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文化素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品质文化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品质文化素养

品质文化素养范文1

关键词:高品质高中;文化承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2A-0026-04

当前,普通高中存在着严重的“单质化”现象,应转型“单质化”的普通高中为办学质量、内涵、文化、特色的“高品质”教育集合体。由此,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也就成为办高品质高中的时代诉求。而优质特色发展,不仅是解决“单质化”的有效办法,更是实现高品质高中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与应然选择。我们认为,文化作为高品质高中的“顶层设计”,文化承创是走向优质特色的关键所在。

江苏省震泽中学于1923年创立于太湖南岸的震泽古镇,在9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六易校名,三迁校址,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2007年9月,学校易地新建,整体迁址于区政府所在地办学。作为一所创造过辉煌业绩的县域知名重点高中,如何在新校区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延展办学特色、铸造教育品牌,进而创生新型学校文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优质特色发展,是一种过程、一种能力、一种文化,而不只是一种静态的结果。实现优质特色发展,是一所学校提高办学品位、克服“单质化”“同质化”的必由之路。由此,问题之肯綮在于如何全面剖析学校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理性思考优质特色发展的维度与路径,推进高品质文化、高品质师生、高品质课程、高品质教学的校本实践,以彰显优质,强化特色。

爬梳剔抉:本质触及高品质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根柢原乡”

高品质高中,在发展理念上,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在教育价值上,更加关注人本身的价值;在教育质量观上,更加关注人的全面而多样发展;在培养模式上,更加注重人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培养;在教育管理方式上,更加注重政策引导和思想引领……[1]

所谓优质学校,一定是以“先进理念”引领的现代学校,是注重学生“和谐发展”的高质量学校,是“勇于创新”的个性化学校,是不断“自我超越”的成长型学校。而特色发展,首要是文化特色,核心是基于优势学科所形成的特色课程体系。基于此,当我们思考以什么样的道路走向优质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探讨优质与特色的整合之道。所以,高品质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既是一种以优质和特色为追求的发展方式、发展策略和发展状态,又是一种发展过程、发展能力和发展文化,而不只是一种静态的结果。[2]

就路径选择而言,基于优质特色发展打造高品质高中,首先是文化梳理、理念引领,即在梳理学校办学历史的基础上,把学校优质特色发展这一目标融入学校精神,成为学校“底色”,化为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追求,变成支撑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精气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思想和主张,这种主张既要符合教育基本的规律,又要有自己对教育独特的理解。其次是师生成长、素养提升,即通过激发师生“生命生长”的内生能量,涵养其个体发展的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借助“发展人”的过程来助推学校的“高品质发展”。第三是完善课程,建构体系,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交融的体系,形成领先于其他学校的优势学科领域。第四是优化教学、特色发展,教学是否优质是学校是否优质的关键变量。一是要持续改进教师的教,其目的在于优化学生的学;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效能,使每一个学生的人格都得到健全发展。概言之,一所优质特色发展的高品质高中应至少具备“高品质文化”“高品质师生”“高品质课程”“高品质教学”等要素。

共融共生:承创文化的高品质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校本实践

(一)厘清文}纲要,系统谋划高品质文化的优质发展

继承和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继承,让学校文化拥有根基,接上历史地气;创新,让学校文化持续发展,注入时代元素。梳理江苏省震泽中学90多年办学历史,我们发现:震中传统文化中具有“诚朴育英”的风骨,她鲜明地表征了我校“树诚笃之风,造朴茂之才”的办学目标。我们认为,这就是震中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是需要继承与弘扬的“合理内核”。基于此,我们便将震中传统文化表述为“诚朴育英的县中文化”。

在全面梳理校史、厘清文脉的基础上,我们以办现代学术性高品质高中为目标,系统谋划学校文化建设,制定了《江苏省震泽中学文化建设大纲(2011―2015年)》(简称《大纲》)。《大纲》确定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扬弃震中传统文化,厘清办学思想,创生学校精神,建构理念文化,使之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并最终形成精神文化统领下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文化体系,进而使精神文化理念化、制度建设人本化、校园环境人文化、师生活动课程化。具体说来,通过3―5年的持续努力,重点形成以下四个方面的标志性成果:一是建构以学校精神、办学愿景为主要内容的理念文化体系,并为全体师生所认同。二是培育3―5个有品位、有影响的品牌活动项目,并使之课程化。三是建成一批内涵丰富、格调典雅、主题鲜明、和谐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四是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形成科学民主、人本规范、和谐高效的制度文化。

