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

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范文1

[摘 要]为了解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综合实习情况,通过对学生毕业实习周记的统计分析,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实习工作内容以及实习感触(包括对工作认识和对自身认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今后在教学工作中能够有的放矢,更好的开展教学、指导学生就业工作、强化学生就业技能以及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 高职 物业管理专业 毕业实习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与资料。研究对象: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39名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资料:我院于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组织2009级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分散进行毕业综合实习,并按要求完成实习周记,内容包括①实习单位、②实习岗位、③实习工作内容、④实习感触(包括对工作认识和对自身认识)四个领域。由笔者及课题组成员收集此38份学生的实习周记进行内容分析。

2.方法。内容分析法:这是一种通过对文本材料进行分析,得出对信息内容的有效推理的方法。

(1)记录。笔者将每一位学生的实习周记阅读后,把其中所涉及的有效内容概要地记录下来,形成38份原始的分析单元。(2)归类。笔者将38位学生实习12周合计写作实习周记456篇作为456个原始分析单元逐条分解,并按照实习单位、实习岗位、实习工作内容、感触(包括对工作认识和对自身认识)四个领域进行归类,形成四个领域的共计446个条目,其中实习单位44条、实习岗位66条、实习工作内容238条、感触(包括对工作认识和对自身认识)107条。(3)归纳。笔者将实习单位44条、实习岗位66条、实习工作内容238条、感触(感受、收获、建议)98条分别进行归纳,形成四个领域下的个分析项目,其中,实习单位25家、实习岗位13个、实习工作内容192项、感触(包括对工作认识和对自身认识)包含11项。(4)统计。对241个分析项目进行频数统计,计算每个项目在38位学生中出现的频率。

由笔者对学生的实习周记进行上述“记录、归类、归纳”步骤,并最后进行分析项目的频数、频率统计,最后由课题组成员进行复审,对结果均达成一致。

二、结果

1.毕业生实习单位情况。经过对我院2009级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统计,全班38位同学,其中有5位同学实习单位不是物业专业对口公司,占13.2%,有3位同学换过实习单位,(其中2位同学各在3家单位实习过,1位同学在2家单位实习过)占7.9%。

我院2009级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单位总共有25家,其中1家实习单位接纳实习生10位,1家接纳实习生5位,1家接纳实习生3位,3家各接纳实习生2位,其他每家各接纳实习生1位。

25家实习单位中属于物业企业的有20家,一级资质的企业有8家,二级资质的企业8家,三级资质的企业4家。

2.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38位同学中有7位同学实习单位不是物业管理专业对口公司(比实习时增加了2位同学),占18.4%,有8位同学实习单位不是签约单位(比实习时增加了2位同学),占21.1%。共有24家签约单位,其中物业公司18家,1家签约单位接纳毕业生12位,5家签约单位接纳毕业生2位,其他每家各接纳实习生1位。22家实习单位中属于物业企业的有16家,一级资质的企业有7家,二级资质的企业6家,三级资质的企业3家。

3.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在物业公司实习的岗位情况。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在物业公司实习时,由于不同学生实习的部门不尽相同,既有部门之间换岗,也有部门内部换岗。换岗情况统计结果是:做过两个岗位的有7人,做过3个岗位的有5人,做过5个岗位的有2人。其中换过岗的男生是2位,这两位男生均是服从实习单位安排而换岗(换岗两次,均为物业管理员和保安),实习单位并未换;换岗其余人数均为女生,有2位女生是换岗换实习单位的,其余也均为实习单位内部换岗。这些说明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实习还是比较有耐性,主动要求换岗和换工作单位的不多,他们都能够配合单位的工作协调和服从单位工作岗位安排。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在物业公司实习的岗位主要是客户服务(客服前台、客服助理)、客务主任(客服主管)、管家(区域管家、楼宇管家、物业管家、物业管家助理)、物业管理员、楼管员、整改办公室(机动人员)、保安、工程内勤、库房管理、后勤、财务、中控室等共计13个岗位。其中从事客户服务、管家和物业管理员这三种岗位的有36人次,而其他岗位总共只有19人次一般情况下,物业服务公司对外部门是划分为四个:客户服务部、工程维修部、宝洁绿化部和安全保卫部;对内部门是三个: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档案室。这也说明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实习单位安排的主要还是从事物业客户服务工作。

