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的研究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实验的研究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实验的研究方法

化学实验的研究方法范文1

一、高中化学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征

在教育教学大环境变化的情况下,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也应该与时俱进。为此,在高中化学课堂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已经成为化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样的教学才会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才会有利于提升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征如下:

1.自主性

与传统的“教师讲述式”的化学实验不同,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这就要求学生首先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并能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原理制定出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动手操作实验,自主观察、分析实验过程,最终得出实验结果。这种教学,让学生能以体验式的学习模式进行探究性学习,也使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的提升具有了极大的空间,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探究性

这里所说的化学探究性实验主要是指学生要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或者活动来总结化学知识,这种方式与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探究性实验的答案是未知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探求和解决。在探求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意识将得到激发,知识迁移会被有效地运用,创新意识也定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3.灵活性

对于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化学探究性实验只要能达到教学和学习的目的,便可以选择不同的问题假设,可以运用不同的探究方法,也可以有不同的材料用具,所以探究的过程有很大的灵活性。

二、优化高中化学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方法

高中化学实验课新课标指出:“有效的化学实验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重要方式。”为了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革新思想,优化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实现探究性教学,可以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已经成为化学教育教学发展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题中之意。

1.重新界定师生角色,做好课堂管理

在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界定好师生之间的角色,做好课堂的协调与组织工作,保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然后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有针对性。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不能完成的,如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完成,也交给学生去做;对于学生不能完成的,教师才可以适当引导。这样,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才能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能相应提升。

2.完善教学路径,丰富探究方法

要想实现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应该革新教学观念,创新与完善教学路径,另外还要依据学情不断丰富探究方法。在教学路径的选择上,只要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的都可以被利用。比如情境教学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紧扣教材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还应该革新思维,丰富探究方法,如,用实验类比法、合作实验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3.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

要想实现探究性试验教学,还必须给学生留足时间与空间,培养他们敢于质疑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如,在做氢气和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在给学生指明操作步骤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尝试实验。然后师生一起观察实验的结果。由于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和探寻知识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的,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和总结的作用,所以对于这个知识点,学生的印象也会更深。

化学实验的研究方法范文2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教学;理论

一、当前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现高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性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而在教学的实施中,笔者也发现教师不断地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很多的教学策略.当前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较之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提升,但是在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尤其是实验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1.忽视实验理论教学

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仅仅是对实验进行讲解和开展,而对该实验中所蕴含的实验理论,所依据的实验原理并不会开展有效性地教学.这样的一种现状也就是忽视高中化学实验理论教学的一种情况.

例如,在制取二氧化碳这一实验中,其实验的制备原理是“CaCO3(块状)+2HCl= CaCl2+CO2+H2O”.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将这一反应方程式罗列出来,但是并不会引导学生去探究该制备原理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的反应现象或者是基本的反应类别.而仅仅是单纯地将某一个公式或者是反应式进行罗列,这样的方式必然会使得学生机械地记忆有关的反应原理而没有很好地理解.

2.只重视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所谓只重视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因为笔者发现在近些年的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之中.不少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获得了提升,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基本设计能力以及对实验中存在的一些具体化的原理性的实验方法却只会机械地按照课本进行操作.而对这些步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加强的地方却缺少理论性的理解和归纳以及探究能力.

以上两个问题是当前笔者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归纳出来较为重大的问题,也是笔者认为应该迫切得到解决的两大问题.

二、如何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如何让学生在当前这种忽视高中化学的实验理论教学的误区中突围出来,继而更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认识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是本文中笔者重点探究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自身的几个见解进行相关论述.

1.树立理论教学的意识

当前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两大问题归根结底其实都是缺乏理论性的教学意识导致的.在教学的实施中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两大问题第一步需要完成的就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树立起“理论学习”的教学或学习意识.

一旦这样的意识得到了树立,那么在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带领着学生从根源上去探究、找寻实验的基本发生原理,去寻找为什么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一些现象.在这样的一种探求意识的鼓励下,那么这样的一种教学必然会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发展和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对实验的发生原理,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反应原理等进行教学和探究的过程,也将会很好地让学生从一个理论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实验的进行,从而在这一情况下提升学生的认识和实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在实验开始之前就对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步骤、实验的发生原理等诸多内容进行设计的一个过程.这样的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罗列实验的步骤,而是要求学生在预先对实验的内容有所了解后产生的一种认识.此外,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对实验步骤的设计其实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实验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一个考验.

