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1

一、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

1、施肥不合理

人们都知道施用化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却忽视了化肥使用不当很容易使农产品受到污染的问题。化学肥料的投入量太大,尤其是氮肥的平均利用率仅为35%,大约65%的氮肥未被农作物吸收,而进入土壤、水体、大气。对环境污染的同时也造成了农产品硝酸盐超标,同时化肥携带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污染,这些都给农产品质量造成危害。

2、乱施农药

人们为了迅速消灭病虫害,随意加大用药量,其实真正用于作物上的只有10%-20%,落在地面上的占40%-60%,还有部分漂于大气之中。使土壤、水体受到污染,尤其是使用国家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如:有机磷、有机氯及高致病性农药,造成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3、环境污染

城市生活垃圾不合理处理及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氟化物等。对水土和大气都造成了污染,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这些污染物在农产品中残留聚集,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

4、采收加工不符合标准

农产品在收获和加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农产品混入了有毒有害物质,导致农产品受到污染。如:农产品在加工贮运过程中非法使用防腐剂、保鲜剂、增色剂及受到致病性细菌、病毒等病原生物的污染等。

5、质量安全体系不完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认证及绿色包装标志,标签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差距。

6、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形成

由于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形成,所以有很多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市场。在加上市场监管不利和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对农产品的污染、公害问题的严重性还没有达到共识,因此有很多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都进入了百姓的餐桌,严重影响了广大民众的身心健康。

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1、科学施肥

加大环境污染监测及治理力度的同时,去改善生产环境,在肥料施用上必须坚持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原则。重视有机肥、生物肥料的施用,严格控制化学肥料的用量,尤其是氮肥的施用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不同的地块和土壤,不同的土壤肥分情况,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进行施肥。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情况下,适量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量,增加有机肥料的施用数量,这样可以减轻化肥残留和环境污染。

2、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在病虫害防治上,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预防为主:是指调节保护地的通风、透光、光照条件。清洁棚膜,保持棚膜清洁,增加透光性,保护地内经常消毒。改传统的大水漫灌为滴管或喷灌,这样可以降低保护地的湿度,把保护地内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在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生长的范围内,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综合防治尽量用生物防治去取代化学防治,降低农药残留。化学防治时,要严格规定用药,在农药的使用上,要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坚决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严格按规定用药,不可随意加大用药量和增加用药次数,一定要保证最后一次用药与采收之间的安全间隔期。保证产品安全上市。

3、建立检测体系

农业部在全国建设了部级、省级质检中心和县级质检站,定期对流通环节(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和生产环节(蔬菜生产企业?蔬菜生产合作社?蔬菜生产大户)进行抽样检测。对于那些符合标准的农产品发合格证,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一定要禁止进入市场、商场。一旦进入,发现后要给予没收、罚款的处理。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对农产品进行监管、监控。

4、建立农业行政执法队伍

只有建立强有力的农业行政执法队伍,才能配合农产品质量检测部门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农产品质量的法制管理,对不符合质量的产品禁止在市场、商场流通。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2

二、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

把学习、宣传贯彻实施该法,并列入局机关学习的重点内容,及时印发资料2000多份;利用科普集市进行宣传,让广大干群了解该法的具体内容。在农业技术培训工作中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普及,全县共开展了200多期培训,大力推广水稻、湘莲、蔬菜、茶叶、水果等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栽培技术。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认真扎实

为及时了解农产品安全状况,坚持日常抽查和重点抽检相结合,全年对县城范围内步步高、万客源、易俗河农贸市场、裕丰、长江等宾馆及响水、谭家山、京竹等蔬菜基地蔬菜进行重点抽检710批次,其中合格的693批次,合格率97.61%,对不合格产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了群众消费安全,全年未出现中毒事件。同时在全县选定具有代表性的6个乡镇抽取稻谷样40个,送国家稻米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全面了解稻米质量状况,促进粮食生产安全。

四、继续抓好了示范生产基地建设

建设好了青山、锦石、中路铺、乌石等6个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面积10万亩,其中中路铺绿色大米基地面积2万亩,青山桥3万亩。有5个千亩以上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即响水乡红莱苔基地,面积15000亩;河口、白石、谭家山、花石等乡镇的湘莲基地,面积5000亩;羊鹿茶场的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000亩;白石乡优质西瓜基地,面积2000亩。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进一步加强