4.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实习工作内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尽管工作岗位有不同,甚至所在部门也不同,但很多工作是相同的,所用知识点也是相通道,主要工作内容是收费工作(包括收取物业管理费、催费通知单的写作/张贴、解释、收水电气费、收据发票的开具等)、办卡证工作(包括门卡、水电卡、临时出入证、装修许可证等)、接房工作(包括接房资料准备、接房现场工作)、装修服务工作(包括装修手续办理、装修巡查、整改跟进、装修保证金收取/退还及扣除/扣除解释等)、日常报事报修/收费邮件资料等服务工作及纠纷处理工作,还有社区文化工作等。

5.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实习感触

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范文2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生物力学;动力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 R68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7-0015-02

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全世界每年都在快速地增长,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如今全膝关节置换术成为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被大多数骨科医生认知,对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和改善膝关节功能有显著的疗效,然而术后出现假体松动、伸屈和负重后出现畸形、疼痛等并发症,已经引起了广大骨科医生足够的重视。选择高质量的假体、设计个体化的假体和制定精确化的手术,成为骨科医生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人工膝关节手术指征、假体、生物力学模型以及手术方式的演变进行阐述;并结合目前最新发展的技术,对TKA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1 手术指征

迄今为止,TKA的手术适应证仍然没有得到统一。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关节炎,只要有关节不能耐受的疼痛或者有明显破坏,都可以进行人工关节置换。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患者年龄>60岁,②体重>80 kg,这也不是绝对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除此之外,患者生活的质量也是影响手术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如血友病、骨骼发育不全、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多关节病变,TKA能很好地解决患者的关节功能受限。

2 假体的演变及分类

1969年,最原始的膝关节假体[1]——多中心假体,其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术后假体松动。1971年出现的几何学型假体[2],最大的亮点就是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去匹配关节,然而遗憾的是没能够解决假体松动的难题。1973年,Insall开创了人工膝关节发展的巅峰时刻,研制了全髁型假体,后来还改进并开发了旋转平台假体。接着Insall又发明了后方稳定型的假体,这是人类史上最能满足患者需要的膝关节假体之一。但是依然不能很好地避免术后假体的磨损、松动情况发生。

按固定方式可分为骨水泥型、非骨水泥型;按置换范围可分为单髁型、全髁型;按活动范围分为固定型、旋转平台型;按限制程度又分为限制型、非限制型。尽管有庞大的假体系统供我们选择,根据患者自身条件选择最合适类型的假体,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相对于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单髁关节置换术对病变间室进行表面置换,适用于单间室骨关节炎,内侧髁进行置换已经发展成熟,但外侧髁置换罕见报道。UKA的早期因假体设计、病例选择、手术技术等问题,失败率较高。Riddle等[3]报道美国UKA置换数量逐年明显增加。目前以骨水泥固定型人工关节居多;只要很好地把握手术指征、熟练掌握关节置换的技能,也会得到显著的疗效[4,5]。而生物型固定型假体的制造原理是通过骨与假体之间的紧密贴附达到稳固的作用。但是这种假体对骨骼质量、术者操作能力的要求高,而且术后恢复功能的时间长。限制性假体主要指铰链式假体,术后膝关节只能在某一平面运动内活动,容易发生假体与骨水泥和骨组织之间应力分布高,从而出现假体松动[6],现在很少用在初次TKA的患者上,但是对于二次翻修术、骨肿瘤术后的关节的重建、严重的关节不稳等患者[7,8]有显著疗效。临床上常用的非限制型假体有三大类:后方稳定型假体、侧副韧带稳定型假体、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假体。针对人TKA中是否需要保存后十字韧带,目前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进行。Wang等[9]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临床效果并没有显著的提高。认为后交叉保留型假体没有破坏后交叉韧带,膝关节在屈曲的时候,股骨会向后方移动,从而增加了膝关节的活动度,而周围的韧带能把运动产生的应力抵消,使接触力明显下降[10]。因此,要最大程度地维持膝关节的稳定,降低假体-骨水泥-骨组织界面应力,后十字韧带必须保留;而不保留后十字韧带的后方稳定型假体的研制是为了增加稳定性、减少假体间应力。通常不保留后叉韧带的后方稳定型假体[11]首选严重畸形及后叉韧带有缺损的患者。

