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考试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二化学考试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二化学考试技巧

高二化学考试技巧范文1

总结分析 树大根深

第一个方法是总结分析,我认为不管做多少次总结都不应该嫌多。以化学平衡为例,所有与平衡相关的内容,从定理、性质到方程式和应用,我都觉得课本上的内容比较零散,辅导书上整理的内容也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以必须要自己动手整理。从化学平衡到酸和碱,还有几种化学反应类型,每种类型对应的不同的应用情况,以及有机物、无机物、分子和原子结构等。到最后,几本教材里的内容就像一棵树一样,牢牢地立在地上开枝散叶,变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体系。此后在做题的时候,每个类型的题目我都能在这棵大树上找到对应点。

枝繁叶茂 水到渠成

第二是有技巧地使用e题本。高中三年,别人的错题本井井有条,我的错题本则不一样,虽然看上去零零散散、乱七八糟,但却独有一个对生化,尤其是生物特别有效的小窍门。每次考试后老师都会讲评,讲评结束后,我会利用课间的零碎时间把做错的题目在课本上找出出处,这些出处可能是不起眼的小字部分,也可能是图上的某个细节。找到后,我用颜色最醒目的笔,一般是红色或者绿色,把它画出来,在旁边做上标注:哪次考试、第几道题目、错误原因、老师拓展的内容。这样每次考试都会有一些知识缺陷被揪出、放大,在下一次考试前复习时,我就可以重看一遍以往的错误,一次一次地温习它们,逐渐把它们牢记于心。如果说第一点的总结归纳是树的枝干根须,那第二点就是细枝末节,是树叶的脉络,是枝干的纹理。既有大体的把握,又有细节的雕琢,长此以往就能做到庖丁解牛,水到渠成。

规律作息 张弛有度

高二化学考试技巧范文2

南京一中 张继忠

一、明确会考考什么?

首先,明确会考范围,我们才能制定合理的计划。化学科会考范围:初三化学、高一化学、高二化学(必修)共三册。仅仅只阅读这三本书,恐怕时间上也不允许,即使看完这三本书,考生也不一定知道到底考什么?《江苏省2007年高考综合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说明》)化学部分明确规定了考试范围,以及对内容要求的难度。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此《说明》对初中化学没有作详细的规定,但并不是不考查初中的内容。《说明》中所指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②元素化合物知识;③有机化学;④化学实验。《说明》对每一部分内容作了比较详细、具体的阐述。

二、明确会考怎么考?

《说明》中指出理综试卷总分150分,其中化学共55分左右。化学题型主要为单选题和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说明》中还附有“例证性试题”和“综合模拟试题”两套。考生应该通过以上两部分的习题了解试卷的结构特点、题型特点、试题的难度、以及分值比例等,明确会考试卷的模式,将《说明》中规定的内容和试卷题型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训练,使会考复习针对性更强。

三、具体应对措施

明确了会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下面就应该是认真落实的事情了。会考科目虽然每个学校均安排了课程,但考生不到跟前一般都不重视。希望考生近阶段要以会考复习为主。同时对照《说明》、教材做好以下几点:

1、熟悉考点。

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特别是对一些概念:同位素、周期表、物质的量、烃、烃的衍生物……浏览一遍基本上就有大致的印象,做题时就不会混淆。

2、整理出化学用语。

化学科目中化学用语是非常重要的。化学用语书写不好,不可能考好化学。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等。尤其是《说明》中指出且教材出现的化学用语整理在一张纸上,多看几遍。

