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农经济的缺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农经济的缺点范文1
农业集约化的概念是指将农业生产资料和资源相对集中到农业生产经营能手手中,使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农业生产的效益达到最大化。之前的度由于小农经济的自身保守和封闭的生产方式,使得农业生产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无法满足我国人口增长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农业集约化不但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解决了我国的粮食问题,而且缓解了现如今建筑土地需求增加,耕地供给不足的状况。
江苏是我国经济发展重地,农业经济在全国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进集约化农业发展,粮食总产量由全国的第五位上升为第四位。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农业重省,在农业集约化上也下了很大的力气,黑龙江寒区农业集约化高效种植模式、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为其它地区的农业集约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江苏是南方的农业要地,黑龙江是北方的传统农业强省,两者在面对农业市场考验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农业集约化经营,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又有什么区 别呢?在这里我将从以下数据分析来说明。
数据分析:
一、人均耕地面积
单从耕地面积上来讲,黑龙江是高于江苏的,这主要和区域版图大小和地区建设有关。2008年黑龙江的耕地面积是11830.1千公顷,江苏是4763.8千公顷,黑龙江的耕地面积是江苏的近2.5倍。相反,1978年以来,江苏的农业人口数量基本比黑龙江要多1倍。江苏、黑龙江两省的人均耕地面积放在一起比较,得到以下折线图:
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两省每亩农业人口数量都在减少,黑龙江减少30.0%大于江苏的25.3%,说明黑龙江在土地集中上做得比江苏更有成效。
二、单位耕地化肥使用量
通过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将江苏、黑龙江两省的耕地单位化肥施用量的折线图放在一起比较。可以看出虽然两省的单位化肥施用量都在增长,但是江苏的增长速度明显大于黑龙江,2008年江苏单位化肥施用量为715.40吨/千公顷,远大于黑龙江的152.75吨/千公顷。说明江苏的农业产量对化肥的依赖程度高于黑龙江,对环境的污染较大。
三、拖拉机使用情况
在农业生产中,拖拉机使用的多少反映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拖拉机使用越多,机械化程度就越高。拖拉机又可分为大中型拖拉机和小型拖拉机,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越多,说明农业大规模生产就越多。
1978年―2008年间黑龙江大中型拖拉机的每千公顷的数量基本是高于江苏的,只是1999年―2003年间江苏是高于黑龙江,这应该于当时的江苏政府开始重视大规模生产有关。但是江苏的工业基础底子毕竟是不如黑龙江的,2003年后,黑龙江随后又超过了江苏。
由于江苏的农业经营规模较黑龙江要小,农业生产机械化又是大的趋势,所以在小型拖拉机的使用量上江苏是占据上风的。
四、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土地生产率在一定的投入水平下,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品、产量或产值。能够衡量衡量土地生产率的指标有很多,在这里我选择单位土地面积农林牧渔业产值。其计算公式是:单位土地面积农林牧渔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土地面积。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在这里我们用公式是:劳动生产率=农林牧渔生产总值/农业人口。
采用任何方式的农业生产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产量、提高效益。通过数据分析我发现江苏的土地生产率是高于黑龙江的。这不是说江苏的亩产量高于黑龙江,而是说江苏农业所经营的农产品都是很具有商品性的,有些农产品价值很高,像大棚蔬菜、草莓等,黑龙江由于自然条件等原因只能种植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相对江苏的农产品价值不是很高。在劳动生产率这方面,黑龙江则是高于江苏的。这一是因为黑龙江的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确实很高,二是因为江苏地少人多。这两个方面弥补了黑龙江农产品商品价值不高的缺点。
结论与启示:
总体说来,江苏、黑龙江的农业集约化程度都很高,两者各有优势和缺陷。对于江苏,在农业集约化上后来居上,生产的产品商品性很强,但是化肥施用量的过大确实会对土地有很大的伤害,应该合理地施用化肥,做到农业集约化和可持续化的协调发展。对于黑龙江,在坚持原有大规模机械生产的同时应该多多考虑农产品的商品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产品的衍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夏庆利,易法海.我国农业集约化规模经营的瓶颈、根源及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4)
