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废水处理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餐厨废水处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餐厨废水处理方法

餐厨废水处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 生态旅游区环保技术 供水与废水处理技术 垃圾处理方式与技术 卫生填埋处理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绿色汽车

生态旅游区的旅游发展对环境保护技术的需求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保证。而利用环境保护技术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主要表现为利用水污染治理技术,净水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垃圾处理技术等环保技术规划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下面笔者就广西花坪来研究一下环保技术在生态旅游区的应用。

一、花坪生态旅游区环保现状

花坪生态旅游区位于桂林西北面,界于龙胜、临桂两县,为我国距离城市最近的一片原始森林。是1978年国务院批准的41个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总面积为147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绝对保护区,占全区面积85%以上)、缓冲区、控制利用区、利用区、实验区(后面四个区可进行合理旅游开发、利用)。由于近年来花坪根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规定一直处于严格保护的状态,环境污染和被破坏程度相当低,依靠环境自身净化能力足以达到生态区的环境要求。因此目前生态旅游的环保技术在这里使用总体不多。但根据近期通过评审的《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的总体目标要求,“到建设期末,把花坪旅游区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AAAA级景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到2020年,景区的年接待旅游人数达32.78万人次”。显然这种自然状态下的生态保护就显的力不从心了,因此在对该地区进行开发和规划时就应该考虑到即将要面临的环境和生态保护的问题,这个时候生态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就显的十分必要了。

二、花坪生态旅游区环保技术实证研究

我国第一个生态旅游区――张家界的武陵源,在1992年~1998年大力发展旅游。从而引发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此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气环境质量逐年降低;水质明显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速度加快等。面对前车之鉴花坪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要做好:第一环境监测;第二生态旅游区相关法规的宣传教育,执法人员必须执法到位;第三对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相关人员的生态旅游教育。当然还要通过先进科学环保技术的推广运用和试点来带动面上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促进各项环保工作的开展。下面探讨一下花坪生态旅游区环保技术的应用。

1.供水与废水处理技术

①供水处理

随着花坪旅游及经济的发展,水质问题将越来越显得重要,特别是饮用水的净化,直接关系到旅游区人民的身体健康。氯气消毒净化饮用水已有近百年历史,具有使用方便、价廉和控制水源性疾病的传播等优点。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在使用氯气消毒的水中发现了大量的氯仿等有机卤代物,并且实验证实这些有机卤代物对人体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作用。因此对于旅游区集中供水区域――安江坪综合服务区,考虑远期旅游人数的增多,根据现有的供水能力,建议在安江坪适宜地增建50立方米的高水水池一个。有必要对自来水作进一步的净化处理,以除去水中痕量的氯仿。并根据供水区域区人员用水能力的大小,自来水在进入前,先进入光催化水处理装置,通过自动化控制装置对处理过程、水的质量进行自动控制和远传,处理后的水再输送到各服务点。

(2)废水处理

旅游区内的生活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如餐饮污水、厕所冲洗污水),因此可以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因旅游区污水一般为生活污水,没有其它重金属或有毒物质的污染,先将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厌氧池过滤处理后,可经DN300输送到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装置”二次处理,达标后,采用污水管DN200排放邻近的河谷中。当然经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的水中仍含有难以用生物方法降解的痕量有毒有害物质。光催化剂的废水处理装置与现有污水处理系统集成,就可彻底降解现有污水处理系统中难以降解的有毒害有机物,进一步净化水质。

2.生活垃圾的生态技术处理

就花坪自然保护区而言,产生的垃圾主要就是生活垃圾,对生活垃圾的技术处理是我们环保技术开发一个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本人试从联系花坪实际情况来分析一下生态旅游区的垃圾收集和处理技术。

(1)垃圾分类

混合垃圾的分类技术近些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机械或电子机械分类技术的改进,光学分类技术的应用,以及计算机能力的大幅度提高等,都有力地推动了机械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采用先进的垃圾分类及时,现在可以从混合生活垃圾中选出下列物品:①有色金属;②铁金属;③玻璃;④矿物质;⑤塑料;⑥有机物及剩余物。前三种基本属于可回收垃圾,可以进行回收加工进而循环利用。可在生态旅游区的服务区、主要游览步道、游客休憩区等游客活动集中处按适宜距离设置环保可回收型分类垃圾箱,共设置50个,每天清理。对于第五种垃圾――塑料,它的不可回收性、不可降解性对环境的破坏极大。我们建议尽量少用或不用,或采用一些纸质的、布质等可回收再利用的替代品。对于餐厨垃圾来说,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生化处理。

(2)花坪生态旅游区垃圾技术的选择

前面谈过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和综合利用(再生循环利用)。①垃圾焚烧厂有占地小、场地选择易、处理时间短、减量化显著、无害化较彻底以及可回收垃圾焚烧余热等优点,但焚烧厂排放废气中的二恶英类物质严重超标,会严重污染环境。结论:花坪不宜使用焚烧处理方式。②垃圾的堆肥处理和再生利用,是垃圾减量和垃圾资源化的最佳途径。但是如果垃圾分类不彻底、技术落后等原因,就会致使多种病原微生物、重金属,以及其它有害物质随堆肥进入土壤。土壤中的有毒有害成分经过作物的同化作用,最终通过食物进入动物和人类体内。而花坪在选择此处理方式前提是垃圾分类必须彻底处理。那么下面就来研究一下填埋处理。

(3)卫生填埋处理

所谓卫生填埋,就是能对渗滤液和填埋气体进行控制的填埋方式。在城市中的生活垃圾采取陆地填埋方法进行处置,主要问题是垃圾渗滤液的收集控制。渗滤液是生活垃圾中大量的有机成分在填埋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产生出来的,如果处理不当,渗滤液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会渗入地表或地下水体中,造成更为隐蔽的污染。但在生态旅游区,就其具体情况而言,卫生填埋比垃圾焚烧和堆肥及再生技术更可行,也更符合地理位置的特点,自然保护区人群远不及城市市区的数量,生态旅游者环境保护意识强,生活垃圾的种类也相对少很多。建议在生态旅游区外的低洼处建立垃圾填埋场。在安江坪停放垃圾清运车2辆,进行垃圾密封清运处理,并集中运往景区外的废物处理中心,再进行地磅称重汁量,卸料到先规划好的分区,用推土机推平,进行分层压实、覆土、灭虫,最终,覆盖后实行绿化。渗透液进入渗透液收集层,再进入调节池和污水处理站。和冲洗水一起排入地表水。

3.空气污染控制技术

尘埃细粒子对人体呼吸系统、大气能见度和景区景观等都会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但由于本生态旅游区植被覆盖率高,所以空气质量远远超过 了GB30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标准。不过可以预测的是,将来生态旅游区的空气质量应该会随着游客的大量进入而受一些影响。特别是受机动车的大量涌入,而大量的汽车尾气形成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生态旅游区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此外,汽车的尾气污染(占污染总量的70%)和噪音污染正愈来愈严重的影响着生态环境。因此改进机动车的燃油设备和绿色汽车是生态旅游区的当务之急 。

