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耗材技术服务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用耗材技术服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用耗材技术服务方案

医用耗材技术服务方案范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把维护群众利益,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优化执业环境作为主要内容。针对医院管理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落实院长责任,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药费用,改进服务作风。通过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活动范围

    2007年医院管理年活动范围为全国各级各类医院,重点是公立医院。

    三、工作目标和重点要求

    (一)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巩固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重点要求:

    1.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依法查处违反《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的行为并予以公示。

    2.加大医院院长管理责任。明确院长是医院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医院院长减少临床专业技术服务,以主要精力加强和改善医院管理、维护公益性质。医院领导定期专题研究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工作,确立质量与安全工作的重点目标,组织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针对存在问题落实持续改进措施。

    3.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群众监督,听取群众意见;结合医师定期考核,建立医院及其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公示制度。

    4.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度。做到人人知晓,落实到位。其中,对病历的管理,要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

    5.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合理配备医务人员。加强医院管理人员法律法规和管理知识培训,对医师按照《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严格考核,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

   6.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严格控制、规范使用高值耗材和贵重药品,继续实行三级医院同类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

    7.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加强处方规范化管理,实行按药品通用名处方,开展处方点评工作,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培养临床药师,实施临床用药监控,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故的监测与报告。

    8.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正确实施治疗和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基本生活护理服务,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保障患者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

    9.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格准入,维护患者安全。严格对大型医用设备、器官移植技术、介入技术、人工关节等高新技术的准入和临床应用管理。

    10.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落实首诊负责制,提高急诊科(室)能力,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值班医师胜任急诊抢救工作;急诊会诊迅速到位;急诊科(室)、入院、手术“绿色通道”畅通。加强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管理,人员、设备、设施配备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科学、合理、规范救治。共4页,当前第1页1

    11.加强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病理和临床用血管理,提高质量。

    12.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按规定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

    (二)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医。重点要求:

    13.优化流程,简化环节,合理科室布局;加强挂号管理,创新挂号便民方式,提高预约挂号比例;采取措施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各种等候时间。

    14.科室、服务标识规范、清楚、醒目、易懂。

    15.为患者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门诊提供导诊咨询服务,有候诊椅、饮水、轮椅、电话等设施。

    (三)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注重诚信服务,增进医患沟通,优化医疗执业环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重点要求:

    16.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

    17.服务态度良好,语言文明礼貌,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

    18.建立医患沟通制度,增强医患感情交流。规范医患沟通内容、形式,交流用语通俗、易懂,增强沟通效果。

    19.完善患者投诉处理制度,公布投诉电话、信箱,及时受理、处置患者投诉。采取多种方式,收集患者意见,及时改进工作。

    20.创建平安医院,优化医疗执业环境。

    (四)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收支管理,完善分配办法,控制医药费用。重点要求:

    21.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原则,医院一切财务收支必须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严禁医院、部门、科室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

    22.建立科学决策机制,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监督分析,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重大项目必须经集体讨论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实行分级负责,责任到人。

    23.加强药品、材料、设备等物资的管理,严格实行医院成本核算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材料消耗。

    24.加强综合绩效考核,突出服务质量、数量和职业道德,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和工作绩效取酬的分配机制。严禁科室承包,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分配与医疗服务收入直接挂钩。

    25.落实各项惠民措施,努力缓解看病贵。

   (五)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重点要求:

    26.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药品、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的制度和规定,将应招标药品、医用耗材全部纳入集中招标采购,做到公开、透明、公正。严禁擅自采购应招标药品、医用耗材。

    27.严格执行国家药品、医用耗材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禁止在国家规定之外擅自设立收费项目,严禁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

    28.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在显著位置通过多种方式,如电子触摸屏、电子显示屏、公示栏、价目表等,公示医疗服务价格、常用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的价格。

    29.严格执行住院患者费用一日清制度,将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名称、数量、单价、金额等通过适当方式告知患者。患者出院时,提供详细的总费用清单。

    30.接受患者价格咨询和费用查询,如实提供价格或费用信息,及时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

    31.完善医疗服务项目的病历记录和费用核查制度,定期对患者费用进行核查,病历没有记录的医疗服务项目不得收取费用。

    (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重点要求:共4页,当前第2页2

    32.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强调忠诚的服务精神和人道的服务文化。

    33.认真组织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弘扬正气,树立新风。

    34.继续认真扎实做好自查自纠、查办案件和建立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等各项工作。

    35.执行医德考评制度,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认真处理群众投诉、举报,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36.严禁医务人员索要患者及其家属的财物;严禁医务人员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严禁药品处方、检验检查等“开单提成”,严禁医院向科室或个人下达创收指标。

    37.严禁医院利用回扣、提成及其他不正当手段从其他医疗机构招揽患者。

    38.严格执行《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严禁违法医疗广告误导患者,欺骗群众。

    39.加强纠风工作,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强化医院院长管理责任。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和部署(2007年3月)。

    1.下发通知,对2007年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全面部署。

    2.召开医院管理年工作会议,总结前两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效果,部署2007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3.各地根据本通知部署本辖区医院管理年活动。

    (二)组织实施(2007年4月-2008年4月)。

    1.贯彻落实。针对医院工作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按照2007年医院管理年工作目标和重点要求,制订实施方案和工作措施,自查自纠,狠抓落实。

    2.检查指导。卫生行政、中医药管理部门按照职能,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和指导,确保实施效果。

    3.督促检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围绕医院管理年活动工作目标和重点要求,重点对三级医院开展督促检查。

   (三)总结表彰(2008年5月)。

    认真总结连续三年各地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经验及成效,交流各地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改进医疗服务的有效措施。表扬、宣传管理好、服务好、社会反映好的先进典型。同时,研究加强医院管理与评价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克服松懈心理,切实加强领导。连续三年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是医疗卫生系统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全面实现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目标和要求需要不懈努力,各级卫生行政、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医院要不断总结经验,克服松懈和厌倦情绪,切实提高对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领导,做好再宣传、再发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医院管理年活动各项目标的实现。

    (二)突出管理重点,带动整体工作。2007年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以落实院长责任、加强医疗技术准入和临床用药管理为重点。各级卫生行政、中医药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医院要围绕工作重点制订具体措施,确保重点工作目标实现。同时也要以点带面,全面改进医院管理。

    (三)做好总结交流,表彰宣传先进。连续三年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很多地方和医院创造了很多好作法、好经验。各级卫生行政、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及时总结经验,采取多种方式推广交流。对于扎实工作,成效显著的要予以表彰。

    (四)建立长效机制,逐步转入常态。加强和改善医院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连续三年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结束后,各地要对照目标、任务和要求,探索建立医院管理评价制度和长效机制,逐步转入医院的常态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附有关指标:共4页,当前第3页3

