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

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范文1

1.1弹性与动态性原则

弹性与动态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建设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繁杂的过程,在这过程当中不断的得到一些信息反馈,这就需要我们对原来的信息进行不断的整合和改正,因此这就是动态性。

(2)在对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进行规划时,是不可能一次规划完成,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加以调整,因为不断的接收动态信息,就可以不断对原有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进行完善。

(3)实施的过程当中,我们从城市设计高度为空间形体提供三维的轮廓和大致的政策框架来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因此,在公共空间具体设计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空间形态、建筑关系等城市设计框架,这也是为了把握使用公共空间主体的心理、生理、社会层面的动态。

1.2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城市空间是人们生活的地方,城市环境也是人们生活的环境,基础则是自然环境。因此,要做到以人为本就需要全面的考虑到人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求。所以,在景观设计中我们要使景观及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尺度完全符合人的整体感受和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闲场所。

2现代城市公共景观现状

2.1历史文化内涵表达不强

为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通常都会把城市的历史文化融入景观设计当中。由于历史文化底蕴颇深,所以,我们慢慢会有形的景观物态形式来表现无形的历史文化,进而达到被人们所认知和理解。因此,如何在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表现出这些有形的物态特点,我们设计师仅仅是注重对那些可视的、有形的历史文化符号的借鉴采纳,而却对那些形式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缺乏理解和表达。

2.2文化遗产、古迹保护力度不够,传统景观特色流失

随着当前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景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实际上很多城市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传统景观及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事情屡见不鲜的状况;而一些城市新建出的公共空间的景观缺乏创意。我们都说,传统景观、风景名胜是一个城市独特特色的主要表现,传统景观和历史古迹也都是代表着一个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的记录,但实际上现在很多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由于一味追求极致,缺乏符合城市特色的创意,使得我们城市失去原有、独特的特色。

2.3刻意模仿,不创造自己的风格

当前一部分城市在进行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时,单纯的模仿其他国家的建筑。各种欧式广场、喷泉、罗马柱等等充斥着公共空间,觉得只要沾上欧式化的风格,就能够提升城市景观质量似的。其实,我们适当在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中融入一些其他风格设计也是可取的,但如果盲目的模仿,不但创造不出自己的风格,还会阻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发展。

3分析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中的问题和处理措施

3.1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1)城市景观散失其独特特色。传统景观和名胜古迹都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这对于了解城市历史、文化与风俗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但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一些文化遗产、传统景观不断的受破坏,逐渐失去其原有的特色。

(2)不够重视软质景观的设计。在很多城市的景观绿化设计中,通常都会忽略了绿地、林荫等等这些软质景观设计的应用,使其成了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附属物品,其实只要设计妥当它们依然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3)城市景观设计相对比较奢侈。要想提高一个城市公共景观的档次就是使其功能合理的组合,但是当前所谓的档次被人们理解成为是磅礴的气势或是考究的用材。

3.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对策

(1)城市景观设计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每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都需要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与营养级。我们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过程中,要使其废物变成营养。

(2)城市景观设计要与自身历史文化紧密结合。我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把城市其原有的古建筑群体等文化融入进去,在设计景观的时,做到和城市古建筑群相协调,这样才会有和谐的美感。

(3)加强生态绿地建设。绿化是生态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尽量把城市绿地原有的自然特色保留下来,构建起城市的绿色通道,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完整。

4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要点及方法分析

4.1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要点

(1)生态效益。公共城市绿地、城市公园、广场及道路等这些本土景观为城市提供水分涵养、吸尘降温等生态服务,为城市提供了景观与生态的多样化。

(2)景观体系。城市公共空间景观体系是一个综合系统,它主要包括城市轮廓线系统、廊道空间系统、观光路线、视线走廊、眺望系统以及城市建筑景观系统等。

(3)功能区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根据城市历史、城市规划或政策规定的影响,可分为行政活动区、经贸商业区、工业区、交通枢纽以及一些传统活动区域。

4.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

4.2.1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建设

(1)公共空间的魅力主要表现在优良的人文景观设计当中,就公用空间中的美好景观主要体现在:公共空间是以它独特的景观环境,给人们带来幸福的享受,进而勾勒出美好的人文景观建设。

(2)城市居民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人们用来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所以,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便利的交通设施则显得尤为重要。

4.2.2城市公共空间设施建设

(1)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时,配置楣应的休息设施非常重要,是为人们提供短暂休息点的必要设施。

(2)如何使城市公用空间建设更科学、更富有人性化,相关建设人员可以具体参照国外先进建设案例。

4.2.3营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文化氛围

(1)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过程当中,我们设计者要深入了解城市文化独有的内涵,并以传统的文化观念相结合,把它当做整体城市形象浓缩的版本。

