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吞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1
中图分类号:R743.32 R25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10-1015-02
吞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51%~73%。吞咽障碍会对病人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如口腔内食物不能顺利进入食道而经气管误吸入肺,引发反复肺部感染,甚至发生窒息。吞咽障碍常造成电解质紊乱、脱水及营养不良等病症,影响卒中病人的康复,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及病人死亡率明显增高。现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作用与疗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选自2004年10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MRI)证实,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入选标准:①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②无严重认知障碍,能理解执行治疗人员的基本指令;③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共人选86例。其中脑出血12例,脑梗死74例;基底核及内囊病变引起的假性球麻痹78例,脑干病变引起的真性球麻痹8例;男58例,女28例;年龄48岁~81岁;病程21 d~60 d,平均28.3 d。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与治疗组(42例)。两组性别、年龄、吞咽障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评价与诊断 通过问诊及主诉,在掌握基本资料的基础上,仔细观察病人进食情况,作出评价与诊断,或做X线造影检查,30%~40%的吞咽障碍无呛咳。目前常用饮水筛选实验与洼田氏饮水试验两种方法评定。
1.3 康复训练方法
1.3.1 基础训练 通过反射刺激(如快速轻微叩击、按摩、冰块刺激、震动、持久的牵张、挤压以及抗阻力的运动等)恢复吞咽功能,改进口部、面部肌肉及舌肌、喉肌的随意运动能力,刺激或激活咽部肌肉的收缩,强化吞咽反射。包括口、面、颌和舌肌群的运动、呼吸功能、发音、喉上提、内收、吞咽功能训练。
1.3.2 直接训练 进食时的正确、食物形态、用量及综合训练,逐步恢复自行进食能力。
1.3.3 补偿技术 手法诱发吞咽反射,可用于口腔中含有食物但不能产生吞咽运动的病人。空吞咽、交替吞咽及点头吞咽,既可诱发吞咽反射,也能除去滞留在口腔及咽部的食物。头部姿势的改变,可关闭气道,并可利用重力使食物沿健侧转移到咽部,有利于吞咽。
1.3.4 呛咳的处理
1.3.5 心理治疗 吞咽障碍的病人常合并肢体、语言及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往往更为严重的影响病人的康复。病人表现为抑郁。焦虑、对生活失去信心,因而对各种治疗都缺乏主动性,特别是对康复训练不合作。要首先解除病人自卑心理,积极的疏导、安慰和关心病人,消除不良心理;生活上给予帮助,增强信心,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1.3.6 针灸治疗 针刺翳风、完骨、翳明、天容、天突、地仓、颊车、水沟、承浆、下关、风府、人迎、廉泉、百劳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吞咽功能基本恢复,能正常进食;好转:吞咽功能改善,可顺利进流质饮食;无效:吞咽功能改善不明显,仍需鼻饲。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软件,检验方法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康复疗效的比较(见表1)
2.2 治疗组洼田氏饮水试验的比较(见表2)
3 讨 论
吞咽是一种需要有良好的口腔、咽、喉和食管功能协调的反射性动作。吞咽过程的协调一致受制于脑干的吞咽中枢。而脑卒中病人的吞咽障碍主要是随意性舌运动开始时间延迟,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降低。主要见于延髓麻痹和假性延髓病人,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者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障碍。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病人中,中重度者占1/3,而其中又有1/3未经及时治疗,后变为后遗症。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2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92
我科近年来加强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及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2007年2月~2008年8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住院患者42例,其中脑梗死29例,脑出血9例,混合型卒中4例。
判断标准: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判断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序。具体方法是:患者端坐,按照自己的饮水习惯饮温水30ml,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等情况。1级:能顺利1次咽下;2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无呛咳或时间延长至5秒以上;3级: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频繁呛咳,咽下困难。
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30分钟/次,1次/日,5次/周,共进行4周。训练方法包括直接、间接方法。
