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展农业科技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展农业科技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农业;科技;水平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一方面落后于我国入世后农业发展实际的要求,一方面落后于国际农业科技发展潮流。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快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的顺利、健康发展。
一、当前我国农业科技的落后现状
1.缺乏高效、优质的农产品生产技术。长期以来我国大宗农产品一直维持着粗放型低档初级产品多而精深加工的高档产品少,传统大路货产品多而名特优新产品少的生产格局,技术含量低、产生的附加值少、市场竞争力弱。而且,我国各地普遍存在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趋同、市场细分不够、市场定位重复、生产成本偏高、经济效益较低的特征。随着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保护力度的削弱,不具备价格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农产品进口势必增加,大宗农产品“难卖”、农民收入下降的问题会更加突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缺乏增强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新技术。我国的众多农产品目前仍以鲜食、原料和初级低档加工品消费为主,产品的精、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普遍较低,产业加工环节少、经济观模小、附加值低、严重制约着这些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迫切需要农业科技的发展支持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目前我国在高效、低残、低成本、易降解的农药生产、施用技术方面,在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监测检测、无害化处理等技术方面,在重大动植物疫病控制技术、预警技术、快速扑灭技术、准确的检验检疫技术等方面都比较落后,不能有效保障农产品安全,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
3.缺乏综合的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广大农村由于信息服务程度低,获取有关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标准、市场经营等方面的信息十分困难,造成如何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等问题上基本是沿袭传统的经验模式运行,农业生产和市场脱节的现象非常突出,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益。然而,目前我国迫切需要的涵盖农业生产、技术、市场、管理、政策等信息的收集、处理、传播和利用的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却严重落后,不能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信息失灵问题。
4.缺乏有效利用资源的实用技术。从总体上看,我国人均农业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特别是水资源和耕地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生态脆弱、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农业生产发展的后备资源也严重匮乏,结果是农业的综合获利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差。入世后,原本就少的农业资源又面临流失加剧的危险境况,对我国已经非常脆弱的农业生态资源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反观,目前我国综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开辟后备资源、拓展资源空间、改善资源环境、增加资源存量等等系列技术都很落后,难以真正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就目前来看,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是加快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高级化、多样化、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在形成新的国际综合竞争优势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切都要紧紧依托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来支撑。
二、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措施
1.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根据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今后发展的方向,逐步完成对现有农业科技机构的合理布局和学科设置的战略调整,优化农业科技资源在各地区间、各环节间、各领域间的配置,强化科研与开发、推广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队伍精干、管理有序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同时,加快与农业科技发展各环节有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2.加快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我国的农业科技人员数在总量和每万人平均拥有科技人员数量上都落后于发达国际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科研人才的不足,直接导致农业科技水平的落后。因而,要大力扶持重点农业科技大学,培养一大批适应时代要求的农业科技人员,并适度干预市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地区、学科配置,形成合理、有序的农业科研队伍结构、强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协调科研项目和经费,鼓励多学科、全方位交叉研究,节约人财物投入,使其效益最大化。
3.加强区域间协调,强化整体效应。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所需的人、财、物资源主要集中于大宗粮油棉作物种植业,特色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畜牧业和水产业领域的科技资源长期严重不足,科技资源相对集中于研究领域,而中试转化和产业化等环节相对薄弱。因而要协调跨区域间的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优势和市场、劳动力等区位优势,逐步确立我国农业发展的区域分工格局,以此为基础确定各区域的农业科技发展规则。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明显优势的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技术,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地带和产组群,促进我国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4.建立建全农业标准化体系。要加大农业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研发投资力度,尽快建立和修定国家农业技术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认证和监测体系,规范农业生产、产品贸易和加工流通体系,为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努力方向。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为提高农产品品质技术、食品安全生产技术、检验检测技术、基因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检测技术,以及相应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的开发技术,奠定良好的、广阔的应用环境。