(2)设计者要创造具有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变无形文化为有形的景观建设,营造出可以代表城市风貌的作品,给人们营造舒适生活的场所。

5结束语

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范文2

通过研究老年人对住宅景观空间的需求,逐渐完善老年住宅景观空间的设计,使设计越来越趋于人性化,使设计更加系统、周全。挖掘景观空间在老年住宅设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使景观空间更契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

关键词:

老年;住宅景观;空间设计

1老年住宅区景观的设计构思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体的数目持续上涨。年龄的增长带来生理和心理上微妙而显著的变化,老龄人的生理肌能、心理感受、行为特征的变化,形成了其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活动特点,如何解决老年人居住养老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对老年住宅及景观空间设计也提出了严格又特别的要求。我国老年住宅景观设计起步较晚,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景观空间作为老年住宅内必要的元素,对老年人的重要程度不可小觑。因此,老年住宅景观空间的设计不同于常规景观设计方法,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尤为重要。目前我国老年住宅景观空间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发展水平不均。随着老年居住社区的增加,景观配套远未跟上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我国经济发达城市的老年社区景观环境配置较好,而其他地区服务体系及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有些景观效果不好,使用效果不佳,设施不完善。第二,景观缺乏针对性。在设计上缺乏对老年人生理、心理方面的研究,没有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特殊性,规划建筑景观产品类型单一,景观环境与普通小区别无二致,功能性不强,不能适应老年人不同类型活动的需求。第三,服务设施尚不健全。目前部分老年社区中配置的座椅、健身器材、台阶等没有按照老年人的生理需求而设置,没有重点考虑老年人的安全,缺乏有效的防范和救助响应机制。

2需求分析

2.1健康环境及心理、生理需求

老年人对自身的安全意识有所降低,在老人室外散步、锻炼时,应让其感受到环境中的确定性与安定性。

2.2交流空间的需求

老年人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景观空间应尽量比较安静,给老人亲切感,提供老年人和家人相处交流及老人与老人之间交流往来的室外空间。

2.3环境设施及其他因素需求

老年群体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户外环境设施种类齐全且保证安全,设施、标识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无障碍设计,并符合老年人人体工程学要求。

3设计原则

3.1安全性

人们生活的环境首先就是要安全,对于老年人来说更为重要,一般人能做到的,对于老年人而言可能就存在障碍或隐患,所以安全性是重中之重。

3.2多样性

老年住宅的空间环境应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设置丰富的空间以满足不同老年群体和不同老年活动的使用要求。

3.3文化性

老年住宅景观空间设计要尽可能体现文化性,传承地方文脉,尊重当地民风民俗,营造本土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平衡好地域特色与时代特色,迎合老年人怀旧的情怀。

3.4生态性

老年住宅景观空间设计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结合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创造自然化生态和社会化的生态。利用可再生资源,节约能源,平衡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效益。

4设计策略

4.1交通系统

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住宅外部环境的道路交通安全,应尽量人车分流,避免台阶,坡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利于老年人活动。

4.2公共设施设备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感知减弱,有时很难有能力保护自己,在各类娱乐保健设施的设置上,应该注重感官的刺激和导引,更应该从人体工程学角度考虑,确保其安全使用和易于使用。

4.3空间营造

第一,室外集体活动场所。室外活动场所可以是室外场地独立划分出来以供老人进行集体活动的区域空间,老人可在此进行太极拳、健身舞等多种集体活动。空间要求场地开阔平坦,光线充裕,顶部要有遮阴设施,保证夏天可以遮阳,冬天可以晒到太阳,形成一处供老年人娱乐休闲的活动区域。第二,小群体室外活动空间。适合各种不同小群体老人活动的空间,由于老年人与他人交往时的性格和心理因素,多与有共同爱好的人聚在一起交流与活动,该空间有利于其三五成群聊天学习、交流牌技等,场地相对独立,不易被外界干扰且安全,同时也可以对外欣赏,观看他人活动。小群体空间尺度要适宜、人性化,细节设计上做到精美和雅观,吸引老人。第三,私密安静空间。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心理上会有较大变化,部分老年群体喜欢在安静的环境独处,设计较为私密安静的空间可以适应这部分老人的需求。风景较佳、安静的场所是较好的选择,尽可能结合人文历史、自然景色,与较多人群的集体空间保持合适的距离,周边可设置低矮灌木分隔区域但不完全分隔视线。第四,亲子空间。老年人很重要一部分生活是与儿孙相处,甚至承担着照顾儿孙的责任。在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前提下,设置老人儿童共同活动的空间和设施,适合老人和儿童游玩和休憩,视野开阔,便于老年人看管儿童。儿童活动设施色彩明快,锻炼儿童活动能力,易于老人掌握并保护儿童。第五,步行空间。老年人的生活并不是都处于休养之中,散步和慢跑是有益的锻炼方式。富余变化有趣的步行线路可化解枯燥乏味的感觉,增强老人的兴致。在安全方面,需要采用防滑防水防反光的材质,路面便于清洁。