(1)改进机动车的燃油设备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开发,国外提出了以控制汽油车气态污染物为主的三元催化技术和以控制柴油车细粒子排放为主的净化技术,其中前者已经比较成熟,而后者则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尽管如此,发达国家在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其机动车排放系数往往只有中国的10%或更低。目前,国外正在进行极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的开发。为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我国已攻克了催化净化器产业化关键技术和柴油机颗粒物排放净化技术。最近,我国研制成功一种新的自动补气尾气净化装置,它几乎能净化尾气中的全部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对NOx也有降低作用。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花坪生态旅游区的空气污染控制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2)绿色汽车

燃油汽车引起的尾气污染(占污染总量的70%)和噪声污染正在愈来愈严重地影响着生态环境。而绿色汽车是一种以天然气、甲醇和太阳能等驱动的汽车、使用过程中基本无污染、废弃淘汰后回收利用率高的一种汽车。目前日本已经研制出速度快、行使远的电动汽车,最高时速达176km,充电一次可达548 km,我国研制的“远望”电动大客车满载51人时时速可达90km,一次充电可行驶120km。

综上所述,花坪生态旅游区应该对进入旅游区汽车辆数车和尾气排量进行严格控制,建议第一在安江坪修建停车场,减少尘埃、废气等污染;第二景区的用车,可用装有尾气净化装备的汽车和基本无污染的非燃油汽车(如电动车、天然气车、甲醇车和太阳能车)。

除此之外,花坪还应取以下措施来减少大气污染,保持旅游区的优良的环境质量。

(1)认真做好区域内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作好定期动态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

(2)旅游区内的项目建设设施要符合环保标准,对度假区内的废气排放要装置废气处理排放设备,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放。

(3)改善能源结构,对民俗旅游村落和旅游区内的村寨,应尽量使用沼气、石油液化气、生活民用电等能源。

(4)垃圾处理要集中并分类处理,严禁焚烧,统一运往旅游区外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

三、结语

目前,我国环保技术本身还亟待完善,本文正是从实用性角度研究环保技术在花坪生态旅游区的应用,试图找到生态旅游区环保技术应用的模式,从而为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徐家良范笑仙:制度安排、制度变迁与政府管制限度.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

[2]李军费川云:地球空间数据集成研究概况.地理科学进展,2000

[3]郑丹星冯流武向红:环境保护与绿色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杨京平田光明:生态设计与设计.2006

[5]薛军:城市供水与废水处理自动化控制技术.中国水利,2003

[6]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1999

餐厨废水处理方法范文2

关键词:高岭土;应用领域;转型升级;发展建议

1 前言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主要分为能源、金属和非金属三类[1]。高岭土与云母、石英和碳酸钙并称为四大非金属矿产资源。高岭土俗称瓷土,首先发现于景德镇浮梁县高岭村,遂沿用村名“高岭”而命名为高岭土。高岭土的晶体结构是由一层Si-O四面体和Al-O八面体堆叠而成,理想结构式为Al4[Si4O10](OH)8,理论化学组成为Al2O3・2SiO2・2H2O,各组分的理论含量为Al2O3 39.5%、SiO2 46.54%、H2O 13.96%。高岭土在元代被景德镇作为制瓷原料大量使用,由于高岭土具有耐火度高(达1700 ℃),能够提高陶瓷烧结的温度,改善瓷器的物理性能等优势,使得景德镇瓷器由低火度的软质瓷提升为高火度的硬质瓷,所以才成就了景德镇举世闻名的瓷都地位[2]。高岭土在陶瓷原料配方中所占的比例为20%~30%,添加高岭土使陶瓷中Al2O3的含量增加,促进了莫来石的生成,提高了陶瓷的稳定性和烧结强度,使得陶瓷坯体不容易变形,并且可提高陶瓷的白度[3]。

陶瓷制品是高岭土的重要应用领域。梧州高岭土资源丰富,初步探明的高岭土资源覆盖面积达23平方公里,矿藏深度为100 m,储量达6.7亿t。煅烧后Al2O3含量达到45%,SiO2含量达到52%,Fe2O3含量小于0.5%,TiO2含量小于1%,白度达90。从2008年起,梧州抓住佛山陶瓷产业往西部转移的契机,以资源换产业,大力发展建筑陶瓷产业,随着开采量的增大,高岭土年税收收入已突破2000万元。梧州规模以上陶瓷企业已达14家,2014年规模以上陶瓷工业总产值达103亿元,为梧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虽然高岭土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但梧州的高岭土主要用在陶瓷行业。陶瓷行业属于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在全国环境保护压力持续增大的宏观形势下,推进产业向高附加值和低能耗、低排放升级对梧州的科学发展非常重要。本文概述了高岭土产业的应用领域和最新技术进展,提出了梧州高岭土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2 高岭土的应用

高岭土具有可塑性、黏结性、分散性、吸附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造纸、陶瓷、环保、橡胶、耐火材料、化工、农药等领域[1]。本文着重论述高岭土在环保、催化剂、塑料、橡胶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纳米高岭土的优异性能。

2.1 高岭土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

高岭土有独特的层状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和离子交换能力,在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郑敏等人用硫酸铝和活性炭对高岭土进行煅烧改性处理,在高岭土中增加孔隙,提高其吸附性能,对柴油废水中柴油的去除率高达99%[4]。翟由涛用Al3+和Mg2+对高岭土进行改性处理,对含磷废水中的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磷的去除率达80%;高岭土是土壤的组成部分,吸附磷后可作为农肥使用[5]。纺织品印染厂排放的印染废水,具有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难降解、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耗氧量)高等特点。马万征等人用无极絮凝剂硫酸亚铁对高岭土进行改性处理,发现当硫酸亚铁与高岭土满足1:7时,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COD降低68.75%[6]。苯胺是染料、农药和医药生产的重要原料,具有很强的毒性,列入了“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刘云云等人用100 ℃烘干和煅烧处理过的高岭土为原料吸附废水中的苯胺,对苯胺的去除率达79.82%[7]。蔡明琴等人,以天然高岭土为原料去除水中的Pb2+、Cd2+、Ni2+和Cu2+等重金属离子,发现高岭土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效果,特别是对Pb2+有最好的吸附效果,且四种重金属离子均不易从高岭土表面解吸[8]。