围绕我县优势土导产业,做到下基地、进企业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以确保已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树立良好的品牌优势。认真搞好已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生产企业的认证管理工作。扎实做好了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申报工作;如质如期完成6个企业8个产品的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工作;完成了宏大公司的湘莲绿色食品认证相关材料的组织,并对该企业及其生产基地进行现场考察,已报省绿办审查。对2家申报无公害认证企业,组织相关专家对企业及其生产基地进行现场考察。完成了认证相关材料组织工作并已交省农业厅绿办。

六、认真开展以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在重点季节、重要节假日加大对重点市场、超市的检查力度。全年开展两次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加强了对农业投入的监管工作,严格了种子、农药、化肥、生物激素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经营准入条件,依法打击制造、销售假劣农资和违禁使用限用农药的违法行为。积极查处农业环境污染事件;维护好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发展环境。

七、积极开展市场准入工作

我局牵头,协调畜牧、工商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意见》(潭政办发(20**]21号文件)和湘潭县蔬菜市场准入实施细则(草案)。协助金鹏农贸市场设立农残检验检测室,购RP-420速测仪及药品等,费用2.2万元。选派了一名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参加县农产品检测站跟班实习和赴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培训学习。同时,我局派人到常德专题学习了市场准入工作经验。

八、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整治工作为确保“两节”期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8月30日召开的全县农产品

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动员会,参会对象是农技站长、生产企业、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的负责人。印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实施方案》(**发[20**)36号文件)。同时,采用现场检测、宣传法律、指导帮助、限期整改等方法进行了认真督查。重点督查了**、**、**、**、**10个乡镇。共对4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4家超市、1个生产大米加工企业和9个农贸市场,进行全面检查,现场抽检蔬菜样品59个;同时针对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下达了“整改通知书”6份,责令限期整改。取得六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各乡镇都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责任,做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宣传到位。农资经营户、生产企业、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等单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落实有明显好转。二是市农业局的《关于查禁甲胺磷等农药产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通知》张贴到位,限用农药台帐都发到了经营点(店)。每个乡镇都现场检查了1—3个经营点(店),均未发现禁用农药;限用农药台帐登记较好的有青山、花石、杨家桥。三是谭家山蔬菜基地生产档案较为齐全,整个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均有记录。四是获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包装标识较规范,没有发现冒用绿色食品等质量标志的现象。五是金鹏农贸市场有农残检验检测仪器和检测人员,并按检测的要求开展检测工作;步步高超市有配送中心提供的检测单,但档案管理不够规范。六是有不少乡镇典型。如**镇针对农贸市场的管理有新招,由镇政府出钱出力,在农贸市场内设立固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栏,为常年经营蔬菜户统文秘站全体成员尽心为你服务一照相发证并建立档案,实行牌公示。**镇政府组织召开全乡范围内的农资经营点(店)、农产品加工企业、农贸市场、生产基地、超市等单位共30多人的会议,会议邀请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工商部门的同志作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讲座。**镇政府拨工作经费3000元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3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 问题 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既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正常健康的发展,也关系到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更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食品的源头,近年来频繁爆发的“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苏丹红、“红心咸鸭蛋”等事件触目惊心使得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1]

一、问题

1 1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环节众多其中农产品生产者是农产品质量的最关键环节。而我国是一个以小农户为主,且农户数量庞大,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分散的农业生产大国,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有限,法律和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与欧美等大规模,科学化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不同。很多农民并不了解数量庞大,门类众多的各类农业标准规范、农产品安全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个别经济利益至上者,为了利益最大化,在使用农药、兽药、化肥、饲料时并没有按相关标准要求,使用见效快、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添加禁用物质、在农产品未过施药间隔期就上市销售,导致违规使用、误用、超标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从“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事件中可以看出那些奶农、养猪户只知道添加这些东西牛奶可以买个好价钱,猪可以长得快些、瘦肉多些,并不知道添加的这些是什么物质,属不属于法律明令禁用的物质,法律意识相当淡薄。[1] [2] [4] [6]