(二)激发内生能量,着力涵养高品质师生的核心素养

艾伦・布兰克斯坦指出,优质学校必须拒绝失败和确保师生都能取得成功,只有让师生都获得成功的学校才是真正的优质学校。[3]由此,高品质高中的核心要义与终极追求即在高品质文化引领下,激发师生内生能量,涵养其核心素养体系,进而锻造一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懂得教育教学规律,教学业务精良,努力奉献的高品质教师团队和“学创俱能、知行合一”“内外兼修、身心两健”的“全面发展”的高品质学生队伍。

针对新校启用后的新老教师教学合作、校本管理、特色建设等问题,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启用了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建设。通过制定共同体相关章程,用模式概念促成其文化力与领导力合力生成;通过课题研究、专家报告、名师指导、专题研讨、听课观摩、网上交流、资源共享等共同体互动互学形式,促进教师自能发展共同体在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发展、课程改革实验及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共同提高。

旨在培育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4]学校积极引导学生自发组建了30余个学生社团(见表1),成立了学生会社团部,还为各个社团聘请了指导教师,并在活动时间、活动场所、活动器材、活动经费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强化课程建设,全面推进高品质课程的特色发展

基于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有关“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比照“江苏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有关“课程设置”的相应调整,在厘清“诚朴育英的县中文化”文化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办学现状与教学实际,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等高品质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我们不断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建设,力求在扩大教与学双向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前瞻教学改革:

一是优化课程结构,推进课程建设综合化、多样化。依据学科“核心素养”,梳理整合学科知识体系,明晰必修课程基础性知识要求,适当减少面向全体学生的必学内容及学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各学科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教学中,把综合实践活动列入选修课程,形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结构合理、层次递进的课程格局。

二是增设选修课程,实现课程内容菜单式、可选择。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类课程资源,大力开发门类齐全的选修课程(见表2)。其中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比例不超过60%,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比例不少于10%。每学期选修课程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修,走班上课,定时间、定地点常态开展教学。

按照上述思路,结合我校实际,学校整体课程框架如下(见表3):

(四)创新发展范式,依托“晓庵天文”的高品质教学培育核心素养

一所高品质高中不能满足于给学生统一的课程与教学,而应不断满足学生多样性、个性化的要求。[5]江苏省震泽中学创办于太湖南岸的震泽古镇,毗邻清代著名天文学家王晓庵纪念馆。“晓庵天文”是学校的一项传统特色项目。30多年的天文观测是从学校传统里生发出来的特色办学闪光点,是校本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枝。得天独厚的天文资源、独树一帜的天文设施、领的人才资源、匠心独运的天文活动为学校藉由江苏省“晓庵天文研究”课程基地实施高品质教学,推进全人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6]

“晓庵天文”,主要以天文学相关课程内容的模型建构、情境创设和内容拓展为载体,以高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重点,推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努力使其成为学生多样化学习和多元发展的高品质“立体课堂”,成为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专业成长的高品质“发展中心”,成为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高品质“展示窗口”。

一是基于学情校情分析,以“晓庵天文”高品质的教学内容导引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情校情分析不仅决定着课堂教学能否实现由教向学的转换,也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核心素养内涵能否实现多元化、个性化。我们的做法是:基于又不拘囿于“晓庵天文”课程的框架,通过制定课程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目标的“双向细目表”、课程学习基础与核心素养达成的“困难分析表”,帮助教师正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目标的关联、课程学习性向与素养基础,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组织与方法的指导。我们尝试开展“鼓励挑战性的晓庵天文课程内容学习”,以高品质的教学内容激活学生学习的热忱与潜能,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二是变革教学组织形态,以“晓庵天文”高品质的教学形式“私人订制”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方案。进入互联网时代,好的课堂应变身“私人订制”的学习中心,满足每个人个性化的教学需求,让学生像淘宝购物一样选课上课。此类教学,以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实现了对教学本身的超越,实现了教学向“教学+”转变。与此同时,每个学生的大脑是不同的,其认知、策略、情感几个部分也就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行动和表达方式,表现出来的是多元的状态、多元的组合。“晓庵天文”高品质的教学形式充分考虑个体不同的需求,使各种各样的学生都能适合这套教学设计,即通用教学设计。

著名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江苏省震泽中学基于文化承创探索高品质高中教学改革,为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提供了一个实践样本。

参考文献:

[1][4][5][6]朱卫国.努力办高品质的高中[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6(1).

