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范文1
一、 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特征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围绕某个实验主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自主参与、亲身实践,发现和获得实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尊重和强调学生的探究天性,强调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相比,探究性实验具有以下特征:
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探究性实验突出学生是实验探究的主体,强调在实验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分析推理获得结论等都尽可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变革实验对象,通过“做实验”来“学化学”,从而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强调实验的探究性
探究是学生的天性,也是探究性实验的根本特征。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任何一种活动都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而是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即探究性实验不是把结论教给学生,而是主张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强调探究的过程以及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强调学生对现象和结论的解释,重视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
3重视实验的开放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实验应该是开放的。首先,实验探究的内容是开放的,不必拘泥于教科书上的内容,那些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联系密切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对实验探究活动充满热情。其次,实验探究的思路是开放、发散的,由于探究性实验的主体是个性多样、具有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多种侧面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也产生了不同的实验探究方式和途径。第三,探究活动的场所是开放的,可以在课堂内开展,也可以在课外实施。
4倡导实验的合作性
由于学生在知识基础、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不同,导致他们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每个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探究性实验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和合作,会丰富对问题的认识,增进对事物的理解。交流与合作,不仅带来信息、资源与思想观点的共享,也会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交往能力。
总之,探究性实验重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科学素养。
二、 探究性试验的过程与方法
三、 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并不是任何的实验内容都可以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也不是任何化学实验都必须设计成探究性实验。在进行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时,要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探究性实验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实验探究内容,并考虑通过什么方法或途径使学生解决问题,获得有关的实验结论。
1内容选择要贴近生活
化学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择,应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鼓励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选择能体现现代生活气息的实验内容进行探究,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此外,还可以增进学生对化学的认识,既能欣赏到化学对人类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又能意识到化学的负面效应,做到合理应用化学。比如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市售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或者用中和滴定法测定食醋中醋酸的含量等等。
2要考虑现有的实验条件
化学实验条件是由化学实验仪器、装置、工具和设备等组成的,实验条件是影响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却缺乏现代化,多年来化学实验教学手段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称量固体就是托盘天平,量取液体就是量筒,加热就用酒精灯。实验手段落后,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一定要立足现有的实验手段。尽量选择一些对实验条件要求不高的探究内容。
3要强化基本实验技能
任何一个化学实验总会包含一些基本实验操作,而实验操作的水平将影响到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实验的结果,所以当教师给出一个探究问题时,必须考虑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这里的实验技能主要是指动作技能,包括基本操作技能、仪器和药品的选择技能和综合运用技能等三个方面。
①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学会移液管、容量瓶、滴定管、酸度计的使用”;“学会天平的使用”、“初步学会气体的收集、过滤和蒸发中实验仪器的使用和连接”等。
②仪器和药品的选择技能:“初步学习根据实验目的对实验所需药品的种类、纯度、浓度和用量,对实验所需仪器的种类、规格和数量等进行选择”等。
③ 综合运用技能:“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方法”;“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层析等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和提纯”;“初步学会用中和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进行化学定量分析”;“初步学会常见化学物质的检验”等。