【2】彭珂珊.国外农业集约经营发展进程对中国的启示[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1(2)
小农经济的缺点范文2
对教材的整合涉及不同版本教材的整合,同一版本不同模块和专题的整合,同一专题内不同子目内容的整合。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从这三方面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
我区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中使用较多的是人教版、人民版教材。虽然不同的版本侧重点不同,各有特点,但对课标的体现是一致的。不同版本的教材就是非常好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以博取众家之长。在教学实践中,我在使用人民版教材的基础上,经常参考编写体系严谨、条理性强的人教版教材。如在必修二专题一第一课时《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教学中,参考了人教版教材内容的编排,把“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沉重的赋税和力役”(古代中国的赋役制度)放到第四课时《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里讲,这样,第一课时的内容的编排就相对合理了,包括神农的传说(中国农业的起源)、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古代水利的兴修)。另外,在上这一课时的内容时,为了说明小农经济的特点,还引用了人教版学思之窗中的材料: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夫妻双双把家还》选段。
二、整合不同模块的知识,还原历史的完整面貌
高中历史三本必修教材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模块进行专题式教学,人为割裂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破坏了历史事物时序上的纵向联系和彼此之间的横向联系,不利于学生对历史全貌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把三本教材的相关知识整合起来。如在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教学实践中,就有必要把必修一的、和必修三的甚至初中学习的等知识整合起来,使学生能把的产生与发展和政治、思想文化领域里的这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明确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根源。又比如在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的教学中,就有必要把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及必修三中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内容整合起来,使学生能明确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是以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经济基础的。以上的例子说明,通过这样的整合,有利于突出新教材比较模糊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在突出专题内容的基础上,又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整合同一专题不同子目之间的知识,宏观把握教材内容
小农经济的缺点范文3
一、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在县委、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的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并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市场经济舞台上的生力军。截止1998年9月底止,我县的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4954户,从业人员19369人,注册资金676万元,产值和营业额4.2亿元。私营企业发展到528户,从业人员10424人,注册资金24989万元,年产值和营业额5.69亿元。其中,1998年1~9月又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989户,私营企业152户。
二、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县经济的主体是与我县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我县是农业县,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处于“高产出,低收入”状况;工业比重低,底子薄,无国家重点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下。因此,从宏观上讲,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协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初级阶段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现象。从县域经济讲,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县域经济的主体。
