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筑方案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建筑方案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建筑方案设计

文化建筑方案设计范文1

1.红色文化通过第一渡联想到当时渡江用的舟。规划的总体构思就是取形与舟,以舟相联,以板为桥,完成了渡江。取形与板,桥与板的搭接创造了浮桥,帮助渡江,整体规划设计进一步由舟联想到帆。因此,建筑的规划就是舟-板-帆的空间组合。2.地域文化(1)客家文化赣南地区很大一部分都是客家人,可见客家文化在当地的重要性,而客家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围屋。所以整体规划构思将五个建筑规划为一个整体,围合成一个中心,四个场馆围合的中庭空间,恰似客家围屋。(2)地域特色位于赣南地区,典型的红土地特征。规划场地的土壤为红砂岩,建筑外立面可直接取材。红色砂岩外立面,一方面是最直接的诠释了红色土地里面客家人的热情好客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是最好的解释红色文化特质。周边山体作为赣南的典型丹霞地貌特征,建筑外立面的处理模仿丹霞地貌的自然形态。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的假山叠石,强调叠石的雕塑感与建筑体量之间的空间感。整个建筑形体就像从土壤里面生长起来。端部仰首远航的态势,寓意在新的环境下,人们同舟共济、起航、共创美好未来。

二、体现建筑场地特征与艺术和现代的结合

此建筑造型设计强调“总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整体设计原则,将五栋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设计引入了“大地景观”(Landscape)概念,整个建筑形体就像一个从土壤里面自然生长起来的形体。建筑形体的造型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园林的假山叠石,强调叠石的雕塑感与建筑体量之间的空间感,用现代的手法进行建筑体量的穿插结合。通过贴天然红岩板的幕墙,配以最现代性的类雕塑建筑形式,展现文化中心的内敛低调的特质。文化中心建筑体中包含青少年活动中心、城展馆与档案馆、图书馆与博物馆。1.体现艺术性的是青少年活动中心里面设有健身房、舞蹈房、声乐培训室、校外兴趣培训中心、社会实践操作房等运动健康区。还有大型演出厅、微机室(绿色网吧)、青少年图书室和阅览室、美术画室和棋类活动室等文化休闲区也将会成为“中心”的一大亮点。青少年活动中心将成为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窗口,更是青少年学以致用、陶冶情操、开拓创新的摇篮,是个集收藏、展示和研究历史及现代艺术的科学中心和文化中心。建筑为20层建筑,平面布局既满足消防疏散要求,也满足了青少年们的功能使用要求,还设置了一些必要的办公管理用房。设备用房和停车位设置在地下室,使得整栋建筑功能更加合理紧凑,方便实用。整体外观厚重,刚毅挺拔,取形于帆,象征着青少年们在文化的海洋远航。入口通透,兼顾了文化建筑的崇高感和开放性。2.体现现代性的无障碍设施四馆一中心内部结构设计凸显“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功能性、艺术性与现代性完美结合。各功能区域的出入口相对独立设置,与外部人流互不交叉干扰。并且还将设有贵宾室、休息室、茶水间等相关配套的功能空间,并设残疾人座位、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卫生间等便民服务项目,人文关怀随处体现。

三、建筑物本身的标志性意义

本方案站在大历史、大地理的高度,由城市设计层面入手,遵循城市、建筑与环境整体设计的原则,采用“大地景观”(Landscape)的概念进行规划设计。我们采取尊重历史、尊重环境的文脉主义建筑观,通过对场地历史文化与地理特征的诠释,建构起文化中心独一无二的场所精神。将历史与文化和江水一样,在这片凝固的建筑群中滚滚向前。