3、抓学科主干知识。

熟悉短周期元素(1~18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特点、性质特点,以及Fe元素的性质,主要涉及题型为短周期的推断;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归纳出《说明》中指出的化学方程式(能书写离子方程式的要会书写),熟悉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时了解主要代表物的性质(如SO2性质:一般性为酸性氧化物;特殊性为氧化还原性和化合漂白性),主要题型为选题、框图推断等;熟知有机化合物中代表物的有关概念、主要性质、转化关系(如醇、醛、羧酸、酯的相互关系),主要题型为推断、计算等;熟知《说明》指出的化学实验,特别是对教材中比较重要的实验。制法类:O2 、H2 、CO2 、Cl2 等;操作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离子的检验等;性质类:浓硫酸、糖类、蛋白质等性质……

高二化学考试技巧范文3

【关键词】高中化学 学习方法 经验

学生进入高中以来,他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化学知识,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物质的量、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就知识而言,卤素、氧族、氮 等都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物质的量则是基本概念内容。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我想学生们都能有这样的同感——"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放就忘"。既使每堂课能认认真真地听讲,看书也感到不难懂,但时间一长,就忘记许多内容。现在,我把如何教学生学好化学的一般方法归纳如下,希望它能够对同行的教学有所帮助。

1.夯实基础知识

在高考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最初的时候让学生先别急着做题,先静下心来把只基础夯实,这样做题才会随心所欲。相信很多同行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学生考试有时考得好,有时考得不好,成绩很不稳定,这其实就是学生基础不扎实的原因。因为考得好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学生做过类似的题目,而若没做过类似的题目,则成绩就会一落千丈。但是高考不是赌博,不能让学生去搏高考的题目就是他们所做过的题型,善长的题型,况且这样的情况发生的概率是极低的!不能让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只有夯实了基础以后才能做到真正的以不变应万变。

接下来我说说学生夯实基础具体方法。一般来说高二结束时已经完成了高中阶段全部化学知识的教授。夯实基础就可以从这时开始,可以从两个平行的方面进行,看书和做基础题。翻出高一的化学书,仔仔细细每字每句地翻看一遍,我相信现在让学生翻看高一的化学书时,学生们肯定会有一种从自豪而演变出来的,并且许多高一时搞不清楚的知识点也会迎刃而解,但若遇到遗忘的知识点,想必学生们的记忆也会格外深刻。在边看书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做些基础的题目。比如可以翻看高一时曾经做错的试卷和辅导书,或者把高一时未做完的辅导书做完。同样,高一的书看完了就看高二的。这里要提醒学生们一句,千万别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夯实基础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不要觉得时间来不及,至少在寒假前,学生们都可以去做这项别人或许会觉得不起眼的练习。

2.高考真题的研磨

上一届的高考真题是学生们在把握自己高考时,对考试难度、出题题型、自己考试分数估计最重要的一张试卷,因此要在学生们自己高考前去认真做一遍。那又该如何去研磨高考真题呢?我认为可以买一本《五年高考试题透视》,然后开始研究前5年高考题目的出题规律。如题目的排布顺序、知识点的考察形式等。你会发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仍是考点。比如基本概念中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阿佛加德罗常数,基本理论中元素周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重要金属和非金属及化合物的有关方程式,化学实验,电化学等。这样就做到了如何充分地去利用所花的时间,做到事半功倍。因此把握了真题,就会有一种在大海中突然找到了方向的感觉。

