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妆品化学与工艺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妆品化学与工艺技术范文1
纵观化妆品配方研发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化妆品生产的发展大约可分为下列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使用天然的动植物油脂对皮肤做单纯的物理防护,即直接使用动植物或矿物来源的不经过化学处理的各类油脂,比如我国古代所用的“胭脂”,当时就是以燕地所产的红兰花叶,捣成汁、凝做脂,用以饰面。最初是在宫庭内部使用,后来逐渐扩展到民间。
第二个阶段 被称之为矿物油时代,以油和水乳化技术为基础的化妆品在18世纪至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后得到空前的发展。此时石油、石化、合成工业相对发达,所以很多护肤品化妆品的原料来源于化学工业。目前仍然有很多国际国内的品牌在用那个时代的原料,因为价格低廉,原料相对简单,成本低,所以矿物油时代也就是日用化学品时代。目前看来,所有护肤品化妆品中的致癌物、有害物质全部来自那个时代。
第三个阶段 天然成分时代,上个世纪90年代起在化妆品里添加各类动植物萃取精华,诸如从皂角、果酸、木瓜等天然植物,或者从动物皮肉和内脏中提取的深海鱼蛋白和激素类等精华素加入到化妆品中,使人们始终追求的美白,以及去粉刺、去斑、去皱等成为可能。在这个时代,“无添加”纯植物成分的护肤品成为美容行业的宠儿,也代表了当时时代的进步。
第四个阶段 是目前21世纪生物美容的时代,典型代表就是容大金纳斯细胞仿生美容护肤品,即采用生物技术提取制造与人体自身结构相仿,并具有高亲和力的生物精华物质复配到化妆品中,以补充、修复和调整细胞因子来达到延缓衰老,修护受损皮肤等功效。这类化妆品代表了21世纪化妆品的发展方向,成为现阶段护肤发展史中最实质性的变革。
生物美容产品的标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的美容产品的广告中,80%以上都是打着生物美容的概念来营销,或者来炒作。有的产品打着纯植物成分的旗号,有的因为添加某种蛋白因子,有的因为配方源自某个中药古方,有的则富含某种多肽……林林总总,参差不齐,但凡能跟生物沾上点边,都可被炒作成产品的生物美容营销理念。但是,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生物美容产品?广州容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中华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生物美容专业委员会”机构,依托金因皮肤健康研究中心的强大科研实力,正在积极为生物美容产品制定行业标准,积极推动行业向着健康、快速、持续的方向发展。
目前认为一款生物美容的护肤品至少符合以下四个方面:
1.产品设计遵循生命科学的规律,即为仿生美容产品
比如容大生物的每一款产品都是在充分研究人体皮肤细胞以及身体组织自然代谢基础之上,模拟细胞正常生理活动所需水分及各种营养来设计的专属配方,努力为皮肤细胞以及身体组织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恢复皮肤和身体自然健康活力机能。
2.配方原料主要来源于生物体
这里说的生物来源配方,不单纯只是纯植物配方,还包含动物细胞提取精华,比如深海鱼籽精华,以及微生物来源的细菌纤维素、r-PGA等,都是非常珍贵的护肤成分。
3.活性成分通过生物科技萃取并在护肤品内保持生物活性
如果产品的配方成分还处在浓缩、提取的阶段,那么显然证明它的工艺技术已经远远OUT了。真正科技含量高的生物美容产品中的活性成分大多应用生物工程的科技提取,才能在护肤品中保持活性,比如容大生物的核心成分rhEGF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基因是生命的遗传物质,对整个生命过程起着总的根本的调控,控制细胞生长及皮肤衰老的rhEGF基因几个世纪以来在全世界科学家们的努力下已经被破解出来,目前保存在世界生物信息中心供全球科研机构共享。我国生物科学家根据这组密码的信息,运用基因工程的方法重新构建成一段DNA质粒环,然后将这个DNA质粒环重组到大肠杆菌的细胞内,重新构建了一个新的大肠杆菌物种。然后通过发酵培养这种大肠杆菌,收集纯化菌液的分泌物,得到具有生物活性的常温液态下能够保存的rhEGF。这个过程就是目前rhEGF的生物工程提取过程,其中包含多项医药级的专利保护技术。
4.核心技术遵循仿生原理
化妆品化学与工艺技术范文2
【关键词】《化工原理》 教学效果 实践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相关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是重点介绍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及计算的科学。化工原理一方面以单元操作为主线,重点论述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另一方面研究了典型过程的设备,不仅较好的将原理和设备两者结合起来,还注意与国内的实际情况相配合。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性,是高等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及其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化工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本校的《化工原理》课程开设在大三上学期,共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验教学18学时,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培养学生扎实的化工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本课程借鉴了同行专家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和亲身体验,对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实践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启发、归纳式教学为主导
化工原理的教学通常是按照流体流动过程、传热过程和传质过程顺序讲解的,这种模式虽然较为系统,但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为不利。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尝试将启发归纳式教学引入课堂,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被充分调动。
1.1启发式教学
