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与旅游资源的关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景点与旅游资源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景点与旅游资源的关系

旅游景点与旅游资源的关系范文1

1、发展区域特色的工业旅游。要因景点制宜。各工业旅游景点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有工业企业类型、景点规模、产品特点、市场定位、发展目标选择等众多方面差异,因此我们针对一个具体工业旅游景点的开发管理,一定要根据景点具体状况,制定相应的开发与管理方案,既要注意工业旅游景点开发与管理中的共性问题,更要注意到各工业旅游景点开发中的个性问题,这样才能选择一条最适宜一个工业旅游景点开发与管理的道路。各景点开发与管理中最忌的是不加选择地全盘照搬照抄,最提倡的是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要充分注意同中之异。

对于工业基础好的城市而言,还可以通过发展工业旅游,打造富有城市特色并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工业旅游作为一种稀缺的旅游品种,其稀缺性本身便代表着一种竞争力。加之城市品牌的不可模仿性与垄断性,城市可在发展工业旅游方面利用城市文化的共同性,加强企业间联合,形成规模效益,最终培育城市旅游品牌,提升城市旅游的竞争力。

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特点,做出合适的选择:如传统的手工艺,也可能属于产品或工艺不再使用的工业,它们开展工业旅游,开发时,首先应注意保护原有的生产遗迹,结合周边的旅游项目,建设专题博物馆或者是手工艺作坊,在设计时要突出怀旧情调,尽量用原来的工艺并突出亲身参与、手工制作,满足人们对以前人类工业文明的好奇心。

2、走多方经营之路。一方面积极鼓励工业企业部门进行工业旅游景点的投资开发,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等也应积极参与到工业旅游景点开发中来,或独立,或联合地进行旅游景点的开发,加强对地方各类工业旅游资源普查评价,更多地从社会效益、文化遗产保护、社区休闲场所建设等角度考虑景点开发,这一点对我国工业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业旅游景点建设与管理而言具有十分现实而又重大的意义。

加强企业与政府间合作,实现工业旅游与常规旅游的协同并进。发展工业旅游不仅是工业企业涉足第三产业的投路石,同时也是城市经济的一个推动器。作为城市旅游资源一个重要的分支,城市政府要对工业旅游资源统一进行规划,将其作为城市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分期进行开发。在配套设施的建设上,可以考虑城市政府与企业合作进行,通过将工业旅游企业之间、企业到传统观光旅游景点之间、企业到市区之间进行高水平的规划建设,达到美化、绿化、品位化的目的,完善工业旅游客体的功能,使其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既能引导客流资源向工业旅游景点流动,促进工业旅游经济带的快速形成,又能使工业旅游的发展与城市发展遥相呼应,并为工业旅游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条件。

加强企业间联合,打造工业旅游的城市品牌,实现工业旅游的连动效应。在城市经济中,工业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一个新生力量,其产业化发展刚刚起步。应该看到,仅仅依靠个别企业的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实现工业旅游持续快速发展的。事实上由于工业旅游资源本身的垄断性和地域性,城市政府完全可以通过加强企业间联合,有组织有步骤的整合工业旅游资源,高效利用工业旅游的客流资源,形成城市工业旅游的连动效应。并在借助城市文化的共通性的基础上,精心打造工业旅游的城市品牌,形成城市旅游经济中的特色旅游项目,并整体提升城市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开展与旅行社的合作与联合,拓宽营销网络工业旅游的纵深发展要求,彻底消除企业对旅游资源的垄断障碍,将工业旅游资源推向市场,实现市场化运作。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联合。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联合,充分利用旅行社的客流资源,将工业旅游融入常规旅游和国内外旅游的网络体系,扩大工业旅游的影响力,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发展。

3、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发挥旅游资源的集聚效应。工业旅游依托性强,旅游资源和藉此存在的不可转移性决定了工业旅游的目的地只能是工业企业及其周边环境,工业旅游除像其他旅游产品一样需要依托交通、通讯等全社会共同享有的基础设施外,更需依托工业企业及其周边环境作为其旅游吸引物。如开展厂区及工业科技旅游和工人生活体验旅游等。

当今旅游市场需求的一个发展趋势表现在: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积极参与的愿望正在变得越来越强烈,这是积极体验和积极参与的意识在现代人这里不断强化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旅游者可以深入了解一种与他们的生活相关的商品或者是工艺,在统一的系列主题的引导下,系统深入地了解熟悉一种自己以前并不清楚的产品或工艺。这样不仅满足旅游者好奇心,而且还可以为工厂提供第一手的信息,促进产品的开发,它强调了旅游者的亲身体验,也让旅游者深刻了解到了工业企业文化的内涵,极具吸引力。