近年来,县委、县府加大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力度,使其发展呈现出跳跃式增长,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发展后劲,其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体现。从1989年至1997年这9年的个私经济纳税来看:95~97年比89~91年增长了5726万元,增长了12倍。97年当年个体私营经济纳税已占县级财政收入的31.53%,已处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位。其发展速度十分喜人。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形势看好;
一、二产业特别是二产业的国营、集体企业改制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进一步加大,现已超过62.48%的比重,正以它特有的发展速度和强劲的发展势头推动我县“工业强县”战略和“四梁八柱”工程的实施。将逐步以非公有制经济来构筑“四梁八柱”。如果我们真正切中了这一脉博,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铜梁经济的发展战略,并对此花功夫研究政策,正确导向,大力扶持,那么铜梁经济的发展,将在新的里程碑里走出一条辉煌的路来。
成绩是可喜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发展不够平衡;“三乱”现象屡禁不止;个私业主贷款困难,素质亟待提高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将会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各级领导应予以高度重视。
三、对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建议。
1、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真正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把认识定位到“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来”,消除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过快,比重过大会冲击公有制经济的羁绊,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个体私营经营经济是实现多种形式所有制的必然,把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成我县经济的主体是我县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把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确定到“三个有利于”上来,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
2、建立必要的管理机构和制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
⑴建议成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全面领导和管理这块工作。
⑵建立领导联系个体私营企业大户制。四大班子领导联系全县私营企业大户,乡镇主要领导联系辖区内的私营企业大户,以增进了解、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⑶实行挂牌保护制度。对每年度评选出的个私纳税大户,由县纪委实行挂牌保护,维护业主合法经营的权益。
⑷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县四大班子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每月定期接待个私业主上访,听取他们反映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⑸建立缴费卡制度。由县物价局统一制定收费卡,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市人民政府的收费文件制定收费项目、标准,收费卡业主人手一册,未上卡的项,业主可以拒付,由此杜绝屡禁不止的“三乱”现象。
⑹建立举报制度。纪委、监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都要分别设立个私举报箱,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真正解决优惠政策执行难的问题。在鼓励发展个私经济方面,应坚持先发展、先搞活、后规范、后受益的原则,采取“北沟”市场的发展措施。吸引外来投资者投资开发,刺激本县居民出资开发。
4、认真摸清资源、传统产品、交通状况,搞好全县经济发展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杠杆,发挥区域优势,培育特色经济。
5、已改制企业,是我县今后的当家财源,各级党政应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对他们要加强宏观指导、要扶持、保护、监控,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克服“超前消费”、“自我满足”、“家族式管理”等缺点,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鼓励长足发展,上规模、上档次。
6、加快企业间的联合,实施集团战略。使其向公司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告别“作坊工厂”、“提篮叫卖”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