讲精馏时,先放一些工厂的精馏塔图片和精馏出来产品,让学生看到实在的设备和成品,学生虽刚接触但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上来了,比如讲讲注明的蒸馏产品白酒,配上国酒茅台如何走出国门,如何成为和苏格兰的威士忌、法国的白兰地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白酒的故事,这样就迅速的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然后讲解精馏的原理和设备,大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普遍反映该门课程很有意思,课堂效率高,而且也学到了有用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再比如讲到萃取时,也是以产品为先导,“现代的精细化学工业离不开萃取工业,像大家熟知的化妆品的主要成分都是经由萃取工艺得到的,比如玫瑰精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精油,被称为“精油之后”。是制造高级名贵香水的既重要又昂贵的原料,不但用来制造美容、护肤、护发等化妆品,还广泛用于医药和食品。尤其是具有很好的美容护肤作用,能以内养外淡化斑点,促进黑色素分解,改善皮肤干燥,恢复皮肤弹性,让女性拥有白皙、充满弹性的健康肌肤,是适宜女性保健的芳香精油。它的制作过程就是多级萃取的过程。”从一开始讲解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有兴趣的主动的去学习萃取的原理和萃取的设备,这种课堂实例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密切联系生产实际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2归纳式教学
化工原理的单元操作多,对应的原理和公式也各不相同,以往课程结束后,学生普遍反映满脑子全是塔设备、管子和公式,考试时尤其是公式乱记混记的现象严重,为此我们在课程结束时,会带领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对每一章节的公式和原理进行归纳,归纳出表格或者树形图,这样内容一目了然,重点突出,更利于复结,以及将来要考研的同学。
2改革教学内容
由于化工基础是一门古老又新兴的学科,古老在于它成熟的工艺,新兴在于它日益更新的工艺过程和设备。在教学内容上特别注重对基本概念的阐述,按照科学认识的规律、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虽然这种方式使难点分散,例题和习题也丰富,便于教学,但不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过程的原理,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也没有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益。所以结合教学实际本身,适当增加课堂教具和学科前沿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既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增加该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比如讲到流体输送机械时,可以拿一个小的离心泵模型,展示给学生;又如讲到结晶和膜分离时,通过前沿知识使学生对这种分离技术有更全面和深刻的了解,为今后在本专业继续深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3实验与教学相结合
实验教学是化工基础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印证和巩固理论知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科研和综合分析能力也非常重要,重视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动手能力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本校化工原理实验课的学时较少,共分5次实验课,共18个学时,甚至有的单元操作没有后续的实验来演示,这种实验安排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吸收,也不利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要购进一批新型的化工原理实验仪器,在原有的实验课程上增加课时,争取每个单元操作都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演示一遍,这样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增强了记忆,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参观实习与教学相结合
结合课程安排和本身实际,本校每年都在化工原理课程后的第六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实习,通过参观厂区里的工艺流程从原料的预处理、单元操作过程、产品的分离纯化、包装出厂等过程,让学生有了亲身的生产经历,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巩固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后续的课程设计也提供了实践依据,无论对考研继续深造的同学还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都大有帮助。
5结语
作为高校一线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对本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不断调整,同时也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技能培养,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夏青,陈常贵.化工原理[M].上下册.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柴诚敬.化工原理[M].上下册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郭翠梨.化工原理实验[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妆品化学与工艺技术范文3
关键词:绿色化学 工艺生产 化学工艺
中图分类号:TQ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219-02
引言