5.建设和完善信息化网络。未来农业发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程度。信息技术的标准化、系列化、实用化和网络化的形成,可以快速提高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率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保护生态和生产环境、改善食物品质、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拓展生产空间和产品的市场空间、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要充分运用因特网、广播网、电视网、电话网等信息传播网,完善农业信息网,强化农业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和传播的技术与产品研究开发。加强信息标准和技术平台建设,构建智能化农村信息化平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建立农民技术服务体系、企业信息服务体系、管理服务体系三大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各种有价值的市场信息、知识信息和服务信息。
发展农业科技的措施范文2
关键词:山东农业;改革发展;基本经验
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不断深入并取得显著成效,对基本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探讨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对策,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 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锐意改革与探索
山东省历来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所有改革发展措施都坚持了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的根本路线。在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基础上,顺应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锐意改革,对于不利于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制度积极进行改革,对于不适合农业发展的政策积极进行完善,使农业改革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
(二)把维护和保障农民利益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改革以来,山东省所有农业改革发展措施,都紧紧围绕增加农民物质利益展开。例如,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赋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和剩余索取权,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生产决策和物质利益问题。进行税费制度改革、实行农业补贴政策,促进了农民增收等。
(三)市场化取向改革贯穿始终并为农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进行市场化取向改革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是始终贯穿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条主线。所有农业改革发展措施都紧紧围绕这一主线来设计和实施,无不体现了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要求,并推动了市场化取向改革深化。市场化取向改革,反过来又为农业改革发展不断提供动力、注入活力。
(四)尊重客观规律,各项改革发展措施有机衔接、循序递进
改革以来,山东省深入研究和遵循农业改革发展规律.总体谋划,重点突破,有条不素地推进改革发展。各项改革发展措施既相互衔接、循序递进,又主线清晰、一脉相承,使农业改革发展表现出明显的连续性、稳定性及逐步深化特点。
(五)善抓典型并依靠典型推动改革发展
山东省在农业改革发展中,尊重农民和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和创新,善于抓住和树立典型,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对成功典型进行宣传和推广。
二 当前山东省农业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经营组织创新有待继续破题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建立起了基本符合农业特点及要求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的推行,完善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提高了农业组织化水平。但是,农业产业化也是建立在超小规模、高度分散农户经营基础上并最终受到这一薄弱微观基础的制约,难以向纵深发展。所以,农业经营组织创新还必须继续破题。
(二)农业劳动者的低素质难以支撑现代农业的建立
农业劳动力农外转移具有积极作用,但农外转移的势动力大都素质较高,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力大都素质较低。显然,这种状况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建立。
(三)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有待加强
一方面农业研究投资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只有0.2%,只有发达国家的1/10,另一方面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投入明显不足且不稳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虽已达52%,但低于其他发达省份。
(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尚需重塑
其一,县乡政府职能部门的社会化服务职能明显不到位;其二,集体“统”的服务职能也逐步削弱。其三.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明显不足,还很难承接各项社会化服务职能。
(五)财政,信贷对农业的支持有待加强
一是财政农业投入明显不足。山东省对农业的投入尽管不断增加,但仍明显不足,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二是信贷投入不足。目前农户投资来自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比重很小。
三 山东省农业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进行农业经营组织创新
推行农业企业化是进一步进行农业经营组织创新的有效形式。所谓农业企业化是指使农业微观经营主体逐步按照企业特点与要求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根据山东实际,推行农业企业化应按照农业微观主体经营行为企业化和组织形式企业化两条线索、在企业化经营农户、农业准企业、农业企业三个层面上展开。
