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行业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技术行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技术行业发展范文1

[关键字] 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生物医药是现代生物技术生产中的重要产品,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生物制药产业是制药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之一。我国把生物技术列为一门“前沿技术”,加强生物技术各领域的应用,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赶超的重点。生物医药和生物制药领域是重点发展的领域,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必须加快其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进程。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还存在差距,必将经历从科研到产业化的艰难之路。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力度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生物制药技术基础及产业链

现代生物技术也可称之为生物工程,是新的科学技术支柱之一。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医药卫生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迅速成长。生物制药这一制药技术,以基因重组、单克隆技术为代表,通常在大规模、集中化的发酵工厂进行,它的生产过程既不同于传统的化学药物,也不同于从动、植物中提取的药物。生物工程技术制造药物,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或细胞工程培养出“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然后再利用现酵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从中提取出所需的药物。生物药在分子结构、物化特性、制备技术等方面与化学药不同,综合利用了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科学的原理和技术,从生物体、细胞、体液等提取制造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生物工程制品。这一制品具有高效性,对疾病也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生物技术的发展加速了新科学知识的产生与应用,生物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生物产业正加速着新的技术时代。

生物制药业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技术、投入、收益、风险四高及低污染的特征。制药行业产业链可以简单分成研发、测试、上市销售三个阶段,组成生物制药产业链的各环节与传统制药行业基本一致,但在每个环节上的技术基础差异很大,主要的生物制药技术如基因重组、单克隆等均源于上世纪对细胞内部结构的突破性发现。生物工程药物的发展,给制药工业带来一次革命性飞跃,将在持续提升人类的医疗保健水平上发挥重大作用。

二、国内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庞大,但自主研发能力仍很薄弱,药品生产以仿制为主,原创性药物较少,生物医药关键技术和国际水平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并大力促进整个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将成为提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

(一)行业起步较晚,行业产销均保持较快增长。

在市场需求旺盛和政策大力扶持等利好因素的推动下,2012年我国生物药品制造业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775.43亿元,同比增长19.42%;2013年生物药品制造业需求稳定增长,实现销售收入2381.36亿元;2014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虽然受到药品持续的降价和医保控费政策的双重影响,实现销售收入2749.77亿元,收入和利润增速远超当年GDP增速,分别达到13.95%和11.82%,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2013-2015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这不仅推动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投放到市场,还集聚形成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大大提高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集中度及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

(二)行业技术落后于国外技术,行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占比偏低。

我国生物药品制造业中,产品多集中在较为低端的仿制疫苗、血液制品行业,技术壁垒较低。支持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设备、技术落后及生物技术的产研脱节等因素是导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水平低的主要方面。2012年,我国生物药品制造业总资产达1848.07亿元,同比增长14.9%,小型企业资产占比为38.02%,大型企业资产仅为17.17%,大型企业占比明显偏低。我国生物技术公司特别是创业型企业面临众多压力,缺乏拳头产品,企业发展规模小,产品产业化程度低下,众多问题都在制约我国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

(三)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已经具备较强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生物技术领域的基础技术和实验室阶段等都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明显缩小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国际上,美国、日本和欧洲是生物制药业的主要集中地,所开发的产品及市场销售额都占居全球优势。美国作为生物制药的发源地,拥有经费投入、产品开发和研制、产品生产和市场上的国际领先优势。多年来,政府支持、国内外风险投资的增长、大量跨国生物制药公司进入中国,这些都为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我国必须通过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物制药,进一步完成医药行业的产业升级换代,占领未来全球生物制药制高点。

三、生物制药行业要以高端生物仿制药和CRO为发展突破口

生物类似物是我国生物制药表现最为活跃的领域,是CRO(新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快速发展的要素之一。现阶段在生物制剂市场上,跨国制药企业占据垄断性地位,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成为中国企业在行业发展中的巨大障碍。中国生物医药行业仍存在多重瓶颈有待突破。国内生物制药行业以高端生物仿制药和CRO为短期内最有希望取得关键性突破的环节。生物仿制药和CRO共同的特点是需求增长较快、前景明朗,国内的成本优势明显;不同的是CRO未来市场规模较为有限,而生物仿制药市场规模较大,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