3 膝关节生物力学模型

3.1 物理模型

膝关节物理模型是将膝关节运动机制概括为四连杆的模型[12]。有学者认为膝关节是由十字韧带和股、胫骨在矢状面上构成的四连杆结构。胫骨平台与股骨髁接触的状态下,十字韧带的拉伸不明显[13]。十字韧带的长度及其在股骨、胫骨上的附着位置计算可以得到其形态。因此膝关节物理模型可以简化成以十字韧带为核心的股胫关节二维模型[14]。还有些学者建立了三维的四连杆股胫关节模型[15],并对股骨、胫骨的位置进行了基本的描述。

3.2 解剖模型

膝关节解剖学模型的建立必须先完成其几何解剖模型。Perie等利用MRI、袁平等利用计算机分别以标本和人体膝关节为核心建立了几何模型[16,17]。张文等[18]以实体膝关节为研究对象,把原始数据都导入ANSYS软件计算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以及膝关节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Silvia根据MRI扫描得到的dicom数据利用计算机处理得到了下肢的骨肌三维模型[19]。最典型的是潘哲尔等[20]模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能够真实地模拟膝关节的力学特性。目前,对于膝关节软骨和半月板几何模型的建立也有零星报道。但是没有一个确实依据证实其准确性。

3.3 运动学模型

Hefzy等[21]将解剖模型分为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描述了运动学模型并建立膝关节的各个运动学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并未将这些运动学参数与负荷的大小相联系。Hartfel等[22]将螺旋轴的问题扩展到三维立体空间上。证实了两个物体运动时,两个直纹曲面是由于螺旋轴位置的连续性改变形成的。然而不足的是,Hartfel等应用的数据不能构建出精确的螺旋轴曲面模型。构建膝关节精确的螺旋轴曲面模型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行。

4 膝关节置换手术方式的发展

TKA的远期疗效关键因素是恢复精确的下肢力线,这就涉及到术中精确截骨和软组织的平衡。通过文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术后恢复的下肢力线应控制在冠状面上膝内外翻3°以内;假体的安置应控制股骨髁假体应相对于后髁轴线外旋3°~6°,并平行于STEA。传统的TKA通常是用手工定位截骨,术者仅凭肉眼和手感辅以术中X线片来判断假体安置时下肢力线和软组织平衡等情况,必然会影响截骨的精确度,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关节外科医生,也会出现>3°的下肢力线不良等结果,以及旋转定位与关节稳定等问题,术中必然会出现难以估量的因素。因此,传统TKA的精确度一直是手术医生最棘手的问题。迄今为止,诞生了一些手术装置,但由于膝关节的特殊性,尤其是患者伴有膝关节严重畸形,给精确的定位和截骨、假体的选择和安置带来了重重困难。为了获得良好的膝关节置换效果,计算机辅助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系统应运而生,从1993年格勒诺布尔着手计算机辅助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系统的研制,于1997年计算机导航TKA系统开始在临床使用,目的是解决手术医生困惑已久的难题,达到理想的手术疗效[23]。计算机辅助膝关节置换手术系统对置换的膝关节在屈伸过程中的等距间隙和韧带平衡稳定有独特的控制能力。计算机导航手术系统在术中可以密切观察,能够精确地控制软组织平衡,而且能获得膝内外翻3°范围内的精确的下肢力线和屈伸膝关节的间隙平衡。

5 展望

人工膝关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基础研究、假体设计、生物力学以及手术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出个性化假体、提高假体的使用寿命和提高术后的功能、减轻手术创伤和提高手术精确度,数字化医学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也必将会对骨科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Gunston FH. Polycentric knee arthroplasty.Prosthetic simulation of normal knee movement[J]. J Bone Joint Surg Br,1971,53(2):272-277.

[2] Coventry MB,Finerman GA,Riley LH,et al. A new geometric knee fo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 Clin Orthop Relat Res,1972,83:157-162.

[3] Riddle DL,Jiranek WA,McGlynn FJ. Yearly incidence of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the United States[J]. J Arthroplasty,2008,23(2):408-412.

[4] Gill GS,Chan KC,Mills DM. 5-to 18-year follow-up study of cemen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for patients 55 years old or younger[J]. J Arthroplasty,1997,12(1):49-54.

[5] Callaghan JJ,Squire MW,Goetz DD,et al. Cemented rotating platform total knee replacement. A nine to twelve year follow-up study[J]. J Bone Joint Surg Am,2000,82(5):705-711.

[6] Hui FC,Fitzgerald RH Jr. Hing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 J Bone Joint Surg Am,1980,62(4):513-519.