具体措施:一是成立农业企业化领导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规定,二是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户企业化经营水平,三是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农业准企业和农业企业;四是深化相关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要素流转机制和市场。
(二)加快建立土地流转制度
各级政府要增加投入.建立土地交易场所和信息系统,积极培育信息服务、法律服务、技术经济评估等中介组织,并加强规范和管理,要建立土地登记、合同管理、土地交易,土地评估等制度,并制订土地流转管理条例;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流转中的主导作用,不得随意进行土地行政性调整。
(三)完善农民培训体系
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要在技能培训的同时强化思想观念培训,并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一部分外出农民在学到新观念,生产经营经验、挣到钱后回乡创业;另一方面.要在思想观念、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等方面加强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农民的教育培训。要尽快成立综合协调机构,完善对农民培训机构的动态管理机制。要科学确定培训期限,增加培训内容,注重培训质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四)加快培育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要在发挥现有金融机构作用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其它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领域开展业务。要鼓励在县域范围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要承认农村民间借贷行为存在的客观必然性,采取措施,加以引导和规范。
(五)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要彻底打破行政驱动型科技体制,进一步加大农业科研尤其是基础研究、重点领域研究的投入。要加快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一是对农业科技推广职能部门进行改造和重塑,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农业大户、农户联合和合作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企业及中介缎织。
(六)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要在大力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省成立联合会。县,乡、村成立分会。可选择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在试点基础上进行推广。
发展农业科技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农业科技示范园;现状;定位;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农业市场的发展以及经营体制的变化,行政推动型的农业科技示范渐渐失去优势,无法使用高效农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转包以及转租等形式出现之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适应这一形式,山东省的各个地市根据发展农业的规律,不断探索发展农业生产的新途径,县乡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兴起。
1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定位
1.1功能定位
精品生产以及加工功能是农业科技园发展的初衷,科技示范园的农产品并非普通的农产品,而是利用最新技术以及品种培育加工得到的优质农产品,一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国际市场。
1.2示范功能
针对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我国推广农业技术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现场示范。利用高新科技发展现代农业,可以说是我国县乡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变革,推动变革实现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建设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有利于农民接触了解现代农业,从而发挥示范作用。
1.3带动功能
农业科技示范园能够带动农业农村生产的发展。农业技术应用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带动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借助于园区的种苗繁育中心来推广普及名优品种。其次是借助于园区的理论同现场相结合的技术指导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以及新技术应用水平。再次是农产品加工以及园区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能够成为带动县乡农户养殖业、种植业以及加工业的龙头。
1.4休闲观光功能
农业科技示范园一方面保持农业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有着浓重的现代化气息,再加上园林化设计以及培育的名优果蔬、花卉、珍禽装点,最终构建成为集文化性、科学性以及艺术性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景点,有利于推动县乡农业的多元化发展。
2农业科技示范园存在的问题
2.1资金方面的问题
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有着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收益不够确定以及市场变数大的特点。在建设资金方面,一方面需要大力争取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吸收社会资金投入,不过不断增强科技示范园盈利能力。不过在科技示范园的发展过程当中,如何充分吸收社会资金投资、调动管理人员主动性以及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等环节还缺乏行之有效的举措。
2.2人才方面的问题
县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科技示范园在引进新品种以及新技术、研发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等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技术优势。不过在对新技术以及新品种等科技成果市场应用开发的过程当中,还缺乏专业的管理经营人才。
2.3技术方面的问题
全面应用新技术是县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重要特征。常用的农业新技术包括反季节生产技术、无土栽培技术、节水农业技术、设施栽培技术、绿色生产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生态系统技术、加工冷藏技术以及现代农业的管理经营技术等。不过部分新技术在科技示范园当中的应用未能实现预期效果,存在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设施栽培技术由于先期投入比较高,维护成本也较多,推高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高,导致投入产出率较低。