(一)高端生物仿制药

生物仿制药特别是单抗等高端生物仿制药的技术壁垒较高,未来需求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对仿制药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发展速度提供了保障。目前全球对生物药的需求巨大,但是生物药的价格较为昂贵,对其普及造成限制。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晚,发展快,但当前许多前沿生物技术仍落后于欧美等国家,通过仿制药物仿创结合,加以系统集成,既能实现技术上赶超的目标,也能满足当前我国防治重大疾病、应对突发疫情及处理重大卫生事件的用药需求。我国要改善生物制药行业所处法律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中国版生物仿制药审批通道,为国内高端仿制药发展扫平道路;加强对生物制药产业链监管的整合,改变目前各个环节互相分割的监管现状,进而加速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化进程。

(二)CRO

CRO是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是通过合同形式向制药企业提供新药临床研究服务的专业公司。CRO 作为制药企业的一种可借用的外部资源,其显著的作用就是能降低整个制药企业的管理费用并大大提高效率。CRO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起一个临床研究队伍,该团队体现出高度专业化及丰富的临床研究经验。由于目前生物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和风险不断扩大,生物医药企业无法具有产业中所包含业务的全部优势,必须借助外部资源即专业的研发机构才能促进生物医药的发展。近年来,中国行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医药外包的热土,已经超过印度成为亚洲研发外包首选地。未来,欧美市场的增长率预期会下降,而亚洲新兴市场的增长率将不断提高,这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中国CRO企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削弱,国内企业未来发展必须在提升研究品质和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两方面需找突破口。

四、生物制药行业前景展望

面对产业竞争和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用改革创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在医疗改革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国家持续增加对全民大健康产业的投入,这为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预测,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仅次于美国。生物医药在治疗肿瘤、冠心病、神经退化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血液替代品的研究开发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十三五”期间,生物医药产业将重点确定为大力发展重大疾病化学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新疫苗、新型细胞治疗制剂等多个创新药物品类。这充分表明我国将加大生物医药的研发力度,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未来的市场潜力必将十分巨大。

产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产业政策对生物制药形成了较大的支撑,生物医药产业被确定为我国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之一,我国未来医药工业要实现升级发展,关键是要落实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逐步缩小与制药强国在创新能力上存在的差距,既要把创新摆在医药工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也要把增强技术实力作为建设医药强国的战略支点,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梅,赵洁.《生物制药技术探析》.中国科技博览第18期,2011.

生物技术行业发展范文2

(一)抓好生物制品课的教材建设

根据生物制品课特点,选取教材时应当有所侧重,尽量选用具备本学科代表性的教材,也可以将几部教材整合一处,为学生量身定做。例如,为避免内容重复、冗长,将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加以提炼,以时代进程和产品研发历程为轴线,贯穿以历史事件和社会影响,枚举阶段性新工艺和新成果,形成结构清晰、特色鲜明、实践性强的指导教材。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有的知识层次,处理好教材内容的取舍、主次、详略等矛盾关系;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等内容,处理好章、节、单元、概念、原理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等各种教学目标关系(刘龙飞,雷连莉2009)。高校教育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就生命学科层面而言,其中作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专业的实践性课程,生物制品学涵盖了多门相关学科理论,汇聚了生命科学从理论迈向实践的智慧结晶和优秀成果。但时,目前该课程教学依然存在“以教为主”,缺乏鲜明的专业特色,教学目标不明确且无针对性等问题。

(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工作属于软环境创建范畴,包括教案设计、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师自我心理准备等等。备课时,围绕“发展式”教学主题,教学设计可以借鉴迪克和凯里模式的成功经验,注重教学过程的系统性;认识上将教学看成为一个系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每一个成分对成功的学习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运用系统观点来看待教学的好处是能够把握这一过程中各个成分的重要角色,各个成分之间必须有效地发生相互作用(盛群力,2006)。生物制品课的环节设计时,可以预设“引子”或“序幕”,起到烘托气氛、集中注意力和目标导向的作用。此外,教师在心理调整上、课堂角色定位方面要勇于转变,做好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执行者,而不是指挥者、旁观者。