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中学 篮球 课余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118-02
自2002年实行体育课程改革以来,学校体育同其他课程一样得到了全面的扩展和改革。广泛的、经常的课余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课余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具有运动潜能的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竞技运动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的一种教育过程。铜仁市位于贵州省的东部,东接湖南,北邻重庆,冬季较冷,夏季较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铜仁市篮球课余训练的发展。本文拟从训练不够科学化、教练员战术指导思想落后等方面对铜仁篮球课余训练进行调查研究,试图找出铜仁市中学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从而为铜仁市中学课余训练今后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抽取铜仁市七所高中参加篮球课余训练每所学生25名,未参加训练的25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查阅大量有关中学篮球课余训练的文献,并进行收集、整理,从而为本文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2.抽样调查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随机抽取七所中学,每所参加篮球训练和不参加篮球训练的学生共50人。
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理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铜仁市中学篮球课余训练的训练保障情况
1.训练时间的保障
篮球是一个要求技巧性较高的集体对抗性项目,要做到全面的技术和熟练的战术配合,就要有充足的时间作为保障。从统计资料表1可以看出,整体呈减少的趋势。另外,现阶段铜仁市中学篮球课余训练的时间减少了1―2小时,比原先的训练时间减少了近20%。
表1 2007―2011年铜仁市七所高中篮球课余训练的时间
2.训练场地和器材的保障
对铜仁市七所中学的场地进行调查看来,平均每个学校只有3块场地用于教学和训练,场地使用过于紧张。所调查的七所中学中,除了铜仁三中、铜仁一中和二中的器材能满足平常训练所需外,其他四所中学训练器材严重不足,通常难以达到训练的效果。
3.医务监督的保障
医务监督是实施日常训练的必要条件,没有医务监督,日常的训练只能凭借经验。通过对七所中学的调查来看,每间学校虽然都有医务室,但由于医护人员的水平普遍偏低,对运动人体医学、生理学等所知很少,这严重影响了训练的科学性。
4.运动员的伤病情况
铜仁市课余篮球训练代表队中,有相当一部分队员由于伤病等原因无法适应大运动量的训练。他们中一部分队员拥有良好的技术、比赛经验和较好的心理素质,但他们由于长年受伤病的缠绕,无法正常参加大强度训练。
5.教练员水平
教练员水平参差不齐,在技战术的指导思想上受其专业、文化程度的影响,制约了铜仁市中学篮球课余训练的发展。据调查,七所中学篮球课余训练中有的老师不仅是教练员,而且还兼任教学以及学校的领导事务,这严重影响了学生训练的时间。
(二)铜仁市中学篮球课余训练参加比赛的情况
1.比赛的级别、规模
铜仁地区体委和教育局决定,每间隔2年举行一次铜仁地区中学生篮球“三好杯”运动会,参加比赛的队伍几乎包括了九县一特区的篮球运动员。除此之外就是省三好杯篮球赛,资格要获得地区三好杯冠军球队才有参赛权,扼杀了很多优秀的篮球苗子。
2.铜仁市中学篮球课余训练经费问题
铜仁市中学篮球课余训练经费主要集中在比赛阶段(包括赛前1个的急训经费),日常训练没有任何经费。
表2 2007―2011年铜仁市七所高中篮球课余训练代表队经费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7―2011年铜仁市七所中学课余训练代表队在日常训练期间没有任何运作经费,教练员没有任何训练补助,队员只是在个别时期内享有一定数额的训练补助。铜仁市七所中学课余篮球训练代表队中有60%以上对补助不太满。训练补助对训练影响较大的占40%。如果日常训练补助能有所改变或略有补助的话,将会调动80%队员训练的积极性,这样将对代表队工作训练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三)铜仁市中学课余篮球训练的科学化程度
纠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从教练员来说自身的专业技术不够,文化水平不高,不是科班出生,训练方法简单化。教练员往往易于速度低就抓速度,跳不起就蹲杠铃。尤其对负荷强度缺乏科学的设计,诸如练习次数、组数,以及次与组的间隔等一些训练强度的主要构成要素上,不能反映其训练特点,也达不到训练的效果。对战术的讲解较差,存在经验主义。2.运动负荷评价指标不科学,破坏了青少年的身体平衡。3.重体能而忽略了心理素质的训练。4.选材时过于重视已有优越的身体条件和身体素质,而忽视了球员综合素质的选拔。
因此,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心理素质训练、体能训练”为主要途径的训练模式将成为今后中学篮球课余训练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关注学生运动员中生理指标变化对身体的积极作用,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其生长和发育;另一方面,本着以人文本的观点,重视兴趣、动机、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建议与对策
要想改善铜仁市中学篮球课余训练的现状,就要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比较,制订出改革措施,并加以实施。本文根据以上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制定全面、系统、科学的训练计划。如体能训练、心理素质训练,切实做到有利学生运动员技战术与运动身体素质均衡发展和相互促进。
2.加强对铜仁市中学篮球课余训练代表队经费的赞助,加强学生运动员的生活补助,以提高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
3.建立健全岗前培训体系,对资历不够的教师和教练员进行岗前培训,增加他们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篮球理论知识、生理知识等,以便科学合理化的训练。
4.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领导应予以重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要把智育、德育、体育并齐发展。多举办一些像地区三好杯的比赛,以促进学生与学生、教练员与教练员之间的交流,以便相互进步。
5.加强对训练投入的重视,改善训练、比赛和生活条件,具体措施有:延长训练时间、改善场地器材等。调整落后的技战术指导思想,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争取高档次高水平的比赛。
【参考文献】
[1]周登篙.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
297-306.