[7] Karpinski MR,Grimer RJ. Hinged knee replacement in re-vision arthroplasty[J]. Clin Orthp Relat Res,1987,220:185-191.

[8] Hernandez-Vaquero D,Sandoval-Garcia MA. Hing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the presence of ligamentous deficiency[J]. Clin Orthp Relat Res,2010,468:1248-1253.

[9] Wang CJ,Wang JW,Chen HS. Comparing cruciate-retain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nd cruciate-substituting totalknee arthroplasty: A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J]. Chang Gung Med J,2004,27(8):578-585.

[10] Most E,Li G,Sultan PG,et al. Kinematic analysis of conventional and high-flexion cruciate-retain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ies: An in vitro investigation[J]. J Arthroplasty,2005,20:529-535.

[11] 林剑浩,吕厚山.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假体选择[J].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5):299-301.

[12] Feikes JD,O’Connor JJ,Zavatsky AB. A constraint-based approach to modelling the mobility of the human knee joint[J]. J Biomech,2003,1:125-129.

[13] Feikes J. Articular surface representation in a 3D model of knee mobility[J]. J Biomech,1998,31(Supp11):148.

[14] Martelli SRE,Ellis MM,Zaffagnini S.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kinematics: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intraoperative evaluation[J]. J Arthroplasty,1998,2:145-155.

[15] Wilson DR,Feikes JD,O’Connor JJ. Ligaments and articular contact guide passive knee flexion[J]. J Biomech,1998,12:1127-1136.

[16] Perie D,Hobatho MC. In vivo determination of contact areas and pressure of the femorotibial joint using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J]. Clin Biomech,1998,6:394-402.

[17] 袁平,王万春. 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85-89.

[18] 张文,倪俊芳,蒋定华,等. 基于CT图像构建髌股关节生物力学模型[J].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4:57-59.

[19] Blemker SS,Asakawa DS,Gold GE,et al. Image-based musculo modeling: applications,advances,and future opportunities[J]. J Magnet Reson Image,2007,2:441-451.

[20] 潘哲尔,张纯武,李驰,等. 基于MRI的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及模拟负载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12:3-5.

[21] Hefzy MS,Cooke TDV. Review of knee models: 1996 update[J]. Appl Mech Rev,1996,49:187-189.

[22] Hartfel MA,Lysdahl HJ,Olson DG,et al. The use of screw/axis surfaces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he human knee joint[M]//Lantz SA,King AI.Advances in Bioengineering. Anaheim CA: ASME,1986:105-106.

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范文3

关键词 组合训练 骨关节炎 严重程度指数

不少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软骨及骨的影像学改变与其关节功能严重程度不完全平行,但目前的治疗却过多关注骨性关节,临床效果不甚理想。这促使我们在注重骨性关节治疗的同时,寻求改善关节纤维性支持系统的功能以提高治疗效果。采用膝关节可动范围加等长肌收缩、绳肌牵张练习组合训练的方法,观察其对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指数的影响。探讨增强肌力,提高关节稳定性、协调性对缓解病情、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均符合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膝骨关节炎分类标准,并有关节功能障碍和生活能力下降,除外心、脑血管并发症。男11例、女17例;年龄49~72岁,平均60.7岁;病程8~18年,平均12年。

方法:指导并教会患者在卧位或坐位关节不负重的情况下进行膝关节可动范围屈伸运动,并在运动至终点分别进行持续6~8秒的等长肌收缩和绳肌牵张训练使股四头肌、绳肌、关节周围韧带得到充分收缩和牵张。休息10秒钟。以上动作为一组,每日上、下午,晚睡前各重复上述动作20组。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关节疼痛加重和疲劳应在休息30~40分钟后得到恢复,否则视为过量,应降低强度。

观察病例治疗前及治疗满12周后按Lequesne MG要求对各项分别做出评估,给出相应得分。

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相对数。

结 果

28例患者经12周治疗,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指数积分下降,各项积分前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反应炎症特点的休息时关节痛和晨僵积分均有明显下降,提示关节周围组织循环和代谢改善对炎症的吸收产生良性影响。最大步行距离、日常生活动作能力下降得到恢复,表明肌力、耐力、关节稳定性、关节运动协调性改善;持续站立能反应关节的稳定性和肌力,耐力,但本病患者多为老年人,时间过长,全身其他因素的影响随之加大,不易被患者接受。本观察中多数以中途退出告终,其实用性受到质疑。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指数变化比较(X±S)