化学工业生产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在传统发展过程中采用粗放型策略,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当前我国的环境现状已经不容乐观,很多大城市都笼罩在雾霾之中,对人们的日常出行以及交通车辆通行都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化学生产过程中各种废弃物的排放,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例如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空气变质,废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导致鱼类死亡。化学工业生产是我国工业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容忽视,但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也应该要注重环境保护,对化学工业生产中的一些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工艺和技术进行淘汰,从而不断提高化学工业生产的安全性,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绿色化学工艺的研究内容
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的挑战,也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的创新,绿色化学工艺是一个全新理念,是结合绿色、节能社会产生的一个全新视角,从化学反应原料、化学反应条件、化学转化方法、开发绿色产品等角度出发对绿色化学工艺进行研究,使得传统的化学反应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从而设计更多对环境友好的化学反应。其主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用无毒无害的化学原材料;第二,利用可再生资源;第三,加强对新型催化剂的开发研究;第四,对不同反应介质进行研究;第五,寻找新的化学转化方法;第六,设计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化学产品。
从上世纪起在国际社会上就提出“绿色科技”概念,这个概念的研究目的是要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从环境污染源头上进行处理,减少化学污染。这种处理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从源头上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控制和减少,第二,采用化学工艺技术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最佳的绿色化学工艺就是利用各种无毒无害的物质进行反应,追求原子经济,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额外的废弃物,使得化学反应的材料能够充分利用。
1.研制“原子经济”反应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关于原子经济的研究就已经开始,原子经济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将一切原子都变成生产物,从而对反应物中的原子进行百分百地利用。其实原子经济与化学反应的类别有很大关系,一些化学反应是不会产生杂物的,例如加成反应,一切反应物都可以被利用,原子经济是绿色化学工艺首要研发的反应类型,为了实现原子经济研究,则必须要对其中的催化剂进行改善,确保高效、节能。
2.确保反应的选择性
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选用烃类选择性氧化反应,在这个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定的中间体,这些中间体很容易被进一步氧化,这类反应不需要催化剂。当前关于化学工艺的研究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根据各种烃类氧化反应类型提取性能高、载氧能力好的新型催化剂;另一方面,要依照催化剂的反映特征,研发出对应的反应工艺。例如苯乙烯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物质,在苯乙烯生产过程中使用最广泛的工艺是乙苯脱氢,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当前有的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研发了以丁二烯作为原料的苯乙烯工艺,对传统的乙苯工艺进行替代,以丁二烯作为原料的苯乙烯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转化率大约为90%,另外还有一种工艺是甲苯歧化,这种工艺也是对硅改性催化剂进行利用的工艺,其选择性达到了98%以上。
3.利用无毒害的原料
绿色化工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也是影响化学工艺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化学反应中首先应该要选择绿色原材料,无毒无害的材料是绿色化工生产的基础。例如有企业研制二乙醇胺,将其作为化工生产的原料,在催化脱氢的作用下,这种物质可以生成氨基二乙酸钠,这一最新工艺不进改善了传统的生产工艺,还减少了传统原料中的毒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化工生产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和影响,还可以加强对一些自然原材料的利用,例如野生植物、农业废物等,也可以作为化学原料。如秸秆、稻草等物质,经过相应的化学反应可以成为酸、醇等化学物质,还可以通过生产工艺将糖类植物转化为乙酰丙酸,对谷物进行开发获得葡萄糖,这些原材料都是无毒无害的。
4.利用清洁工艺
绿色化学工艺研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环保,要对化学工艺流程进行改进,从而提高化学工艺水平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化学工艺生产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清洁工艺的研发,优先设计出对环境保护有利的化学反应途径,形成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体系。不仅要对各种无毒无害的原材料进行利用,还要加强对各种高端、先进、消耗较低的工艺流程进行研究,从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
5.使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
催化剂是化学反应中的主要物质,很多化学反应都必须要在催化剂环境下完成,催化剂的质量也会造成对环境的影响,要实现绿色化工生产,则必须要选择绿色、无毒无害的催化剂。以邻苯二酚生产方法为例,在新的生产工艺中采用酶E.Coli作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可以是葡萄糖活化,而且能够将其定向地转化为邻苯二酚,这种新工艺避免了传统生产过程中产生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危害,在反应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也不是传统的催化剂类别,分子氧气化催化剂和新型分子筛催化剂是化学反应中的绿色催化剂,可以减少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的产生。