4.4植物造景

植物配置在老年住宅区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为老人度身定制一个安静、清净、休闲的生活环境成为重点考虑的因素。植物配置应选择观赏性强的植物,尽可能选取冠大荫浓的树种,既满足必须的遮阳、防风,也提高空气湿度、增加负氧离子含量,有益于老年人健康。应选择树形姿态柔美、舒展、生命力强的品种。开花植物与常绿植物要合理搭配,多选用可散发香味的植物,可净化空气、除尘杀菌,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作者:戴英娜 单位:阳光一百置业(辽宁)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范文3

关键词:高层住宅;豪华;人性化;设计

当代中国住宅设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对人居环境的研究,强调住宅环境的生态可持续设计,主要集中在生态住宅和生态小区的研究上:二是重视居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探寻新的住宅类型和新型住宅空间的设计,如近年来出现的居家办公、住宅郊区化、错成空间、跃层空间等。

1.高层住宅的发展

1.1 高层住宅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一般在高地价用地内,要想增加建筑面积和住户数量,提高容积率,就只有追求高密度化。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土地的高度利用和抗震技术的进步,高层住宅开始大量建设。但这种高层高密度的居住模式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高层住宅的建设速度大大的减慢。直至 80 年代,高层住宅乃至超高层住宅的建设再度活跃。此时,高层住宅不再是作为大量住宅的供给手段,而是作为新住宅类型的一个方向,并作为解决都市中心区定居人口衰退的有效策略重新登场。

1.2 高层住户生活行为模式

随着高层住宅建设的推进,传统居住空间,如里弄、棚户简屋等昔日的低层住宅正面对更新发展的重要课题,邻里环境和居住生活模式已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据调查显示,高层居民最关注的项目依次为:“绿化活动场地建设、电梯质量、楼内环境卫生、朝向采光通风(房型设计)、商业服务设施、物业管理水准、邻里交往需求等。”

1.3 高层住宅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五至十年,甚至更短时间内,人类人居空间的设计实践将朝着高科技化、宜居化、人性化方向发展,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不断地深入完善,我国高层住宅产品将更加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发展成熟,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如下:第一,从城市的角度规划高层住区,环境意识提高。在城市建设中,建筑师将以操作者或是实现者的身份,更多的融入城市设计领域,以“大建筑观”和宏观的角度来进行高层住宅的规划设计。第二,更多绿色高层住宅。当前与未来的高层住宅建设将以绿色住宅作为目标,这种绿色住宅应该有完整的指标体系和系统要求,无论是室内、室外还是建材的使用,节能系统的设计,都有严格的要求和实际的数据检验指标。第三,高精度的豪华设计。未来市场上将会有更多像汽车、家具、电器这些工业产品那样高精度的高层住宅产品,建筑设计师以细节化、人性化的角度优化设计。

2.高层豪华住宅内部空间设计研究

依空间的功能和重要性分类,高层豪华住宅内部空间设计研究拟从接待、起居空间,卧室空间,厨卫、餐饮空间,交通、辅助空间等四大空间进行。

2.1接待、起居空间

起居室原本是家庭公共活动,如团聚、会客、娱乐消遣的空间,是提高住户家庭生活环境质量重要的标准。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家人的私密性需求也在增强,住宅内部公私分区逐渐明确,设计中开始将原有的起居室的功能分离,在高层豪华住宅中,通常在下层的主客厅会客,而家人则在上层的家庭起居室团聚。

客厅是会客聚会的主要空间,其朝向宜朝阳,尺寸上最好有两面净长大于4米的实墙,以摆放电视和音响、沙发或坐椅,使其真正具有接待客人及举办聚会的意义。高层豪华住宅的客厅在设计上要从客人的心理需求出发,营造出令客人赏心悦目的空间。客厅空间的营造通常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第一,可利用复式住宅跃层的优势,将客厅挑高到4-6米,使得大片落地窗一气呵成从上层贯穿到下层,增加了客厅的光线与室内布局的宽敞开阔之感,令客人感受到主人的大方豁达,从而内心感到安心。第二,设计师通常将客厅设计成大开间的“横厅”形式,以引入更多的南向阳光,并且可以作为双厅设计,即设计成一边是围着壁炉式的谈话空间,这里是客厅的主要空间,另一边是以沙发,电视为中心。两个空间既有分别,又有联系,让室内空间丰富起来。

