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可持续发展 GEM模型

一、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为谋求永续发展,保持持续、稳定、长期、高效发展的一个过程,是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不可持续的,但是煤炭资源的总量是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的,也就是说煤炭资源的总量是不可确定的,并且煤炭企业的发展又可向相关行业转变,从这一角度来看煤炭企业又是可持续发展的。

近年来,随着煤炭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煤炭企业经营状况也在波动起伏。煤炭开采受到矿区剩余储量的制约,加之国内一些地方的乱采和部分煤炭企业的盲目追求产量,目前我国有60%-70%的煤炭企业已经处于衰老期,面临着资源衰竭的危险。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模型,找出制约我国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二、制约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在煤炭竞争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煤炭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市场,要想在竞争中保持较强的长久优势,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注重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管理所决定的巨大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可持续发展追求的就是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和企业自身不断创新,进而发生量变的结果,而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因此,本文将借助GEM因素分析模型,以其所提供的分析因素作为参考,来分析影响煤炭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GEM因素分析模型

GEM因素分析模型是由加拿大的两位学者Tim Padmore和Hervey Gibson 在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主要目的是来分析影响企业竞争发展的六大因素,即资源、设施、相关辅助产业、企业结构和相应战略、本地市场、外地市场。六大因素分别归类于三大要素,即基础(Groundings)、企业(Enterprise)和市场(Markets)。GEM模型正是取这三大要素的第一个英文字母,三大要素可以说是GEM模型的框架。GEM模型如图1所示。

要素1――基础(Groundings):即企业的供给要素,包括资源和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一般与政府部门有关,而且当地政府颁布的地方政策和法规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很大。

要素2――企业(Enterprise):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在GEM模型中它包括企业本身的结构、战略和相关企业。

要素3――市场(Markets):即企业的需求因素,它包括本地市场和外部市场。

2、影响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GEM模型对企业的竞争力分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三大要素进行了分析。本文根据GEM模型所提供的要素,并结合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出影响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构建出与GEM模型对应的制约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见图2)。

(1)资源禀赋因素。煤炭资源是煤炭企业最为基础的生产资料,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某段时间里,资源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可能会成为支撑因素,也可能会成为制约因素。“资源禀赋”因素对应GEM分析模型的“资源”因素。

(2)人力资源因素。在现代煤炭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求劳动力的数量必须满足其持续发展的需要,劳动力的质量也必须满足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的需要。在整个煤炭企业的发展系统中,人力资源的状况及其更新提高能力,对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力资源”因素对应GEM分析模型中的“资源”因素。

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稳定性大小直接关系着煤炭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但由于企业效益下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面临许多困难,严重影响着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总量不足。专业技术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导致专业技术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层次较低。煤炭企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不仅数量在下降,学历层次也在降低。三是结构不合理。煤炭企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政工、经济、卫生等系列,采矿、机电、通风、安全等专业人才缺口非常大。通信、计算机、法律以及经济管理等人才缺乏。四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创新的愿望和动力,开辟新的增长点的创意少,科技对安全生产经营的贡献率普遍较低。

(3)技术研发因素。煤炭企业在煤炭资源的勘探开采加工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技术研发”对应GEM的“资源”因素。我国煤炭企业的科研理论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从整体科研水平来看,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差距集中表现在:我国煤炭企业基础理论研究较薄弱,技术成果转化率不高,技术装备和手段落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很少。

(4)管理创新因素。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下才能真正实现。“管理创新因素”对应GEM模型中的“企业结构战略”因素。

我国煤炭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普遍存在一些弊端:管理思想观念陈旧,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落后;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整体效益差;管理水平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重视技术创新,轻视管理创新等问题。不少企业虽然表面上进行了公司改制,但仍然是国有独资形式,仍在沿用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型,未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运行制度。

(5)应变转化因素。“应变转化因素”对应GEM模型中的“相关辅助产业”,即为煤炭企业分散经营风险的能力。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的产品结构单一,尽管绝大部分国有重点煤矿企业都发展了一些非煤业务,但企业利润的90%都来源于煤炭。同时由于煤炭产业链较短,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小,再加上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使得煤炭企业整体效益欠佳。要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尽早做好战略规划,对衰老过程施加影响和控制,使企业尽可能摆脱煤炭资源的限制。

(6)市场支持因素。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市场因素”对应GEM模型中的“相关辅助产业”、“本地市场”、“外部市场”。作为当今参与市场竞争的煤炭企业,面临的已经不再是有煤可采就能够生存的外部环境。宏观经济的影响和市场的竞争都会使那些经营不善的煤炭企业被兼并甚至破产。我国的煤炭企业大都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企业的管理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有过多的计划经济色彩,市场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7)政府支持因素。企业尤其是煤炭这一特殊行业的发展与政府的政策法规和政府的服务支持是分不开的。“政府因素”对应GEM模型中的“设施”。目前,我国政府对煤炭企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来对煤炭企业的安全发展进行约束,但是约束并不是限制企业的发展,而是使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更安全的发展。

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煤炭企业所面临的人力资源、技术研发、应变转化、管理创新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微观层面,提出了我国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延伸产业链,拓宽市场

