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范文1

一 概念界定

免费男幼师生须在中考前参加招生培养学校统一组织的面试。面试合格者方可填报免费男幼师生志愿。毕业时拿的依然是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专科毕业证书。在就业方面,为免费男幼师生制定宽松的就业政策。江苏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是取得毕业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免费男幼师生,均可自由选择就业出路。包括参加教师公开招聘,到生源所在省辖市公办幼儿园任教,也可通过双向选择到民办幼儿园任教。经公开招聘、双向选择依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还可由省辖市教育部门负责协调,安排到农村公办幼儿园任教。经协调安排到农村公办幼儿园工作的男幼儿免费师范生,应承诺在农村公办幼儿园工作不少于5年。各地则负责确保,到公办幼儿园工作的男幼儿免费师范生有编有岗。”由于就业有保障,学生报考热情高涨,录取分数线均达到了当地四星级高中的水平。目前共有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苏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州幼儿师范学校、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宿迁高等师范学校、阜宁高等师范学校八所学校承担培养任务。

二 加强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的教育已由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过渡,规范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及其培养方式,应当成为免费男幼师生培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由于幼师男生未来承担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任务,所以他们自身的素质一定要过硬,教育科研能力不仅是他们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入职后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必备条件。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师范生的培养和培训做出了详细的规划,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体现了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视角来分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免费男幼师生必须在职前教育阶段就要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兴趣,让他们参与科研活动,激发探索精神,为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目前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意识淡薄

在2012年、2013年、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三次免费男幼师生汇报会上,充分彰显了男幼师生培养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人文精神、教育实践等方面取得的重要阶段性成果。男幼师生们进行了体育类、美术类、互动实践课、文艺类展演,赢得一片喝彩。武术、跆拳道、健美操,展示了男幼师生们的蓬勃朝气、阳光帅气;儿童水墨画、蜡笔画,则展现了他们的刚柔并济、内外兼修。这些技能、技艺,素质、素养,品德、品格,已经在4年的学习生活中不断锤炼,形成常态。但是汇报会上却没有关于教育科研能力方面的展示,首届300名学生已经五年级了,2015年7月即将毕业。经过笔者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统计:参与到老师各项课题研究的学生仅约10%,在正式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文章的约为1%,参加假期社会实践的仅约20%,课后阅读教育科研类期刊的仅约10%。应当承认,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意识较为淡薄,很多学生只把专业技能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作为主要目标,没有探讨学术问题的意识,参与调查研究的经历较少。

2.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掌握甚少

通过对八所培养学校免费男幼师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只有三所学校开设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作为教师教育类课程,其他五所学校只是把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作为公共任选类课程来开设。调查表明,只有约5%的同学参加了公共任选课的学习,还有个别学校因公共任选课学生报名人数较少,取消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开设。仅约10%的学生了解教育类研究论文的相关写作要求,只有极少数学生通过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及课题选择、调查问卷设计等知识。学生主动去了解当前教育教学改革进展状况的几乎没有。

3.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实践能力有限

在访谈中,大部分免费男幼师生都认为工作之前参与教育科研实践不重要,认为工作后有了教育教学实践基础才能搞好教育科研工作。仅有个别学校提供给学生可选择研究的课题,这些课题也都是涉及寒假、暑假期间社会实践调查类的。没有学生主动申报研究课题,只有极少数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做一些数据调查、记录、统计等方面辅助工作。调查表明,有80%的学生能通过图书馆文献索引查找文献资料,但都是查找其他材料的,查找教育科研方面的只有10%。

四 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素质较低,究其原因,不仅有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与学校对学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