因为任何一个实验步骤的实施必然是有一定的化学依据,以及为什么具有这样的一张先后顺序也是蕴涵了化学原理在其中的.因此,这样的一种情况必然会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识和有效地加强学生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地对实验的步骤进行设计也能够加强学生的一些思考.

例如,在“制取二氧化碳”这个部分的实验之中,该实验包含的基本步骤为:

A.将几个制取装置进行连接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装入固体药品D.加入液体药品

E.制取二氧化碳F.检查气体是否收集满

G.对实验产生的尾气进行处理

在这个实验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检测装置的气密性,再一个就是要先放入固体药品,再放入液体药品.这几大步骤的设计则是最为考验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和对实验中涉及到的原理进行实际运用的一种情况.

例如,“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这个步骤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将装置的导管口一端浸没于水中,再用双手手掌握住容器(试管可用一只手握住;复杂仪器还可微热),若在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手后,水在导管里形成了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这样的一个方式其实就是借用了“微热看气泡,静置看液面”这样一种空气在水中的运动这一简单的原理.

但是在实验的设计中一定要能够有效地理解实验中所涉及的这些点点滴滴,这样学生才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实验,也才可以有效地推进实验的开展.

3.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

多媒体设备是教学发展的重要助手,在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化学原理,多媒体设备无疑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去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有关化学的原理继而更有效地推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在实验的“蒸馏”这一个基本操作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向学生展示有关“蒸馏”一个实验,然后在展示之后,将“把液体加热汽化,蒸汽重新冷凝成液体的过程”这一基本的实验操作继而将“利用蒸馏可以把混在液体里的难挥发的物质去掉”这一原理随后展示出来.

这样的方式是一种简单化的将实验的内容和原理连贯地展示出来的方式.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实验的发生原理,实验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一个更好地认识.而这样的方式本身也比单纯地借助教师讲的方式来得深刻而生动,而学生也将获得一个更好地理解.

4.实验后的梳理、归纳

化学实验中存在的原理本就是贯穿着整个实验实施的所有步骤和全部认识的一个方面.所以,在教学实施步骤全部完成后,为了让学生对实验中所蕴含的所有原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更好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在实验完成后,引导学生将实验中运用到的全部原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总结和归纳.

例如,在“气体的制备”这个部分的实验全部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回顾实验中涉及到的相关原理,并且进行归纳:

A.实验中制备原理,即基本的反应方程式,如,制备氨气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B.实验中的净化原理,即气体的净化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遵循的基本原理为“不损失主体气体、不引入新的杂质、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先除易除的气体”等.

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将有效地让学生对实验中所涉及的内容有一个更好地理解和观察,也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识和有效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实验.

三、小结

关注化学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原理将有效地引导学生去认识和理解实验,并且在上述的一系列方法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去认识、去理解实验的发生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关注实验中的化学原理,继而更好地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有效地提升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海自祥.高中化学“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9).

[2]宋晓锋.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4).

化学实验的研究方法范文3

一、“课改实验”以来,学生观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市自2002年进入自治区课程改革实验区以来,在新课标和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观察中存在以下问题:

l.观察的目的性不明确

学生经常只关注些有强烈刺激作用的现象或过程,产生一种较自然的轻松的、不易疲劳的“无意注意”,如“实验2-4”,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学生被那耀眼夺目的炽烈白光吸引,个个兴高采烈,陶醉在“看热闹”中,有的甚至还请求能不能再来一次。

2.不善于完整、全面地进行观察,总是以局部代替整体

如学生在收集氧气时,只注意到向上排空气法时,瓶口要向上,往往忽视导管应伸至接近集气瓶底部,在木炭与氧气的反应中,只急于将受热发红的木炭伸入集气瓶中,而忽视了应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在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只注意双手紧贴容器外壁后,浸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而忽视了松开手后,导管内会有一段倒吸的水柱。

3.观察只关注明显的现象,而忽视较为隐蔽的本质特征

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学生一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后,就兴奋不已,似乎观察任务己完成,全然忽视了生成的黑色固体。