[2]徐月新.文化承创视阈下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校本探析――以“活泼泼地”教育为例[J].生活教育,2016(9).

[3]艾伦・布兰克斯坦.创建优质学校的6个原则[M].林玲,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

High-Quality Senior Middle School Development in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A Case Study

XU Yue-xin

(Wujiang District Bureau of Education, Suzhou 215200, China)

品质文化素养范文2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文化素养;提升;思考

Practice and Thinking about Improving the Cultural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Mathematics

Fang Guo-min1,Xie Wei 2

(1.Public Department of Qujing Medical College Yunnan Qujing 655000;

2.Luliang normal school of Qujing Yunnan Qujing 655000)

【Abstract】As a part of the culture of medical students ' comprehensive quality, math literacy is the core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Students ' mathematical literacy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 life. In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can foster students ' honest and trustworthy quality, improves students ' aesthetic ability, cultivates students ' moral sentiments, and inspires students in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such as national pride by flexible methods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 humanistic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foster and improve students ' mathematical literacy.

【Key words】Mathematics teaching; math literacy; improvement; thinking

数学文化素养作为医学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一部分,不仅是概念、定理、公式、计算,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创新品质、文化精神。它在陶冶人的情操、健全自我人格、提高思维能力、培育科学精神、传播文化思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现象非常严重。导致学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加强医学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1. 数学文化素养的内涵及其特征

所谓数学文化素养,即数学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以及数学科学体现出来的以数和形为对象,以概念、判断、推理和计算为主要思维方式,以求真、求善、求美为中心的理性精神。数学文化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求真、求善、求美为中心的理性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也就是人文精神。

数学文化素养具有以下特征:是以数学学科知识为基础而形成的数学基本能力,是个体对数学知识不断内化并形成价值的过程;广泛地支配人的数学行为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有助于学习者解决自身所面临或将要面临的数学问题;数学文化素养和数学知识及数学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二者不能等同。因为数学文化素养总隐含在知识里,体现在揭示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它不像知识那样,具体编排在某一章节,但却渗透在几乎所有内容之中。

2.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数学文化素养越来越成为当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数学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和提升的。数学知识是培养和提升数学素养的基本元素,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本身,更要借助数学知识载体,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并由此获得思维的启迪,情操的陶冶,创造力的增强,数学素养的提升。

(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结合数学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学科特征以及古今中外数学家孜孜以求的奋斗经历,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勤奋求实的精神以及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品质文化素养范文3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初中英语;体现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组织研究提出各个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当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时,潜移默化地掌握学习能力,使其具备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素养与能力。

一、初中英语素养所包含的内容

初中英语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大致分为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这四方面能力的着重培养,使其适应时代的需求,自主探究学科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语言能力: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造就的,以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式训练学生的理解以及表达能力。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提升语感,掌握英语相关知识并能在语境中对英语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能正确运用口、笔进行意义的传达,识别并欣赏其中表达意义的手段,正确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品格:文化品格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中外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展示出来的文化素养以及行为取向。旨在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对中外的文化差异形成认知,能吸收英语的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正确的情感感知,成为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者。

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型等方面的特征。旨在通过初中英语教学,提升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不同认知,发挥自身的个性,对英语文化中的各类现象进行新的认知,分析信息中的逻辑关系以及观点的正确与否,发散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方法,拓展学习渠道,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就需要注重方法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形成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监督、反思、调整及评价。

