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训练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思维训练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思维训练培训

创新思维训练培训范文1

【关键词】创新能力;发散思维;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双基”改为“四基”,在继续强调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要求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旨在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可以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始。

发散思维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一种扩散思维状态,思维开阔,方向多维。心理学家指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具有独创性、变通性、流畅性等特点。在小学数学里可借助多种练习方式,训练发散思维能力。

一、独创性,在“一题多解”的练习中形成

独创性,指个人面对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时,能静心观察,独具慧眼,独辟蹊径,想出不同一般、超越自己、超越同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习共同体中开展“一题多解”的练习活动,能营造发散思维独创性的氛围,推动思维独创性的深度发展。如:学校科技小组男女生人数之比为5:3,已知男生比女生多10人,求男女生各多少人?

解法1.男生:10÷(5-3)×5=25(人), 女生:10÷(5-3)×3=15(人)。

解法2.男生:10÷(5-3)×5=25(人), 女生:25÷5×3=15(人)。

解法3.男生:10÷(5-3)×5=25(人), 女生:25-10=15(人)。

解法4.男生:10×=25(人),女生:25×=15(人)。

解法5.男生:10÷=25(人),女生:25÷=15(人)。

解法6.男生:10××=25(人),女生:10××=15(人)。

解法7.男生:10÷×=25(人),女生:10÷×=15(人)。

解法8.解:设男生5x人,女生3x人。5x-3x=10 x=5 5x=25 3x=15 ……

设计一题多解的练习,不仅仅是启发学生找到多种解法,更重要的是引导同学们对解法进行比较。比较中,优化方法,提升练习价值;比较中,合作共进,提升思维质量;比较中,渗透发散思想,升华创新精神。

二、变通性,在“转化策略”的练习中形成

变通性,要求对于同一问题情境,能从不同类型角度去考虑。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在解决问题时,一旦思维受阻能积极主动地改变思路,从其他的角度重新考虑问题。转化策略正是变换考虑问题的角度,谋求问题的解决。如:比较和的大小。本题如果从通分的角度去思考,公分母较大,计算困难。有一学生改变习惯思路,转化为从分子的角度去思考,给“分子通分”:=,=,显然??。受到启发的同学们很快想到又一解决方法:=,=,显然??。

变通性即灵活性,转化策略的练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了思维的质量。灵活性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转化思想的内化,形成变通性的思维品质。

三、流畅性,在“开放题”的练习中形成

流畅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在单位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数量的多少。特征外显为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如果你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维的流畅性越高。而开放题的特征是题目所交代的已知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所以开放题有利于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如:在一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的上面挖去一个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后,剩下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

答案1.(挖法如图) 10×10×6+2×2×4=600+16=616平方厘米)。扣紧“挖法”发散点,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还会找到以下两个答案。

答案2. (挖法如图沿棱挖) 10×10×6+2×2×2=600+8=608(平方厘米)。

答案3.(挖法如图,沿顶点挖) 10×10×6=600(平方厘米)。

本例为结论开放题,此外开放题还有条件开放题、策略开放题、综合开放题等,无论哪一类开放题,训练时都要注意扣紧发散点,指导学生找全答案,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

发散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都必须以对数学知识的深度认识为基础。教学中,我们不仅仅重视各种题型的训练,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本源的数学知识,淋漓尽致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学到“数学家”的思维,形成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周祯祥主编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5年

[2]《小学数学开放题集》 戴再平 朱轩等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

创新思维训练培训范文2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其教学应该从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出发,大力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教育素质,为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这样的人才对现代化语文信息应该能够及时正确、全方位、多渠道地吸收理解运用,并且迅速、灵活、创造性地处理运用,这样的人才必须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挖掘和培养,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利用语文教学课堂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笔者就依据所学知识及亲身的教学经验,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进行语言思维训练,通过“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时代要求我们的学生思想开拓,思维敏捷。我们清楚地知道:一个说话能力强的人一定是一个思维敏捷的人。故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尤为重要。因而作为以语言教学为主的语文课必须在学生的语言思维上进行系统的训练,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以此来促进思维力的发展。

第一,积累生活用语

语言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力和洞察力十分重要。正如海伦・凯勒所说“有眼睛的人看到的东西却很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很重要。《故都的秋》中,郁达夫能把北方的秋色、秋意、秋味写得无处不在,就因为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表现力。因此,在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课文创造的独特意境之后,要启发学生去观察回忆生活中的普通而有意义的景物,并用贴切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也懂得如何对待生活。