2 2在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中不合理的运输、贮藏等造成农产品的污染事件也常见于报端。例如,由于设备技术水平、资金、地域、时间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实现全程冷链控制的要求,导致一些牛奶在运输过程中没有按法律的规定保持低温的要求;另外,个别人的利益驱使出现粗制滥制、运输中不注重卫生、运输农产品的车辆也用来运输其他物品,甚至是有毒有害品,没有专车专用,混用现象,销售过期产品等种种现象,屡禁不止。更有甚者,个别经济利益至上者为了防止鱼在运输、贮藏过程中的生病、死亡,使用孔雀石绿;为了防止白菜的腐烂变质在运输、贮藏过程中使用甲醛等致癌物质。这些都是由于利益驱使且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手段导致现实中没有得到根本的遏止,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1] [4] [5]

3 3由于农产品各生产经营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和经济利益的博弈,导致存在故意隐瞒真实信息的现象。我们知道农产品的生产供应链较长,涉及从种子、农药、化肥、饲料、兽药等生产资料的购买到具体饲养、种植过程再到运输、贮藏、销售等众多环节在这么多环节中使信息能够在上下游之间顺畅传递是一件十分困难、复杂的事情。这就使得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交易环境认识有限、信息获得并不充分的状态,同时他们又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故意隐瞒有关信息损害另一方的利益甚至欺诈等手段,使自己占据交易的有利地势。因此,在这种交易情况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例如,养猪户在出售生猪时隐瞒了,生猪刚刚用完药还在休药期的消息,致使还在休药期的猪进入了流通环节而直接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销售商隐瞒了种子、农药、化肥掺假的消息,使得这些种子、农药、化肥使用后才能发现,造成了农民的财产损失。这些都是信息不对称和经济利益博弈的结果。[1] [4]

4 4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完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采取的是黑名单制,而我国的法律法规是以罚代责,重收费而轻执法,违法成本相对较低。再加上一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不严,责任心不强,罚款了事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不法分子胆大妄为搞权钱交易,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给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了恶劣影响。也是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2]

二、对策

11首先,政府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使我国的农业向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高的方向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发展壮大农业经济,针对我国的国情以农业生产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加大科普宣传工作,提高生产者自身的科普知识和素养,如采取科技入户、对口辅导的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技能和科技技能,科学用药、测土施肥,并做好记录,特别是对于违禁物质要加强宣传杜绝使用;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从生产方式和理念上改变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3] [4] [5]

22目前针对流通领域以及各个环节接口间的法律法规欠缺,使得实施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链大打折扣,建立健全流通领域的法律法规,采取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加强接口监管,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体系是当务之急。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在生产、运输、贮藏的各个环节采取实时监控,对掺假、售假、信息瞒报、违规添加等情况实施严格的法律制裁,重典治乱。[1] [4] [6]

33积极有效进行普法教育以各种方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种子法≥、≤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等法规的宣传教育,使普法落到实处,加强反面教材的宣讲教育,强调违法的责任,完善法制建设、填补法制空白,提高违法的成本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2]

总之,农产品质量安全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任重道远,容不得半点马虎,为人们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是每位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监管者必须肩负的责任和永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熊小欣,等.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类型及其政策含义[J].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1994-2013(465-470).

[2] 张荣现,等.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法律困境与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3] 张丽,等. 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的思考[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

[4] 马文菊.农产品质量问题及采取措施 [J]. 北京农业,2012(2).

[5] 朱晓禧,等. 面向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6).

[6] 李长健,等. 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的构建[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12).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4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测,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避免药物残留超标和添加剂超量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存在纰漏,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建设对策,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水平和质量,更好的为农产品质量监督服务。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问题;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54

当前农产品种类日益丰富,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随着土壤、水质、环境等污染严重,农产品的质量受到极大的损害,且受利益的驱使,不可避免的有人会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添加农药、化肥,促使植物生长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病虫害,同时还添加了定量的生长调节剂,严重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市场农产品调查中大部分的农产品都含有超标的药物残留,居民食用后便可对身体健康等造成不利影响。国家出台了农产品质量检测法规,并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针对检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健全

在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中虽然配备了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系统,可以实现对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和定量检测等,并要对农产品所处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检测。但这些设备配置在基层县市并没有进行配置,或者配置的数量较少,检测设备较为落后,缺少高精度、高新技术的检测仪器,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低。

1.2 缺少专业化的检测人员

人员缺失是检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检测人员并不是专业的检测人员,而是从其他专业转业过来的,缺少专业的检测技术和知识,后期又缺少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检测人员工作能力受限。

