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验医学和循证医学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验医学和循证医学的区别范文1
临床实践对于医学生来讲,是将来进入临床工作的必经之路,通过临床实践,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并进行融会贯通,从而培养科学、规范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教学是培养医学生进行角色转变的关键环节,通过教学能提高医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但传统的以临床经验及医学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探索新型的、科学的的教学实践模式刻不容缓。近年来,循证医学理念在临床上迅速兴起,其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和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有效方法。为了探究循证医学在外科临床实践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阐述如下。
1循证医学的概述
循证医学(EBM)又称实证医学或证据医学,本意是指遵循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为在现有的、科学的临床研究证据及个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临床疾病进行决策。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研究者首次对循证医学进行了阐述,提出制定临床诊疗措施应依据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对不同地区的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指导临床实践。其后加拿大研究者对循证医学概念进行了概括,循证医学是指慎重、明智、准确的应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数据,在充分结合医生的专业技能及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个人价值和愿望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临床诊疗方案[3]。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具有较大区别,传统医学在诊治患者时更加注重临床资料、临床经验及相关的临床知识,而循证医学是在其基础上强调科学研究证据的重要性,其更加科学、规范及合理。随着循证医学概念的不断发展,其已在临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循证医学在外科临床实践中的作用
在传统临床医学教育中,医生在诊治患者时更加注重个人的临床经验,并在教科书、研究文献及高年资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处理,导致了某些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能被普及。循证医学是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它要求医生以临床最新科学证据为指导,在充分结合患者意愿及医师经验的基础上,谨慎、科学、明智的为患者制定临床诊疗方案。要想真正将循证医学应用到外科临床实践中,应注意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通过详细、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确立问题。②为了解决确定的问题,对相关证据进行搜集及系统性评价。③依据收集的循证医学证据,对制定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不断调整。④充分运用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及新的临床诊疗方案对临床实践进行指导。目前,在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及系统性评价方法已成为循证医学判定某种治疗方法有效的原则,根据大样本观察、对照组设立、随机双盲试验等要求严格进行临床研究,从而获得科学、可靠、客观的临床结果。
3循证医学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
循证医学建立的基础为发现、提出及确定问题,其主要目标为解决问题。外科临床教学更应注重对实习医师的启发及指导,使其形成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传统的外科临床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与枯燥,实习医师积极性不高,对问题的思考及解决能力较差,一味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要求。外科循证医学的引入,能将问题导向模式进行应用,通过问题的抛出,能激发实习医师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其能够针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研究与讨论,并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分析、总结相关论点与证据,进而得出最为满意的结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转化实习医师的学习模式,使其更加科学、灵巧的掌握知识,并形成自身的、独特的思考模式,为日后的外科临床实践打下夯实基础。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比较,以学生为主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外科循证医学教学方法效果更好,学生对外科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从原来的60%以下上升至90%以上,且患者的满意程度从原来的85%上升至98%以上,极大的改善了诊断的可靠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4结论
经验医学和循证医学的区别范文2
[主题词] 循证医学;配穴法;针灸疗法;选穴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Influence on Point Selection and Prescription i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uang Jinbo,Jin Rui(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CM,Guangdong 510405)