家庭起居室是原有的主客厅的功能分离出来的,随着现代生活社交聚会规模的扩大,以及考虑到对外的聚会有时会影响到家中儿童与老人的生活,一般放在复式住宅的上层,即保证了主人家庭生活的私密性。由于家庭起居室是家庭的主要活动空间,起居室应该宽敞、明亮、通风,有较好的朝向和景观。

2.2卧室空间设计

卧室属于私密性较强的空间,设计起来与其他空间有所不同,它不仅需要注重私密性,还要考虑使用者休息时的舒适性。动静分区中,卧室应设置在比较靠内的静区。因此,内部空间设计上,卧室面积不要求过大,但宜方正。

卧室室内设计考虑设置有床、衣柜、座椅等家居的空间,并依居住者的身份、年龄的不同需求,考虑设置化妆台、学习桌、电脑桌、电视柜、盆栽等。目前中高层住宅设计中常出现的凸窗,不仅使室内光线通透,丰富室内空间形态,而且宽大、合适尺度的凸窗窗台可以作为简便的休息处。

2.3 厨卫、餐饮空间

高层豪华住宅中餐厅应作为一个独立的专用空间,最好与厨房临近,或是餐厨合一,使其形成一个餐饮区域,其净宽不宜小于 2.7 米,要有好的自然采光,最好朝南,朝北时要有直接采光。餐厅设计时可考虑景观需求,如临窗设计、餐厅与室外庭院相连等,可以令人心旷神怡、增加用餐时的情调。

厨房是一个集储藏、备餐、烹调、洗涤等功能为一体的空间,其空间内需放置灶炉、洗池、排油烟机、橱柜、电冰箱、微波炉、电烤箱、洗碗机等设备。一般厨房面积不宜小于6平方米,餐厨一体空间不宜小于10平方米。其设计不仅要满足住户物质上的需求,更要考虑到使用者的心理特性,以减轻其劳动疲劳度、增加炊事活动的乐趣为佳。

2.4 交通及其他辅助空间设计

许多高层豪华住宅都设计了主仆双通道。工人买菜回家,出了电梯,进入到自己的房间里,通过自己的房间来到主人家厨房开始工作。这种安排,既方便了工作,又不干扰主人的生活。

玄关在住宅中是指出入户时客厅与大门之间的缓冲地带,是室内与外部空间的过渡性质的空间。玄关有两项功能:方便出入户与心理缓冲功能。前者是指进出住宅室内时,可以在玄关内等候、换鞋、放置物品、更衣等;后者则是内外空间转变时的铺垫与序曲,是住宅给人的“第一印象”。因此设计师在设计高层豪华住宅的玄关空间时,既要考虑它的实用功能,又要体现它的文化品位。

储藏空间设计需要根据居室的户型、面积、空间、结构来做整体布局。同时由于生活上需储存的物品种类较多、规格不等、使用频率不一、储藏室宜与其他空间相结合,分类分区成若干小空间,分散储藏。储藏设施的分门别类和设置数量,也是衡量住宅档次的标准之一。

3.结语

随着社会结构的进一步多样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品质追求的日益复杂化,对居住也不再是火柴盒式的居、寝、厨、卫的简单要求,而是要适应于特定人群因社会结构、收入水平、欣赏标准的差异而提出的不同需求。高层豪华住宅设计的研究不仅对房地产市场非常重要,同时对住宅的发展方向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范文4

【关键词】现代城市住宅;室内设计;趣味性追求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城市化进程也逐步加快,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城市住宅的室内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于住宅环境的要求,除了能满足日常生活等功能以外,人们越来越追求住宅的美感、舒适、健康和趣味性,从而带来各种心理效应和心理享受,不仅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还能有效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有利于和谐家庭的构建,因此,室内设计的趣味性设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室内设计趣味性追求的必要性

1、室内设计追求趣味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需求

在经济、科技、文化、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对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的变化,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私人空间也逐渐增大,人们的思想、追求也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因此,室内设计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设计师在设计时要通过与客户进行大量交流,找到一个平衡点,满足客户的同时又符合设计师的审美观,这样设计出来的东西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2、人们生活形态的变化是室内设计追求趣味性的基础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需求越来越高,当今的城市生活使人们精神、心态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带有情趣和趣味性的室内设计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情绪。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心理需求进行室内设计,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3、室内设计的趣味性追求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在外面劳累了一天,回到家后人们想要的是一种放松、慢节奏的环境,办公室给人以严肃的属性,人们的心理会比较紧张,充满着竞争压力;而家居环境是一个让人放松的场所,使人们的心情和情绪得到缓冲。因此,室内设计严重影响着居民的情绪,趣味性的设计有利于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室内设计的趣味性追求也是人性化思维的需要,室内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居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充任认识到人是空间的主导者,把人文情怀反映在设计中。

