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范文1

关键字: 景观规划设计多元化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绪论

1.1居住小区景观规划设计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是对小区空间观赏的保护、利用与创造,为人们创造更加宜人的生活环境

1.2小区景观的分类

小区的景观是由人为的建筑及建筑以外的空间环境相辅,两者合起来的。是人们工作和休闲用的空间环境,它要求舒适、安全而更具观赏性。景观可分为活动景观和实质景观两个方面。

1)活动景观

休闲活动:晨操、散步、饮茶、棋艺、影餐、交游、风筝、钓鱼等;节庆活动:各种节日庆典等;交通活动:车站码头机场等交通流;商业活动:百货、超市、购物中心、酒店、娱乐、自由市场等;观光活动:供人观赏、景点、风貌等。

2)实质景观

自然因素景观:地形与地势因素、水岸因素、山岳因素,风景因素等;人工因素景观:城市中的公共空间结构,建筑形态、建筑小品、小区街廊设施,水体、绿化等。

1.3小区景观的特征

①复合性,小区中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工景观,既有静态的硬件设施又有动态的软体活动。小区的景观表现为各要素的交织与并演,是由各个局部景观叠合而成。②历时性,小区是历史的积淀,每个小区都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过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产生风貌,是随着发展而变化。③地方性,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在长期中形成特有的建筑形式与风格,加上当地居民的素质及所从事的各项活动构成了一个小区特有的景观。

2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2.1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1)坚持社会的原则。赋予环境景观新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2)坚持经济性原则。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环保、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3)坚持生态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地域性原则。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3 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多元化。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重视个性化设计风格。如亲地空间可以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亲水空间,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硬软景观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亲绿空间环境。

(2)以人为本。人是小区空间的主体,任何规划设计都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体现对人的关怀,根据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创造出满足其各自需要的空间,同时考虑普遍性与针对性,如要对所有人群开放,同时也要考虑老年人和儿童户外的生活需求,尽可能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实现人与景观有机融合。 (3)生态可持续。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合理的绿化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植物在净化空气减埃吸收噪音,以保护居住区环境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小气候、遮阳降温、降低风速,而在炎夏静风时,由于温差而促进空气交换,造成微风。

居住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综合手段,来满足人在小区环境中的存在与发展需求。它使小区环境充分容纳人们的各种活动,更重要是处于该区域中的人感受到人类的高度气质,在美好而愉快的生活中鼓励人们的博爱和进取精神。

4 针对问题相应的对策

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总体环境布局;第二阶段是关于硬质景观规划设计;第三阶段是绿化等软质景观规划设计。

首先,视觉形态方面,住区景观视觉最重要的特点是从内往外看,要考虑从每家每户住宅看出去的视觉景观效果,同时考虑立足于景观小品之中看周围建筑的感受,要有一定的尺度、比例感,才能创造一个人们愿意逗留的场所,这个景观小品才是有价值的。

其次,行为活动方面应多配活动场所,多配各种类型的活动场地,如面向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儿童等等,面向散步的、跑步的、扎堆玩耍的、聚会聊天的等等,场地也不仅是局限于地面层,也可以立体架空,也可以是多层的,可以到屋顶上去,立体化、屋顶花园、垂直绿化都是值得考虑的。现在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在立体化方面还很不够,有很多潜力可以发掘。

再次,注重历史文脉,展现人文特色。对于具有历史、纪念和艺术价值的景物,要有意识地挖掘,利用和维护保存。同时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区域空间环境,以满足时展的需求。

5结束语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一个涵盖多方面的持久发展的领域,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学科的拓展和其他学科的介入而不断深化,使之更加科学化,更加人性化,让人们在其中能够缓解压力、拥有一个美好舒适的心情。

参考文献: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1]扬·盖尔.交往与空间.第四版. 何人可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盖尔J,吉姆松L.公共空间·公共生活.汤羽扬,王病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范文2

关键词:旅游度假区;景观设计;城市设计导则

目前,随着城市的设计与管理日益精细化,城市设计的角色也愈加成熟,作为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项目实施之间的重要层次,对城市公共领域与城市景观的具体方案设计进行规定与指导,并提供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进行有效管理的依据[1]。多个省市也出台了相关的《城市设计导则》, 以将城市设计纳入现行规划管理体系,并与控规和规划实施管理有效衔接。

本文将就城市旅游度假区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进行分析研究,以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旅游度假区为例,研究在景观环境与开放空间为设计主体的项目中,如何通过制定景观设计导则来规范、引导景观环境空间的设计与建设实施。

1景观设计导则的界定及作用

参考王建国对于城市设计的研究[2],可以认为景观设计导则是一套规范城市景观设计的指引性文件,旨在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设计引导,同时为政府部门或经营管理部门提供一套管理操作的技术依据。导则以条文、表格和必要的说明性图件构成,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景观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原则,确定主要的设计原则与控制指引,对重要开放空间提出必要的设计指导与控制引导的原则、措施。