2007年医院管理年活动后,要总结2004-2007连续四年的下列数据

1.医疗纠纷、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

2.医疗事故发生件数、等级、责任程度、赔偿金额

3.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

4.急诊留观时间

5.急救物品完好率

 6.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

7.危重症病人护理合格率

8.成分输血率、合理用血率

9.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项目及结果

10.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

11.预约挂号占挂号总量比例

12.挂号、划价、收费、取药、采血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

13.辅助检查自预约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

14.检验、心电图、超声、影像常规检验检查项目自开始检查到出具结果时间

15.术中冰冻病理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

16.平均住院日

17.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中药费所占比例

18.出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中药费所占比例

19.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

20.每1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比例

21.患者和社会对医疗服务满意度

22.总收入下降程度

23.人均门诊费用

24.人均住院费用

25.年门诊、出院和手术人次数

医用耗材技术服务方案范文2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8月19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如此强调健康的重要性,并指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卫生即民生。医疗卫生事业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块“短板”之一。对此,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表示,要“像抓教育一样下更大决心抓好医疗卫生事业”,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切实维护全省群众的健康权益。

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健康贵州建设正在全力推进。

以基层为重点“五个全覆盖”提升服务能力

8月8日,黔东南州镇远县77所农村中小学(教学点)与所在地乡(镇)、村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了《镇远县乡(镇)中、小学校医聘任协议书》。一个月内,全县中小学校(教学点)校医已经全部到位。

“为所有农村中小学校配置校医”,是今年贵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办好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和镇远县一样,截至8月底,全省各地按照全省《农村中小学校医配置实施方案》要求,为农村所有中小学配齐校医,全力保障农村所有中小学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只有以基层为重点,让基层的医疗水平普遍提高,才能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以较低的成本较好地维护人民健康,健康贵州才有落脚点。”贵州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忠说,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健康屏障”。

为了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水平,自今年4月起,贵州省着力实施“五个全覆盖”工程,“农村中小学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就是其中一项。

除此之外,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覆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医师全覆盖、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远程医疗全覆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采取新建、改扩建、部分功能完善三种方式,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329所未达标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已全面开工,进入基础或主体施工78所,完工5所;

――全省尚无执业医师的198所乡镇卫生院、25所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配齐执业医师。“基层卫生人才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即将出台;

――从今年4月开始,全力推进全省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百日攻坚”,进一步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截至6月底,全省199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已全部接入远程医疗网络系统;

――为构筑居民医疗保障“双保险”,进一步降低城乡居民大病就医负担,今年上半年,全面推行和完善大病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参保(合)群众全覆盖。

以改革为动力 深化医改释放政策“红利”

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已成为各方共识。国务院医改办将其路径概括为九个字,即: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

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贵州以“三医联动”改革为核心,大力推进医疗卫生各项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切实使医改红利惠及群众。

“以释放政策‘红利’为目的,贵州省医改工作呈现出三大亮点:在调动积极性上有了好举措,在破除以药补医上有了新路子,在分级诊疗上有了新突破。”王忠表示。

为了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贵州在医改试点地区建立了医院发展投入财政兜底、人员工资财政兜底、破除以药补医亏损财政兜底、偿还和化解医院历史债务财政兜底等“四兜底”的财政补偿机制;将一定比例的业务收支结余用于二次绩效,确保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简化高端人才引进程序,县级财政对高级职称、高学历人才给予额外人才津贴,增强岗位吸引力……这些改革措施,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的积极性,既优化了其收入结构,也充分维护了医务人员的职业尊严,为推进医改奠定了基础。

为了破除“以药补医”,贵州从取消药品加成、推广价格适宜和疗效可靠的基本药物、强化临床路径管理三方面同时发力,有效解决技术服务收入和药品耗材收入不合理占比的问题。

以遵义市余庆县为例,余庆县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同时,上调了163项服务价格,下调了56项收费标准,提高部分手术、护理等技术服务费,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大力推广价格适宜、疗效可靠的基本药物,基本药物使用率由28%提升到56%;强化临床路径管理,县人民医院建立了131个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三措并举,走出了一条县级公立医院“三医联动”的新路子。

解决了“看病贵”,还要改变“看病难”,贵州在城乡地区分别推进县乡和辖区一体化分级诊疗模式,以城市公立医院和县医院为龙头,与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医联体。

例如,贵州省人民医院携手省医毕节医院、铜仁医院、武警医院、瓮安医院及威宁、赫章、黄平、丹寨等医院,在省内率先组成跨行政隶属关系的“贵州省人民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在省医的带动下,通过管理、技术输出与对口帮扶,医联体成员单位逐步建立组织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人才培养培训流动等机制,更好地优化、规整了医疗资源,县内就诊率明显提升,转诊率大幅下降。

规范处置急危重患者、高效设置急救流程、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专业化的检验技术、精细化管理护理工作……如今,省医这种专业精神逐步融入医联体成员单位,切实改变了当地患者看病就医的感受。“看病不用往外跑,本地就有专家找。”流传在铜仁一带的“新民谣”就是最好的证明。

以预防为核心“四个关键”发展大健康产业

打造健康贵州,“预防为主的健康策略”至关重要,贵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把“绿色+”理念贯穿到各项工作中,推动大健康与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相结合,培育大健康产业集群、重点平台、龙头企业,让绿色与健康相得益彰。

“凉爽的天气、清爽的空气、养生的福地,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新“三言两语”总结了贵州的生态优势。作为全国四大中药材主产区之一,贵州拥有发展大健康产业充足的资源条件。

“医、养、健、管”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贵州正从着力培育产业集群、着力打造重点平台、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三个方面发力――

大力发展以“医”为支撑的医药医疗产业,重点发展中医药种植、药品研制、医疗器械制造,做优天麻、石斛等特色中药材品种,做精先进医疗设备、高质医用耗材等装备制造;

大力发展以“养”为支撑的保健养生产业,重点发展休闲养生、滋补养生、康体养生、温泉养生四大业态,推动大健康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以“健”为支撑的运动康体产业,重点发展远程医疗、穿戴设备、健康咨询等新兴业态;

以“管”为支撑,建设一套健康养生服务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大数据的管理价值,让大数据拥抱大健康,以大数据促进医药医疗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智慧医疗、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

在医药产业方面,加快构建“贵阳新医药产业圈”,壮大区域特色医药集群;养生产业方面,加快构建“黔中综合健康养生圈”,形成一批生态体验、文化体验组团,努力打造“冬去海南,夏来贵州”的旅游度假模式。

医用耗材技术服务方案范文3

关键词:医疗项目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 成本当量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medical health system, the 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 mode of hospital-department two levels, has not been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under the situation of new medical reform. It is bound to carry out medical item cost account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tailed management. In this article, activity-based costing and cost equivalent method are used to medical item cost accounting. It is helpful to reduce the medical cost, optimize the medical operation process and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reasonable pricing of medical item.