1.对教育见习、实习进行改革,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相结合

学校与邻边的幼儿园共同建立免费男幼师生教育培养实验区,免费男幼师生在幼儿园见习、实习,建立免费男幼师生见习、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注重免费男幼师生见习、实习培养过程管理。把教育见习时间安排为从第二学期至第九学期,共8次,每 次为期一周,把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到第六学期、第八学期和第十学期,共3次,每次两个月。每次都安排教师指导学生撰写见习、实习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继而去解决问题。学校给每一个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教师每人必须至少在指导免费男幼师生幼儿园见习、实习中设立一个课题,同时这一课题组中必须有5~10位同学参与。不仅增加了学生见习、实习的时间,而且加强指导教师的职责,在培养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指导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加强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考核,构建新的评价体制

教育部在《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师范院校特别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坚持科研和教育教学相结合,提高师范生教育学术水平,高度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高师院校要提高认识,从思想上和实践上加强学生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调查,免费男幼师生培养学校中只有我校建立了学生毕业撰写毕业论文的制度,把学生毕业与撰写教育类论文或课题研究相挂钩。学校明确科研处牵头,制定考核标准,对学生科研活动实施统一的协调管理,特别是对在校期间完成科研项目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学校从制度层面使培养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能力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及每个人身上。

3.以专业课程为依托,建设免费男幼师生教育科研精品课程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推进精品课程建设,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全面带动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我校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运用、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免费男幼师生专业课程主要有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以前这些课程的考核都以考试为主,现在部分课程用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提高对学生的科研要求。精品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精选教育研究选题与研究方案设计、收集与分析研究资料、教育调查、行动研究、课堂观察等专题,运用案例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幼儿园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教育科研对教育工作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范文2

一、体育科研能力与实施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1.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的内涵。

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解决教学中的相应问题为出发点,从事与教学有关的各种课题的实验、研究与发明创造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包括选题能力、课题设计能力,运用研究方法能力、撰写报告的能力。体育科研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来源于体育实践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2.新世纪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

体育教师具备体育科研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传统体育观认为体育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以传授体育的“三基”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造就了许多传授型的体育教师。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对体育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是科研型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体育科研能力,否则无法实施这个变革。根据长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体育教师参与体育科研活动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提高工作的责任感;二是可以纠正头脑中的一些陈旧观念,形成新观念;三是可以形成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从而娴熟地运用体育教育规律去教书育人、训练育人。

二、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策略

1.思想上高度重视体育科研。

体育课是以运动实践和身体练习为主的室外活动。长期的室外教学使一些青年体育教师难以静坐下来,所以,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方法也难以上升为理论进行推广。理论源于实践,体育教师战斗在教学第一线,对体育科研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平时多动脑想,多用心观察、多交流、多总结,从实践出发,在一线实践中开展研究,不一定要大项目,只要真正思考,这样的一点一滴终究会汇流成河,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做一个体育教学的主人。否则,平时不动手,到时想写也觉得无从写起。如果平时多动笔,就不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也不致写出空洞乏力的文章。

2.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科研的能力。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体育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这种理论知识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扩大知识面。现代科学技术向体育进行全面渗透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加强体育教师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体育教师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科技水平,是搞好教学工作,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根本大计。德国思想家莱辛曾经指出:“能作正确理论的人,也会创造。谁想创造,必须学会理论。”从某种意义上也给人们以下启示:只有了解现代科技并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人,才能胜任并指导体育教学的训练工作。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多种能力。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需要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这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保证。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对体育教师指导训练的能力、创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和科学创造能力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力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知识在能力的指导下‘活化’,没有知识的能力是低层次的,没有能力的知识是僵化的。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多种能力,对于教师的科研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3.学会选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体育科研工作是一项从提出问题即选题开始,然后通过查阅文献、开展课题研究,接着构思设计、实施方案,最后整理成成果的一环扣一环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选题是起点,是体育科研工作的关键所在。换句话说,选题决定了体育科研的设计和实施,决定了体育科研成果的价值。因此,体育教师在初次从事体育科研工作时,一定要重视选题,学会选题,力争选好题。通过选题,我们要对自己所要研究的对象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选题,我们要保证课题设计的通盘考虑、论文写作的选择、使用材料、提炼论点等都能顺利进行。