在各省市已的设计导则中,均有针对于城市景观及开放空间的专门章节和内容,作为针对建筑体块以外的开放空间及相关界面的控制性规定。而对于旅游度假区这一类以景观开放空间为设计主体、依赖于景观特色和意向、对景观风貌与环境品质要求高的地区,景观设计也需要更为专项的城市设计策略,来进行引导和控制。

2 景观设计导则的控制要素与内容

关于景观设计导则的控制要素与内容,目前还没有通用的标准。实践中,可以参考各省市的城市设计导则中关于公共开放空间控制要素的内容。

例如,《江苏省城市设计导则(试行)》中将景观设计导则的控制分为片区、地段、地块3个层面,控制要素涵盖空间景观结构、开敞空间系统、景观设计、开敞空间及环境设计6个主要方面[3]。

而《北京城市设计导则》则将城市设计中需考量的要素分为公共空间设计要素与建筑设计要素两大类,其中的公共空间设计要素包括基本类、交通类、环境类和设施类4个类别的24个要素[4]。

此外,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就对绿化种植景观、道路景观、场所景观、硬质景观、水景景观、庇护性景观、模拟化景观、高视点景观、照明景观9个方面,进行了细化的景观设计指引与控制。

综合以上规范的要求及各类专项研究,我们可以将景观设计导则划分为片区层面的总体控制与场地层面的要素控制两个层面。其中,片区层面强调整体空间构架与形象特色的控制与塑造,需要明确区块内开放空间的结构体系、分类,提出主要的景观轴线、节点与空间属性;而场地层面则需要对包括街道景观、绿地、广场、水体等要素进行类型化的标准控制(即“通则”)与细化的设计要求与引导(即“细则”),如表1所示。

表1 景观设计导则的控制层次与要素

通过对以上要素的规范和标准,可以实现对景观及开放空间的空间布局与环境品质的基本控制。

3案例――固城湖旅游度假区景观设计导则[7]

3.1 项目概况

固城湖旅游度假区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毗邻固城湖,总占地面积约为600hm2。现状为连片的蟹塘,生态基底良好。规划依托“堤、水、林、田”资源,以现代滨水田园文化为开发理念,打造运动康体、休闲度假为主题,以滨湖湿地休闲、水上体育赛事体验、人居和谐的田园风光为载体的水上体验度假旅游综合体。

由于整个度假区的建设实施与市场密切相关,其中的项目可能按地块由不同投资与实施主体分期建设,因此制定一套依托于控规层面的设计导则,对于保证度假区统一的环境品质和实施的灵活性很有必要。最终的设计导则分为建筑设计导则和景观设计导则两个部分,其中景观设计导则对于固城湖旅游度假区的开放空间制定了多层次的引导与控制内容。

3.2 景观设计导则的编制框架

首先,从规划度假区总体层面,对景观空间的结构体系进行界定与分类。

其次,将地块层面的景观设计导则分8个方面进行编制:街道景观、公共绿地、广场、水体景观、植栽、铺装、城市家具及灯光照明设计导则(由奥雅纳灯光照明团队负责编制)。其中,街道景观、公共绿地、广场、水体景观4个章节,对公共地界空间中的景观设计进行控制。而栽植、铺装、城市家具及灯光照明设计则涵盖了所有的公共地界空间与非公共地界空间中的景观设计内容。(如图1所示)

对于8个方面的景观导则内容,分为总则、细则与图则3个层次。针对特定的景观系统,总则部分在旅游度假区总体层面进行结构控制,并提出通用性的要求。之后,对于每类景观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内容与要素。最后,将控制内容叠加于空间,从而得出具体的景观设计图则。

3.3 具体控制内容

从规划度假区总体层面,整个度假区的景观开放空间以永圣湖与滨湖公园为核心,生态湿地与水系河道形成生态骨架,街道景观构建绿色廊道网络。(如图2所示)

对于8个控制类别,具体内容如下:

3.3.1街道景观。首先,确定旅游度假区街道景观设计的通则。主要内容包括:创造连续的景观意象,提供舒适、安全、多样体验的步行环境。结合建筑退后范围作整体景观设计,保证公共与半公共及私人空间的连贯。尽可能采用本土、易于管理维护的植物和材料,有利于保育自然环境。街道铺面应尽可能采用可渗透材料,增加雨水渗透,减少雨水径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使铺面略高于植栽区。设置生态边沟、雨水花园与雨水滞留池,促进雨水自然下渗,净化水质。

其次,将街道按照功能与道路等级分为主干道街道、门户街道、环湖慢道、堤旁路、支路景观5类,制定相应的设计导则,创造街道景观个性。具体要素包括:a. 控制性要素:包括道路红线宽度、人行道宽度、道路两侧生态边沟宽度、道路公共绿地宽度及建筑后退红线宽度;b.引导性要素:植栽布局、树种建议、铺地建议等。(如图3所示)

3.3.2公共绿地。公共绿地中的景观设计通则包括:结合旅游区空间架构体系和周边用地功能开展设计,创造具有层次、多样化、可以反映地区特征的公共绿地空间。满足各开放空间的不同功能,提供完备的户外设施。鼓励连续步道与自行车道贯穿公共绿地系统,提供安全、舒适、多样的游赏体验。尽可能采用本土、易于维护的植物和材料,维护和保育生态环境。

