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机化学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机化学重要性范文1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儿童发展心理、学习与教学心理、教师心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三十余篇;主编、参编多部教材专著;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
最近看到一则名为“超市惊遇一母女,这才是教育”的帖子,其大意是讲一位妈妈带着4岁左右的女儿逛超市,孩子拿着准备好的购物清单购买了所需的物品;当孩子想要购买清单之外的商品时,妈妈说这超出了预算,而且也不在计划之列时,孩子平静地接受妈妈的意见。这里显示出家庭教育的诸多智慧,其中之一就是运用列清单的方法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和计划性。在生活中,我们也时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一会儿说水彩笔不见了,一会儿玩具又找不着了;孩子的玩具物品到处堆放,把家里弄得乱糟糟的,孩子做事一点都没有计划性和条理性。
计划是幼儿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事件安排与行为选择,计划包含了幼儿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具体思考。作为幼儿重要的学习品质,计划性能让幼儿做事更有条理,也能让他们未来的成长之路更加清晰。对幼儿来说,时间观念、做事的顺序、对事件难易程度的判断都会影响计划的制定和完成。从小培养幼儿的计划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幼儿游戏与学习的质量,更能培养他们未来良好的做事能力与习惯,做事的计划性是他们未来成功的重要保障。
许多父母也曾尝试通过让孩子安排自己的活动等方式培养其做事的计划意识和能力,但收效并不好,因此他们认为3、4岁的幼儿还很难形成做事的条理性与行为的计划性。从儿童心理发展来看,4岁之前是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时期,当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时,他们对外界的人、事、物的认识也慢慢地从混沌到清晰。如幼儿不让母亲抱其他的小孩,早上起床时一定要先穿衣服再穿裤子和袜子等,就是他们秩序感的表征。秩序感让幼儿对外部世界和自己的行为规律性有了更为清楚的认知,这时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并归类、安排自己的生活事件(如个人卫生、作息时间安排等)的先后顺序、对接下来的活动进行思考和计划。基于幼儿对秩序的敏感和自我中心的特点,他们很乐意自己做主做决定,这就是发展幼儿计划能力的良好契机。
做事没有规划、行为缺乏条理、时间观念不强等是幼儿早期的自然反应。3岁之前,幼儿做事通常缺乏计划性和预期性。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行为缺乏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难以预期和预见自己下一步的行为形成,即使有初步的想法也难以坚持完成。另一方面,父母在生活中的大包大揽也剥夺了幼儿发展计划意识与计划能力的机会。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难以坚持完成计划时,父母往往会主动代替孩子完成;有些父母甚至把孩子的每日生活细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幼儿所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地执行,他们也就丧失了制定并执行计划的实践机会,当然也就难以发展出良好的计划能力。
有机化学重要性范文2
中学化学 实验教学 现代技术 整合
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充实、巩固化学学习理念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开启化学知识的大门的金钥匙,同时也是学生走向未来生活之路的一盏航标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飞跃,新的教学手段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蓬勃发展。怎样利用高科技把化学实验过程、化学实验现象更加鲜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实现化学实验教学与现代技术应用的有机整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
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具有显著的优势:第一,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将教师从烦琐的重复的备课和查找资料中解放出来,从而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上。第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在网上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料,把涉及化学实验的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第三,这种教学方式它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真切,感受深刻,从而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较为鲜明的感性认识。第四,网络的信息传播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双向交互作用性强,它在时间、地域、师生的交流方式、学习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上都是开放性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对信息的采集加工能力。