[Abstract] Purpose To introduc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Methods Point selection and prescrip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ere used as samples to introduc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its effect on point selection and prescrip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Results and Conclusion Point selection and prescrip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ust have reliable clinical medicinal evidence,and at the same time,combine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knowledge of basical medicine to direct medical practice.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Medicine;Point Combination;AcupunctureMoxibustion;Point Selection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又译为实证医学。其定义为:一种要求临床医生了解支持其临床实践的证据以及这些证据的可靠程度的医疗实践模式。循证医学强调应以临床证据为基础,而这一证据的取得完全依赖于以科学的方法对现有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系统性评述[1]。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医生作出临床决策时不能单纯依靠个人的经验、权威的观点或仅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角度来推理,而是要从文献中寻找最有力的证据,并把这些证据用于具体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所谓的证据就是指设计合理、测量准确、结论可靠、发表在医学专业杂志上的文献,包括研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文章(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荟萃分析及系统综述)。因此,循证医学也就是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评价临床医学文献,并用于指导日常临床医疗实践的过程。其特点是系统、全面而且有定量的概念。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有重要的区别,传统医学以个人经验为主,医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高年资医师的指导、教科书和医学期刊上零散的研究报告为依据来处理病人。这种实践的结果是:一些真正有效的疗法因不为公众所了解而长期未被临床采用,一些实际无效甚至有害的疗法因从理论上推断可能有效而在长期、广泛的使用。循证医学的实践既重视个人临床经验又强调采用现有的最好的研究依据,一位优秀的临床医生应该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能依据现有的最好的科学依据来指导临床,二者缺一不可[2]。近10年来,循证医学已日益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并有专门的教科书出版,因特网上更有不少循证医学的网站提供教学材料。在针灸治疗学领域,治疗某种疾病往往有多种组穴配方,并且医者从各种角度都推论出它们“应该”有某种疗效,但是不经过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很难确定某个或某组穴位是否真正有临床效果。因此,本文拟以针灸临床治疗的选穴配方为例,简要介绍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对针灸选穴配方的影响。
1 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检索文献,这是第一步,也就是寻找证据。根据单位的具体条件可采取光盘检索、上网检索或手工检索有关杂志。
分析文献,这是第二步,也就是评价证据的可靠性。找到了数篇某个或某组穴位治疗某种疾病的文章后,应当提出以下问题:
(1)病人是否为随机分组是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如果不是随机而是任意分组的话,治疗效果的差别可能会受治疗措施以外的其它因素的影响。已有的资料表明,非随机分组实验得出的疗效往往大于随机分组实验得出的疗效,其可靠程度大为减弱。在医学史上有许多非随机分组试验认为有效的疗法不能被随机分组临床实验所证实的例子。
(2)病人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在研究发现,依从性不好的病人预后比依从性好的病人预后差。如果从某一组中排除了依从性不好的病人,则可能使该组疗效人为的提高。因此,病人一旦被随机分组,不管其是否接受了治疗,都应作为目标治疗人群分析,即包括分组后的所有病人来分析。
(3)病人的随访情况。好的文章应如实描述失访病人数、失访原因及其入选时的基础资料。你可以假设失访的病人全部无效、全部有效,然后重新计算各组的疗效,如果总的结果不变,则说明失访的病人数不算太多,结论可靠,否则结论不可靠。
(4)临床试验是否双盲试验。病人及研究者对新疗法的乐观或悲观态度使得在报告和判断疗效时发生偏差。所以最好采用双盲性,当然针灸的选穴配方与服用药物不同,很难做到严格意义上的双盲。
(5)各组的基础资料是否相似。如果样本不太大,单纯随机并不能保证各组的情况完全平衡。当发现影响疗效的指标在各组间差别过大时,可以根据统计学方法进行校正。如果校正后仍能得出相同的结果,则结论可靠。否则,结论不可靠。
(6)除观察的治疗方法外各组的其它治疗是否相同。各种一般或基础治疗都可能影响疗效,所以文章应注明各组的其它治疗情况。
(7)治疗效果有多大。除了解差别是否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即P
(8)治疗效果的精确性。这要看有效率或差值的95%可信区间,95%可信区间越小,结果越精确。如果文章未报告可信区间,可用标准误来计算或根据原始数据计算。如果差值95%可信区间的下限值仍有临床意义,则结果有临床价值。
(9)文章的研究结果能否用于某个病人。如果你的病人与文章中的病人入选标准相符,而且没有排除标准,则其结果适合您的病人。要特别注意对疗效有重要影响的指标是否与你的病人相同,如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血脂等的改变。