(三)创建“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师生是优秀教学模式共同的创建者和体验者。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之间良好的交往。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教研室主任赵丽琴老师给予了我们较为中肯的建议,“大学生心理特点反映出时代的烙印;”“了解学生心理,懂得赏识和肯定,主动与学生交流。”课堂教学中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放手让学生多参与疑难问题探究和总结,收获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经历一个身心愉悦的过程。要做到这一点,完全取决于师生之间的交流程度。英国朗曼出版公司1993年出版的《教学即沟通》(Teaching as communication)一书,提出师生交往、沟通的方式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倡一种健康的、富有创建性的、既能体现教师权威与纪律,又能体现平等与关爱的师生关系。

(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

大学阶段,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于教学成败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教师往往以学习成绩及课堂纪律来左右自己对学生的主观评价,这是片面的不负责任的做法。要借助于专业课教学活动深化教育内涵,操作时注意摒弃片面、简单和肤浅。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现在和未来,譬如学生的世界观、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的成熟,从长远而言甚至有胜于某一学科专业的进步。因此,不要过于夸大生物技术专业课的价值,过分强调外在的东西而忽视学生的内在修为,也不回避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求。北京大学刘宝存教授认为,“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说明其中蕴含着更为重要的学术思想和创造激情。在教学过程中,当发现学生个性(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与主体性(包括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相背离时,应当适时引导学生界定、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要通过教学实效来验证。教学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学生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有效教学也可以被纳入目标管理系统,适时进行量化与定性的跟踪评估。古人云,“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从课堂到实验室,从理论到实践,应当注重开拓学生的专业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信心,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使绝大多数学生的主体能力得到发展。

二适应行业发展,拓宽学科视野

众所周知,各类生物制品在人和动植物健康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的生物制品行业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前景广阔。二是拥有巨大的科研开发潜力、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研发产品应用面广,大多数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然而,我国生物制品企业在生产工艺的改进、新产品的研发以及技术服务上的明显滞后,导致“核心竞争力”低下(1990年,Prahalad和HaMel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的概念)。国内企业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中人力资源的作用不可替代(黄鹤,2006)。因此,培养高素质的生产、科研和技术服务人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应当成为高校生物制品课教学的宗旨。客观上,生物制品学研究内容涵盖生物制品的生物学特性、制造工艺、质量监控技术、开发现状与发展战略等。在以往的教学大纲安排中,一般采用先总论后产品各论的编排方式,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多而全,内容泛泛,难于把握主次,缺乏技能训练环节,因而达不到教学预期。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制品课教学必须结合行业特点,与学生专业发展的愿景相协调,贴近实际,有的放矢,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再者,由于生物制品具有特殊性,故必须实行GMP管理(卢锦汉等,1995)。GMP管理的根本是“人”(郑晓丽等,2001)。企业实施GMP管理是对其员工基本的岗位要求,也体现了行业准入和行业规范,这对于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项观念、意志和行为的真正考验。

教学中,为了避免流于概念化的说教和照本宣科,可以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参与生命相关的主题座谈;随时将学科成果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突出科研价值和社会效益,或者通过具体实例客观地评价当前生物制品及其生产技术。让学生了解各相关学科前沿动态,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启发科研思维。还可以按照普遍联系观点增加学科间借鉴和渗透,例如,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研究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了捷径;干细胞技术及其产品将造福于人类面临的诸多医学难题,如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纳米生物技术产品在疾病预防、疾病治疗、修复和改善组织功能方面前景广阔;等等。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生物品市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个案,如“毒疫苗事件”和“问题疫苗”等现象,可借此展开道德、法制和社会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鞭策学生恪守职业道德。

三校企联合培养,实现“能力跨越”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根据生物技术行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借鉴新方法和新技术,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制品学科的认知水平。除了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科研基地以外,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建设不可或缺。自上个世纪80年代,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Barton, P. E. 1996)的校企合作教育进入我国以来,许多高校都进行了相应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研究型大学积极与企业合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为联系实际的教学环节,生物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使断章取义、支离零散的专业知识呈现为直观生动的现场画面,加快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内化。学生可以借此放开眼界,体验和感受未来生物技术的行业魅力,增强执业信心。企业也可以借此展示先进的企业文化,吸引更多优秀的生物人才加盟。在此基础上,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机制之间建立对接,从而实现“双赢”。此外,任课教师可以深入了解生物技术行业发展趋势、市场前景,了解人才需求状况,形成信息反馈,总结教学得失,以便改进教学思路,有针对性地使学生实现能力跨越。