四、结语

文化建筑方案设计范文2

关键词:历史文化保护;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改造

Abstract: With increasingly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urban planning, the protection and update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and historical districts is more and more urgent. Illustrated with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History Memorial of Fourth Field Army as well as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some city, the processing principles betwee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eserva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planning. With the principles of protect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uildings, the reuse desing idea and methods are used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old urban districts, so as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districts and buildings and urba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otectio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urban re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座城市就是一个人类文明发展的缩影,记载着人类社会的智慧和文明发展轨迹。但是,现代经济使得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些都比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下所导致的城市破坏,要严重得多。1976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的《内罗毕建议》中指出[1],整个世界都存在同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现代化城市的扩张,一些城市的历史文化被人为地进行了破坏,历史留在建筑上的语言,越来越少,这就迫切要求对历史或传统的建筑进行保护,这会对后代了解国家或城市的发展历史十分有利。在这个前提下,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建议。这也使得保护工作由一座建筑转向了整个文化街区或城市的某个局部地段,从而使得历史得以在建筑上延续。在规划保护上,宏观静态和微观指标相结合,使城市总体层面和建筑风格、色彩运用、体量等表现较好[2],但对于中观层次的引导还有待提高。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再利用的城市设计理念和方法,就有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实际案例展示

我们以在城市规划设计下,某市第四野战军纪念馆和其周围环境的保护为例,来说明现代城市设计方法与历史文化地段的和谐统一,表明了城市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在这个理念指导下的城市规划,历史文化要素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需要,达到了完美统一。

某市第四野战军指挥部位于该镇东北隅昌盛街,是一座青砖灰瓦的宅院建筑。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是老城区的核心。在图1上我们可以明确看出,被规划的区域在某市田字形状的老城区内,将军路将其一分为二,北面是城市支路,南面是精兵胡同,西面是城市支路。

图1 历史纪念馆及周边环境现状

四野的指挥部经过了一次整修,保存完好,现作为历史展览馆对外开放。历史展览馆的北面和西面是低层住宅和一些混合的建筑,东面和南面是棚户区和老旧的住宅楼、简易楼以及一些临时搭建建筑。

2、规划目标

在历史街区的改造过程中,恰当使用城市设计的理念,达到现代建筑和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使其形成新的城市风景[3]。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借助历史街区的建筑整合方法,达到保护历史建筑和体现城市特色的完美结合。

第二,要对历史文化所在地段内的要素进行规划设计,与交通、环境和谐统一,使其各项功能实现最优化。

第三,对历史文化所在地段内的建筑进行改扩建,变实用功能为旅游项目,减少传统商业的功能比重,使得文化旧街区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4]。

3 、规划设计的策略与原则

结合现实条件和规划需要来进行改造区的开发建设,在远期和近期的开发目标的基础上,利用PCD理念确定0.5----1.0hm2范围内操作性强的最小开发单位,开发模式要渐进和生态相结合,分步骤进行小范围的改动建设。

因为历史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厚重并且不可恢复,所以地位非常重要,在开发改建过程中实际操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城市总设计规划师的建议和指导意义重大,责任层层分解,设立本开发区的设计师,与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一起,参与辖区内子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同时对所属项目进行统一规划控制,对进行的项目进行实时指导,以保证规划思路和目标的实现。

4、规划方案设计

4·1 改造区的情况介绍

处于改造区的四野历史博物馆,占地5760平方米,有青砖灰瓦屋顶,木质结构硬山式房屋35间,共 1100平方米,建筑物分为东院和西院,东院为一正两厢共十五间的三合院,其中正房五间,左右厢房各五间。西院是一个二十间的四合院,东西南北各五间,两院由一个月亮门相连。在这个区域内的建筑物带有晚清民居的典型特点。这次的改造要在4.08hm2的范围内,以现有建筑物为基础进行,具体设计为:带型广场景观带1 hm2,历史展览馆0.4公顷,红色旅游步行街1.4公顷,刘亚楼指挥所、警卫连、卫生所遗址恢复0.7公顷,指挥所遗址恢复0.58公顷。