直接方法包括:①有食吞咽时调整,对于吞咽启动延迟,食团误吸气管者,采用屈颈头前倾。对于患侧食团滞留,可使头转向吞咽功能差的一侧时屈颈以提高声门闭合功能。②特殊吞咽手法。声门上吞咽:对于有误吸者,在吞咽前及吞咽时关闭声门,可改善喉闭合,以保护气道。
间接方法包括:①舌运动训练:对口腔滞留患者进行舌运动训练。做舌的主动水平后缩,侧方运动,抬高舌背,卷舌运动;用压舌板给予阻力,使舌的主动水平后缩,侧方运动。②增强吞咽反射能力的训练:对吞咽反射弱,口咽腔滞留者进行,方法有用冰块刺激上腭基部;舌控制法:将舌放置在中切牙间进行吞咽;空吞咽训练:吸气时闭口,呼气时开口伸舌呈爆破状;增加咽刺激,增加食物黏度、酸度,增加视觉刺激。③咽喉运动训练:对咽部食团滞留多或误吸者进行,方法包括嘱患者反复发声门闭塞音或努力发元音“a”5次。④空吞咽训练:在每次吞咽训练结束前均应做空吞咽动作数次。使患者从上述功能基础训练过渡到复杂吞咽模式。
结 果
4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29例治愈,11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5.2%。
护理措施
吞咽训练前制订详细的护理康复计划,可以有效保证训练的实施,减轻患者恐惧感,配合康复训练工作的进行。①康复前首先对吞咽障碍程度进行评估,按不同程度制订不同的训练计划。②鼓励患者自己进食,脑卒中发病急,致残率高,日常伴有多种障碍并存,尤其是合并吞咽障碍时,患者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受到影响,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抑郁情绪,甚至拒食等。所以心理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目前多主张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康复训练与护理应尽可能早期进行,一般在发病10 天后开始,系统地进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具有良好的疗效,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脑卒中预防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根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卒中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我国每年卒中病人死亡120万。已得过脑卒中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一次,加重一次。所以,更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复发。
脑卒中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家庭及社会负担沉重。因此,充分认识脑卒中的严重性,提高脑卒中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预防和控制脑卒中发病因素,卒中是可以预防的。
知道卒中的严重性,早期预防和治疗卒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解卒中的危险因素,并给予一定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卒中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卒中的危险因素有:①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卒中还是缺血性卒中,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mmHg以下。②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③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④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卒中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死的先兆或前驱症状,应及时治疗。⑥吸烟与酗酒。⑦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⑧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卒中无关。⑨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卒中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卒中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卒中发病率低于男性。
脑卒中是高血压的重要合并症之一,超过60%的脑卒中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研究发现,脑卒中的年复发率高达3%~5%,且与动脉血压水平呈密切的正向相关关系。另一方面,积极的降压治疗可明显减低脑卒中复发的危险性。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经降压治疗将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控制到满意水平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有可能降低至与无脑卒中病史患者同等水平。为此,新指南主张将既往有脑血管病史患者的血压降低至140/90mmHg以下甚至更低。
参考文献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3
【关键词】护理干预;吞咽困难;康复训练
吞咽障碍是脑损伤所致的常见问题,临床表现有面部肌肉左右不对称,口腔内储留食物,处理分泌物困难,唇闭合差,食物从鼻腔反流,咀嚼食物时间延长,进食后食物改变,无原因持续性高热,吸入性肺炎等[1],有鉴于此,我科在对中风病人进行功能性康复的同时,也及及其重视对吞咽障碍的康复评价,针对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年龄22~85岁,脑梗死22例,脑出血14例,合并认知障碍11例,语言障碍9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