28例严重程度指数积分治疗后平均下降44%,但在不同年龄组中下降幅度有所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降幅度减少。

讨 论

骨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除与关节的生物化学变化有关外,与生物力学的变化也密切相关,生物力学的变化可能是损伤的重要始动因素之一。增龄、劳损、损伤是骨关节炎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些因素首先是对生物力学的影响。增龄使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整合、反应变慢,肌力下降,引起关节运动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下降;劳损、损伤启动保护和适应机制,引发关节、神经、肌肉的功能调整,原有的生理平衡被打破,关节负荷不均,稳定性下降加速软骨的损伤使病情发展。

关节的运动和平衡的动力源于肌肉协调性取决神经系统对刺激反应准确性和速度,以及肌肉功能的正常。增强肌肉力量,增加关节协调性的训练可能阻断或减轻生物化学-解剖学-生物力学链反应的过程。取得稳定疗效。膝关节特殊的解剖结构使关节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关节周围组织的功能及其完整性,同时膝关节又是人体的负重关节,有赖于有力的肌群分散应力――保护关节,减少关节软骨、骨的负荷。因此增加关节周围肌群的肌力尤其重要。组合训练要求膝关节做主动充分的屈伸运动,可以防止关节周围组织的粘连、挛缩,保持关节运动度和改善肌肉的协调动作,提高适应性反应。等长肌收缩则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废用性肌萎缩的有效方法。关节可动范围训练和等长肌收缩结合一起,增强了肌力,提高了关节运动的协调性和适应性,增加了稳定性,对骨关节炎的进展和减轻临床症状,增强功能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本观察的结果显示,该方法通过上述机制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提高步行能力和生活能力。本方法简单易学,简便易行,利于患者实用。

本方法对高龄患者反应较差可能与不能正确领会训练要领,对刺激反应不敏感及全身状态影响有关,尚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范文4

关键词 高尔夫 挥杆 生物力学

高尔夫球运动是一项以球杆击球入洞的体育运动,被公认为世界上可接触时间最长、温和而智能的运动。高尔夫球曾作为正式的比赛项目参加了1900年和1904年两届奥运会,1904年之后由于场地和水质标准的限制,高尔夫球退出了奥运会的赛场。2009年国际奥委会宣布高尔夫球将作为正式的比赛项目回归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高尔夫回归奥运会的决议无疑是对高尔夫球运动在全球发展的一次巨大的推动。挥杆技术是高尔夫球的基本动作,技术水平高低决定成败,因此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高尔夫球的挥杆技术将成为国内外科研的重点之一。

一、高尔夫球挥杆技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利用红外线捕捉、高速摄像等采集到的运动学数据进行分析,做成高尔夫自动分析软件、模拟软件,使技术动作得到极大的改进。我国对高尔夫球挥杆技术研究起步较晚。

(一)高尔夫球挥杆技术生物学分析

肌电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肌电图能够分析人体完成运动动作时肌肉参与活动的强度、参与工作时间的顺序及相互协作的关系。刘新明通过肌电测试仪和环节受力分析法进行实验,对全挥杆技术动作肌肉工作特征进行了比较,得出全挥杆动作肌肉最大用力时刻的出现晚于击球时刻。

(二)高尔夫球挥杆技术运动学分析

国内对高尔夫挥杆技术运动学分析较为常用的是APAS艾利尔运动技术分析软件及DLT生物力学三维录像分析方法。张吾龙等[1]对我国高尔夫职业选手张连伟短推技术进行了分析,得出挥杆是由肩膀与两臂做动作,上杆轨迹略带弧度,下杆时击球加速,左手引导下杆动作,右手在后辅助向前推。阮哲[3]通过对梁文冲等四名国际优秀高尔夫选手的挥杆技术的三维录像和解析,得出挥杆过程中髋关节率先启动与加速,并引导肩部迅速向旗杆方向加速直至击球瞬间,上肢关节完成类似鞭打动作击球。车旭升等[6]对不同水平的高尔夫球员的木杆挥杆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得出高水平高尔夫球运动员的上、下杆挥杆节奏用时比例接近于80:20,击球瞬间高水平球员的身体重心都非常接近原点。孙胜[5]运用三维技术动作分析系统对职业男子高尔夫运动员的推杆技术动作进行了研究,进而揭示推杆头部在时间和空间上整个动作没有像钟摆一样摆动,但像钟摆一样有节奏的摆动推杆的训练会有很大帮助。李淑媛等[9]对男子高尔夫运动员全挥一号木杆技术动作进行信息采集、量化分析:以最大杆头线速度高低划分组别,得出各组上杆阶段用时都在1s左右;下杆阶段高速组比低速组用时更短;高速组上杆过程中,保持右膝关节角基本不变,而低速组则呈现增大趋势;高速组躯干角由瞄球准备到击球几乎保持不变。毛建勋[8]利用二维摄像法和人体录像解析系统对一名高尔夫教练挥杆动作进行了正面的定点拍摄,对所得运动参数进行量化与分析,得出挥杆时要放松肌肉,挥杆时肩部以及挥臂的力量要与转体的力量保持平衡状态;下杆击球时手腕的力量要保留到最后再进行释放。