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煤炭资源最终要枯竭,企业要想避免这种单一经营格局导致的最终消亡结果,应适时的实施专业化经营和多元化经营。在煤炭开采、深加工方面增加投入。适当引进高科技设备,利用现代化的工艺流程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间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价值,通过产业链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增加企业产品种类,拓宽企业市场。进一步开发应用洁净煤技术,水煤浆技术,煤的液化、气化技术等,使企业摆脱对某一产品、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分散企业经营风险。

2、推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升市场竞争力

随着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新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煤炭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积极推进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

3、以人为本,建立适合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用人机制

面对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煤炭企业正面临着深化改革,推进战略性调整,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严峻挑战。能否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关键就要看企业能否有效地掌握一支具有相当数量和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煤炭企业应该积极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培养和使用,不断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优化企业的人才结构。

4、发展关联产业,提高资源利用率

煤和电是构成我国能源安全的两大支柱,而且是上下游产业,应利用二者相互依存的特征建立煤电一体化基地。结合煤炭资源进行发电,不仅具有节省成本的经济效益,还能够避免煤渣、废料的污染。此外,煤、电行业生产的中间工业废料可以循环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焦炭是各工业行业中排放污染最严重的行业之一。通过煤化工基地,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运输污染。同时,多种中间产品为化工产业带来的额外经济收入和价值,更加体现了循环经济注重环保、经济协调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麦静文:浅谈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时代经贸,2008(11).

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我国煤矿;采矿;方法;煤矿新探索

煤炭在我国能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煤矿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如果不好好开采利用,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更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采煤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产业,但是不相协调的是采矿技术必将影响为哦过煤矿产业的快速发展。资料显示,在我国大约有118个因煤矿采矿而使得经济得到发展的城市,因此我国的煤矿采矿事业应坚持以人为本,走科学发展道路,提高我国煤矿产业的经济效益,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推进我国煤矿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目前我国煤矿采矿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的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把对资源的浪费降到最低。下面本篇就对我国煤矿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对提高我国煤炭开采率和实现煤矿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提出探讨性建议。

1.目前我国煤矿上面临的问题

1.1煤炭储量减少

1.2目前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差经济效益低

我国是第一产煤大国,对于煤矿设备陈旧落后,又加上煤矿开采的地下条件复杂,再加上安全基础工作薄弱,我国的煤矿安全工作很不到位。煤矿采矿人员素质低、设备落后等都能造成煤矿事故频发,这不仅制约煤矿的经济效益,还严重危害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有碍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

1.3采矿的环境资源成本高

要开采煤矿就要在矿区遣散居民,为的是保证人员的安全,因此煤矿开采设计很多的环境因素。煤矿的环境问题不仅有地面上的,还有地下水、温室气体、资源回收等,这些都是要考虑进去的。煤矿开采对土地资源以地表塌陷为主,污染水资源,对空气还造成污染。其实,好的煤矿采矿工作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不仅需要找准地理位置,还要负责对周边环境的资源保护。

2.探索新的煤矿采矿方法

2.1保水开采技术

保水开采技术就是在煤矿区对地下水保护性开采,其中包含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利用(煤水共采)和水灾害防治等多项重要内容,以免煤矿采矿工作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影响煤矿采矿区域植被生长,甚至是土地沙漠化。在对于煤矿的开采过程中,保证岩层中的地下水资源不浪费,保水开采技术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保水开采技术可以保证矿山开采时本身不受水害的威胁,控制煤层上覆岩层中的水分,保护地面和地下水体不受开采沉陷,浪费水资源,也延误煤矿的采矿进度,在煤矿开采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上也有着重要意义。

2.2瓦斯和煤矿共采技术

在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中,瓦斯和煤矿共采技术主要有留巷钻孔法、卸压法等,瓦斯就是煤矿采矿中无色、无味的气体,是煤层中最好的清洁能源,加以利用就能变害为宝了(瓦斯在煤矿开采中容易爆炸)。瓦斯也就是煤层其,通常煤矿采矿中只有对瓦斯抽采之后才能够进入煤层采矿,因此好好利用瓦斯资源也是提高煤矿产业经济的好方法。

2.3发挥环保意识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炭开采对地表、生态还有空气直接造成了危害。煤矿采矿只有减少环境污染,才能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必须在煤矿区内开采地下资源的同时,进行地面的环境保护和绿化作为补偿,实现地下与地面的一体均衡发展。因此,形成环保意识,大力推广煤矿采矿中的洁净生产,加强各种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4把煤炭在地下气化

把煤炭在地下气化,实质就是把传统的物理开采方法转变为化学开采方法。气化就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可以消除部分煤炭开采对环境的污染,还有煤炭燃烧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把煤炭在地下气化就是把埋藏在地底下的煤矿直接变为煤气,再通过管道把煤气供给给工厂等各类用户,使现有采矿的地下作业变为采气作业。煤炭在地下气化不仅减少采矿井下作业的危险,还减少了煤矿开采中对环境的污染,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提供煤炭能源。