(10)临床有意义的指标是否包括在临床转归分析内。对某些指标有效不等于临床有效。如治疗中风后遗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某些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改善(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并不能认为这种方法对中风后遗症有效,还应该说明这种方法对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指数有无影响,才能证明临床真正有效。
2 循证医学与针灸取穴
关于针灸的临床治疗,历代医著中载有大量的治疗方法,选穴配方各不相同,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针灸临床治疗的迅猛发展,针灸治疗病种的不断扩大,临床工作者在遵循古典医著针灸处方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经验体会又创立了多种针灸方法和选穴配方。目前对于同一种疾病的治疗,在运用针刺疗法时,往往有多种的穴位选择,无论是单穴应用还是组穴配方,相关的文献报道往往丰富多彩,但作为临床医生却常常莫衷一是,不知该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哪一种方法是真正临床有效的。所以作为临床针灸医生有必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用来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循证医学正是一种从医学研究文献中获取系统信息用来指导临床决策的科学的方法论。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靳瑞教授积多年临床经验创立的靳三针疗法,其取穴简单,疗效确切而深受临床医生的欢迎并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三针处方均来源于临床实践,并且经过数十位博士、硕士长期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证明其有确切的疗效,如颞三针治疗中风后遗症,智三针治疗精神发育迟滞,脑三针治疗运动功能障碍,肩三针治疗肩周炎,鼻三针治疗过敏性鼻炎等。相关的研究均经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其成果见诸于有关文献,经得起理论和实践的检验,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针灸处方。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循证医学强调临床医学的实践和诊疗,医护决策必须建立在医生优良的临床知识、经验、技能与从系统研究中获取的最佳的临床证据完善的综合基础上。在大力提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今天,临床医学的许多问题还很难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取得“证据”。同时,注重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原则也是临床医疗实践的基本原则,因此循证医学不能排斥临床经验和基础医学知识,而是要把它们和最可靠的临床医学证据结合起来指导临床。
3 参考文献
1 Sackett D L,Richardson W S,Rosernberg W M C,etal.Evidencebased Medicine[M].Churchill Living Stone,1997:2
经验医学和循证医学的区别范文3
传统医学以个人经验为主,辅以高年资医师的指导、教科书和医学期刊上零散报告为依据来处理病人。EBM并不是否定经验医学,EBM是在重视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临床研究证据。对医疗实践中遇到的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EBM网站及其他文献检索途径,查寻最新、最佳证据;对研究证据真实性和实用性进行严格评价;结合具体病例的个体情况,制定诊断、治疗决策,指导临床实践;密切观察和随访,总结临床经验,对已进行的临床实践作后效评价。传统教育重在知识灌输,EBM教育则重在能力培养,即教会学习,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求索者,充分发挥其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临床医学本科生开展循证医学的意义
2.1顺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EBM其核心思想就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病人服务。EBM最早就是指循证临床实践,仅凭经验和直觉进行临床医疗实践已成为历史,由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向现代EBM模式转变是必然趋势。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1999年)中规定,医学生毕业后应能够运用EBM的原理进行医学实践,完善诊治方法。2008年我国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将EBM列入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并将“运用循证医学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作为医学本科生必须要达到的技能目标之一[3]。
2.2满足循证医疗实践的需要
循证医疗实践需要临床医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能全面检索已有文献,并严格分析文献的研究结果,结合个人经验和病人愿望,最终作出正确临床决策。EBM教育可缩短课堂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距离,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关于开设临床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课程的探讨王琰吉林医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吉林132013摘要比较循证医学和传统医学教育的不同,分析循证医学的意义,就开设临床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时间安排、教材选取、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关键词循证医学;医学教育;本科生的医学观,为规范其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良好基础,也可为循证医疗实践的开展培养后备人才。
3开设临床医学本科生循证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时间安排、教材选取、教学方法