二、室内设计趣味性的表达方式

1、室内空间组织上的体现

充分利用好室内空间是室内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室内空间的设计越来越灵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休闲、健身等功能越来越多的被纳入室内设计的范畴。室内空间的组织要与个性化、动态化的生活活动相协调、适应,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内容,同时可以随时改变、装饰,使有限的空间达到最大效率的利用,从而使住宅的空间充满趣味性。家具是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支持,合理的家具配置有利于室内气氛的调节,比如墙式壁橱有效的利用了闲置空间,使室内环境的整体效果得到提高。另外,将山水文化运用到室内空间设计中,将生态绿色元素合理加入其中,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空间氛围,在设计时相应的结合中国传统木材、竹材等生态原料,以及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朴素色彩,有效的提升了室内空间的文化韵味,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空间环境。

2、室内环境的趣味性追求

不同身份、不同知识构造的人对室内设计的环境氛围有不同的追求,营造合适的环境氛围也是室内趣味性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有效提升室内设计的氛围需求,使整个设计从心理、情感、造型、寓意以及风格特征等方面符合居民的观念和需求。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意”是室内设计造型的关键,将传统文化富含的吉祥寓意运用到室内设计中,会营造一个带有浓厚文化气息和亲和力的氛围,比如在客厅挂有“鱼”的画,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这是利用了“鱼”和“余”谐音的寓意。将传统文化的神韵运用到室内设计中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心理特点和审美需求,很多设计体现出环保节能的主体,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文化心理特有的神韵。又如将古诗词的意境融入到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有利于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环境氛围。

3、色彩的合理搭配有利于增添趣味性

颜色是空间环境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墙的主体颜色、家具的颜色是室内设计的重点,孩子的房间需要一些温暖、阳光的色调,比如浅蓝色、紫色、金黄色等,书房、办公室等地需要经历集中,一般采用白色作为强的色调,家具也采用灰色或黑色等中性色调。另外,合理的灯具布置有利于增强室内空间的艺术感,丰富人们的视觉层次,充分利用不同灯光的色彩有利于创造宁静幽雅、温馨柔和的情调和氛围,能够有效的为生活增添不一样的情趣。

三、室内趣味性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室内设计要符合人的健康要求

人们在追求室内环境设计趣味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室内设计的健康性,在设计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观念以及生活要求等,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效果。和谐、健康是室内设计的核心主题,也是家庭生活的本质,不能一味的追求趣味性设计而忽略家庭氛围,趣味性设计要以住户在居住过程中能达到全身心放松为前提。不能过分夸大趣味性设计的重要性,把家设计成图书馆或博物馆,不符合人的身心健康要求。

2、趣味性设计要符合精神层面的需求

通过室内设计的风格可以看出住户的生活品质和审美层次、艺术情操等,展现出住户的学识、价值取向、审美观等。另外,室内设计对家具的选择、摆设、色彩的整体搭配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住户的个性特点、文化修养等。因此,室内设计的趣味性追求更多的是体现一种人文情怀,最终目的是让生活更加温馨、舒适。

四、结语:

总之,在经济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现代城市住宅的室内设计越来越追求趣味性风格,这是因为趣味性室内设计除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外,还能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放松,有效缓解工作一天后的压力。因此。设计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住户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采用相应的设计手段,尊重人性,注入人文情怀,营造一个健康、优雅、和谐的生活环境,不仅有利于和谐家庭的建立,还能有效推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傅凯,钱啸. 现代城市住宅室内设计的趣味性追求[J]. 艺术百家, 2010(S2)

[2]李月. 分析当代城市住宅在进行室内设计时的趣味性追求[J]. 才智, 2012(21)

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范文5

按照联合国规定的标准,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国家,老年人的问题日益紧迫。所以,老年人的居住空间设计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分析目前我国老年人居住空间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人机工程学、现代方法学以及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理论,对老年人的居住空间进行无障碍设计。

中国是世界上总人口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至今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已达1.49亿之多,占我国总人口的11.3%,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1.4%,居世界首位,约相当于整个欧洲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老龄化增长速度快,年均增长率高达3.2%,大约是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2051年将达到最大值4.37亿。老龄化现象来得又急又快。我国人口结构进入老年型只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而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