⑴开发铜梁龙系列工艺产品。铜梁龙享誉中外,但没有很好地开发其商业价值。太平、安居、二坪等乡镇有一批民间艺人,扎龙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应组织和引导他们开发竹编、纸扎、绸制、木刻、石刻、泥塑等各类工艺龙,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
⑵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我县年产生猪70万头以上,猪肉、猪皮加工业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前景,可与西农联手搞猪肉深加工产品。平滩、侣俸搞稻米加工业,安居搞渔业、蔬菜业,白羊、水口搞山羊养殖业,维新、少云搞淀粉加工业,虎峰搞制茶业,永加搞竹木业等。
⑶稳定已形成规模的茧丝绸行业。一稳蚕茧收购价,价格不能大起大落,保护养蚕户的养蚕积极性;二稳转制丝厂,对他们既扶持,又保护又监督;三稳销售市场,既不放松外贸市场,也要拓展内需市场。
⑷大力培育建材、烟草市场,铝材业、水泥制造业已形成规模的市场,还需在深度上下功夫,使产品数量、质量、价格、新产品在广阔的竞争市场上占优势。同时,放开烟草政策,培育象合川别溪那样的烟草市场。
⑸大力发展运输业。我县地处重庆远郊,无铁路运输,但农副产品、矿产丰富,是发展公路运输业的有利条件。要抓住县境公路改造后,公路运输业发展新到来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汽车监理权,放宽车辆收费政策,把失去的市场抓回来。
⑹努力开发旅游业,带动餐饮、娱乐业的发展。我县的西温泉、巴岳山、烈士纪念馆、武庙、博物馆、岚峰溶洞都具有一定的观光旅游价值。铜龙挂面、岚峰黄花等特色食品有一定开发价值。餐饮娱乐业各种档次的都应具备,继续坚持先发展后规范的方针。
⑺努力发展科技、教育、医药、广告业。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从事科技、教育、医药卫生行业人数少,起步晚,在今后一段时间,要鼓励和支持从事科学研究开发、教学、医疗、劳务、信息、中介服务、广告制作等行业的发展。
7、加强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指导。把个体私营经济纳入全县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扶持短平快项目,避免重复投资建设所造成的人力、财力的浪费,避免走俏行业一哄而起,冷落行业无人同津的盲目投资趋向。
8、加强对乡镇、部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考核,实行重奖重惩的奖惩制度。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制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规划和考核办法,增强各级各部门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9、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工商联、个体协会、私营企业协会等机构要担负起此重任,定期举行经济信息交流联系会,建立培训制,请有关专家授课,学习科学文化、生产经营管理、法律知识等,提高整体素质。公安、司法、检察、法院要为个私业主提供法律帮助,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10、对个私经济实行定税制,坚持“蓄水养鱼、培植税源”的优惠政策,实行定期定额征税办法,坚持一定一年不变,每年定额递增,数额尽量控制在最小幅度范围内。在规费收取上实行“先服务,后收费”,坚决杜绝“只收费,不服务”的现象,物价部门要从严查处乱收费的现象。
11、制定好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政策。把个私营企业贷款指标纳入信贷年度计划,集中专项资金支持一批基础好、科技含量高、有发展潜力的私营骨干企业。
小农经济的缺点范文4
论文关键词:家族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本
论文摘要:我国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的企业组织形式。通过对家族式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分析,试图说明社会关系网络对家族式企业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减少企业内部协调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关系网络的获取和积累对于家族式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中国的民营企业普遍采用的是家族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从文化角度而言,家族式企业在亚洲文化环境下显示出了特定的竞争优势,这一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家族伦理的内部凝聚力、关系网络带来的信任和特许权以及在管理上降低监督、控制等方面的交易成本等。实际上,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家族式企业也是一种主要的组织形式。但是,我国的家族式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体现在社会关系网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相当重要。从关系网络的角度来界定,所谓家族企业,就是按照血缘、亲缘以及地缘等特殊关系组成的网络。曾经阐述过我国传统社会关系与西方的“团体格局”的不同,即所谓的“差序格局”。