4·2对其功能的准确定位

发生在1946年10月到1948年10月期间,该是第四野战军的前线指挥所所在地。半个世纪以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是历史的遗存价值和革命的纪念意义却应该永远保存,让后人凭吊和怀念。基于此种想法,规划设计老城区改造,在保留原有建筑物的基础上进行对外旅游开发设计。老城区市民公共活动空间集中在四野指挥所以南的带形广场,以及红色旅游步行街和历史博物馆周围,这个区域的建筑要能集历史纪念、商业服务、旅游休闲功能为一体,展示出未来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主旨。

4·3 规划区域的总体设计

城市PCD开发模式的原则是,在保存原有历史文化建筑的基础上,设定城市开发的中长期规划,对城市建筑元素和历史文化建筑进行和谐共建。它的组成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原真性的保护,二是可再利用性的保护,三是新建或开发的内容。其中可再利用地块指的是具有保护价值的地块、可保留再利用的地块、重新规划开发的地块[5]。具有保护价值的地块,就是在划定区域内,有具历史和人文价值的建筑物,必须对其进行保护和恢复重建。例如四野指挥所、刘亚楼指挥所、指挥所,以及警卫连和医疗所。保留可再利用的地块指的是这个区域内的土地性质不变,局部小范围可进行功能性调整,例如本区域西面的历史展览馆。可再开发地块指可进行土地性质改变,并能进行新的建筑开发的地块,例如本区域的棚户区和陈旧住宅区。

4·4 规划区结构设计

如图2所示,该历史文化街区整体结构如下:整体被将军路分为东西两部分,由北往南,东侧依次为文化旅游街区、刘亚楼办公室及警卫连卫生所、办公室遗址;西侧依次为文化旅游街区、新四野纪念馆及四野指挥部旧址、四野纪念广场。

图2 规划功能分析

如图3所示,总体地块设计为两个核心区,一个环绕区,三个分区,以上区域被三个城市功能活动带相连接。

图3规划结构分析

两个核心区分为主核心区和次核心区,主核心区位于将军路西侧,四野指挥部所在区域。次核心区位于将军路东侧,刘亚楼指挥所遗址及周边建筑。

一个环绕带是指环绕四周的景观环线,它从带型广场开始,与展览馆步行街相连,延伸至北面红色文化旅游商业步行街。

三个分区为红色文化商业区、遗址恢复区、文化景观广场建设区。

在文化商业区内马棚建筑主体框架保留不动,把它的内部功能进行改造调整,外部建筑形式重新改建,可进行四野纪念品的销售,进行红色文化餐饮住宿设施的配套建设,设置体验战争的场所设施,加深对历史的体会感悟。

对于遗址恢复区,应尽量保持历史原貌,以真实体现当时的作战、工作、生活场景为主要目的。

南部棚户区和旧的住宅整体拆迁后,建成四野南广场,同时具有城市空间活动入口的功能。如图4所示,纪念碑广场、雕塑广场、过渡空间战线广场三部分组成了整个历史文化区域。

图4 广场规划平面图

纪念碑广场树立四野丰功纪念碑,主要用以缅怀第四野战军中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战线广场主题为四野转战南北的战斗路线,和与四野有关的著名战役的战略地图,其表现形式为底面铺设。四野将士的战斗生活画面以浮雕、群雕的表现手法在雕塑广场上展现。

如图5所示,整个地块由三条活动轴带连接每个区域。四野历史展览广场为开放式公共活动带,这里为东西景观轴线;景观广场和红色文化步行街由南北公共活动带连接;连接沿街金融商业建筑和红色文化旅游商业街是第三条活动轴带。

图5规划功能轴带

4·5 改造区内建筑物的高度控制

改造区的主体建筑是历史展览馆,历史展览馆的檐口高度为8米,塔尖高度为10米,以此为建筑控制的标准线,划分不同的建筑高度区域,分别为10米以下、10至15米、15至21米、21至50米。