4.强化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环节,营造科研氛围。

大部分青年教师因为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为了尽快地熟悉和胜任教学工作,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教学上,对于体育科学技术研究还不太熟悉,一时很难上手。这就需要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传授一些科研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带动青年教师一起进行体育科学研究,帮助他们找到体育科研的方法和途径,逐渐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提高其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同时学校领导和体育组组长也应为青年体育教师创设科研氛围。要鼓励青年体育教师开展体育科研活动,为他们从事教改、教研提供宽松的环境,不应多地限制、干涉或要求体育教师按某种固定的形式做事。此外,还要采取有效的鼓励措施,经常举办论文评比活动或报告会,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奖励做得比较好的个人或团体。同时,对科研能力比较突出的个人也要给予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让突出者带动后进者,共同提高单位与个人的科研水平。

具有一定的体育科研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体育教师的必备素质,体育科研能力不但成为衡量体育教师个体教学能力的一个标准,而且是一所学校办学成绩中的重要一环。体育教师应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高度认识体育科研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作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开展教育科研”的意识;树立“科研走进课堂,科研融入课改”的理念,积极开展体育科研活动。在体育科研活动中学习理论,听取讲座,搜集资料,开展研讨,归纳总结,提炼成果,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谢旭东.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培养.菏泽学院学报,2007.10.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范文3

关键词:语言教学;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笔头言语交际;口头言语交际;活化教材;活化学生;活化教法

一、培养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社会现象,个人的语言行为只有在社会交际中才能发展起来。因此脱离了社会的人是不会有语言的,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功能就是交际。课堂教学就要贯穿英语的交流,课堂教学就成了培养英语实践能力与交际能力的主要阵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加强英语实践与交际是必不可少的,是非常必要的。

1.交际是英语教学的实质。首先,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教学效果不只决定于教,也不单决定于学,而是教学双方互动的结果。其次,教学活动是交际活动,在物质操作和思维操作结合上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再次,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进展,两者相辅相成。

2.实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学英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使学生掌握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培养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3.培养交际能力,为交际而用英语也是广大学生的迫切要求。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为交际运用英语”可以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实践;可以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成主动的“我要学”。这是实施英语学科中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英语言语交际能力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是师生交往的舞台,是人面对面的交际,双向交流,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交际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实现,课堂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1.教活教材,奠定交际活动的基础

教材是统编的,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要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法思维,借助各种教学媒体,把教材内容激活起来,还原为活生生的交际现实。

(1)把文字活化为话语。教材是以文字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的,而英语教学的实质是语言实践,说又是语言实践关键的一环。说,首先要听。因此,教师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语言材料及其主要语言结构。通过听录音模仿自然的语音语调,听学生对话,朗读,表演,加深理解和记忆,并检验对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程度。教师努力用英语组织教学并贯穿始终,使学生在注意情景、句型、词汇内容的同时,通过听力理解,潜意识地吸收大量语言信息,为交际活动奠定基础。

(2)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情景需要语言,语言应当从情景教起。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使学生置身于正确使用语言结构的环境,借助简笔画、投影片、实物等创设情景,既紧扣课本内容进行操练,学生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2.教活学生,把握交际活动的关键

文字活化为话语,教材内容活化为生活现实,都为交际活动的展开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交际活动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是一个示范表演者,一个组织者,一个裁判,教师的“教”是为学生服务的。作为一个英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课堂内的表情和反应,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困难,享受到解决困难之后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形成一种推动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操作的。

(1)诱导学生“开口说”。对于英语这门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工具来说,“开口”是学好的第一要素。因此,首先要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协作而不是主辅关系,让学生们觉得老师是朋友,这样能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紧张心理,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学生就会想说,愿说,不怕说错。说的方式很多,在诱导学生开口说的过程中,精心设计每一步,化难为易。