他指出,一个以家文化为核心的“差序格局”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达成的网络。这一网络是某种在时间流程内相对稳定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式,其特征是相互联系和互利。家族式企业多是“弱组织和强网络”。所谓弱组织,是指以家族企业为主的组织形式;所谓强网络,是指家族企业之间以信誉为基础的联系具有长期稳定的特点。家族式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正是这种网络关系弥补了组织软弱的不足。在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调节能力有限、社会规则不健全以及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强网络可以被视为一种具有明显优势的廉价组织资源。因此,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背景下,应该肯定家族式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一、家族式企业产生的历史背景
家族式企业作为一种企业形式,它是一种经济关系的具体表现。它的产生、发展、转变与消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的小农经济历史悠久,家族经济的根基较之其他国家更加根深蒂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家族式企业将会长期存在和发展,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不断城镇化、产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家族经济和家族式企业将会继续大量出现。
(一)市场竞争效率的必然
在企业组织形式中,能够在特定的市场环境、文化环境下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组织形式,就是有效率的。按照市场竞争的一般特性,国有企业的效率相对较低。而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尚短,其在中国扎根不深,不了解我国市场的文化底蕴,因此,不能担当我国配置市场资源的主力军。家族式企业在创业初期,以其小而灵活的特点,适应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模式。在市场竞争中,利益的一致性使得家族各成员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外部尤其是市场变化的信息能够很快地传递到企业的每位成员。同时,家长制的权威领导,可以使公司的决策速度达至最快。因此,在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和管理模式在逐渐转变,而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尚未确立,家族制度自然而然地承担起整合社会资源的责任。
(二)管理上的家长制
家族内部的凝聚力使家族成员能够不辞辛苦、不计报酬地勤奋工作,这在创业的初始阶段发挥了主要作用。家族式企业的创立者或继承者,往往以其较大的股份、较高的辈份或独特的个人魅力,在家族企业中扮演着家长的角色。“家长”依托家族的血缘关系,将企业的决策权集中在自己手中或家族内部,从而建立了集中、稳定而强大的领导实体。但在很多时候,资产所有者和人的目标常常不一致,客观上也存在着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资产所有者可能面临着资产流失的危险。家族式的管理帮助企业降低了监控成本,因此家族企业的总成本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更低。家族成员彼此间的信任以及了解的程度远高于其他非家族企业的成员,家族企业成员之间可能负担较低的心理契约成本。因此,在企业规模不大、市场范围有限、管理技术要求不高的创业阶段,民营企业所有者经营的家族治理结构是有一定道理的。家族管理模式符合最小成本的管理学原则。
二、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无论是内地近年成长起来的私人企业,还是港、澳、台以及在东南亚地区久负盛名的华人企业,无一不是从家族式企业起家。他们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成功的文化底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华人在海外的创业环境,使他们必须以自我奋斗、依靠家庭成员协作、依靠同族、同乡帮助才能获得成功。因此,家族成员、同乡之间自然产生了一种信赖和亲情,管理中也就形成了以宽容、仁爱、平均为准则的伦理型管理模式。
(一)家族式企业的优点
尽管许多家族式企业的管理平庸、技术低下,但仍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这就是家族式管理模式特有的优点,其集中表现在:第一,企业的员工多实行终身雇佣制,员工稳定且很少流动,因而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少,员工培训成本低,且能够确保员工的整体素质较高。第二,职工对企业的依赖性强,企业有较强的凝聚力。终身雇佣和年工资制使员工不愿离开企业,一旦跳槽到新的企业,工资福利就重新从零开始。因而将员工的利益和命运与企业联系起来,提高了企业的耐久力和抗风险能力。第三,内部人际关系和谐。家族式管理讲求以情动人、以行感人、以德服人,管理者使用职位权力较少,运用个人权威较多,因而劳资矛盾冲突少,企业的人事纠纷少,不易产生西方企业那种劳资对抗激烈,罢工、示威、成批解雇工人等恶性事件。第四,对新技术、新工艺有较强的吸收消化能力,能够有效地防止企业机密和技术专利的泄露,其内部技术创新也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第五,家族式企业中管理者和员工在感情上存在着“知恩图报”的内在逻辑。员工有视管理者为衣食父母的报恩心理,非亲缘员工也会有知遇之情、赏识之亲、重用之恩,他们会以加倍的努力去报答。