2.2 高岭土在催化剂领域中的应用

高岭土是制备催化剂的基质材料,主要用来制备光催化催化剂和催化裂化催化剂。TiO2和ZnO是净化环境的重要催化剂,但用纳米TiO2和ZnO进行光催化时,由于颗粒小,不易沉淀,催化剂难以回收,再生和再利用时活性成分损失大,对TiO2和ZnO进行固化处理,不仅可以解决催化剂的分离回收问题,还可克服其稳定性差和容易中毒的缺点[9、10]。张旭等人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钛溶胶负载到硫铁矿尾矿上,采用一步煅烧法制备负载钛偏高岭土,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率达93.5%[9]。胡志彪等人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ZnO/高岭土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率达95.37%[10]。邓中文等以高岭土/甲醇插层复合物为前驱体,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反应制备管状高岭土,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负载有TiO2的管状高岭土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光降解效率比纯TiO2提高30%[11]。提高重油转化率是炼油厂面临的迫切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效率。高岭土是制备催化裂化催化剂的主要基质材料,占催化剂40%左右的组分,具有价格低廉,性能优越,重油大分子预裂化和负载活性组分等作用[1,12]。王栋等人用NaOH和HCl分别对高岭土进行碱和酸改性处理,提高催化剂的抗重金属能力和重油转化能力[12]。Jorge RAMIREZ―ORTIZ等人对高岭土进行热活化处理制备的催化剂,可将餐厨废油和甲醇转化为柴油,转化效率达95%[13]。

2.3 高岭土在塑料领域中的应用

高岭土作为塑料工业的填料,作用是使塑料制品外表平整,尺寸精确,抵抗化学腐蚀、减少热收缩和热裂变,有利于抛光打磨过程的进行,在塑料中的一般用量为15%~60%[3,14]。覃绿梅等人用煅烧超细活性高岭土加入PVC(聚氯乙烯)中,提高PVC电缆的绝缘性能[15]。高岭土是无机材料,与有机分子相容性较差。为增强高岭土和塑料聚合物的相容性,需要对高岭土进行改性处理。张作才等人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对高岭土进行表面改性,与PP(聚丙烯)制备复合材料,提高PP的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和热稳定性[16]。李国喜等人用大分子表面处理剂对纳米高岭土进行表面处理,与PE(聚乙烯)熔融共混制备纳米高岭土/PE复合材料,用作食品包装膜,热学性能、热封性能、摩擦因数均优于PE膜,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量降低46.4%,氧气透过量降低31.7%[17]。

2.4 高岭土在橡胶领域的应用

高岭土作为填料可降低其它原材料在橡胶中的用量,降低橡胶生产成本。高岭土可增强橡胶的耐磨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延长其老化时间,提高制品的粘稠度,防止其塌软、变形,同时可提高橡胶通透性、防水性、化学活性、防火抗燃性等性能[3,14]。王金合等人用高岭土填充硅橡胶制备可瓷化硅橡胶耐火复合材料,提高耐火电缆的耐火性能[18]。陈巧等人采用稀土盐和乳酸钾水溶液对高岭土进行表面掺杂改性,然后与天然胶乳混合,用凝聚共沉淀法制备稀土掺杂高岭土/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稀土掺杂高岭土在天然橡胶中有良好的分散性,二者构成的界面结合牢固,提高天然橡胶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19]。

2.5 纳米高岭土的优异性能

高岭土是由Si-O四面体和Al-O八面体层连接而成,单元层之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氢键的结合力相对较弱,因而高岭土容易加工粉碎成粉末。当加工的高岭土颗粒尺寸小到纳米量级(1~100 nm)时,就制得纳米高岭土。制备纳米高岭土的方法主要有机械粉碎法、化学合成法和插层法三种,其中插层法是目前制备纳米级高岭土最有效的方法[20]。纳米高岭土具有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纳米材料的基本特性,使得纳米高岭土出现了奇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高岭土的应用性能[1,20]。如用纳米高岭土作为原料可使陶瓷具有更致密结构和更高硬度,使得陶瓷产品具有好的韧性和延展性,不易破碎[20]。纳米高岭土用于食品保鲜包装时,可延长食品保质期;用作塑料填充剂时,可使得塑料制品拥有良好的阻燃性能;纳米高岭土还可提高对磷、氮、钾的吸附量,应用前景非常广阔[21]。

3 梧州市高岭土产业发展建议

3.1 提升陶瓷用高岭土的品质

高岭土的应用非常广泛,陶瓷行业只是高岭土应用的一个领域,加大宣传力度,促使陶瓷行业节约集约使用高岭土资源。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研究对高岭土原料进行深加工和改性处理,提高建筑陶瓷质量的工艺路线以及制备无线电陶瓷(如:高频陶瓷、电容器件、电阻器件和高频振荡元件等)、工业陶瓷和特种工业陶瓷的可行性,延伸梧州陶瓷的产业链,提升陶瓷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2 引进和培育专业化高岭土开发企业

企业是创新主体,产品的技术升级和产业集聚发展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中国高岭土有限公司位于苏州市,是全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高岭土专业企业[1],建有高岭土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规模销售耐火、砂轮、磁性材料工业用高岭土,橡胶工业用高岭土,造纸用高岭土,煅烧超细高岭土,工程塑料专用改性高岭土,化妆品专用高岭土等系列产品。福建龙岩、广东茂名、安徽淮北等地也建有大型高岭土专业企业,推动了当地高岭土产业的发展[1]。梧州还没有规模以上高岭土专业企业,成为制约高岭土产业发展的瓶颈。高岭土产业是新材料产业,属于国家和广西自治区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梧州要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契机,积极引进和培育大型高岭土专业企业。依托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对高岭土进行深加工,提高高岭土附加值。同时要依托大企业技术优势,对高岭土尾矿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3.3 注重高岭土产业与现有产业链的融合

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改善环境质量,保障民生,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迫切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梧州是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也是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走廊的重要屏障,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梧州的必然选择。高岭土在节能环保领域应用前景非常值得期待,梧州要抓住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加快建设的契机,在试验区集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抓好中节能环保产业园以及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等项目;做好节能环保产业链的招商工作,实现高岭土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融合协调发展。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是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围绕再生铜、再生铝、再生不锈钢和再生塑料等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梧州国龙投资集团即将在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上马年产5万吨PET项目,梧州塑料产业链将不断完善。高岭土是塑料制品的重要填充材料,要在再生塑料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结合高岭土产业的发展,促进梧州产业之间的互补和融合。

4 结语

高岭土是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应用广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岭土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各领域对高岭土的需求量也将稳定增长,不过对高岭土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改性处理是提高高岭土品质的重要手段,梧州要引进和培育大型高岭土专业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注重上下游产业链的结合,将高岭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 姜桂兰,薛兵. 高岭土加工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0.

[2] 郭来喜,杨静荣.瓷器之根―高岭土[J].科学之友,2011,7,11.

[3] 陈专,蔡广超,马驰,等.高岭土的性质及应用[J].大众科技,2013,7,90-93.

[4] 郑敏,金晓英,王清萍,等.改性高岭土处理含油废水的实验研究[J].非金属矿,2009,32,59-61.

[5] 翟由涛.改性高岭土对水中磷的吸附行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784-15785.

[6] 马万征,刘丹丹,郑洪倩,等.改性高岭土对印染废水处理的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3,1,34-37.