3.熟练度的演练

当学生们把基础知识夯实了,真题研磨透了,这个时候该做的就是如何提高熟练度的问题了。相信高三整整一年学生们要做上百张考卷,多本辅导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增加做题熟练度的过程,因此我对于此就不再赘言了。我所要讲的是关于高考考试熟练度的增强问题。肯定有人会问,高考的熟练度怎么增加啊,难道让我们的学生去复读吗?这里我要说的是一个定时、定点、定量的问题。所谓定时、定点、定就是在"在规定时间内(50分钟左右),坐在固定的书桌前,完成一套模拟卷或真题",就当作学生们在高考。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方式很搞笑,但是请试想,在高考过程中,学生们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考试时间来不及怎么办等,这些都是我们学生要在高考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而进行了多次模拟高考的训练后学生们就会了解,我要用多少时间完成选择题、完成整张考卷一般需要多少时间、当题目不会做的时候应该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跳过去做下一题等等。这些都是熟练度演练后而得到的经验。做练习应像考试一样,尽量不丢题、空题,审清题目中的每一个关键字眼,并标出记号。遇到较为熟悉的题目,更要集中精力,认真分析,不可凭着经验和旧的思维定势,仓促解答;遇到重点题、热点题,做完题目后立即重新过一遍,明晰题型特点,厘清解题思路,总结答题技巧,感受成功快乐;遇到难题,不能失去信心,既不能轻易放弃,也不能耗时太多,必要可以让学生和老师、同学多讨论,找出解决方法。做到"容易题稳拿分,中等题不丢分,难题争取得分"。当学生们把高考当成了像吃饭一样的习惯时,相信紧张与发挥失常是不会来找学生麻烦的了。当然,这个方法其他科目应该也同样适用。

在这里我提一下我的考上全国重点名牌学生的两个小经验。首先是他们做题能力的培养、寻找他们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可以准备一本记错本,把做错的题目,或者再三遗忘的知识点记录下来,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这样在平时他们所要翻阅的就只有这么一个小本子了,而非很多本辅导书,真正做到"书要越读越薄"。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辅导书的选择,只需要选择通读通做一本或两本即可。其次,化学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记忆,或者通俗地说就是背诵。化学不像物理,多靠理解;化学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一种记忆,比如方程式、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制法等等。

另外要重视选择题,选择题往往侧重考查基本概念,考查学生对细节知识的把握程度,多属于较容易题目。可用一周时间集中梳理复习过的内容、做过的卷子,分析选择题做错的原因:是看题不清,还是审题方法不当;是知识掌握有薄弱环节,还是存在知识盲区,争取在"一模"考试前弄懂并加以弥补。这样做对化学成绩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高二化学考试技巧范文4

首先,根据自己现有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特点,综合其他学科的复习计划,以一周为单位,划分出化学复习的用时和时间段。如果自己没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好听从任课教师的复习建议,并根据任课教师的复习进度,定好每周复习的内容,以保证达成复习目标。

其次,在复习内容上依靠教师指导,但不依赖教师。立足教材,将近期复习的知识点在教材上梳理一遍,寻找自己在高一、高二期间学习遗漏的知识点。由于高一、高二阶段的学习属于知识形成性学习,知识点之间难免有联系不畅,孤立零碎的感觉。通过现阶段的系统复习,使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畅通,网络支干脉络清晰,用理解记忆代替机械记忆。

针对自己学习上的不足之处,有选择性地做一些能纠正概念理解有偏差,促使理解能力能够到位的训练题。在做题时,要求自己审题不仅要读出表面条件,还要领会试题里面潜在的条件以及条件表述的常见形式。为树立答题的自信心,必须学会引经据典和依理解题。不能沉溺于题海。适量的练习是确保消化吸收教材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素养,发现解题思路和方法,提升解题能力的必要保证。要避免只看书不做作业,或只听教师讲例题,自己不去消化例题的现象。要知道,听懂的内容,永远比不上经过独立思考且自己动手做出来的印象深刻。

重视简答题、实验题。要使自己身临其境地感受实验步骤中的细节和设计要点,努力弄清每一步实验操作、每一套实验装置的作用。学会用规范的语言简练地表述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现象、结论,尽量让此类型试题不丢分。

在整理好学习笔记的同时,建立两种习题集。一种为“错题集”。将作业本上、检测卷中做错的典型题收集汇编,写出详细的正误概要。在近期的复习中定时回顾,促进自己去反思;其中的某些题,随着复习的深入,确定自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时,要及时更换,但不要丢弃,妥善保存至高考前回顾之用。另一种为“好题集”。将作业本上、检测卷中别人的精彩思路、设计、方法收集汇编。在欣赏的同时,启发自己的思维,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能力。目前高考在知识深度上的考查难度有所降低,但对知识运用能力上要求很高。将教材知识与生产实际,日常生活,工业流程联系起来,是高考命题的趋势。从化学原理上看答题的难度不大,但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信息能力上却需要较高水准的自觉提炼、迁移、感悟。如果自己的阅读能力不强,理解能力不到位,就会导致看不懂试题。因此关注生活,关注实际,也是高三复习中需要踏踏实实完成的内容。