1.2吞咽障碍程度评判标准
参照洼田饮水试验[1] 评价:患者坐位,饮温水30ml,观察经过,记录时间,注意有无呛咳。正常:1~5s内饮完无呛咳。异常:Ⅰ级,1次5s以上饮完,或2次以上饮完;Ⅱ级,1次5s以上饮完,有呛咳;Ⅲ级,2次以上饮完,有呛咳;Ⅳ级,多次呛咳,不能饮完。
1.3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吞咽障碍常规治疗及保健知识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3.1 我们对中度、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间接训练(基础训练),有针对性开展口咽部肌群功能训练。主要包括:①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让患者空咀嚼、皱眉、闭眼、鼓腮、吹气、微笑,张颌、闭颌运动,伸舌作左右、前后、舌背抬高运动或阻力运动。②咽部冷刺激:用冰冻的棉棒轻轻刺激患者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提高其敏感性。③空吞咽训练:让患者作空吞咽口水、小冰块及果冻训练,这有利于患者吞咽模式的恢复。④呼吸功能训练等。
1.3.2 对轻度吞咽障碍采用直接吞咽训练(摄食训练),以摄食和训练为主,对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经过基础训练产生一定的吞咽能力后方可进行摄食训练。主要方法有:①取利于进食的:常用有2种,半卧位:躯干上抬30°,头颈前屈,患肩用枕垫起,这有利于口腔期障碍患者食团向咽部运送;坐位: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坐起时无性低血压反应,就可取坐位进食,这样容易引起吞咽反射。②把握好一口量:一口量过多,口腔控制困难,食物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食物残留导致误咽;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一般以少量试之(3~4ml),然后酌情增加。③强调食物的性质:食物的形态应根据患者的情况,从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所选择食物的温度、质地、体积和口味要能够激活吞咽,避免粘性、干燥和难以咀嚼或容易分散的食物。④强化意念运动训练:引导患者摄食、咀嚼、吞咽等一系列吞咽动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运动传导通路的重新建立。
2结果
两组训练前后吞咽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吞咽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康复护理训练能
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有些甚至可以恢复正常。
3讨论
3.1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由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同时还存在肢体瘫痪、语言不清、烦躁易怒、情绪抑郁等情况,因此必须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提高患者进行吞咽训练的主动性。因为患者的积极主动意识不仅对支配吞咽肌群的活动是良性刺激,同时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也是良性刺激,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2进行吞咽训练越早越好
只要病情允许,康复护理介入的时间越早越好,并针对吞咽障碍的不同程度实施不同的训练方法。每次训练前患者至少要休息30min使其做好准备,如排便、洗手、漱口等,并选取舒适。
3.3在进行吞咽训练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按有目的有顺序地训练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训练,使有关肌肉运动逐渐到位,能够有效防止误咽及呛咳。如出现误吸,应及时用吸引器将口内及咽部食物吸出。吞咽功能改善后,可考虑拔除鼻饲管,增加进食量和种类。
3.4做好出院健康指导
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康复训练方法、注意事项,要求家属持之以恒的协助患者进行吞咽训练。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4
关键词:脑梗塞 后遗症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237-02
脑梗塞是因脑部血管组织出现循环障碍而引发的一种疾病,脑梗塞发病急,病情相对较重,常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如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症状为单侧上、下肢体;上半身;下半身或全身均无力、麻痹现象,多发病于中、老年患者,致残率极高,临床医疗表明,脑梗塞患者治疗和恢复时间较长。在我国,脑梗塞病人发病率较高,而且经常留有程度不同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误咽,近年来康复医疗对偏瘫患者的功能治疗愈来愈明确,其功能障碍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亦与康复护理极为密切,住院期间由医护人员指导进行护理和功能锻炼,出院后康复工作多由家人担任,如何能很好的进行康复锻炼,对患者的康复的程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1 资料