(2)引导学生“抢着说”。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把握契机,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要使学生从“开口”到“抢嘴”,充分地运用英语。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游戏,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新鲜感,学生能在畅快的笑声中,兴趣盎然地吸收新知识,而且印象深。全体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他们把所学的动词,人物等词汇都用上了,人人抢着要做连词成句。教师在此时进行适当的指导,采取委婉的方法纠错,既不致于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加深印象。其次,在课堂中展开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倡导学生“自己说”。课堂中,从学生开口说到抢着说,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相当重要,学生在控制与半控制中进行语言操练。但我们教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地把自己掌握的语言技巧自然地运用于语言交际活动中,应让学生尝试“自己说”。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范文4

关键词:地理;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K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3-0155-01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在知识经济时代,本科学历的人才培养也已经从注重传授知识、单纯强调教学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识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地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特点,通过大量地理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具有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提出科学问题是科学探索的起点,问题的解决是科学认识的归宿。因此,可以把科学认识过程简单表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看似简单,然而能够完成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具备综合的科研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分析能力等等,以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为目的,就要在地理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一、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科学研究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而要提出问题需要良好的观察能力作为基础。观察能力是地理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认识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关键在于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同时启发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确立科学研究的内容与课题。多年来,地理野外实习多以巩固和验证理论知识,扩大和丰富地理学的知识范围为目的,学生往往只注重对书本所学理论的验证,而不知如何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地理现象,去发现问题。因此,在地理实践教学改革中应该有针对性的改变这一现状。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野外实习之前使学生对实习地点的基本概况有一定的了解,对所要观察的对象有一定的预备知识。同时,编写实习任务书,对实习的目的、要求、方法做出明确的讲解,使学生每到一处实习地点都能够带着要求和任务,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其次,在实习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将观察看到的不同现象进行对比,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立研究课题。

例如,牡丹江是本专业区域地理实习基地之一,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实习地区的面貌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实习中教师带领学生认真观察实习地点的地理环境与资源状况,同时启发学生与所熟悉的其他区域或与实习地点过去的状况进行对比,与所学的书本知识进行联系,这样通过观察和比较,调动学生的热情,开阔学生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问题,如“牡丹江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与保护”、 “地下森林门前广场的规划设想” “境泊湖附近城镇发展策略”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通过观察同时与所学知识结合而得出来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科研工作的第一步即问题的提出是通过认真的观察与思考而得出的,从而,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培养地理实践中的分析技能

地理实践中的分析技能主要包括分析地理要素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的技能、分析区域特征的技能、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技能等等。过去的野外实习,实习内容相对独立,地理要素相对独立,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识不足,对人地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把握不足,致使知识的认识面和运用面狭窄,不利于培养学生整体观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我们注意将各课程的实习内容综合在实习线路和观察点上,使得每一条线路既有相关课程独立的实习内容,又有自然地理各要素综合作用的观察,更有人地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的分析研究。 在实习指导书的编写上,也改变传统的按地理要素编写,而是以整体的观点,运用综合的方法,突出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突出人地的相互作用与和谐发展,逐步培养正确的地理思维方法。

刚接触地理理论知识的学生独立进行分析推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不是很容易,为此,实习中应该采用规范化教学,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教师启发思考集体讨论典型现象深入剖析归纳总结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实例讲解和引导启发,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归纳综合和分析推理的能力,逐步建立地理思维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

整个科研过程除了具备必要的能力之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能力实施的素质。因此,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还应该不失时机的进行综合素质教育。

地理实习的大部分过程需要在野外进行,常常需要跋山涉水、舟车劳顿,因此就需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艰苦奋斗的意识淡薄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坚持做到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工作,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精神上鼓励学生,抓住各种时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在知识极大丰富和分工高度精细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只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然而,当今时代又是一个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时代,现代科研也是一个高度综合化和社会化的活动,每一个立志在科研上有所建树的人都不能不融取专业以外的信息。因此,团队精神的有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科研能否顺利进行。只有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研究者,才能协调好各种力量,取得科研成功。在地理野外实习中,许多工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这就需要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实习任务,通过实践锻炼,使学生们体会到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赵媛,沙润.新时期地理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4).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范文5