最后,不盲目仿效别人的方法,朝三暮四只会使自己无所适从。更不能撇开复习计划,随心所欲地另干一套,那样只会更加分散精力,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事倍功半。自己的复习计划,只要有效果,就不能为主观或客观所干扰。学会坚持,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复习的成效就不会使你失望。

作为高三的任课教师,是学生高三复习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教师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1.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新教材为了发展学生的全面科学素养,打乱了知识体系。复习中要帮助学生完善和建立知识网络。复习高中化学,要按照化学知识结构,以化学理论为指导,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和规律,编织科学网络,形成科学体系,紧密联系实际,培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从高考试题中把握新增内容的考查难度

命题的范围是《考试说明》,参考教科书,考试说明中没有的不会考,有的要区分难易度。新增的知识点有: 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这些知识点要重视起来。

3. 以化学学科的本质复习化学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理解自然科学的主要概念、原理和规律是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形成科学思维的正确途径。

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不仅要知道它们的涵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达和数学表达),定性描述、解释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

教师要对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学生。在课堂上,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把每一个内容、每一道习题的道理讲清楚,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自然科学属性,而非“文科性”。

在高三的三轮复习中,学生要将自己的升学目标实现,教师要将教学任务完成,就要将宝贵的高三时间做一个细致规划,我们应该按照下面的侧重点进行全面备考:

(1)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基础知识,按章节复习。

复习目标:全面复习,夯实双基。

强调“细、低、全”。“细”是指复习要全面细致,精心复习基础知识点,不遗漏教材和考试说明规定的基础知识。“低”是指复习时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不选那些孤僻怪异的题目,不随意“挖深、挖宽”知识,严格控制例题和练习题难度,做到不脱离学生自身学习状况,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全”是指复习要针对全体学生,把握第一轮复习的中等难度,使学生都能掌握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2)第二轮复习:进行专题复习,突出主干知识。

复习目标:完善学生知识框架,熟练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加强能力训练。

①将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②重点训练审题、分析、归纳的能力。

③培养综合试卷答题技巧和能力。

高二化学考试技巧范文5

关键词:艺术生;历史复习;体会

艺术生是现在很多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且多数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而转读艺术。他们往往在高二结束后的七八月份就开始离校强化专业训练,等专业统考结束已是一月份,同时很多学生为了能增加机会,在统考结束后还会参加校考,因此基本上回来已是三月中旬,离高考不足三个月的时间。时间短,任务重,多数考生的数学和英语都不太好,提分的任务自然而然落在文综上面。所以文综的复习成为重点,以历史学科而言,艺术考生需要在普通文科生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时间复习完全部内容。下面笔者结合本年度高考艺术生班主任及历史这一学科的复习情况谈点体会。

一、端正心态,树立信心

1.高考艺术生容易出现两种不良心态:(1)不自信,一些学生面对繁杂的知识产生恐惧心理,没有心思复习;艺术生大多数文化基础比较弱,加上长时间文化学习的“真空”,使本已薄弱的文化课更加滞后,太多的学习问题使学生对后期的文化学习无从入手,从而产生“不自信”,影响学习积极性。(2)克服“一脚已迈入大学”的浮躁情绪,急功近利,恨不得一步到位,乱花时间却适得其反。有学生和家长认为,和成绩好的学生一起学习可以提高得快些,但这点对艺考生来说不可取,艺考生与普通高考生的录取标准是不同的,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空白,在复习的难点、重点以及复习方法上有本质的区别,如此“搭车”会使学生感受到更大的压力。所以,艺术生回校后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有学得好、学得了的信心。