公共绿地空间按功能可分为:滨湖公园、堤花园、生态净化湿地、滨河绿带四类。

对公共绿地景观的控制规范一般包括:功能、特征、重要景观元素、游径设置、植栽、铺地等方面内容。 此外,针对各类公共绿地空间的特征,对于座椅和休憩场所的设置间距,湿地和生态敏感区域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的措施均有特别的规范与指引。

3.3.3广场。广场空间按功能分为:旅游游憩广场、停车场与交通集散广场、入口转盘广场。

广场景观设计通则包括:结合旅游区交通组织、人流集散功能设置广场,并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设计风格宜现代、简洁,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铺装尽可能采用可渗透性材料,如透水混凝土、石料板材、彩色混凝土、预制砌块等。

栽植方面,选择集中成片绿地占广场总面积的比例与绿化覆盖率2个指标来控制广场中的绿化。街道家具方面,设置喷泉、水池、座椅、花坛、雕塑等可供娱乐、观赏、休憩的设施,提倡可体验的雕塑,让游人参与互动。

3.3.4水体景观。水体景观分为湖体及河道两部分。总体来看,面状的湖体和线性公共游船河道均为塑造景区特色的重要元素。河道水体设计需满足基本的水利要求。结合开放空间和河岸两侧公共绿地进行设计控制,创造符合不同活动分区特征的多样化亲水感受。建议采用湿地植物净化和设置河岸植物过滤带等措施,保证进入湖体及河道的水质。

驳岸处理是水体景观的另一个关键要素。结合永圣湖以及河道所经地区的环境特征与功能要求,将规划区的驳岸划分为5种类型:滨水广场和码头驳岸、游船河道驳岸、生活运动休闲驳岸、沙滩驳岸和湿地驳岸。分别对驳岸的空间结构、材料、入水坡度、水滨绿带宽度进行引导性控制。

3.3.5栽植。旅游度假区的植栽总体原则包括:营造与度假区景观配合的自然环境,选择丰富季相变化的植物种类,适当配置芳香植物。植林率原则上控制在70%以上,而其中60%用于种植乔木,常绿与落叶乔木比1:1~1:2,乔、灌、草和湿地植物多层次的丰富搭配,建立合理的生态群落,增强生态性。乡土物种比例达85%以上,提高生态稳定性,减少维护成本。增加物种多样性,布置多种类型栽植群落,吸引昆虫和鸟类,维护生物链体系。避免种植产生过敏源较高的物种。

3.3.6铺装。旅游度假区铺地总体原则包括:铺地的材质与质量应满足所有人群安全使用的要求;铺装材料宜选用可渗透性材料,注重节能与环境可循环利用;地面铺装的材料、质地、色彩和拼装图等应有助于体现地块的完整性和个性,与空间中其他服务设施要素综合考虑。

铺地按照材料分为6类。石材建议用于入口广场或环湖景区次要道路铺地等区域。砖石宜采用可透水的彩砖、砌块材料,可用于主要广场节点、转盘广场、景点内次要道路等景观节点。木质栈道、木桩等木制材料可营造亲切自然的氛围,用于湿地相关的道路和场地铺装。嵌草主要用于生态停车场地面,与生态透水砖石配合使用。砂石可用于主要场地局部需要精雕细琢的部分。推荐景区内道路以及场地使用可透水的面状材料。

3.3.7城市家具。旅游度假区城市家具设置的总体原则包括:设施种类齐全,满足游客旅游活动需要。尝试采用当地可回收性材料。 家具风格统一,并体现度假区特色与高淳当地文化。

城市家具可分为4类。公共休闲家具主要包括休息座椅、健身娱乐设施、电话亭、公共饮水器、邮筒、售报亭、照明灯具等。交通通行家具包括路灯、交通指示灯、交通指示牌、路标、人行天桥、候车亭、路障、自行车停放设施、加油站、无障碍设施等。公共卫生家具主要包括垃圾桶(烟灰皿)和公共厕所。信息系统家具主要包括户外广告、信息张贴栏、布告栏、导向牌等。艺术美化家具包括花坛、雕塑、喷泉、叠水瀑布、地面艺术铺装、装饰照明、景观小品等。

对于城市家具的控制性要求为:公厕间距不大于500m,垃圾箱间距不大于150m。

3.3.8城市家具及灯光照明。景观照明导则包含了5方面原则:创造一个印象深刻的舒适环境与参观者体验,促进对设施的使用。协助路线寻找并帮助游客在度假区中辨识方向。创造不同区域间的连续性与协调性。控制来自活跃度较高的区域对邻近区域以及夜晚天空的光污染及光逸散。节约能源。