[7] 刘云云,王银叶.高岭土对苯胺吸附效果的初步研究[J].应用化工,2013,11,2021-2023.

[8] 蒋明琴,金晓英,王[萍,等.天然高岭土对Pb2+,Cd2+,Ni2+,Cu2+的吸附及解吸性能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5-59.

[9] 张旭,严云,谢斐琳,等.高岭土负载钛制备具有光催化活性矿物掺合料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3,44,293-297.

[10] 胡志彪,周云龙,张巧玲,等.纳米ZnO/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4,45,05024-05026.

[11] 邓中文,郑玉婴,龙海,等.TiO2负载管状高岭土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表征[J].功能材料,2013,44, 874-877.

[12] 王栋,唐玉龙,刘涛,等.改性高岭土性能的研究[J].工业催化,2014,22,128-131.

[13] Jorge RAMIREZ-ORTIZ,Merced MARTINEZ, Horacio FLORES Metakaolinite as a catalyst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from waste cooking oil[J]. 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2,6,403-409.

[14] 蔡广超,马驰,黄科林,等.高岭土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大众科技,2013,15,111-115.

[15] 覃绿梅. PVC塑料电缆料用煅烧超细活性高岭土的研究报告.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54.

[16] 张作才,夏h,石晶晶等. PP-g―MAH/改性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工程塑料应用,2014,42,25-29.

[17] 李国喜,宋海南,章于川等.纳米高岭土/PE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包装膜中的应用.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1,23,34-37.

[18] 王合金,曾廷环,鲁永林等.高岭土填充硅橡胶可瓷化耐火复合材料研究.应用方法论,2012,22,92-93.

[19] 陈巧,王芳,曹秀华等. 凝聚共沉法稀土掺杂高岭土/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橡胶工业,2012,59,325-330.

餐厨废水处理方法范文3

河南省建设生物质能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全球每年生物质的总量大约在1.7×1011 吨,估计现在只有6.0×109 吨生物质(约占总量的3.5%)被人类利用。按照能源当量计算,生物质能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位列第四,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耗的14%,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能够缓解能源危机的有效资源和最佳替代方式,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目前,生物质能化利用的主要方向包括:生物液体燃料、生物燃气、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化工等方向。生物质能产品既有热与电,又有固、液、气三态的多种能源产品,以及生物化工原料等众多的生物基产品,这些特质与功能是其他所有物理态清洁能源所不具备的。

据国际能源署统计,在所有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源的比例已经占到了77%,其中生物质发电、液体生物燃料和沼气分别占生物质能源利用总量35%、31%和31%。

很多国家成立专门的生物质能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部门的协调事宜,如巴西“生物质能委员会”,印度“国家生物燃料发展委员会”,美国“生物质能管理办公室”等。

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关于生物质能发展的长期规划,确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如美国“能源农场计划”,巴西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计划,法国生物质发展计划,日本“新阳光计划”,印度“绿色能源”工程等。各国都采取了积极务实的生物质能源发展政策与措施,如欧盟主要采取了高价收购、投资补贴、减免税费以及配额制度等。美国主要采取了担保贷款、补助资金和减免税费等。

2011年,最具代表性的生物燃料――燃料乙醇全球产量达到了7 000万吨,美国燃料乙醇产量达到4 170万吨。近期美国已把生物质能的重点转向第二代先进生物燃料,《能源独立与安全法》(EISA)强制要求2022年生物燃料用量达到1.1亿吨,其中先进生物燃料为6 358.8万吨。第二代生物燃料指“寿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比参考基准减少50%以上的、玉米乙醇以外的可再生燃料”,主要包括纤维乙醇、沼气、微藻生物柴油等。为实现此目标,美国政府采用了投资补助和运行补贴(每加仑1.01美元,约合2 123元/吨,按汇率6.3计算)等方式大力鼓励先进生物燃料相关的研发、中试、示范和商业化项目建设,已建试验、示范装置45套,预计2~3年内可以实现商业化规模生产。

生物质成型燃料方面,欧美的发展最为发达,其主要以木质生物质为原料生产颗粒燃料,其成型燃料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已经基本成熟,相关标准体系也比较完善,形成了从原料收集、储藏、预处理到成型燃料生产、配送和应用的整个产业链。截至2010年,德国、瑞典、加拿大、美国、奥地利、芬兰、意大利、波兰、丹麦和俄罗斯等欧美国家的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量达到了1 000万吨以上。

美国POET公司、美国杜邦公司、意大利M&G公司、西班牙Abengoa公司等将于2014年前运行5万吨以上规模的纤维乙醇厂。

生物质精细化工产品目前已达1 100多种,如乙二醇、乳酸、丁二酸、丁醇、2,3-丁二醇、乙酰丙酸、木糖醇、柠檬酸、山梨醇等。据分析,从生物质制取的化学品现已占化学品总销售额10%以上,并以每年7%~8%的速率增长。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预测,到2020年,将有50%的有机化学品和材料产自生物质原料。壳牌公司认为,世界植物生物质的应用规模在2060年将超过石油。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生物质能化开发利用将向原料多元化、产品多样化、利用高值化、生产清洁化方向转变,纤维乙醇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与粮食乙醇相比将具竞争优势,成为液体生物燃料的主流产品;大中型沼气是极具潜力的新兴生物能源方向;以纤维素糖为平台的生物化工产业的兴起,将减少对化石资源的依赖,促进绿色发展。远期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生物燃料和微藻生物燃料也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总体上看,我国以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质能化产业发展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推广使用技术成熟可靠、安全可行。在法律、政策、规划、试点等方面开展了创造性的工作,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河南生物质能化产业发展基础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仅农业剩余物的干重量每年为7 000万吨,占全国1/10。林业剩余物资源量每年为2 000多万吨,其中生态能源林近期规划500多万亩,远景规划1 200万亩。

河南省生物质能化开发利用起步较早,2004年即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乙醇汽油全覆盖,成功创造了乙醇汽油推广的“河南模式”。目前,河南省生物质能化利用主要涵盖了生物质成型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和发电等方向,涉及燃料乙醇、纤维乙醇、沼气、成型燃料、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乙二醇、乳酸等产品,2010年生物质能利用折标煤420万吨。

液体生物燃料产品产量超过70万吨居全国第一,其中燃料乙醇产量超过60万吨,约占全国的30%,燃料乙醇消费量超过30万吨。2009年底,河南天冠建成投产了全球第一条万吨级秸秆纤维乙醇生产装置,实现连续规模化生产,建立了完整的工艺路线,掌握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部分指标接近或超过国外先进水平,已经通过了国家验收,具备了进一步产业化放大和推广的条件。全省能源林面积超过300万亩,开展了生物柴油的实验生产,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技术能力。