[2]张力为,庄灵.优秀学士论文精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11-26.
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大学英语教师;认知度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InvertedClassroom),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课堂模式的创新型教学模式。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中学”的两位高中化学老师为了给旷课的学生补课,运用录制软件将相关课程的PPT的演示和讲解过程录制成视频,并上传到网上,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追捧,这便是翻转课堂的雏形。之后,“林地中学”备受启发,试图颠倒教学模式,并且迅速将这种教学模式向全美国推广,成为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起源地;2011年,《环球邮报》将翻转课程评选为本年度影响教学的重大技术改革。
所谓翻转,主要是指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先教后学”反转成“先学后教”。翻转课堂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更重视学生自学的学习过程。“以学定教”成为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在进行教学操作的过程中,翻转课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环节:(1)课前:任课教师需要根据授课内容收集资料,创建教学微视频,并且布置相应的在线测试。待微课及其在线测试后,学生则需要利用课前时间观看视频并且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完毕后,学生还应按照微课要求完成相关的在线测试,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内化。(2)课中:学生带着自学所获得的知识及其疑问和难点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而教师则应该对学生反映出来的疑问和难点进行或单独或统一的解答和辅导,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复习。(3)课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积极评价,而学生则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复习新的知识点。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是将知识习得的过程从课堂上转移至课下,把传统的知识内化过程从课下转移至课堂上。从而真正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完整翻转。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考虑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笔者认为要实施翻转课堂,首先需要了解大学英语教师对于翻转课堂的认知程度。只有大学英语教师充分了解翻D课堂的教学模式,并且满足翻转课堂的授课要求,才有可能对学生们开展并实施翻转课堂。本研究拟对甘肃省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一次抽样调查,以了解我省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对于翻转课堂及微课的态度和认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和意见,为今后翻转课堂的推广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为了保证调查取样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只对甘肃省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抽样,而没有考虑大专和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本次研究共抽取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13所本科院校,共有137名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接受了抽样调查。
3.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研究方法。问卷设计主要参考了戴曼纯、张希春的《高校英语教师素质抽样调查》中的量表,共设计了四个层面的18个问题,分别是1~4题,涉及到大学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信息;5~8题,主要关注大学英语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情况;9~15对于翻转课堂及其微课的了解和认知程度;16~18题是考察大学英语教师自己的学习认知能力和对于教学方法的认知程度。截止2015年年底,本次问卷共得到137位大学英语教师的作答,有效问卷137份。
三、研究结果
1.甘肃省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基本素质信息。经过对问卷的回收和分析可知,本次问卷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出甘肃省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各项指标分布情况。首先是性别比例:参与此次问卷的甘肃省大学英语教师中,男性教师占比例15.56%,女性教师占到84.44%;其次是年龄分布:在问卷中,课题组将大学英语教师的年龄段分成了四档,其中,年龄在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1.48%,25~30岁之间的青年教师占到14.81%,年龄在30~40岁的教师占到51.85%,而年龄超过40岁以上的教师比例占到了31.85%。再次本次问卷也对参与调查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职称做了一个统计:拥有教授职称的大学英语教师占5.93%,副教授教师占比例28.89%,助教职称占比例11.11%,而讲师职称的大学英语教师则占比例54.07%。最后,本次调查还对参与调查英语教师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龄进行了统计。根据统计结果,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占11.85%,教龄在5~10年的教师占28.15%,教龄在10~15年的教师占25.19%,而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则占比例34.8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甘肃省高校中,大学英语课程拥有着一支相对年轻,学历高,职称分布广泛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2.大学英语教师对于自身学习认知能力的分析情况。本次问卷调查的第二层面即是对甘肃省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自我学习认知度进行调查,在接受本次调查的137位教师中,有64.96%的大学英语教师认为自己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愿意主动学习并适应新环境;同时也有70.07%的教师认为自己具有创新精神,敢于不断挑战自己。