(二)家族式企业的缺点
家族式企业的最大缺点是管理者凭其优越感而滥用权力,亲疏分明,从而造成一些员工存有怨言。因而,这类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后,其弱点就表现得明显,常常导致企业的不攻自破。
家族式企业管理过分重视人情,忽视制度建设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使企业内部人际关系融洽,为企业带来了和谐的利益。但企业不是家庭,而是一个社会经济组织,其成员的个人目标和利益与企业目标和利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冲突,特别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管理者以及亲属或亲信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调整,必须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用统一的制度和纪律来约束全体成员的行为,才能够形成客观公正的管理机制和良好的组织秩序。
家族式企业管理者的作用非常突出。他们的道德、行为端正,作风严谨,起到了奉公敬业的表率作用,业务素质上也要求有一技之长。他们大多是复合型人才,不仅是某个技术领域的专家,而且也是精明的商人和公关能手。由于他们的才能而限制了许多下属作用的发挥,压制了人才的成长,容易形成个人绝对权威。因此,这类企业经常会出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现象。同时,当此人不在或退位,组织会出现人才断档、权力真空的现象,造成企业一段时期内处于无组织的状态。
家族式企业管理任人唯亲现象严重。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常按照亲疏远近而非因才适用。因此,在组织内产生“自己人”和“外人”的差别,造成“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家族主义氛围。“外人”为生存,也就趋炎附势,拉帮结派,容易造成企业内讧。因此,家族式企业管理,要么凝聚力很强、人际关系融洽,要么内部四分五裂、派系纷争严重。
总体而言,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关键是看自己的领导能力。
三、家族式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主要特征
社会关系网络在我国家族式企业经济活动中往往起着替代正式制度的作用,而在配置资源功能上显得尤为突出。
第一,社会关系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企业内部的协调成本,降低道德风险。有学者指出,以社会关系网络为基础的个人中心型管理是家族式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特征。企业内部各成员之间的交易是长期的,信任程度较高。通过内部的人际网络关系,可以避免过高的行政费用和规模过大而缺乏灵活性。
第二,社会关系网络可以协调企业与外部组织环境的关系。由于家族式企业缺乏搜寻、获取资源的能力以及声望,进而在传统的市场上进行交易时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家族式企业只有依靠其外部网络,来获得资源和完成交易。
第三,家族式企业对于社会关系网络有着很强的路径依赖。由于体制缺陷以及市场法制环境的不健全,家族式企业的管理高度依赖于企业家预先存在的社会网络。无论是创业初期,还是发展壮大时期,均是如此。
第四,社会关系网络对于家族式企业的人力资本的影响是显著的。正是这种以血缘、亲缘、地缘以及业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特殊的信任和规范的强关系,使得家族式企业在用人上具有明显的“任人不避亲”和排外性。其人力资本具有高趋同性和高紧密型的特征。而且,这种特殊的关系还深刻地影响着企业职员岗位的分配和职位的提升,也使得外部的人力资源很难融入家族式企业之中。
四、社会关系网络与家族式企业的竞争优势
小农经济的缺点范文5
【关键词】法律信仰;缺失;原因;对策
当前的中国社会,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及信赖程度严重缺失。这点可以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所表达的言论中得到有效的印证。社会上的大多数行业及不同阶层的人,遇有纠纷或有事情需要解决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自己是否拥有某项权利或义务,是应该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还是维护法律赋予的权利,又或是按照法律规定的途径去办理。大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通过找熟人,用金钱或者去找领导等途径解决这些问题。有时你还会在社会上看到谈法律色变的一些现象。当和这类人谈及法律的时候,这些人会觉得特别不屑。他们所持有的一般观点是,法律在中国根本没用,它形同虚设,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而当你问及没有学过法律专业知识的非专业的人士,“法律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时候,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法律工具主义的表现。如他们认为法律是政府用以管理人民的工具。