建成了国内最早的工业化沼气项目并获得了广泛推广和应用,拥有全球最大的1.5亿立方米/年工业化沼气装置,配套3.6万千瓦沼气发电项目已经并网发电,同时供40万户居民生活、2 500辆公交和出租车使用。农村户用沼气达到361万户,普及率18%,大中型沼气达到2 360处。

生物质发电总装机45万千瓦居全国前列,年发电量约10.6亿千瓦时。

目前,河南省生物质成型燃料产品产能已超过30万,年产量20多万吨,居华中地区首位,其中建立位于河南省汝州市的生物质压块燃料生产工程,目前年产生物质成型燃料3万吨,正在形成年产10万吨的生产基地,通过示范建设,建立了压块成型燃料生产厂原料最佳收集模式、清洁生产模式、成型燃料产业发展模式,生产电耗为40kW・h/t~50kW・h/t,实现了压块成型燃料的产业化生产。建立在洛阳偃师市和河南汝州市的成型燃料设备生产基地,目前正在形成年产300台套的生产能力。

生物制氢方面国内还没有产业化,近几年,国内少数学者主要围绕提高光合细菌的光转化效率等方面,着手对光合细菌制氢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河南农业大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项目支持下,正在按照生产性工艺条件进行太阳能光合生物制氢技术及相关机理的研究,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成为河南省重要的制氢技术储备。

生物质化工产品总产量超过10万吨。河南财鑫集团2010年建成纤维乙二醇中试装置,形成了整套工艺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正在进行万吨级产业化示范;河南宏业生化2011年建成全球首套生物质清洁生产2万吨/年糠醛联产乙酸装置,已实现连续规模化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能源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机构有较强的生物质能源研发实力。

河南省从事生物质能研发和产业推广的单位上百家。

2013年,生物质能化产品总产值超过100亿元。

总体来说,河南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起步较早,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燃料乙醇、沼气和秸秆成型燃料等技术和装备居国内领先地位。

河南省发展生物质能化产业的总体要求

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出发点,科学开发盐碱地、“三荒”地等宜能非耕地,规模化种植新型非粮能源作物与生态能源林,加强农林牧剩余物资源、城市生活垃圾与工业有机废水、废渣管理,坚持梯级利用、吃干榨净,建立标准化生物质能化原料收储运供应体系,推动生物质能化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坚持顶层设计与先行先试相结合,把握世界生物质能化产业发展方向,统筹谋划国家生物质能化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破解关键制约瓶颈和体制机制障碍,以资源、技术、市场发展现状为前提,在河南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积极推进,努力探索具有示范带动意义的生物质能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整合聚集国内研发力量和专有技术,强力推进生物质能化核心技术开发,加快关键装备集成,占领世界生物质能化产业发展新高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合理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与人才,带动生物质能化产业全面发展。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纤维乙醇产业化为突破重点,推进沼气高值化利用、生物化工和生物质能化装备规模化生产,加快纤维丁醇、航空生物燃料、微藻生物柴油、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生物燃料等先进产品与工艺研发步伐,整体推进生物质能化高起点产业化开发利用,培育规模大水平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引导多种经济主体投入,扶持生物质能化企业规模化发展。建立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发挥市场配置基础作用,以市场开拓带动生物质能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发展目标上,充分发挥河南生物质能化开发利用的资源、技术和实践优势,集聚优势企业和科研机构,吸引国内外生物质能化领域领军人才,开展生物质能化资源梯级循环利用,做大做强生物能源装备制造业,在全国率先建成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生物质能化示范区,全面发挥示范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打造全国的生物质能化源科研、装备制造和推广应用基地,占领世界可再生能源领域新高地。

近期目标(2014-2015年):规划投资200亿元以上,新增工业产值188亿元以上。重点推进纤维乙醇产业化,稳定粮食乙醇产量,纤维乙醇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年,纤维乙二醇等多元醇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年,联产糠醛达到5万吨/年,新增大中型沼气生产能力16.5亿立方米。生物柴油总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年,其中高品质航空燃油占10%以上。新增年产5~10万吨的成型燃料生产基地2个,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能力达100万吨;初步奠定生物质能化示范省产业基础,确立生物质能化发展基本模式。

中期目标(2016-2020年):规划投资1 000亿元以上,新增工业产值1 600亿元以上,其中装备制造700亿元。纤维乙醇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年,纤维乙二醇等多元醇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年,联产糠醛达到50万吨/年,新增大中型沼气生产能力62亿立方米。生物柴油总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吨/年,其中高品质航空燃油占30%以上。建成500个左右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点,形成约250万吨的生产能力。带动生物质能化技术升级,基本建成国家生物质能化示范省。

河南省生物质能化产业创新的重点任务

重点发展纤维乙醇、纤维乙二醇、纤维柴油、糠醛、沼气,实施醇电、醇气、醇肥、醇化多形式联产,着力提升农林剩余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建设工业、畜牧业、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提高城乡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快构建新型农村社区配套的分布式生物能源体系;积极拓展生物质化工,初步形成规模化的生物化工产业链;完善生物质成型燃料体系的原料收集、储存、预处理到成型燃料生产、配送和应用的整个产业链,积极推进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及应用模式,开拓生物质成型燃料应用新途径,大规模进行燃油、燃气替代应用,与煤炭形成相当竞争力;大力推进生物质能化装备产业;积极探索开展航空生物燃料、微藻生物柴油、快速热解制生物燃料等先进生物燃料技术示范。

(一)纤维乙醇产业化

在纤维乙醇产业化方面,围绕纤维乙醇生产,着力提升纤维乙醇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水平、装备和自动化水平,能源利用转化效率和经济性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包括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工程设计建设、生产运营、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形成秸杆采集、储存、调运、纤维素酶生产和配送、纤维乙醇生产与集中脱水加工等较为完备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实现纤维乙醇产业化重大突破。

1.纤维乙醇产业化步骤

发挥天冠、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骨干企业人才、技术、资金、管理和市场优势,不断提高生物质资源能源化转化效率,实现不同原料、不同规模、不同产品梯级开发产业化发展。因地制宜,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采取不同产品结构模式,设计建设3~10万吨不同规模纤维乙醇厂。实施沼渣和炉灰还田,保持土地资源和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采取“醇―气”模式建设纤维乙醇工厂,实现木质纤维素分类利用,纤维素生产乙醇,半纤维素生产沼气联产,木质素残渣发电供热。

――结合现有秸秆电厂,采取“醇―电”联产模式,首先利用秸秆中的纤维素生产乙醇,剩余木质素废渣作为电厂燃料和半纤维素等产生的沼气联产发电,重点解决醇、气、电一体化技术和装备系统集成。

――在糠醛和木糖(醇)生产集中地区,整合糠醛、木糖(醇)生产规模,以玉米芯为原料,首先用半纤维素生产糠醛或木糖(醇),剩余糠醛或木糖渣中纤维素生产乙醇,剩余木质素作为燃料发电,实现纤维乙醇、糠醛(木糖)和发电联产,提升原料资源利用效率,解决生产环节污染问题,实现“醇―化―电”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2.实施关键技术创新工程