生物技术行业发展范文3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医药领域;应用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尤其是分子生物相关先进理论成果、当代先进技术不断侵入现代生物技术,全面社会需求,生物技术由高新技术代替过去传统技术俨然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必然。现代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其与医药领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一方面能够促进医学基础学科发生革命性转变,一方面能够为医药工业开辟出又一片天地[1]。

1现代生物医药的重点领域

1.1肿瘤治疗

世界范围内,肿瘤死亡率在疾病死亡率中有着十分高的占比,每年各个国家用于肿瘤的治疗费用数以亿计。肿瘤属于一种多机制的复杂病症,现阶段依旧采取早期诊断、放疗、化疗等综合方式治疗,疗效并不十分客观,同时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当前,唯有现代生物医药方可肩负起彻底攻克肿瘤的人类使命,肿瘤治疗着实进入到一个两难的局面。在对肿瘤患者机体癌细胞进行杀死时,同时会危机到患者机体的正常细胞。基于此,现代生物医学提出了导向治疗理论。导向治疗指的是借助抗体寻找靶标,就好似导弹的导航仪,于病灶中有效引入肿瘤药物,从而不至于伤及到其他正常细胞[2]。现阶段,在数百余种开发的现代生物技术药物中,存在一半被用于肿瘤治疗,对肿瘤发病机制研究、抗肿瘤新药研发及现代生物技术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1.2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

神经退行性疾病,好比小脑萎缩症、帕金森氏病、脑中风等,势必会愈来愈有赖于现代生物医药的发展。单单美国每年中风患者就超过80万,且死于中风人数达到20万,而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药物十分有限,特别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方面的药物更是极少,伴随神经生长因子、溶栓活性酶的开发为治疗此类病症带来了希望[3]。

1.3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当前,现代生物医药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诸多炎症是由机体自身免疫不足造成,好比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皮肌炎等,全球范围内全年单单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费用超过千亿美元,治疗此类顽疾的高效基因药物市场前景十分可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艾滋病(AIDS)是属于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一种病症,现阶段治疗AIDS仍旧还没有十分有效的特异性药物,但很显然,医药领域已经把攻克AIDS的希望寄托于现代生物技术。

2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2.1制取活性物质

在现代医药领域中,医疗环节应用的抗生素、菌体药物及酶制剂等各种类型药物,均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而成的,此类微生物发酵产物只不过是不计其数生物活性物质中的几种。一般而言,生物活性物质均是通过液体深层培养法而生成的,一些物质可发挥对生物体内酶活性予以抑制的作用,此类物质即为酶抑制剂,酶抑制剂在医药领域有着十分可观的发展潜力。在现代医药领域中,诸多生理活性物质均可借助现代生物技术得以生成。就好比,在治疗大部分关节炎过程中,体激素往往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体激素成分中可的松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则更为显著。而醋酸可的松属于以脱氧胆酸为生产的原料,通过32个环节的化学反应合成而来,如若借助黑根霉将黄体转换成11-a-轻基黄体酮,则能够省去多个不必要的化学合成工序,有效提升其收率[4]。

2.2开展基因治疗

自基因角度而言,基因治疗指的是将具备正常功能的基因置换或是增补到部分存在缺陷的基因中,进而实现对基因缺陷予以修复的目的。自治疗角度而言,基因治疗指的是借助导入遗传物质对病患机体细胞基因予以转变,进而实现防治疾病的目的,此种导入基因既可以是与缺陷基因有着对应功能的同源基因,又可以是与缺陷基因不存在关联的治疗基因。在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基因治疗期间,多采用下述两种治疗方式:(1)生殖细胞基因治疗法,即借助现代生物技术对生殖细胞基因表达予以转变;(2)体细胞基因治疗法,即借助现代生物技术对体细胞基因表达予以转变。自理论角度而言,对生殖细胞缺陷予以修复,一方面能够对当代基因缺陷展开治疗,一方面能够保证基因缺陷不至于遗传到下代人细胞基因中。