1.3 检测量较大,检测成本较高,经费不足

当前由于社会各界和政府等对农产品质量检测不够重视,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投入成本不足,经费不足加上检测量的增加,严重影响到检测工作的开展,阻碍了检测工作的进步,检测效果也大受影。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内容单一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器陈旧,检测项目仅限于对氨基甲酸脂、有机磷、有机氯等药物的残留进行检测,仅限于定性检测,定量检测难以实现,覆盖面小,检测范围受限制。加上缺少大型的农产品集散贸易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缺少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宣传,农产品法规不健全,使得监测工作的进行缺少足够的法律依据。

2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应对策略

2.1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

加大对农产品检测设备的投入,打造专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和团队,并配置专业的工作人员,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2.2 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

建立农产品检测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监控和监督。对于药物残留超标和添加剂过量的农产品需要进行处理,杜绝存在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培训和教育,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提高其专业检测水平和综合素质。

2.3 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绿色无公害技术

提倡应用绿色农产品种植和生产技术,最大程度上降低药物残留的程度, 对农资市场中的农产品进行彻底清查,在生产、运输和储存过超中能够都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4 督促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和监管

从农业、工商、质检和监管等部门入手,与不同的部门联动,共同监督农产品的质量动态,实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并要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的相关法规法律等,让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多的为人们提供放心的健康农产品。

3 讨论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水平关系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等至关重要,必须要高度重视,从本质上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的建设,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重要性意识,并要严格遵守检测的相关规定,按照规范对需要检测的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让人们食用放心、健康的农产品。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5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对策;湖北巴东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314-02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社会影响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影响食品安全,而食品安全情况决定了社会和谐稳定,更进一步影响到国家安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全国各地层出不穷的“毒茄子”“毒豇豆”“毒生姜”“镉大米”“瘦肉精”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触目惊心。为做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这项责任重大的工作,笔者通过近些年工作的亲身体会,并作了大量的调查,分析了巴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供借鉴。

1 巴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巴东县常年种植各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10.87万hm2,总产117.435万t,其中粮食作物6万hm2,产量45万t;蔬菜8 666.67 hm2,产量39万t;水果7 333.33 hm2,产量12万t;油菜1.53万hm2,产量2.3万t;茶叶2 133.33 hm2,产量1 600 t;烟叶4 333.33 hm2,产量0.975万t;其他作物1.09万hm2,产量18万t。以上这些农产品65%在巴东县自足消费食用,35%销往外地,通过近2年开展农残随机例行抽样送检,结果抽检合格率为100%,没有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2 存在的问题

尽管巴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在监管、生产等过程中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2.1 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人员缺乏

巴东县自2010年6月成立了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后,常年负责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但乡镇没有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村级更没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监管员,面对千家万户的源头生产,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人员缺乏。

2.2 检测机构形同虚设,未正常开展检测工作

巴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是专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机构,自2011年9月成立以来,由于起步较晚,基础弱、缺资金,缺少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资职认证的基本没有,不能正常开展检测工作,无法提供常规检测、监督检测、例行抽检数据,需要开展检测时,还需用专车派专人送往州、省检测机构。因此,目前巴东县的检测机构还不能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1-3]。

2.3 农药、化肥势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影响

据调查,2005年全县化肥施用量2.80万t,2013年高达3.78万t,化肥施用量上升幅度为35.00%;2005年农药施用量150 t,2013年施用量为178 t,农药施用量上升增幅为18.67%,化肥农药在生产源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具体操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重化学防治轻综合防治。自从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应用后,农民对农药高效应用效果的依赖性加大,往往不重视传统农业防治和新型生物防治等安全环保的综合防治措施。过量使用农药导致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理化状态遭到破坏,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农药残留量大,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二是用药结构单一。部分地区由于某种农药使用效果好便常年使用单一品种农药,导致病虫害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更进一步增加了后期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同时由于农药用量的不断加大,也加重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三是施用方法不科学。主要表现为农户在施用农药时往往较盲目,不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田间主要病虫害种类,从而无法对症施药,同时由于农户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施药时未详细查看农药产品说明书,随意施用,施药时间与时机不当、农药配制比例不合理、用药量和用药次数不准确等均严重影响农药的使用效果。甚至使用限用高毒农药灌根防治地下害虫,特别是在蔬菜产区使用限用高毒农药灌根防治地下害虫,造成蔬菜农残超标,甚至成为毒蔬菜。四是农药经销市场混乱时有发生。无证经营、农药套证,有时掺杂使假,使得农药内含物与外标签内容不相符,有的经销商以肥冒药,还有部分农药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标注不准,以次充好,甚至销售“三无”农业投入品。五是面源污染不断加重。由于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而据监测真正被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极少一部分,其余大部分随雨水渗透到地下,污染了地下水,有时土壤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从而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重,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4-6]。