Key words:medical item cost accounting;activity-based costing;cost equivalent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有效配置紧缺的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2010年2月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印发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合理调整医药价格,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由此看来,院科两级的医院成本核算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医改形势下医院管理的需要,推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实施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一、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现实意义

2011年财政部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将成本管理提至一个新的高度,独立成章地阐述了医院成本管理与核算原则、内容、方法等,充分体现了成本管理对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制度第二十六条明确了“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制度第二十九条提出了“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无论是改善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政府财政补偿还是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等都与医院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密切相关。在院科两级成本核算模式基于成熟的条件下,各家医院正逐步扩展更加深入的、深层次的成本核算管理,而项目成本核算在医院的发展和管理中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通过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使不同科室间开展同一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具有可比性,有助于督促医疗项目成本高的科室针对重点作业进行分析控制,查找自身原因,规范医疗流程,降低医疗业务成本。

其次有助于优化医疗作业流程。采用作业成本法并结合成本当量系数来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不仅提供成本的相关数据,还能提供作业本身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消除不增值作业,改善低效作业,从而达到医院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些对于管理作业流程本身,实现作业流程的整体优化有重要意义。

第三为医疗收费项目的定价提供数据支持。由于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与医疗服务价值严重背离,成为公立医院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手术费价格偏低,与医生付出的脑力劳动、技术水平及承担的医疗风险完全不符。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是医疗收费项目与物价收费标准之间的一座桥梁。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为合理制定医疗收费价格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

二、作业成本法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中的运用

1999年,我院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制定出台《医院成本核算方案》,初步建立了成本核算方法体系。2005年,正式引进清华普惠全成本核算软件。全院科室共分为四大类,即医疗临床科室、医疗技术科室、医疗辅助科室、行政后勤处室。成本核算体系从行政后勤处室成本归集开始,采用三级分摊方法,依据不同分摊参数将不同成本项目逐级分摊至各医疗临床科室。2013年初,我院全成本核算软件实现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物资耗材管理系统、医院财务系统、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数据对接,促使科室成本核算数据的科学及时有效;同时为加强医院全成本管理和科室成本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成本控制,实施精细化管理,我院开始尝试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运用作业成本法原理并结合成本当量法进行医疗项目成本核算。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在揭示成本动因、分配间接成本科学性、控制成本的有效性方面有突出表现,因而被引入到医院管理中来。是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按照资源耗费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至作业中,然后再按照耗用的作业情况,将成本分配至最终的产品与服务。其核心思想是“作业耗费资源,服务消耗作业”。

成本当量法是运用当量法将科室成本分配计算出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即基于现有的科室成本数据,确定某一科室所有医疗项目的成本当量系数,按照此当量系数将该科室成本分配到各医疗服务项目,由此计算出该科室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其中,成本当量系数指各项目的成本点数,即同一科室下各医疗服务项目之间的比价关系。

(二)运用作业成本法原理并结合成本当量法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

我们以放射诊断科为例,其业务一般包括普放(X光)、CT和MRI检查,经过预约登记、专业技术操作、出片、读片及出具报告等流程。

1、基本思路

基于现有的科室全成本核算资料,先计算上述四个阶段的作业成本,再进一步分析计算各检查项目成本。

2、具体操作

第一步:计算各作业成本。

将科室现有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数据按照资源动因分配计入到各作业中。作业成本包括直接计入成本、需要计算计入成本(公摊成本)、医辅成本、行政管理费用等。

直接成本:

(1)直接计入成本:包括人员经费、专用医疗设备折旧、卫生材料费等。

(2)计算计入成本:依据资源动因,计算计入,见下表。

间接成本:

(1)医辅成本:依据资源动因,计算计入,见下表。

(2)行政管理费用:依据资源动因,计算计入,见下表。

第二步:计算各检查项目成本。

遵循能直接归集的成本直接归集,不能直接归集的成本根据事先确定好的成本当量系数计算分配的原则。

(1)预约登记作业成本―将作业成本分配至检查项目成本时需要先调研测算在该阶段各检查项目的成本当量系数,再将预约登记作业成本按照确定好的成本当量系数和预约工作量分配至普放(X光)、CT检查和MRI检查项目。该阶段可以选取检查项目的预约登记单位时间作为成本当量系数。

(2)专业技术操作作业成本―这三个检查项目通常有专用的医疗设备、独立的空间场地、专门的技术操作人员,因此,该阶段可以根据各检查项目的实际成本(设备折旧、空间成本、技术人员工资薪酬)加总计算得到。

(3)出片作业成本―在出片阶段,三个检查项目所耗用的卫生材料、医疗设备、技术人员等相对独立,可以按照各检查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折旧、技术人员工资薪酬)加总计算得到。

(4)读片及出具报告作业成本―此阶段是整个检查项目的核心环节,由较资深的专业人员完成,是最能体现医疗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阶段。通常该作业成本无法直接划分到各检查项目,需要先调研测算在该阶段各检查项目的成本当量系数,然后,再将本阶段的总成本按照确定的成本当量系数和工作量分配至三个检查项目。本阶段可以选取三个检查项目的单位读片和出具报告时间作为成本当量系数。假定三个检查项目的人工读片和出具报告时间分别为4分钟、8分钟和20分钟,则以普放(X光)项目的成本点数为1,CT检查和MRI检查项目的成本点数分别为2和5。

(5)各检查项目成本―根据上述作业(1)-(4)的分析计算,加总计算得出普放(X光)、CT检查和MRI检查项目的总成本及单位成本。

三、思考与体会

采用作业成本法并结合成本当量系数来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考虑了各医疗服务项目对作业的消耗水平,但此种方法仅适用于作业流程比较明确、作业成本能够单独计量的科室。对医院而言,在全院范围推进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前,需要全面梳理和完善院内各种信息系统,诸如医院信息系统(HIS)、病案信息系统(PRMIS)、检验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物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薪酬管理系统、医院财务系统等,加强多系统间数据共享,实现医疗项目作业库数据采集自动化,提高数据信息化处理程度,最大限度消除信息孤岛。此外,医院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除了受客观诸多因素影响,也会受到参与调研工作的科室人员主观判断的影响, 如成本当量系数的确定。第一手基础资料的可靠性与医疗项目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直接相关。医疗行为的多样性和医疗过程的复杂性等也加大了对核算结果评价的难度。例如,亏损的医疗项目,既可能是资源浪费严重导致成本过高,也可能是定价不合理或工作量不足等造成,还可能是该项目本身属于政策性亏损等。

尽管如此,国外医院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作业成本制度以来,其实施后的效果显示,与传统成本核算相比,作业成本制度确实能够给医院管理层提供更为真实更为可靠的决策信息。

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能有效加强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但真正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并使用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进行成本管理时,还应根据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成本核算方法;通过集成的信息化系统使医院成本管理做得更好更细,从而切实地减少病人费用,降低病人负担,为努力建立节约型医院发挥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宛丽.公立医院项目成本核算方法比较[J].卫生经济研究,2011(4)