2.3改进生产工艺

现如今,我国已设立了国家基因资源库、生物样本库及蛋白质库,将各式各样化学药物制剂技术、基因重组治疗性抗体、大规模培养、基因治疗等作为关键,通过一些大规模企业构建健全医产学研密切相融的新药研发体系。在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进药物生产工艺期间,其能够起到提升菌种生产性能和水平、简化工艺改善收率、优化工业生产菌种及极大降低生态污染等作用。世界范围内生物制药市场中基因工程药物已经占据很高的份额,有着高成长、不易攻破壁垒及极佳市场潜力等特点。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基因工程药物复合增速超过5层,平均毛利率高达80个百分点[5]。基因工程药物包括单抗、重组蛋白及新型疫苗等,近些年借助基因技术改进亚欧无生产工业、生成高产菌株的实例不断增多。

2.4单体克隆

单体克隆抗体一经问世,便得到医药领域专家、学者的热切关注,其不仅具备可标准化、质地均一、反应灵敏等优势特征,还能够展开大规模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现如今,市场上已有数以百计的单抗治疗制剂、单抗诊断试剂,且还存在诸多单抗治疗制剂正在被开发。单抗偶合物能够展开机体定位诊断,有效促进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症诊断工作的开展。单抗偶合物一方面能够促进机体肿瘤定位,一方面能够展开导向治疗,强化肿瘤治疗药物的细胞毒性功效,降低不良反应及用于杀死机体肿瘤细胞等。此外,单抗简易家庭诊断药物,好比糖尿病诊断药物、妊娠诊断药物等逐步在市场中推广,简易诊断法作为一种时展趋势将逐步由医院转至家庭。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人类增强体质、攻克病魔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预防、诊断和治疗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方面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基于此形成的生物医药产业是截至目前现代生物技术最为庞大的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臧秀兵.浅谈生物技术在现代医药行业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7):32-32.

[2]黄金会,罗浩原.基于生物技术在现代医药行业的应用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5(9):155-155.

[3]王可炜,羊芳明.现代生物技术在中医药创新发展中的应用和挑战[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1(36):34-35.

[4]高巍,刘佳.医药领域中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作用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162-163.

生物技术行业发展范文4

【关键词】西药制药;生物技术;制药;应用

近年来,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的联合日趋全球化,在整个制药生产当中居于首位。就以现代化西药制药生产技术而言,它在应用的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制药行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以生物制药技术为主的制药工艺应用不仅为人类解决目前存在病症提供了技术指导,也有效的消除了营养不良、延长人类寿命,提高生命质量。

1.生物制药技术现状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生物药品的开发与消费数量惊骇世俗,其开发资金也十分的巨大。就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生物制药技术总体投入了100多亿人民币,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设备上,都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在目前的生物技术应用工作中,其主要是从基因工程、酶以及细胞固定化技术和细胞工程等方面入手的。

1.1基因工程

在当今的生物研究当中,激素以及多性因子是调节人体生理代谢和技能的主要物质手段,其活性强、临床效果十分的明显。但是这些物质在自然界中十分的稀少,从人体以及动物体重大量的摄取难度极大、来源限度极为严格,在供需矛盾上存在着严峻的缺陷。而在现代化生物制药技术当中,其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廉价、高效的药品,为人们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指导。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激素之一,它在提取的过程中存在着资源匮乏、价格昂贵的特性,而利用基因工程则有效的解决了这种现象,并且有效的实现了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流程和要求。

1.2酶和细胞固定化技术

微生物在转化成为酶或者细胞固定化技术的过程中,这一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类制药工艺当中,逐渐弥补了酶中存在的不足,在制药领域的应用中极为显著,其无论是优势还是在制药模式上,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物制药技术在目前的应用中,最为常见的技术体系包含了固定化细胞、特别为生物等等。

1.3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领域中最受欢迎的一项,也是最为关键的技术体系之一,它的应用为药物资源开辟、微生物原料利用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指导,为保护生态平衡发挥出至关重要的意义。时至今日,无论是在西医还是中医方面都有所涉及,其重要方面的应用数量高达90%以上,而西药更为常见,几乎涵盖了西药生产各个领域,为西药生产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2.生物技术在西药制药工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生物制药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创造出了许多重要的临床治疗药物,其年销售额更是高达70多亿。就生物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它在西药制药生产中的应用不仅为需要生产打下坚实基础,更是为西药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更高效的技术水准。