2.4产业化方面的问题
农业产业化可以说是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的要求。县乡农业科技示范园往往采用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并且取得一定的效果,不过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一模式只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形式的一种,产业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产业化经营当中各方面的主体是否构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共享以及风险分担。目前县乡科技示范园往往只在苗木提供、蔬菜农产品以及栽培技术的指导等环节提供一些服务,本质上仍然属于商品买卖的关系,而难以称之为产业化,并未从根本层面解决示范园产业化水平不够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受投资规模的限制,使得科技示范园苗木种苗生产以及繁育的示范比较多,而在农产品储存、加工、配送、保险还有无公害肥药剂技术的开发、市场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科技培训推广等方面远远不够,同时农民的参与性普遍不高,直接影响到农业产业化效率的改善。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示范园的人力资源以及技术力量有限,无法在苗木、农产品以及技术物资上给予农民充分的支持,再加上无法建立农产品的最低保护价以及产品收购服务,导致科技示范园的发展难以通过生产经营环节获得利益。
3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发展对策
3.1合理选择主导技术以及主导产业
县乡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应当体现出一定的目的性以及区域性,着眼于为当地农业的产业化提供服务,重点发展能够体现区域带动示范效果的项目,保证符合政府以及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此过程当中,一方面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以及高质量,体现示范性、超前性以及导向性,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地区资源优势、自然环境、产业结构、产业基础以及市场发展等因素,本着因地制宜以及体现特色的原则,重点选择发展培育的农业产业。主导技术方面需要集中引进示范有着高附加值的先进技术以及优良品种,特别是可以填补地区空白,给地区带来重大效益的新技术以及新品种,例如农产品储藏技术、保鲜技术、加工技术、工厂农业技术、基因工程品种、设施农业技术、苗木脱毒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家畜良种胚胎工程技术等。
3.2改善示范园区管理水平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能够反映出现代农业以及未来农业发展的走势,因此强化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开发农业高新技术并推广应用,加速传统农业的高新技术改造步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农业技术产业化,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安丘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发展的经验证明,在县、乡发展示范性的农业科技园,是推广农业技术的有效途径。县、乡的党委以及政府需要将园区建设当作做好本地农业以及农村工作的重要方法,从各个方面支持科技示范园的发展,发挥科技园带动效应,通过科技园的发展转变工作作风,持续推进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最终实现农业以及农村工作的根本性转变。县乡农业科技示范园也需要发挥技术方面的优势,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科技工作人员的作用。当前我国拥有农业技术人员100多万人,绝大部分都在县乡工作,因此发展县乡农业科技园,能够为基层科技工作人员提供生产示范基地,有利于发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明确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定位
近年来我国县乡财政的压力不断加大,因此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结合地区情况,一方面要量力而行,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应当根据地区的气候以及生态类型来选择针对性的项目内容与技术手段,而不能片面追求高标准、高科技,忽视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这一环节,否则也就违背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目的,出现科技示范以及科技推广之间的脱节。园区建设和发展设施农业,都应当尽可能选择国内研制以及生产的产品与技术,这样既能够减少投资,也更加符合地区的生态环境。除此之外,科技示范园需要重点改善园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综合效益。农业科技示范作为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既包括新工艺以及新科技的示范,也需要包括高效益以及高回报的示范。可以说高效益以及高产出是农业科技园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发展园区的根本目的。园区建设需要将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的目标,将应用推广有着潜在经济效益的相关农业技术放在首要地位。
3.4不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需要按照农业科技推广的需求与市场规律,主动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重点在园区功能的定位、管理机制以及技术选择等环节功夫,充分体现出农业科技园带动示范的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重视技术的引进与开发,科技示范园应当加强同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技术协作,引进开发适合园区需要并且容易推广的农业技术,并且不断改善环境与优惠,吸引农业科学以及经济管理人才,为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除此之外,科技示范园还应当开放性运营,对企业、科技人才以及农民开放。企业介入有利于拓宽资金来源,改善园区的经济效益,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对科技人才开放则有利于吸引科技人员入驻园区试验示范。对农民开放则可以吸引农民到园区参观甚至实践,改善他们对农业科技的认知以及应用水平,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综上所述,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可以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在确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并突出地区特色,从而不断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实现县乡农业从传统农业向市场化、专业化、区域化以及集约化现代农业的过度。
参考文献:
[1]廖清泉.昭通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思考[J].农村实用技术,2010(3);11-16.