4.忽视稍纵即逝的现象,不能将其及时纳入自己的意识范畴,因而产生错觉

如在水电解器的尖嘴玻璃管处点燃氢气,刚点燃时,火焰呈淡蓝色,但很快就变成黄色,如果学生不及时仔细观察这一现象,淡蓝色火焰就被黄色所淡,必然产生错误的认识。

5.观察中把现象和结论混为一谈

如“实验1-3”锌粒中加入盐酸时的现象,学生往往回答是“生成氢气”。而不能准确描述为“锌粒表面产生小气泡,发出嘶嘶的声音,有气泡逸出液面”。

二、学生在观察中常遇到的困难

1.对稍纵即逝的现象不易捕捉,对多个实验环节前后不能协调

有些化学反应,现象变化快,过程环节多。学生不能妥善协调各个环节并将多个现象及时纳入自己的意识过程,使观察记录发生困难。如在检验氢气纯度时,学生首先要能正确地收集到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后再松开大拇指点火,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遇到两个困难,一是畏惧心理造成学生不敢把试管口移过酒精灯火焰,总是在离很远时就松开可大拇指,另一种是注意力完全被爆鸣声吸引,忽视了火焰的异常摆动,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定向重复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由局部到整体,逐步观察整个变化历程,并采用恰当的方式让注意力高度集中,训练视感觉的敏捷性和思维跟踪的速度,由重复训练迁移到其它新的快速反应情境。

2.多种观察并存,观察中难以抓住本质特征

某些化学实验,如“实验2-1”探究空气的组成中,红磷剧烈燃烧的现象很明显,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分配观察的注意力,容易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红磷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白烟的现象上,忽视了水面的变化情况,最终影响了主要结论的生成。

3.意料之外的因素引起观察中断,造成观察的困难

学生专心观察时,环境中意外的音响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此外,一些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情况存在个人的预期,当观察结果与预期不符时,学生依旧按预期主观臆断得出结论,造成探究结果与方法的双重失败。

三、学生形成观察能力必须具备的方法、习惯

1.能根据观察的目的,对仪器装置、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全面的观察

对物质及其变化,不仅要认识其颜色、气味、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还要认识其在变化中的种种现象,同时,还要了解实现变化所需要的条件及使用的各种仪器和装置,因此需要观察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全面的观察,才能形成较完整的感性认识。

2.分清层次,特别注意不易发现或易消失的主要现象,并能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

如“实验3-1”电解水实验,首先是观察水在通电时的现象:电极表面有气泡产生,气泡逸出水面汇聚在玻璃管上端。第二是观察产物在体积上的差异。第三要对产物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概括,得出实验结论: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认真、细致、有始有终的观察习惯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有较大的独立性,因此探究方案的设计要合理,既要目的明确,又要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充分估计和设想。实验的步骤设置要简明,但试剂的用量、条件掌握要严格,在内容的安排中留有观察的时间。观察及测量结果应准确记录,及时汇总、分类、比较、分析和归纳,这样才能养成科学的态度和习惯。

四、培养观察能力应注意的事项

1.激发观察的兴趣,培养喜爱观察的良好习惯

观察一般包括对大自然条件下的观察和实验过程的观察,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既重视实验的教学,又着力增强了活动与探究,注重从日常生活、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如课本安排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就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生极有兴趣,十分积极。许多学生回家后还继续实验,结果发现在研究火焰各部分温度的高低时,用竹制牙签代替火柴梗效果更明显,并且把现象明显的牙签粘在作业本上交给老师看,这种爱好观察的习惯比教他们懂得某些具体知识更为重要。

2.掌握基本的观察程序,发挥各种感官的积极感受作用

观察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它和一般感知过程的不同点是: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时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只有明确目的,知道在观察什么,才能自觉地集中注意力于与目的有关的方面,使用自己的感官,认真地进行观察,否则往往会分心于一些有趣的东西,而忽略了主要方面,在设计和讨论探究方案时,必须明确所要观察的内容和范围,明确通过观察要获得哪些资料,解决什么问题,要拟定好观察计划,制定观察的路线、步骤,这样才能在系统观察中进行层次清晰的观察,而不至于主次不分,顾此失彼。对实验探究中的观察,一般是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段进行。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活动探究,应首先仔细观察反应进行前装置的特点、气密性检查、反应器中高锰酸钾的性状,装满水后倒置的集气瓶,加热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水槽中的导管口。观察逸出气泡的速度在均匀程度上的变化,在收集时观察气泡从水中逸出及瓶中水柱的下降及最终出现在瓶口的较大气泡,在制取结束后观察试管内白色的棉花上新附了的粉状固体。沿着这条路线,分段进行观察,层次清晰,然后进行汇总,可以获得较全面的感性材料。