2.1生物制药技术在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近年来,就全球各种疾病引发的死亡数量进行分析,因为肿瘤而引起的死亡率高居榜首,就我国而言,每年所诊断出的肿瘤人数高达百万以上,因为肿瘤病症而死亡的人数高达50万。就我国每年就肿瘤药物的研究费用高达一百五十多亿。其中肿瘤作为多种机制导致了复杂的疾病,现在就早期诊断、手术、治疗等手段的选择上,更是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时间里肿瘤药物会迅速的增多。如果在利用的过程中将其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其整个工作在扩散的过程中都是以下系统化、全面化进行的。在目前的当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整个工作流程的应用都是整个肿瘤治疗制剂中最多的一项,它也很快得到广泛的应用。

2.2神经药物

神经系统药物在利用生物技术治疗老年痴呆、脑中风等多种药物体系,在应用和研究的过程中它包含了胰岛素生长因子等多种新药物的选择。目前,已经在许多医院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得到重视。用于治疗末梢神经炎和脑萎缩硬化症的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都开始Ⅲ期临床试验。全国每年中风患者大概60万,每年死于中风患者达15万。现在有效治疗中风症的药物不多,特别是很少有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的药物,CerestaL已被证明能对中风患者的脑力有显著改善和稳定作用,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2.3免疫性药物

很多疾病都是由于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红斑狼疮、哮喘、多发性硬化症、风湿性关节炎等。我国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达4000多万,每年花费巨额医疗费,很多制药公司正对这类疾病进行研究。如Genentech公司研制出一种治疗哮喘的单克隆人源化免疫球蛋白E抗体,进入了Ⅱ期临床试验。美国Cetor’s公司开发出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TNF-α抗体,治疗的有效率达80%。有些公司运用基因疗法治疗糖尿病,治疗方法是把胰岛素基因导入到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细胞,然后把这些细胞注入人体,让这些工程细胞可以进行全程胰岛素供应。

2.4冠心病治疗药物

我国每年有接近一百万人死于冠心病,每年都要花费高额的治疗费。未来10年,防治冠心病的药物将推动制药工业迅速发展。Cen-tocor′sReopro公司利用单克隆抗体对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治疗以及对心脏功能的恢复取得了成功,这标志着诞生了一种新型冠心病治疗药物。随着基因组科学的建立以及基因操作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基因治疗与基因测序技术正在进行商业化开发,推动了治疗学的发展。利用转基因技术构造转基因动物和植物,都以实现产业化开发,以转基因绵羊为载体生产蛋白酶ATT抑制剂,来治疗囊性纤维变性和肺气肿疾病,进入到了Ⅱ、Ⅲ期临床试验。

3.生物技术在西药制药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今后10年生物技术将对当代重大疾病治疗剂创造更多的有效药物,并在所有前沿性的医学领域形成新领域。生物学的革命不仅依赖于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自身发展,而且依赖于很多相关领域的技术走向,例如微机电系统、材料科学、图像处理、传感器和信息技术等。尽管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但是基因组图谱、克隆技术、遗传修改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疾病疗法和药物开发方面的进展正在加快。除了遗传学之外,生物技术还可以继续改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疗法。这些新疗法可以封锁病原体进入人体并进行传播的能力,使病原体变得更加脆弱并且使人的免疫功能对新的病原体作出反应。这些方法可以克服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越来越强的不良趋势,对感染形成新的攻势。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不断研发与应用,在西药制药中如何合理、科学应用生物制药技术,将成为影响现代西药制药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整体医药生产水平和工艺的关键。 [科]

【参考文献】

生物技术行业发展范文5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模式 教学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38-02

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这已经成为地方高职教育办学定位的风向标。学生就业状况好坏也反映出了高职院校品牌创立的高度与创新的深度。因此,如何以社会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依托自身办学条件,在特定时限内为学生达到一定职业人才的规格要求,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人们普遍认为,生物技术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与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我国出台了大量的政策和产业规划支持生物技术的发展。面对机遇,生物技术相关专业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