根据人的活动强度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程度, 将规划区划分为4个照明分区,包括:活跃的公共区域、服务与居住区、开敞空间和环境保护区。对于分区内的道路、地标、建筑与景观照明分别进行了亮度、色温与灯具选择方面的指导。通过恰当的照明,保证道路与人行道照度,保障公共空间夜间使用安全,同时突出滨湖景致。生态湿地采用低照度照明,避免对自然系统的干扰。在邻近自然保护区域的界面设置过渡区域,避免光溢散到保护区域。

4结语

景观设计导则作为针对公共开放空间的专类城市设计,控制内容涉及景观结构、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地面铺装等多类要素。对于核心开放空间以及对于空间品质要求特别高的地区,如:城市公园、广场、旅游度假区等,需要建立有效的设计规则和管理策略,以实现对景观品质的引导。

不同属性的公共空间有其特殊的关键控制要素,设计导则也需要有所侧重。如高密度的城市建成环境中需要特别注重对于道路交通组织、人行及过街通道、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控制与引导。此外,随着生态与可持续设计趋于普遍化,多个与景观空间相关的生态控制要素,包括可渗透铺装、雨水收集等方面的控制原则、设计策略和指标,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仅以旅游度假区为例,对景观设计导则的分类控制进行了探索。对不同类别的公共空间开展更为精细化的导控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曙光等.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要素研究及应用[J].城市规划学刊

2008,z(1)

2 王建国.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 陈振羽等.从项目实践看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J].城市规,2000(4)

4 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公司,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旅游度假区规划

深化设计,2013(7)

注:本文设计导则案例来自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公司、美国欧沃兰建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范文3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构成要素;地域性

1 以地形特征为主控元素

园林地形特征是各种设计要素的依托,是构成整个生态园林景观的骨架。明代计成在其著作《园冶》中这样写道“巧于因借,精在合宜”。此论断就是说在造园中,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做到因地制宜,使规划设计与环境及其影响因子相协调。而对于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而言,我们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充分运用原有地貌特征,做到生态规划,合理布局。

2 以水为主控元素

水是园林的血脉。在我国古典园林中,认为水是有灵性的。而从现代的造景原理来看,水景无论是营造功能、美学功能,还是生态功能都不可或缺。同时,从生理学、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也都有亲水性。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营造适宜的亲水空间,以充分满足人们的观赏和亲水特性。然而,依据自然水系而建的水景空间毕竟可遇而不可求,小桥流水般的江南风光亦存在地域限制,为了满足人们亲水乐水的天性,不同地域的水景营造,可以考虑用科学技术和生态方法进行人造水景的设计,如利用中水回收、植被浅沟、生态清洁等技术,既削减了径流污染物的排放,有效地解决小区的水涝问题,同时还塑造了人们亲水近水的绿色空间。

3 以植物为主控元素

(1)注重物种多样性,以乡土植物为主:植物种植设计中,由于乡土植物能够适应本地域气候环境,也能体现出地方特色,因此,要在综合考虑周围环境和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大量运用乡土树种,适量运用外来树种,增加物种多样性,创设不同的植物构成空间,以适应人们不同的需求。此外,还有主调树种、基调树种的选择应用。如北京塞纳维拉居住区的“白话景观”案例,就是以北京街头常见杨树为主调树种。

(2)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功能:居住物规划设计中,要以《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为指导,合理确定各造园要素的比例关系,提高绿地率和绿视率。还要注重绿化质量的提高,统筹考虑平面、立面效果。此外,对原有植被要尽可能保留,既保护生态又节约资金,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3)巧妙运用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要合理、巧妙对园林植物的姿态美、色彩美、芳香美以及质感美等观赏特性加以利用。如杭州金都华府巧妙地运用园林植物的形态、色彩等观赏特性,营造出杭州特有的历史文化韵味。

4 以人文文化为主控元素

考虑该元素,我们要注意两方面:一是要从风水学、住宅朝向、道路和植物等因素综合考虑中国传统文化;二是对场地中固有的文化要素或者能够表现地域特色的一些元素符号等进行利用,同时考虑与现代新材料的结合,以突显地域文化特色。例如万科第五园,其在总体规划及环境设计中遵循了“骨子里的中国”的原创现代中式风格,整个设计大量应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如老房子、竹、兰花、莲花等等,将中国传统文化以国际化的形式大方而从容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从而实现人居环境的更高境界。

5 以行为活动为主控元素

(1)以休闲为主:以休闲为主,需要充分考虑居民休息、交往、娱乐、空间等的设计。当然,空间的营造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和空间的性质(开旷、封闭、隐秘、雄伟),然后结合设计风格对空间内的植被、地面铺装以及环境附属设施进行合理应用和布局。

(2)以交通为主:以交通为主,即是整个设计着重体现在道路体系方面,以道路体系彰显居住区景观特点。然而,处处畅通的道路易使居民,尤其是外来人员感到迷惑,所以在道路布局之初,就要道路分级;同时,不通道路要用导引牌指示,或者是用不同的植物材料或道路铺装(纹样)等加以区分。

6 以人的需求为主控元素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着重考虑两类人群,即儿童和老年人。这两类人群要根据其需求特点进行设计。如: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要考虑游戏、情感教育以及交往等方面的因素;老人活动空间设计要考虑安全设计、可识别性设计、无障碍设计以及易达性设计等等。