[2]池文瑛,周珠芳,胡静.结构分析在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13(7)

医用耗材技术服务方案范文4

一、201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规范分级诊疗服务,县域就诊率90%以上;上半年乡镇卫生院门诊服务量较2015年同期有明显增幅,住院诊疗量和病床使用率较去年同期持平;县级医院门诊服务量、住院诊疗量涨幅平均数达到5%和持平;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占院外会诊比基本达到40%。县、乡、村双向转诊通道畅通,运行正常。县级医疗单位与乡镇卫生院全面建立松散型医疗联合体,医师多点执业较2015年增长50%。

2.强化公立医院改革。草拟了《巩固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继续巩固了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全覆盖,全面深化了管理体制、财政补偿机制、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开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效果评价,建立健全医院绩效评价机制,100%的公立医院实行了院长任期目标管理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

3.巩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械保障机制改革。继续巩固基层医疗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果。上半年,县级公立医院基药采购占药品采购总额的57.54%,全县网采药品金额比例县级达103.8%、乡镇达93.55%,平均阳光积分98.68。全县所有网采单位均能按省、市要求进行网上集中采购,采购药品、耗材采购率达100%;全县总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平均积分达到90分以上;以县为单位实行了基药采购金按月支付,集中支付率达100%。截止5月,全县药品采购成交金额1523万元,其中基药1004万元,耗材采购成交金额140.95万元。

4.完善医改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医改领导小组,医改办编制人员全部到位,医改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目标绩效管理,按期召开了医改工作推进会。我县“7个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医学影像、消毒供应、医学检验中心运行正常,心电中心正在建设中。

(二)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运行。

1.加强法制宣传。制定“七五”普法工作计划,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机关干部学法、领导讲法,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半年开展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5次,在医院、公共场所建立法治宣传栏14处,做好了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管理。

2.加强行政审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所有审批程序严格把关,切实做到了人员落实、责任到位、程序规范、限时办结,行政审批按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100%,无违法、违规办理现象发生。

3.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建立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促进行政权利公开运行;上半年共录入行政确认类15例、行政处罚类尚未查处违反卫生计生法律法规相关案例。坚持重大行政决策“五大程序”,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无行政行为被依法撤销、变更、确认违法、责任改正或者履行法定职责。

4.强化卫生计生综合执法监督。完成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并及时上报相关数据和总结。对辖区各级各类学校22家,托幼机构13家进行了学校卫生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了住宿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执法专项检查,半年共检查住宿场所30家、市政供水单位1家、乡镇集中式供水单位9家,监督覆盖率100%。认真加强卫生计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提高监督员综合执法能力,树立良好的卫生计生执法队伍形象。

(三)维护促进群众身心健康,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1.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进展顺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100%。督促落实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顺利推进,目前正进行装修工程及总平施工,预计2016年10月底前完成整体搬迁。县中医医院新建业务用房项目已通过省卫计委医疗流线审查和县规委会方案审查,地勘已完成,正进行施工图设计,预计2016年8月底前开工建设。县人民医院的建设用地已落实,正完善各项前期工作。截止目前,完成对上争取1316万元,占目标任务的53%,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900万元,占目标任务的65%。

2.大力发展民营医疗。实施社会资本办医促进工程,社会办医疗机构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较2015年有所提高,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占比均达25%以上。

3.发展新型健康业态。建立健全健康服务业发展推进工作机制,信息报送及时准确率达100%。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全方位推动医养融合健康发展,在县人民医院设立老年病科、精神病医院开展托养服务、东城医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县中医医院养生康复中心纳入“十三五”项目储备。

(四)优化配置资源,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稳步推进。规范项目资金管理,项目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落实了一定比例的资金到村卫生室。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62.22%,动态使用率45.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为34.75%、21.7%;按时报送信息8条。召开了3次基本公共卫生知识培训会,组织了2次对项目实施单位的工作督查指导和半年绩效考核,项目工作规范有序。

2.传染病和慢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是全面落实了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重点抓好了全县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管理及学校传染病防控,无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并切实提高了全县法定传染病网络质量。加强常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与预测预警,每月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对主要传染病进行预测预报,并每月开展疫情简报分析和舆情监测。截止5月,法定传染病准确报告率达100%。启动了疾控机构等级评审工作。2015年全县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抽样调查,全县基免儿童建表率、建证率、表证符合率均100%。县级医疗机构产科于4月开展了预防接种信息录入。深入开展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力争今年通过省级验收。积极开展血防消除工作。正在完成自评及资料收集整理。疟疾消除工作,现已完成自评,已申请市级验收。强化全县饮用水监测,覆盖率达100%。二是加强慢病防控。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全县死因监测粗死亡率≥6‰,达国家监测标准。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全县共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筛查核实780人,检出率达4.59‰,管理率81.6%,规范管理率69.4%,在管患者治疗率36.15%。

3.妇幼保健工作不断加强。一是加强妇幼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妇幼急救转诊体系,不断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二是强化妇幼健康管理服务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8.96%,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8.45%;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0、4.4‰、5.87‰;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剖宫产率44.07%;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废证率为0.24%。三是规范实施“七免一补”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婚检率96.33%,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城乡目标人群覆盖率77.13%,妇女常见病普查率80.02%,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97.63%,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5.09%;HIV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比、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治疗率、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均达100%;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落实率100%。

4.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爱卫月、春季爱国卫生运动为契机,大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控烟和健康教育工作。由县爱卫办统一组织,5月聘请专业消杀公司对中心城区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广场等所有公共场所统一实施除“四害”。据统计,共对6所学校,6个广场,60多家机关单位,400多家企业,5000多家商店,实施了除“四害”活动,受益人群达6万多人,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全力推进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和省级卫生乡镇工作。整合资金强化农村改厕工作,卫生厕所普及率较去年增长了3个百分点。加强控烟工作,开展“青春无烟,人生无悔”为主题的控烟宣传健康科普活动,开展医疗卫生系统和公共场所禁烟工作督导暗访,取得了良好效果。

5.巩固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创建成果。一是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县成立了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县、乡医疗卫生机构100%建立了卫生应急管理科室,落实了专兼职人员负责。修订了2016年鼠疫控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县级预案。二是深入巩固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成果,开展医院应急规范化建设,目前已有3家通过市政府应急办考核评估,其余正在等待评估。三是圆满完成2016年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医疗救援演练任务。四是每月开展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传染病风险评估和舆情监测,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准确率、及时率100%。

6.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量及指标完成率100%;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的分析水平,积极参与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置,落实县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为食源性哨点医院,覆盖率100%。

(五)推进管理创新,强化医疗服务管理。

1.医疗服务不断改善。强化控费管理,上半年县域内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增幅控制在5%以内,二级公立医院药品占比基本控制在30%左右,每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正逐步控制在20元以下;县域分级分类医疗机构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为7.3天左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逐步下降。二级医疗机构推进预约诊疗服务,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任务稳步推进。