2.4 规模化畜禽养殖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畜禽养殖业是巴东县的支柱产业,截至2013年,巴东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农户数上升至826家,生猪出栏已达31万头,家禽出笼达35万只。据估测,全县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产生量可达28万t,这些粪便40%以上都被随意排放到农业生产环境中,若处置不当,将会对农产品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2.5 农村生活源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农村生活源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生活垃圾与污水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城镇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的情况,而由于农村一般没有垃圾填埋处理场,广阔的田野、良田成了天然垃圾堆放场,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6 生产源头监管和控制难度较大

由于农业生产面广、经营个体多、规模化程度低,加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较薄弱,缺乏社会监督与约束,难以进行科学施肥、科学用药及标准化生产。并且由于当前农产品优质优价市场机制尚未建立完善,农资价格过高,产出比例失调,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户为追求产量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并且屡禁不止,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农药、种子、兽药等生产资料的标签不规范,商品名多、杂、乱,包装简陋,难以分辨出其主要成分和用途,很难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责任追究提供依据[7-8]。

3 对策

面对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问题,必须采取以下相应的对策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1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质发〔2011〕7号《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等文件精神,不仅县级要设置“农安办”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乡镇也必须设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并配备2~5名专职人员,每个村还要配备1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这样才能从县、乡、村建立一支比较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以便加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3.2 加速对县级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

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一是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配齐设备,尽快认证;二是加强现有检测机构检验人员的业务培训,以适应新的工作需要;三是通过人事部门招聘2~3名专门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专业人员。

3.3 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强化责任管理

为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贯彻“政府负责、抓大促小、控制源头、综合监管”的工作方针,制定阶段性工作规划,重点环节重点监管,按照规划有序开展工作,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落实各部门各行政主体的具体责任,签好“四个责任状”,即县乡政府签订的责任状、上下主管部门签订的责任状、主管部门与企业签订的责任状、乡镇监管站与村签订的责任状。通过签订责任状的方式增加对各部门的约束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3.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监管

一是开展源头治理,狠抓农业投入品监管。依据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行农药经营许可,规范经营行为,认真落实农药“五制”,即购进备案制、经营专柜制、购销台帐制、购买实名制、公开承诺制。二是加强对各生产环节的全程监制。督促农产品生产单位或个体户建立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三是加大对重要案件的查处力度,充分发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执法主体作用,切实加强对重要案件的查处。同时,积极开展联合执法活动,以对伺机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组织产生威慑作用。

3.5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本着“生产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原则,生产农产品的农户、专业合作社或企业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对一切农事操作、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做好记录,还可在主要商品农产品基地实施严格的编码制度,对每户生产的农产品进行专一编码,为农产品的查询溯源提供保证。同时每一农产品加贴标有采收日期、农产品检验合格等信息的标牌。做好农产品的信息化标记工作后,一旦发现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便可及时追溯生产源,不仅可及时对质量安全问题进行追责,还可对农产品生产户形成监督约束作用,保证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6 科学用药

在防治作物病虫害时,应以预防为主,并采用综合防治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农业防治措施,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时应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特点选择相应的化学药剂,并严格按照农药产品的具体施药方法进行操作,注意施用时间与配制剂量的严格控制,保证施药效果,避免过量施药。并且由于大部分病虫害在发病初期危害小,施用针对性农药防治效果好,而后期大面积暴发,即使加倍施用农药也难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因而对病虫害的防治应重视预防,发病初期及时进行防治,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以减轻对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3.7 全面推行标准化,大力开发农业“三品”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作,是农业生产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桥梁,是保证农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尤其是在主要大宗农产品如水稻、玉米、蔬菜、柑橘、茶叶等农产品生产中推行标准化生产,对于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要使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企业大力开展农业“三品”,因农业“三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最重要的标识,使更多的农产品符合“三品”标准,农产品的质量自然就有了保证。