按照联合国规定的标准,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国家,老年人的问题日益紧迫。所以,老年人的居住空间设计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论文的目的就是设计出更加符合老年人自身需求的居住空间,为老年人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环境, 让老年人充分享受生活。老年人居住建筑应该是允许老年人自由且独立的生活,并提供必要的协助,而不应该一切包办,否则反而会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加速老化进程。下面我们将从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人在进入暮年以后,从心理到生理上均会发生许多变化。要进行老年人房间的装饰陈设设计,首先要了解这些变化和老年人的特点:(一)智力的变化。老年人在限定时间内加快学习速度比年轻人难,老年人学习新东西、新事物不如年轻人。(二)记忆的变化。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记忆能力变慢、下降,有意识记忆为主,无意识记忆为辅,再认能力尚好,回忆能力较差。(三)思维的变化。思维是人类认识过程的最高形式,是更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但由于老年人记忆力的减退,无论在概念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还是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都受到影响,而且个体差异很大。(四)人格的变化。人到了老年期,人格(即人的特性或个性,包括性格、兴趣、爱好、倾向性、价值观、才能和特长等)也相应有些变化,如对健康和经济的过分关注与担心所产生的不安与焦虑。(五)情感与意志的变化。保守、孤独、任性,把握不住现状而产生的怀旧和发牢骚等。

老年人的情感和意志过程因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文化素质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老化过程中情感活动是相对稳定的,即使有变化也是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变化所造成的,并非年龄本身所决定。

二、人到了老年阶段,身体的健康状况会逐步走下坡路,50岁至60岁这个阶段,就会明显地出现一些衰老迹象。如弯腰曲背、行动较过去缓慢、体重也相应增加等。同时出现其他变化如心血管变化、人体外表变化、泌尿系统变化、神经感觉系统变化等。而这些变化易引起老年人容易健忘、爱发脾气、缺乏适应能力、视觉模糊(白内障)、色彩辨别力降低、对空间感知能力下降等多方面的不适感。因此,老年人的居室在装修中除了遵循一般原则之外,应注意以下点:(一)加强刺激性:通过增加刺激性可提高老年人对环境、对空间的感知及辨别力;(二)加强安全性:在居室装修中,应加强安全措施,在材料选择及细节处理上,均要有所考虑;(三)加强过渡性:在室内各空间的连接过渡地带,要下工夫做些文章,因为老人在活动中极易受到物理伤害如跌跤、磕碰等。

三、具体的装修方案:(一)门厅设计时应考虑到适当宽敞,以便老年人有充分的空间换鞋;应设置支撑身体的扶手或换鞋时的坐凳;地面应强调防滑,提防老年人不小心摔倒,在门厅设计时考虑到足够的光。(二)起居室、卧室是老年人家庭生活的中心,他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度过,因此要考虑到:1.要有充足的日照、良好的通风,最好南向布置;2.室内家具的陈设应以方便老年人活动为前提。起居室一般包括沙发、茶几、电视柜、书架、小饭桌等,卧室一般包括:床、床头柜、梳妆台、衣柜等;3.室内地面应无高差,一般以铺设木地板等防滑地面为宜;4.起居室室内色彩以混合色组合为宜,卧室色彩以帮助老年人休息为宜,故多采用低彩度、低明度色彩;5.卧室应满足老年人私密性的要求,同时尽量做到安静、无噪声;6.卧室应考虑到床边留设便于护理操作的空间;7.安装紧急呼叫装置。 (三)老人居室的门宜易开易关,并便于使用轮椅及其他器械的老人通过。不应设门槛,有高差时用坡道过渡,且在材质色彩上应有变化。门拉手宜选用旋转臂较长的,避免采用球形拉手,拉手高度宜在900~1 000毫米。根据老人的身高,居室窗台尽量放低,最好在750毫米左右,窗台适当加宽,一般不少于250~300毫米,便于放置花盆物品或扶靠观看窗外景色,条件许可时窗台内可设置安全栏杆。(四)如果是复式结构,楼梯不应过陡,踏步高度比不应过大;高度在150毫米、宽度在290~320毫米较为适宜,以便于老人站立休息;踏步沿口不宜突出或做成圆角。另外,在踏步或坡道的起步及止步处的地面,可用材质变化及色彩变化的形式予以提示。楼梯扶手端部还应有明显的结束暗示。(五)厨房形状以开敞式为佳。橱柜设计时应注意操作台的连续性,以便坐轮椅者可通过在台面上滑动推移锅碗等炊具餐具而方便操作减少危险。使用U形和L形橱柜,便于轮椅转弯,行径距离短,使用双列型橱柜时,两列间距应保证轮椅的旋转。为了方便坐轮椅者靠近台面操作,橱柜台面下方应部分留空(如水池下部)。特别是低柜距地25~30厘米处应凹进,以便坐轮椅者脚部插入。橱柜高度应考虑老年人身高的特点,台面高度一般为75~80厘米。若考虑坐轮椅者的使用,台面不宜高于75厘米,中部柜和上部吊柜下皮距离高度分别在1.2米和1.4米为宜。 (六)老人居室中卫生间的坐便器、梳洗台、淋浴器及浴缸等设备,其安装尺寸应考虑老年人的使用方便与安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卫生间内地面要有防滑措施,墙上适当部位设扶手,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设紧急呼救系统。洁具的色彩宜白色为佳,特别是坐厕,除白色感觉清洁外,还使人容易发现检查出排泄物的问题与病变。老年人洗浴宜采用在浴缸外淋浴的方式,避免在浴缸中滑倒而出现危险,考虑到老年人不能站立太长时间,浴室内应设供老年人淋浴用的淋浴凳。