7 结语

如上所述,21世纪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要尊重历史、尊重环境、尊重居住者,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创造以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健康、生态住所,使居住区景观环境走向生态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范文4

    关键词:人性化;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

    一、目前小区园林景观的现状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却只有40多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在居住小区中盛行,但这些园林景观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也没有考虑到小区人性空间和功能性空间。

    二、了解居住者的需求

    当然,设计一个具有人性化空间的居住区首先必须了解居住者的行为需求,生活习惯。居住环境是为人而创造的,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设计的。美国心理学会主席A·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论,他认为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由物质到精神,有着不同的层次:生理的需要一安全的需要一归属与爱的需要一自尊的需要一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是指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以及人身安全、劳动安全等需要;爱与归属及自尊的

    需要是指人的心理需要,包话对社会交往、地位、传统、文化的需要;自我实现则是人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包括对生命的意义、自我的满足、个性风格的追求等等。当然,不同人需求的层次是不同的,并且这种需求随着时间、地点和场所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表现。在居住环境建设中,必须从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出发,使环境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安全性

    安全是人们生存的首要条件,没有安全性也就谈不到其他各方面的特征。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表现在日常安全系统、防灾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

    (二)健康性

    居住环境健康性指标包括空气、日照、噪声和环境民事行政等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容。居住环境空气要保持清新、自然,防止各种有害气体和物质的深度超标。同时,健康性还要求通向健康身心的设施、空间配套齐全,满足居民锻炼身体的需求。

    (三)舒适性

    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指使用上和视觉上的感受。使用上的舒适,包括各种设施是否以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创造使用的合理,是否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创造满足人们活动的空间;视觉上的舒适,要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对环境景观特点的认同。

    (四)通达性

    通达性保障着居住环境各种功能使用的效率和效果,通达的可选择性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实现多样需求的目标。通达空间的层次决定了通路的性质和等级。私密性强的空间,通路的等级低,交通性弱,通达性也小。

    (五)识别性

    居民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居民要求所处的环境具有识别性,让居民分辨出自己的住宅以及自身在空间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方向,进而掌握环境的构成模式和组织规律,以便按不同时间和场合需要,以最佳的方式到达自己想去的位置,参加自己想参加的活动。强化识别性,需要赋予外部空间以视觉上鲜明的个性。

    (六)领域性

    居住环境不同于一般公共环境,它的领域性要求强烈,层次多样。美国学者斯卡·纽曼提出的这个空间概念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要求相适应的领域范围。他把居住环境归结为由公共性空间、半公共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四个层次组成的空间环境占有与控制的要求,认为领域在空间上是固定的,不随人的移动而移动。

    (七)多样性

    多样性的要求是基于不同人群的年龄、职业、喜好、修养、文化等要素而产生的,而且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空间的创造、设施的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中国造园艺术谓之“造园无格、借景有因”,说的就是无需固定的格局、法式,要因地制宜地将景观组织起来,各种景色皆可为我所用。

    (八)和谐性

    多样的外部环境各要素之间做到和谐统一,避免不同形式、风格、色彩的要素产生冲突和对立。同时,环境构成要素作为实体来构成空间,空间才是主角,各要素需要以环境和谐的整体利益限制自身不适宜的夸张表现,使各自的先后、主次、从属分明,共同构筑协调、统一的环境景观。

    (九)连续性

    在居住环境景观空间中,应注意居民在居住区内不同时间、空间、方位的视角和活动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景观设计,努力创造步移景异、延绵不断的效果,尤其要注重节奏、形式、色彩与空间的协调。(十)文化性

    居住环境的文化性体现在地方性和时代性当中。应当充分考虑传统生活方式的特点,寻找与现代居住空间环境的契合点,以不同的方式,从空间形态、尺度、界面的色彩、细部表达对传统与现代的理解,延续文化脉络。

    (十一)生态性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引入自然界的山、水、绿化,模拟自然风光,也是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具有生态性的居住环境能够唤起居民美好的情感寄托,人与大自然共生共栖,才能体验到永恒的真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美的最高境界。

    三、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故事的地方

    当满足了环境的一些基本特征后,我们开始考虑何为人性化的居住区。当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人内在的体验,当设计师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设计的对象具有功用和意义时,我们方可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那故事的地方。所以,进行景观设计时,作为设计者应做到:

    1.认识人性。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需要运动,需要坐下休息;人离不开水,人也爱玩火;爱采摘和捕获;需要庇护和荫凉,需要嘹望,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人需要领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人需要安全,同时人需要挑战;爱走平坦的道路,有时却爱涉水、踏汀步、穿障碍、过桥梁。同时,人要交流、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注别人??因此,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

    2.阅读大地。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等,都刻写在大地上。因此大地会告诉我们什么地方可以有树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渎;大地也告诉我们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与健康的,因而是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险和恐怖的,因而是凶煞的。同时,大地景观是一部人文的书:大地上的足迹和道路,门和桥,墙和篱笆,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文理和名字,都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恨,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因此,阅读大地是在认识自然,而更重要的是认识人自己。