一、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分析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所造成的人们对法律认识的片面性。“法律”一词本身就是一个舶来语。在中国古代有“法”字,有“律”字,但是没有把法律二字连起来使用的情况。“法”字在中国古代曾经有公平正义和惩恶扬善的意义。中国社会的第一部封建法典也是以《法经》命名。但是自从商鞅改法为律之后,法律的工具主义色彩日渐强烈。法律和刑法在中国古代人的心中逐渐划起了等号。法律在中国社会就更多的体现为其对臣民的威慑和统治而不是其实现公平正义和惩恶扬善的意义。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伦理社会,为适应当时小农经济发展和政治上皇权统治的需要,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强调礼治,礼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主要规范,违反礼才会受到法的制裁。而礼强调的则是等差和义务。在确立了礼在中国绝对统治地位的同时,又有一个以礼入法的过程。因此,中国古代的法也必然体现中国社会中礼的等差和义务的价值和理念。所以,中国古代社会的法和礼都是以强调人们的义务和不平等为其本位的。而在西方,自古以来就有自然法和实在法之分,法在西方一直都有平等和公平正义的意味,并且始终和宗教挂钩。到了近代,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大批体现资本主义法治精神的法律被制定,法治治理模式和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平等、权利的观念已被西方社会的公民普遍接受。而这时的中国社会却发展缓慢,体现儒家思想的封建礼法观念始终没有大的改观。直至清末,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才把西方的民主和法治理念带入中国。中国社会从此产生了近代意义的法律。这是体现西方语境的法律。作为接受法律移植的中国来说,法律所体现的具有近代意义的价值和理念始终没有被中国民众所接受。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法律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法律,是社会统治的工具。直到今天,在中国的社会里,还是很少有人会把法律同权利相联系。
其次,相关法律工作人员对公民法律信仰缺失的影响。公民是否信仰法律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律是否能给公民带来实惠,是否能较好的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也就是说法律能否被信仰取决于公民的直接经验。直接联系公民与法律的两个重要的社会角色就是法官和律师。第一,法院法官对公民法律信仰缺失的影响。法官是司法领域法律最直接的执行者。公民通过个案同法官打交道,通过法官适用法律获得判决。因此法官所做判决的合法、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公民对法律的看法。因此法官的素质在公民对法律是否信仰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今中国法官队伍存在的实际情况是,随着法院的层级的降低,专业法学出身的法官的数量不断减少。在现今中国的法官队伍中,不是法学专业出身的人员比例是非常大的。法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法官的非法律专业出身就直接影响着法律的实施情况。其次,法院的判决书内容说理性不强,公民对法院所做的判决大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不知其判决依据为何。这既影响了判决的执行力和上诉率,也影响着公民对法律的信赖程度。再者,在法院系统中还存在着一股不正之风,法官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屡见不鲜,法官收受当事人贿赂的行为也是屡禁不止。法官的这种行为严重影响着法律的形象。法律再好也是靠人执行的,执行法律的人不依法办事,难免会给公众造成一种权大于法的感觉。这种趋势若没有大的改观,想让法在公民的心中得以真正的信仰就只能望洋兴叹了。第二,律师对公民法律信仰缺失的影响。由于公民对专业法律知识的缺乏,在遇有纠纷时大多会求助于律师来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律师不按规则办事,趁火打劫,以各种名义向当事人收取不合理费用,不以维护当事人权益为己任,造成公民对律师的反感进而影响公民对法律的信仰。
再次,法律程序本身的复杂性也导致法律不能有效率的解决纠纷,造成公民对法律失去信心。公民之间发生纠纷不去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诉讼成本过高。这表现在时间和金钱两个方面。诉讼过程中,由于受程序的严格限制,公民等待自己案件处理结果时间往往比较长,有的案件甚至还会进入二审程序,这就需要花费当事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一来,一些急需解决的纠纷就不能进入法律程序进行处理。正可谓是迟来的正义非正义。诉讼过程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会加大当事人处理案件的经济负担。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公民对法律信仰的缺失。
二、公民法律信仰之重建
第一,要正确处理好传统法律资源同西方移植法之间的联系。中国社会现今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符合西方法治理念的自由、平等、权利的理念也在不断的构建。因此,中国传统的法制资源要在被不断赋予新的理念与价值的基础上,承继和发展才能符合现今中国国情的发展,通过传统法律资源和现代西方法律理念的不断融合和发展,使人们的法治观念不断更新,从而树立公民的法律信仰。
小农经济的缺点范文6