2.5煤层巷道支护技术

煤矿采矿之后,煤炭上覆岩层就会发生转移,很容易发生地陷等地质危害,采用煤层巷道支护技术就可以有效避免了。煤层巷道支护技术就是在煤炭开采中,将巷道尽可能布置在煤层中,从而减少出或不出矸石。由于煤矿采矿时井下地质条件的差异,还可将矸石作为采矿中的充填材料,不仅可以减少煤矿上井运输的成本,而且还可以减少因采煤造成的地表塌陷。

2.6煤矿采矿的科学管理

煤矿采矿科学管理就是积极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率,以实现煤炭开采的循环利用。例如煤矿中的水资源、煤层气资源都要合理利用。合理煤炭价格,经济开采效率,绿色矿业管理,煤矿区环境保护,这些都将是我国煤炭产业高速发展的保障。还有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发挥工作人员在煤矿安全监督方面的真正作用,保证煤矿采矿企业的稳定生产。还应加大投资资金和人才开发新型技术,保障我国煤炭采矿工作的高效安全,还应研发相关技术和设备,加大对煤矿资源的精细勘察水平,确保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

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范文3

1.1煤炭资源的有限性限制了企业的长久发展

煤炭资源是可耗竭的,是不可再生的,其形成需要亿万年的时间,每使用一点就会减少现有的煤炭储量。山西的诸多煤炭企业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从国外文献来看,法国的洛林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从19世纪开始,为欧洲的重化工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源的耗竭,大量工厂倒闭,出现了严重的失业问题。从国内文献来看,辽源市距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开采历史,在19世纪达到企业的辉煌时期。到20世纪初,随着煤炭的不断耗竭,企业的生产已经难以为继。

1.2煤炭企业的发展方式与可持续发展相悖

目前,山西的煤炭企业发展方式以粗放式为主。由于煤炭的开采成本较低,企业只需要简单的人力投入就可以完成煤炭的开采过程。如果煤炭企业选择高科技的设备来开采煤炭,虽然开采效率提高,但是综合来看,雇佣简单劳动进行开采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煤炭企业在比较利益的作用下,一直采用粗放的增长方式。从短期来看,煤炭企业粗放的发展方式会获得较高的收益,从长期来看,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由于煤炭的开采是简单的劳动投入过程,并没有科技资源的投入,导致煤炭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低下。现实的情况也是如此,根据《山西省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山西大中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末端,创新投入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1.3企业对外部的依赖性造成生产经营的起伏

煤炭企业与一般制造业企业不同,由于煤炭企业投入的设备很专业,导致其投入大、成本较高,因此,煤炭价格波动对于企业会造成重大的影响。以山西的实际情况为例,2008年金融危机后,山西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为负值。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低迷,2014年第一季度,山西省会太原市的经济增长幅度仅比全年增加了0.1%,位居全国末位,山西整体经济处于负增长区间。

1.4税费不明不利于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山西省煤炭企业面临税费不明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煤炭企业除与一般企业相同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以外,还需要交纳其他的税费。从煤炭企业对于矿权的获得来看,煤炭企业需要支付矿业权价款、煤炭资源补偿费以及矿业权费等税费。从煤炭的所有者国家来看,都是按照具体规定征收,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重复征收问题。从煤炭企业的外部性补偿成本来看,山西目前征收的主要税费包括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煤矿转产发展基金、煤炭出省费等,各项基金存在用途交叉问题。由于上述原因,煤炭企业很难完成自身的转变,应根据山西煤炭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关措施,推动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1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功能

政府应当制定统一的煤炭战略规划,依托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优势与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节能减排工程,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加快山西的经济结构调整。此外,要制定与规划配套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引导煤炭企业的发展,包括经济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人才引进政策。最后,要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通过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指标来规划煤炭企业的发展模式。

2.2推动煤炭企业节能减排

煤炭企业的粗放式发展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要从政府层面来进一步推动煤炭企业的节能减排。首先要强化环境法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运用责令以及其他手段,整顿污染严重的企业。此外,要加大对生态修复工程的力度,通过转移支付以及税费减免等方式,支持山西的生态修复工程,推动环境的不断改善。最后,要推动煤炭企业自身的节能减排改造,严格规定煤炭企业的相关开采标准,提高煤炭企业开采技术含量,帮助煤炭企业实现从粗放发展到集约发展的转化。

2.3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改善煤炭企业发展环境,不断推动煤炭行业标准,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要不断推进煤炭管理政策,优化煤炭的资源配置,要不断推动煤炭利用技术改革,特别是煤炭的深加工技术研发,延伸煤炭企业产品的价值链。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煤电一体等项目工程,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保证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4优化煤炭产业结构

2008年,山西省完成了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有利于煤炭企业规模经济的实现,推动了煤炭企业的发展。要进一步推动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做大做强煤炭企业,发挥煤炭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要加快煤炭产业的调整力度,加强煤炭的加工以及转化企业的发展,延伸煤炭企业的产业链,增加煤炭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煤炭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2.5提高煤炭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大力推动“科教兴煤”的战略,培育高层次的煤炭人才,提高煤炭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对煤炭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对于符合条件的煤炭项目实施税费减免等其他优惠政策,鼓励煤炭企业聘用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煤炭企业人才引进制度,提高煤炭企业的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煤炭资源