2.就是使学生明白整个历史复习的安排,让他们能知道什么时候该复习什么、如何复习。考生一定要静下心来,不要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树立信心,不折不扣地落实复习内容是保证艺术生真正迈入大学门槛的关键。

二、明确目标,效率当先

1.合理高效地使用《考试大纲》,提高复习效率

按《考试大纲》考点要求复习备考,把握要求,明确方向。复习时注意把握两大重点:一个是学科主干知识,考生对此类知识要构建网络,形成知识体系。通过整合考点,把每个章节的知识通过提纲和导学案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采用“课前背一背―学生思考―教师引导”的形式加深对知识体系的掌握。第二个就是历年考试中的常考点,对此类知识要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注意舍弃偏难的习题。考虑到不同区域高考模式的区别,在习题的选择上坚持以广东高考题或本省各地市调研模考题为主,其他省作为参考的原则,让学生深入高考、了解高考,明白高考命题特点和方向。历史科目虽然知识量大,但也有章可循。结合艺术考生的实际情况,要制订严格的复习计划:

(1)四月模考前完成主干知识的复习。

(2)五月中旬前完成专题复习。

(3)五月底前进行热点、综合题训练。

(4)六月初查漏补缺。

2.讲究复习技巧,点拨解题方法

(1)提高备课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中讲得精、讲得准,讲得巧,不过多占用学生的时间,课堂上要注意消化,并适当记录,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课下向教师请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艺术生基础虽然比较弱,但高考并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对他们单独命题。也正是因为他们基础差,所以得分率比较低。俗话说“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所以在复习中,我采用了分步提高的方式,在前半段时间通过选择题专项训练的途径,并进行选择题解题技巧,提高学生选择题的解题能力。后半段在认真研究考纲和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每天用不超过15分钟的时间进行非选择题专项训练,注重学生非选择题的规范答题和技巧掌握,确保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要想在高考中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必须大力培养审题和解题能力。在练习的基础上,审题的方法一般为:①审设问的指向与要求,②带着问题审材料提供的信息。审题要全面,不能断章取义;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要到位,不能浅尝辄止。③要重视练后讲评,重点讲评方法和思路,加强答题规范化的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严谨的学习习惯。艺术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在复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训练学生规范化答题,在作答、卷面、布局、层次术语表达等方面进行了细节性的规定,注意检查落实,引导学生向规范要分数。④引导学生做好练习和测试后的反思、补练和自我调节。

简而言之,在艺术生高考历史复习方面,我认为可以引用一句话来总结:“与时间赛跑,基础是关键,技巧是途径,能力是效率,实战中提高。”

参考文献:

高二化学考试技巧范文6

关键词 实验化学 分离和提纯 整合教学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2006年9月,浙江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学,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教材《实验化学》是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的6个模块之一,我省将该模块作为高中理科生必修模块。先前,大部分学校都是在高三年级才开设“实验化学”课程,而高三年级的学生和教师在面临着高考总复习的巨大压力、高考试题又不能有效地检测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情况面前,就自然而然地选择放弃实验的操作训练,将“实验化学”模块的教学转化为“动画模拟实验”或者“试卷实验”,违背了“实验化学”课程设置的初衷。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如果在高三年级集中一段时间安排学生学习“实验化学”,学生思想上会很轻松,感觉就是天天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或者去实验室做实验,常常放松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极为不利。

面对这种状况,很多中学化学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实验化学”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大家将《实验化学》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分阶段处理,将期中的一部分实验分散到高一、高二年级的对应单元中,通过这样处理,试图改变上述不良状况,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实验中来,到实验中去”,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化学。