由于物质及其变化是复杂多样的,因而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睛,而且有时还要用手感觉或用鼻闻或借助仪器的帮助,因此,要能够根据观察的目的。发挥各种感官来感知观察对象,这样才能观察的较全面。如“检验氢气纯度”的过程中,学生既要用耳倾听辨别爆鸣声的尖锐或轻微程度,又要在发声同时观察酒精灯火焰受爆炸气浪影响而发生的异常摆动情况,还要能注意到手中的试管温度明显升高的现象。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课堂及课本的探究实验以外,教师还应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启发引导学生对周围一切事物的喜爱、观察和乐于发现,努力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如结合硬水软化的教学,引导学生课外观察水壶、热水瓶中的水垢,设法清除它们等,这样日积月累,有计划地注意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必然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具有敏锐洞察自然的能力。

参考资料:

化学实验的研究方法范文4

关键词: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方法;优化策略

中小学实验教学科目很多,学生在高效的实验教学中通过动手实践,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而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是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前提,中小学学校应当重视实验教学管理工作,为促进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一、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中小学部分教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通过大量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实验室、实验设备的有效使用,进而影响着教师实验教学效率以及学生们的学习质量,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中正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使实验教学难以发挥最佳作用,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得不到重视,实验设施不够完善,甚至部分中小学实验室被当作教室使用,实验教学仅仅是教师一人在课堂中做实验演示,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还有部分中小学所有年级学生公用一个小实验室,由于实验室数量有限、空间有限,各个年级实验课程得不到有效的安排,很多班级几周轮不到一次实验机会,这些硬件设施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第二,缺乏优秀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部分中小学实验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程度不够,甚至缺乏相关实验教学经验,将实验中简单的部分供学生操作,为了节省课堂时间,不会将复杂的实验设置在学生实验范围内,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1]。

第三,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模式落后,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还采用传统的人员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内容繁杂,不仅包括实验设备、实验药品、实验安全还包括一些实验规范和法则等,这些繁杂的工作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仅仅依靠人员管理,很难做到全面性的管理。

第四,由于部分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在采购一些实验教学设备时没有严格按照设备购进准则进行,没有对设备的质量进行严格检验,最终影响了实验教学设备的使用,还使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方法的优化策略

(一)加大力度完善实验设施。实验室不仅是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地点,还是学校进行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场所,因此中小学应保证实验室的建设,同时为实验室配备齐全的实验器材,不断完善中小学实验条件,这就要求中小学学校重视实验室设施的建设,并加大力度投入实验设施建设,学校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实验教学创造优质的环境,配备高质量标准的实验设备与材料,保证实验室的数量,以及实验室具有宽敞、明亮的空间,并按照中小学生的身高比例设置相应的实验操作平台,方便中小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此外,部分中小学学校经费紧张,可以为学生建设一些成本较低的活动板房以及简易教室等作为实验室,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实验环境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实践应用能力[2]。

(二)优化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优秀的实验教师能够在实验教学中有效的发挥实验室、实验设备以及实验材料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严格按照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按标准量取实验药品,并注意实验设备的使用,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保证实验室操作规范性,减少实验安全问题,减少实验药品的浪费以及实验设备的破坏等,因此优化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实现中小学实验教学有效管理的关键途径,学校要严格要求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前做好实验示范,并做好实验安全知识与实验操作规范知识的普及工作,教师要以身作则,在示范时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以此引导学生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实验。此外,学校还应对实验教师进行评比考核,将既保证实验质量又保证实验安全与实验教学效果的实验教师作为奖励对象,使其他实验教师向其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实验教学效果[3]。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网络管理。传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需求,因此中小学学校应与时俱进,利用信息技术对实验教学实施网络化管理,建立相应的实验教学网络数据库,并在实验室内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将所有实验教学科目、实验教学材料、实验教学设备等都录入网络数据库中,通过全面的数据库信息,及时发现实验室、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使实验教学管理更有效率,为中小学实验教学提供有利条件。

化学实验的研究方法范文5

1.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所谓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所谓语言学,则是指研究语言的科学,它以语言为研究对象。语言是人人都会而且随时要运用的东西,但不是人人都通晓语言学。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包括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以提高学习语言的效率和使用语言的水平。这是因为我们每人每天虽然都在使用语言,但是未必人人都能对语言现象做出科学解释,一般人都只有感性知识。