2.医疗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按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设置规划(2015-2017)要求,我县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目前已建成13个并逐步开展工作,另7个正在筹备建立中;建立完善住院总医师和专科护士管理制度,推广护士分级管理和绩效考核。100%的二级以上医院实行电子病历,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二级综合医院不少于15个专业60个病种,二级专科医院不少于10个病种;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100%达到国家要求。建立和严格执行处方、医嘱、检查检验单动态监测等制度,实行“三类”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指标控制和动态监测;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医疗机构使用专利药等高价药品占采购总额比例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建立大型医疗设备论证使用专家库,对民营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使用实行备案制管理。推广适宜技术,推进同级医疗机构临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加强院感管理,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院前急救管理,提高急救急诊服务能力。

3.加强平安医院建设。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县乡公立医疗单位和康达骨科医院均参加了医疗责任保险,并积极鼓励和引导其他民营医疗机构参保;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及时报销率近100%;强化医疗纠纷责任追究,医疗机构均成立了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与县司法局建立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半年无大型、伤医事件和事件发生。

4.强化城乡对口支援。医学影像、消毒供应、医学检验三个中心的逐步建成,DR在三个乡镇的投放,依托松散型医联体的建设,优质医疗资源正逐步下沉,对口支援任务正逐步完成。

5.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建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和住院诊疗量增幅达4%以上;推进“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推荐比例达45%。及时兑现乡村医生各项政策性补助,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6.积极开展契约式服务。推进乡村(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已签约36570户,签约率为92.64%。

(六)积极推进中医事业发展。

继续巩固和推进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承诺指标工作,各项指标均完成。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置了1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医生,100%能运用至少6项中医药技术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全县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45%。2015年西龙镇中心卫生院标准化中医科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县中医医院新建业务用房项目,力争8月底前开工建设。中医数字化诊疗平台建设完毕,待市卫计委考核验收。全县采购优质中药饮片合理配伍用药有大幅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达50%以上。截止5月,开展基层中医药业务培训2次,中医药文化宣传6次。

(七)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1.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

一是做好各项统计指标工作。截止3月31日(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全县半年出生人口1125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1.73%,人口自然增长率1.52‰,人口出生、死亡统计误差率在1%以内。

二是认真抓好统计质量。推进卫计系统内部信息共享,建立了“报送内容时间方式三统一、人员固定”的卫计系统信息报送模式,实现了县域内个案信息交换;与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全面完成了PIP系统与公安数据信息比对工作,比对数据9264条,完成率100%。对省级监测点工作加强督促与指导,确保每季度省级数据17项指标达标;开展了村居手持移动终端使用培训,使用覆率100%;接受了全市半年目标考核工作,各项指标顺利通过。

三是平稳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截止5月,共办理证件1438本,其中一孩生育登记436人,二孩生育登记254人,独生子女光荣证748人,群众满意度100%。目前暂无特殊情形类的再生育审批的案例,省内异地协查及时回复率达100%。

四是认真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严格执行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工作征收标准、程序、结果“三公开”和“征缴分离”管理规定,严肃查处违法生育行为,截止目前,全县无违法生育对象,无行政侵权案件。

2.计划生育奖特扶工作。一是全面完成了“两奖一助”对象资格确认及信息录入工作,全县奖扶9007人,特扶572人(其中市特56人),独生子女父母奖励13162户。经测算,今年全县奖特扶对象将享受惠民资金约1223万余元。二是建立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一对一、多对一联系人制度和免费体检制度,每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至少有1名固定联系人,建立了计划生育特殊关怀户168户,卫计系统的党政领导干部已走访慰问了16户特殊家庭,并发放慰问品。

3.性别比治理工作。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开展打击“两非”综合治理工作。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统计数据质量,每周至少登录“两非”信息系统1次,共登录25次,半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

4.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深化网格化管理,健全乡镇一村居一网格员管理服务网络,建立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数量补助经费工作机制。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率90%以上,流动人口重点信息反馈率、接收率、及时率100%。

5.药具服务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完善避孕药具管理与发放服务,药具应用率、有效率、随访率、知情满意率均达95%以上。科学规范编制计划,计划执行率100%。药具业务购调存管理信息系统报表管理数据“零”误差,发放网点药具保障率100%。

(八)强化综合保障能力建设。

1.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引进,加大公开招聘力度,补足配齐基层卫计人员,目前已录取10名卫生专技人员充实到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县人民医院引进了一名研究生人才,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空编率控制在15%以内。全面推进乡村卫生计生人员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目前我县正在调查研究中。激励引导卫生人才服务基层,落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前服务基层制度,积极探索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全面完成了工调、岗位设置等人事工作,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试点任务正在开展中。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在“5.12”国际护士节评选和表扬了一批优秀护士和30年护龄工作者。

2.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基本医疗功能模块和医保接口软件对接,已完成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基础网络部署,预计9月底前完成全县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数字化医院,县中医医院正积极申报创建。二级医疗机构100%建立标准化电子病历。

3.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实施卫生计生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县人医院拟引进128排螺旋CT新项目,正在开展论证。推进重点专科建设,省级重点专科重点打造了县医院泌尿外科、县中医医院康复科,市级重点专科重点打造县医院肛肠外科和呼吸内科、县中医医院康复科、骨伤科。推进“四个职业素质”提升,鼓励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历教育和职称晋升考试,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100%,达标率95%以上,新进医学专业毕业生100%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4.强化卫计宣传工作。建立健全新闻发言制度、新闻发言人队伍,建立以局宣教股、各医疗卫生机构、各乡镇为成员的通讯员和网评员队伍。通过各类重大节日契机,上街道、进社区,进农村、入农户,发放宣传品、进行免费义诊等活动,半年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2次。4月省卫计委宣传教育中心在我县中医医院拍摄一部以反映优秀医生为题材的专题片,在省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播放。完成了西龙镇鹰台村人口与健康文化示范基地的打造工作。加强外宣工作,与省市相关媒体加强联系,截止5月,市级上稿33篇、省级19篇。全面开通官方微信,及时更新信息。加强舆情监测,目前我县无涉及卫生计生重大负面舆情。

5.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暨行风建设工作。加强党务公开和基层党建,深入推进“挂、包、帮”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投入8000元对三清寺村结对帮扶群众进行了慰问。100%的单位落实党委(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书。认真开展“从严治党责任在肩”和“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学习、重温党的誓词,开展坚持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两学一做”专题讨论会和知识竞赛活动。依法加强医疗行业行风建设,制定卫计系统纪检工作要点,按要求推行公立医院医德医风考评制度,每月不定时对系统作风情况开展暗访检查;对财务规范、“三公”经费使用等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情况进行了检查,全系统无重大违规违纪案件发生。通过集中学习、典型教育座谈、观看警示片、廉政谈话等形式开展廉政警示教育专题活动,开展警示教育活动3次,实现了系统教育全覆盖。