――开展纤维素酶生产技术提升研究,不断提高菌种产酶效率,提升自控水平,进一步降低纤维素酶生产和使用成本,建设配套生产和供应基地。

实施关键技术创新工程,重点开展纤维素酶生产、原料预处理、酶解发酵三大关键步骤技术攻关,进一步提高纤维乙醇的技术经济性。

――加大能源植物优选培育和能源作物基地建设力度,利用河南省未开发荒地,种植能源作物,提高原料亩产和纤维素含量,开展规模化能源作物种植。

――依托车用生物燃料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整合高校基础研究资源,重点解决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等多酶系生产菌种构建,筛选优化高效、耐逆菌株,提高纤维素酶生产效率和发酵酶活,提高多酶系酶解效率,实现纤维素酶生产和使用成本大幅降低。

――构建高效、长寿命、高耐受性代谢工程菌株,选育驯化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混合糖发酵菌株,实现纤维素、半纤维素共同发酵生产乙醇,提高原料转化乙醇效率,建设万吨级技术示范工程。

――开发连续高效低能耗预处理技术和设备、提升同步糖化发酵、蒸馏浓缩耦合等工艺技术水平,形成3~10万吨工艺技术包。

(二)沼气利用与农村新能源体系建设

1.工业大中型沼气与高值化利用

实施纤维乙醇-沼气联产,提升食品、轻工、化工、生物医药等行业的废渣、废液联产沼气水平,重点建设日产5万m3、10万m3以上的大规模工业化沼气工程,通过高温全混厌氧发酵、中温上流式厌氧污泥床、膨胀颗粒污泥床相结合的工艺提高厌氧发酵COD去除率、扩大沼气消化液资源化利用规模,降低有机废水好氧处理的负荷。开展以沼气综合利用为核心的企业泛能网示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鼓励沼气规模化生产生物天然气入站入网,压缩生物天然气(CBNG)用作车用燃气、居民用气及发电。

工业大中型沼气主要围绕纤维乙醇、生物化工、食品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废渣排放企业,按照集中就近原则,合理布局,优先配套建设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

2.农村大中型沼气和农村新能源体系建设

按照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要求,将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新型农村社区,构建农村新能源体系。以大中型沼气建设为核心,加快农村能源消费升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品位的清洁能源,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推进生物能源镇(社区)示范,推动绿色、健康、生态文明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依托大型养殖企业或利用秸秆建设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并在条件具备的社区试点沼气分布式能源,实现气、电、热联供。开展农村微电网示范,探索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开展太阳能热水系统和地热能采暖并提供生活热水示范项目建设。根据各地资源条件,开展沼气、小水电、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多种能源组合的用能方式示范,探索适宜中部地区的农村能源发展模式,推动农村新能源体系建设。

3.城市生活垃圾沼气

在省辖市或地区性中心城市,结合城市污水和有机垃圾收集,建设大型或超大型工业沼气工程。对生活垃圾进行二次集中分类处理,构建“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沼气发电―沼液沼渣制肥”等循环经济链条。在建或新建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填埋气回收装置生产沼气,鼓励大中型垃圾填埋场建设沼气发电机组。

4.生物质热解气化

以城市废弃物和农村生物质废弃物为对象,结合工业园区的能源需求,建立热电气联供的生物质燃气输配系统示范工程。大力推行区域集中处理模式和循环经济园、工业园等园区模式,选取已经启动基础设施建设程序的项目作为示范工程,真正做到科技与需求相结合、技术与产业相结合。提高生物质气化技术水平,限制生物质气化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的发展首先要解决技术问题,包括加强生物质气化基础理论研究,提高气化炉工作效率、燃气净化效率,提高装备系统稳定性,增强系统自动化程度,完善产业链各项关键技术,打造生物质气化技术流水线生产。扩展气化技术应用领域,不但要将生物质气化技术应用于木质生物质原料,还需根据生物质原料来源及单位用途,发展适于工业生物质、农业生物质、城市生活垃圾等多元生物质气化技术,并根据用途发展高品质燃气技术、气化供热、发电、制冷等多联产技术。实现生物质气化技术产业装备生产的规模化,提高装备的设计水平,扩大装备的生产规模,实现设备的系列化、标准化、大型化,并完善上下游相关企业单位,实现装备技术的自主化设计制造,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构建完整的生物质气化技术装备设计与制造产业链。

5.生物质制氢

河南省乃至我国的生物制氢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在大规模应用之前尚需深入研究。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如高效产氢菌种的筛选,产氢酶活性的提高,产氢反应器的优化设计,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等。生物制氢技术利用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利用有机废水废物为原料来生产氢气,既保护了环境,又生产了清洁能源,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生物制氢技术将逐步中试和投产,成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键技术产业之一。

(三)成型燃料产业化

在成型燃料产业化方面,发挥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农业部可再生能源重点开放实验室、河南省生物质能源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秸秆能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依托河南省秋实新能源有限公司、河南奥科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河南偃师新峰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大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推广。完善生物质成型燃料原料、工艺、产品、应用等环节,建设原料收储运模式,优化组合工艺生产线、降低能耗、提高自动化控制程度,加大推广力度和规模。

1.成型燃料产业化步骤

――根据河南省不同地域的生物质原料分布产出规律,结合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模式及生产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开展收储运的理论研究和试验示范,建立生物质原料的收储运模式,解决农林生物质原料收储运成本费用问题。建立健全农林生物质原料收储运服务体系,建立适宜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生产方式的农林生物质原料收储运体系。在河南省有代表性的区域,建成规模不小于5万吨/年的成型燃料收储运生产示范体系。

――研究生物质物料特性参数、生物质成型过程特性参数以及成型产品特性参数在线式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保证生物质成型燃料全生产系统的智能化控制,保证成型系统稳定持续运行。将生产系统稳定生产时间提高到5 000小时/年,实现工业化连续生产。

――根据河南省不同地域原料特性,开发出以木本原料为主的高产能、低能耗的颗粒燃料成型机组,单机生产规模达到3-5吨/小时,成型燃料生产电耗达到60kW・h以下;配套设备完整匹配,形成一体化连续生产能力,示范生产线规模达到1万吨/年;选择代表性区域,建成年产2万吨以上颗粒燃料示范生产基地。

――根据河南省不同地域原料特性,开发出以草本原料为主的高产能、低能耗的块状成型燃料成型机组,单机生产规模达到3-5吨/h,成型燃料生产电耗达到40kW・h以下;配套设备完整匹配,形成一体化连续生产能力,示范生产线规模达到3万吨/年;选择代表性区域,建成年产5万吨以上颗粒燃料示范生产基地。

2.成型燃料规模化替代化石能源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针对目前生物质成型燃料在燃料利用环节存在能源转化效率不高、应用规模小,高效综合利用及清洁燃烧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开展成型燃料气化清洁燃烧关键技术设备研发和推广,从而实现生物质成型燃料的高效清洁燃烧利用,规模化替代燃油、燃气等清洁燃料。