慢生活环境空间设计范文6

关键词:生活环境;个体压力;心理障碍;建筑规划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069-02

一、“个体压力”及“生活环境”概念的探讨

个体压力主要分为躯体压力和心理压力,我们这里说的主要是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有时不仅仅是由一件事情或一段时间的问题所引起的,它可能是由于压力源持续的作用而产生的心理上的不适应性,甚至有时个体理不清楚压力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对心理压力的处置也不完全是意识层面的。在压力大到我们的智力想不出好的应对方式的时候,压力就会渗透到潜意识层面。这种处置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心理症状来表达压力,这些症状包括我们所熟知的一些专业名词,如抑郁、强迫、恐惧、焦虑等。潜意识层面另一种处理压力的方式就是躯体化。也就是说,把心理问题转变为躯体问题,如高血压、胃溃疡、慢性头痛,等等。

生活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体,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在这里,我们把所有能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的所有环境因素通称为生活环境。个体的成长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的影响。有些生活环境是可以通过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而轻松改善的,而有些环境则是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甚至是个体无能为力的,因此人们只能选择顺应。个体就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使身心发生了变化。

二、引发个体不良压力的生活环境因素

心理环境是人们通过自己的感官对外界事物感知而体验到具体环境。只有当外界生活环境符合个体的需要,使个体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时,个体才能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环境的稳定性决定了其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是持久的。因此人的某些心理压力本身可能只是由于具体的事件引起的而不是因为周围环境。但环境因素往往增加了压力的强度或持续时间。甚至一些压力就是长期生活在某种环境中所导致的。以下就具体讨论影响个体心理压力的因素。

1.城市污染

首先是不可预见、不可控制的噪声对人的不利影响最大。高噪声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抑郁、自卑、对立情绪甚至精神错乱。

光是另一类污染源。有科学家指出,世界上有2/3的人生活在光污染里。大楼的玻璃外墙、大理石地板、玻璃内饰,都会反射出明显白亮的、夺目耀眼的光线。

还有一类污染源是室内空气污染。在近二十年中,长期生活和工作在现代建筑物中的人们常表现出一些越来越严重的病态反映,这一问题引起了专家们的广泛重视,并提出了病态建筑综合征(SBS)这一概念。大量调查结果发现,人们约有90%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空气品质不佳是引起病态建筑综合征的主要因素。

2.空间的私密性与公共性

人都需要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随意支配的私人环境,又同时希望能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和别人交往,私密性和公共性是一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密不可分的心理需求。如果实际的私密性少于所希望的,就会造成拥挤感和个人空间的丧失。但如果过分强调私密性,忽略了公共性,就会产生社交隔离,引起孤独感。

当个体在长期的拥挤状态中,人们相互接触、干扰、碰撞,极易引起精神疲劳,导致内脏的正常功能失调。这种疲劳虽经过休息也得不到缓解。心理学上有一个经典的实验就是老鼠拥挤研究。在拥挤的老鼠社会中,出现了一系列怪异现象:雌鼠常常丢弃幼鼠,雄鼠常常把雌鼠逼进洞中,而在宽松环境中的老鼠表现为轻松活泼友好共处。

在居住环境的建筑设计中应该留有足够的公共空间,方便居民之间相互交流、互动。特别是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如果长期封闭在小空间中得不到邻里之间的相互照应,对其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一些传统社区,虽然居住过于拥挤,无法满足个体私密性,但人们总是到户外的公共场合进行必要的活动,久而久之,人们相互熟识,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3.城市色彩