4、确立经营主体。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工业旅游景点的开发附属于其所经营的工业企业,是整个大企业棋盘中的一粒棋子,其发展的独立性差,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旅游景点的开发与管理,处理好工业旅游景点开发管理与所依附企业的关系是我国工业旅游景点开发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工业企业要为工业旅游景点开发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资金、场所等,另一方面工业企业要放权,让工业旅游景点独立运营,并使之成为实体,使工业旅游景点的经营者具有主体地位,让其能逐步地使工业旅游景点发展走上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当然,在工业企业进行工业旅游景点开发初期进行必要的扶持是需要的,但不能忘记市场规律,而要适时适当而止。

5、重视公益目标。工业旅游景点开发目标中经济效益是十分重要的方面,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社会效益问题,这其中包涵发挥社会效益与获取经济效益相一致的情况,也包涵发挥社会效益在短时乃至更长时间内不能获取乃至损害经济效益的情况。作为我国工业旅游景点的主体开发与管理者各大工业企业应该承担起相当的服务于社会的责任,在工业旅游景点中注意开展科普教育,注意文化遗产的保护,注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注意为社区提供更加优美的休闲场所。对公益性目标的重视应该是我国所有工业企业部门所应该有的社会公德和义务,更加全面而又深入地开展公益性活动也是各工业企业所要不断努力的目标,经营工业旅游景点的企业也不例外。

6、扩大宣传力度,形成发展工业旅游良好的外部氛围。工业旅游作为2002年国家旅游局的工作要点,进一步的推进首先要打破局限于企业之间交流学习的定势,在对外宣传促销上加大投入,完善宣传促销形式。运用各种公众媒体对工业旅游进行大力度宣传和推介,提高全民工业旅游意识,使消费者了解工业旅游并激发工业旅游的需求与热情,从而形成发展工业旅游良好的外部氛围。与此同时,地方旅游管理部门对国家旅游局审批的41个工业旅游示范点单位应给予特别重视,认真组织、积极协调,合理规划对外促销旅游线路,科学编制促销手册,使其真正融入旅游行业当中来。在此基础上,发挥示范点模范带头作用,总结经验,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推动工业旅游的全面发展。

旅游景点与旅游资源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产业化;政策扶持;效益;文化内涵

1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

人文旅游是旅游发展的一种形式,其核心载体是环境与文化,发展人文旅游既要保障正常状态下的农业生产,也要兼顾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因此,在人文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持旅游景点风貌的生态性,设计过程中如果与生态性相违背,那么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也必将处于瓶颈状态。所谓的生态性不仅是保障既有乡村风貌的传统,也要对乡村文化和风土人情最大限度的予以保留,避免片面性发展,在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低碳经济号召的指导下,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应当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后结合自身实际经验进行总结,认为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性保护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尊重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避免过度的设计对既有风貌造成干扰;保持物种多样性,防止设计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动植物栖息环境改变;保持自然地貌的基本特性,以最少的人为干扰因素进行设计,最大限度的保留旅游景点的原有特征。

2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2.1开发理念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科学合理的开发理念是保障人文旅游资源有效开发的基础性保障内容,一旦出现理念错误将会导致旅游发展陷入困境。根据相关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具有较为优质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区域规划部门对其存在片面性认知,认为旅游业不如工农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因此开始大力发展工业,在发展进程中对区域内文物古迹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这种情况是对旅游产业缺乏正确认知,难以对其进行准确定位,经济落后于缺乏合理的开发理念而导致其发展陷入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对潜在的人文旅游资源造成了破坏,旅游业发展受到制约,区域整体经济发展也难以取得成效。

2.2零散开发难以形成产业化发展

我国一些市县级人文旅游开发存在粗放式发展状态,即以个体户为参与主体,结合就近资源进行人文旅游开发,以农家乐等小规模形式进行体现。这种情况下其文化竞争力较差,难以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私人企业以个人利益为经营目的,缺乏对人文旅游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其创新能力和吸引力较低,难以树立品牌形象,因此导致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形成制约。

2.3缺乏有效的政府政策扶持

公共政策的干预对于旅游资源开发,产业形成并良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部分地区政府发展旅游业的决心不强,直接影响到当地居睹对于旅游业发展的期望,企业不能从旅游业发展中获得丰厚利益而对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资源得不到进一步开发,旅游业发展各利益群体相心力不足,导致旅游产业发展缓慢。