然而,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专业范围不断向多领域扩展,生物技术相关专业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在专业设置上,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调研论证不够深入,专业定位不准确,涉及领域过宽;学校间缺乏特色与差异化,课程体系设置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办学效益不高;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实际严重不符;学生职业素养较低,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等问题。企业缺乏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而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又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总之,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及社会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对生物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

山东职业学院2005年开始设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2011年被遴选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重点建设专业。在深入调研分析区域生物技术行业背景的基础上,以服务地方经济、对接产业、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开发课程体系构建为突破口,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内容如下:

1 继续开展“学训交互,能力递进”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学训交互,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服务地方经济,支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与产业对接,遵循教育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将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专业“基本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三个阶段。通过深化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相通,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相融,提升学生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使学生由“新手”转变为“职业人”。

专业基本能力培养:主要按照生物制造行业职业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质。同时以项目、任务等为载体,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式,实施教学做一体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岗位有所认知,使其成为基本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新手。

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实施多岗位轮岗,工学交替,配合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实现工学有效融合。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室进行一体化教学,“做中学”、“学中教”,强化专业理论,提升专项技能,对课程中的综合实训模块和部分需使用高档仪器的实训项目则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由基地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培养职业素养,使专业技能“熟练”,使学生实现新手到准职业人的转变。

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为学生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专家做“师傅”,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施。学生在校外兼职教师的指导下,按企业流程和标准完成岗位工作,工学融为一体,重点强化学生解决生产现场问题和优化生产过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帮助学生实现从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2 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按照“学训交互,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同的人才培养阶段推行不同的教学模式。在专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主要实施任务式实训、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推行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的一体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在仿真的教学环境,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专业综合能力培养阶段,根据学生顶岗岗位特点,做学一体、做教一体,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与三个不同阶段对应的教学模式保证了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

3 以行业企业需求为中心,实施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

为了适应“学训交互,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安排轮岗和顶岗,根据合作企业生产周期及企业兼职教师工作特点,灵活设计学生校内学习时间和企业生产性实训时间。在企业生产旺季组织轮岗实训,淡季集中进行校内课程教学。

第1、2学期在校内完成专业技术平台课程的学习,并进入实训室,以专业基本能力培养为主,渗透专业核心能力;第3、4学期完成专业方向模块、个性化模块的学习,并进入生产性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以专业核心能力强化为主;第5、6学期安排学生到紧密合作企业进行10个月以上的顶岗,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养职业素养,在学生岗位能力实现阶段式增长的同时,企业对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等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利于企业选择优秀学生就业。

4 对接行业企业,构建符合岗位任职要求的“两个平台+两个模块”的课程体系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召开研讨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共同研讨本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生物技术人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构建适合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内容与实训项目,编写特色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使专业与产业对接。

根据地方产业特点和生物产业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方同和专业课程。例如,济南高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把生物医药确立为主导产业,以龙头医药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为满足生物医药人才需要,我们增加了生物制药技术等课程;并及时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实训项目,为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奠定基础。

在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按照“企业调研-专业定位-岗位分析-归纳岗位任务-提炼岗位能力-确定学习领域(课程)”的步骤,以生物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为导向,共同分析职业岗位,参照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设计十多个学习领域(课程),构建了“基本素质培养平台、专业技术平台+专业方向模块、个性化模块”的课程体系。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强化了能力培养,开发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教学内容,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实现校企共育人、共发展,提高了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变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结合自身优势与社会需要,不断积淀凝练专业特色,提升了办学竞争力,彰显差异化办学,全面提高了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

[2] 王永芬.就业导向下高职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2(3):75-79.

[3] 王金洛.基于就业能力导向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4):20-22.

[4] 葛郢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5):23-24.