3.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临床医学本科生建立EBM开创性的思维理念,掌握医学实践中科学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初步具备应用EBM知识和方法解决医学实践中面临问题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获取专业信息的能力,认同怀疑态度和客观精神,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3.2课程时间安排
加拿大McMaster大学[4]在1998年系统评价了1966~1995年所有关于批判性评估技巧学习方面的文章后指出:本科生阶段的学生进行EBM教育效果不错,在住院医生实习期间学习效果较差,应在医学教育不同阶段对临床医学生进行EBM教育。
3.2.1对新入校的临床医学生,应尽早开设此课程,介绍EBM的理念和原则,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经验医学的缺陷和EBM的优势,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发展的双重性,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盲目否定前人的实践经验,为避免可能形成的不良观念和行为模式,规范医学生的职业行为打下基础。3.2.2临床前期的医学生,应教会他们必备的开展循证医疗实践的基本技能,包括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跟踪医学科学进展,及时有效地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如何利用医学研究方法如临床流行病学、Meta分析等,正确阅读和评价医学文献;注重医学生医学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培养。
3.2.3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讲课、查房、专科病例讨论及大查房是医学实习生接受临床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多数仍是采用灌输式的方法。采用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方式,可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其基本方法为:由主管病人的医师报告在医疗实践中遇到的疑难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文献查阅,综合分析形成结论的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资料准备及讨论,以及对问题认识探讨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引导、交流互动、评估和概括总结。学生的学习是出于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而自主学习,是有计划、有目标、进行独立的研究和自我激励的开放式学习,是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讨论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结论的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自我钻研的基础上,学生间相互交流沟通协作,师生共同探讨的交互式学习,对问题理解深刻透彻,对知识掌握清晰牢固。
3.3课程教材选取
教材的选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我国,2001年由王家良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3年由李幼平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循证医学》教材,是我国最早出版的EBM教材,它们对我国高校EBM教育教学的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不同阶段,选用博采众长,自成体系、充分吸纳学科前沿动态及相关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的教材,选用教材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教材。
3.4课程教学方法
3.4.1案例分析和讨论教学方式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剖分析,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进一步学习、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相关原理、原则。案例教学以针对性、模真性、典型性、完整性、问题性和开放性具有其独特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案例构成课堂讨论的基础,通常是在课前把书面形式的案例报告交给学生阅读,然后再在课堂上讨论。因此组织好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扮演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仔细阅读教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据此做出自己对医疗实践的决策和选择,并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
经验医学和循证医学的区别范文4
论文
【关键词】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教育质量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通过人工修复体来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学科,它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属于生物医学工程范畴。口腔修复学是以医学、口腔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及应用材料、工艺、材料力学、生物力学、工程技术学以及美学等为基础的专门学科。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口腔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口腔医疗单位以及口腔医疗工作者的诊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各基层医院纷纷派送各层次人员来我院进修学习。这一方面是基层医院医师进一步深造、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修医师的培养不仅是医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进修医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也能反映医院的综合水平。本文将近年来我院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培养中实行的教学管理方法进行总结。