[2]朱俊,刘今峰.生态系统分析方法与农业科技示范周规划[J].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2009(2):23-27.
[3]刘洋,李超.关于澧县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2I):98-103.
[4]陈莉.合肥市农业科技示范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现代农业科学,2009(6):63-70.
[5]郑文俊,卢景润,朱秀琴.桂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旅游发展现状吁对策[j].广西园艺,2008(6):89-93.
[6]陶胜.建设科技示范园区的措施:以繁吕县龙岗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例[J].农技服务,2008(9):120-126.
[7]唐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落成典礼暨第二届唐山农产品展示交易会开幕[J].河北农业科技,2006(10):102-106.
发展农业科技的措施范文4
陆浩同志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首要任务,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促进农民增收上取得突破。这为我市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现代农业的科学内涵,理清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
我市农业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是:
1、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增加农民收入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得靠农民收入的增加来解决。因此,发展现代农业首要的是增加农民收入。*6年我市农业增加值为2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44元。今后五年,主要通过农业结构调整、科技挖潜改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增收能力,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地增长,实现农业增加值年增长6%,到2011年达到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净增300元以上,到2011年达到6500元。
2、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构建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构建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途经。近些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目前全市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606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88个,订单农业面积达到135万亩,年实际加工农产品125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24.6亿元,初步形成了棉花、草畜乳、制种、蔬菜、啤酒原料等农业产业格局。今后,要继续按照强龙头、建基地、活流通、增效益的目标,按照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要求,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
3、把依靠科学技术作为打造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的核心和助推器,依靠科技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不竭动力。纵观我市农业的发展历程,科技对农业的增长作用巨大,目前全市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0%以上。然而,今后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的潜力仍然很大。如我市棉花目前平均亩产皮棉119公斤,据农业科技人员试验示范,采用超高产标准化栽培,使亩产皮棉达到了150公斤。若这一技术在全市全面推广,亩产达到了这一成果水平,就相当于又增加了20万亩的棉花生产规模。仅此一项全市农民可人均纯增收500元以上。因此,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必须把农业科技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放到突出位置,尊重科技人才,增加科技投入,强化科技管理,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从根本上优化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4、把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推进农业现代化,应当改变目前人均3亩地、户均10亩田的现状,打破小而全的土地分散经营模式,逐步推行土地规模经营。土地规模经营的前提是把大量的农业人口从农村转移出来,实现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有效聚集。要加强宣传动员,狠抓职业技能培训,有序开展农村劳务输转,鼓励年轻一代的农牧民离土离乡,进城创业或从事劳务活动。坚持“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种植养殖能手集中。运用现代企业运营方式,集聚土地、资金、科技等生产要素,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今后5年,全市农村转移劳动力达到15万人,流转土地达到20万亩,百亩以上土地规模经营户达到*户。
5、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施现代农业的强力支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能够直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而且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要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投资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农业发展项目,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道路交通重要条件,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农业科技装备水平,科学合理开发农村资源,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蓄长足的发展后劲。
6、把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作为推进现代农业的力量源泉。农民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靠农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目前,农民所受的教育程度有限,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直接影响着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和质量。要把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作为农村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着眼于长远、立足于当前,积极探索新阶段农民培训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尽快把农村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形成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力量源泉。
7、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一次深刻的农业变革。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切实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更加主动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导力度。建立现代农业重点工程项目目标责任制,强化目标责任,狠抓任务落实,实行严格考核,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目标。