本科2010年月1月至2012年月10月,共收治脑梗塞患者56例,女30例,年龄54~82岁;男26例,年龄56~84岁。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人院时有意识障碍者20例,肢体瘫痪者27例,失语或言语不清22例。平均住院10~23天,全部好转出院。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脑梗塞患者多有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几种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有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康复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取决于患者对训练的合作态度。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很有必要,应当让患者知道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各种功能障碍可得到最大的改善,大部分患者生活能自理。耐心照顾、体贴患者,给予温暖和关心,做患者坚强的心理后盾。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每个康复阶段善于做自我总结,并制订新的康复计划,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争取获得最大限度的康复。家人应比平时更多的关心爱护患者,不要让患者产生一种被嫌弃的感觉。
2.2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梗塞引起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患者,易造成营养不良和误咽、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影响患者的康复[1]。
(1)选择合适的进食。可取半卧位,即让患者躯干上抬30。仰卧位,头部前屈,亦可取坐位进食,这样易引起吞咽反射,减少呛咳误咽的发生。进食时环境安静,注意力集中,避免干扰因素。
(2)选择合适的饮食种类。轻中度吞咽障碍的,指导患者及家属选择密度均匀,有适当粘性而不易松散、易变形、不易在黏膜上残留的半流质食物。应注意每口进食量不宜过多,以1/2或1汤匙为宜,速度不宜过快,要给患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咀嚼和吞咽,每次进食后嘱患者反复吞咽数次,以便食物全部咽下。由于反射迟缓,进食流质易引起呛咳,普食类难以咀嚼吞咽。对每次的进食给予表扬和鼓励。
(3)鼻饲是目前常用的重度吞咽困难患者的进食方式,此种方式由于进食模式和舒适度的改变,患者失去了正常的味觉,进食的积极性容易受影响。由于对食道刺激明显,易出现胃反流现象,且容易发生误吸,长期应用的话则会导致吞咽肌群萎缩[2]。所以,应该鼓励患者自行进食,或者两者相结合,以防止废用减退。带管出院的患者,教会家属做好导管的护理,定期到医院复诊随访,接受指导。
(4)吞咽功能的锻炼。指导患者伸舌做上下左右的伸缩训练,从发音和语言器官考虑皆和咽下有关,可用言语进行康复训练。如属患者发音,吹蜡烛、吹哨等动作。训练一般安排在患者休息后进行,以不感到劳累为宜,锻炼活动每天坚持,不要间断。也可通过被动锻炼的方式对咽部进行冷刺激,使用冰冻棉签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3]。
2.3 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梗塞是常见疾病,致残率高。随着急救医学和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许多原来无法挽救的患者得以生存,但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病后3~6个月是康复的最佳时期,半年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很大[4]。所以肢体的康复锻炼需早期进行,并遵循“由小到大、先轻后重、由近及远、先下后上、循序渐进”的原则,并配合药物和物理疗法辅助治疗[5]。
(1)脑梗塞初期,应尽早进行肢体按摩活动,包括屈曲、伸展及抬举等活动。活动幅度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范围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千万不可操之过急。训练时间和次数要视病人具体状况而定。如果患者身体不适或精神不好时应暂缓。
(2)鼓励患者主动运动,尝试做抓握抬等动作,鼓励患者进行力能所及的事情如穿衣、吃饭、洗脸等,不能使用筷子的患者可选用调羹进食。从患者的需要出发,以个性为主,为患者安排适合的环境和活动方式。自己不能完成者需有家属照顾提供补偿性护理。
(3)做好安全护理。在家庭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患者因行动不便跌倒、摔伤等意外发生。对于能部分自理的患者,准备轮椅、拐杖等以辅助活动,患者日常情况应在家人的视力范围之内,防止意外情况出现。
(4)在康复过程中,应遵医嘱坚持药物后续治疗,改善神经功能。配合物理疗法,如针灸、按摩将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2.4 语言沟通障碍的康复护理
轻病患者病后2周是语言恢复的最佳时期,1年后语言功能的自然改善已近消失[6]。所以2周后应对患者进行康复方面的训练。鼓励患者做伸舌、鼓腮动作,并发不同的啊、伊音,并做不同的吹、吸动作以锻炼唇肌。在和患者的沟通过程中,照顾对象相对固定,相互之间了解后相处比较默契,容易明白双方表达的意愿。对于言语模糊的患者,应鼓励患者语言交流,并配合手势、纸笔,有书写能力的患者可准备写字板,必要时文字交流。完全失去语言能力的患者,将常用的事项写于卡片上,有需求时,拿出不同的卡片让患者看,并通过表情来选择和决定患者的需要,及时满足其需求。
2.5 家属的康复培训和指导
出院后,患者的康复过程都要由家属和患者配合完成,出院时应给予家属书面和口头的知识指导,并制订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在家庭康复过程中,如有意外或疑惑的地方应及时去医院和医生沟通解决,遵守医嘱定期复查。有基础疾病的应坚持治疗。
2.6 总结
脑梗塞是中老年高发疾病,尤其在城市边缘地区,疾病的保健意识比较淡薄,发病后医疗条件不如城市优厚,恢复期多在家里或地区医院进行,所以,患者后的康复指导需等加强和提高。患病后不只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还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生活状况,随着大众的健康意识增强,和国家对社区医院发展的重视和提高,将为类似慢性疾病的恢复带来良好的前景。
文献参考
[1] 于瑾.脑梗塞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9):727-728.