在进修医师教育中我们实行“三段式”教学方法,即将进修医师学习时间不均匀地分为3个阶段。
(1)第一阶段:基本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讲解、示教及手把手示范,使进修医师掌握修复基本理论及一些基本操作。
作为教学医院的口腔修复科,我科每年都承担来自部队和地方大量进修医师的教育工作。为了保证科室进修医师的整体水平和保护患者的利益,我们对申请进修的医师的学历、职称、所在医院、专业、工作经历以及是否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进行严格审查,杜绝一些非口腔医学专业、未从事过口腔修复临床工作、未取得口腔医师资格证的医师进入临床,接诊患者。但由于进修医师大部分来自基层,其原有的教育程度、工作时间不同,原单位所担负的医疗任务也有所区别,因此,进修医师在知识背景、工作能力、年龄层次等方面差异很大。
根据这种情况,在进修医师进入科室后,我们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学习环境,针对个人制订进修计划。口腔修复科临床操作多而精细,同样的牙体、牙列缺损,可以进行不同修复设计,需要应用多种修复材料。在临床操作中大多需要医师对患者口腔内的牙齿进行磨改,这属于创伤性治疗,存在潜在的医疗风险,一旦发生医疗差错,很难更正和弥补。因此,这一阶段教学要求带教教师不放眼也不放手,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椅旁示教教学、手把手示范、仿真树脂牙操作训练等教学方法,重点在于基本技能的培训和基础知识的巩固。治疗典型修复病例时带教教师要系统讲解理论知识,组织并鼓励进修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在强化其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临床思维能力闭。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将临床专业知识与临床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为每个患者制订最佳口腔修复方案。重视进修医师的发展与创新,通过指导模拟病例书写,使他们的临床经验得到进一步积累,为下一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2)第二阶段:综合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进修医师的分析、判断、综合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放手不放眼,使进修医师在理论上得到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上过关,实现“匠一师”的转变。
在教学中,建立“提问―讨论一实践”学习模式,充分调动进修医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进修医师提出问题,在处理典型口腔修复病例时对进修医师多提问,对重点问题多示教、多讲解。然后组织进修医师对问题进行讨论,将讨论的结果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实践中,既提高了进修医师的临床技能,又充实了他们的理论知识。我们除将有关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经验传授给进修医师外,还教授他们如何获得知识、总结经验,使进修医师实现“牙匠一牙科医师”的转变。引导进修医师学会如何实践循证医学、查询和应用他人从事循证医学的结果、采用他人指定的循证医学的方法,使进修医师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及时得到提高和更新翻。针对进修医师多数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技能,临床操作敢于动手,但操作流程多不规范、临床思维比较单一的特点,将学习目标定为对缺牙设计的宏观掌握和临床实际操作的标准化。为了学进度、集中示教、把关,我们采用由高年资本院医师脱产带教进修医师的方法。前期,带教教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标准化示教、讲解,进修医师将接诊患者的检查情况、诊断以及初步治疗方案报告给带教教师,经确认后由进修医师进行临床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强调临床操作步骤的规范性,避免进修医师盲目追求治疗患者的数量,忽略临床操作的标准化。后期,安排进修医师观摩科室中有业务特长的专家、教授的诊治操作,细心揣摩,对照提高。
(3)第三阶段:飞跃提高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进修医师的综合理论水平和临床疑难问题处理能力。要求带教教师根据进修医师前2个阶段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做到放眼、放手,不放心。
经验医学和循证医学的区别范文5
中医学界已经充分认识到转化医学研究的迫切性。2010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主办约“2010年中药转化医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转化医学的核心理念与中医思想相通,其兴起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机遇。希望此领域常组织不同学科背景的产、学、研结合的队伍来研究、探讨,做好转化医学研究,也希望企业参与,以促使医、产、学、研、资真正结合。
和现代医学相比,中医学在指导思想和学科发展模式等方面与其有本质的不同。所以,要进行中噩转化医学研究,必须分析转化医学在中医学领域约内涵,这样才能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更有效地推动中医转化医学研究。
1 转化医学的背景和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现代医学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正因如此,人类疾病谱不断地发生变化,以肿富、心血管疾病、遗传和代谢性疾病为代表的多因索致病疾病的比例逐渐增加。传统研究模式在这些疾病的研究中效率低下,不能满足这些疾病的预防和诊治需求。另外,随着医学研究的深人,分子水平的研究已经成为前沿,大量的研究被局限在实验室,并未对临床产生预期的指导作用。单纯的基础研究离实际临床应用越来越远,基础与临床如何密切结合成为疾病研究的关键问题。例如,全球耗费巨额资金推动人类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组计划等全球性基础研究,期待从基因水平区别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的不同,进一步了解肿瘤细胞转移机理和遗传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的可能发生机制。但是由于相关临床医学实践过于有限,这样的研究最终未能对临床医学做出应有贡献。