城市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在各个方面切实影响个体生活状态的复杂功能体,如城市的建筑、交通、文化等。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觉来体验城市生活,从而对个体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城市的色彩就是可以迅速而又充分可以被感知的。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色彩带给我们的冷暖感、重量感、湿度感等,并非物理上的真实感觉,而是与我们的视觉和心理联想有关。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视觉经验,当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一一对应时,个体就会产生某种相应的情绪。

三、环境与心理及行为的关系理论

对于环境与心理及行为的关系,不同学派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以不同侧重点为基础的理论。但没有一种理论能解释所有的现象,有的现象也需要借助于多种理论共同加以解释。

1.唤醒理论

环境刺激对人产生的直接效果是提高唤醒水平,不同水平的情绪唤醒决定刺激所能引起的情绪强度。加上个体对这个刺激的认知则构成了情绪的状态。周遭环境的情感性质是个人与环境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是决定与场所相联系的心境与记忆的主要因素,它不仅影响个人当时的情绪、绩效,甚至影响个人长期的心理和健康状况。因此,在进行环境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将不同的环境刺激与所能唤醒的情绪性质相联系。

2.环境负荷理论

现代城市是高负荷的人工环境,我们处于知识爆炸和信息泛滥的快餐文化时代,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上的各种有用和无用的信息常使我们应接不暇。时常令人感到刺激过度,犹如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加上城市建筑规划又非常单一,毫无特色,人们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与注意力去识别环境,组织信息。但是,人的“注意”是有限的资源。当我们对铺天盖地而来的信息来不及做出选择,就会被动、无奈和大量地消耗着这一宝贵的资源以致无法主动地运用“注意”去进行思考,过多的注意必然造成信息超载而令人感到疲劳,这也是当代人变得越来越焦虑和浮躁的重要原因之一。

3.适应水平理论

沃尔威尔提出,适中水平的刺激是最理想的刺激,包括刺激的强度、多样性和模式,每个人基于过去的经验都形成了自己最习惯的刺激,沃尔威尔称之为最优刺激水平即适应水平。当个体所面对的环境刺激不符合个人的适应水平时,可采用两种方式重新达到与环境的平衡。一种是改变自身对刺激的反应去适应环境,另一种是改变或选择环境刺激顺应自己的需要。在面临两种可能的选择时,人们通常是先选择改变环境来顺应自己的需要。因为这种方式不需付出太多的认知努力和体力消耗便可以达到个人与环境的平衡。在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娱乐环境等环境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不同的环境特点以及不同人群的需要,促使其很好地适应环境,便于交流,获得较高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减少焦虑和不安。

四、几点建议

通过本文一系列的研究探讨发现,个体压力确实与周围生活环境存在这密切的关系。个体不良压力会因为多种因素的作用而持续或加重,例如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居住、工作、交通拥挤,缺少私密性;城市规划单一,视觉环境质量差;生活节奏过快,人际关系疏远等。大城市由于发展较早,经济发达,人口集中,不利于人的心理发展的各种问题都比较突出。相对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人们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这一点比较符合研究假设。因此,对于如何改善生活环境,缓解个体不良压力,这里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生活空间的品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有五个不同层次的需要,而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要层次也在逐步提高。住所已不仅仅是栖身之地,而更是一个满足人际交往,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的精神与灵魂的归宿。因此,在居住环境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的心理与行为的需求,保证个体与自然接触、与人交流的需要。注重空间设计私密性与公共性的结合。

2.减少环境污染

这里主要应该采用新型环保材料,开发利用新型节能能源。减少尾气排放,降低城市生活噪音。

3.改善视觉环境

美的色彩不仅是人赏心悦目,并可产生联想和情感。充分利用色彩因素,可以调节人的精神和情绪。注重不同建筑的搭配,不同颜色的搭配。多进行园林绿化,使住区接近自然,让人们生活在绿化包围中,可满足居民生活上、心理上多种功能的需求。在视觉环境中,对建筑造型、空间组合,还要注意统一多样和高低错落,布局敞闭与疏密适宜,才能感到丰富有趣,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1]马逊风,黄冬梅,等.环境心理学有关问题的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2]沃特·谢弗尔.压力管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Meecham WC.Effect of jet aircraft noises on mental hospital admissions[J].British Journal of Ideology,1977,(11).

[4]Jenkins LM.Psychiatric admissions and aircraft noises from London airport: four2 year hospital study[J].Psychological Medicine,1981,(11).

[5]姚玉红,彭斌,胡冰霜.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对人心理和生理功能影响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00,(4).

[6]刘宁.浅谈城市中色彩的心理效应[J].科技信息,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