第二,定时的语言训练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重要的是要看他能够运用多少知识。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就会产生输出的需要。虽然备用无止境,但如何“使用”却是个现实问题。积累了再多的词汇,如果不指导学生运用,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因而笔者在每堂课总要花三到五分钟时间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训练方法主要分三轮,分学期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轮自由发言,在第一学期进行,要讲述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可以是典故、寓言或成语故事,或一条格言谈心得体会等等,之后,教师或学生做点评并给出分数。通过这些途径,不但为活跃课堂气氛作了准备,而且有机地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第二轮定向目标,在第二学期进行,即规定学生课前课后收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如在讲授《鸿门宴》课文后,笔者要学生去找资料,交代清楚宴后的事,如项羽作了什么,刘邦做了什么,楚汉相争最终的结局如何等等。第三轮即席演讲,在第三学期进行,或在第二学期在训练进行顺利的班级开展。事先不讲明演讲内容,而在上课前三分钟说出内容(大多为当代热点问题,如电脑你我他、治理黄河污染之我见、对中央电视台评出的“劳动榜样”的看法、对清华将大学语文定为必修课的看法等等),叫学生挖掘大脑中存储的知识进行演讲,使学生思考问题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通过提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学中的设疑是很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因为“动机是由需要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活动动力”,用于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简单一点的问题有时也可起到训练的作用。如,我让学生推断《天山景物记》这篇课文写作的年代,虽然文后并没有注明写作的时间,但还是有迹可循的,因为课下有“选自《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散文特写》”的注释,凭此完全可推断出本文创作的大致年代为五十年代。另外如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也完全可让学生自行判断演讲的大致年代:这是梁启超为上海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作的一次演讲,供判断和推理的线索有两个,一个是这所学校创校的时间为1918年,另一个线索是梁启超的生卒年为1873―1929,这样的话便很容易推理出演讲的大致年代为20年代左右。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判断与推理能力便会有所提高,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思维情境,推动思维发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引导他们进行发散联想、相关联想、对比联想,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新思维予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创设情境时,还可以先举例,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举例加以证明,因为事例经过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更好的锻炼,达到预定的效果。比如教师讲解《古代的服装及其他》一文时,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先讲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的名为“香尸谜案”的系列报道。一具安徽砀山女尸竟有双重棺椁,刚出土时面貌如活人般,棺内香气扑鼻,身着麒麟补子的官服……因为墓葬的高规格且如此地不同凡响,因此引起了诸多的猜想:她是香妃还是清帝南巡中的情人?还是另有隐情?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通过所学的内容可以判断出女尸的身份么?学生运用所学,经过思考便可得出她是清代一品武官诰命夫人的结论,并充分认识到古代的服装确实是身份和地位的标志的看法。这样的处理无疑有利于充分了解教材的内容,并学以致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知识是思维赖以活动的基础,它们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思维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应让学生架设起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这就要求我们注意知识的迁移,即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综合地运用。

创新思维训练培训范文3

1.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及方法

1.1 身体素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的高低与心理特征密切相关。强度大、密度高的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或长时间的耐力训练,首先应该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对待因训练而引起的生理、心理性疲劳。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吃苦与达到良好训练效果的密切关系,力求自觉、主动地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具备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定向,并且应该学会控制意识转移注意力,检查动作质量。充分利用语言的定向、调节、评价作用,以增加身体素质训练中心理状态的适应性。

1.2 技术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在排球运动员的技术训练中,控制动作的准确性、运动强度、可靠性等取决于意识行动反应、视觉及听觉反应、肌肉运动感觉及知觉、表象思维、注意等能力。尤其是本体感觉,在掌握、完善每个高难技术动作中,起着不断调节、控制、校正的决定作用。上述心理因素先后参与了每个排球动作的调节,而又在技术训练的过程中相应的得到发展与提高。

1.3 战术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战术训练的作用,取决于战术心理活动表象的建立、战术方案的有效实施能力。同时与排球运动员的感知能力、智力能力、应变能力、意识活动范围等密切相关。排球运动员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战术意识反射性活动的训练后应用,与战术思维活动密切相关,而运动员的战术思维又必须具备直观形象性、现实客观性、行动的速度性。在战术训练重创,排球教练员应注意指导运动员充分利用语言在执行战术任务中的定向作用、调节作用和评价作用。