(九)统筹抓好其他工作。

1.狠抓稳定工作。坚持排查、接访、稳控多项措施并行,圆满实现了“零进京、零到省、零到市集访、不出事”的目标,群众来信来访处理率、案件办结率100%,总量呈同比下降。

2.无偿献血工作。强化无偿献血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新闻媒体公益宣传12次,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医疗机构、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14个。自愿无偿献血比例保持100%。严格执行血费报销规定,上半年报销66人次,报销金额50400元。辖区内无非法采、供、用血情况发生,无因临床用血而发生的医疗事故。

3.统计财务工作。全力抓好卫生计生统计,按时保质报送卫生统计报表,人力个案上报与月报在岗职工数一致率98%以上;辖区机构双向转诊个案上报与月报转诊数一致率100%;对“统计数据质量监测系统”问题处理率100%,数据现场质控准确率90%以上。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认真做好项目资金管理与成本预算,为领导决策做好参谋作用,及时上报各种财务报表。提升卫生计生财会工作水平,强化了各医疗单位财务监管和指导,规范资金管理与使用,乡镇卫生院严格实行了报账制。

4.医疗卫生扶贫工作。按照《县医疗卫生扶贫专项方案》大力开展卫生扶贫工作,贫困地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个人医疗费用支出控制在10%以内。一是严格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有效改善了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致困”。二是开展精准医疗救治。依托医疗联合体建设,建立一支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精准扶贫专科专家队伍,对帮扶村贫困对象制定一对一疾病救治名册和爱心联系卡,开放与该村委会联动的就医绿色通道,对贫困户实行优先就诊、医院先垫付治疗、优先请上级专家会诊、上门医疗服务等举措。三是精准医疗救助。与村委会、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帮助贫困户大病救助申请医院能力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减免,开展“志愿者服务在医院”活动,志愿者爱心捐助或住院陪护等。四是医疗行业扶贫。结合医院党团员志愿者活动,对在家有治疗条件的,志愿者实行上门服务;对无条件在家中治疗的困难户,采取联系人与贫困户对接模式,使他们不再因病返贫。

5.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体系,明确了各医疗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每月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及时上报隐患排查治理月报表,半年已开展专项检查3次,目前无重大、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

二、2016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不折不扣地完成市、县各级部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完成县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项目,加快推进县中医医院扩建项目,大力争取县人民医院项目;

(三)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中心,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完善医疗联合体,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四)抓实基层基础工作,做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五)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创建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完成省血吸虫消除县目标任务;

(六)深入开展卫生计生扶贫“五大行动”,建立健全贫困地区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

医用耗材技术服务方案范文5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 economics,the deep root for such contradictions lies in the distorted economic structures inherited from the time of planned economy,the combination of institutional and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in China and is a clear manifestation of the limited public health resources and unlimited demand for medical services.Such a contradiction is inevitable and unavoidable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a market-oriented economy.However,against such a background,medical charging and price system plays an essential role.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urrent medical charging and price management syst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 economy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Key words

medical institutions;charging;price management

摘要: 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看,产生“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畸形的经济结构所造成的,是把我国体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是卫生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的具体体现,这是当前医药卫生矛盾和问题的总根源。这种矛盾特别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也是无法避免的,但在这种状况下医药收费和价格体系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从卫生经济学来分析我国目前的医药收费和价格管理体系,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 医疗机构;收费;价格管理

由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涉及政府的形象与作用,因此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近十几年来一直成为社会问题的热点和难点,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政府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如降低药品价格,规范医疗服务收费,实行价格公示和费用清单,纠正医药行风等,但广大人民群众对此仍不满意,医疗机构及广大医务人员和政府部门也不满意,这些不满意和矛盾在当前尤为明显,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看,矛盾的根源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畸形的经济结构所造成的,是把我国体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是卫生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的具体体现,这是当前医药卫生矛盾和问题的总根源。这种矛盾特别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也是无法避免的,但在这种状况下医药收费和价格体系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从卫生经济学来分析我国目前的医药收费和价格管理体系,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1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分析医疗服务市场

1.1 卫生经济学概况 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卫生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如何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以有效充分利用,来不断满足人们无限的需求,从而产生最大效益的科学。卫生经济学包括医疗服务市场、医疗需求、医疗供给、医疗价格、医疗成本以及医疗保障等方面。

1.2 医疗服务市场 是由供方(医疗机构或医生)与需方(服务对象或患者)通过价格体系和所共同构成的医疗服务网络。医疗服务市场受到的影响因素与其他商品和服务市场相同,通常受本项服务的价格、相关服务价格、服务对象的收入水平和服务对象的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供方主要由医疗机构组成。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家将医疗机构定为福利事业,由政府承办;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家将医疗机构定为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在21世纪初期,政府对医疗机构实行分类管理,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其中,对营利性机构完全按市场规则进行依法管理,实行独立自主、自负盈亏、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同时允许外资企业投资办院;对非营利性机构实行一定政策扶植和适当财政补贴,并将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与此同时,在全社会实施了保障制度改革,改革公费医疗,建立医疗保障体制,推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

1.3 医疗服务对象 医疗服务对象是人,医疗服务的每一项措施都是针对一个具体的人体。人体是一个最复杂的系统,每一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而且需求和欲望也不相同,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上分析,健康是一种长期消费的服务,这种服务应使服务对象感觉良好,健康是一种投资服务,每个人的健康状态将决定自身可利用的时间的多少,生病天数的减少将增加可用于工作和闲暇活动的时间,生病天数减少的经济价值就是对于自身健康投资的回报。每个人保持健康的需求因人而异,各不相同,通常影响个体健康因素有:(1)年龄:年龄的增长导致一个人的健康存量贬值加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人们将试图通过增加医疗服务支出和增加对医疗服务的利用来抵消或部分抵消健康存量的加速贬值。(2)收入: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随个人收入的增加而增长,收入越高,健康天数增加的价值也越大,收入的增长和医疗服务支出增长存在着正相关系。(3)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地区等因素也会对个体健康产生影响。

1.4 医疗服务的特点

1.4.1 高技术 医疗服务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具有创造性。任何一种医疗活动都必须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复杂脑力劳动后才能实施,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进步,医疗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而医学又总是处在科学技术的前沿,医学知识的更新周期在不断缩短,在19世纪医学知识更新周期约是10~15年,在20世纪大约在5~8年,到了21世纪,则只有3~5年。近十几年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放射诊断治疗技术、核医学技术在人类疾病的诊治方法上得到广泛应用,这些诊断技术、治疗方法都具有明显的高技术特征,可以说,现代医疗技术的具体应用都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

1.4.2 高风险 由于每位患者存在着个体差异,疾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况且结果有时难以预测,人体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生命是不可以暂停的,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对人体的研究还有许多未知数,各种治疗措施对每一个人的治疗效果和反应可能完全不一样,甚至可能完全相反,因此,医疗服务与其他行业相比不仅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而且还具有高风险的特征。