保护地块区域内的建筑物控制在10米以下,建筑层数少于3层;保护地块周围30米外为协调区,其中的建筑高度为10至15米,层数在4至5层;保护地块周围50米外为过渡区,在此区域内建筑高度15至21米,建筑物为6至7层;异至区在保护地块50米外,建筑物高度21至50米,建筑物为8至17层。

5、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用地也变得越来越紧张,位于城市中心的历史街区改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我国的历史文化保护已由单一的建筑保护向城市地段区域整体规划保护进行过渡。本文中对于某市四野历史纪念馆所属地块区域的规划方案,体现了城市设计的原则和对历史街区保护的和谐统一,某市文化街区规划方案,在保留原有街区风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其文化和历史内涵,使其更加适应现代城区的发展需要,为我们进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建设,开辟了新的思想领域。

参考文献:

[1]许秀平.浅谈在城市的改造、扩张中保护历史建筑[J] 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第8期

[2]沈新福、麦秋玲、李成红.浅谈如何保护城市历史建筑环境[J]广西城镇建设.2009年3月

[3]方洁.旧城改造中历史建筑保护的问题与措施研究[J]知识经济.2012年第07期

文化建筑方案设计范文3

关键词:建筑;施工图;设计;要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应注重的要点

1.1 正确审视建筑方案,设计应符合国家规范

当进入到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时,对建筑方案的审视工作极为重要,对待建筑方案成果,需要用批判的眼光,不要盲目地相信它的绝对正确,这种理性的态度,也是为了确保设计成果的科学性。

1.1.1 工程案例分析

广州职业教育基地培训中心林业学校和广州某电影院综合楼,是广州某设计院和笔者单位合作的项目,分别负责方案设计和土建施工图设计的任务,笔者负责建筑施工图设计工作。笔者拿到林业学校和电影院综合楼的建筑方案时,没有立即做建筑施工图设计,而是首先审视方案图,检查是否出现严重违反规范的建筑方案,及时发现并解决。

(1) 林业学校的设计,总平面图占据重要的位置,笔者依据《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规范,进行逐条对照,方案中的场地设计合理,出入口、建筑高度、竖向设计均无大问题。但在审核建筑单体的设计时,笔者发现建筑方案存在几处较为严重的问题:一是建筑采光,所有的外窗均开得很小,只有1.2m 宽,2m 高。10m×8m开间的教室,只在北向墙面上设三个这样的小窗,达不到《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的坡地比值1/6;二是楼梯间没有设置直通室外的疏散门,违反《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条文;再有,该建筑方案缺失一些设计内容,如教师休息室,饮水处,实验室的设备管理室,化学危险品实验室等。由于发现问题及时,避免了可能造成的返工。

(2) 广州某电影院综合楼,是一个带地下室的三层公共建筑。方案中,地下室是仓库,一、二层为商店,三层为办公建筑。这栋楼建成后将与相邻的旧建筑共用二层,作为一个整体商场使用。根据《商店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营业厅内的任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直线距离不宜超过20m。由于方案设计人员的疏忽,该方案出现了直线距离超过20m的违规设计;另外,方案在建筑卫生设备组织不当,二层的卫生间设在建筑的东南角,此处对应的是一层商店次入口。三层卫生间设在建筑的中间部位,直对二层的自动扶梯,即商店中心。这样即影响商店的购物环境,又增加了设备用量,解决的方法是:第一,在建筑的北侧楼梯间,设置直通室外的疏散门1.5m 宽,2.2m 高,这样可以解决营业厅内最远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直线距离超过20m的问题;第二,把二、三层卫生间设在北侧,有效降低设备用量,因为北侧有通道,可以建化粪池。

1.2 建筑施工图设计要做到全面细致

人们常常关注的是建筑风格的独特和极具感官的立面效果。但是一些方案过分的看重立面效果,却把实际的作用忽略了,在设计的施工图中,就发现给施工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有时连施工图的设计也产生了很大的困难。