化学课程不仅要呈现化学科学核心知识基础知识,而且还要使学生掌握获得化学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到化学科学的巨大价值。实验的魅力就在这里,它提供了很多证据,同时它创立了一个产生新问题的空间。而且这个空间是生成的,可能不是无法预说的;现就化学实验教学与现代技术应用的有机整合谈一下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识记基础知识的需要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为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化学基础,采取一些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来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让他们在充满好奇、疑问中去汲取知识的营养,由好奇变成入门,进而喜欢化学。要实现这一质的转变,没有化学实验是办不到的。学生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最终能得出粗浅的结论。在传统化学教学中,由于实验设备不齐全,器材明显短缺,所以老师能够做的实验也是屈指可数的,学生自己根本没有机会亲自做实验,这样,就极大地扼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能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老师说是什么实验现象,学生就记什么实验现象,根本就不存在对实验的质疑和新的发现。而如今的PPT教学和虚拟化学实验,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它们不仅能增大课堂的容量,而且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PPT教学和虚拟化学实验,不仅能把不能做的化学实验很好地完成,而且形象、直观、可视性好,把这种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确实是教育史上史无前例的巨大飞跃。在讲授“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时,以往的教学是口述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能做的是梯形架上的短蜡烛的熄灭实验、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以及碳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实验。而如今的PPT教学和虚拟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把有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跃然纸上”,而且还能给学生留下永久的印象:“在塑料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后向瓶内倒入一定量的水振荡,瓶子变瘪”,“四朵小纸花的不同境遇”,“三条人命和一块西瓜”,“飞机撒布干冰进行人工降雨”以及“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后放出氧气”都无疑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改进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学生的成绩也蒸蒸日上,老师看在眼里,喜上眉梢。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
当今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经济需求和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应始终关注如何打开、启发拓展和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思维能力,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设计完成新的实验课题的应用和创新意识、素质和能力的自信心,能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要研究有利于培养、训练学生应用和创新思维、意识、习惯、经验及能力等一系列有效的应用手段、方法和途径。基于此种目的,把化学实验和现代技术有机地整合到一起是最为行之有效的。
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在整合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在上这种整合课时,学生的思维始终跟随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知识脉络,每位学生都开动脑筋,集中注意力,听清、听好,且听懂每字、每句,从而更快更易地掌握着课程内容。同时,我在上课时会有意设计片段音乐,做到了在轻松愉快地,无心理压力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的相互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使学生能更牢固掌握并记住化学知识内容了。这样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更浓了。
这就是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在整合教学中体现出的优势,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主动的智能化参与学习。这真象化学中提到的“催化剂”,信息技术起着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催化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电教手段在进行模拟化学实验中有独特的优越性。
(1)可以重复观看。如钠与水反应速率快,有些学生还没有观察清楚反应就已经结束,如果重做实验将浪费药品,这时可通过观看实验课件重温实验。
(2)可以改变观看时间。有的实验进行速度过快,学生不易观察,可以慢放;如氢气与氧气混合爆炸实验的原理。有的实验进行速度过慢,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学进度,可将某些次要的过程压缩而慢放。
(3)一些安全性不好的实验,如有毒、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爆、易燃、危险性大的实验。如:硫化氢气体制取、性质实验。
(4)有些规模较大的实验。主要是教师根据需要添加的一些辅的综合实验。如某一气体的制取、除杂(往往不止一种)、检验、收集、性质分析、尾气处理等,这种实验费时、费力、成功率低;又如硫酸工业制法生产流程;可利用CAI进行模拟演示。
(5)“反证”实验。在实验操作中,我们教师经常强调一些操作规范,如H2还原氧化铜开始和结束的操作顺序、极易溶气体(HCl、NH3)的喷泉实验等教师仅仅进行讲解,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常常“屡教不改”,可利用CAI,将这些错误的操作及其破坏性的后果一起通过模拟实验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印象就深刻了。
(6)重温实验。我们在演示新实验时,为了和以前所做的相关实验进行对比,我们亦可将新、旧实验模拟成电脑动画在银幕上同时演示,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不同,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物模拟再现,容易唤起学生可能淡化了的记忆,使记忆进一步加深;另一方面,通过对比模拟实验,可以深化对新旧知识的认识。例如,我在演示完钠与乙醇反应的实验后,提问:“钠还能和什么液体反应?”