2. 创新思维的培养

2.1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发创新思维的自信心

好奇心是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加强理想教育,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在排球基本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动手练习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为进行排球创新思维的训练开辟通道。如何培养学生对排球的好奇心或兴趣呢?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本源。如果教练能鼓励学生多提为什么,并能和他们一起去解决问题、探究知识,我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定会得到发展。

2.2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树立创新思维的自信心

竞争的本质是成功,竞争的精神是参与,竞争的本身是提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爱拼才会赢。现在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再加上学生年龄小,好强争胜。因此,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意识,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教学效果,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但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建构学生良好的竞争心态,适时调整竞争的压力,保持乐观与自信,消除虚荣心、妒忌心,少一份消极,多一份进取。

2.3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思维的自信心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不断的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创新思维的自信心。教练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目标与训练计划,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进步,在成功中体验快乐,为创新思维的训练提供动力。“你真棒”、“你做得太好了”、“完成得真好”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一句赞美,却是启发学生创新成功的心理力量的源泉。

创新思维训练培训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270-02

1 引言

知识经济已现端倪,也是今后发展趋势。民族的进步需要创新人才的贡献,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创新人才。同志曾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前积极提倡的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得到广大群众及相关部门的共识。而所谓的高素质人才,不是只光光具有高学历,更需要创新精神和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中转站,该时期培养的创新性思维能够为今后的大学或职业教育深造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当前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死记硬背、对公式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刻板僵化、唯书唯师等情况,因此有必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切实落实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 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就有必要先了解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2.1 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人们通过这种思维不仅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实际社会意义的思维。数学创新性思维是指能主动的、独创地提出新的观点与方法,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它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而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是个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一定意义的新发现、新设想及与众不同的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具有社会价值,但对学生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2 数学创新性思维的特征:数学创新性思维发挥着大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及下意识活动能力,完整地把握真数与形的关联,数学创新性思维不仅具有创新的特点而且具有数学思维的特点,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具有的相关特征如下阐述所示:数学创新性思维具有创建性、新颖性的标志;积极地创造性想象与现实统一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基本模式;专注与灵感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特点。

3 在数学教学中强化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针对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

3.1 适当时机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数学内容教学到一定阶段后,有必要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及能力。统摄训练是对学过的数学相关的概念、定理、单元章节等进行系统的复习,并且进行技巧性的总结归纳,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理顺知识的脉络,编织良好的知识网络。采用统摄培训教学方法主要是为学生创新性思维发挥打造良好的基础。

3.2 恰当地进行批判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对自我解题思路的冷静分析,对解题结果的重新审核。在数学解题中采用批判性思维就能够不断对解题的思路及结果进行完善,不断找到新方法、新思路。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学生自己解题思路的审核,而且能够科学的分析教师教学的一切,打破唯书唯师论,学生经过自己对问题或者解题思路进行系统的考量,更能够进一步的接受所学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有不少机会进行批判性思维锻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适当出一些改错题或判断题等题型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3.3 不时地进行直觉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直觉思维是建立在对客观数学知识掌握及熟悉的基础上发生的,是平时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沉淀的一种良好反应,表现在数学问题上就是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没有进行理论推导时就能够感觉到问题的结论。直觉思维越过中间环节,不像逻辑思维要经过严格的论证与推理等中间环节,就像英语学习中所谓的“语感”。在数学考试中,需要强烈的这种直觉思维,因为有着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不但准确率高,而且节约考试宝贵的时间,体现解题的高效率。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就应该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体会到直觉思维的魅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多设置直觉思维的题目,在学生毫无准备下突问学生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最后,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创新思维训练培训范文5

一、辩证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缺乏辩证思维的民族不能称作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力的训练与培养,有其重要而突出的意义。要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力,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学习与培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其次,让学生多做一些有利于辩证思维力训练的各学科不同类型的试题,提升辩证思维力。再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让他们用孤立的观点、静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在失败中让其深刻体验辩证思想的价值、辩证思维力的价值。

二、逆向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

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

思维。

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可见,逆向思维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作用很大。如何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力呢?首先,提高学生对逆向思维的认识。其次,让学生多做有利于逆向思维发展的试题,在试题设问上,打破常规,从问题的相反面问。再次,因果关系训练法,联系生活实际,列举案例,告知结果,让学生分析导致结果的原因。

三、批判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人们面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性决定的一系列思考技能和策略。批判性思维无论是对繁杂信息的把握还是创新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面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方面作用巨大。

如何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力呢?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学习《批判性思维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在生活与学习中面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时,树立并采取批判的态度和观念。其次,加强批判性思维试题训练,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日常思维素质,养成思考的习惯。再次,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学、多写、多交流。同时,学会用“否定中有肯定,肯定中有否定”的辩证思想看待人和事。