――研发成型燃料高效气化及清洁燃烧关键技术,开发生物质成型燃料沸腾气化燃烧炉、大型高效气化炉,研制低热值燃气高效燃烧及污染控制技术,取得生物质气化系统与工业窑炉耦合调控技术。燃烧设备规模达到MW级,能源转换效率达到75%,各项环保指标达到燃油或燃气炉窑排放指标。建设年消耗千吨的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气化燃烧替代工业窑炉燃料的示范工程,实现生物质能源在工业窑炉上应用的突破。

(四)开发相关生物化工及综合利用产品

积极推进生物化工产品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示范,实现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资源的替代。围绕纤维乙醇的副产物如二氧化碳、木质素等开展综合利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开展纤维质原料制取乙二醇项目产业化示范;拓展生物乙烯及下游产品产业链,开拓乙醇深加工新产业链;开发生物丁醇和生物柴油相关生物化工品。

1.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材料和化学品

加强高活性、安全、低成本催化体系研究,突破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的聚合工艺和非溶剂法提取技术,开展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材料及下游制品的产业化示范。积极研发二氧化碳与甲醇一步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聚碳酸亚丙酯树脂、碳酸二甲酯、聚碳酸酯、发泡材料和阻隔材料等深加工产品。

2.纤维乙二醇、丙二醇、丁醇、糠醛下游产品产业化

依托天冠、财鑫等在生物化工技术研发方面具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开展纤维质糖平台为基础的生物化工醇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示范,重点发展纤维乙二醇、丁醇等高附加值产品产业化示范。依托宏业生化发展糠醛下游深加工产业链包括乙酰丙酸、糠醇、二甲基呋喃、四氢呋喃、呋喃树脂等。

开展纤维乙二醇等多元醇生产技术优化改进和产业化示范,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收率、质量,正在建设万吨级产业化示范装置,到2015年完成10万吨级乙二醇、丙二醇生产装置,到2020年形成50万吨生产能力。

开展纤维素水解物生产丁醇菌种的选育(葡萄糖木糖共利用),推进细胞表面固定化技术及其反应器的开发,采用反应-吸附耦合的过程集成研究,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物浓度和分离效率,2015年完成2万吨级纤维丁醇示范,2020年形成10万吨/年纤维丁醇生产能力。

开展以糠醛为原料的乙酰丙酸、糠醇、二甲基呋喃、四氢呋喃、呋喃树脂等产品的深度开发,2015年建成连续化和规模化生产基地,2020年形成年加工50万吨糠醛生产规模。

3.生物乙烯及下游产品

开展乙醇高效催化制乙烯产业化示范。着力突破乙醇脱水制备乙烯催化剂关键技术,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寿命和催化效率,实现生物乙醇生产乙烯工艺的长周期、低成本、稳定运行。完善提升乙烯-聚乙烯-塑料制品和乙烯-环氧丙烷-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两条产业链,大力发展塑料制品、包装材料和高端服装面料。

4.木质素高值化开发利用产品

提高木质素综合利用水平,重点开发胶粘剂、有机缓释肥料、木质素复合材料、水泥保湿剂、高值燃料等产品,拓展其在化工、农林、建筑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五)微生物柴油产业化

根据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结合绿色化和生物精炼概念的理念,实现微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微藻等微生物养殖和生产生物柴油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开展万吨级工业化示范。集合微藻等微生物优良品种选育、高效转化、规模化养殖、油脂提取精炼等核心技术,开展工业化养殖、生产示范,实现微生物柴油和副产品的多联产。

1.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综合处理技术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处理,木质纤维素糖化,用于微生物的培养。副产物中的糠醛等物质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综合的处理技术目标是将这些副产物控制在最低的水平,同时达到最高的降解效率。酸碱和离子液等化学处理要配合温度、压力,适度的破碎要配合微波、超声、蒸汽爆破技术,从而达到能量消耗最小,水解产物变性最少的效果。这些处理技术综合起来需要针对不同物料有序实施。

2.产油微生物脂类代谢的遗传调控

对于产油微生物油脂过量积累的机制当前还停留在生化水平上。利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研究产油微生物脂肪代谢的基因调控机制,通过对某些关键基因实施遗传修饰,使其朝着人为设定的代谢流方向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转化作用。理解脂肪代谢的基因调控原理还有利于通过不同发酵模式调控油脂积累,有利于更好的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油脂,有利于通过培养基营养限制调控脂肪的积累,有利于利用小分子诱导物调控细胞的繁殖和脂肪积累。

3.微生物柴油原位转酯技术

传统的微生物柴油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而且打破微生物坚实细胞壁的操作很难实施。基于微藻等微生物生物柴油生产的周期分析显示,90%的能耗是用在微藻的油的提取工序上,表明油的提取工艺的进步将大大影响生产成本,决定着生物柴油加工产业的经济效益。近期“原位”转酯方法用于藻类生物产油生产受到密切关注,这种在细胞内酯类与醇类接触直接发生转酯反应,而不需要将脂类提取出来再与其发生反应。这种直接转酯技术,不仅能够用于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同时有效适用混合培养产物的生物柴油生产。研究显示,原位转酯技术能够降低样品中的磷脂的量,甚至达到不能检出的水平。生物质的含水量会极大的影响油脂的提取率,而小球藻原位转酯研究发现,适当增加转酯反应底物醇的比例能够从含水量较大的生物质中获得较高产率的生物柴油,将大大减少微生物生物柴油的能量消耗和设备投入,明显降低生产成本。

4.生物精炼概念下的微生物柴油生产技术体系

木质纤维素物质来源广泛,如果在处理过程中将某些附加值较高的化学提取出来将会大大提高收益。同时,将微生物菌体所含的营养物质充分利用也会大大节省原料成本,例如将酵母菌提油后的残渣经过加工脱除抗营养因子后再用到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可以节省大量含氮营养添加物。转酯反应的副产物甘油可以提纯后加工成丙二醇,后者是一种附加值更高的化学原料,甚至粗甘油用于培养基添加会提高微生物油脂的积累。废水处理可以用厌氧发酵生产甲烷或氢气,也可以通过微藻培养回用有机营养物。

5.生物柴油相关生物化工品

积极利用生物柴油副产品甘油,采用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剂,突破反应热移除、微生物法二羟基丙酮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发环氧氯丙烷、乙二醇、丙二醇、十六碳酸甲酯、二羟基丙酮(DHA)等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拓展其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应用范围,实现资源高效综合利用。

6.生物质乙酰丙酸平台化合物

完成以玉米秸秆为原料水解生产乙酰丙酸工艺的优化设计与中试,解决生产过程设备腐蚀问题,完成乙酰丙酸的分离纯化工艺,完成乙酰丙酸的衍生物乙酰丙酸乙酯的生产工艺设计,将生物质高效转变为乙酰丙酸等平台化合物。完成千吨级的生物质水解生产乙酰丙酸联产糠醛工艺、乙酰丙酸酯化工艺中试装置的建设及运,完成放大级的生物质水解的生产乙酰丙酸工艺包的开发设计。