(三)高尔夫球挥杆技术动力学分析

目前应用于动力学参数的测量手段主要有三维测力台。叶强等[4]对技术定型期球手进行试验,得出上杆初期、后期和下杆初期时间比为7:6:3,通过使用压力板观测击球过程中重量转移的变化,得出杆顶点时刻双足维持均衡,身体扭转相对更充分。

(四)高尔夫挥杆技术运动生物力学理论分析

李睿[2]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碰撞理论和鞭打原理纠正了挥杆击球中的技术错误,得出高尔夫球的击打特点:击球时杆头速度越大,给予球的初速度越大。挥杆时手臂摆动若要兼具“环绕”的力量和“鞭抽”的力量。

二、趋向预测

随着高尔夫球运动技术研究工作的进展,将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手段同现代科技手段结合,采用多机同步测试、录像视频分析系统进行适时的监控和反馈技术动作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多。可以预见的是,对高尔夫球运动发展的研究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张吾龙,陈观云.我国高尔夫职业选手张连伟短推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3).

[2] 李睿.高尔夫挥杆技术常见错误分析[J].长治学院学报.2008.25(2).

[3] 阮哲.世界高水平高尔夫运动员挥杆动作中肩髋关节生物力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1).

[4] 叶强,曹全军.高尔夫球挥杆击球过程中重量转移的足底压力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5).

[5] 孙胜.职业高尔夫球运动员推杆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1).

[6] 车旭升,金春光.高尔夫木杆挥杆技术动作的运动力学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6(4).

[7] 叶强,曹全军.高尔夫球挥杆击球过程中重量转移的足底压力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5).

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范文5

关键词:小针刀;玻璃酸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进行性骨质增生及继发性关节畸形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慢性老年性疾病。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及老龄化社会的迈入,KOA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加,并不断往年轻化发展。与欧美人主张早期使用人工关节置换解决骨关节炎带来的临床痛苦相比,国内患者大都更愿意采取保守治疗尽可能改善生活质量,但单纯的保守治疗没有形成共识,方案复杂,临床效果不长久,易反复发作,因此寻找简便有效且作用时间长久的保守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临床运用小针刀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KOA患者90例,近期及远期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资料来源于2014年3月~2015年12月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职工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A组(小针刀+玻璃酸钠)、B组(针灸+玻璃酸钠)、C组(玻璃酸钠组)。A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5.5)岁,病程平均4年6个月;B组,男1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0±6.0)岁,病程平均4年8个月;C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3±5.8)岁,病程平均4年2个月;各组患者治疗期间具有良好依从性,均停止其他治疗;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诊断标准 采用2010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断与治疗指南[1],临床诊断标准:①近1月大多数时间有膝关节痛;②有骨摩擦音;③晨僵时间38岁;⑤有骨性膨大。满足1+2+3+4条,或1+2+5条或1+4+5条可诊断为KOA;临床+放射学+实验室标准:①近1月大多数时间有膝关节痛;②X线示骨赘形成;③关节液检查: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40岁;⑤晨僵时间

1.3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②放射学检查未见严重骨赘及严重关节间隙改变;③自愿接受治疗观察并依从性好。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精神类疾病;②合并膝关节肿瘤、严重创伤、类风湿、代谢性骨病;③放射学检查可见膝关节有严重关节间隙改变、严重骨质增生、骨质破坏、关节功能丧失;④对针刺、关节腔注射等侵入性治疗有严重心理恐惧;⑤对利多卡因等局麻药过敏、晕针;⑥依从性差,不能配合完成治疗观察。