3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规划策略

3.1加强对既有文化的保护

面对一些城市在人文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理念偏差,笔者认为应当加强对该项内容的重视,避免在整体发展过程中对既有文化造成破坏。首先应当将人文旅游景点内的建筑风貌保护与修复作为现阶段发展的重要内容,其具体方式可以借鉴苏州园林文化遗产改造,以整旧如旧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应用,使古建筑等文化元素成为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载体,更好的展现区域文化特征和风貌。

3.2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

在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中,多数城市都以“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切入点,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数量超过百座,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采用这种开发方式将难以有效的吸引游客。因此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各个城市应当结合独特的城市文化进行品牌定位,其具体的休闲娱乐与文化旅游项目可以依据自身文化内涵进行构建,例如可以将历史文化与现代休闲进行有效的融合,构建现代与历史的时间交汇点,凸显出鲜明的独特特征,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

3.3政府予以政策支持

政府职能对于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不可替代性影响,政府对于旅游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和决心直接关系到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效果。因此,各地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其效能,结合区域旅游产业的具体发展形式,统筹规划出台相应的红利政策,加强对文化旅游的形象宣传。以云南为例,在发展过程中以政府作为主导,规划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政府直接介入的方式引导区域文化旅游发展,实现了旅游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3.4整合资源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

单打独斗式人文旅游资源开发难以取得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现阶段发展过程中仍是以粗放式旅游开发为主,未来必将被市场形势所淘汰。因此,各区域应当进行人文旅游资源整合,彻底摒弃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在政府的引导下构建规模化旅游公司,对旅游消费进行统一的规范制定,避免个别经营者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扰乱正常的文化旅游秩序。并且开展产业化发展模式能够有效的规避区域内部同类人文旅游景点的恶性竞争,在规范的发展体制内逐渐形成良性竞争循环,实现区域内人文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与高效运营,逐渐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

旅游景点与旅游资源的关系范文3

一、相关研究综述和概念界定

因为城市相关旅游在我国的成长,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在城市旅游的管理模式及市场化的运营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晋升和改良空间。是以,探讨当下会展旅游的成长存在的相关问题对晋升我国城市旅游业的成长具备现实意义。当前,国内外关于城市旅游研究的文献,大多是从宏观上进行研究,对于城市旅游在地区的具体发展的研究资料还相对比较缺乏。

(一)相关研究综述旅游的原始起源较早,但是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则是发生在西方国家工业革命以后。到了90年代西方学者对于城市内部具体事务产生的旅游吸引力开始研究,他们对城市中的地标性建筑物、博物馆、纪念堂等具有的吸引力进行了分析,美国经济学家莱特斯就专门对来参观纽约自由女神像的国外游客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显示来参观纽约自由女神像成为他们选择来纽约旅游的一个重要原因。凯文•米特安在其研究中则指出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考虑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国内在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上的研究因为限制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建国初期的政治环境而没有较大的研究成果。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视的不断加强,国内学术界对于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马雪萍在1999年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研究,作者结合市场经济的理念阐述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应当遵循的市场经济思维;徐惠蓉则认为城市的规划与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密切相关的,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留给旅游开发一席之地对于旅游资源的后续利用意义重大;张媛对上海市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良对策。

(二)城市旅游资源的概念我国质监局曾对旅游资源进行过明确的划分,将旅游资源定义为: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可以吸引人们前来观赏或者是体验,并且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各种自然和人为事物的总和。城市旅游资源包括各种自然形成的资源,如大山、大河以及奇特的地质景观等,也包括一些历史文化建筑和现代大型建筑和造型奇特的建筑等一系列的人工景观。

二、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简介武汉是中部最大的城市,也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有汉口、武昌以及汉阳三大片区组成,长江和汉江在此交汇,也称“江城”。武汉也被称为中国经济地理的核心,全市国土面积为0.85万平方公里,2014年的地区GDP达到10069.48亿元,同期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2。武汉市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内的旅游景点较多,旅游接待设施也较为完备,目前全市有3家5A级的旅游景点,4A级的旅游景点多达15家3。