[2] 韩雪.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护理进展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198-199.
[3] 张群,张蕊,李家宁.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J].临床医学,2001,30(29):71.
[4] 陈莎莎.浅谈脑梗塞病人的护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20.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5
【关键词】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训练 护理干预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总比例的70%~80%[1]。脑卒中最主要的负担是慢性失能而不是死亡[2],约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我科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措施后的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2例脑卒中患者,为 2009年2月至2010年8月住院病例,诊断符合1995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的首次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病程1-3个月,住院病历资料完整。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46~75岁,将其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4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5岁,住院时间最短15天,最长30天。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和既往史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采取科内常规药物治疗及基础护理措施。治疗时间均为4周。
1.2.1 康复训练:包括指导患者保持良好肢体的摆放,通过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定时更换,积极进行适应性训练。用呼吸体操来增加感觉刺激和清洁与按摩皮肤等,可以防止或减轻中枢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各系统的功能障碍,以及皮肤及其附件的萎缩和压疮。早期康复训练(包括器械及徒步运动),运动训练应按照发育的顺序和不同姿势反射水平进行:从翻身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来进行。主要训练方法为: ①坐位平衡训练:应尽早进行坐起训练,从仰卧位到床边坐,从患者能无支撑坐在椅子上达到一级坐位平衡,到让患肢能做躯干各方向不同摆辐的摆动活动的“自动态”的二级平衡,最后完成能抵抗他人外力的“他动态”的三级平衡。②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③站立的平衡训练:先站起立床:然后逐步进入扶持站立,平行杠间站立,让患者逐渐脱离支撑,重心移向患侧,训练患者的持重能力,能徒手站立后,再实施站立平衡训练,最后达到站立位的三级平衡。④步行训练:恢复步行是康复治疗的基本目标之一。先进行扶持步行或平行杠内步行,再到徒手步行,改善步态的训练,重点是纠正划圈步态。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ADL包括床椅转移、穿衣、进食、上厕所、洗澡、行走、上下楼梯、个人卫生等。通过作业治疗,动作训练从进食、个人卫生、穿衣、洗澡、书写、工艺治疗-编织、刺绣、绘画、陶瓷、橡皮泥塑,到训练两手协同操作、打字、大结、垒积木、拧螺丝、拾小物品、弹琴,训练手的精细动作能力生活自理辅助器具、家务劳动、户外活动,使患者尽可能实现生活自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强调个体化治疗,采用“一对一”方式, 并根据患者功能状态的改善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法,循序渐近地增加训练次数,延长训练时间,一般每天2次,每次 45min,每周 6~12次,共进行4周。
2 评定方法
应用简易Fugl-Meyer积分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和4周后的肢体活动功能进行评定。Ⅰ级<50分;Ⅱ级50~84分;Ⅲ级~95分;Ⅳ级~99分。
3 结果
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训练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定见表1。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定。
(表1)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肢体功能评定
由表1可见,经x2检验,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康复效果康复组明显由于对照组。
4 心理护理
心理康复护理这是护理措施中的重要环节,对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患者脑卒中后由于对自身疾病的转归存有顾虑,很痛苦,心情沉闷,情绪焦虑,悲观或恐惧,所以康复护士对患者要耐心开导,对家属要详细解释。同时,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开导患者,详细向患者介绍本病的防治知识,并列举成功的病例,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并强调康复训练的好处和不锻炼的严重后果,只有坚持不懈地治疗与锻炼,才能达到康复的目的,以使其了解本病的性质、转归和预后,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因此心理护理应贯穿在整个康复过程。