3.大学英语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情况。由于制作微课的需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例如:为了让微课能够更加生动,更具吸引力,且能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师需要在微课中插入或者制作视频、音频、动画等。因此,能否熟练掌握相关技术或者软件的使用也成为考核大学英语教师胜任翻转课堂的标准之一。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课题组就“您平时备课是否使用电脑?”、“您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主要体现在?”、“您是否了解并且使用过喀秋莎/视频编辑专家软件?”等细节问题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就甘肃省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有84.67%的教师在备课时会使用个人电脑,只有0.73%的教师表示在日常的备课及其教学中不使用电脑。而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掌握方面,82.48%的教师表示自己会熟练操作PPT的制作,有16.06%的教师会独立制作音频视频,还另有1.46%的教师会制作动漫和动画。在对于制作微课所必须的一些常用软件,例如Camtasia Studio录频软件、视频转化软件等,有72.99%的教师表示自己没听说过或者不太了解此类软件;17.52%的教师认为对该类软件只是略有了解,而只有9.49%的大学英语教师很了解并且亲自使用过该类软件。
4.大学英语教师对于翻转课堂理念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本次问卷及其访谈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了解甘肃省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对于翻转课堂的认知和接受度,从而为我省是否能够实施翻转课堂或者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做出可行性分析。在问卷中,课题组分别对翻转课堂的了解途径、了解程度、是否愿意将翻转课堂运用到自身的课堂中、以及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是否有促进作用等问题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和访谈。根据统计结果显示,70.07%的大学英语教师表示自己听说过翻转课堂及微课,但是了解不多;另外有22.63%的大学英语教师认为自己非常了解翻转课堂及其教学模式和流程,只有7.3%的教师表示自己一点都不了解该种教学模式。在对完全不了解微课的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抽样访谈后得知,很多教师并非不愿意接受新鲜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只是因为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相当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周课时数达到周16甚至周20以上,这使得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接受深造和接受新鲜事物的机会和能力受到了严重限制。
而对于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途径,51.09%的教师表示自己是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来了解的,另有27.74%的大学英语教师表示自己了解翻转课堂是通过全国举办的各级外语微课大赛来进行的。尽管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但是他们仍然认为(72.99%)翻转课堂及其微课的教学模式对于大学英语的教学是有非常大帮助的,是对现行教学模式的一种促进,并且表示(57.66%)愿意在自己今后的大学英语课堂中逐渐尝试并且实践翻转课堂模式。
5.大学英语教师对于魍晨翁眉捌浣萄Ю砟畹娜现和接受度。最后,课题组针对大学英语教师对于传统授课方式及其传统授课理念的接受度进行了访谈调查。这也是本次调查关注的另一重点。就此,课题组专门对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抽样访谈,以此了解他们对于该问题的看法。根据老师们的访谈结果,尽管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也早已厌倦了“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是鉴于当前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还想不出更加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最后,教师们一致认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是必要也是必需的。
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范文4
摘要:阐述了高职新手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上面临的问题,结合自身的经验,从情感认同的角度,分析了帮助高职新手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及实施效果。
关键词 :高职;新手型教师;课堂教学;情感认同
作者简介:钱伟钧,女,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1-0025-02
高职院校的学生一方面处于青春期较为成熟的时期,人生观、价值观都趋向于稳固,有强烈的标榜个性、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另一方面,还带有幼稚型,高考的失败影响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内心又较为自卑,还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会表现出懒惰、散漫、打岔等不良行为,专家型的教师往往能充分利用丰富的专业技能和自身对学生而言的权威性巧妙地化解,而新手型教师还在生存适应阶段,则处于被动的局面,如何控制住课堂,处理好学生的关系,成了重要的命题。笔者对自身从新手教师成长过来的教学经验反思和回顾发现,情感认同是帮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新手教师的尴尬