(二)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作为我国旅游开发比较早的城市,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在全国走在了前列。作为全国十佳游览城市之一,武汉的旅游对国民经济的成长的贡献度,几年一向保持在10%以上,不夸大的讲,武汉的游览也已经成为推进其经济成长的主要支柱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武汉地区从自身的文化发展优势出发,不断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效果。特别是,随着2012年武汉欢乐谷的开业,武汉的人工旅游景点又多了一处,进一步促进了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开发近现代人工建筑旅游资源,武汉市拥有较大的近现代形成的历史建筑。大力建设人工资源资源,例如在武汉开业的欢乐谷、玛雅海滩公园以及万达汉秀剧场和东湖海洋世界等。

(三)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旅游资源开发和历史文化保护的不协调武汉在进行旅游开发进程中所存在的对景点周边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不力等存在的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和影响武汉地区继续深入开发和挖掘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的桎梏。旅游存在“看稀奇”的现象,在参观的过程中,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还不是很高。旅客游览常常会呈现一些不文明的行动,并且旅客自己很可能是处于盲目攀高的目标而游览;一些开发商在进行旅游线路开发的过程中引入了一些庸俗文化,严重地影响了游客对武汉旅游的整体印象。除此之外,旅游线路开辟的大同小异让当前的游览开辟很难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良多地域的游览的教育性代价正在被现代化游览所影响,不合理的游览项目的开辟不但让境外游览成长进入“死胡同”,也在必然水平上影响了全部市场的协调成长。在武汉旅游业的成长过程当中,各个地区都会各自成长,或者说缺乏应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是当前影响其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2旅游资源开发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不协调进行新的旅游景点的修建、开发新的旅游资源都必须征用当地居民的房屋或者是耕地,在武汉市的一些人工景点的开发上也同样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从而使得当地居民和开发商之间不断爆发冲突。此外,在对模型旅游景点进行改造时由于没有和市民具体解释,使得市民对于改造方案难以接受,由此也产生了一些不协调。如果在今后的开发和建设中,没有将这种发展的利益进行适当的兼顾其所带来的旅游市场的不良影响是非常大的。3旅游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的不协调武汉市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之间也产生了一些不协调调的方面,具体表现为:第一,为了适应旅游开发的需要而改变城市建设规划和相关要求;第二,在某些地区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又必须对原有的旅游景点进行占用或者是迁移,从而增加了旅游开发的成本和经营的稳定性。目前,在武汉市的旅游资源开发中,地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动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制定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最大限度地发挥武汉城市各个区域的旅游资源的优势是实现武汉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地区在场馆的修建上,节日的举办上和相关项目的引进上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这种做法一方面影响了地区整体规模效应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呈现了因为反复修建而致使的旅游资源的在利用程度和效率方面的不尽人意。4大众参与和资源开发有待整合当前,在武汉进行的旅游开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如何从旅游经济发展的全局考虑来提高其城市旅游的全面性。这一建议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武汉地区各色旅游事业的共同发展。因此,如何从城市建设的全盘发展来进行考虑已经成为武汉城市旅游未来在运营中所需要积极应对的一个问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进行城市旅游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将发展的全面性和独特性来进行有效地结合。这类连系会将武汉地区的旅游发展举行更好地整合和分析。

三、促进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讨论

(一)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关系要合理把握开发的程度,既要实现开发的旅游应用价值,也要尽量减少对于历史文物的破坏。唯有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武汉地区的旅游才会真正地树立自己的品牌,然后成为行业成长的榜样。在城市开发中,发扬文化可以作为一种永续的成长动力。例如,武汉市在进行城市旅游的发展中,应该一方面充分挖掘自身存在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带有一定历史意义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应当通过游览的体例进一步地成长和宣扬。

(二)提高城市规划和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协调性武汉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考虑到现有旅游资源的分布以及未来那些地方可能作为新的旅游景点被开发出来;例如,为了更加方便人们前来游玩,新建的娱乐场所可以选择有地铁、公交等到达线路较多的地方;新开发的旅游资源尽量不要与城市现代化建设争抢土地。同例如,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内组织艺术团进行演出推广,在大型的博览会上展示武汉城市文化,加强与周围省市的密切交流,实行市场联合、资源共享。同时,制定精品旅游路线来让旅客体会武汉城市文化,加强对于相关旅游服务人员的文化普及程度,树立全方位、个性化的发展形象,为武汉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起到促进作用。

(三)明晰产权明确利益与责任分配产权的不明晰使得资源的利用效率大为降低,也使得资源容易被过度使用和破坏。如果说旅游地居民和当地政府所获得的利益较少,那么他们对旅游业的发展就会持消极态度,这是不利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因此,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利益和责任才能更好的促进武汉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为此,武汉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旅游法律法规约束相关业务的单位,同时大力宣传旅游发展应当遵循的原则,提高国民旅游的文明素质水平。