学生答:“水”、“盐酸”等,我在肯定的同时,按动鼠标,银幕上出现三个烧杯,分别盛有乙醇、水和盐酸,然后将三粒金属钠投入三杯液体中,反应现象各不相同。在模拟实验中,运用动画技巧的灵活性,特别强化特征现象:如钠与水反应时的“浮、熔、游”,钠与乙醇反应的“沉、不熔、不游、匀放气”,钠与稀盐酸反应的“浮、燃、游”等实验现象。同学们通过比较特征现象,不难得出钠与三种液体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是盐酸、水、乙醇。
三、丰富社会生活的需要
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化学的贡献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化学专业的我们更应该将化学作为我们毕生的理想,积极学习化学专业知识,广泛了解化学领域的进程和应用,相信化学在21世纪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诚然,要想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实现化学实验和高新技术的整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化学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在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做贴近生活的实验和建议学生回到家后自己动手做家庭小实验并思考:如,“发面蒸馒头要放小苏打”,“鸡蛋皮中加醋会冒气泡”,“用醋去清洗热水瓶中的水垢”“回家自制冰凉的汽水”,等等。学生在看过相关的PPT后,回到家很容易地完成了这些实验。这无疑是一次化学实验与高新技术的整合的完美体现。
四、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化学学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化学物质无处不在,化学知识充斥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化学这门学科无论是在知识点,还是在教授方法上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以往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学生不管通过什么方法,只要会做题,考试能取得高分就行,而今的化学不仅要求学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考试时能把所学的知识做到有效的迁移,而且要学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学生的体验是崭新的:课件丰富、生动的色彩、图形,简明的概念,灵活、快捷的操作方式刺激了他们的感官,交互性的学习方式激发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适应了个性思维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取不太理解的内容进行反复学习,也可以选取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学习;解放了个性,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了网络学习的魅力,也使学生的上网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研究型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整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机化学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有机化学求知欲学习方法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经历了新课程改革的全部过程,对比旧版的化学,改革后的化学课程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内容、知识点变化不大,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旧版重视理论,新版更注重生活生产实际。
二、旧版注重知识点的教学,新版更注重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老师的角色由传统的传授者、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根据我们学生的特点我就新课改下的有机化学教学略表自己一孔之见。
一、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以及有关理论的科学。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工农业生产及能源、材料和科学技术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有机物不断地充实着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机化学是高考试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能力,一直以来是我们每个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不断为之思考、探索、实践的课题。学好有机化学对于每一位要参加化学高考的同学来说都非常重要。
二、新课改下有机化学高考的特点
在内容选择上,积极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选材新颖而又贴近学生实际。依托教材,注重基础,考题新而不偏,活而不难,突出化学意识的考查,能力与素质的检验。如近年高考中出现的工业染料“苏丹红1号”、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莽草酸等,要求考生关注社会热点,注意用所学知识解释与生活、生产科技等相关的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今有机化合物制品已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食品、化妆品、洗涤剂、衣料、医药、农药等,无不和有机化学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如:人们用甘油保持皮肤水分,肥皂的制取与使用原理等。神秘的化学原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也使学生真实地体会到化学是当今世界无可非议的核心科学,而有机化学则是这一核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发现学生对学习有机化学有相当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还从中学习到化学家们锲而不舍、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研、学习精神。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产生兴趣的催化剂,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如在上银镜反应分组实验时,我鼓励学生做出最光亮的试管作为纪念品,学生实验时兴致极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我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单纯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四、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束了繁杂的无机化学的学习,学生对有机化学兴趣很浓。同时,所有的学生几乎又回到了同一起点,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机会,更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最佳时期。
1.顺藤摸瓜学习法
针对有机化学的“面”,我让大家顺藤摸瓜: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糖类(单糖、二糖、多糖)油脂(硬脂酸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蛋白质。针对有机化学的“点”,我总结了一般方法:一个分子式(同分异构)结构(官能团)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我称之为顺藤摸瓜法。
2.模型教学法
在“乙炔”这一节的教学中,我先给同学们展示炔分子的比例模型,让同学们结合烯烃的知识分析炔的组成,然后由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再展示炔分子的球棍模型得出乙炔的不饱和程度,得出乙炔是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烃。再由此结构推测其物理、化学性质。在苯等教学中,我也使用了模型教学法,同时结合常规教学法,效果较好。