1.2.1 工程案例分析

(1)广州某商业住宅合用楼,它的上面是住宅区,底层则作为商店,在进行朝向的设计时,商业街的朝向设为南向,住宅区则设为北向。为了方便商业人员和住宅人员能够独立且方便的进出的需要,可以在住宅的北面设置出入口,而在建筑方案中立体效果中把二层以上的楼梯设为南向,这样,居民就进了出入口之后,就需要先到达二层,然后才可以进入南面楼梯间,这样不只对于安全疏散是不利,还使使用的面积造成了浪费。

(2)广州某两层的一个商店,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为了将建筑物的立体效果体现出来而采用了两处大型的构架。其中,一处建筑物是两头之间采用架空楼板,单体的跨宽为9米,跨长为47米;另一处的建筑物成斜跨的拱形。如果使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为了确保构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柱和梁就需要做的大一些,这样构建就变得特别笨重。就失去了原方案中的立面效果。

所以在进行方案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其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我们在进行施工图的设计时一定要做到细致。再如,在工程建筑的相关规定,观演、体育建筑,纪念、文化建筑,服务、商业建筑。园林、学校建筑,中高层、高层的住宅或公寓都需要无障碍的设计。然而,有时在施工图的设计中,有些方面却往往被忽略了。有时业主认为其单位没有残疾者,不需要无障碍的计,设计者也就不进行这方面的设计了或者仅仅在一处进行无障碍的设计。作为设计者必须要提高认识,对无障碍的设计多重视,从而体现出全社会的人都在关爱残疾人。

1.3 建筑方案设计要结合实际

根据国家关于建筑玻璃的安全管理,如果面积比1.5m2大的玻璃底或是玻璃窗离最终的装修面比0.5m小的落地窗就必须用安全玻璃。所谓的安全玻璃指的就是经剧烈振动或撞击不破碎, 即使破碎也不易伤人的玻璃。包括钢化玻璃、夹层玻璃等。其中安全玻璃的费用要比一般的玻璃高出很多, 如果大面积使用安全玻璃会使建筑的成本增加。

在实际工作中常有出现,究其原因:(1)对建筑规范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 有些没有经过建筑专业知识系统教育和培养的其他专业人员, 从事建筑设计时专业知识局限性大,只能浅显地理解为画图,没有掌握大局的设计能力;(2)有些建筑专业人员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 变得浮躁,静不下心来进行设计创作和研究,为了赶项日而忽视设计质量;(3)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满足现状,对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甚少。因此,设计人员需加强自身的综合修养,注重在专业技术方面的提高,同时,还应学习掌握其它专业的基本知识,这样,建筑设计工作才能更好,更符合建筑工程现场实际需要。

2 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应避免的问题

2.1 总平面图缺项问题

这类问题主要体现在建筑施工图设计时出现的一些房地产项目的设计中出现的总平面图或者说是总平面图设计的深度的缺失,这类问题导致了建设部的审批不过,不能满足建设部的批文《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的一些规定与要求。大部分设计的总平面图中只有建筑单体的平面定位,缺少建筑间距、广场、道路布置、挡土墙及道路的转弯半径、宽度、交叉点、变坡点、标高、坡度、坡长、坡向等竖向设计内容,用地红线、建筑红线、道路红线、绿地保护线等的标注也是容易忽视的问题,很多项目总图设计中缺坐标网格、缺指北针(或风向玫瑰图)、缺各种出入口标注的问题也是比较常见的。

2.2 节能设计问题

在国内,建筑节能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比较系统、独立的学科,部分设计人员对它重视并不够,也不够熟悉。在设计过程中时常出现类似窗墙比不符合要求,且未调整外墙、屋顶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问题;在不少设计中对不同墙体、不同热工要求,不做热工计算且节能材料选择不当等等,节能设计过程中也多出现忽视材料防火性能要求的问题。