二、英语核心素养在初中教学中的体现

1.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时,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为学生创建具体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放松心神,更好地融入语言环境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 Unit 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很多初中生在进行交流,小丽向小明提问:Where’s your pen pal from?小明回答:She’s from Japan.小丽继续问:What language does she speak?小明回答说:She speaks English.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Where’s your pen pal from?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运用英语进行回答,使学生融入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2.拓展阅读,提升学生文化品格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对教材进行教学,也要注重学生课外的延伸,使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英语读物,深入了解外国人的生活习惯、文化构成,从而使学生将中外的文化差异进行有效的比较与分析,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注重方法教学,提升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方法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进行知识的分析、总结、概括以及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亩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闫建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

品质文化素养范文4

【关键词】体育教育;学生; 体育文化素养;高校体育文化认知体系

1前言

1??1问题的提出

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适应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体育教育是学校的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是大学生形成良好健身意识,终身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另外,大学生的身心发育日趋成熟,其思维、认识和判断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是接受高层次教育,实现人格社会化的最佳时期。通过对专家学者、教师及学生的调查和访问,以及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得知,当前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普遍较低。笔者认为培养学生体育文化素养,首先应转变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加强学生体育文化认知体系的构建,通过对于教学过程的改革,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促使学生树立多维体育观,促进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维和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加强体育理论知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社会竞争及对人才需求规格的提高,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问题。

长期以来在传统、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单一的课程模式和不合理的课程结构严重影响下,现代大学生的体育文化意识普遍不够强,体育运动能力普遍偏低。不少专家学者对体育文化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态度和行为、体育能力等曾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较全面系统地对培养学生体育文化素养进行实践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立足于对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转变和加强对学生体育文化意识认知体系的构建相结合,通过对体育教学过程的改革、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从而促使学生树立多维体育观,促进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作一些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对体育的哲学理解深度不够及对大的体育教学观理解不深都对教学改革有一定的障碍。随着对学生增加体育文化课的教育,学生对体育为了什么,体育能做什么,体育精神对人成功要素的影响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影响的理解和认识逐渐的加深,让学生摆脱过去对体育浅陋的认识,从而正视体育对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对自己事业的成功,指导自己科学地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学生体育意识、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

目的意义:就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中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在纯“身体教育论”教学状况下难以实现的情况及我校目前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重文轻武”现状,笔者认为解决学生体育文化素养较低状况的方法,还需“文武”并举。必须遵循“以文化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根本,以终身体育的实现为最终目的”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环,与社会体育紧密相连。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适应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和未来社会竞争必须具备的个人品质。因此,对如何提高我国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2相关研究综述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不少专家学者对体育文化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态度和行为、体育能力等曾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较全面系统地对培养学生体育文化素养进行实证研究的并不多见。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产生的主体错位、主体功能错位和国民体育意识的错位,都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要对错位的体育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也是改革过程中阻力最多、难度最大的一步。原教育部长周济提出“要把体育改革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的真实含义,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的教育,但是很多体育工作领导者的思想目前还停留在“身体运动论”阶段。能否把具有适应社会竞争、全面发展、能力过硬的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合格人才输入社会,就成了高校体育教育的艰巨任务。树立“以文化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根本,以终身体育的实现为最终目的”的体育教育思想,尽快改变传统体育教育重技能、轻知识的现象,让学生了解西方体育发展过程中深邃的哲学思想和与社会进步、文明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非常重要。否则将制约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社会竞争及对人才需求规格的提高,更要求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问题。

1??3体育文化素养的概念和内容

体育文化素养,是人们在先天自然因素(生理方面)基础上,通过环境与体育教育影响所产生的后天社会因素(精神方面)及其体育能力等品质相结合而形成的人的一种体育素质。简言之,就是人的各种精神要素及其品质的总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和体育行为6个方面。体育文化素养侧重体育对人的“文化”素质方面的影响。它是通过体育知识的深浅、体育技能的优劣、体育技术的好坏、体育意识的强弱、体育个性的突出与否来表现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适应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和未来社会竞争必须具备的个人品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品质文化素养范文5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以学生作为整个教学的重心,这样能够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开展教学的根本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让学生的语文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可以让学生释放出他们自己的潜能。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品位,让学生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思想观念,成为一个富有内涵的人。