2.活语言中的语音研究

在中国,研究活的语言是有传统的。最早的是西汉末年的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他的《方言》记录了两千年前人们口中讲的语言。然而,扬雄之后就再没有人记录这种活语言了。直到明代的陈第(1541-1617)在《毛诗古音考》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在语言学理论中,一直有关于语言和言语的讨论。索绪尔虽然要划分语言和言语,但他并非完全反对分析言语,只是强调要进行理论分析。一讲到语音就被认为是言语的东西,排斥在语言研究之外,是曲解了他的想法。当今的语言研究中,不少学者论述语言的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很少有讲到语音平面的。实际上,语音是语言中最基础的平面。语音有二重性。语音中各类成分自成体系,语音又是句法、语义和语用的物质外壳,包含着句法、语义、语用各方面的内容。所有句法、语义和语用的成分都要通过语音表现出来。目前,观念、方法、语料、成果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将语音研究的中心转到语言学方向。

3.格局"动""静"相联

一般说来,语言的共时表现是静态的,语言的历时表现是变化的。实际上,共时中有过去演化的痕迹和将来发展的征兆,历时变化是不同时期共时表现的层级叠接。在共时状态中,孤立的语言单位是静态的,连续的语言表现是动态的。语音格局的分析始于单字音,然后到双字、三字、四字、句子等,慢慢从"静"变成了"动"。孤立和连续,两者是互相关联的,是一个递渐变化的连续统。

在实际语言调查中,农村和都市的语言又呈现为一种静态与动态的关系:如果农村的语言是静态的,那么都市的语言就是动态的。个体和群体的语言也应如此:个人的表现是稳定的,群体的分布是变动的。每一个人的表现都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总体上考察,每个人的语言都自成系统。同一种语言或方言的个人语言系统具有对应一致性。个人语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实际语言的调查又常常叫做语言的田野调查。现代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相结合,重在分析都市语言的各种变异,采用大样本取样调查方法。

上述的多种"动""静"意义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静态和动态实际上都是相对的。在一个层次当中的"静",到另一个层次当中就可能成为"动";在这个层次当中的"动",到那个层次当中就可能成为"静"。这是相对和绝对的关系。语音格局和语言格局的分析方法也是从"静"到"动"。共时与历时,孤立与连续也都不是绝对的。无论"动""静",都是在语言格局中运动、变化的,且是有规律的。

4.研究的数据可以曲线化

布龙菲尔德和霍凯特都认为,语音的变化、语言的变化只有在结束后才能看到结果,在变化进行过程中是不能发现的。这种观念受当时研究范式的历史局限,因而是片面的。既然是以动态的语言作为对象,我们的研究也要"动"起来。

为了研究动态的语言,拉波夫提出语言变异,王士元提出词汇扩散,利用语音实验结合抽样统计,证明了语言变化的过程是可以发现、可以研究的。这些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拓展了动态语言的认识视野,深化了研究实践。

语音格局是量化的、可见的语音系统。元音格局、辅音格局、声调格局相对来说还是静态的分析。比较典型的动态表现是韵律和语调的研究。韵律格局和语调格局的关键是要解决语调结构和韵律层级的问题。决定韵律结构的相关条件有语音、语义、句法、语用、情感等。韵律和语调研究的范围越大、内容越深入,动态的表现就越突出、越明显。研究处在静态的、孤立的样本的时候也许只涉及语音,但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大,涉及的词汇、句法、语义、语用都应包括进来,格局会呈现为多维性。要善于在动态的、多维的变化中把握规律。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语音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过去的研究主要是语音格局在物理声学方面的表现,另外还有在生理发音和心理听辨方面的表现。结合语言认知的过程进一步探索人类语言和大脑的彼此依存和相互关联,揭开人类语言的奥秘,是一个广阔的领域,要走很长的路。

语言研究需要统计学方法,关键是要注意区分统计学和语言学之间的差异。理论统计上的显著性与现实中的音位区分并非完全对应。理论上的统计检验都是按同一个标准进行计算。实际上,在具体的语言中,不同音位之间的声学距离并不都是平等的,如果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差异的显著与否,那结果肯定不一样,而且也不准确。那么,在语言研究当中,在语言实验数据处理当中,实验的差异显著性与非显著性应该如何解决?在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之前,我们至少要对统计检验中的一律平等的显著性计算结果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灵活的态度。

化学实验的研究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化学课程 考试方法 考核改革

我国教育逐年改革、拓展新思路,教育有着新变化。技工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传统的普通教育相比,技工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突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想搞好技工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方式,采用符合实际的技工教育模式。化学是技工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之一,化学课程的考试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使其适应技工教育的发展,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下面我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1.传统考试模式的反思与现状