一、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来已久,我国古代就有资源永续利用的思想。随着人类社会和产业技术的进步,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越来越多的干预到自然环境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要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能够持续进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煤炭企业是由多生产组织和多产业并存的特殊企业,因而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为煤炭行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互相协调,并向社会提供洁净的燃料、原料和电力。煤炭企业是我国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其对于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加剧,这些问题已经影响或制约了煤炭企业和煤炭行业甚至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了确保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研究和探讨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二、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由于传统煤炭行业开发和发展的简单思维方式,煤炭企业的发展单纯地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而不会考虑环境效益;极端地追求单位时间的资源开采、加工和利用率,没有把环境、生态因素纳入到生产活动中,在取得经济收益增长的同时付出惨重的环境代价,使人类直接陷入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具体来说,多方面因素决定了煤炭企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是内在要求

煤炭企业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进行发展,而煤炭资源是一次性能源。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发,其呈现减少和衰竭的特性。有限的资源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煤炭企业如果想稳步和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综合考虑企业效益增长、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协调发展等问题。否则,随着煤炭资源开采完毕,煤炭企业终究会陷入无法发展的绝境。

2可持续发展是客观需求

随着煤炭行业迅速发展和壮大,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也不断突出。一是安全生产问题,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依然较高;二是资源浪费的情况仍存在,煤炭资源回采率相对较低;三是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日益突出。总之,煤炭行业整体还没有从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发展方式,这些问题制约着煤炭行业的发展。所以说,煤炭行业要改变现状,客观上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是必然要求

煤炭企业是国家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煤炭资源总量相对较丰富,但依据传统的模式,无节制地开采,煤炭资源很快会面临枯竭的局面。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煤炭企业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煤炭企业发展质量,从而使企业实现和谐统一发展。

三、陕西煤炭行业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煤炭行业较为分散,市场集中度不高

陕西煤炭行业较为分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产业政策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能源紧张的局面,政府提出了要“有水快流”的政策。陕西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其形成了大、中、小煤炭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②进入壁垒低。随着地方自的扩大,陕西省一些地区为了追求局部利益,小型煤炭项目审批不断增加,地方、乡镇和个体小规模煤矿不断涌现。③退出障碍高。煤炭产业具有较强的专用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退出产业涉及大量人员分流安置问题,同时煤炭产业向其他相关产业转移比较困难。

2煤炭行业整体素质不高

陕西煤炭行业整体素质不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思想观念落后。由于煤炭企业受体制和制度的限制,大部分职工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的落后思想。重投入、轻产出的观念尚未完全改变。②管理方式粗放,管理手段陈旧。陕西煤炭企业虽在不断改革,但仍沿用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式,并不利于煤炭企业的持久发展。③先进科学技术利用不足。陕西煤炭企业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采煤装备仍较为落后,其先进科学技术的使用和科技创新并不高,不利于陕西整体煤炭行业的发展。

3煤炭资源开采率较低,资源浪费严重

陕西是煤炭资源大省,但煤炭资源浪费严重。这种现象由多种原因造成,如企业缺乏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和运行机制。为了自身的利益,人为控制煤炭资源,形成大矿不能大开,一矿变成多开的情形。随着煤炭价格的上扬,部分煤炭企业更是以大量消耗资源、缩短矿山服务年限为代价超量生产,使煤炭资源出现了不合理损失的严重情况。

4煤炭企业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近年来随着煤炭企业对于产量的要求日益增加,煤矿安全问题和事故,如瓦斯爆炸、火灾等重、特大恶性事故时有发生。煤矿开采中发生的灾害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尽管近年来煤矿安全生产的总趋势有所好转,但是由于上述自然条件和生产环境的变化,使得不安全因素增多、危险更加严重。

四陕西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1进行煤炭综合开采,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

陕西是煤炭资源大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是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手段。煤炭综合开采,是在煤炭资源开采时,将与煤炭资源相关的矿产品、煤层气、矿井水等多种资源及废弃物,综合开采,并进行加工利用。陕西煤炭企业应推广使用先进的装备和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增加煤炭企业和煤炭资源的服务年限。

2实施清洁开采和生产技术

针对陕西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状况,要实施清洁开采和清洁生产技术。一方面,在煤炭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应实施清洁开采技术,通过对采煤方法和工艺等技术的开发,少排出废弃物,并实施生态环境恢复技术、矿井水净化与利用技术等降低生态与环境破坏程度。另一方面,煤炭加工过程中也可能会污染环境,因此,要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包括型煤加工技术、动力配煤技术和煤炭洗选技术、烟气净化技术等。

3推进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要实现陕西煤炭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一方面,推广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另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由单一的煤炭生产向煤炭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种经营方向转变。煤炭企业可以围绕综合开发利用煤系共伴生矿物资源进行调整,并且综合开发利用煤系共伴生矿物资源。

4增加政策引导,转变煤炭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

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范文5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是国家重要的煤炭输出城市。榆林“因煤而富”,但一些民生、环境等问题也随之日益暴露了出来。榆林贫富差距的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值得我们反思!本文通过以榆林市煤炭产业的发展为例,来分析我国能源需要迫切转型的现状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走的道路。

关键词:

榆林市;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榆林现象反应社会问题

榆林贫富差距的社会现象,正是我们当代中国的缩影。事实上,我们可以把这一现象归结为榆林经济的发展。榆林区域经济发展是煤炭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煤炭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之一。要同时抓好区域的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才能有效改善榆林的发展模式,实现能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合理配置共享。例如很早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其实在这里并未实现,甚至反而形成了“先富致使后穷”的效果。这还是要归结于当地本身,虽然煤炭资源丰富可是因其超能力开采和不合理的开采方式等等,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地面裂缝、塌陷;水资源破坏;植被受损等一系列恶性后果,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进而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我们应当像把它作为环境治理试点一样,让它作为政策试点或者说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试验地,才能实现当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二、榆林煤炭产业发展概况

我省榆林煤炭资源储存量大且分布集中,约占全国储量的五分之一。煤田主要分布在榆阳、神木、定边、府谷、横山、靖边等六县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强有力地拉动了榆林市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依托煤炭产业大幅度地提升了榆林市经济发展的水平,使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由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致使它具有国内外罕见的优质动力、液化及化工用煤。然而也因此有着的极不稳定的气候形态,例如:昼夜温差悬殊,风沙频繁,干旱少雨,这本身脆弱的生态环境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破坏。

(一)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煤炭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尤其在榆林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地质形态的条件上,安全的生产利用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不论是理论上关于安全生产理念的贯彻,还是具体到实践中技术装备的革新和对从业人员的管理,都需要紧密相连。不然,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不合理的滥挖破坏了原先的煤层地质结构,造成煤层上地表裂缝甚至塌陷、地面沉降等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重大的影响。

(二)区域环境污染严重近年来,由于企业追求经济利润,榆林矿产资源开发不断加大,而生态环境也随之破坏严重。因为缺乏有效的环境补偿机制,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甚至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它主要表现在:1.水资源破坏首先,因其气候干燥这一特征,榆林水资源总量比较少,人均占有量更显得尤为珍贵。可很多煤炭企业开采煤矿过程中的大量开发和排污,导致河水污染日趋严重,长年得不到改善。榆林市全境的地下水位下降、天然湿地的严重萎缩、沙漠内陆湖的日渐干涸、水体有害物质超标等,都已成为严酷的现实,直接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活。2.植被受损榆林位于干旱地区,本身对植被生长影响较大,煤炭的过度开采使有限的耕地、林地、草地锐减,飞沙尘土也使榆林人民苦心经营起的农作物无法存活,给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破坏自然植被不仅致使环境自我净化能力更加低下,也促使治沙工作必须紧跟破坏的脚步。而且这种趋势也反会过来影响煤层的赋存条件,危机煤矿的安全生产。

三、榆林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通过对榆林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当前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及探究引发这些问题的缘由,思考相应的对策,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打造产业集群在发挥区位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的基础上,扩大企业兼并重组,逐步关闭一批技术落后、产能低下、污染严重的小煤矿,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

(二)产业经营多元化就是通过对煤炭的加工、充分燃烧和化学转化,达到高效利用,并且建立和完善煤炭化工产业体系,增加煤炭产品的附加值,促使煤炭产业和电力产业的融合,努力向其他产业扩展打破单一产业格局。

(三)政府的支持合理规划,加大煤炭运输线路的建设力度;建立生态环境保证金制度和土地使用赔偿制度等。

(四)走循环经济之路目前榆林最需要妥善处理的就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关系,减轻能源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鼓励大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新技术,并进行试点,条件成熟后向外进行推广。

四、榆林煤炭产业带来新能源的启示

作为我国首批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榆林,新能源产业也未尝不是一个出路,例如,如果从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上做全面的革新,利用其所处地理位置下典型的光照充足、风力强劲等气候特征,开发风能、太阳能和植被材料等新能源产业的运用,将能改善榆林市能源产业的单一问题。然而在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首当其冲。当前榆林市的新能源产业正处于转型和调整的关键期,因此完善配套政策、加快延伸产业链、加大科教投入力度等,均是促进榆林市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李善峰.中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4.

[2]王锐.榆林市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2.

[3]王安.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J].中国工程科学,2011(11).

[4]马鸿雁.陕西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06.

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黑龙江省;能源多样化;能源可持续发展;多目标多样性分析法(MDA)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6.14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6-0059-07

Energy Diversification Scenario Analysis Based on MDA Model

――A Case of Hei Longjiang Province

WANG Si,LIU Lele,YANG Xinca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Abstract: By means of MDA model and AHP method,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relevant data in Hei Longjiang province from 2005 to 2014, and uses MATLAB software to carry on further simulation to study the optimal portfolio of energy diversification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energy diversification under different situations changes withδ, which reflects the uncertainty of energy system. When δ is in a lower range, great difference exists in the different situations of the optimal 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of energy; when δ is in a higher range, a common trend comes out.