1.3治疗方法

1.3.1 A组(小针刀+玻璃酸钠组) 小针刀治疗:患者常规卧床仰卧伸膝位,若关节膨大畸形且伸直受限,则于N窝下垫软枕放松患膝。KOA周围压痛点常见于内外侧副韧带起止点、髌韧带、腓肠肌附着点等,依据体格检查选取至多6个压痛点,用龙胆紫标记后予常规消毒铺巾,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予各痛点1%利多卡因局麻后,用小针刀针口与肌纤维、神经、血管平行,迅速刺入皮肤,深达病灶骨面后方将可纵形、横行剥离、松解软组织,以纵形剥离松解为主,各2~3刀。针刀剥离后沿原切口出针,棉签加压止血,敷料覆盖,1 d内保持伤口干燥,勿暴力活动膝关节。隔周治疗一次,持续4 w。玻璃酸钠治疗: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公司生产,规格为2.5 ml/支;患者仰卧屈膝位,于外膝眼处常规消毒,予10 ml注射器针头经皮迅速刺入,当有落空感即提示进入关节腔中,回抽无血后将玻璃酸钠缓慢推入关节内,若关节腔积液较多,先用注射器抽出关节积液后再注射玻璃酸钠,针口敷料覆盖,适当活动关节,使药物均匀渗透,1d内保持伤口干燥;玻璃酸钠注射1次/w,4 w一个疗程。

1.3.2 B组(针灸+玻璃酸钠组) 针灸治疗:华佗牌针灸针,大小规格为0.30 mm×25 mm和0.30 mm×40 mm。依据寻经取穴及局部取穴原则[2]: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悬钟、曲泉、阳陵泉、局部阿是穴等。患者屈膝90°,常规酒精消毒后,取犊鼻穴向后、内斜刺0.8~1.2寸。余穴直刺1~1.5寸。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1次/d,持续治疗4 w。玻璃酸钠治疗同A组。

1.3.3 C组(玻璃酸钠组)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同前。

1.4评定方法

1.4.1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治愈:膝关节肿痛完全消失,关节屈伸无受限,行走、下蹲及上下楼梯无不适感。显效:静息无疼痛感,活动后隐约有疼痛不适,屈伸稍受限,基本不影响生活质量。有效:静息有疼痛感,行走、上下楼梯等活动时有疼痛不适,关节屈伸受限,影响生活质量,但较治疗前有缓解。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各方面均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100%。

1.4.2 膝关节Lysholm评分标准[4] 共包括坡行(5)、支撑(5)、交锁(15)、不稳定(25)、疼痛(25)、肿胀(10)、爬楼梯(10)、下蹲(5)等八个方面,总分100分,临床评分以20分为阶梯分为5个等级,得分越高反映膝关节功能越好,治疗效果越优。

1.5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4 w治疗,表中得知A、B组治疗效果均优于单独使用玻璃酸钠组,其中A组(小针刀+玻璃酸钠组)治疗效果最佳,差异P

2.2 通过治疗前、治疗后4 w、随访治疗后3月、6月4个时间点比较各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表总得分差异,发现A组相比于BC组,在相同时间点及治疗前后得分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3月开始,各组得分均逐渐开始下降,但A组下降幅度最小,提示症状复发率最低,远期效果最好,见表2。

3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退变性骨关节病,患病率高且逐年提升,有报导指出[5],KOA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发病率为85%,但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只有70%的患者有明显的影像学改变,因此临床症状往往先于影像学改变而出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致病因素复杂,因此,临床上对KOA的治疗始终不彻底,易反复发作。膝关节作为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在正常负重情况下关节软骨内的拱形纤维结构能发挥屏障作用分散应力从而减轻软骨磨损,关节软骨内的细胞和基质代谢功能正常,保持软骨新生修复与降解的平衡;若各种因素引起关节应力过大、力线改变,关节受力不均衡,就容易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关节细胞和基质代谢失衡,对破坏的关节软骨吸收降解与软骨新生修复的能力丧失,进而诱导关节炎的形成;除此之外,软骨的破坏降解刺激周围滑膜、软组织的炎性反应,软组织水肿充血,继而粘连、挛缩,从而造成关节内软组织平衡失调,软组织失衡同样可以加重关节应力失衡,进一步导致关节炎的出现。因此,生物力学的失衡被视作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形成的关键性内在因素,从生物力学及软组织平衡角度去发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将是今后的热点。