在美国,新教师前3年的离职率在20%至30%左右,而等到5年结束,50%的教师都离开了教学岗位,有9.3%的新教师甚至在第一年就离开了教学岗位。Veenman最早对这种新教师流失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将此描述为“转变冲突”。[1]研究者认为,出现该现象的最大原因是巨大的心理落差,教学理想同教学实际的差异让新手教师感到力不从心,进而考虑转变职业。一般将教师从入职开始的1-3年界定为新手教师的求生与适应期。在关注生存的适应期遇到主要问题是:新环境的冲击、教学问题、与学生在一起、与学生家长交流、与同事及管理人员的关系。[2]在不同学校环境和教学模式下,这些问题凸显程度有差异,在基础教育中最为困扰的一般是教学问题、与学生关系和与学生家长交流等,因为很多新手教师要入职后要承担班主任工作。在高等教育中较为困扰的是与同事、管理人员的关系,因为高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很大,青年教师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对自身素养的要求。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使得新手教师面临困境更为复杂,基础薄弱的学生让教学变得困难,纪律差、态度不端正的学习特点让教师和学生关系总是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同时,学校也希望加强对学生的管理。[3]这样一来,种种压力叠加,职业教育的新手教师往往会焦头烂额,自我价值感严重受挫。对于部分不能顺利度过适应期的教师来说,有一部分倾向于辞职或者转岗;还有一部分继续工作的,工作积极性也不高。这样既不利于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笔者作为一个走过适应期的新手教师,也经历过上述的各种困境。回顾这一路走来的经历发现:没有天生坏的学生,也没有管不好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人际关系,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归结为一点就是需要学生对教师产生情感认同。
二、在课堂中如何运用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是认同的一种,过去我们往往重视学生的认知认同,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就是强调了学生需要一种批判性的思维,对教师观点不可全盘接受,要有自己的思考。前半句也同样重要,知识获得除了发现,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的传授,而且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都是通过实践被证明的,可以直接运用的。那为什么学生还是会出现课堂上玩手机、不积极思考,甚至还有上课趴桌上睡觉的情况?很多研究者从学生角度出发,认为是课堂教学过于枯燥,学生的基础太差难以接受,还有教师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等。[4]在观摩专家教师的示范课堂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面对的是同样的学生,教授的是同样的内容,但学生的学习态度大为不同: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更集中,目光更多追随教师,在基础知识课上还有做笔记、举手发言等积极学习行为,技能课则更多的会投入练习。这些学生也不认识专家教师,为什么效果更好?当时,笔者带着这个疑问询问了学生,得到的回答是:“老教师有教学经验,了解我们,我们也更信任老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笔者捕捉到的关键信息是:了解和信任。也就是说学生对专家型教师的认同度更高,不论是认知认同还是情感认同,尤其是情感认同方面。
在经过无数次对专家型教师授课方式的细心观察和与学生的真诚沟通后,笔者也试着在课堂中运用情感认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往在授课过程中看到学生不能和教师互动,由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时,难免心酸无奈,本着寻找“情感认同”方式授课,则不关注自己这种失落的心境,而是关注学生,为什么不能互动?学生的特点是什么?例如,有次在课堂上提了一个问题,下面鸦雀无声,于是回应:“这个问题对你们来说太难了”,听到下面有学生“嗯”的一声,于是抓住这个回应继续说:“那么换个简单一点的问题,看看有谁能回答?”重新提了一个学生之前学过的相关性的问题,下面不再鸦雀无声,只是窃窃私语,没有学生举手发言。职校学生的特点就是如此,他们不太喜欢在课堂发言,更乐于私下交流。于是顺着学生的这些特点,将学生根据座位分布,分为小组,教师的问题和任务都可以在小组中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由小组派代表发言。这样一来,课堂上无声的尴尬巧妙地解决了,而且由于群体压力(小组),部分不积极的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大大减少。学生反馈教师的不是过去那样照课件或书本念,而是给了他们很多思考,课堂效率也高了。笔者也深知情感认同不是希望大部分的学生能认同就可以的,要关注到教室中的每一个学生,在教学实际上也发现,尽管涌现出了很多积极分子,也有少数学生都是在“搭便车”。为了转变这一现状,笔者继续从这部分学生的立场进行了思考,他们“搭便车”除了自身能力和性格的原因,教师缺乏积极关注也是一个原因,要尽量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给他们更多的表现机会。在课堂活动中,对这部分学生的积极行为给予及时强化,在小组讨论时候,首先听取这部分学生的回答和看法。尽管学生天资有差异,但在教师眼中,学生没有优劣之分,每个学生都自己最擅长的方面,教师就是帮助学生发掘身上更多的闪光点。
三、情感认同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分析
(一)教师不再是机械的传授者,学生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除了学好技能,想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更长远的发展,良好的思维素质是必要的,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5]教师的情感认同就是构建了鼓励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氛围。这也符合职校学生张扬个性的需求。
(二)情感认同的课堂效果在学生的课后评价中得到了积极反馈
情感认同是学生对教师的一种信任,能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最初成为新手教师时,经常有学生不能完成作业,完成的也是敷衍了事。而获得学生的信任后,继而产生了尊重,学生能及时交作业,能独立完成,有时候还在作业后面写个小问题或者自己的观点同教师交流。而正是这种端正的态度,在各种大小测验中,学生的不及格率大大减少,甚至有令人惊喜的表现。
参考文献:
[1]王玉苗,刘冬.缄默知识能够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6(12):72-74.