Key words:Hei Longjiang Province;energy diversification;ener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ulticriteria Diversity Analysis(MDA)

1引言

近年恚能源的过度开采以及不合理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拓展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渐成为战略层面的发展议题和挑战。黑龙江省作为资源大省,其经济增长会带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目前,黑龙江省经济发展速度大幅下滑,近三年GDP从10%以上的增速降至2013年的8%、2014年的56%和2015年的57%;环境问题尤其空气质量问题愈发严重,这主要表现为黑龙江冬季严重雾霾天气明显增多,2015年全省超标天数比例为14%,其中哈尔滨重度污染42天。因此,在积极探索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黑龙江省理应做出因地制宜的探索和开拓,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优能源多样化模式。

国内外已有学者对能源多样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首先需要准确界定能源多样化的内涵。Grubb认为能源多样性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能源的类型、来源、技术类型等诸多方面[1]。Stirling和Jansen认为这一概念包含三个方面:种类(Variety)、均衡

(Balance)和差异性(Disparity)[2,3]。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使用科学的指标来衡量多样性,Stirling梳理了目前用于能源多样化的测度方法,主要有三种:Shannon-Wiener指数(SW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指数(HH指数)以及综合多样性指数(IMDI)[4]。Bishop提出的综合多样性指数(IMDI)将能源选项间的“差异”引入指标内,并使用欧氏距离来衡量,使得它成为理论上几近完美的多样化评价指标[5]。此外,Stirling从社会、政治、经济等多个角度分析,构建了“种类-差异-均衡”三概念多样性指数方法,使用多目标多样性分析方法设计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多样性问题分析方法[6]。总体来说,能源多样化作为未来全球能源的发展趋势,探讨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白泉和佟庆分析了美国能源多元化现状和战略思维,对我国能源多样化提出了政策建议[7]。卞琦娟和孙鹤分析了我国能源多样化的必要性,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能源多样化的选择,为我国提出了政策建议[8]。韩姝颖从能源安全视角入手,研究了中国能源多样化路径选择[9]。

目前,关于能源多样化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较少。国外现有文献大多从国家层面出发,使用定性分析,较少对其结论进行量化实证研究;而国内研究更少,研究重点多为在低碳、雾霾等某一约束条件下的能源结构优化和调整问题,使用综合影响因素来优化能源结构的分析则非常少。鉴于此,在归纳和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黑龙江省为例,尝试引入MDA模型对复杂系统进行多因素分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合理分配各因素贡献比重,研究不同情境下的黑龙江省能源多样化最优组合。

2研究方法

21MDA模型

多目标多样性分析法(Multicriteria Diversity Analysis,MDA)由Stirling提出[10],其理论基础源自多样化对能源可持续发展实现条件的推导过程,通过最大化给定能源组合的多样性水平来降低组合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基于最优化的试图覆盖所有形式“不确定性”的多样性分析方法。Stirling梳理了能源多样性指数的计算方法,将一维、二维和三维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和综合,实现了不同维度多样化指数之间的自由转换[4]。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公式为∑ij(i≠j)(dij)α・(pi・pj)β,几种转化关系如表1所示。

MDA采用了综合多样性指数,将差异、种类和均衡在种类划分过程中联系起来,避免了不同能源种类划分引起的多样性测度Y果的不同,理论模型公式如下所示:

V(S)=V(P)+V(D)=∑i∑cpi(ωcsci)+δ∑ij(i≠j)dijpipj(1)

式中,V(S)表示能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V(P)表示能源选项的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V(D)表示能源组合的多样性水平。V(P)表达式中,pi表示能源i在能源组合中的权重,ωc表示能源选项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c的权重,sci表示能源i在评价指标c上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分;V(D)表达式中,pi、pj分别表示能源消费结构中各能源选项的消费比例,且∑pi=1,∑pj=1。dij表示第i种与第j种能源之间的差异,对于由n个“差异”测量指标组成的n个维度的任意两个向量Xi(x1i,x2i,…,xni)和Xj(x1j,x2j,…,xnj),两者之间的欧式距离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dij=∑nk=1(xki-xkj)2(2)

此模型表明在特定的情景下,V(P)与V(D)之间存在取舍,对δ赋值的高低体现了对能源多样化的重视程度,通过将δ的取值区间设置在零到无穷,可以计算出一系列最优状态下的能源系统多样化组合模式。

22指标选取

221能源选项可持续发展水平V(P)评价指标选取

(1)资源方面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

①能源禀赋,是能源可持续开发最重要的前提,代表了能源的可开发潜力,是一项反映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指标,文中选择资源储量来衡量能源禀赋。

②能源生产增长速度,反映了能源产业在供给侧的发展潜力,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③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反映了能源产业在需求侧的发展潜力,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常与能源生产增长速度指标一同研究,从不同角度反映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④能源供需比,是指某一能源选项的生产量比上消费量。

(2)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

①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是指能源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比值。

②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比上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比值。

③能源利用效率,是一个从需求角度衡量能源产业可持续性的测量指标,考虑能源选项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忽视需求侧情况。文中使用的能源效率衡量指标是单位能源消耗的经济产出,即经济产出量/能源消耗量。

④交通部门消费比例。由于交通部门的能源需求是刚性的,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仍是满通部门大量需求的主要来源,使用交通部门份额作为需求方面的指标可以反映能源的不可或缺性。

(3)环境方面能源选项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

①单位能源消费的CO2排放量

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污染影响和制约了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污染排放物,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文中选择单位能源消费的CO2排放量来衡量某一能源选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②能源足迹