论文摘 要: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尤其在精读课教学中,注重非语言因素的培养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指出影响学生对精读课理解水平高低的非语言因素及采取的对策,论述了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一、引言

英语专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应该而且能够兼顾国家与社会和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和当前发展需要。英语口语流利性是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成了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英语课程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英语专业精读课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英语专业的学生综合性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在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英语专业学生对精读课的学习和掌握,一方面受到语音、语调、单词、语法等语言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受到一些非语言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学生对精读课理解水平高低的非语言因素

1.文化背景知识。所谓文化背景知识就是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语言。中西方文化的迥异形成了语言运用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不同。学生如果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没有一定了解,势必会导致在课文理解时的晦涩难懂。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课本的第三册和第四册为例:在精读第三册中的highland fling(苏格兰高地舞),the volga(伏尔加河),thanksgiving(感恩节),aristotle(亚里士多德)等;在第四册中的communion(圣餐),the world bank(世界银行),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zimmerman note(齐默曼函电),the league of nations(国际联盟)等。以美国大片经典之作true lies为例,如果学生对特定的文化背景缺乏相关的了解,在正常的播放速度下是很难完全弄懂影片的内容的。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英语网络资源,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例如在多媒体环境下加大有声资料的使用来培养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在背景知识介绍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加入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英语网络资源知识介绍,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

2.信息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的广博程度。所谓信息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的广博程度,即对一般知识和各类学科知识的基本了解。这些知识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体育等,这些知识本身就是一种非语言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一个不了解the beatles的人就不会去研究rock and roll的历史;还有像oscar,grammy及其相关的名作,以及一些国际性的组织un,wto,who,imf等。当各种信息通过多种方式(课本、磁带、录像等)传到学生那里,有时会出现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而使作为载体的语言被曲解或者完全听不懂的情况,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精读课文的理解与掌握。

三、采取的对策

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等语言因素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忽略了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则会对精读课教学产生很大的限制,也会从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加强在精读课教学中对学生的非语言因素的开发与培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实施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

1.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跨越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文化障碍。在精读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介绍英美文化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但仅有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不够的。作为精读课老师,我们应在介绍语言技巧进行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穿插一些额外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要注重对学生非语言因素的开发,其实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或非语言因素应用程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因素,而且取决于教师对学生非语言因素指导开发的程度。例如,在讲wto(世界贸易组织)时,也可引导学生关注一些常用术语:nafta(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北美自由贸易协定),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and tariff:关税贸易总协定)等[1]。

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gdp(国内生产总值),down payment(预付款;定金),bad debt(呆账),nasa(国家航空航天局),bioeconomy(生物经济),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名词的使用已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学生的专业所限,当他们遇到信息量大、专业性强的语言材料时,往往摸不着头脑、有的甚至不懂装懂。在摸不着头脑或不懂装懂的状态下,学生很难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与兴趣,更别说针对话题进行英语语言交际了。要想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们一方面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们多留意当代社会在各个方面取得的进步,尤其要熟悉一些专业术语。当然这对精读课教师的知识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充电”,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增强精读课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

四、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能力的培养最后还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精读课教学中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针对chomsky的语言应用和语言应用能力,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2]。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交际能力包含了chomsky的language competence,包含了语言的知识和语言的应用。正如上文所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对曾经感到陌生的话题由无话可说变成有话可说,进一步表现为能较好地运用英语的知识针对某一话题畅所欲言,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了从多个方面调动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活动,从而有效地促成他们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较好地融合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活动[3]。在精读课堂中,词汇学习、文中涉及的语法知识及课后练习等内容可以由学生自行在课下完成,最重要的部分是课堂活动,教师应该使课堂活动成为学生对精读课教学中最感兴趣的部分。而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非语言因素与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信息量,采取将全班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主动进行同伴教学(peer teaching)、参与自我评价,共同探讨与课文相关且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4],最终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