3.8 采取综合措施,控制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以及任意排放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造成大气、土壤、水体的污染,从而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强道路、沼气、垃圾池建设等;二是加强小流域治理,如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优化措施配置,治理面源污染;三是依靠科学进步,降低化肥、农药施用量,如推广生态农业、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合理用药等。

3.9 推广清洁能源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面对规模化养殖和畜禽养殖逐年上升的趋势,一是要

建立畜禽养殖清洁化技术体系,转变传统的畜禽粪便处理办法,采用新技术、新措施实现畜禽养殖过程中粪便的清洁化与环保化处理,改善养殖环境卫生条件,并利用畜禽粪便为原料通过发酵池生产沼气,保证畜禽养殖污染物零排放;二是对农村的大量生活垃圾与污水进行综合利用,实现农业生产清洁化、废弃物无害化,合理妥善地处理农业生产污染物;三是大力推广沼气技术,将人畜粪便通过沼气池生产沼气解决生活用能,沼渣沼液又返回农田用作肥料,通过推广清洁能源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又一道防线。

3.10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并借助于省人大组织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和“阳光培训”等活动,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4 结语

总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范围广、内容多、责任大,因而应从监管、技术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谨的标准、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吃上安全的农产品。

5 参考文献

[1] 刘慧杰,张龙.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J].农业与技术,2010(4):11-13.

[2] 何花娟,.彬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8):360-361.

[3] 唐建平.华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11(12):48-49.

[4] 刘勇,陈娟,贡俊杰,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探索生产过程全程控制建设[J].农业装备技术,2011(6):59-60.

[5] 张蓉,兰栋梅,陈小文.陕西省柞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4):32-34.

[6] 王佩汤,李树森,张玉梅,等.临泽县农药及农产品质量监管现状与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3):30-31.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范文6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023-2

0 前言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对维护公众健康安全、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1 农业标准体系逐渐形成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是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前提

1999年以来,农业部已下达11批近4000项农业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组织制定1000余项农业国家标准,指导地方制定10000余项农业地方标准,已基本建立起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骨干、地方标准为基础、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农业标准体系框架。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创建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39个,引导各地建设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3500多个。

1.2 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建立检验检测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主要技术支撑,是政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农业部一直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认证、管理工作。目前,农业系统已认证国家级质检中心12个、部级质检中心276个,建设省级农产品质检机构200多个、地县级农产品检验机构1500多个,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1.3 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快速发展目前农业系统已形成“三品一标”协调发展的格局,产品总量已具备一定规模

截至2009年底,全国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已达到49000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已超过51000个,认定的种植业产地面积6.7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35%;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6000家,获证产品15700多个,产地监测面积2.5亿亩;经农业系统认证的有机生产基地(企业)1000余家,产品接近5000个;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211个。粮油、蔬菜等大宗农产品认证量占全国同类产品总量的比重超过10%。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品牌农产品已成为出口农产品的主体,占到出口农产品的90%。绿色食品出口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长,已得到40多个贸易国的认可。

1.4 执法监管初显端倪

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并颁布了《种子法》《渔业法》《动物防疫法》《种畜禽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大了对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产地环境的监督、监测力度。到2009年6月,共有10个省级、204个地市级、1916个县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综合执法机构。同时,在对十多种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实施质量安全普查基础上,逐步扩大例行监测范围,依法开展监督抽查,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标准化水平低、实施难我国还未真正形成从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及产品的深加工等整个生产过程的标准体系,标准化水平低、实施难,不能与国际接轨

具体表现在:一是农业标准落后。国外农产品标准每隔2年或5年修订一次,我国10年以上的国家标准占37.7%,5-10年的国家标准占33.4%。二是农业标准种类缺乏。目前,国家和各省制定的农业标准主要是农作物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安全限量标准和农产品分级包装、运输、市场准入等方面标准数量很少,有的甚至还是空白。三是大多数农产品难以实施标准化生产。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占我国农产品的大多数,由于我国农户组织化程度较低,科学文化水平不高,没有完全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所生产的农产品差异较大,难以形成品牌,不利于政府部门对农产品生产环节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四是标准可操作性差。标准制修订主体混乱,造成标准重复、交叉甚至技术内容相互矛盾的弊端。例如,对于蔬菜这一初级农产品,既有卫生部门制定的标准,也存在着质检部门制定的标准,同时还有农业部门制定的标准。虽然都是国家标准,但质检部门规定的蔬菜卫生指标要比卫生部门的多出16项5,使生产经营者无所适从。