一、小学生素养的现状

老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总是过多地重视成绩,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学,导致了他们的人文素养不是很高。在语文知识学习的时候,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教学来进行背诵,没有自己的想法,缺少对文学知识的理解。中华文化可以说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但是现在的很多小学生都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这是因为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都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都会受到这些社会风气的影响,忽视了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这样就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因此,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要提高他们对文学潜在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具有审美情趣、个性品格、高尚的思维品质的优秀人才。

二、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1.加强经典文化教育

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和享受空间,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问题,精彩的物质文明淹没了我们的精神文明。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大潮中的这一代人,他们喜欢的食物是肯德基,他们已经失去了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欣赏,他们喜欢的是搞笑的漫画和日本卡通片,失去了对中国水墨画的深入了解,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最好加入一些经典的故事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中国的古典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古典的文化里面有很丰富的语文素养,我们可以给学生讲授孔融让梨的故事、孟母三迁的故事……通过这些简短的古典故事,让孩子了解到中国文化中的仁孝,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尊老爱幼的好习惯,明白父母要他们苦学的苦心,懂得父母对他们的爱。我们最好在课下多给学生传授一些相关的古典文学知识,可以组织进行弟子规的背诵,通过背诵来让学生记忆,并且给学生讲解其中的含义,整个讲解的过程中最好有故事的融入,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更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我们通过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对里面的故事进行运用,通过背诵来加强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2.开设人文类的选修课程

学生在一种比较宽松的环境里面学习,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我们可以运用选修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现在孩子主动阅读时会有很多发散性的思维,他们比较喜欢自己思考,所以我们可以让孩子在选修课上进行名著的阅读,而很多男孩子对《三国演义》非常感兴趣,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以阅读讨论的方式来学习。在阅读草船借箭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被诸葛亮的聪明睿智深深地折服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对里面人物的看法,描绘出人物的特点,说一说为什么喜爱他们,为什么崇拜他们,这样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学理解能力,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知识和提高道德品质。

语文素质可以贯穿学生的一生,我们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培养就是为了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完善。语文是一门文科类比较强的学科,我们在教学的时候通过语文中的文学著作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个人素质修养,让他们不仅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习做人,这样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

品质文化素养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道德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42-01

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价值

1.1 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作为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程不但为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并且也是有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1]。所以,为了能够很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那么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样可以在帮助学生在学习人文科学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完善的人格与思维方式。这也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1.2 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当前的教育教学理念都比较注重"以生为本",而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即为加强人文关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人格还不够成熟,正是逐渐形成的时期。所以,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教师就要在为学生传授教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只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达到育人的目的。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2.1 深入挖掘名篇内涵,提高人文素养。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存在着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中华民族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借助于这些名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诸多的诗文中,尤其是对于古诗文而言,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所在,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其中包含的诗句以及字词都充满了深刻的哲理与美感。

2.2 渗透情感教育,迁移人文素养。在每篇文章中都会富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而这些感情并非是在表面呈现的,而是需要学生深入对这个文章进行分析才能够体会到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深入地挖掘各种资源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这样才能够达到有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使得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在文章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情感,学生能够得到感染,达到培养其人文素养的目的[3]。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书本上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于是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教材内容,了解到其中涉及的人物、情景,使其情感得到良好的熏陶。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燕子》这篇文章,使其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春天花开草长,万木齐发"的美丽景色,实现情感文化的良好熏陶,进而实现人文素养的迁移,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其情感。

2.3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培养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可以采用语文活动比赛的方式,通过比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能够积极地进行自学,加强实践与探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故事演讲大赛、书画比赛以及作文比赛等,使得学生通过各种类型的比赛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其人文素养。此外,学校也可以开展人文科学讲座。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到祖国的壮丽河山,更好地理解某部文学作品,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4 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提升人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示范者,教师的语言行为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首先,其要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要充满爱心,宽容、真诚地对待学生,与学生成为好朋友,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4];其次,教师要具有积极、良好的爱好以及生活情趣,进而更好地感染学生,为学生发挥良好的榜样作用,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认可教师、崇拜教师,喜欢与教师接近,向教师学习良好的生活情趣与兴趣爱好。

3.结语

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但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要深入挖掘名篇中存在的人文知识与深刻内涵、合理渗透情感教育、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并且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等,进而充分地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风虎.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浅析[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7):248-248.

[2] 杨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J].课外语文:下,201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