医疗服务的对象不是一个具体的物品,而是对具体的人,通过人的个体进行一系列的服务活动过程。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同时也是患者消费了某项医疗服务的过程,这种服务一旦产生就不能退还或重新调换,只能再进行追加,因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前必须认真分析,选择适合方案,以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来提供服务,否则,造成的不良后果是无法挽回的。

1.4.3 高投入 从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上看,创办一家医疗机构要具备各种要件,要达到相应的基本建设规模和要求,在各类建筑设计中,医学建筑设计是最为复杂的;需要相应的诊断、治疗设备,这些医疗大型设备不仅造价高,回报周期长,而且更新快;要有符合执业资格并有掌握医疗技术的各类医务人员,而医务人员的培养周期往往比其他行业要长,同时,他们在行医过程中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要求的每一项技术安全标准;要达到这些要件,都需要大量投入。

1.4.4 高效益 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是对患者劳动力的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金、技术这三个要素,没有劳动力的参与,其他要素就无法起作用,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劳动力就失去了创造能力,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保护了劳动力,修复了劳动力也就创造了价值。如果一个人从小学读到大学,教育、生活投资共用20万元,因病无法医治而残废或死亡,则在其身上教育生活投资就损失了20万元,而且,未来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将无法实现,这些价值之和就是医疗服务的总效益,这种高效益虽然不像其他行业那样容易显现,但其作用却是巨大的,它为其他行业的劳动力的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4.5 信息不对称 患者感觉不适无法自我处置时往往来到医院需要医生进行甄别诊断,此时,两者对个人的病情的信息内容是等同的,医生往往通过问诊、检查来进行推理判断,做出诊断并提出处理方案,这个诊治阶段医患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种不对称使医患之间的角色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在信息不对称阶段,医生往往处于主动地位,担当诊治患者的主角,而患者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患者此时存在着对医疗服务结果的担心和疑虑,为达到较好的医疗效果,医患之间需要及时交流信息,达到治疗的共识,即信息对称,从而实现医患双方满意的目标。

1.5 医疗服务市场的特点

1.5.1 超前性与滞后性 人的生存过程是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衰老和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随时都存在患病的可能,但每个人都享有健康的权力,对于健康的投资往往不是在发生疾病以后,而是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特别是在发达地区、高收入人群中这种超前性十分明显,他们十分重视健康投入与产出的效用价值,为了健康注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营养搭配,健康保险的投资,健康运动的普及以及不定期的健康查体咨询等。而在落后地区、低收入人群中,这种超前性不明显,而医疗服务在时间上与之相反,具有滞后性,由于受到财力和医学知识所限,往往是有病才去医治,有的患者往往到了有病必须医治的时候还会因故拖延,这样不仅耽误了治疗,错过了诊治的最佳时机,反而造成了更多的经济投入,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把各国全民健康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1.5.2 就近就医与舍近求远 患者可以到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就医,这是宪法赋予人的基本生存权力,但是由于患者因财力、知识结构等原因所致,往往在选择医疗机构时会采取就近就医或舍近求远。从理论上讲,一个人需要就医时,就医地点的选择应该是越近越好,特别是对于急性病发作时处置十分有益,但是由于我国医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许多患者一旦有病,特别是疑难重症,往往不是就近就医,而是采取哪里有最好的医疗服务就到那里去,医疗机构的距离不再是患者选择的障碍,这也是目前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而中小医院“无人问津”的原因之一。

1.5.3 垄断竞争市场 按照经济对市场的四种分类: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而医疗服务市场属于垄断竞争市场,其特点表现是,无论国内哪家医疗机构均不能在国内医疗服务市场中处于完全垄断和寡头垄断地位,每家医疗机构虽然按照国家规定行医但在医疗质量方面存在差异性,彼此之间的竞争优势有差异,所占的市场份额有限,有相关的替代服务。

1.5.4 医疗服务需求价格的弹性多样性 按照经济学对需求价格的弹性分为五类:完全无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富有弹性和完全弹性。而体现在医疗服务市场方面主要有三种,即缺乏弹性,富有弹性和完全无弹性,当医疗服务的需求弹性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之比小于1时,呈缺乏弹性,如常见病、多发病;当医疗服务的需求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之比大于1时,呈富有弹性,如康复、整形美容、临终关怀、器官移植;当医疗服务的需求量变动率与其价格变动率之比呈无穷大或无穷小时,呈完全弹性,如危难重病的诊治,医疗服务需求价格弹性呈多样性,这对于制定各类医疗服务价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5.5 医疗保障体系滞后性 医疗服务市场是一个特殊市场,每个人对健康的投资应是终身投资,对健康的保障应是预先进行而不是事后进行,对健康的投资是在健康之时,而不是在亚健康患病之后,所以健康投资的特点先投资,后消费,后受益,这种健康消费不同于其他任何类型的服务消费,而许多服务消费属于即期消费,由于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尚未健全,因此,在我国医疗服务消费大都属即期消费,没有健全第三方付费保险制度,因此,由于经济水平和承受能力的不同,就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看病难和因病致贫现象。

1.5.6 服务对象的期望性 从经济学的效用理论来分析,患者就医诊治过程不仅是体现某个医疗机构医生的医术过程,还是体现医疗质量的过程,更是体现患者期望实现过程,使其消费者的总效用达到均衡,大多数就医者认为医疗机构啥病都治,而且都能治愈,在这种期望引导下,一旦未达到预期结果或者说从实际诊治过程中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于是对医疗机构和医生就会产生不满,甚至出现医疗纠纷。

2 医药价格政策

2.1 我国医药价格政策的历史演变

2.1.1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 当时处于经济恢复时期,国家财政状况比较困难,政府给医院经费补助较少,医疗收费价格基本上实行保本原则,但医疗机构享受社会福利机构的优惠,免收税利。

2.1.2 第二阶段(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政府逐渐增加了对医疗机构的经费补助,同时在价格政策上,医院的收费价格相当于医务人员的劳务报酬和医疗物资消耗,加上政府的经费补助,医疗机构可实行保本经营,免收税利。转贴于

2.1.3 第三阶段(1958~1980年) 政府进一步增加对医疗机构的经费补助,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维护及职工基本工资由政府财政补助解决,在价格政策上,政府规定医疗服务收费价格低于不含工资与折旧费的物耗成本,药品则按药品批发价乘法定加价率的零售价价格执行,所得到的利润弥补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偏低造成的损失,医院实行差额补助,结余上缴,亏损由上级政府解决的预算管理方法,此办法对医院的盈亏由政府统管,而医院和医务人员不承担经济责任,也没有直接的物质利益。