5 饮食护理
患者的饮食结构应调整为高蛋白、低糖低盐低脂肪、丰富蔬菜水果、清淡、易消化。辅助进食时让病人取半坐位,将少量食物由病人健侧放入口中,以利下咽。如病人吞咽困难者则以半流质饮食为宜,并防止呛咳,食后漱口避免食物残留在口腔。无吞咽功能者则留置胃管,定量流食,定期换管。根据中医的辨证,阴虚者给予甘凉食物,如绿豆、小米等;阳虚者宜食甘温食物,如胡萝卜等;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者,宜多食白菜、黄瓜等蔬菜;便秘者宜食高纤维素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高血压者进低盐饮食;注意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戒烟酒。
6 讨论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我国脑卒中每年的发病率为185/10万~219/10万[4],脑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一直是康复治疗的难点,也是目前是康复医疗面临的重要挑战。1971年美国护理专家Orem提出“自理模式”,强调个人应对自己健康有关的护理负责,必要的护理介入只是为了帮助其提高自我照顾能力[5]。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措施是一个复杂的、周期较长的工程。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康复时间越早越好[6]。自我效能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的是个体对控制行为和周围环境能力的一种感知或信念[7]。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挖掘脑卒中患者的自动参与潜能,通过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促使提高心理适应水平和生活水平。成功的心理护理是脑卒中恢复期康复护理的基础,完善的饮食护理是脑卒中恢复期康复护理的关键,功能锻炼是脑卒中病人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对并发症的预防是康复护理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8]。只有上述措施的合理应用,广泛实施健康教育,宣传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才能使病人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减少致残率,有效缩短康复期。因此,脑卒中后做好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和减少患者肢体残疾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石凤英.康复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100.
[2]Wolfe CD.The impact of stroke[J].Br Med Bull,2000,56:275286.
[3]高丽萍,霍春暖,张雅静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1999,34(7):392.
[4]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22(5):388.
[5]韩淑燕.运用Orem自理模式对脑出血病人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2):140141.
[6]陈进,倪朝民,陈瑾.影响社区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2):109113.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6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63―02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语言障碍,还可因呛咳、误吸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甚至窒息危及生命。因此对吞咽功能的正确评估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对我科56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训练,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6例患者分别于发病2小时至7天入院,均经头颅CT确诊,男32例,女24例。年龄36岁~78岁。其中脑出血型30例,脑缺血型26例,住院时间14~70天,首次发病34例,再次发病2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
1.2 吞咽障碍诊断 所有患者在入院当天按日本洼田俊夫饮水试验评估:患者饮30 mL温开水,观察全部饮水完成的时间及过程。一般可分为:a、一饮而尽,无呛咳;b.2次以上喝完,无呛咳;c、一饮而尽,有呛咳;d、2次以上喝完,有呛咳;e、呛咳多次,不能将水喝完。判断标准:正常a且用时5 S;异常c,d,e。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虽然经过抢救,生命得到保障,但多数都有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容易产生失望、沮丧、无用感甚至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反应[1] ,早期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向患者讲解吞咽机理,告之训练方法,使其明白吞咽障碍并非不治之症,只要有耐心坚持不懈进行康复训练,大多数患者是能恢复功能的,充分调动患者的配合意识和训练积极性。通过心理暗示,赞扬、鼓励的语言劝导,加强其康复信心。