[2]邓国峰.情感认同及其对教育接受的影响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34-38.
[3]季飞.情感认同: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J].文教资料,2012(29):142-144.
[4]马顺林.教育变革背景下初任教师成长的困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5):34-35.
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健美操;选修课;女大学生
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何利用体育加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探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当前体育教学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提出的要求。
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尝试在健美操选修课中运用任务式教学。本文针对大学生出现问题比^多的自我意识方面进行研究,以自我效能感为指标,探讨在健美操选修课中实施“任务式”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何影响,意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查阅有关任务式教学的文献资料和书籍,并整理分析,为本研究的实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1.2.实验法
本文以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选修健美操专项的女生班为研究对象,对几个女生班进行指标的前测,在前测指标没有显著差异的两个班级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实施“任务式”教学,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式教学。十八周后进行指标的后侧,比较两组学生实验前后自我效能感指标水平。
具体来讲,任务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结构为:①教师分析体育任务的活动目标;②设计具体的活动任务;③教师呈现活动任务;④学生接受任务后,进行自主活动设计;⑤小组协同学习;⑥学习交流与成果展示;⑦教师总结评议;⑧活动过程评价和活动成果评价。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起指导、咨询作用,所有活动都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在探索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学问性的知识与体验性的知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最终以成果展示的形式完成活动任务。此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2实验结果
2.1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的比较
3分析与讨论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健美操传统式教学对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显著,而任务式教学在提高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与传统式教学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认知因素,对人的情绪和行为起调节作用,进而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提高自我效能感:行为成就(直接经验);替代经验(间接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
在本实验中,任务式教学模式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教学主要靠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条件下,要求每位学生都全身心地参与进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充分的思想和行为自由。这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有更多的取得成功的机会,学生真正体验到由于成功完成任务带来的教师和集体对自己的认可和肯定。这些学生亲身经历的、成功的学习体验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是自我效能感提高的主要原因。
任务式教学中,经常采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方式,学生在体验、尝试、讨论、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能汲取他人的长处,他们互帮互助,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学生从小组成员那获得的间接经验帮助实现学生自身的成功;同时小组成员的成功也会提高小组集体的效能感,集体效能感反过来促进每个学生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另外,学生看到跟自己相似的小组同学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获得成功,替代经验增强,他们就会相信自己也有能力成功,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任务式教学提倡师生、生生之间积极的反馈和公平激励式的评价。学生完成任务后,都会从教师和小组成员那里得到积极的反馈和评价。及时的反馈会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不断的积极反馈可以积累学生的成功体验。由于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评价坚持参与性原则,主要对个体的努力程度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学生从同学和教师那里得到的是激励,而不是批评,这使学生能更多的体验成功,而不是失败。学生看到自己较好的表现时,就会产生自我肯定,相信自己的能力水平,从而逐渐培养个人的自信心,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Grist认为:反馈在个体自我效能感建立与提高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的反馈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消极的反馈方式则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指出:过度焦虑的人会低估自己的能力判断,疲劳和烦恼会使人感到难以胜任任务的要求,成功时积极的情绪和失败时的消极情绪都会使自我效能判断发生变化。任务式教学模式营造了一种民主、自由、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这种课堂气氛中学习,体验到的是舒心、愉悦的积极情绪,而人们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常常会依赖当时生理和情绪上的感觉,积极的情绪状态和良好的生理状态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