3.组建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知识点多,有机物性质各异,学生学习时感到难以掌握和记忆,但各类有机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寻找前后知识的联系,把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如以结构—性质—制法的逻辑关系为桥梁,以官能团为主线,建立烃的知识网络图。在学完烃的衍生物以后,我让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列表总结。要求以典型代表物的化学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为基本框架,寻找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习效率。
五、提高学生学习、分析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1.自学能力
根据有机化学的特点,在传授知识和指导教学方法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苯”这一节的教学,通过约15分钟的阅读,同学们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苯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等进行了讨论。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但强化了阅读搜索信息的能力,更提高了自学能力。
2.分析能力
有机化学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 有机化学;绪论;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 G42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126-02
Design for introductory class medical organic chemistry
LI Shuang, WANG Haijun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Heilongjiang Province, Qiqihar 161006, China
[Abstract] Organic chemistry is a basic course in medical college. It is significant to learn organic chemistry. The introduction of organic chemistry is the first lesson to freshmen. It is important to them for the future study. Students understood the purpose of organic chemical by introduction “what is”, “what to learn”, “why to learn” ”how to learn” through our explaining of introduction class. Develop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organic chemistry.
[Key word] Organic chemistry; Introduction; Teaching; Interest
有机化学是医学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知识等,对学好医学知识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为后续的生物化学、药理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1]。但对于一年级的医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未能了解有机化学课的重要性,常认为只要学好那些直接讲授医学知识的课程就行,而对有机化学课不够重视,这给有机化学的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如何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并不断巩固和增强这种兴趣,笔者认为上好绪论课是关键。那么绪论课应该讲什么、怎么讲?结合几年的执教经验,为了使学生明确有机化学“是什么”、“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这几个问题,本文从有机化学绪论课如何设计与讲授入手,为学生学好有机化学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2]。
1 什么是有机化学
在讲解这个问题时,不要简单直接地给出一个抽象的概念,而要从教材内涵出发,引导学生。首先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有机化学的发展史及成就。在讲解这一发展史时可以引出“有机”一词的历史根源及它的建立和不断发展过程。接着介绍一下不同时期对有机化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化学家。如首先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分开的著名化学家柏哲里(Berzelius),打破生命力学说的韦勒(Wohler)、柯尔柏(Kolbe)和柏赛罗(M. Berthelot),提出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的有机合成大师伍德沃德(Woodward)和量子化学家霍夫曼(Hofmann)等。通过这一部分的介绍和学习,能使学生领悟到一门学科发展的漫长和艰辛及这些化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3]。
2 有机化学学习什么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是讲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内容。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我们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分类方法、构造式的表示方法、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就是我们有机化学研究的范畴。通过讲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内容,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什么”的问题,还使学生对有机化学有了进一步的理性认识,对学生学好有机化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4]。
3 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有机化学
通过前两个问题的讲述,学生对有机化学这门课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要向学生解释的问题就是“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有机化学”。讨论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这部分主要是讨论医学与有机化学的关系。有机化学与医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的生命过程,人体是以生命物质为基础构成的,而生命物质绝大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如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过程本身就是无数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表现,例如糖类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血液中还有0.1%的葡萄糖,由血液输送到全身,在组织中发生代谢,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糖原是由许多葡萄糖聚合而成的,人体能把多余的葡萄糖转变为糖原储存起来,需要时糖原再水解生成葡萄糖,以满足人体需要。人的肝脏和肌肉中都储存有大量的糖原。核酸是人体内一类含有磷酸基团的大分子化合物,它在细胞内常与蛋白质结合以白质的形式存在。一切生物体内均含有核酸。随着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向分子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命现象归结为最基本的化学过程。再例如,某些疾病的发生与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及消除的失衡有关;体内某些大分子的细微空间结构的改变可能是某些知名疾病的诱因。此外,有机化学还是研究药物构效关系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新试剂和新反应的大量出现,对生物的不对称合成反应以及外消旋药物的拆分方法研究已成为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及举例能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无论对现阶段其他医学基础课的学习,还是将来从事的临床工作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视。