四、创新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有与无、高与低、超与凡、显与隐,将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前途。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个人认为可通过创新思维力训练方法来解决。

(一)明确什么是创新思维,提高对创新思维的认识

创新思维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能够打破常规,积极向上,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这就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要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式,打破常规,运用独特的方式方法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还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和不断进取的心态,否则就不能“思人之所未思”,去创新地解决问题,而且在创新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更需创新者以大无畏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去敏锐观察,发挥想象,标新立异,把一个人的全部积极的心理品质都调动起来。

(二)打破条条框框,破除创新枷锁

创新思维的培养并非易事,往往要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或

者自身思维模式的束缚,致使创新思维的发展受到约束,所以,我们要重点破除从众型思维、权威性思维、经验型思维、书本型思维、自我中心型思维等,打破僵化的惯性思维,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科学素养,注重质疑思维、求异思维、独创思维、超前思维的培养。

(三)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1.加强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初步掌握创新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精细性、敏感性和知觉性的特征,它的思维方法有许多,包括发散性思维、质疑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横向思维等。在训练中,不仅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还要深切领会这些科学的

思维方法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无比奇妙的作用,并能自

觉地把这些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

中去。

2.加强基本创新思维的训练

这是在掌握创新思维方法的同时必须掌握的基本规范和技能,基本思维程序是“观察—联想—思考—筛选—设计”。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是创新思维的起点,通过观察,触发联想,提出问题,然后经过广泛深入的思考,设想出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科学的筛选,选出较好的设想,再进行周密的设计。

3.加强系统综合能力的训练

创新性思维并非游离于其他思维形式而存在,它包括了各种

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该训练就是要使学生把学到的各种思维方法、技能融会贯通,系统把握,综合运用。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辩证地而不是教条地,灵活地而不是机械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开展联系实际进行创新思维的实践活动

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成功的关键。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即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世界上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如有一道奥林匹克(OM)语言即兴题,要求说出尽量多的虚假的东西,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普通的,如假发、假酒、假话,有创新性的,如假肢、假新闻等。这样围绕某个事物横向或纵向地展开联想,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为创新性思维打好扎实的基础。

五、逻辑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其形式有形式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其方法有演绎推理法、归纳推理法、实验法、比较研究法、证伪法等,其思维过程有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等。逻辑思维及其能力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有其重要的意义。通过什么样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力呢?我认为可通过如下方法来提高。

(一)刻苦学习逻辑学

原因:(1)学习逻辑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具有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水平有很大差异。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越强,对知识的理解越透,掌握得越牢固,运用就越灵活。因此,学习逻辑学可以使人们由自发地上升为自觉地运用逻辑形式进行思维活动,这对防止和纠正错误具有很重要的

意义。(2)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获取新知识。学习逻辑学,可以帮助人们根据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实知识,经过正确

的推理,推出新知识,这是认识世界所不可缺少的逻辑环节,是获取正确知识的必要条件。(3)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表达思想。思维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思维合乎逻辑,表达才能清楚正确和鲜明生动。“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4)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综合分析大量材料,处理众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学习逻辑学的根本意义,是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二)多做题、多看书、多思考、多实践

多做题即多做一些逻辑学试题、逻辑思维训练题、数学试题

等。通过做各种各样的试题或测试题,让学生运用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从而训练学生高超的思维技巧,让头脑越来越灵活。

多看书,即多看一些侦探小说之类的书,如《福尔摩斯全集》。通过看侦探类小说,让学生明白作者从案件结果出发,分析导致

案件结果的原因及案件过程,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多思考,即在做题、看书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带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思考。

多实践,即多参加逻辑思维训练。如多参加直接推理训练、三段论训练、思维规律训练(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归纳推理训练、类比推理训练、论证训练以及演讲比赛、辩论赛训

练等。

创新思维训练培训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理念;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见理科数学的重要性,而初中学生就好比刚学说话的孩子,你给他打下什么基础,他就是什么基础。针对该时段的学生,一定要让学生发挥积极的创新意识,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理念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单纯地注重书面教材知识的传授,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殊不知,这种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了今天高分低能的现象。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很多老师反映初中数学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外,还要透过数学书面知识,挖掘其中的思想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透数学的含义,透过现象看本质。