(四)打造特色旅游在武汉城市游中,旅客的审美和游览的相关认识在必然程度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是以,若何很好地知足其猎奇的发展诉求是成长特点与城市相关链条发展中的主要目的。武汉市特色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旅游资源利用率不是很高的问题的出现。所以,在今后的武汉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旅游产业的集聚区和游客的集中疏散等方式来为旅游资源的整合式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因为,伴随着不断创新的旅游发展才会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吸引顾客的优势。旅客的忠诚度在某种层面上来源于旅游资源开辟资源所具有的新鲜度。基于此,在今后的武汉城市旅游的发展中,不断强化与突出旅游资源开发的创新意识将会是其未来不断振兴与繁荣的必然之路。例如,打造专线特色旅游,通过别具一格的城市旅游项目来提升广大游客的参与热情和积极。但是,在打造特色的过程之中,要注意遵循旅游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则和规律,尽量避免各种不切实际的盲目上马。

四、总结

旅游景点与旅游资源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宁夏;区域旅游业; 现状

旅游业日益成为各国和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的战略产业,对推动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本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促进与国内外的经贸合作,增加外汇收入和税收收入,还可以拉动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西北地区由于经济、地域、旅游资源、旅游知名度等因素的影响,旅游发展受到了较大限制。在其他地区逐渐形成区域旅游品牌的压力下,打破行政区划,遵循旅游自身规律,进行旅游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推动宁夏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区域合作涉及较多的利益相关者,并受到自然、历史和旅游规律的影响,必然会面临一些障碍。

旅游业已经成为宁夏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同时也已成为宁夏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点产业。 只有正确认识阻碍宁夏旅游区域合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到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才能有效地推动宁夏旅游区域合作的进展。

一、宁夏旅游资源的特点

宁夏位于祖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黄河中游,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沙湖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湖面、沙丘、芦苇、珍鱼、候鸟,是生态旅游的“黄金宝地”;沙坡头景区是黄河和沙漠的交汇的地方,也是5A级景区,开展了骑骆驼穿越沙漠、乘羊皮伐子漂流黄河等特色旅游项目;六盘山旅游区山势雄伟,景区内有被称为黄土高原“绿岛”的泾河苑,有纪念和主席创作《清平乐·六盘山》的将台堡,有以丹霞地貌著称的西吉火石寨,有海原大地震遗址公园;首府银川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都市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休闲旅游的好去处。目前宁夏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区8个(国家级4个,自治区级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有历史遗产类旅游资源,比如:水洞沟遗址是中华史前文明的见证;西夏王陵规模宏大,造型奇特,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宁夏还是长城和黄河唯一交汇的地方,自治区境内有秦、汉、隋、明等朝代的古长城遗址,素有“长城博物馆”之称。有文化类旅游资源,比如:宁夏镇北堡的华夏西部影视城和金水旅游区曾拍摄了《红高粱》、《贺兰雪》等一批优秀获奖影视作品。有民俗类旅游资源,宁夏回族风情浓郁,清真寺建筑别具一格回族风味小吃美味可口,风俗歌舞优美动人,吸引着海内外众多游客。

二、宁夏区域旅游现状

1.宁夏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跨度较广

旅游线路组合价值的价值主要在于各景点之间的相互补充,良好的组合会提高单个旅游景点的价值。由于西北各省区相对距离比较远,各旅游景点之间的跨度大,这使得旅游景点之间的组合价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另一方面宁夏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不是宁夏及周边地区,而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因为东部旅游资源与西部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增加了西部旅游对东部旅游者的吸引力,致使众多东部旅游者产生去西部旅游的动机。另外,东部经济发达,为旅游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有利于增加在宁夏的旅游消费。但是,东部旅游者到宁夏旅游距离遥远,花费时间多,成本高。西部较大的旅游跨度增加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东部旅游者的吸引力。

2.交通基础建设问题

宁夏及周边省区的交通不够发达,尚不能很好地满足旅游的需要。铁路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都不足,存在交通拥挤、车次少、服务差、速度慢等问题。缺乏高质量的快速旅游列车,并且许多地方都不能直达。这使得铁路作为最便宜的旅游交通方式的优势不能发挥出来。