4 怎样学习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一般都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开课,面对的是刚刚迈入大学校门的新生。由于刚入大学不久,对大学和高中的区别,尤其是教与学的区别可能没有深刻体会,会继续用高中的学习方法。因此必须让他们明白,大学开设的课程一般具有课本内容多,上课进度快、信息量大、辅导课和习题课少、自习时间相对较多的特点。要想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必须做到三点:刻苦、自学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很多,比如:归纳法、比较法、结构分析法、读书指导法、理解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复习记忆法等。这些学习方法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应,因为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不同,所以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介绍这些学习方法时,应该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如介绍比较法时,可以结合甲烷、乙烯、苯、苯酚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跟溴单质反应,但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反应类型都不同,学习时进行重点对比,加深记忆[5]。介绍复习记忆法时,让学生以烷烃或烯烃为原料合成羧酸及其衍生物, 再将羧酸及其衍生物制备成卤代烃[6]。不管用什么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都要抓住一条主线: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绪论作为有机化学的第一堂课,其作用不言而喻。如果能够在绪论部分的学习中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学习的兴趣,将对后续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雪梅.浅谈医用有机化学的教学体验[J].中国科技信息,2009,21(24):312-313.
[2]张,尹战海,李霞.浅谈生物化学绪论课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08, 16(3):608-609.
[3]李钦玲.有机化学绪论课讲解初探[J].青海师专学报,1991,11(3):79-82. [4]徐春祥.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8.
[5]殷焕顺,周杰,钱萍,等.有机化学绪论课的重要性及教学实践[J].广州化工,2007,35(2):61-63.
有机化学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对话教学;试卷讲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5-003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5.009
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高中有机化学内容编排主要分布在必修《化学2》和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课程内容编排呈交叉性、重叠性、层次性等特征,使知识呈现螺旋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但是有机化学学科本身“抽”、“乱”、“混”、“偏”的特点[1],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很困惑,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相比结构不同,性质不同,反应都是千差万别,学生很难从无机化学思维过渡到有机化学的思维,无法掌握其规律性。学完《有机化学基础》后,学生对有机物的认知还是零散的,杂乱的,不能建构出完整的知识体系。
近年高考有机化学试题都是以信息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常见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同分异构体书写及数目的判断,有机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有机合成,试题综合性很强。突破有机化学,需丰富认识角度,转变认识方式,形成稳定的认识思路。
一、 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现状
有机化学的复习应该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有机物性质的认识视角:“结构―性质―转化”,建立研究有机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但是学生在基础年级的学习并没有建立正确认识有机物的方式,对官能团的性质掌握也不到位,从高二到高三又有部分知识遗忘,教师觉得学生什么都不会,这要讲、那要讲,索性像新授课一样对待,详实地介绍各个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再通过习题强化巩固。这样的复习学生能掌握具体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但是知识的迁移不够,不会举一反三,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够,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还是存在困惑,遇到具体问题时不能有效地提取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
“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认识的教学是高水平的教学,是将化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化学认识的教学,是使学生将化学知识内化了的教学”[2]。因此,有机化学的高三复习教学需要改进。
二、 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的功能分析
有机化学复习教学主要达成两方面的目标,一是促进知识的结构化,让学生形成有机化学的知识网络,建立研究有C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机化学教学的核心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复习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认识具体官能团的结构,分析其性质,再类推含有相同官能团物质的性质,也就是从单一的结构具体的物质同类有机物的性质,纵向认识有机物的基本思路。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建立有机物横向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如图1:
因此,知道官能团的性质,了解官能团之间的衍变,有机合成也就能水到渠成。
