化、美华小学的棋文化、金山小学的邮票文化、附小的羽毛球文化、龙坪小学“会说话的墙壁”文化、长沙小学的经典诵读书香校园、客都小学的硬笔书法文化、肩一小学的剪纸艺术等,教师要学会从校园文化中发现美术题材,开发设计本学科相关联课程活动,如棋文化建设中的棋文化史宣传、活动宣传海报、团队标志设计、棋盘、棋子设计制作、赛果公布栏制作、棋比赛现场绘画等。美术教师一定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练就异于常人的慧眼,跟随时代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留意身边的教学资源用开放宽容的个性特质和渊博的跨学科知识引领学生开展多渠道多手段多形式的美术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的气息,受到艺术的熏陶。

(二)要有多元文化观。

美术文化是美术教育的国际趋势,美术处在文化整体中,是文化系统中的一部分,所以美术教学必须关注文化,具有文化意识。当代儿童与青少年美术心理及能力向多元路径发展,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成为许多教育门类或课程的共同任务,成为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之一。作为美术教师,形成多元文化观非常重要,它可以使我们对待不同文化甚至不认同的文化采取更为宽容的态度,承认每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带动学生认识客家文化的独特性与其存在价值,懂得用客家文化和其他文化作比较学习。笔者赞成麦克菲提出“多元性是艺术教育的核心” 的观点,使每个艺术教育的参与者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不但学生需要以跨文化的角度看待一切艺术,从中获得成长与肯定,艺术教育者也需要反思自己成长的文化背景,了解自己的改变,以便了解他人的改变,接受各种文化中的各种艺术。通过组织美术教学活动,使学生更直接地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培养学生对本国本民族本地区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三)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提升视觉文化观。

科技发展使美术不断发展,促使新的美术观念、多样的美术表现手法和美术作品不断地诞生,对学校美术课程与教学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有学者提出“视觉文化即是每天的生活”,现代科技对视觉文化产生的影响确实深刻影响学生,现在的学生(包括低龄学生)通过网络、电影、期刊杂志等都可以进行视觉方面相关内容的学习,或者是进行新的知识的理解。如何通过小学美术课程,引导生活在视觉文化时代的儿童学会解读、批评和抵制媒体的操纵,给予他们驾驭自身文化环境的力量以及创造新的文化形式所必需的素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并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师接纳新视觉文化的意识一定要赶上直至超越学生,才有可能对学生作出正确的引导。教学重心不能仅仅强调技法或媒材认知,应重视生活周遭事物与艺术教育的关联以及对各式日常视觉影像的思考与解读,具有“以视觉进行批判”的能力。现在小学阶段的艺术教育中出现漫画、工艺设计、表演艺术、艺术庆典、电脑动画等已被接纳,就是教师意识进步的标志之一。

(四)多关注、研究本土文化,做个客家文化有心人。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艺术创作一样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身边的文化生活是想象力的源泉,为此,教师要做个客家文化研究的有心人。客家文化首先是客家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要乘着梅州“打造山区文化强市”东风,挖掘学习本土近当代如林风眠、刘济荣、黄遵宪、宋湘、程儒章等文化艺术名人、还有客家传统民俗民间文化如客家民居建筑、纸糊编结造型的舞龙舞狮、五华石雕石刻、兴宁版画、木雕、大埔陶瓷、泥塑、畲江竹编等文化资源所包含的内涵开设本土课程。城区里的孩子大多居住现代公寓套房,堪称世界建筑一绝的客家围屋好像跟他们没多大关系,客家文化就在身边,似乎又很遥远。鸿都小学开设的客家文化系列美术课程之一《家乡的老房子》,让学生查找客家围屋的源起、结构特点、功能及相关的客家习俗,还带上孩子们到留存的客家围屋里面感受客家先民的建筑智慧,通过对民居的视觉文化的体验、认同并逐渐内化为一种乡土情感,孩子们用不同的美术语言在作品中表达了各自的真实感受。

(五)要有强烈的“特色”意识。

美术学科随着课改步伐,将进一步摆脱理性范式的束缚,计算机网络也便利了优秀范例课程的推广,于是很多美术教师可以非常便捷地学习他人的模式,甚至是照搬挪用。要防止刚走进课改的大道、又陷入新的模式条框,所以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特色意识,结合本地本校的特点、开发设计富有创意的课程。例如,同是剪纸教学内容,天津搞了个百校剪纸,而结合客家文化设计的学习活动方式,肩一小学的剪纸艺术课程设计跟鸿都小学的百变剪纸乐园课程设计又是迥然不同的,这就是特色展现的魅力,它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从某一侧面了解客家文化精神实质。

(作者单位:梅州市梅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林爱芳.林风眠[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2]沃斯(美),德莱顿(新西兰).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