2.2 鼻饲期间的康复护理:存在静息性误吸危险、处于昏睡或觉醒状态下的患者容易发生误吸,而且通常无咳嗽症状,不利于临床观察,应首先选鼻饲。鼻饲时尽可能让患者取半卧位或坐卧位,喂食时不宜过快过量,喂食后保持进食30min~1 h后,方可进行翻身操作及经口喂水、试食等早期康复训练,并做好口腔护理。在观察患者经口进食量恢复一半以上,连续2 d无呛咳时,则可拔除胃管,避免长期鼻饲所致吞咽、咀嚼系统的废用性萎缩[2]。
2.3 间接吞咽训练(基础训练)
2.3.1 口腔肌群的运动训练:指导患者口唇、舌、颊的主动及被动活动,如发i、u音,龇牙、微笑、吹吸水管、鼓腮、吹气球。舌向前伸、向上抬,舌抵压硬腭,舌尖在两侧嘴角间来回摆动,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舔上下唇。被动活动时可用手、棉棒或压舌板进行,每日2-3次。
2.3.2 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训练:用棉棒蘸冰水放在前腭弓部,左右交替摩擦5~8次,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冷刺激可提高吞咽发生的敏感性和速度,使吞咽功能得到强化。
2.3.3 吸吮训练:可让患者将戴手套的手指或奶嘴放入口中,模仿吸吮动作,反复练习,直至产生中度吸吮力量,每次训练20次。
2.3.4 喉上抬训练:是让患者微低头,抬高舌后部,做吞咽动作或将喉头向上推拉,促进吞咽,协调一致,即产生吞咽动作,循序渐进,直至唾液不从口角溢出,达到逐渐恢复吞咽功能。
2.3.5 咳嗽训练:指导患者努力咳嗽或按压腹部,加强咳嗽练习,以加强腹直肌的肌力及咳嗽发射,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防御反射,每日2-3次。
2.3.6 屏气-发生运动:患者坐于椅上,双手支撑椅面做推压运动,屏气,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松手,声门大开,呼气发生。次运动可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3]。
2.4 直接吞咽训练(摄食训练)
2.4.1 取利于进食的:①半卧位:躯干上抬30°,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护士位于患者健侧,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利于食物向舌部运送,减少逆流和误咽。②坐位:头稍前屈,身体可倾向健侧30°,可使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管;如头部能转向瘫痪侧80°,此时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以防误咽。
2.4.2 食物的性质 :根据吞咽困难程度选择食物形态,从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随着吞咽功能改善和体质恢复,可将食物做成胶冻样、糊、粥状利于食用及吸收。容易吞咽的食物其特征为密度均一,有适当粘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道时容易变形,不在粘膜上残留。
2.4.3 进食的协助 ①把握好一口量: 进食时应把握好进食量及进食速度,一口量过多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残留导致误咽,过少则会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动作,一般以3-4ML开始,酌情增加,餐具选择采用薄而小的勺子为宜,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等。②进食时应把食物放在健侧舌后部或健侧颌部等感觉食物的位置,有利于食物的吞咽;放入食物后可将勺背轻压舌部一下,以刺激患者咽部;每次摄入后,嘱患者反复吞咽数次,以使食物全部通过咽部。
3 结果
患者出院前进行训练效果评价,吞咽障碍、症状基本消失,饮水试验提高2级,进食量增加,进食时间明显缩短为显效,19例;吞咽症状明显改善,饮水试验提高1级,进食量增加,进食时间缩短为有效,34例;吞咽障碍无改善,饮水试验无变化为无效,3例。
4 讨论
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达45%,占全部吞咽功能障碍的25%[4]。吞咽功能障碍能导致患者脱水或营养不良,影响康复进程,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经过早期积极康复,85%以上的患者吞咽功能可以得到恢复或减轻症状;如不能及时治疗,丧失最佳康复时机,有可能导致终身鼻饲进食[5]。在患者意识清醒、身命体征平稳\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开始康复训练。对轻度吞咽障碍患者以摄食训练为主,对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需经过基础训练产生一定的吞咽能力后方可进行摄食训练。进食训练前应嘱患者放松精神、保持轻松、愉快情绪;进食时引导患者再识记摄食、咀嚼、吞咽等一系列吞咽动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运动传导通路的重新建立,鼓励患者使用健手进食,增强其成就感,有利于患者自我把握进食量和进食速度,减少误咽的发生或对他人的依赖;进食后要及时清理口腔。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需要个体化的训练计划和摄食方案,并将其延伸到家庭,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海英.脑梗塞康复期患者心理分析[J].护理当代医学,2010,16(7):117-118
[2] 杨锦媚,潘慧珍,李桂萍,莫艳玲.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64-465
[3] 吕新娟.脑卒中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