转化医学的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其含义是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通常称为“从实验台到病床”。其核心是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医学之间固有的屏障,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迅速转化成为临床诊疗手段。但是随着转化医学的不断发展,其定义和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和丰富。转化医学更广泛的意义指将研究结果、结论应用到日常临床及健康保健工作中,即从健康供给出发开发和应用新技术,强调患者的旱期检查和疾病的旱期评估。倡导以患者为中心,从临床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由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人研究,然后再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向临床应用,基础与临床科技工作者密切合作,提高医疗总体水平。因此转化医学研究主张打破以往研究课题组单一学科或有限合作的模式,强调多学科组成课题攻关小组,发挥各自优势,通力合作。
2 中医学发展借鉴转化医学思想的必要性
纵观中医学发展历史,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结合是相当密切的,理论转化为临床手段的例子俯拾皆是。从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运气学说以及经络流注理论的演变,到金元医家的创新,再到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无不体现着中医学理论来源于临床实践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完善的特点。可以说,中医学发展的历史就是新的观念通过临床实践转化为中医理论的历史,新的理论假说在临床的应用是中医学发展的原动力。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环境大大改善,新理论和新观念应用于临床实践需要循证依据。要取得循证依据显然不是某一个人能胜任的,即使是研究团队,也需要有合理的专业构成。因此当代中医学要求借鉴转化医学思想,构建多学科专业组成的联合体,让不同专业和学科背景的科研人员紧密合作,共同推进中医学科发展。
3 以转化医学理念考量中医研究领域的问题
现代医学在多因索致病疾病的研究和深人的基础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基础医学、药物开发以及临床治疗相互脱节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转化医学概念日益受到重视。转化医学在本质上是针对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相互脱节的应对方案。中医学在当代的发展,同样受到这样的困扰。
3.1 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脱节
中医的整体观要求在天人相应的高度研究人体,这种研究涉及的学科极其广泛,其复杂性远远超出对多因索致病疾病的研究。但是在目前临床工作中理论的推广应用需要必要的临床证据,可在这个领域取得的成果如同风毛麟角。在缺乏证据的条件下,很多原本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技术被束之高阁,很多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发生脱节。比如运气学说和子厂几流注,原本是临床必备的知识,现代临床工作中却被淡化甚至忘却了。
3.2 现代医学指标和中医临床实践脱节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现代医学发展,结合我国国情,对患者进行各种理化检查是中医诊疗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环节。目前中医对于现代医学指标多数只能做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学解释。这样的现状不但凸显了中医临床实践中理化检查和中医辨证的脱节,而且无益于中医临床实践的整体观。国内已经有一些团队开始着手从整体观出发研究现代医学指标。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研究是零星的、散在的,在总体上缺乏有效的学术支撑。
3.3 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脱节
为了揭示中医学科学内涵,中医科研工作中引人了许多现代医学研究方法和研究理念。一些基础性研究成果实际上并不能直接为中医临床技术的提高服务,甚至某些研究的科学提示作用都非常有限。表面上看,中医在这个方面的脱节和现代医学面临的状况比较相似。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医学较现代医学更加注重整体观,那么这种过于偏向基础的研究对中医临床的意义要小得多。因此中医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从个体上看更加突出。
转化医学思想在中医学领域的应用在本质上应该是针对上述脱节现象的解决方案。其内涵应包括经典理论的临床循证研究、现代医学指标的整体观研究(中医化)和由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的转化研究。其核心是提升中医临床诊疗能力。
4 中医转化医学策略
经验医学和循证医学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模糊数学;疗效评价;方法学;循证医学;中医临床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1-0158-03
美国替代医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end Alternative Medicine,NCCAM)的前身替代医学办公室(Office of Altemative Medicine,OAM)顾问委员会,在1995年提交的替代医学研究方法论的报告中就明确指出,传统/替代医学疗法的“有效性评价是一个关键和核心的问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Health,NIH)系统地从事对各种临床药物、技术和疗法进行评价的世界Ccchrene协作网(Cochrane Collaboration)。在其设立的7个研究领域中,就有包括中医药在内的补充医学(complementary medicine)领域,还为此成立了专门的评价工作小组,广泛收集世界范围内有关替代(补充)医学疗法的临床对照试验。开始重新审视并系统评价传统医学(包括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因此。如何对传统医学科学、客观地进行疗效评价,已成为发展中医、弘扬中医的关键。