二、绿色化学工艺的应用
1.要生物技术融合
生物技术与化学工业技术不相同,生物技术是与基因、微生物等有关的技术,为了提高化工生产水平和绿化效果,近年来关于生物技术与化学工业生产之间融合的研究越来越多,生物技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生物酶,具有高效、选择性好的优势特征,在化工生产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另外,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些细菌可以对被重金属、油等污染的水体进行净化,由此可见,生物技术与化工生产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
2.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
绿色技术的主要特征是清洁生产,其特点是没有毒害作用,不会有废物产生,常见的绿色生产技术有煤气化技术、脱硫、脱碳技术、城市垃圾无害处理技术、太阳能技术、沼气技术等。常见的绿色节能技术有生物工程技术、辐射加工技术等。
3.生产绿色产品
绿色化学工艺研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生产一些对环境有利的产品,例如生产取代氟氯昂的化学产品,从而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生产不含磷的洗涤用品和不含铅的化妆品,利用二甲醚来代替汽油从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各个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要加强对技术和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尽量减少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生产一些对环境发展有利的绿色产品,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化工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化工生产危害的控制,加强对各种绿色原材料、催化剂的选择,并且对化工生产工艺进行创新,产生更多绿色无污染产品,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晓龙.绿色化学工艺的未来发展分析[J].化工管理,2016(20)
化妆品化学与工艺技术范文4
一、纳米氧化锌的制备
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分为三类:即直接法(亦称美国法)、间接法(亦称法国法)和湿化学法。目前许多市售氧化锌多为直接法或间接法产品,粒度为微米级,比表面积较小,这些性质大大制约了它们的应用领域及其在制品中的性能。我公司采用湿化学法(NPP-法)制备纳米级超细活性氧化锌,可用各种含锌物料为原料,采用酸浸浸出锌,经过多次净化除去原料中的杂质,然后沉淀获得碱式碳酸锌,最后焙解获得纳米氧化锌。与以往的制备纳米级超细氧化锌工艺技术相比,该新工艺具有以下技术方面的创新之处:
1. 平衡条件下反应动力学原理与强化的传热技术结合,迅速完成碱式碳酸锌的焙解。
2. 通过工艺参数的调整,可以制备不同纯度、粒度及颜色的各种型号的纳米氧化锌产品。
3. 本工艺可以利用多种含锌物料为原料,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4. 典型绿色化工工艺,属于环境友好过程。
二、纳米氧化锌的性能表征
纳米级氧化锌的突出特点在于产品粒子为纳米级,同时具有纳米材料和传统氧化锌的双重特性。与传统氧化锌产品相比,其比表面积大、化学活性高,产品细度、化学纯度和粒子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并且具有光化学效应和较好的遮蔽紫外线性能,其紫外线遮蔽率高达98%;同时,它还具有抗菌抑菌、祛味防酶等一系列独特性能。
清华大学测试中心用透射电镜对产品进行了分析,纳米氧化锌粒子为球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20~30纳米,所有粒子的粒径均在50纳米以下。经ST-A表面和孔径测定仪测试,纳米氧化锌粉体的BET比表面积在35m2/g以上。此外,通过调整制备工艺参数,还可以生产出棒状纳米氧化锌。 本产品经院微生物所检测鉴定,结果表明,在丰富细菌培养基中,加入0.5%~1%的纳米氧化锌,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抑菌率达99.9%以上。
三、纳米氧化锌的表面改性
由于纳米氧化锌具有比表面积大和比表面能大等特点,自身易团聚;另一方面,纳米氧化锌表面极性较强,在有机介质中不易均匀分散,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其纳米效应的发挥。因此对纳米氧化锌粉体进行分散和表面改性成为纳米材料在基体中应用前必要的处理手段。
所谓纳米分散是指采用各种原理、方法和手段在特定的液体介质(如水)中,将干燥纳米粒子构成的各种形态的团聚体还原成一次粒子并使其稳定、均匀分布于介质中的技术。纳米粉体的表面改性则是在纳米分散技术基础上的扩展和延伸,即根据应用场合的需要,在已分散的纳米粒子表面包覆一层适当物质的薄膜或使纳米粒子分散在某种可溶性固相载体中。经过表面改性的纳米干粉体,其吸附、润湿、分散等一系列表面性质都会发生变化,一般可以自动或极易分散在特定的介质中,因此使用非常方便。 一般来讲,纳米粒子的改性方法有三种: 1. 在粒子表面均匀包覆一层其他物质的膜,从而使粒子表面性质发生变化; 2. 利用电荷转移络合体(如硅烷、钛酸酯等偶联剂以及硬脂酸、有机硅等)作表面改性剂对纳米粒子表面进行化学吸附或化学反应; 3. 利用电晕放电、紫外线、等离子、放射线等高能量手段对纳米粒子表面进行改性。
根据不同应用领域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表面改性剂或表面改性工艺,对纳米氧化锌进行表面改性,改善其表面性能,增加纳米颗粒与基体之间的相容性,从而应用于各种领域,提高产品的性能技术指标。
四、纳米氧化锌的应用
本公司从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伊始,就十分重视其应用技术开发的研究。通过公司内部科研人员的潜心研究,以及与相关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在纳米氧化锌的应用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目前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有:
化妆品化学与工艺技术范文5
【关键词】园-企-校;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课程体系