7.生物质间接液体燃料

开展生物质间接液化技术及产品开发,利用生物质先气化成合成气(由CO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然后再将合成气液化得到的产品,如甲醇、二甲醚、费托汽柴油等,逐步建立中试及示范工程。

8.生物质纳米材料

以生物质作为原料合成碳基纳米材料、多孔碳材料及复合材料,所制备的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固碳效率、催化性质和电化学性质,使其在催化剂载体、固碳、吸附、储气、电极、燃料电池和药物传递等领域潜在重要应用,使其成为合成技术研究的热点。

(六)强化生物质能化装备产业化与基地建设

围绕生物质能化产品规模化开发利用,依托特色产业集聚区,发挥骨干装备制造企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加强与国内外优势生物质能化装备企业和专业科研院所合作,整合上下游企业,完善特色生物质能化装备产业链。突出集成设计、智能控制、绿色制造和关键总成技术突破,培育一批具有系统成套、工程承包、维修改造、备件供应、设备租赁、再制造等总承包能力的生物质能化装备大型企业集团,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技术先进、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生物质能化装备基地。

1.农林原料收储运装备

以洛阳、许昌等农机产业集聚区为重点,集合国内先进农林机械制造企业,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骨干企业,重点突破秸秆剪切、拉伸、压缩成型等基础共性技术,大力发展稻麦捡拾大中型打捆机、玉米秸秆收割调质铺条机、棉秆联合收割机、能源林木收获机械、高效粉碎机械与成型机等重大整机产品,带动相关零部件产业配套发展,切实提高生物质收集、装载、运输、储藏的高效性和通用性。

2.纤维乙醇成套装备

以南阳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为重点,依托天冠集团现有纤维乙醇成套装备,集成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大设计研发力度,加快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纤维乙醇成套装备技术提升,打造世界领先的纤维乙醇成套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开发原料预处理低温低压、大型连续汽爆技术和装备,纤维素酶大型、高效生产技术和装备,大型高效连续酶解发酵技术和装备,高抗堵蒸馏及热耦合干燥成套装备,木质素燃烧高效能量转化装备。2015年前形成年总装10套3~10万吨级纤维乙醇成套装备能力。2020年形成年总装300万吨纤维乙醇成套装备能力。

3.沼气生产及沼气发电成套装备

以南阳新能源、郑州经济技术、安阳高新技术和长葛市等产业集聚区为重点,依托天冠集团、森源集团等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有机废弃物高效率厌氧消化及沼气生产、沼气制取生物天然气、民用沼气加压输送、撬装式CNG加气站以及生物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集成等成套装备。加强与美国通用、德国西门子和日本三菱等国外优势企业合资合作,大力发展2 000千瓦以上大型沼气发电技术和装备。在南阳形成大型工业沼气成套装备基地,在许昌和周口形成农村大中型沼气成套装备基地,在郑州形成生物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与CNG加气成套装备基地,在安阳形成城市有机垃圾沼气成套装备基地。

4.生物质成型燃料及其高效利用成套装备

依托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秋实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建成成型燃料成套生产设备和生物质热解气化、高效燃烧及生物质成型燃料气炭油联产设备加工生产基地。

5.生物柴油和生物热解技术装备

依托中石化、中石油集团先进生物柴油和航空生物燃料技术,发挥洛阳、商丘装备制造业优势,加快发展水力空化、临界态甲醇酯化等新型生物柴油装备,形成成套生产能力。加快开发生物质快速热解、生物油催化加氢生产车用燃料技术和装备。

6.生物化工产品关键装备

依托河南财鑫集团、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设计研发优化改进秸秆制乙二醇等多元醇高效预处理、糖化、连续氢化裂解反应器和节能精馏分离等关键设备。

依托河南天冠集团、郑州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设计研发优化二氧化碳降解塑料反应釜、脱挥挤出造粒、产品改性等关键设备,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制1,3-丙二醇反应自控流加、膜法分离、脱盐、浓缩、真空精馏等关键设备,纤维丁醇发酵分离耦合反应器、离交树脂产物分离等关键设备。

依托宏业生化、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山东省科学院,设计低温低压精馏塔、液相管式推流反应器、高效多级蒸发等关键设备;改进废液无公害化处理、高效分散造粒、低分子量差分离等关键装备。

7.生物柴油和生物热解技术装备

依托中石化、中石油集团先进生物柴油和航空生物燃料技术,发挥洛阳装备制造业优势,加快发展水力空化、临界态甲醇酯化等新型生物柴油装备,形成成套生产能力。加快开发生物质快速热解、生物油催化加氢生产车用燃料技术和装备。

8.高比例灵活燃料汽车和双燃料汽车

与国内外知名汽车发动机制造企业合作,依托郑州日产、海马和宇通开发乙醇/汽油灵活燃料汽车和汽油/天然气、柴油/天然气双燃料汽车。前期开发专用发动机、燃料供给及控制系统、氧传感器等,2015年后形成批量生产能力,配套建设相应的燃料(E85、车用生物天然气)输、供、储设施。2020年灵活燃料汽车产能达到20万辆以上,双燃料汽车产能达到10万辆以上。

(七)其它先进生物燃料技术创新和示范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攻关力度,加快推进生物柴油、航空生物燃料、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生物燃料等其他先进生物燃料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015年前开展废弃油脂生产生物柴油和万吨级纤维丁醇等示范工程建设,2020年前推动含油林果生产航空生物燃料和高级油产业化发展,微藻养殖和生产生物柴油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开展万吨级工业化示范。

1.生物柴油

在郑州、洛阳、开封、商丘、安阳、周口、漯河、焦作等餐饮废弃油脂和工业废弃油脂富集的地区,加快建立工业废弃动植物油脂回收体系、餐厨垃圾油脂回收体系,以餐厨垃圾油脂和工业废弃动植物油脂为主生产车用生物柴油。到2015年形成20万吨/年产能,2020年前在全省推广,形成30万吨规模。

集合微藻优良藻种选育、高效转化、规模化养殖、油脂提取精炼等核心技术,开展工业化养殖、生产示范,实现生物柴油和副产品的多联产。

2.航空生物燃料

在南阳、洛阳、三门峡、安阳等山地丘陵区推进规模化的含油林果原料基地建设和采集体系建立,到2020年实现以含油林果为主要原料生产航空涡轮生物燃料和高级油,规模达到25万吨/年。

3.生物质快速热解生产车用生物燃料

围绕生物质快速热解生产生物油、生物油催化加氢生产车用生物燃料,开展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研究。2015年完成千吨级中试。2020年建成5万吨级的生物油催化加氢生产车用燃料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