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思维培养目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思维培养目标范文1
【关键词】英语自学能力 高中生 培养策略
高中生面临较重的学业负担,通常会放弃课外活动进行课程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虽然增加了学习时间,但也增加了高中生的学习压力。缺乏自由导致学生无法解放自身思想与思维,容易形成硬性思维。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既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与交际水平。
一、高中生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的意义
培养高中生英语自学能力可以丰富与发展新课程理论。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倡导个性化学习模式,突出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与自主性,提倡自主学习是相应新课程改革策略的体现。从学习方面说,自主学习模式利于转变学生学习习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也能够促进教师转变传统英语教学理念。在自主学习课堂氛围中,学生借助教师的合理引导,围绕英语知识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高中生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策略
1.拟定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目标与计划。目标是教学内容的指向,制定培养目标能够确保英语自主能力培养活动不偏离方向,推进英语自主学习活动的不断发展。教师需要扮演好在学生英语知识构建过程中的引路者与指导者角色,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建立分层次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进步与发展。
2.塑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通过塑造良好的英语自主学习氛围,感染学生,通过大环境的影响,带动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中,运用情景教学方式,塑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现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增强英语知识的立体性、直面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与更多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真正掌握英语知识,了解英语语言的情感价值,活跃课堂氛围。
3.引导学生形成预习的习惯。预习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学生做好预习,提前熟知课本教学内容,能够深化相关英语知识,熟读课本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内容包括单词预习与课文预习。同时,鼓励学生积极翻阅字典,通过生活情景例句记住词组与词汇用法,了解词形、词义等。此外,学生在预习活动中,还应主动增强自身语感,累积词汇量,找出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内容,在下一堂课堂教学中进行着重听讲,不断提高自身英语读、听、写、说的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英语知识,提高英语知识应用的准确性。
4.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强烈。高中英语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的职责,不断积累自身英语知识,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制定恰当的教学范围,引导学生明确到英语学习的意义。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美剧、英剧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产生英语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认清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学习知识的局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英语知识的海洋。
5.提供英语实践机会。结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英语实践机会,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提高学生英语考试成绩,注重学生读、写、听的能力,忽略”说”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长期以往,会导致学生学到的是“哑巴”英语,无法在现实中与英语使用者进行流畅交流。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促进英语理论知识迁移至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文章内容,创设课本情景迷你剧,鼓励学生融入到英语学习氛围中,逐步掌握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建立班级英语角,或者在学校范围内建立英语兴趣角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英语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发言,提高自身英语交际能力。
6.实现教师自主,以人为本。英语自主学习活动不能只依赖学生自主性,同时还与教师教学指导息相关。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均是为了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促进学生掌握充足的英语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开展的,并非为了单纯追求英语成绩的提高。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落实自主学习策略,贯彻新课改思想理念,为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教学支持。
高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促使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应通过拟定教学目标与计划,促进相关教学互动顺利进行,结合多种综合措施,不断优化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培养策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高中生思维培养目标范文2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泛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088-01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高中阶段进行的英语泛读训练是灌输英语语法和知识的过程,不能完全体现泛读教学的目的,本文中笔者对英语泛读训练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希望能够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促进高中生阅读量的积累。
1 开展高中英语课堂开展泛读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是按照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生的英语阅读的词汇量掌握、阅读量积累、语速、英语口语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阶段要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开展高中英语泛读教学。高中生的心理和心智都逐渐成熟,对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层理的理解,因此高中生开始要求了解时事,关注社会热点,因此开展有课外阅读能够满足高中生的这一要求,还能帮助高中生了解社会,对高中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就满足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要求,丰富高中生的见解,还能对英语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另外,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中,高中英语学习的目标就是了解英语语法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高考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近年来新课程标准的推进,高考也不再只是简单的考察语法和词汇,高考英语中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察也在逐年上升,这就要求高中生有丰富的阅读量。可持续性发展教育理念提出之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高考命题上还体现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这就要求高中阶段进行泛读教学。