二、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举措
我市发展现代农业主要突出“四个主攻”、“四个加强”:
1、主攻高效农业。稳定发展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设施农业,规模推广立体农业,主要以设施投入和科技进步为支撑,积极培育万元田、大力发展两千元的高效田、改造收入不足千元的低效田。一要改造提升棉花产业,以品种更新和超高产栽培、膜下滴灌技术推广为重点,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强棉花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二要健康发展制种产业,规范制种基地管理,保护和治理制种基地环境,建立制种企业与农民群众的互信合作关系,降低制种成本,提高制种效益。三要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以日光温室蔬菜、葡萄、酒花等高效经济作物为重点,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2、主攻草畜产业。推广高产养殖技术,实施青贮氨化、良种调引、设施圈养工程,缩短肉牛肉羊出栏周期,提高奶牛平均日产奶量,实现提质增效扩群,努力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实施三项工程:一是牛羊改良工程。通过良种调引、冻配改良、温精授配等,加快牛羊品种改良步伐,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二是万户万池青贮氨化工程。首先在肃州区沿山试点,推广整村整组户户建青贮氨化池,充分利用秸秆和扩大复种饲草发展肉牛肉羊等草食畜。三是实施标准化养殖工程。重点培育肃州区沿山、*县东片和玉门市肉牛养殖基地,金塔、*、玉门、肃北、阿克塞优质肉羊基地,建设养殖小区、发展养殖大户、实行舍饲圈养,争取牛羊饲养量有突破性发展,奶牛总量稳中有增。
3、主攻农业产业化。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企业相互联合,打造优质畅销品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落实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二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根据龙头企业加工需求,调整结构,规模发展产业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三是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宣传培训、典型示范、扶持指导、整章建制,规范行为等,引导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四是积极培育农业品牌。围绕棉纱精纺、种子加工、脱水蔬菜、啤酒原料等加工产品,创建国家或区域性品牌。五是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业。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鼓励发展流通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搞好产销衔接,增加农产品市场销售份额。六是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提高订单履约率。重点协调龙头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推动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合作共赢的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4、主攻农业科技。实施农业科技行动计划,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一是通过改革,理顺兽医管理体制,完善种子管理体系,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重视农业科技研发,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机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坚持抓点示范,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节水农业、棉花超高产栽培、日光温室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洋葱育苗覆膜移栽、牛羊品种改良与高产养殖、饲草青贮氨化、畜禽疫病防治等技术,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三是坚持送科技下乡,广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科技普及教育。四是加强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工程建设,力争5年内完成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工程建设,实现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5、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监管。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底承包经营制度,保护农民的生产经营自和土地承包权、流转权、收益补偿权。依法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指导,妥善调解和处理土地流转纠纷,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积极参与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加强对农村土地征用补偿费使用的监管,切实解决征地安置补偿费用拖欠、挪用、截留问题。
6、加强农民负担监管。严格执行涉农收费公示制、农村中小学一费制、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和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完善涉农收费监管、举报和案件查处制度,搞好专项治理,切实加强农牧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坚决纠正侵害农牧民利益的行为。继续抓好农村财务运行和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坚决制止违法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强对村内筹资筹劳的监督管理,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发展农业科技的措施范文5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实践应用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发展不仅关系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更关系着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因此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发展农业要依靠政策、科技和投入,其中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学技术。我们除了研究出各种创新型产品外,还要将其充分运用到生活生产的实际中,以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
1新时期下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方法