4结论
健美操任务式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任务式教学在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上与传统式教学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对科学研究的认识范文6
1、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研方法的创新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源泉,科研方法是推动当代学科发展以及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推动科研方法研究是加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科研方法和科研工具愈发细化,在各个特定的领域都出现了专门的科研方法与工具。通常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把临床医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需要用到生物分子学、化学等相关的技术,而临床医学则更多地用到统计学,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知识。不管在从事何种研究,熟练地掌握科研方法和科研工具都对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大有裨益。例如,在肿瘤研究领域,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近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如果想深入了解,或者设计相关的课题,就不能不对肿瘤干细胞的分离、识别、培养有较深入的了解。否则深入研究无从谈起。科研工具不仅包括诸如离心机、天平等实体,还包括众多和科研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参考图书等。新的科研工具给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好、更高的平台。因此科研工作者不仅要关心研究领域的进展,还必须进行科研方法和科研工具的学习和更新。例如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从文献检索到文献分类保存,从科研数据收集到分析整理,从论文写作到投寄发表,都和计算机技术息息相关。如果还停留在上图书馆查找纸质资料,恐怕会事倍功半,挂一漏万。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方法和科研工具显得尤为重要。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自然规律来运行的。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知的,这是人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如果客观规律是不可探知的,那么科学研究也就是无本之物了。只有这样才能遵循科学的本质,才不会落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陷阱。知识的积累奠定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前提是大量的知识积累。
二、增强科学研究的动力
增强科学研究的动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1、启迪学生去思考,培养科研的兴趣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正面的反馈。启迪学生去思考,一方面要求为师者有渊博的知识,厚重的人文积淀,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还最好要有创新精神。“传道授业解惑”所要求的只是通过知识的积淀,来传授学生知识,解除学生的疑问,并没有指出怎么去发现问题,怎么去创造知识。传道授业解惑———“知识流”单方面从教师流向学生,而没有创新,没有启迪,没有碰撞。很难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想青出于蓝,那么“青”这种颜色必定不是蓝,不管是浅蓝、深蓝,肯定不是蓝,肯定有和蓝相区别,相冲突,但又有相互继承,相互依托的关系。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只甘作为知识的存储器,还需要成为智慧的启迪者,点亮创新之火。培养科研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对科学研究予以正面的支持和反馈
支持学生去想问题,支持学生去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假设。这些支持既包括精神上的,也包括物质上的。有的时候精神上的支持更加重要。科学研究中失败在所难免,这需要人们正视失败,重新审视失败的原因。尤其对于刚从事科研的学生来说,这一点很重要。往往在他们第一次失败的时候,最需要鼓励和安慰,最需要正确的引导。科学研究者需要正确的世界观,需要有坚毅不拔的意志,需要有细心胆大的心态,需要有百折不饶的精神。而这一开始的锻炼和培养都需要教师做良好的引导。
3、尊重科研创新
社会之所以进步,科技之所以发展:都是由于一次次的创新,一次次的变革引起的。创新才是发展的本质和源泉。当今社会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为科学研究设立基金和奖项等都是通过精神或者物质奖励来刺激求知欲,激励科学研究。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予以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社会对科学研究的认可,对科学研究的投入是尊重创新最直接的,最好的体现。尊重创新还体现在去伪存真上。弄虚作假不是科学研究的本质。由于科学研究的前瞻性,创新性,有时很难利用现有的制度或者条例来约束。只有科学家,科研工作者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求知欲,工作中求真务实,从内心敬畏科学,尊重创新,方能在去伪存真。这在培养刚进入科研工作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通过启迪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很好地刺激学生对科研探索的兴趣,而另一方面尊重科研创新又进一步地激励人们去从事科研,去获得创新。