2.3 防火设计问题

总图设计中道路转弯半径、消防车道宽度、消防扑救场地宽度和深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消防扑救场地的覆土绿化不满足消防车承载要求的,还有就是借用市政道路作消防扑救场地的区域不得种植影响消防的树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开发商和设计师为了满足绿地率的要求,往往在地下车库顶板上覆土种植绿化,很多地方规定车库顶板覆土深度达到一定深度时才能将该部分绿地计入到绿地率中,所以车库顶板覆土深度往往比较深,一般在0.6米以上,与之矛盾的是覆土深度大于一定数值时该区域不能作为消防扑救场地和消防车道。地下室、半地下室与上层共用楼梯时,应在首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出入口处作防火分隔。高层建筑变形缝一般留得比较宽,缝内自然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竖井,有很强的拔火作用。而在工程设计中通常忽略这一特点,将高层建筑室内的变形缝采用易燃材料木板条盖缝,如此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构造节点设计还时常出现。

3 结束语

总之,建筑施工图设计是技术性强的工作,也是从事建筑设计的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技能,建筑施工图设计是建筑方案的下一道程序,建筑方案对它有指导的作用,它对建筑方案有深化和完善的作用。建筑施工图的设计,不能只是注重外观的立面效果,而忽视它的实用性,它应该做到除了体现完整的建筑创意外,还要满足其经济性、安全性、环境的保护、节能等一些类的要求。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只有树立起全面的质量意识,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的做到建筑施工图设计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晓平.建筑工程施工图实例及识读指导[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文化建筑方案设计范文4

关键词:招标投标;建筑设计;模式;梳理;新思路

Abstract: an architectural design bidding work belongs to the bidding work, although 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ccording to its particularity, has made some adjustment and improvement, but still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fessional, fair competition,product management and bring some problems and puzzl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ender bidding work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s, analyzes the confusion brought to building design, and strive to explore new idea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bidding.

Keywords: bidding; architecture design; model; review; new ideas

中图分类号:TU7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回首建筑设计招标投标工作不断完善进步,并且也可以看到国家相关部门对建筑设计招标投标工作的重视。2000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后,相继颁布《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同年,建设部颁布建设部令第82号《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随着建筑设计市场的不断繁荣,加入WTO后市场开放的要求,2007年颁布《关于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管理的若干意见》,08年又颁布《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由此可见,国家相关部门对建筑工程方案招标投标工作的积极促进和重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梳理,分析问题以期探索建筑设计招标投标新思路。

梳理传统招投标模式

“招标投标模式是进行采购的基本方式,决定着招标投标的竞争程度,也是防止不正当交易的重要手段。[ 赵孝盛.国际招标投标指南一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采购手册=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99]”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是我国传统的也是《招投标法》中明确规定的两种方式。

公开招标是指通过公共媒体报刊、电视、网络等刊登招标公告,吸引众多国内外企业单位参加投标,招标人可以择优而选中标单位。而邀请招标则是指招标人指定其中几家企业单位发放招标通知,邀请其参加招标竞争。两种方式最为常见,各有特点,总结其不同之处如下:

(1)投标对象不同公开招标的投标对象没有指定性,只要是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参加,公平竞争,综合评定最优者中标;而邀请招标的投标对象是指定几家经过初步分析的企业单位,这些单位本身已经是符合要求,且对于其能够投标成功具有一定把握。

(2)传播途径不同

公开招标的传播途径是以招标通告的形式,通过电视、报刊、网络进行传播的;而邀请招标则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通过人工或邮寄送达,是非常直接的方式,缩短了送达和反应时间。

(3)适用范围不同

我国法律法规规定,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的设计、勘察、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采购必须公开招标。[ 陈晓.房地产项目招投标管理实践与研究.山东大学,2009]而除此之外的其他招标项目,则可以使用邀请招标。

(4)投入风险不同

公开投标虽然邀请之前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投标方,但是在招标之后会有较多的投入和风险。招标之后的投入风险包括要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审查,从中挑选,还包括要承受流标和冒充资格的风险。

这两种传统的招投标模式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基本流程基本相同,包括准备、组织、开标评标与定标履行合约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招标投标以“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追求追高信价比,从参数、价格、性能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传统招投标模式给建筑设计带来的困扰