所谓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强调意识的。它的教学要比书面教学有难度,数学思想方法是比较抽象的,这也正适合初中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但是一定要由老师良性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问题。作为教师,就需要具备高素质,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是每个老师都要掌握的,此外,还需要有大量的生活素材,课堂上要形象生动,举例子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进行尽可能多的互动,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发散思维,比如,几何图形,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以知识为圆心,以教学的思想方法为半径,把教室的凝重变成生活的课堂。在诸多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总结:涉及定理公式的数学,教师不宜直接给出结论,要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案例,自己得出结论,这样不仅能够深刻记忆,还能积极思考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涉及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重点内容要有意识地运用思想方法,难点内容也要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当然难点的跨越性比较大,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反复向学生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复习课上,还要不断地强化前面所学的内容,实际上是在强化数学的思想方法,概括总结其实质含义。

二、数学创新思维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必须让学生具备数学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创见性的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揭秘事物的本质以及内在联系,同时还能基于现有的事物产生更多新颖的、有实际意义的创新思维。数学的创新性思维是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地、创新地提出一些新观点、新方法,对于自己提出的观点能够独立解决的一种思维。学生在运用创新性思维过程中,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指导下,对头脑中已学习的知识进行信息重组,就像拼图一样,它是具有很大想象空间的,能够拼出很多图案。在信息的重组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够发挥积极的创新意识,就会产生有意义的新发现、新方法,当然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一定有社会意义,但是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数学创新性思维是创新性和数学思维特点的结合,数学思维能够完整地记录数学的基础,并且在大脑中深刻记忆,使得某些情境下,人们会下意识地去应用数学,创新性是发挥联想的动力,可以具有创见性地设置某些假设,所以,创造性想象与现实的统一是发展数学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发散与逻辑思维的结合是发展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也分为多种,教师可根据增设的不同训练达到不同的效果。

1.可以对学生进行统摄性思维训练

统摄性思维训练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学过的数学内容、概念、定理等进行系统的复习,由学生自己进行概括性总结,教师进行辅导。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上下文内在联系的总结,构架知识体系,全局统筹,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统摄思维训练是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基础。

2.可以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自我怀疑的态度,学生在对自己做过的很多类型题进行自我反思,比如,“我这样做对不对?还有没有其他简单方法?”在对解题思路不断审核中,找到新的思路,不断扩大自己思维的空间。批判性思维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合教师,通过这种批判的方式,教师可以判定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或者是否有更好的引导学生的方法?在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出一些改错题、判断题等来考查学生的思维动向,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

3.可以对学生定期开展直觉思维训练

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这件事情应该是这样的结局,一定是这样”,可以根据现有的情景去推断将会发生的结果。而数学直觉思维也是一样的道理,学生基于对数学知识的掌握,通过日常对数学知识的积累,在做题时,虽然没有严密的数学逻辑推理以及理论推导,但是能够直觉地得出问题的答案。直觉思维只有开始和结论,省略了中间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所有的类型题都能做过,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给学生演示直觉思维练习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直觉思维的便捷和准确,那么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时多出一些直觉思维的题目,让学生用直觉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在数学考试中,学生还可以运用直觉思维去解题,同样能够有好的解题思路,准确率高了,也节省了考试时间,使学生在考试时不会因为来不及做题而焦躁,毫无规律地答题。

4.可以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培训,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数学中我们学过这样几个概念“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换句话说a如果经过推导能得到b结论,那么反过来b能否经过推导得出a答案呢?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案例,正方向做事不得时我们就反方向做,直至解决问题。初中数学有一些证明题包括几何、代数的,在我们无从对证明的方向下手时,可以这样想,如果该结论成立,我们还能得到哪些结论,那么不妨我们就先想办法得到这样的结论,最后推出要证明的结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分析数学问题,从多重角度看待问题。

5.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

所谓的集中和发散的对象是针对某个数学问题,和前面讲的统摄思维不同,统摄是指对全局的总结概括。集中性思维是指将现有的零散的已知信息按照数学分析思路,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反过来,发散性思维是指根据某个知识点的结论去发散思维,思考探索,从中联想出更多的结论,在得出的结论中再进一步筛选、判断,是否为有用的结论。集中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互为条件、互为结论,二者相辅相成,都是创新性思维不可或缺的元素,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要将集中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效。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教育目标,而高素质的人才不是一纸学历那么简单的事情,高素质也是创新型人才的代名词,社会呼吁,为了祖国的花朵能够得到好的培养,广大师生家长应积极配合,为了学生创新精神能力的发扬,同样也为了我们的民族更进一步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奇峰.试谈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0(3).

[2]李晓龙.也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园地,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