    3.体验生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当地人的价值观。如果你不到都江堰的江边林下坐上一天,就不明白为什么成都被认为是中国最悠闲的城市;如果你不搭一回北京街上的出租车,就不理解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含义;如果你不到温州街头走走。你就不知道“全民皆商”的意味。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4.聆听故事。故事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场所的历史,因此要听未来场所使用者讲述关于足下土地的故事,同时要掘地三尺,阅读关于这块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不管实物的或是文字的。由此感悟地方精神: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的力量,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也是设计所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这样的设计是属于当地人的,属于当地人的生活,当然也是属于当地自然与历史过程。

    5.寻回童年的记忆。童年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而且大多数人经历过相同的童趣。在设计里融入一些童年记忆的痕迹,让居住者忆起童年时光,这也是体现居住区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的表现。

    总而言之,营造人性化居住区景观,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挖掘和赋予特定居住区特定景观的独特理念和精神,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力求做到“天人合一”。

    [参考文献]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范文5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建筑设计 理念

[Abstrac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ith the greatly the economic life of the people level enhancement,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has become an elaborate works. To provide for the people from a room to live, live to live well, live in comfort. People eager to get one of their own world, one can make them relax place, but in real life, the designer doesn't make people feel this ide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cept, it discusses and analyses from the "people-oriented" design concept

[keyword] people-oriented,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些年来为满足人们对建筑设计的需求,各种建筑设计理念层出不穷,建筑设计理念为满足人民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从而引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调整设计思路,从实际出发把握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设计出符合人们对建筑的需求,近而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创造出人们理想的作品。

“以人为本”建筑设计理念概况

纵观现在建筑设计发展状况,可以发现设计者不断更新设计理念,重点突出以人为本,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空间环境,依据现在建筑设计理念,环境景观已经不是狭义的包括所谓的“园林绿化”,而是以“场所+景观”为设计原则,从而达到简练实用,现在很多建筑设计的开发流程都是最后考虑景观设计,因此使景观设计处于被动状态,这样就使景观设计的难度大大提高,并且从事景观设计的人员不是统一由一个人完成的,故设计理念很难达成共识,最后使得整体设计显得格格不入,随着人们对重绿化,重人文的设计理念极具加深,使得“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甚为广传,这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元素

就“以人为本”建筑设计理念所出现的问题

通过这些年“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的实施,由于人为因素的过失和利益的驱动以及人认识的偏差,使得当前“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产生了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在环境质量,文化含量上的重大欠缺,而只注重质量,美观和物质价值,在设计中,主要出现以下三个方面:

1.重单体,轻环境

伴随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的进步与人们对建筑设计理念的重视,设计者都是只注重自己所建的建筑空间,外观造型,房型,高档材料,舒适性从而造成其所建的建筑物实用性不足,而研究重点只在单体,只在乎居住的空间大小和房型的美观,不去考虑它所处的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加大了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

2.重绿化,轻设计

在当今一切都要“绿”的氛围下,设计者也从重设计方向向重绿地方向转化,忽视建筑设计,一味地追求绿化,其使用功能日益下降,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当代大环境的背景下的驱使;二是由于开发商和设计者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认识不足,而仅仅是提高自己建筑设计产品的销量与第一印象,但在居住环境景观整体塑造大大欠缺,比如,有的建筑设计根本就没有考虑儿童,老人所需要的设施活动,从而导致设施不足,有的建筑设计一味追求形式,重绿化,囤积大量的观赏性绿化而事实上忽视了人们的活动,甚至有的建筑设计盲目搬抄外来文化,使整个规划就是建筑物,道路,花草,使之丢失了“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实际上对人们生后产生的影响并不好,反而所需的建筑成本大大提高。

3.重功能,轻人文

对于现代生活而言,“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早先,我们居住的地区主要以亲情和友情来构成,形成了不变的社会关系,因此对人们的社交和彼此交流产生很大的影响与障碍,而现代居住格局也完全改变,基本上都是“随缘性”居住,此时社区建筑者的设计理念也尤为重要,建筑设计理念对居住区室外环境的影响无可厚非的,同时,也对居住区邻里关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实生活中,建筑商并没有从实际出发把这方面做得周密,压根有些根本不考虑周边环境,大量的充斥这所谓的现代建筑风格,广场,雕像,喷泉席卷而来,看起来似乎很完美,而事实上在功能上并没有起到家居的生活环境,又由于建筑商盲目的攀比,大量引进欧式风格、欧式大雕、欧式城堡等等,造成了建筑行业地位高的假象。往往这些看似文化的东西给人们实际生活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人们需要的是一个能真正感受到归家的感觉,并不是像去名胜古迹去旅游,现代化建筑风格的标新立异,只是盲目的跟风,盲目的追求所谓的行业地位。