2 高中阶段开展英语泛读教学的策略
2.1 注意泛读教学的课时安排。
高中阶段对学生开展泛读教学应该注意泛读学习内容与教材的联系性,泛读教学选用的课外读物应该适用于高中生的认识水平和阅读水平。泛读教学应该能够按照每周一节或者按照课前15分钟进行泛读教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安排自己的阅读内容。高中阶段开展泛读教学还应该注意按照阅读内容和教材教学的实际内容,安排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英语泛读学习。另外应该注意利用教材选用的阅读内容,帮助开展泛读教学。
2.2 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
开展泛读教学是英语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开展泛读教学时,应该注意各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英语泛读教学应该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兴趣教学。兴趣教学要求我们在开展泛读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开展泛读教学中,应该明确泛读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所以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快速进行阅读之后,了解文章大致内容,从而做到更快地获得信息,并不是对文章进行细致的学习和了解,最后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取适当的内容进行英语泛读教学。
2.3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泛读教学的内容。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信息。高中生开展泛读教学,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进行选择泛读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翻阅报纸等各种途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泛读学习,这种方法既能够锻炼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还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更好的教学。学生自主选择泛读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生更好的理解阅读内容,促进泛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自主选择泛读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能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和课外阅读,这将会大大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更多的词汇。而且学生自主选择泛读能容还能够解决教师选用阅读内容,学生理解困难的现象,更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样也能够达到新课标中对高中生阅读量的要求。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哈利o波特》就可以从网上搜集哈利波特小说的片段进行阅读,这种较为纯正的英文对学生的英语提高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且故事性较强能够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阅读。
2.4 注意泛读教学内容多样性。
在现有的教材中收录了大量涉及文、史、地、艺术等门类的阅读,从教材中于都的收录就可以看出各学科之间的渗透性很强,所以教师在进行泛读教学的内容选择上,也应该根据这一特点,注意内容选择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扩展性思维,能够将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注意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样性的泛读内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也有很多的促进作用。在进行英语泛读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进行泛读学习。
3 结语
高中阶段开展泛读教育可以积累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养成英语阅读的习惯,有利于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小情,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十分有利。在高中阶段开展英语泛读教学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学生阅读内容的融合,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这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包学娟.对高中英语泛读教学重要性与实际操作的几点思考[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2, (1).
[2] 凌茜,朱艳丽.高中英语泛读教学中引导自主学习的探索[J].考试周刊. 2011, (6).
高中生思维培养目标范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文化根基;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探讨
“核心素养”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一也是高中新课程标准修订施行的时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主体应该必备并较好适应发展和社会要求的品格和能力,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表现,包括了知识、技能、情感等方方面面,归根结底就是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专家指出,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我国的教育现代化改革步入了“3.0时代”,必将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的方向,提供的遵循。课堂是贯彻落实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场和主阵地。近年来,我校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主线进行了教研实践,笔者有幸参与,在其实践进程中获得些许感悟和体会。现将本人在此方面的教研所得进行初步U述。
一、注重数学知识素养讲解,让高中生积淀丰厚知识根基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首要任务就是要增长学生群体的文化素养和学习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进程中,高中数学教师要将文化根基培养和增强作为核心素养培养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任务,强调高中生的人文、科学等多方面、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锤炼和培养。在其实际教学时,将核心素养培养渗透融入到平时的点滴教学活动之中,抓住高中生主体能动特性,组织好、开展好数学新知、数学问题、数学事例的讲解、传授等教学实践活动,让高中生深度参与其中,亲身进入其中,成为课堂教学重要一员,对所学、所探知识点、问题等深刻认知和有效探析,掌握其核心要义和关键,不断提升和增强高中生对数学知识架构的理解和掌握,积淀深厚文化根基。如“等比数列”一节课教学中,教师根据该节课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将“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等知识点讲解作为其基础性工作、根本性任务,通过设置师生交谈式、生生探讨式以及合作探析式等多样融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和推动高中生由浅入深,对该节课所呈设的定义、性质、定理等进行深入探析、理解,从而全面感知和深刻理解知识要义和使用方法,“积小胜为大胜”,逐步形成完备、丰富的数学知识体系,建立深厚的数学文化素养根基。
二、注重自主探究活动开展,让高中生获得更大自主发展