农业科技推广的范围要有针对性,推广的方式方法要具有广泛性,要能够适用到我国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针对农民的特点,联系新时期下我国的经济发展特点,我国应采用方便且易推广、易学习的方法来促进农业科技普及。建立优秀示范户、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的推广法。在一定农业区域中,以行政村为单位,良种良法直接落实到田地,技术措施要领直接落实到个人,科技人员直接进村入户进行指导,设立科技示范户,示范户做好榜样,带领周围农民进行科技学习,争取做到周围辐射户对农业新科技都能够进行实际操作,达到能够了解基础知识并进行运用的目的。印发资料、广告宣传手册推广普及法。将所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的技术方法、操作要点、技术原理等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印成简便易读的技术资料,发放到农户手中。农户们互相学习,互相探讨,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农户较易掌握,并可对照操作应用,而文化基相对较弱的农户在科技人员和周围其他人的帮助下也能掌握,达到一定的农业科技普及传播作用。实践证明,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活动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配套措施,非常受农户欢迎。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班、科技讲座推广法。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班、培训讲座,通过培训使技术人员、培训人员明确重点,掌握所推技术的基础原理与关键技术,对科技示范户、新型农民,要使其掌握主推技术的技术要点。通过面对面的传授,有利于将技术及时有效地传达,科技人员或者农户有问题也可以在现场得到有效解决。政府出台政策、实施技术和实物配套捆绑相结合的推广普及法。实行技物结合,利用农资实物、配方新肥料等,推广应用农业新科技和农作物优良品种。实践证明,技物结合连锁服务推广普及法,可以让农户等看科技的效果,在第一时间开展新科技、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减少群众的盲目种植,形成农业产业。
2新时期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方法配套应用
在了解推广方法之后,我们最终是要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才能够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广泛推广、充分运用,以达到发展农业的良好效果。
2.1按照“专家团、技术员、学习户”的思路建设服务体系
政府或企业提供科技专家开展培训班或讲座,讲述理论知识,技术员亲自到田、地中指导农户学习理论知识并实践。公司为农技人员提供工作津贴与补贴,通过企业、农业技术人员双向选择的方法,提高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设立优秀学习户、先进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生活补助,提高农户学习的积极性。
2.2转变培养模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现代农业需要实践能力强,理论基础好的农业科技复合型人才,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组织学生投身到农业、农村锻炼实践中,与农户进行交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碰撞,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也有利于农户对理论知识的了解。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选择和发展空间,也让农户学到更多新的科学技术,使学生走出象牙塔,进行社会化培养,带来的是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农户文化基础的提高。
3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充分运用各种条件资源,提高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能力。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由科技大国转变为科技强国。第一产业农业的科技应用,有利于我国经济提高,经济方式的转变。在未来,我国不仅仅要进行科技发明,更要致力于将他们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以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于忠云.新时期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方法的实践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2(05).
[2]李思经.基于农户视角的新型农业科技知识服务体系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发展农业科技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农业;品牌;路径
一、加强领导与考核,切实重视农业品牌建设
潍坊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家庭经营收入仍是潍坊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提升潍坊市的知名度。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潍坊农业品牌的建设。但是,虽然这些年来潍坊市委、市政府把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作为一项重大决策,但随着农村提留、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的取消,部分领导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明显不高,对农业品牌的建设关系度不够,这成为制约潍坊农业品牌建设的主要因素。对此,一定要加强领导与考核,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培育潍坊农业新优势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二、抓好宣传与培训,提升农产品品牌意识
提升农产品品牌意识,培育农产品品牌,主体是内因、是核心、是关键。要以提高农民的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为重点,加大各层次农民的培训力度:一是搞好农村带头人和实用人才培训。要发挥农广校的优势,以提高社区干部学历教育为突破口,搞好培训招生和管理;要组织搞好对农业园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社区分管农业负责人、农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带头人和实用人才的培训。二是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对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掌握一定专业技能、拥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农民开展培训。三是搞好社区新型农民培训。充分利用社区服务平台,发挥农业科技远程视频培训系统作用,根据农时季节,组织农业首席专家或外聘专家教授举办技术讲座,每年举办大型培训班、社区培训班,大规模培训农民。四是认真实施农民培训项目。组织农民参加阳光工程培训、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
三、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引导发展农业品牌
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事关我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事关我市农业能否继续领跑全国。对此,一定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培育潍坊农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用活用好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将其优先安排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带动金融、民间、企业、外资等社会资本及人才、技术等因素进园入区,着力破解示范基地发展担保难、贷款难问题。重点引进一批实力雄厚、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投资示范基地建设。在破解土地制约瓶颈方面,既要在依法、自愿、有偿前提下合理引导土地流转,又要积极对上争取用地指标优先用于示范基地建设。同时,认真研究制定税收减免、示范基地企业出口创汇及人才引导等优惠政策,为示范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打造品牌农业发展载体