“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所出现的问题解决办法

建筑设计的主体是人,“以人为本”主要内容是以人为中心,使得建筑风格以及设计理念能从根本使人们接受,按照人的心理所想去设计,物理意义上的“人”,并不是所谓的“人”,人追求的是层次丰富,具有多元化,建筑的本源是人,是以人为核心,所以建筑设计者是根本。就目前的大搞人工湖、造假山,人为地去创造许多非精神层面的东西,这其实违背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把活生生的树林换成珍贵的树木,到头来换来的是珍贵树木的难以成活,这既浪费了人力也消耗了物力;而人们所期待的是以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工作区维护,达到最理想的收益。这就需要设计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设计出能与当地风土的吻合,不能只仅仅在表面化和肤浅的图化上认识。

目前状态下人们日常行为主要是上下学、上下班以及各种锻炼所需的设施和场地和一个舒适的环境去休憩交流情感。因此设计者需要从这几点实际出发多提供人们交流空间,比如,在住宅区中间可以设计一片休憩的绿地,增加邻里之间的关系。据报道,小孩和老人所需要的设施、场地欠缺,故设计者可以适当增加。又一方面就是,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也受到设计者的忽视,现代家居居住区里大都以自行车、电动车为主,设计者可以合理地减少绿地面积,增加停车场的位置来满足人们交通工具的停放。再者就是关于人们私密性问题,部分设计者并没有考虑到这方面,没有对人们的室外交往空间的私密性作很大的重视。具体解决办法,比如,对活动场地进行区域划分,设立独立的交流空间,这样就需要有一个对墙高的要求,当墙设计高了,几乎完全遮住了视线,从而产生了陌生黑暗的感受,因此选择适当的墙高对人们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人为本”建筑设计理念的意义

“以人为本”从字面上来解读即为以人的心理与生理感情为根本,全方位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服务。当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有设计师致力于创建安全安心,并使人舒适并能长久保持持续发展的生活空间,与此同时也要能够满足多元化社会的需求,通俗来讲,即设计师必须遵循设计原则,满足人的行为需求;满足人的心理需要;另外还得将优美景观有机结合起来;使人更贴近自然环境以求保护文化的特色。使建筑设计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结语

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着重设计的是人性化空间,以“人”为本,人的全息性表现在人与环境方面,因此居住环境越发受到重视,为人民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交流、锻炼的场所才是关键。所以设计者就需要以人为本,能从自己生活实际出发,切实人们生活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假象,在光环境、声环境、视觉环境、嗅觉环境、人文交流上大作文章来满足“宜人,亲人”贴近自然,尊重自然、历史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人的行为习惯,需要我们用更高的的要求和发展的眼光做到推窗风景,使每个人享受庭院落致,倡导一种现代人性化的居住,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并不是其身处闹市,而是其能做到以人文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相结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我们今天需要共同讨论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李金路;中国城市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以人为本”[J];中国园林,1996,(06).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范文6

关键词:园林水景;住区园林;水景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园林水体在我国传统上素有给人以明净、清澈、近人、开怀的感受,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正因为人有对水的亲水性,作为城市集中生活的区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建设方往往要求加入水景的设计。就我们国内的水景是有地方差异的,笔者现就北方地区居住区水景设计做简要分析。

北方地区居住区水景设计现状

1.1 居住区水景发展简介

我国在居住区引入水景设计虽有悠久历史,但形成规模和形式还有赖于中外文化的交流。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欧美各国就开始流行水景住宅,傍水而居、亲近自然成为欧美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模式。随着文化的交流,这种模式很快在国内而且首先由广州开风气之先,模仿国外而大搞居住区水景。很快,这种风气蔓延到深圳、上海、北京等文化信息交流活跃之地。到2002年初,“水景风”陆续影响到其他各省市,到现今为止,水景园林已基本主导我国居住区园林的发展。

1.2 居住区水景的发展原因

水景之所以能在我国短时间内博取大多数人的认同,究其原因,首先是中国自古也有择水而居的传统,后来发展的南方庭园和北方皇家园林,都大量改造和人工建造面积大小不同的水面,如南方著名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拙政园、网师园等,北方皇家园林颐和园,因而水景很容易被接受;其次,水景还迎合了人们亲近自然和对健康的追求,也引发无穷尽的诗情画意,水景的生态效益和给人心灵带来的共鸣与愉悦也是不言而喻的。

1.3 居住区水景的发展过程

随着水景在南方地区的兴起,北京、大连等北方城市居住区景观相继引入水景,为住区新添几分清新,调节局部小气候。水景作为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居住区园林的不断发展经历了由次要到成为主导的一个过程,按其发展的特征分为不同的阶段。

1.3.1初级阶段,居住区盲目建设楼盘,对住区环境不够重视,规划留有的绿地寥寥,但由于人们的亲水性和南方住区的影响,在北方地区相对缺水的现状条件下,人们盲目效仿南方水景,面积较大的水池、叠水池、环楼开挖的水溪,这种手法在早期居住区园林中应用较广,皆表现为人工的造型。

1.3.2中级阶段,随着居住区的进一步发展,住区的档次和内涵逐步上升,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水景设计和施工上均考虑了南北方地区的地理和气候差异,局部加以改进,旱喷泉、假山瀑布、雕塑水池等均考虑了冬季或节水时的景观。