连接宁夏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最主要方式是汽车,因为汽车的灵活性能够满足旅游团队的需要。更好地完善景点间的公路和省区间高速公路建设,以推动宁夏旅游区域合作,提高旅游质量。如果说公路建设解决了旅游者到宁夏后的旅游问题,那么航线的建设就是解决旅游者如何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移动问题。目前,旅游者从旅游客源地到宁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宁夏的航线航班少、价格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宁夏旅游的可进入性和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三、宁夏区域旅游业现状

旅游产品,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根本。宁夏旅游的区域合作能否成功,依赖于能否开发出有价值的旅游产品。但是旅游产品的开发涉及到地方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等多方 面的因素。

1.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够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凭借和依据。宁夏县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目前县域旅游资源开发仍较为落后,除一些中心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相对较好外,大部分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偏低,有的甚至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宁夏县域旅游资源整体上存在着分散性、可进入性差、基础设施简陋、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薄弱、品位较低等主要问题。

2.旅游产品的相关性问题

宁夏及周边省区的旅游资源因为相似性而产生一定的竞争关系,致使在考虑宁夏及周边省区共同利益的前提下,也必须考虑各省区和各旅游企业的个别利益。在进行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各省区仍然要根据自己的区位特点、旅游定位、资源特征、开发历史等相关因素,开发有差异的旅游产品,减小替代性,增加互补性。一方面有利于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个别省区和旅游企业的利益。

3.旅游产品组合的价值问题

有价值的旅游线路设计和旅游产品组合,要在核心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到多样性、舒适型、娱乐性和成本问题。如果过多考虑各省区和个别旅游企业的利益来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而不考虑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必然会降低旅游产品的旅游价值。对西北旅游而言,由于旅游资源跨度大,更需要慎重考虑旅游线路,慎重考虑旅游六要素的各个方面。所以,要根据旅游者的需要和各省区的旅游资源特点确定核心旅游资源以及能够提升其旅游价值的其他资源。

4.旅游产品的成本障碍

对于旅游产品的成本,应重点考虑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和健康成本等三个要素,而不能仅仅考虑时间成本。由于宁夏旅游远离其目标市场,并且在宁夏旅游区域内部,各景点之间的跨度比较大,这导致旅游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在旅游交通上,更何况交通建设不足,致使旅游者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交通上,增加了旅游者的疲劳度。

5.政府旅游发展投资不足

旅游区域合作需要旅游交通、旅游产品、旅游基础建设、旅游营销等多方面进行合作。所有的合作项目都需要资金支持,但是地方政府用于旅游发展的资金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好的合作方案,实施也比较困难,难以达到预期成果。由于预期成果难以取得,旅游主管部门缺乏推动旅游区域合作的动力。

四、加快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1.树立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县域旅游资源

(1)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培育世界级、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旅游精品。吸取和借鉴国内外经验,选择一批旅游景点、景区重点扶持和培育,使之成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景区景点。要聘请旅游业专家加以规划设计,促使宁夏县域的旅游景点能普遍上一个档次,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2)努力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宁夏县域旅游结构比较单一,要进一步增强当地旅游的竞争力,就必须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充分发挥宁夏县域旅游资源的优势,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多方筹集资金,改善旅游设施,加快县域旅游业的发展

(1)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以及西部旅游开发专项资金等办法争取资金。推行“东联西出”计划,促进欠发达地区与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的经贸合作,提高西部地区整体开放的程度;还可以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同时可以通过旅游扶贫开发,帮助那些旅游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尽快走上富裕之路。积极开展旅游信贷业务,支持县域旅游业发展。

(2)努力拓展民间筹资渠道,促进县域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投向旅游饭店、旅游商店、旅游娱乐场所、旅游信息咨询公司以及游乐园、健身俱乐部、高尔夫球场等具有高盈利、服务性强的项目。各级政府只要充分调动起各种所有制企业及个人投资于旅游业的积极性,发展旅游业的资金渠道就会拓宽,宁夏县域旅游业的发展就会有一个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2]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研室政文处.宁夏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利用[Z],2000.9

旅游景点与旅游资源的关系范文5

[关键词]江苏;外籍人士;生态旅游

一、引言

2011年4月,《江苏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创新生态旅游方式,确保生态旅游品质,培育生态旅游意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市场,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与广阔的发展前景。[1]江苏是全国七大重点旅游省份之一[2],拥有非常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步入新世纪,随着江苏国际化进程和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选择来到江苏工作生活。