一是搞好规划引领。要按照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要求,集聚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大力发展农业种植园区、科技园区、种苗园区,形成园区化发展新格局,园区内农产品要求通过认证,提升农业品牌化水平。要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要求,在设施农业发展较好镇街,培育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高科技农业创新园等现代农业园区,重点规范完善千亩以上农业示范园。通过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每处镇街新建2处以上规模大、水平高、配套完善、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二是鼓励加大投入。积极争取出台相关扶持奖励政策,鼓励引导各类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形成以社会工商资本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高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三是培育特色农业社区。要立足社区产业发展,积极培植社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社区经济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提升社区新建园区建设质量和档次,打造种植业特色品牌社区。
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夯实品牌农业发展基础
要围绕发展品牌农业,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目标,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实现全域、全品种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健全监管体系机制。健全完善市、镇、社区三级监管体系,逐级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和包靠人员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责任清晰,监管、检测、执法、服务“四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全面落实和完善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连锁经营、质量承诺等制度,逐步建立有奖举报和质量可追溯制度,为全力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提供体系机制保障。二是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加强对农产品从农业投入品销售使用、田间生产到采收上市的全程监管,尤其加大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力度。深入开展“放心农资进社区”活动,狠抓大要案查处,严厉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不法行为。三是加强生产基地管理。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投入品购进使用、技术规范、生产档案、质量检测、包装销售等方面管理,逐步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提高各县市区检测中心实验室建设水平,争取通过省级资质认定,增加对叶菜类、可生食类农产品及认证农产品的抽检数量和频率;按照“七有”标准,完善镇街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建设,加强检测人员技术培训,确保检测工作正常运行,实现市镇检测数据共享,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发展品牌农业奠定良好基础。
六、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积极培育农业品牌
一是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力度。借鉴先进县市的做法,尽快研究出台我市鼓励农业品牌创建的相关扶持政策,促进我市品牌农业快速发展。充分挖掘我市区域优势和传统优势,筛选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优势农产品,采取整合资源、改造工艺、加大品种选育力度等措施,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新特农产品,努力打造档次高、叫得响的高端农业品牌。二是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发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在认证中的主体作用,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在严把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增加认证数量,促进农业品牌总量膨胀。三是搞好农业品牌运营。加强指导与协调,鼓励龙头企业联合打造区域集合品牌,形成整体优势,提高竞争力。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农业品牌的公益性宣传,使生产者创品牌、消费者识品牌、用品牌的意识不断增强,进一步提高农业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力,提高我市农产品知名度。四是创造公平的农业品牌市场竞争环境。规范“三品”基地管理及标志使用监管,组织开展打假治假、保护品牌专用权、查处虚假广告,运用法律保护名牌产品和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竞争,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农业品牌的市场环境。
七、深化农业产业化升级,提升品牌农业整体实力
一是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纽带作用。要以国家级、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和省种植大户补助政策为切入点,加大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农场建设鼓励力度,规范完善一批粮食、蔬菜、果茶等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具有典型指导作用的农产品生产合作农场或合作社。要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园区(生产基地)”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高端、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或园区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坚持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路子,进一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组织分散的农民参加产业化生产,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意识。二是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为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要积极开展种植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统计调查和梳理摸底工作,并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指导和服务,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创新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以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为抓手,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打造“中国食品谷”农产品加工基地。鼓励龙头企业下沉农村社区,设立原料生产基地,开办加工车间,以企业先进理念,带动社区产业发展壮大,订单农业覆盖面达到60%以上,农户参与产业化生产经营的比例达到85%以上。围绕新兴的花卉、苗木、果茶等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龙头。加快龙头企业升级,培强做大现有龙头。引导、鼓励发展前景好、产业集中度高、市场潜力大的中小型农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抱团合作、品牌嫁接、资本运作等方式,膨胀规模,做强实力,形成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组织龙头企业建立定期联系、沟通交流机制,实现技术、信息、市场等资源共享,形成规模竞争优势,共同拓展国内外高端市场,促进品牌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