二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认识一种有机物,会书写一个有机方程式,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化学认识素养,即培养和发展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方式和结果的水平。”[3]研究发现,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但却没有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通过教学学生的认识并没有得到发展。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不但掌握知识,又能促进其认识的发展呢?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高三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三、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策略
1. 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搭建学生认识发展的平台
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复习教学不仅是温故的作用,更是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形成网络,并且融会贯通,最终将这些具体的知识转化为认识。盲目地复习只能使学生“原地踏步”,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促进作用。所以任何形式的教学之前都要先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水平,并分析跨越这两种水平需要的知识准备,然后再探讨搭建跨越这种差距所需的平台,建构认识发展的层级模型,只有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教学才是有效的[3]。
案例1:同分异构体教学中学生的两种水平分析
同分异构体内容学生认识发展的层级:会判断常见的同分异构体多角度建构简单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方法建立书写有限制条件同分异构体的认识思路应用认识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学生同分异构体知识的两种水平,如图2。
2. 重视实验的教育功能,丰富学生的认识角度
有机化学中烃、卤代烃、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学习,都可以增加学生对有机物类别、官能团种类、结构和性质方面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认识角度。但是教学发现,学完有机化学,学生不一定有相应的认识角度。由于受无机化学学习思维方式的影响,学生在描述有机物性质的时候往往忽略反应试剂、条件和转化等认识角度,他们只注重“反应的结果”,不考虑“反应的过程”。在常规教学中,教师也会不断强调反应条件的重要性,但是即使强调学生还是忘记,或忽略这个认识角度。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比较全面、丰富的认识角度,并且能记住这些认识角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化学教学中“实验”是最好的“行”的方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取这样的措施:第一,通过实验控制不同的反应的试剂条件,观察现象,并检验产物,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情境中认识到试剂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深刻体会有机反应试剂条件的重要性;第二,将知识外显,就是将认识角度罗列出来,让学生知道有这些认识角度,然后让学生分别从这些角度去认识有机物的性质,在认识实践的过程中建构认识角度。
案例2:卤代烃教学中丰富学生认识角度的教学设计
(1)溴乙烷水解和消去的对比实验
试剂:溴乙烷、10%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0.1%的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硝酸银溶液、硝酸溶液。
主要实验仪器:圆底烧瓶、铁架台、洗气瓶、试管、大烧杯。 按图3所示,搭建装置。
第一组,溴乙烷的水解。在圆底烧瓶中加入2mL10%氢氧化钠溶液、5mL溴乙烷和10mL水。用40℃的水浴加幔并且不断振荡烧瓶。反应一段时间,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从圆底烧瓶反应液中取出1mL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观察有淡黄色沉淀。
第二组,溴乙烷的消去。将第一组实验中的圆底烧瓶换成装有5mL溴乙烷和8mL饱和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用50℃-60℃的水浴加热,并且振荡圆底烧瓶。反应一段时间,试管中有大量气泡,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按书本进行实验反应速率慢、现象不明显,所以进行上述改进,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学生实验只能用振荡来增加反应的接触面积,后演示实验改成磁力搅拌器,反应速率更快,现象更明显。相同的装置,相同的反应物,不同的反应试剂条件,导致截然不同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感悟试剂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2)有机物性质认识角度细化表,见表1。
通过表格的形式将认识角度展示出来,给学生直观、清晰的印象,也使学生容易接受;通过表格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反应物相同,反应试剂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断键位置不同,官能团的转化类型不同。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认识到反应试剂、条件的重要性,以及结构对性质的影响,学生自然而然也会关注这些角度。
3. 展示本质的教学,提高学生认识方式类别
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官能团的视角来指导学生认识有机物,这种教学主要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同类有机物的性质,学生容易接受也便于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不能让学生很好地去建构对有机物性质的认识方式。教学实践发现,追求本质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方式类别,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在学生有了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展示本质的复习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炼知识的本质,有利于学生形成较高层次的认识方式;升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使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提升学生自我建构的能力,形成研究问题稳定的认识思路。
案例3:卤代烃教学中展示本质的教学设计
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卤代烃有这样的性质,先要引导学生分析官能团中的化学键,以溴乙烷为例,让学生知道由于官能团溴原子的吸电子能力较强,使C―Br键的极性增强,反应活性增强,所以在一定条件下C―Br键容易断裂发生取代或消去反应。再引导学生从反应类型、反应试剂条件、断键位置、生成物、官能团的转化这些角度认识溴乙烷的性质。
从分析具体官能团的结构,到认识有机物性质的过程,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种展示本质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有机物的性质,并且增加新的角度认识有机物性质,使学生的认识由孤立变为系统。因此,展示本质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微观、系统的认识方式类别。当然本质的教学也要适当,尽量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
4. 重视规律总结和方法指导,理清学生的认识思路