核心素养体系明确指出,“自主发展”相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强调学生具备和树立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和素养。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各种思想潮流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侵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高中生正处在人生价值观、思想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需要“管好自己”、“自主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明确正确的人生方向,发挥自己的潜力,用辛勤努力成就人生。笔者教研实践认为,要实现“自主发展”目标,就必须让高中生获取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和时间,注重他们自主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既“放手”让高中生自行其是,进行自主独立的学习实践活动,完成教师交付的数学探知和解析任务,锤炼自己的学习技能和学习品质。又“收手”做好他们探析过程的监控,第一时间走进其中,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探究实情,及时做好过程指导,保证高中生解析思维活动有序、深入推进,取得实效。如“已知tanθ=2。求:(Ⅰ)tan(θ-■)的值;(Ⅱ)sin2θ+sinθcosθ-2cos2θ的值”案例解答中,教师采用生探师点的方式,高中生自主探析认识其案例设计意图及其解题涉及知识点分别为:“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值,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及三角恒等变换等考点的理解。”并开展案例解析思路的探析活动,教师走进高中生合作探析过程之中,发现存在“对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值的步骤应用不够灵活”的不足。教师及时予以课堂指导,明确指出:“要正确运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以及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值的步骤”。高中生根据指点重新认知和归纳解题思路,获得其正确解题路径。这一教学过程,为高中生自主探析数学案例提供了丰富舞台,同时借助于教师有效指点,保证其自主探析的顺利深入开展,有效培养和提升了高中生的自主发展技能和素养。
三、注重实施互动协作教学,让高中生深入参与集体活动
学生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个体,所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离不开班级其他学生个体的合作和协作,特别是即将进入社会大熔炉的高中生群体,更加需要树立互助协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科学处置好自我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遵守相应的规则和准则,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要实现“社会参与”这一要求,教师必须重视课堂集体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无论是教师数学课堂讲解活动,还是学生实践探知活动,都要摒弃以往“背对背”、“相互割裂”的单个活动,而应该组织开展具有交流互动性、合作探讨式的集体活动、协作活动,处理好个人自学和集体协作二者之间的关系,增强学习责任感,提升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自身的协作意识和集体思想,以个人力量和集体力量双重叠加,推动学教活动进程,提升高中生的参与和担当意识。
总之,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高中数学教师在其具体践行过程中,要创新教学理念,活化教学形式,紧扣核心素养体系内涵,科学施教,以期达到知识、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全面发展进步”的目标。
【参考文献】
高中生思维培养目标范文4
[关键词]职业高中 物理教学 问题分析 教学方法
从学校方面来看,当前部分职业高中学校不够重视物理课,认为可有可无,而且由于受时间和物理教学设备的制约,有些职业高中学校甚至取消了物理课的设置。例如,现在很多职业高中学校根据专业的不同来安排物理课,每周才安排一节或者两节,对于物理课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操作也不够重视,物理实验室形同虚设。
不少职业高中学校使用的物理课教材基本为本科教材的压缩,导致教材的理论偏深偏难,内容相对陈旧,实践教学不能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职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以及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高中物理作为一门承继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课程,对职业高中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近年来,职业高中物理教学面临新的挑战。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当前部分教师在上物理课的时候,过分依赖教材,造成教学方法非常单一呆板。这种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缺少师生间的灵活互动,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近来教育部课题组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在录用一线岗位从业者时,对求职者的能力高度重视,在学历和能力之间的选择,有92.8%的用人单位倾向后者。对于注重技能水平的职业高中生来说,必须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特别是自从去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很多行业出现负增长,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在这种形势下,动手能力强,具有扎实技能本领的职业高中生相对来说更加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
符合提高职业高中生技能水平的需要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每个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来源于实验。因此,从这个层面来看,物理学和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物理学中含有大量的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或者以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实验。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可以得到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表三、改革职业高中物理教学的措施建议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资料显示,在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之间的选择上,有72.47%的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在职业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针对职业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大力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首届国家级开发区职业教育年会的开幕式上,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存在问题的时候指出,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职能不仅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技能。因此,教师不仅仅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还需要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
德国的职业教育成效突出,效果显著。例如,上世纪80年代,德国开展了行为导向教学法,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实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卡片展示法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技巧,是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它关注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选用其中的一些方法。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模式包括:作为出发点的项目创意;为研究项目创意而产生的方案;确定行为步骤的计划;实施项目结束等。该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解决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例如,我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设计制作了电视机无线耳机、走廊灯自动感应器、电子生日蛋糕等,其中一些还在市里的比赛中获奖,使学生的成就感大增,从而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2)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化抽象为具体,把要研究的物理规律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特别是在物理教学中,演示教学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把物理规律形象直观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习物理时候不再感到枯燥无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开展探究实验教学