1.3.3高级阶段,居住区园林绿地越来越大,并且相对较为集中,水景的可造内容越为广泛,自然的水溪、小河、小湖等水景景观逐渐出现在居住区园林绿地中,同时利用园林借景设计手法借用城市河、湖等自然水景景观,利用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进一步加强水景的效果。

1.4 居住区水景的类型及其特征

初、中级阶段的居住区园林由于用地范围和经济投资的限制,水体的类型主要是瀑布跌水、水池、溪涧、喷泉等几种类型。而高级阶段的水景以河湖两岸景观为中心。

驳岸是亲水景观中应重点处理的部位。驳岸与水线形成的连续景观线能否与环境相协调,直接关系到水景效果的独到或失去人性化。在居住区中,驳岸的形式可以分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规则几何式池岸一般处理成人们坐的平台,它的高度应该以人们的坐为标准,池面距离水面也不要太高,以人手能触摸到水为好。这种规则式的池岸构图比较严谨,限制了人和水面的关系,在一般的情况下,人是不会跳入水池中去嬉水的。相反,不规则的池岸与人比较接近,高低随地形起伏,不受限制,而形式也比较自由,设计得很自然。岸边的石头可以供人们乘坐,树木可以供人们纳凉,人和水完全融合在一起,这时的岸只有阻隔水的作用,却不能阻隔人和水的亲近,反而缩短了人和水的距离,有利于满足人的亲水性需求。

瀑布跌水是由水的落差造成的。瀑布跌水的造型有很多种,按其形象和势态分:“有直落式、叠落式、散落式、水帘式、薄膜式以及喷射式”等类型。

喷泉的应用较为广泛,类型多样,而且布置灵活,不但可以造成音乐喷泉或造型喷泉,还可以布置在湖池中。

溪涧在居住区绿地中也较为常用,因为通常可以满足人们亲水、玩水的念头。设计可作为湖的分支或瀑布的引申。

2.北方地区居住区水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北方雨水相对匮乏、气候干燥,本身水资源短缺,城市水景的建设成为景观中的奢侈品,但往往居住区自然水体少或是没有,建设者为了吸引住户而要求设计师改造和加入水景的设计。笔者认为北方地区居住区已建成的水景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水质,二是水形。要有水容易做到,要成景就不容易,要保持更加困难。

2.1 水质

好的水景能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当然这也和水本身的质地有关。水要求是透明、无色、无味的,早期的设计师没有考虑水的循环与生态,设计的水池被后人成为“死水一潭”。水长时间储存于池中,不久散发出异味,让住户掩鼻而过,让物业叫苦连天,生态的可持续环境遭到破坏。

2.2 水形

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有水并不意味着那是人们向往的水景,人工状态下的水体相对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形式单一、循环不够,让水失去了灵性与活性,很难与自然环境协调。

3.北方地区做好水景设计的建议

通过几年的实践经验,笔者总结有以下几种情况,在构造水体的人工环境时值得特别注意。

3.1 因地制宜,控制好设计标高

将水景引入住区环境是要对自身环境有充分的认识,如要考虑住宅项目本身所处地区的气候特征、降雨特点、地下水位情况、洪涝对地块的影响,以及地块本身和相邻水域的水系条件,以便考虑如何处理水景的给排水问题。

3.2 量力而行,与周边环境和条件相协调

通常,水景的建造费用、养护费用都是很高的。因为其结构体系、防水层、水循环系统、溢水与补水系统、贮水池、地下管线等设施的造价较高,且都面临着日常维护工作,因而水景的造价是异常昂贵的。而这要求住区园林绿地有很大的资金投入,但资金来源都是来自居民,这给居民造成很大压力。水景面积大或者小或者不需要,对住区将来绿地的发展影响很大,因而不可忽视。

3.3 以生态及可持续发展为主导

水景的建造,从目前来看是缺乏生态理论为指导的,许多住区园林的水景不符合生态要求的,为了保持水景在视觉上的美感,全做防水层,以防止水向土壤渗漏,这就打破了自然的循环体系。此外,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特别缺乏的国家,多数城市处在水危机中,首先用自来水作为水景资源不可取,其次我国多数地区自然降雨本身就少,且分布不均,地下水位状况更令人担忧。水景设计要充分考虑雨水的利用和水量充足,如何保证水源下渗回归土壤,补足地下水。水景固然可以给住区增添美色,但作法不当将不利于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

4.总结

综上所述,可归纳为:园林水体,能用自然的办法持水,最好。一是节省投资和管理费用,二是取得生态平衡,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三是不管怎样,人工水体总是沧海一粟,不必勉为其难。如决定采用人工水体,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控制其规模,与周边环境和谐。

参考文献

[1] 城市居住区外环境设计,姚时章、王江萍, 重庆大学出版社

[2] 园林构成要素事例解析——水体,张志金、王艳红等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园林理水艺术[M], 朱钧珍,北京:林业出版社

[4] 园林艺术[S], 过元炯,北京:农业出版社

[5]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