小针刀[6]是在中医"不通则痛"理论指导下由古代九针结合现代外科手术刀不断演变而来的一种特色疗法,对病灶部位粘连、挛缩的肌腱、韧带等软组织进行纵行松解、横行剥离,解除应力集中及减轻骨内高压,从而最终恢复软组织的平衡,因此小针刀的治疗理念同样是从恢复生物力学的平衡出发,与当前所提倡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主流观点相契合。除此之外,小针刀同样具有针刺得气而活血通络、舒筋止痛的作用,能够减轻软组织水肿、促进损伤修复及炎症吸收。玻璃酸钠是关节滑液重要成分,能够减轻软组织与软骨间的摩擦,减少软骨磨损,并对整个关节活动起到良好的作用。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玻璃酸钠分泌减少,易出现关节内软骨的破坏增加,软骨基质对变性破坏的软骨吸收降解作用下降,软骨的代谢失衡,因此,适当的玻璃酸钠注射有利于软骨的保护及代谢新生。

本临床研究中,我们应用小针刀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其余治疗方案相比,小针刀治疗组近期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在治疗后3月、6月的随访中发现,每个治疗组患者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复发,但小针刀组复发率最低,远期效果最值得肯定。因此小针刀联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不仅能够舒经通络止痛、减轻骨内高压、恢复软组织平衡,同时还能保护关节软骨、关节,作为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中推广,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6):17.

[2]刘晴,刘维,吴沅.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选穴规律现代文献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15,34(11):824-82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8.

膝关节生物力学分析范文6

学海无涯②

透视引导下穿刺构建兔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影像和病理变化

模拟腰部推拿手法建立“腰-盆-髋”有限元模型

CRTER杂志对名词术语应用的规范要求

腰椎间盘膨出节段数字模型及三维可视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CRTER)杂志2012年各专题组稿重点

基于Mimics软件虚拟人膝关节三维图像融合实验

SCI收录的计算机辅助外科类期刊介绍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训练前后步行参数变化的计算机辅助三维步态分析系统比较

外国专家修饰的医学英语句型:重物压迫脊髓损伤模型

仿真环境下医学器官的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

计算机辅助种植导航手术在上颌前磨牙区的应用

Mesh词表词汇实用例句:视觉假体-Visualprosthesis

功能梯度牙种植体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与结构优化

Mesh词表主题词扩展:义齿-dentalprosthesis

不同加载方式压低上前牙时初始应力在牙体、牙周膜及牙槽骨分布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英文)

动态三维CT处理软件OsiriX在颌面部骨折个性化重建中的应用

中国人腰椎间盘结构与人工椎间盘置换相关的参数测量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同一机构53例随访

无框架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腰椎弓根标准轴位引导置针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钛合金精密铸造的颅骨缺损个体化修复体

基于反向动力学的人体肌肉力预测平台

力反馈远程康复训练虚拟驾驶系统的软件设计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闭合性肱骨干骨折患者小夹板外固定与植入物内固定治疗比较的Meta分析

腰椎间盘置换与腰椎融合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Meta分析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界膜中的溶骨因子

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重建后耻骨板断裂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下颌骨缺损钛重建板修复的生物力学分析

减阻牵张成骨快速移动尖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参数化人上颌中切牙桩冠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中桩核冠直径和长度变量的生物力学优化

有限元法分析举重运动员预备提铃动作过程中腰椎节段的受力变化

踝关节位置觉和肌肉力觉的重测信度

2010-08/2011-08《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CRTER)杂志执行编委名单

不同条件髋部骨骼的短期精密度差异: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CRTER杂志“硬组织工程研究”栏目关于“数字化影像图像技术与关节外科”的组稿内容

下颈椎弓根CT图像的指标测量

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肾移植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硫唑嘌呤和霉酚酸酯对应用环孢素A肾移植患者血脂的影响

肾移植术后服药前和服药后2小时新山地明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比较

肝移植术后患者血清胆汁酸代谢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特异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对老年供体肺保存的干预

罗格列酮对伴有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纤溶系统的影响:预防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可行性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冠状窦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药物洗脱与普通支架的比较

阴股沟移植皮瓣的应用显微解剖学基础

带血供溃变神经游离移植后肌电图及组织学变化

老年人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磷脂酸水平综合干预后的效果比较

电针内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调节

三氧化二砷对人食管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

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与黄芩苷的影响

硝酸甘油与克罗卡林合用抗大鼠心肌缺血的药理性预适应

L-精氨酸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家兔慢性冬眠心肌模型的建立

脂蛋白脂酶HindⅢ酶切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冠心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