通过问卷调查和口头访谈,我们了解到,外籍人士对生态旅游颇感兴趣,然而,苦于语言交流等因素的制约,他们对于江苏生态旅游资源的相关信息知之甚少。涉外旅游服务领域的潜在需求与现有服务的不平衡,预示了涉外生态旅游服务的巨大市场。因此,我们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逐步探索,搭建起一个名为Agritainment的江苏涉外生态旅游网站,旨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外籍人士提供生态旅游服务,在给江苏生态旅游景点提供涉外服务资源的同时,提高我校在旅游服务行业的知名度,也为大学生创业积累经验。

二、江苏涉外旅游平台的特色及运营情况

1.重视网站素材选取,在内容设计上优化服务内容选择

为了方便外籍人士浏览和搜索信息,我们将平台做成英汉双语网站,解决了外籍人士因语言障碍而无法了解“最中国”的旅游信息。在江苏省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中,我们着重选择了富有代表性的著名生态旅游景点“国际第一慢城”――桠溪,“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园林之盛”――瘦西湖等进行宣传推广。平台在条目安排上突出地理位置、人文历史、交通方式、门票价格、服务宗旨、联系方式等项目,外籍人士也可以通过平台所的图片、游记、视频和游客点评等资源,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感知,充分掌握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此外,每一个景点条目下面都设有问题求助留言板、电子邮箱、联系电话,通过这些联系方式,我们及时对外籍人士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帮助。

2.注重旅游资讯提供,在景点推介上突出涉外服务特色

在平台搭建过程中,我们从方便外籍人士理解接受的角度出发,对旅游景点提供的旅游资讯和相关资料进行翻译,并在其中丰富和完善了景点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我们致力于将服务延伸至平台外,即给旅游景点的相关宣传资料提供翻译服务,并协助建立景区景点的英文网站或双语网站。此外,我们利用商务英语翻译课中所学“标识语翻译”的相关知识,帮助景区规范其景点名称的双语命名。我们希望通过网站平台和景区景点完善的涉外旅游服务,为外籍人士提供多样化的旅游资讯,丰富旅游信息资源,建立起与旅游景点稳定的客户关系,将其逐步推向国际市场,提高景区景点的国际知名度。

3.珍视游客意见反馈,在实际运营中探索服务需求完善

我们始终贯彻提供优质涉外旅游服务理念,在搭建平台前,围绕旅游服务需求这个中心,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外籍人士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征询外籍人士对生态旅游景区提供的涉外旅游服务项目的意见建议;在网站建设过程中,结合外籍人士的旅游关注点,选取预期受欢迎的景区或景点进行着重介绍;网站运营过程中,注重征集外籍游客对生态旅游景点以及Agritainment网络平台的意见反馈,通过认真分析外籍人士的反馈意见,对旅游资讯进行不断完善,使之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能对我们的平台和生态旅游景点资讯提供针对性的参考。

三、江苏涉外旅游平台搭建与运营过程中的不足和对策

1.平台服务内容和语种尚有局限性

在搭建平台过程中,我们侧重对生态旅游景区的资讯构建,因而,虽然网站上有较多实用的生态旅游景点的信息,但仍缺乏一些外籍人士可能使用到的关于旅游景点附近的餐饮、住宿、娱乐、健身等相关信息。今后平台可以借鉴去哪儿,携程,途牛等旅游网站的经验,朝景点住宿餐饮一条龙服务的概念努力和完善。此外,作为涉外生态旅游网站,我们的受众不仅有母语为英语的外籍人士,还有母语为其他语种的外籍人士。那么,在今后的网站完善过程中,我们将加强其他语种旅游信息的开发。我校外语系设有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应用德语和应用法语专业,若此项目发展良好,并得到校方的大力支持,将来可以拓展到与日语、法语等专业合作,选出一批对生态旅游感兴趣、并有志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学生进行网站的运营管理,搭建多语种生态旅游服务平台。

2.对Agritainment网站的推广和宣传不够

由于时间和经验等因素的制约,我们主要是向在无锡的外籍教师(如我校和江南大学的外籍教师)以及部分南京高校的外籍教师介绍和推广我们的网站,而在江苏的外籍人士群体非常庞大。今后,我们要将把网站的推广和普及作为首要任务,利用电子邮件、广告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将宣传范围推广至除江苏、南京以外的其他在高校工作的外籍教师以及在苏的外资企业工作的外籍人士,提高网站点击率,让江苏省的生态旅游资源真正在外籍人士中得到普及。