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近几年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开发和实践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取得了重大成效,成为引领当今乃至未来中国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1-3]。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是浙江省特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和全国高职类百所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在骨干建设过程中紧贴“学校融入区域发展、专业融入产业发展”,主动适应杭州精细化工产业发展需求,依托临江工业园区管委会,整合园区所属化工类大企业资源,创新“园-企-校”合作机制,构建了基于现代精细化学品生产的项目化课程体系。
1 “园-企-校”合作机制
高职教育的理念是服务区域经济,主要向区域和行业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萧山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地处钱塘江南岸,聚集了杭州市精细化工如染料、涂料、油墨、日化等行业主流企业,其中杭州百合化工颜料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杭州吉华化工有限公司和帝凯化工有限公司的染料产量位居全国前十,产业集聚效应已初步形成。
专业所在的临江学院,就是由学校、临江工业园区管委会与园区企业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通过协议的形式缔约建设的相互联系、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利益实体,是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式。由园、企、校三方共同组成临江学院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领导由园区、企业、学校三方委派并由理事会任命。这一合作机制有效推动了校企紧密合作,为专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 建设内容
2.1 创新“园-企-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紧紧依托临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专业深入企业开展调研,聘请园区所属化工类大企业杭州百合化工有限公司、杭州吉华染料有限公司、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龙山化工有限公司等10家以上企业的技术能手、管理人员和行业专家开展论证,不断追踪岗位需求,确定了本专业主要职业岗位是是工艺技术员。通过开展主流企业专家进行了“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研讨会,确定了工艺技术员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为依据,共同开发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共同参与编写相关项目化教材。
同时为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现代化工发展的需要,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适时调整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实用性。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依托“园-企-校”合作机制,探索一班多制、多时空教学、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2.2 基于现代精细化学品生产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
发挥“园-企-校“合作机制的优势,在临江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参与下,与杭州百合化工、吉华染料有限公司等园区所属化工类大企业紧密合作,成立由专业教师、企业行业技术骨干和人力资源专家、课程研究专家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根据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探讨每一工作任务的具体能力要求、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将企业生产性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性工作任务,将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设计与开发相应的专业课程。
在课程建设时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增加职业岗位案例和实例,依托参与理事会的临江园区化工类大企业,与杭州百合化工有限公司、吉华染料有限公司开发《染料颜料生产及控制技术》,与杭州菲斯凯化妆品有限公司等开发《日化产品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质量控制分析检测》,与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典型化工产品生产与控制技术》,共同建设6门核心课程。并根据课程标准,组织骨干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写职业特色鲜明的精细化工项目化教材。
2.3 推进“校中厂”实训基地建设
依据“突出技能要求、贴近生产实际、保证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托三方作平台,通过与园区所属化工类大企业紧密合作,根据精细化工生产批量小、品种多、流程变化大的产业特点,结合绿色化工理念,选择临江化工企业的典型精细化学品和生产工艺,共同设计、共同建设校内化工技术实训工厂―“校中厂”,既可进行单元生产技术与操作实训,也可将单元生产技术进行不同组合,满足各种典型化工产品的流程性生产需求。
2.4 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良好的师资是优秀课程的资源保障。为加快双师结构队伍的建设,依托国家骨干建设,学院通过实施教师企业经历工程,每年派2~3名教师下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通过教师企业经历工程、浙江省“访问工程师”项目,专任教师脱产或利用业余时间在企业真实开展为企业服务,使企业在服务过程中得到了利益,完成了一些项目。而且教师在服务的过程中,提高了双师素养,提升了生产实践、科研及专业服务能力,同时拓展了高职院校教育内涵,加强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及校企合作深度。近两年本专业教师企业经历完成率100%,均至少有半年企业经历。