2.1.4 第四阶段(从1980年至现在) 政府规定医院实行定预定额补助,结余留用的财务管理办法,同时规定了可从经费结余中提取适当比例的资金给职工发放奖金,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由政府承担。但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医院为改善经营状况和职工福利,也从结余中提取资金用于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和职工福利。医院对自身的经营效果承担责任,并具有直接物质利益,使得医院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在此期间,医院收费价格的定价标准变动不大,仍然是不含折旧和基本工资的物耗成本,但对高新技术的收费价格可以包含一部分折旧费,由于医疗资源的价格不断提高,所以全国各地的医疗收费价格经常适当调整,特别是大型医疗仪器检查项目如CT、MRI、CR、DR、PET等检查项目十分明显。

2.2 医药收费价格定价原则 (1)以成本消耗为依据;(2)考虑人民群众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即群众有支付能力的医疗消费需求;(3)考虑医疗机构的维持与发展能力,医疗机构按事业单位管理,具有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医疗收费价格的定价要素中不含利润和税金;(4)考虑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

2.3 实行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 依据价格法医疗机构属于重要的公益机构,药品属于与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国家为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医药行业的有序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对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药品实行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并未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实行自主定价。

2.4 医疗费用的特点 (1)卫生部门是劳动密集行业,工资等劳动报酬在总费用支出中所占比例较大,一般占40%左右,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所占比例还将不断提高。(2)药品费用在卫生费用中所占比例高,占总费用支出的45%~60%,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管理的规范化,所占比重将会有所下降。(3)提高技术服务费用的权重将是医疗费用的总趋势。近几年来,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主要因素是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医用材料消耗、药品上涨过快,而真正体现医务价值的挂号费、诊疗费、手术费等却没有发生多大变化。(4)医疗资源使用不足及浪费日益突出。由于缺乏区域卫生规划,大型设备重复购置,盲目推广不成熟的新技术,使得我国总体卫生资源发展很不平衡,一方面表现卫生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卫生资源的浪费,使得有限的资源无法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的社会效益。

2.5 医疗费用的来源 (1)个人付费(自费);(2)公费医疗:由国家通过财政预算所集中的一部分国民收入中开支,属于国民再收入的范围;(3)劳保医疗:由企业单位按照职工工资总额或国家规定的比率,在生产成本项下列支;(4)合作医疗:面对农村,实行集体资助和个人筹款相结合的办法,同时政府给予适当支持;(5)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个人支付一部分。

3 主要问题

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我国医疗总费用由1990年的743亿元增至2002年的5684.6亿元,增长7.7倍;农村家庭人均收入由1990年的686.3元增至2002年2475.6元,增长3.6倍;城镇家庭人均收入由1990年的1510.2元增至2002年的7702.8元,增长5.1倍;人均医疗消费支出的占消费总支出比例,农村居民由1990年的3.2%上升至5.5%,城镇由2%上升至6.5%。

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过快加重了医疗机构经营的负担,特别是使城市中大型医院人满为患,医护人员超负荷劳动,有些医疗项目亏本经营,给医疗质量保证带来困难,更容易产生医疗纠纷。

部分政府定价药品的价格还没有降到合理水平,药品生产流通环节导致药品价格虚高,目前,我国有药品生产企业5000多家,批发零售企业1.3万家,列入国家定价的药品有2400多种,医药市场自主定价的药品有12000多种。

医疗市场缺乏有效竞争,市场调节失灵。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大都属社会公益性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医疗收费价格由政府负责定价,虽然允许私立医院和营利性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服务,但毕竟所占医疗市场份额过小,公立医疗机构垄断竞争地位十分明显,无法形成市场竞争机制,又因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发育不平衡,市场功能十分弱化使得市场调节失灵。

大型医疗机构负担过重。城市大型三级医院虽然比二级以下医院不愁病源,可以开展正常的医疗服务活动,但从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上分析,仍然是危机四伏,医疗机构的效益不高,成本过大,负担过重,人员过多,如同二十年前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现状一样,也需要减负,更需要改革。

4 建议与对策

4.1 继续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实施不同的价格和财税政策 国家可根据医疗机构的性质、社会功能及承担任务,对公立的非营利性机构,按扣除财政补助和药品差价收入后的成本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并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他非营利医疗机构不享受政府补助,医疗服务价格按政府指导价执行,但可享受优惠政策,而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不仅不享受政府补助,还要照章纳税,通过医疗市场的价格竞争的调节来保证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有序发展,同时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监管和指导到位,确保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以维护医疗行业在整体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保障公民在获取医疗保健服务方面的公平性,形成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价格竞争,抑制其过高的医疗费用,将营利性医疗机构让位于民间资本,适度发展民营医院,以提高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促使公立和其他非营利医疗机构提高效率和服务意识。

4.2 做好区域规划,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由政府统一制订区域卫生规划,根据公共卫生服务和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确定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负责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其余的公立医疗机构可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改制成社会非营利性或营利性医疗机构。按照属地化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分类管理,科学合理的配置医务人员和大型医疗设备,对医疗机构的总数和规模由政府宏观调控。

4.3 合理分流患者自费部分,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投入现状呈倒三角,全国卫生投入的80%在城市,只满足全国约25%的人口需求,而其余20%的投入在农村,却难以满足占全国75%的农村居民的需求,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调整医疗资源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建立和健全不同人员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城镇居民中建立全面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全面推广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对低收入者、老人和儿童采用特殊医疗补助政策,使得不同阶层、不同人员、不同阶段享有医疗保障制度。

4.4 深化医疗机构体制改革,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充分借鉴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公立医疗机构进行体制改革,在保持公益性、非营利性、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市场机制进行经营,实行院长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和聘用制,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择优聘用医德高尚和医术精湛的医务人员,科学制定医务人员分配制度,提高医疗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医疗机构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医疗机构经营管理,努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积极推行全成本核算。

4.5 健全医疗机构补偿机制 我们不能拿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医疗卫生服务的价格与现在进行比较,计划经济时期压低了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是国家积累和集中资金保证重工业发展战略的一种基本措施,是以牺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代价的,即使在那种体制下,国家还要对医院补贴大约30%费用。维持一个现代化规模的医疗机构管理费用,不能仅仅用过去的数字进行比较,从某种程度上讲,要得到一个现代化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就要支付一个现代水平医院的管理费用。因此,为保证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应该加大对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让广大的医疗机构的院长不要把精力都放在筹资挣钱上,而应放在管理上,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核心人员尤其是专家学者的物质待遇,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4.6 科学合理定价,加强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监督检查 价格主管部门应加强医药价格评审力度,严把成本审核关,做到科学合理的定价,继续完善药品指标采购制度,不断扩大药品指标采购品种和范围,把大多数医院和药品纳入到集中招标采购中,批准的最高零售药品价格应作为药品法定标识印制在药品包装上,以利监督,同时尽快实行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提高医疗服务项目中劳动技术服务项目,将各医疗机构所有审批后的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药品价格全部输入计算机管理,并与价格主管部门联网,推行全市统一规范的门诊、住院收费清单,便于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