高中生思维培养目标范文5
在信息时代,体育教育的目标应以体现体育教育的多功能为出发点,运用信息手段,促进身体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目标。目前,体育教育正处于转型期,工业时代的标准化培养目标已逐步让位于目前转型期的使学生成为健康的、有个性的人的教育重点目标。因此,当前课程目标定位应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有机地联系起来,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小组评价等方法,达到增进健康和完善人格的目标。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尤其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把握课堂,更好地实施教学,更好地发展学生能力。
一、体育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认知特点
由于高中生的思维具有高度的抽象概括性,思维逐渐从经验型过渡到理论型,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明显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思考、小组探讨等方式进行部分的技能教学。但是,此时由于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在教学方式的运用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虽然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但运动知觉必须经过一定运动动作的练习,才能逐渐发化为精细的、准确的运动感知,所以在教学方式的安排中仍需重视动作练习,避免体育课堂上出现“讲而不练”的现象。
二、体育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情感意志特点
高中生思维培养目标范文6
【摘要】高中教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重点和难点,而深化课程改革是推动高中教育发展、学生有个性发展的主要载体。近几年大连市对高中实施的课程改革政策,致力于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对大连市人才培养与未来的人才输送提供智力支持,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当前大连市实施的高中创新教育政策主要面临客观环境制约、政策对象存在倾斜和政策效能部分缺失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办学思想、政策监控、改善一办学条件、教师团队素质和学生实践平台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教育资源,建立个性有效的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大连市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增强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高中生;创新能力;政策分析
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尤其是21世纪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与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日益依赖各类创新型人才的不断探索,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因此,高中创新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作为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中的核心城市,大连市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响应国家号召,制定了一系列培养高中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政策,本文从政策主要内容、现状及政策不足几个方面对这些政策进行研究与探讨,并提出对策。
一、大连市现行高中创新能力教育政策主要内容
(一)优化总体高中资源
首先,在基础资源条件上,大连市加大对现有一般高中的改造力度。通过增加教学设施设备,改善办学硬件条件;健全管理体系,保证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家型”高中校长,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内涵发展质量;探索学校发展规律,提升办学品质。总体上,要扩大优质高中数量,进行大环境建设,到2013年,再创建8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使大连市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数量,由目前的24所增加到32所,就读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比例,由目前的36.4%提高到50%以上。
(二)推进高色发展
为践行“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的发展理念,大连市于2011年下发了《大连市推进普通高色发展工作意见》,规划、指导全市普通高中的特色发展。内容主要涉及高中的组织管理、办学特色、课程建设、保障措施、办学成果五个方面,通过加强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丰富课程资源,构建与办学特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设立学校特色发展的支持资金,加强特色教师培训,开展特色学校评选活动,建立特色学校表彰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普通高中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管理等方面发展特色。到2012年,所有普通高中都要设立特色项目;到2013年,25%的普通高中办学具有鲜明特色;到2015年,40%以上的普通高中办学具有鲜明特色,20%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鼓励“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发展模式,大连市组建“大连市高中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对全市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进行宏观管理。一是加强指导工作,《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意见》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个人发展规划能力;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三是拓宽教育渠道,积极研发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类、体验活动类、科普拓展类和探究创新类地方课程,补充、完善和延伸学校教育功能,如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四是开展拔尖人才创新培养实验,在部分学校试点,开展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提高学生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二、大连市高中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与政策的不足
(一)大连市高中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
1、创新能力及认知水平不足
调查显示,在对创新的了解上,高中生对创新的相关知识了解的程度不容乐观。只有6.7%的人知道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行的时间,有16.7%的同学取得过区级以上的比赛成果,有82.2%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参加过相关比赛”。其次,对知识的掌握普遍狭隘,3.3%和15.6%的同学表示知识面相对宽厚或知识面较广,然而有60%的同学选择“各学科知识有所涉猎,认识不深”,同学们的水平大部分趋于中等水平,可见现在校的高中生知识面并不够宽广。
2、创新态度有待培养
大部分同学认同创新观念的重要性,但在态度上仍旧存在对创新的不重视,同时,大部分学生期待切实的改革。首先,创新观念的重要性上,高中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学培养创新人才表示“很重要”的占87.7%。对于创新大赛态度的问题上,仅有13.3%的人表示愿意参加,剩下86.7%的同学中,有47.8的同学表示感觉一般,别人参加我就参加,另有38.9%的同学选择“没什么感觉,跟我无关”。在“提高中国创新性的途径”中,有72.2%的同学选择“改善教育制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46.7%的同学认为社会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发起人。由此表明,高中生们从内心上十分想去做些创新,想把学校作为施展的舞台,可是在现有的应试教育条件下,缺乏激励环境,在此条件下,同学们将希望寄予了社会。