生态经济学家Rees等提出生态足迹的概念[11],用来估算维持人类自然资源消费量和吸纳废弃物所需的生产性生态空间的面积大小,以此来衡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能源足迹作为生态足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专门用于吸收来自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吸收核电厂的辐射以及建设水电站所需的生态面积[12]。

222能源组合多样性水平V(D)中“差异”的衡量指标

在能源多样性测度中,种类和均衡两个维度容易计算,而衡量差异难度最大。从提升能源可持续开发的角度分析,在选取“差异”衡量指标时,应选择能够反映出不同能源选项在不同方面对能源可持续发展贡献差异较大的指标。比如,有些能源选项储量多但环境效益低,而有些能源选项与之相反,此时反映储量与环境效益的指标均应纳入“差异”衡量指标内。基于科学性、有效性、全面性以及数据可得性原则,从能源选项的物理性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衡量“差异”。

(1)能源禀赋

能源禀赋是能源选项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中最为基础的一项指标,从供给侧反映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潜力,而储量反映了所研究地区的能源禀赋状况,同时从“种类”维度反应出地区的能源多样性与自主性。因此,选择储量来反映各能源选项在物理维度上的可持续发展特性是最适合的“差异”衡量指标之一。

(2)不同部门能源消费比例

各能源选项在不同行业的消费比例从需求角度反映了不同能源选项在各行业的使用比例差异情况。从数据可获得性角度考虑,将通过以下六个部门的各能源选项应用情况来衡量各能源选项之间的差异: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生活消费。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与其他两个维度的指标保持平衡,对各能源选项在六个部门的应用差异按1/6等权重加权平均。

(3)二氧化碳排放量

能源消耗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但受到相关数据可获取性和计算准确性等方面的限制,同时考虑到CO2作为造成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温室气体,选取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衡量各个能源选项在环境影响维度的差异性。化石能源中的煤碳、石油和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分别为:ε1=269;ε2=214;ε3=145。水电和风电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不显著,可设ε4=ε5=0。单位是kg/MBTU(kg/百万英热单位)。

3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方面,选取2005~201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各能源选项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数据来源于对《黑龙江省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的整理和计算;分行业各能源选项的消费量、能源储量、水利资源保有量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能源/生态足迹转换系数取

自世界自然基金会;其他数据通过《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库》等相关数据库整理得到。

31模型设定

黑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主要由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风电构成,在MDA模型基础上,根据黑龙江省能源产业以及各能源选项的发展状况,设定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构建模型如下所示:

Max:V(S)=V(P)+V(D)=∑5i∑3c(ωcsci)pi+δ∑ij(i≠j)dijpipj=ωTsp+δpTdp

s.t.∑5i=1pi=10≤pi≤1(3)

公式中的ωc(其中c=1,2,3)和δ均为可变系数。按照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能源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权重ωc,以此计算黑龙江省能源多样化的最优模式pi,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权重ωc来进行不同情境下黑龙江省能源多样化最优模式的分析。

32数据处理

该模型需要确定ωc、sci和d以后,借助MATLAB软件优化工具箱中的quadprog函数,将δ的变化范围设置为[1,100],分析对评价标准赋予不同权重时,在δ阈值内,黑龙江省能源多样化最优方案的变化情况。

321指标规范化

为了消除不同评价指标间量纲不同的影响,需要对指标层采用归一化法进行处理。将越大越好的指标称为正向指标,将越小越好的指标称为逆向指标[16]。计算公式如下:

ci=yci-ymincymaxc-yminc(4)

ci=yci-ymaxcyminc-ymaxc(5)

其中,yci表示能源选项i在评价指标c上的数量值,ymaxc表示各能源选项在指标c上的数量值中的最大值,yminc表示各能源选项在指标c上的数量值中的最小值。能源选项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数据的归一化结果如表2所示。

322ωc的确定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能源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的权重ωc,结果如表3所示。

323sci的确定

根据表2中各项指标归一化结果与表3中10个三级评价指标权重,进一步确定黑龙江省五种能源选项对应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二级指标在2005~2014年的得分,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有些能源x项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分在不同年份变化较大,为了避免某一年数据的特殊性同时兼顾最新数据原则,以2010~2014年得分矩阵的均值作为sci带入模型,计算结果如下所示。

sci=012060115400601003960047401132032870291503070030580000000679011990274802718

324d的确定

将能源选项“差异”衡量指标的数据带入公式(2)中,可以得到五种能源选项间的差异矩阵,为同sci保持数据计算的一致性,选取2010~2014年的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最后,以2010~2014年得分矩阵的均值作为d带入模型,计算结果如下所示。

d=01613913067150991503400125071399013897000084050996600000147000000

33模型应用

对能源可持续发展二级指标的权重ω1、ω2、ω3赋予不同的数值,对被重视的指标赋予更大的权重,然后将ωi、sci和d带入模型,通过MATLAB软件得到以下三种策略情境下的能源多样化方案。