2.2 检验检测体系尚不完善

一是制度、体系不够完善。虽然自从1998年我国就开始进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但是,目前质检机构的数量与检测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尤其,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在全国范围,通过初步统计大约有一半的县还没有设置农产品质检机构,导致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方面存在着一个巨大缺漏。二是投资结构比较单一。我国目前存在的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大部分都是非营利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绝大部分的投资都是来源于国家的财政安排资金,包括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的购置、技术的引进等等,而包括龙头企业、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在内的社会中介组织投资建设的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则少之又少。三是监测范围、品种、参数偏少。目前农业部开展的违禁药物的监测远远滞后于生产发展。部级例行监测平均每3.8万吨蔬菜、7000吨肉类产品、1万吨水产品才检测一个样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生产贸易国,检测经费仅是发达国家的1/600,使得监测结果代表性不够,无法完全反映真实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2.3 “三品一标”认证存有隐患总结多年来“三品”工作

总体上看,认证是规范的,监管是有效的,但在产品质量、标志使用上确实也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获证企业诚信、责任、自律意识较为淡薄。二是部分获证企业生产经营环节质量控制能力比较弱。三是证后产品质量监督抽检覆盖面小。四是获证产品包装标识行为不规范。五是风险评估、预警及防范工作滞后。

2.4 支撑保障体系不健全检验依据的标准数量不足、配套性差,监测工作尚未制度化,质检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此外,执法过程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往往是在出现了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之后,进行一阵风式的检查、处理,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3 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及建议

3.1 加快我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一是提高农业标准化意识,培养全新的理念。应该树立市场意识,所有的农业生产者都应该瞄准市场,一定要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必须树立和强化农业标准化意识,根据市场要求,不断优化在市场种占据地位的各种元素,包括农业标准化、科技、信息、产品包装、品牌效应等要素。二是制定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加快制修订农业标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以及年度农业标准化实施计划,并雷厉风行地贯彻执行。同时要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间隔3-5年时间,对目前实行的标准进行严格的复审,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确定、修订或者废止,严格注意标准的时效性,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三是完善农业标准化机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补充地市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完善县级农产品质检站,逐步健全省、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并在经费投入上予以大力支持,使各级农业标准化机构都能够迅速地配齐人员、配齐设备,保证农业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

3.2 积极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建立以产品认证为重点,产品认证(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主要类别)与体系认证(以GMP、GAP和HACCP为基本类型)相结合的认证体系,遵循客观性、独立性、权威性、标准化和公开性原则,实行统一的国家认可制度,尽快培育一批运作规范、社会信誉高、符合国际通行规则要求的农产品认证机构,并努力寻求质量认证的国际合作和国际相互认可,促进农业贸易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积极推行GMP(良好操作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IS09000 系列标准、IS014000 环境管理和环境保证体系等系列标准的认证工作。切实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进速度,鼓励龙头企业或者生产大户开展农产品检验检测,使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逐步由国家强制要求向企业或农户自主检验转变。同时,建立详细的基地档案,全面掌握基地情况,以利于方便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出现问题可以追溯到源头。

3.3 加快推进规模化经营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仍然比较传统,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为主体,这种经营方式对全面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力度逐步引导和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着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改变以往的小规模经营形式,加大力度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促进农业生产形成规模,稳步推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种植、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社的带头作用,以解决散户经营与标准化生产的矛盾,通过规模效益充分调动农业生产者开展农产品检验检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以上的做法既能够提高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综合素质,又能便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全面控制,并能够更好地对生产源头进行把关。

3.4 建立农业标准化补贴机制积极争取中央支农财政资金的扶持,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加大农业标准化支持力度

一是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补贴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检测设备、开展检验检测工作、标准化培训宣传、高效低毒农兽药补助、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二是建立税收优惠政策。对带动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企业,实行减免税政策。对实施市场检测和准入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降低征税比例。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免征进出口调节税。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陈晓华副部长在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0-3-18.

[2] 吕巧枝.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国食物与营养[J],2007,(4).

[3] 张光辉,李大胜.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9(4).

[4] 王佳,赵永红,王敏杰.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5).

[5] 吴修立,郑国生,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监管体系初探[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