3、创新参与行动不积极
高中生的创新参与行为并不令人乐观。由于在特定的全日制教育模式下,其创新参与的行为往往会受到限制,形式上主要有日常个人事务的处理以及团队中的表现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具备基本的内部问题的处理能力,普遍有创新意向。在调查中,被问到“如果有人让您去做一件以前从没做过的事,你会怎样”时,68.9%的同学对此十分感兴趣,只有4.4%的同学拒绝尝试。但他们的创新参与状况和其所在的升学制度一样,深深地烙上了考试升学的烙印,高中生们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没有别的时间投身于创新之中,加上突出的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同学很少,因此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不高,呈现创新参与的边缘状态,以小组讨论为例,只有10%的同学能够大胆发表意见,而且观点新颖。
4、创新环境略显不足
首先,环境效能是人们对自己创新参与环境影响力的主观评价,其结果进一步影响个人的创新情感,进而影响行为。调查中,有62.2%的同学表示学校只是“偶尔”会有一些创新活动,另有30%的同学表示“从来没有过”,可见学校对于科技创新活动,并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和宣传,在普遍对创新怀有向往的情况下,学校的引导责任值得思考。此外,课堂上的创新来说,效果似乎也只是差强人意,虽然有政策上的引导,但现实课堂中的创新教学仍然落实不足。当被问及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能不能引导学生思维创新时,96.7%的同学中,有62.9%的同学表示“有引导,但是做得还不够”,只有剩下27.8%的同学认为做得很好了。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政策之不足
1、政策实施的客观环境制约
大连市对于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从主观上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行性,但是仍然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一是高考制度的制约,家长及社会对高考结果的高度关注,限制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二是办学条件的局限,如班额较大、教学场地不足、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低、教师缺编、社会资源有限、办学经费不足、校长的办学自有限等,也制约着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三是学校发展的科学评价标准还不完善,引领高中学校发展和激励教师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个别区市县对高中教育关注不够,对学校的发展疏于管理和指导。
2、政策对象存在倾斜
大连市虽然要在宏观上加强普通高中的“优质化”,但在微观上,重点高中与一般高中的发展仍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一般高中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方面较重点高中有着相当大的不足,因此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革,教学水平和整体环境自然就达不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的要求。相反,重点高中在各方面的优势显著,改革明显,因此便会得到更多的重视与资源的供给,最终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循环模式,是一批在一般高中里的青年人才得不到良好的培养而造成教育上的损失。
3、政策效能部分缺失
由于配套措施和体制等原因,相关政策出台后执行起来比较困难。首先是个别学校办学和教育思想不够端正,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知识本位”,造成教育目标的偏差。其次,教师的观念与能力欠佳。从校长到教师队伍,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因此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到课堂的课程教授创新引导都大打折扣。此外,对创建特色学校在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着偏差。部门学校没有将对学生的创新与个性培养落到实处,只是通过举办少部分学生参加的几次活动来造一些声势,作为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而不是教育教学的主流过程,长期以往,将无法达到推进创新教育的目的。
三、大连市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政策之建议
(一)端正办学思想,准确设置政策监控
在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首先要端正校长的办学思想,要在在办学目标和高考目标之间寻找结合点,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出路。既要兼顾学生、家长的近期利益——升学目标,又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国家的利益。因此,要进一步培养高中校长的领导力,丰富培训与经验交流活动,制定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标准,树立优秀校长的示范典型。同时,政府应专门建立相关的教学改革评估小组,收集各个高中创新性教育发展状况,为保证政策长期有效,对教育政策实施及时的评估、监控、修改或终结。
(二)加强比例原则,改善一般高中办学条件
作为衡量区域高中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创新型拔尖人才是当前高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各优质高中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创新型人才发展的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一般高中的扶持力度,改善一般高中的办学条件。同时鼓励一般高中争取当地政府加强对高中教育的投入,加强自身的软件建设,尽快研究开发校本特色课程,积极向示范性高中标准靠拢,实现自身的优质化。此外,政府也应对所有高中办学条件的改善情况实行考核,并与招生计划直接挂钩。
(三)加强教科研工作,建设高素质教师团队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创新教育的质量,最终要有赖于教师的素质。调查中,只有28%左右的同学对老师课堂上创新思维的引领感到满意,多数同学持中等评价,也有3.3%的同学并不满意。因此,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个高中要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鼓励和扩展教师施教中的创新思路培养,建立有效的校本研修制度与学生课堂效果的反馈制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提出不同意见,营造大胆质疑,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鼓励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四)鼓励学生实践,提供创新途径
首先,注重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教师从“领导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换。其次,要在制度上保证足够的实践机会。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在课堂上需要培养,更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大连市现有的学工、社团活动的基础上,个高中要适当增加科技实验室等创新型人才发展需要的设施设备,政府应当积极筹建“高中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相关场所,为高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服务。此外,鼓励课后的社会创新实践。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应担负起相关的责任:第一,学校要提供相关的实践指导,了解实践的方法,保证创新实践的完成;第二,培养良好的实践学风学校和社会要大力学生们去进行实践,对优秀者进行表彰;第三,增强良好的良好的实践宣传与帮助,提供实践机会与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春光.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J].企业党建,2006.8
[2]程晓舫,刘景平.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另类思考[J].教育与现代化,2010.12
[3]管金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安徽文学,2010.5
[4]李敏义.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教育,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