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离不开规律的总结和方法的指导。有机化学的学习中有很多规律可循,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规律、方法蕴涵于过程中,没有特意去把规律、方法展示或罗列出来,这样大多数学生不能自主地从中提取规律和方法,没有形成一定的认识思路,更谈不上应用。教学研究发现,有规律的总结和方法的指导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思维范式。所以教学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思考,学生的自主探究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将规律和方法外显,让学生解题时有法可循,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认识思路,促进学生认识的发展。
案例4:培养学生有机合成思路的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一直是学习的难点,在有机合成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总结常见官能团引入和消除的方法;其次,让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有机合成解题的基本思路,如图4;最后在具体有机合成解题情境中感悟规律方法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敏. 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教学难点成因及突破策略的探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有机化学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o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18-01
经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批准号:J1103302)资助;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419050550133)资助。
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体要求,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1]-4号)文件中强调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1-3]。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生命科学、医学、材料学、环境化学等各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实验课程。实验教学是培养理工复合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给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和更广泛的要求。为了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满足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和英语水平,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才的国际竞争能力,有必要在大学本科院校开展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课程。在高校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将来在科技领域里能更好地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竞争[4]。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吉林大学自2001年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以来。通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经学校批准立项建设的双语课程累计达到222门。但是作为基础课的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课程还未开展,从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来看,由于有具体的操作演示以及仪器的实物参照等因素,双语教学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加之我们可以借鉴本校已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的成功经验,相信在我校部分专业开展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具有可行性。
经过查阅文献,参考本校和兄弟院校双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我们从实际出发,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原则,灵活地开展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工作,初步设计采取以下措施:
1、科学选用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材
双语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教学研究实践中的重要一环,所以教材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成败。目前,有机化学理论课英文原版教材比比皆是,但是实验项目多是各个院校根据各自实际条件开设,在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材并不多的情况下,需要任课教师根据开设的实验项目,适时调整教材或讲义。我们打算选用科学出版社出版,季萍、薛思佳、Larry Olson主编的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材,该教材有如下特点:
(1)教材分2部分,第1部分是全英文部分,第2部分是汉语对照部分,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自学。
(2)对实验中所用试剂(物理参数)、仪器、操作、装置等都用英语做了较为详尽而精炼的描述。
(3)对实验步骤的英文描述通俗易懂,并对注意事项做了标注。[3,5-6]
我们课堂教学以该教材为主,同时参考Experimental organic chemistry,Norries J.著的原版教材。
2、先试点,后铺开
面对学生英语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多语种学生在同一专业或同一班级,双语教学教师不足等问题,我们欲在生命科学学院中选拔英语能力好的学生,成立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试点班,在条件成熟后再向更大范围铺开。
3、先部分,后整体
先对较容易接受的有机化学实验实行双语教学,如乙醇的蒸馏、乙酸乙酯的制备、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等。在学生接受能力提高的基础上,逐渐扩大到所有的有机化学实验。
4、汉语教学和英语教学混合进行课程教学
由于目前教师口语水平不强,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所以先采取汉语教学与英语教学混合的形式。并注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英语专业词汇渗透的形式提供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双语教学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化接轨、深化教育改革以及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双语教学的开展需要学校、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大力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学校大力支持,需要我们老师精心准备,学生积极配合,才能共同开展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周萍.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J].药学教育,2002,18(2):47-48
[2]朱建成.高校实施双语教学之探析[J].高教探索,2004(4):57-59
[3]万福贤等.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6):166-169
[4]吴莉,工科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中的思想障碍分析[J].科教文汇,201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