五、结语

从上文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加大非语言因素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福祥,伏力.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10.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

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范文6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条理性;逻辑性;简洁性;明了性;丰富性;生动性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最基本工具,而且,在现代社会中,它的工具性正不断地得到深化。人际交往、工作娱乐、情感生活都对它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语言华丽转身,从工具发展成为一门艺术,语言能力对现代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语文课堂上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呢?我认为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将课堂上的各个模块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块块的试验田,通过师生共同的浇灌,最终一定会收获成功的果实。

一、锻炼学生表达的条理性、逻辑性

高中的课堂教学任务重,时间有限,所以利用一些零散时间,抓住一切可以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显得尤为重要。

课前三分钟,组织一个小的演讲活动,形式为每人在近期内连续两次演讲,第一次演讲主题设定好,给一天的时间准备,第二次演讲通知主题,10分钟做准备。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次学生着手查资料、写提纲、丰富内容,还要安排好在三分钟内集中精练地展示主题。所以,准备的过程是一个理性的逻辑安排过程,讲话要有条理,就这样被无形中锻炼了。第二次演讲,学生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安排好演讲内容,为了使语言连贯,必须在头脑中罗列一、二、三这样的顺序防止台上忘词,这样逻辑性、条理性就通过这课前短短的三分钟潜移默化地锻炼出来了。

为了强化语言表达的条理性、逻辑性,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这种意识。比如,在问题设置上,应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设问、步步追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用启发式教学,教师的思维习惯会影响学生的思维习惯。

二、锻炼学生表达的简洁性、明了性

有一些学生跟人交流起来特别嗦、没有中心说了很多话,最后的结果是让人不知所云,甚至绕来绕去把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要说的事情都绕跑了,俗称“话唠”和“跑题”。

语言最重要的功能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让对方了解你要说什么,为了锻炼这种能力,我特别重视作文训练在这方面起到的作用。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用一句话说明这则材料的中心是什么,这样长期训练下来,学生能够迅速把握材料的中心,言简意赅地说出要表达的中心内容,要言不烦。另外,速构文章梗概,这也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起到了锻炼的作用,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说什么,然后在头脑中构造这个模型,且要简练、明确。而且要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以思维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语言能力也顺势得到了提升。

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丰富性、生动性

语言想要富有表现力,就应该词语丰富,并绘声绘色、生动形象,才能打动听众,达到预期的目的。

为了达到这一语言学习的目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学生:

1.博览群书,积累升华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学宝库以及中外名人名著,还有各种类型题材的著作,都是学生可以汲取营养的来源。多读、多积累、多感悟,头脑中的东西反馈到语言上,展现出来的便是渊博、丰富和生动了。

2.从句子入手,“添枝加叶”

一句话,添加一些修饰语,或是改变一下句式,都可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在平常的语文课堂上,在仿句、诗歌鉴赏等方面我都要求学生精雕细琢,尽量用优美的句子来回答问题。

3.创设情境,感情真挚

语言是否具有感染力,打动别人,最重要的是是否发自于内心。情到深处自然浓。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文本,设置情境,让学生设计台词。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店小二得知陆虞侯等人密谋害林冲之后,将如何对林冲说?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式提问,学生马上四人一组讨论开来,集合群体智慧设计多版本台词,评比出最含蓄、最有效的优胜者。

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恰当的语言环境下,思考并组织语言,使得语言具有生动性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能力

我所任教的高中是一个县级高中,农村的孩子较多,从小涉猎的书籍较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重视程度也不够,语言环境也比较单一,而且现在的学业压力也较大。因此,不敢说、不爱说是一个最棘手、最现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