中医药学的生命力在于疗效,但是,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学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中医药疗效的科学评价。目前的疗效标准已不适应中医药学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缺陷,无法做到既体现中医特色,又提高中医药诊疗标准的普遍性,全面、系统、科学、客观反应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所以亟待构建科学、系统地反映中医诊疗特色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
1 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缺陷
古代医家朴素地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和一些很少的体征来判定疾病的向愈与否,并以个案报道,这种原汁原昧的记录,促进了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但是其疗效评价是随机的,具有描述性、个体化,难以重复。故以经验为主对中医“病”的疗效评价方法难登大雅之堂。
近些年人们多效仿西医学的模式进行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注重各种率(有效率、好转率、痊愈率)的变化以及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指标。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往往可能遇到的是,患者“病”的指标恢复正常了,但症状仍然存在。如降低转氨酶的药物使转氨酶降至正常,但患者仍有上腹部不舒、食欲不振等不适或痛苦的症状;化疗药使瘤体缩小,而患者生命走向终结。这提醒我们只重视生物学指标是不够的。所以对中间指标(患者主观症状、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研究日益增多起来,但是因缺少反映中医特色而需要解决其本地化问题限制了在中医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归根结底,就是局限在对某一“病”的疗效评价上,忽视了中医思维精髓辨证论治中“证”的评价。
借鉴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恶化等不同等级的模糊概念来判断疾病的向愈与否,近年来常常被运用到中医“证”的疗效评价中。但是,这种方法多是加入了“望闻问切”等过多的主观因素,其客观性和可重复性较低,所以也就导致了其评价的科学性降低。
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对一些证的主要症状进行半定量化分级,并结合相关理化指标,降低医生主观因素的影响和部分规范病例的随意性,然后进行加权分析,这无疑对中医药疗效评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人体是一个开放的非线性系统,对人体各组成部分的了解,并不意味着能对生命现象做出全面的解释。所以借鉴传统西医评价方法对中医“证”的疗效评价备受争议。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理念的引入,对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学乃至中医学思维无疑是一股新鲜血液。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BCT)是循证医学遵循的基本方法,也是评价一种疗法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国际公认金标准。但是较长的观察期中,中医证候的复杂性、丰富性、多变性,以及兼夹症、证型转换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影响了EBM和RCT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地位。
2 中医的疗效评价方法需要创新
“十一・五科技攻关”特设“中医药疗效评价”研究,“十一・五科技支撑”特设“重大、疑难、常见疾病的示范研究”专项,就是要求整个科学界参与进来,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方法学瓶颈。中医发展的关键是要有新的思维,需要方法论的变革。
中医的疗效评价系统应该是既遵循中医理论依据,突出中医特色,又符合现代医学重证据、重标准的要求,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整体和局部相结合,身心状态和生存质量相结合,更好地共同表达和反映某一干预措施对某一患病个体特定病证的临床状态、自然进程、疾病结局或预后的干预影响,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多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因此,介绍可接受的方法学将有利于带动整个临床评价发展,推动中医临床发展,实现中医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3 基于模糊数学创新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人类的认识史和科学史已进入一种新时期:这就是从以分析为主的确定性研究时期,逐步进入以整体为主,进行具体的、不确定性的研究时期。以分析为主的确定性研究多以经典数学为依据,而对不确定性的研究则基于统计数学、模糊数学。
模糊数学主要是为处理自然界及人类思维中普遍存在的模糊性现象,由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提出和建立的。它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具有模糊性现象的一门新兴科学。所谓模糊,一般是指事物在质上没有确切的含义,在量上没有明确的界限。事物在中介过渡过程中对一定质的隶属程度不断变化,正是模糊概念存在的基础。模糊性、模糊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属性,它的根源在于事物(包括人类思维)的发展变化,即动态性。事物的变化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在质量互变过程中,都存在中介过渡过程,即存在亦此亦彼的模糊性。这便是模糊数学成立的客观根据和哲学基础。
模糊数学的创立,突破了明晰数学的,使数学从清晰现象扩展到模糊现象,这给许多学科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发展契机。模糊数学与经典数学和统计数学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处理的对象属性不同,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