同时聘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兼职专业负责人,与校内专业负责人一起参与专业建设,聘请一批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完成专业兼职教师比例50%以上。
2.5 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建设
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技能、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是评价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在课程体系中也需突出。通过以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为内容的专业教学、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过程,进一步将化工类企业的特定文化如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环保的生产意识等,通过真实情境教学感染和熏陶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自我约束力,在提升其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学院成立各种学生社团、班级特色项目、兴趣小组活动、举办专业技能比赛,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技能。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行业调查和就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精细化工行业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责任感,增强职业意识。通过学生活动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使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从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并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
3 结论
职业教育办学和发展必须依托主流企业,必须在企业的深度参与下,才能实现办学目标和高质量服务。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坚持对接主导产业,强化关键要素,依托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推进产学合作的专业建设保障机制,构建创新“园-企-校”合作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建设“校中厂”实训基地,加快双师队伍建设以及构建人文素质体系等建设措施。该项创新模式的开展具有引领辐射作用,为国内其他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范式。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化妆品化学与工艺技术范文6
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是当今科技最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之一,其核心是以DNA重组技术为中心的基因工程。它涉及到对生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或重组,并使重组基因在细胞内表达,产生人类需要的新物质的基因技术(如“克隆技术”);从简单普通的原料出发,设计最佳路线,选择适当的酶,合成所需功能产品的生物分子工程技术:利用生物细胞大量加工、制造产品的生物生产技术(如发酵);将生物分子与电子、光学或机械系统连接起来,并把生物分子捕获的信息放大、传递,转换成为光。电或机械信息的生物耦合技术;在纳米(即百万分之一毫米)尺度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精细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并对其结构进行改造利用它们组装分子设备的纳米生物技术:模拟生物或生物系统。组织、器官功能结构的仿生技术等。
现代生物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是继计算机技术革命之后又一次重要的技术革命,将为改变人类生活起着不可估量作用。
利用生物技术培育草莓新品种
项目简介:该项目主要研究目的是通过利用生物技术培育草莓新品种,解决黑龙江省草莓品种单一及品种退化问题。并探讨花药组培单倍体,选育草莓新品种的育种途径。经过五年研究攻关,已培育出草莓新品系S4-94-1,经省科技厅结题验收。
该品系主要特点:平均单果重14.5g,最大单果重30g,果形倒园台形,果实大小一致性强,果实硬度中等,糖度9.5%,有机酸含量0.9%,百克Vc含量120毫克(mg),品质好。产量比主栽对照品种“戈雷拉”、“维斯它尔”增产19.4%、18.9%。较抗灰霉病和黄萎病,适于黑龙江省及吉林、辽宁地区保护地及露地种植。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应用生物技术提高黄牛双犊率研究
项目简介:该项目以实用生物技术提高黄牛的率、受配率、受胎率和双犊率。结合胚胎移植和A1+ET技术,使黄牛双犊率有较大提高。此项目在长春地区应用生物激素处理黄牛510头,总受胎率达89%,产双犊率14.5%;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结合处理黄牛50头,产双犊率30%;利用胚胎移植两枚胚胎:鲜胚和冷冻胚胎共处理99头,双犊率分别为28%和平共处22%。结果显示比自然繁殖提高双犊率13.62%、29%、27%和21%。项目应用促性腺激素诱导母牛超数排卵,采用以黄牛为受体的胚胎移植,配合冷冻人工授精等配套技术,提高母牛繁殖力,达到一胎双犊目的。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应用生物技术制取畜禽骨超微粉
项目简介:该产品是香味浓厚、肉味突出的畜禽骨超微粉,且所含钙和氨基酸等营养成份更利于被人体吸收,主要作为补钙营养品和食品营养添加原料。
该产品完整保留骨类的营养成份,钙等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更利于被人体吸收。钙≥30mg/100g、蛋白质≥35g/100g。该技术为国内首家采用酶解、微粉化、美拉德反应、微胶囊技术、弥补了不经生物处理的香味不足缺点,使营养成份利于保留并更易被人体吸收。该技术属高新生物的应用范畴,是应用生物技术对畜禽骨进行高附加值转化。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工艺分段明确,生产条件安全可靠,完全能够规模化生产。