(1)重视能源在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情境

图1显示了重视经济效率的能源多样化最优组合仿真结果。X轴表示在计算能源系统综合水平得分即目标函数V(S)得到最大值时,能源选项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V(P)与能源多样化水平V(D)之间的权衡,并由δ取值的变化来反映这种动态权衡结果;Y轴表示在模型中相应参数变化过程中,使黑龙江省能源多样化MDA模型取最大值时五种能源选项消费比例的对应值。不同能源的发展会对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影响,能源的经济效率成为考察能源在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如图所示,δ取值较小时,风电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率优势,随着δ的增加,石油和水电的比例出现了比较快速的增长,煤炭和天然气的比例也随之增加,当δ逐渐接近100时,煤炭和石油成为最重要的两种能源,各项比例均趋于相应的稳定值。

(2)重视能源禀赋的策略情境

能源禀赋作为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条件,各项能源的储量是一项关键指标。如图2所示,当δ取值很小时,煤炭和石油在组合中的比例是相对较大的。当δ逐渐增大,各能源选项的比例发生了显著变化,煤炭和石油所占比例逐渐减小,风电的比例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后又略有减小,天然气和水电的比例也逐渐增加,总体上形成了煤炭和石油比例减小,风电、天然气、水电比例增大的变化趋势。随着δ的进一步增加,各能源选项的比例均逐渐趋向于相应的稳定值。对比2010~2014年的黑龙江省各能源选项实际消费比例,发现煤炭的消费比例以均值约67%的比例高于最优值的31%,其余四个能源选项的比例均低于最优值,其中石油以平均约25%的比例最接近最优值29%。实践中降低煤炭的消费比例,提升其他四项能源的消费比例能够提升能源系统的综合水平。

(3)重能源在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情境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各项能源的环境效应,不同能源的消费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和不同程度的环境影响。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对良好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重视环境友好的情境下,随着δ取值的变化,各项能源比例的变化十分明显。由于风电具有最好的生态效益,在忽略多样性时,风电在最优组合中占有最高比例。随着对多样性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水电所占比例慢慢下降,其他选项均处于上升态势,但速度略有不同,最后均趋于稳定水平。

4结论

以可持续发展为研究出发点,构建了黑龙江省能源多样化的优化选择模型,并分析了不同价值取向下的黑龙江省能源多样化最优组合。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δ在较低取值区间时,不同情境下的能源多样化最优组合具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此时确定能源多样化组合就需要首先确定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即首先要明确当前能源资源状况、技术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下,最适合黑龙江省为了发展的能源多样化最优组合选择的价值倾向;而当δ在高取值区间时,不同情境下的能源多样化最优组合便具有共同的趋势。因此,黑龙江省在进行能源多样化模式选择时,需要结合当前经济发展速度大幅下滑、环境问题尤其空气质量问题严重的情景,着重考虑能源的经济效率以及环境的因素,使黑龙江省能源多样化组合向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方向发展。为实践这一能源多样化的价值取向,同样需要采取δ取值较高时的能源多样化策略,此时黑龙江省能源多样化的最优组合是煤炭31%左右、石油29%左右、天然气12%左右、水电7%左右、风电21%左右。这一结果反映了在当前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黑龙江省能源多样化发展趋势。而现实中的黑龙江省能源组合比例是煤炭67%左右、石油25%左右、天然气4%左右、水电1%左右、风电3%左右。通过对比上述三种策略情境下的能源多样化方案可以发现,黑龙江省能源多样化需要优先考虑稳步降低煤炭的消费比例、提高风电消费比例,同时兼顾其他能源选项逐渐向最优组合比例靠拢,以尽可能快速地实现黑龙江省能源系统水平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Grubb Michael,Butler Lucy,Twomey Paul.Diversity and Security in UK Electricity Generation― The Influence of Low-Carbon Objectives[J].Energy Policy ,2006,34(18):4050-4062.

[2]Stirling A.On the Economics and Analysis of Diversity[R].[S.l]:University of Sussex,1998.

[3]Jansen J C,Vanarkel W,Boots M.Designing Indicators of Long-term Energy Supply Security[Z].[S.l]:Energy Research Centre of the Netherlands Ecn,2004:1381-1479.

[4]Stirling Andy.A General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Diversity in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J].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2007,4(15):707-719.

[5]Bishop J D,Amaratunga G A,Rodriguez C.Using Strong Sustainability to Optimiz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Fuel Mixes[J].Energy Policy,2008,36(3):971-980.

[6]Andy Stirling.Multicriteria Diversity Analysis:A Novel Heuristic Framework for Appraising Energy Portfolios[J].Energy Policy,2009,38(2010):1622-1634.

[7]白泉,佟庆.美国的能源多样化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05,(4):56-58.

[8]卞琦娟,孙鹤.中国能源多样化及政策建议[J].经济论坛,2005,(23):58-59.

[9]韩姝颖.能源安全导向的中国能源多样化路径选择[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10]Stirling Andy.Diversity and Ignorance in Electricity Supply Investment:Addressing the Solution Rather than the Problem[J].Energy Policy,1994,22(3):195-216.

[11]Rees W,Wackernagel M.Urban Ecological Footprints: Why Cities Cannot be Sustainable―and Why They are a Key to Sustainability[J].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1996,16(4-6):223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