三、树立正确的科研观,用马克思哲学指导科学研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来源于实践,实践中总结并检验真理的正确,并通过实践来完善或者更正这些理论。所谓公理,也就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检验、不需要证明同时也无法去证明的客观规律。公理还有一个特点:公理被证明正确了一万次,一亿次,不能说它永远是对的,但只要证明它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错了一次,那么这个公理必将被改写,被完善。这就是实践检验真理的方法。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在于取得科学发展,即在一定的研究领域内不断地突破对客观世界的现有认识,从而实现认识上的理性飞跃,并通过科学的逻辑思维形成新的理论,用以指导人们有目的地高级实践活动。在复杂的人类科学研究活动中,实现科学发展和理论进步的关键环节在于创新,而创新性成果又首先源自于创造性思维。因此,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大程度发挥人的意识能动性作用,鼓励不断创新,是科学研究活动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就创新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用哲学上矛盾和发展的观点并结合人的意识能动性作用进行简要的论述。科学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是有计划的,有目的的主观性很强的一种实践。科学研究是研究某一特定条件下一类科学现象的本质,并用此来检验、修正或者创新理论,更清晰地认识客观规律。世界万物是变化的,但客观规律是不变的。之所以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科学现象,但大的规律还是不变的。并不是人们没有认识到它,它就不存在。只不过是人们认识的深浅,看待问题,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正由于科学研究是在研究者制定的特定的条件下探索客观规律,那么研究结果中只有少数刚好吻合客观规律,肯定相当部分的科学研究的结果是失败的。
这里指的特定的条件是前人没有创造过,或者从前人没有思考过的角度去研究。而科学研究的失败总的分为两个方面:①设计的失败;②新的客观规律导致的失败。在这些失败中,设计的失败占绝大多数。这要求人们进一步改进科学研究的设计,重新创立条件,重新审视研究。而第二种失败正是人们之所以说的“成功之母”,那是新的规律发现的曙光。无论是巧合的发现,还是经历千万次失败换来的成功,这都需要人们有一定的积累,有一定的基础。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对待科学研究,就应该有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时代是进步的,科学是向前发展的。如人们至今尚不能说客观规律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但在人类能预知的未来,都有新的客观规律等待去发现。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统一的,即都是客观世界,但二者研究的角度却不同。唯物论说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辩证法则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怎么样”,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二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科学发展的本质就是要更全面地认识客观规律。通过哲学的学习,不仅可以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还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坚持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也就是坚持了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唯物主义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又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它坚持并贯穿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科学正确地解决了主体与客体、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揭示了认识发展的过程、本质与规律,为人们提供了探索真理的正确途径。因此通过深入地学习哲学思想来指导科学研究大有裨益。
四、科研中创新的几个途径
创新引领科学进步。创新可以促进新理论的形成,新的理论又可指导产生新的创新,二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回顾历史,可以发现科研中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意外发现,逆向思维,理论研究,长期积累,挑战权威,辩证思维。在泌尿外科临床研究上,西地那非(Sildenafil,即“伟哥”)的发现到应用就极具戏剧性。它原来是美国辉瑞公司研发合成的一种抗心肌缺血药物,但经过10多年的研究发现其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有限,只能中止临床研究。但研究人员发现虽然此药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有限,但参与试验的志愿者热情高涨,并且在试验要终止的时候受试者仍不愿意将剩余的西地那非退回。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该药有很强的改善男性的作用。意外发现需要科研工作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逆向思维就是打破故有的思维定势,从问题的另一面去思考问题。药物研发中人们通常关心其原来设计的治疗作用,但历史上新药都是“反其道而行”凭借其副作用声名大噪。原本用来治疗高血压的环孢灵素用于毛发增生,原本用来抗心肌缺血的西地那非用于治疗障碍。临床医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临床医学研究更注重长期的积累。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临床经验、临床决策)以及患者价值观(关注、期望、需求)的结合。EBM是运用最新、最有力的科研信息,指导临床医生采用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和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病人。循证医学的产生和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科学研究中,没有“权威”,只有正确与错误、完善与不完善。因此,每一次对“权威”的质疑,就是对理论的深思。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历史和逻辑。辩证思维方法从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角度来揭示事物的关系,侧重于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辩证思维给了人们看问题时新的视角,是从事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思维方法。除了这些思维方法外,学术交流和学术探讨是获得新想法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在学术交流和探讨时应该抛弃权威,平等地进行探讨,进行思维的碰撞,这样更容易产生创新的火花。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突破性的,划时代意义的研究并不多,大部分从事科学研究的都是在跟进别人的工作,工作做得更细、更透彻,即便在这些科研工作中依然需要我们具有敏锐的思维,独到的眼光,别出心裁的创意和扎实可靠的基本功。而且只有在科研中不断地锻炼思维,提升科研能力才有做出重大的突破性的研究的希望。
五、人文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