目前技工学校的化学教学,仍旧沿用传统教育模块,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重复练习,并采用一纸期末试卷成绩和平时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标准,这样造成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被动学习,毫无动手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传统考试的弊端,我院化学教研室对高技化学考试、考核进行探索和改革,取消一部分科目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有利有弊,利在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弊则在于学生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记忆。而且初步改革显得单一,为了更好地展示学生的能力,提高其学习动力,鼓励其个性发展,进一步改革高技化学考试将作为以后的重点。

2.高技化学体系新考试、考核的初步设计

在整合之前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探讨,在探讨中改革,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创新能力和全面但又有个性发展的考试、考核体系。目前高技化学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这三个版块,针对这三个版块,我们可以进行探讨。专业基础课我们可以作为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强调广度但不会深入;专业课则作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拓展,强调深入但不会面面俱到;专业技能训练则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强调技能的掌握和运用。针对上述可以采取不同的考试、考核方法,通过不同的难度和创新层次,学生依据自身能力,参加考评。通过这种形式,对高技化工专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了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

新考试、新考核体系的具体形式:(1)优化考试形式,不同课程采用不同形式,可以为闭卷、半闭卷、开卷、设计实验、机考或几种形式相结合。(2)优化考试内容,可采用层次考试,多元化个性考试。(3)必须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纳入考核。(4)在兼顾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个性、创新的培养。(5)加强考试与教学的结合。(6)考试后必须有反馈,从而加强学生的继续学习。

3.高技化学体系新考试、考核的适应实践

(1)专业基础理论的考核。有了新思路必须进行实践,从实践中求可行。将之前的闭卷、开卷考试改为半开卷形式,允许学生考试时带张A4纸,上面可以书写有关考试的内容。这样就会促进学生自主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提高学生上课的认真度,学生会更关注老师上课的主要内容。既克服学生胡乱地死记硬背,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重点知识的记忆能力。试卷可以分为基础与拓展,基础只需通过即可;而拓展则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考试模式,重在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信心,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接受挑战,激发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尝试个性考试,可以给定范围,自主设计问题并进行阐述、解答。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加强平时作业的考核,适当增加平时分,让学生了解只是考试好就行,平时的学习、考试也是重点。这样多方面的考试、考核模式才能够更充分、准确地体现学生的综合水平,更好地评价学生。

(2)专业课的考核。专业课是技工类化学教育的主体之一,专业课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化学功底,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把该类课程考试、考核形式放在平时,就是抓住平时考核,利用小论文作答、问题阐述等进行评分。例如无机与分析化学这门专业课,我们就可以提出如何制备碳酸钠及其用途让学生自主设计制备实验,让学生课后自己查资料完成考题。把单一的期末考试改为多层次的考核,能够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不断拓宽知识面。专业课的成绩评定可以分为平时占70%,期末占30%。

(3)专业技能训练的考核。专业技能训练是技工类化学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仪器认知、工艺掌握、软件熟练等能力,重在动手,一技之长则出于此。对这类课程的考试、考核我们不能再一味地用期末考试等衡量学生的能力,可通过做实验、用软件的熟悉程度,考核学生。可以用在企业实习的情况,如协助生产,承担生产任务等具体操作,代替一部分技能专业课程的考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加强学习,从而培养出能做事、会做事的学生,而不是只会答题的学生。

4.问题与思考

如何发挥新考试、考核改革带来的好处,这就需要上下一心,从院领导重视、教师主导和学生支持。我们所设计的技工化学教育考试、考核改革体系只是一个初步框架,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不仅感到工作量大大增加,而且相应的考核要求也逐步提升。任课教师必须全面了解课程内容和掌握课程的发展方向及课程对生产的帮助,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从而适应新的考试、考核体系。在试点改革中,学生对新的考试、考核方式持有认可的态度,尤其是在学习中考核,使学生考试及格率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新、个性及自主学习的今天,课堂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如何公平公正有效地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充分发挥新考试、考核的主导作用,需要每个教师去思考、去探索。新考试、考核的改革也会带动教学管理的革新,只有教、学、考三者相结合,才能够更好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只有教育思想转变才能更好地对考试、考核地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是关键,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改革才能进行下去。因此,要真正建立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的考试、考核体系,必须从思想、制度、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革,并不断去探索、去改革,打造适合现代化教育,符合技工类学校化学教育的考试、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周欣欣.化学教育专业考试及考核体系的改革[N].甘肃高师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