卢瓦尔河是法国最重要的河流。这个由东向西流淌的河流将法国分成了两半,两岸的居民都视其为生命,各个朝代的帝王也纷纷在这里留下足迹。他们不仅在这里狩猎,还大肆修筑城堡抵御外敌,并且长期居住,因此卢瓦尔河谷也被称为帝王之谷。这个历史悠久的流域发生了许多才子佳人的故事,也激发了大仲马的想象力,而这些都与葡萄酒有关。葡萄酒对当地的法国人来说和卢瓦尔河一样,都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水。法国朋友告诉我,当地人均葡萄酒的消费量是一年一百多瓶,多年前这个数字还要高,如果去掉不能喝酒的小孩,每人每天要喝掉一到两瓶酒,说是世界之最应该不为过。
本文所讲的三剑客――小吉、小阿和小斯,是卢瓦尔河流域三位年轻的葡萄园种植者和酒园庄主,都是子承父业。在全球一体化的大潮下,他们作为法国式小农经济的典型代表,以每家三十几公顷的产量开拓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面对来自南美、北非甚至澳大利亚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竞争对手,他们知道团结协作的力量,从而结成联合体,决心同进同退。依我看来,他们真要有堂吉诃德般的勇气,所以也称其为剑客。作为大仲马笔下人物的同族后代,他们有指向,这就是中国的广大消费者;也有利器,就是卢瓦尔河沐浴下的葡萄园。只是,陌生的生活环境、行为方式迥异的消费者,再加上信口开河的所谓买家,他们遇到的局面甚至比中国人当年开拓西方市场时还复杂,因为他们争夺的是一个浮躁多变、急功近利、暴发户般的市场。
饮酒的差异
我先认识的是小阿的父亲,他是个典型的专业葡萄种植者。当我带他去参观河北昌黎的葡萄园时,在西装革履的中方陪同人员众目睽睽之下,他作为被邀请的客人却走到葡萄架下去摘多余的叶子,就跟修剪枝叶的工人一般。那是一种职业习惯。
中方接待者是国内最早制作西方口味葡萄酒的专家,上世纪80年代和法国人合资建厂开始生产干红干白,而在此之前国人喝的都是勾兑出来的甜味葡萄酒。中方引进了法国的技术制造出自己的酒并引以为荣,看到昌黎整齐划一的葡萄架和先进的厂房时,我也感到由衷自豪。不过,在和当地一家酒厂座谈时我发现,同样种植一公顷葡萄,中方产出的葡萄酒竟然比法方多了一半!我开始思考这其中的原因……
不久后小阿接手家业,还和其他两家酒园结成联盟,共同销售,于是我就在北京认识了他的两个盟友小吉和小斯,他们随卢瓦尔河谷的十几家酒园,在欧盟的资助下集体来中国办品酒会,让参观者免费品尝。卢瓦尔河谷是继波尔多和勃根底之后,法国第三大葡萄酒产区,价廉物美却不为国人所知。之前充斥国内市场的多是产自波尔多地区的酒,以至于在许多场合,喜欢喝酒的人都跟我说起法国酒就是波尔多。
有些红酒知识的国人不仅言酒必称波尔多,还很迷信高级酒园拉斐这样的牌子,以至于很快市场上就出现了小拉斐,直到后来媒体披露在中国的拉斐销量已经大于法国的实际产量,疯涨的拉斐价格才开始回落。
国人对法国葡萄酒的认识让法国人迷茫,而喝酒的方式也让法国人瞠目。法国人喝酒是经常喝甚至天天喝,但是一般不过量。我的一个小校友,熟悉法国文化还在法国生活过多年,后来供职于一家待遇丰厚的大型国企,他们年会时喝的是像拉斐那样价格昂贵的法国酒。看着领导和同事们像喝白酒般一次次干杯、连味道都没来得及品一会儿工夫几瓶酒就成空时,他觉得是在暴殄天物。而在与其法语专业老师和同学聚会时,大家自带法国普通的葡萄酒,虽然每瓶价格都便宜很多,却像法国人一样斯文地边饮边聊,再谈谈酒园产地和其中的故事,感觉像在法国一样。这时,他们吸收的不仅是葡萄酒,还有其文化。
订购的气势
那次的品酒会有上百个牌子,红白干葡萄酒,再加上那种晚葡萄制成的甜味酒,还有类似香槟口味的起泡酒。法国人品酒时一般不吃东西,就那么干喝,我想那是为了保持口感不至于被食物破坏,使得味觉变得不敏感。法国人还自带了不少吐酒器,那种一米多高的金属容器,上面带着水池般大口,喝不完的酒可以直接吐到里面。平时不糟蹋食物的法国人这时都显得很浪费,他们打开一瓶酒之前会上下摇晃一下,之后慢慢斟一杯,自己先品尝一口,在嘴里咕噜一下看看味道如何再吐出去,感觉没错再给客人斟上。
我想,既然要吐出去干嘛倒那么多,于是要求他们给我倒酒时少倒一点。这时小斯跟我说,喝葡萄酒时还是要倒一定量,不能太少,这样酒和空气氧化才能更为充分,口感也就更好。我想起在法国时,酒从来不被倒满,但也不是少半杯,除非是大肚酒杯。而在我们国内,斟酒有斟满的习惯,满的几乎要流出来。可是到了一些高档餐馆,那些服务员被训练得只倒一个杯底那样多的红酒,喝着既不过瘾,也没有达到最佳口感,让我想起了“邯郸学步”这个成语。
不过,那天我带去的朋友在不同类别的酒中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口感,品酒后立即表示要迅速订购,气魄很大,张口就是一个集装箱,要从法国装瓶贴标签后直接运来。因为他们知道国内假酒充斥,所以讲究的人不肯喝国外散装进口、到国内再装瓶的那种葡萄酒,就怕一到国内就有人做手脚。我的朋友在贵州带茅台随机飞抵北京后不敢委托快递公司,自己亲自带着酒各处送,就是怕被掉包。
一旦决定订购就订一集装箱,这让三剑客兴奋且充满期待――中国市场真是潜力巨大!我虽然喝了酒但头脑还算清醒,知道在中国有酒后说话不算数这样的情况,生意场上不少国人喜欢豪言壮语,事后是否真的履行诺言,只有天知道了。
交际的困惑
北京品酒会后,我在上海和三剑客吃了一次饭。饭后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喝得有点晕乎的我只想早点回房间休息,而三剑客却要继续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征程,连夜赶到一个我都不知道的地方,离上海有百十公里。那天,他们三人每人都喝了大半瓶酒却无醉意,倒是当地司机像喝多了一样走错了路,害得他们多走了几十分钟。到达目的地时,接待方好几辆车等在路边,已经很久了。见到这么隆重的欢迎场面,他们受宠若惊。没想到见面后第一件事居然是喝酒吃饭,他们急忙解释刚刚酒足饭饱。不过,他们也知道入乡随俗,不情愿中还是客随主便,吃了个不知道是晚餐还是夜宵的饭,回到酒店时已经凌晨三点。早上八点多,他们又被叫起吃早饭,之后被安排乒乓球比赛。三剑客显然没有多少准备,匆忙之中派了打得最好的小阿上场。然而无论派谁,法方都不能正常发挥,因为乒乓球室内烟雾缭绕,参战和观战的中国人都在抽烟,而三剑客只会喝酒不会抽烟――人类的这些缺点二取一。在烟雾的缝隙中,小阿紧张地注视乒乓球的来路,而小吉本来就对香烟过敏,屋里烟味浓得把他的眼泪都呛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