把《实验化学》教材中的部分实验安排到高一、高二年级的对应单元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定要在透彻地分析《实验化学》教材和其他模块教材、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而且要考虑到文理分科,以及会考对文科生的知识点要求,切不可操之过急。如果没有综合分析上述因素,违背了正常的教学原则,只会让“整合”的教学实践变为学生的负担。本文以“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的整合教学为例来探索如何较为科学地安排“实验化学”的教学。1 教材分析

《化学1(必修)》中的“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这一课时主要学习过滤、结晶、分液、萃取、蒸馏等分离与提纯物质的方法。该节的教学重点为掌握分离提纯物质的常用方法,难点为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和原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所使用的方法主要看混合物性质的差异,利用这些差异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分离和提纯,于是在导入每一种分离方法的时候,笔者从混合物的性质差异人手讲解,使学生对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印象颇深。

“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是《实验化学》课本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中的一个课题,该课题选取的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海带是人们日常喜爱的食品,这种源于生活中的课题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实验热情。将生活与化学通过实验联系起来,一方面凸显出实验对于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性,使学生体会到实验的实用性,另一方面通过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整个实验过程的参与,使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过程有了初步认识,为后续的实验研究作一定的铺垫。本课题的实验过程包括了加热、溶解、过滤、萃取、分液、蒸馏等基本操作,实验的技术容量较大,花费的时间也较长,该课题重在让学生感受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以及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 教材及知识点处理2.1 《化学1(必修)》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的知识点处理

学生已经在初三掌握了过滤、结晶等方法,并在实验室做了相关实验,能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具备一定的实验知识与技巧。因此在《化学l(必修)》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过滤、结晶的操作和原理,只进行简单地复习即可。萃取和分液是新知识,笔者采取教师演示,学生观摩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观摩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要搞清楚萃取和分液的区别,而且要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2者的区别。在介绍分液漏斗使用方法时借助多媒体投影来说明操作要点。

值得提出的是,课本上的演示实验采用挥发性大、对人体危害大的实验试剂“溴水”,从教师和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方面来考虑,换成碘水更合适。由于教室里没有通风装置,所以课堂上更应该讲究绿色化学,将有毒性的实验尽量减少,实验中笔者也确实换成了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并对学生做了解释,使“绿色化学”的概念深入人心。

在讲解有关有机溶剂溶解性时,如果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学生接受较慢,课堂气氛沉闷。笔者在上课时,将汽油、四氯化碳和酒精分别与水混合,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且引导其分析现象,从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出有关有机溶剂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相对大小以及在水中溶解性的结论。然后在分液漏斗中,笔者进行萃取和分液的连续操作,使碘水和四氯化碳混合,振荡,边实验边让学生观察现象,静置分层后,颜色的变化使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再让学生分析现象并加以画图解释,从而归纳总结出萃取和分液的要点,课堂效果很好。

该课时中还有最后一种分离物质的方法“蒸馏”,课本上是蒸馏自来水,除去里面的铁离子。此时先介绍蒸馏装置中的各种仪器及其用途,然后告知学生蒸馏的原理。2.2 《实验化学》教材和《实验化学手册》的整合

通过教师对“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中各种提纯物质方法的示范操作和原理的清晰解释,学生基本掌握了各种提纯方法的实验操作技巧,很想自己亲自体验一下实验操作。如果下一个课时直接讲“常见物质的检验”,不给学生创造一个体验实验操作过程的机会,会使他们那刚刚被激发出来的学习热情又逐渐被每日枯燥的理论教育所淡化。

与教材配套的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实验化学手册》(化学1·苏教版)专题一的实验3“从溴水中萃取溴”和实验4“制取蒸馏水”的相关实验操作基本被包含在了《实验化学》教材“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的课题中,因此我们对2者进行了再次整合,去掉了《实验化学手册》中的相关实验,把“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安排在高一的第一个学期进行,既避免了实验操作的重复,节省了时间,又增加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且这样安排对今后将要进文科班的同学来说,也是不超过会考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