生物技术行业发展范文6

一、课程设置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包含现今生物技术制药普遍的基 本流程:基因工程菌的构建、菌株的发酵培养、目的产物 的提取和后期产物的分离鉴定。生物技术教研室结合自身 实际情况,编写了《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该教材涵盖 了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中的实验技术,彼此 衔接构成完整的实验系统。本教材涉及知识面较广,重点 难点清晰,结构逻辑性强,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方式

    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是实验课,因此具有普遍实验课 的授课方式。授课时结合多媒体课件及现场操作演示来 完成课程内容。具体方式如下:(-)分组教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一般6人一组。 更大型的实验项目,如发酵罐的使用则将全班分为2组。 以上在上课前根据具体实验内容由教!^安排。实验前先 由教师讲解本次实验的背景知识,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 重点讲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关键仪器的使用。在学生操作 过程中,教_师需现场指导答疑,随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实验操作过程中,允许各小组自行安排实验分工,要求每 位学生都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实验。这样不仅锻 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授课方式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用多媒体结合板书的方法进 行教学。对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学习资料,包 括现今最前沿的技术背景和实验手段,当下生物技术制 药的行业发展情况,以及一些用来解释实验原理的动态 视频等等M。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对理论知识的运 用能力,教师在授课时应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 析问题,并提出几种可行的解决方法,最后再引导学生 选择本次实验中应用的实验方法。例如,对基因工程菌 进行菌体破碎收集产物时,教师可提问“实验室和工业 上对菌体破碎都有哪些方法” “为什么实验室和工业上 选择的方法不同” “本次实验中我们为什么用到此方法”,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逐一进行解答“实验室常用菌体破 碎方法有超声波破碎和碱裂解法,工业上则常用高压匀 质机” “工业上处理菌体量大” “本次实验用到超声波 法为的是保护产物蛋白”。这样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导学生在今后生产中,对实验方案确定前要全面考虑, 谨慎判断和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三)实验设计生物综合实验的重点是各个知识点的衔接。以生产 一基因工程蛋白为例:1.基因工程菌的构建由于教学课时有限,基因工程菌选自教师的科研项 目,这样节省了科研时间,提高实验的成功率p]。对于 生物技术本科学生,要求掌握的是PCR技术扩增目的基 因,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 的基因的监测与鉴定的实验过程。以上综合了基因工程 和分子生物学理论。

2. 工程菌发酵包括基因工程菌的筛选和发酵培养。涉及的实验方 法有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发酵罐批量发酵,发酵培养 基优化等。以上涵盖了发酵工程理论知识,同时与基因 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知识衔接。

3. 菌体收集和破碎学生前期在微生物学课程里做过这类实验,但都是 实验室小规模的操作。在生物综合实验中,目的是使学 生有生产的概念,在大规模生产中用到的离心和过滤的 方法要求其掌握。

4. 蛋白的提取和纯化此过程涉及分离方法有凝胶过滤,亲和层析和离子 交换层析,以及蛋白的透析除盐、盐析等方法。学生在 实验中掌握了几种最常用的蛋白质纯化和精制的方法,了 解不同情况选择不同方法的条件,在生物制药生产过程 中才能灵活处理。

5. 活性检测具体实验是体外培养细胞,进行MTT实验。此过程综合运用了细胞生物学和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以上则 为生物综合性实验系统地完整地实施方案。涉及的更多 前期学过的知识点,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复习确保实验顺 利进行。

(四)理论联系实际生物综合实验开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际生产 中得到应用。因此仅仅局限于实验室不能收到最好的效 果。对于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达到理论 联系实际的最好方法是校企合作。与当地生物制药企业 联合,设置一定的课时使学生可进企业参观学习,或者 从企业收集一定的资料作为学生自主创新实验的选题, 这样才是对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的更好的方式, 并能真正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和分析能力。

三、考核方法

    第一项考核指标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撰写重点 部分是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 科研材料的撰写是专业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科研素质,撰 写实验报告是提髙该素质的方法之一。为今后毕业论文 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此项成绩占总成绩30%。 第二项考核是实验课中的操作。教师在每堂课上应随时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实验安排是否合理,实验是' 否独立完成,实验结束后台面是否整洁。依据以上教师 给出合理的分数,作为平时成绩。该项主要考核学生的 动手能力,占总成绩20%。第三项为年终考核。年终考 核内容包括卷面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两部分考核一起进 行。在动手操作的考核过程中,单人随机抽选实验题目, 操作的同时回答相应的理论知识。考核分轮进行,操作1 由教师打分。年终考核占总成绩50%。以上构成生物技 术综合实验课程考核的所有内容。

四、课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