3.与生态旅游景区的联系和合作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虽然我们与一些景点已经开展了平台外的合作,但是合作的力度还是不够,并且与网站上所列一些其他景点的联系还不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大调研力度,走访各大生态旅游景点,与景区管理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涉外服务需求,帮助更多景点建立他们的英文宣传网站,并将这些网站链接到我们的平台上来,提高Agritainment网站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结语

通过涉外生态旅游平台的搭建,一方面为外籍人士提供了生态旅游方面的信息,宣传了江苏的旅游文化,让更多的外籍人士了解江苏,热爱江苏,吸引更多的外商来苏投资、生活。另一方面,为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语言特长,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也为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今后大学生自主创业奠定了基础。在项目实施今后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机遇,逐步将Agritainment――江苏涉外旅游平台打造成外语系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一个实训基地,并充分借助平台的宣传优势,探索出涉外旅游服务的创新模式,进一步促进江苏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左源.浅析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及发展策略[J].中国经贸,2014(7)

[2]陆素洁.迈向支柱产业的江苏省旅游业[J].江苏经济探讨,1998

旅游景点与旅游资源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旅游文化 旅游业 耦合

一、 旅游与文化的释义

首先,“文化”一词,自古至今有许许多多学着对其下过不同的定义,仅可查的就将近两百种左右,如泰勒,“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但一直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一个让大家都公认的定义。笔者以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广大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而得出的产物,另一方面,文化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逐步形成的,是对长期以来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的综合。对于“旅游”的释义,但笔者更赞同,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二、旅游与文化

首先,旅游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业是一项经济活动,它是一种文化活动。难忘的旅行,必须是文化之旅和精神之旅。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有巨大作用,文化需要旅游。旅游不仅仅是观光的物质需要,更需要是深入了解精神文化。旅游的核心绝大多数是为了寻求精神文化与精神支柱。从产业角度看,旅游文化资源已经成为旅游景点的必备资源,任何旅游景点和有竞争力的地方,都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地方文化的魅力。

其次,文化与旅游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缺少文化的旅游是无竞争力的,遗失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是不具备足够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深入开发旅游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与旅游的相对融合,才会吸引游客眼球。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反过来,旅游已文化为灵魂,依靠旅游文化的丰富内涵树立形象,两者紧密结合、互利共赢。

三、旅游与文化耦合之措施

实现贵州省旅游的大踏步,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旅游文化的内涵凸显更重的地位。由于贵州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占据着发展旅游的较强的“硬件条件”,这些条件不仅仅表现在丰富的旅游资源,还表现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详细介绍:

1.实现旅游资源与旅游文化的衔接

一方面,可通过举办一些大型的盛会等,在国内外和省内外宣传贵州省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内涵,改变游客之前对贵州贫穷落后的观念,吸引国内外更多游客到此游玩。另一方面,贵州省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例如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更好更强的做好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使旅游景点景区附加旅游文化,让游客在欣赏美景放松心情的同时提升游客自身的审美水平和文化内涵与素养。只有具有文化内涵的景点景区才会构成贵州省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才会具有持续竞争力。

2.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和利用

贵州少数民族众多,少数民族的节日众多,文化活动有特色,对于国内外游客有很大吸引力。在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感情的前提下,科学开发和宣传少数民族文化,并通过发展旅游经济来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同时,借助电视广告、国际互联网和重要报刊以及新媒体做宣传,提高当地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向国内外大力推销当地的旅游资源,从而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3.增进贵州各地区不同文化和当地旅游业发展之间的融合

贵州省少数民族居多,各民族有这不同的历史,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要实现不同文化与旅游发展的融合,首先必须要深刻了解各地区文化发展的历史和具体内涵,其次才可以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才可以树立独特的文化品牌和核心优势,真正把旅游资源大省转变为旅游业强省。

4.尝试建贵州省文化生态旅游基地,提升优化旅游文化内涵

贵州省在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的同时,尝试建设文化生态旅游基地,以此提升旅游文化内涵,提升贵州旅游业发发展速度。贵州省可以参考国内有成功经验的文化生态园建设经验,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给出合理可行的建设框架。

四、结语

随着整体居民收入和居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旅游活动的文化含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每个旅游景点要注重对其地区性文化的开发和利用,以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来感染和吸引游客,从而能让游客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满足自己对于旅游文化求知的欲望。贵州省的旅游资源丰富,可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便要求政府要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广度和深度以及旅游文化的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要促进旅游业和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贵州地区性文化的挖掘力度,实现旅游行为与旅游文化的耦合。

参考文献:

[1]武魏魏.实施社区参与弘扬民族文化——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2]林挺.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J].决策参考,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