生物技术在人参抗癌有效成分制备上应用
项目简介:该研究利用生物转化技术对我国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植物总皂苷进行转化,制备抗肿瘤活性皂苷20(S)原人参二醇20-O-β-D-吡喃葡萄糖苷(人参皂苷Compound K 简称C-K);筛选出最佳的转化工业酶制剂与微生物菌株,优化了生物转化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抗肿瘤有效成分生物转化机制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采用现代层析技术系统地分离纯化、鉴定稀有抗肿瘤皂苷和生物转化后的产物等。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课题为C-K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也为研发高效、低毒、质量可控的天然抗癌创新药物奠定了基础。其研究成果是对国内外40余年来对人参属植物进行化学成分和从人参属植物中寻找新的有效物质及其制备方法的重大突破。
现代生物技术制备系列
制革高效专用酶制剂
项目简介:该项目以制革工业为主线、以提高皮革质量、消除制革污染为目标,运用基因工程、亲和层析法以及酶的化学修饰等科学方法筛选和优化功能决定酶。在一定条件下,以功能决定酶为主体,与其它酶制剂或多元无机物复配,制备出适合各种用途(如浸灰、复灰、脱毛、局部涂酶、软化、蓝革软化)的制革高效专用酶制剂。创新设计出了多种无毒、无害无机物构成的复合增效系统,研究开发出了一种以活性橙标记酸松弛胶原为底物的胶原水解酶活力分析方法。应用该项目成果中的基于酶制剂的生物制革技术,可以促进制革工业的产业升级,促进整个制革工业的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消除制革污染。
所处阶段:初期阶段
利用生物技术进行中草药种质快速繁育研究
项目简介:该课题以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又缺乏野生资源的穿龙薯蓣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技术,组织培养技术,从体外快速繁育体系的建立、再生植株遗传的稳定性、再生植株的有效成分分析进行了研究。通过生物技术培育薯蓣再生植株不仅具有繁殖率高,还具有遗传稳定性好的优点。产业化应用后可以成为解决栽培薯蓣的种质资源不足的途径之一。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黄芪毛状根培养体系
与转基因技术平台构建
项目简介:该成果以我国常用重要中药黄芪为对象,应用生物技术和多学科交叉,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其中有些成果属国际首创。该成果以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诱导膜荚黄芪无菌苗形成黄芪毛状根。首次成功建立了30升培养规模的黄芪毛状根培养体系,并进行了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首次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膜荚黄芪进行定向改良,提高了活性成分的含量。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意义:该成果的建立和应用,将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平台,促进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该成果待条件成熟后可进行工业化生产,对建立中药材高技术产业而言,前景广阔。
运用生物技术选育优良菌种
项目简介:该项目采用了啤酒酵母菌种单细胞分离、筛选技术、微生物紫外线诱变技术等,改变了酵母菌种DNA结构,并进行了啤酒酵母综合性能鉴定。选育出的酵母菌株完善了啤酒的风味,使其口味更加协调,高级醇含量降低了20ppm,而且酵母的凝聚性适中,解决了凝聚性差,啤酒过滤困难的问题。产品的酒龄由25天缩短至16-18天,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增大了产量。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农药、医药中间体的绿色化工新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该研究遵循原子利用率有效值最大化原则,利用自行研制或开发的高效催化剂和反应助剂,分别采用固定床催化和釜式催化生产技术,使用10套生产设备和9种催化剂和反应助剂,完成了25种包括腈类、酮类、酚类、酸类、醛类、酯类等重要的农药、医药中间体从实验室合成、中试到工业生产的工艺技术研究与实施。该项目技术应用于精细有机化学品合成领域。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意义:该项目自投产以来,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医药工业中应用
项目简介:该项目通过对热可平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的提取工艺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进行提取,并对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用超临界CO_2萃取物制成热可平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对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和水蒸气蒸馏制成的热可平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进行相关的化学成分分析、药剂学、药理学研究、毒理、稳定性实验研究,质量标准研究,以提高该类药品的临床疗效,通过对热可平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的示范研究,为该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依据。采用新工艺超临界CO_2萃取缩短提取时间,提高产品疗效和产品质量标准,节约能源和资源,生产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
发酵法生产L-亮氨酸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L-亮氨酸是常见18种氨基酸中的一种,在医药、食品、饲料、化妆品等行业具有重要的用途。目前国内外L-亮氨酸生产方法以蛋白水解提取法为主,由于天然蛋白质原料氨基酸组成复杂,提取工艺复杂,污染严重,收率较低,而且由于疯牛病等动物疾病的存在,西方国家已禁止采用动物蛋白水解提取法生成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