传统的招标投标模式不论是公开招标还是邀请招标,都有其优势与适用范围,也有其规定的评价指数等,但是通过梳理会发现传统的招标投标模式给建筑设计项目带来诸多困扰,主要是从专业性、投标资格、评议优良、设计成果等方面带来的。

传统招投标模式对于建筑设计专业性较强的困扰

建筑设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其从参与阶段开始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审美支持。传统的招标投标模式,仅仅是通过不同方式下发任务书,通过投标方的精心准备论述来为自己的产品赢得市场。比较突出的例子是某集团公司购买电脑,其会发出招标公告,而投标方往往是厂家或者商,其产品已经成型,只是分析匹配度去追求最佳信价比。正所谓“低价原则”也体现了其中。而这种模式生搬套用在建筑设计中,会使得其专业性大为削弱,没有办法很好的体现出其工作量与品质。

传统招投标模式对于建筑设计投标资格的困扰

传统招投标模式对于建筑设计招投标资格有着明确的要求,不论是公开招标列出要求后审查,还是邀请招标先审查资格再发出邀标,都涉及到对投标资格的审核。而对于建筑设计招标投标而言,关键的问题在于设计出的作品是否适合场地、功能,符合使用者审美。而传统招投标模式对招投标资格的要求就成为对建筑设计投标作品的束缚,甚至有一些作品因为没有资格投标而想到借用其他公司的资格进行投标,扰乱了建筑设计招投标市场。

传统招投标模式对于建筑设计评议优良的困扰

传统招投标模式对于投标的评价更多的奉行“低价原则”或者一味的追求信价比。而对于建筑设计这种集审美与技术于一体的集中呈现,尤其是对于美的需求,很难以优劣作为评判。有的时候,一些建筑为了追求其标志性,更是不惜代价去选取方案。所以,对于传统招投标模式中传统的评议原则会对建筑设计评议优良带来一定的困扰或者冲突。例如,传统的招投标模式在评议优良时完全有据可循,而建筑设计的评议则与主观认识有较大的关系,即便是专业上有所建树的专家也会有个人喜好参杂在其中。传统的招投标模式大部分限于几位专家出结果的模式,但是建筑设计作品来说更多的是服务于大众。在此之中,不免会带来一些矛盾。

传统招投标模式对于建筑设计成果的困扰

传统的招投标模式需要上交投标书,审核后才可以参加招投标仪式。而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建筑的投标书就是投标成果。带来的困扰显而易见,一方面投标方上交自己的作品后完全丧失主动权,另一方面对于自己设计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更是成为泡影。

三、探索建筑设计招标投标新思路

1、培养专业的建筑设计招投标团队

培养专业的建筑设计招投标团队十分重要。首先,从建筑设计招标团队入手,增强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广泛调研,突出建筑设计的服务性,为招标项目的契合度做充分准备。其次,从建筑设计投标团队入手,一方面设计的作品要充分展现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要尽量迎合甲方的需求。

增强评审团队精度与广度

建筑设计的评审团队在建筑设计招投标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评审专家的意见直接决定建筑设计的成败,因此要加强对评审团队的建设。一方面,增强评审团队的精度。从专业性、客观性和职业性方面进行定的培训,并且对评审团对实行考核聘用制。另一方面,增加评审团队的广度。评审团队不仅仅限于具有专业背景的专家,而且可以广泛征求使用者的意见,让真正接受服务与使用的人拥有发言权。

严把建筑师执业资格关

建筑设计招投标是以作品作为标的物来投标的。设计作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本身的“美观、坚固、实用”。因此,严把建筑师执业资格十分重要。首先,严格审查建筑师的从业资格证,严防漏网之鱼违规操作。其次,要审查建筑师的从业经历。对于建筑设计要求级别较高的需要建筑师有过相关作品从业经历,以备提供参考。最后,对于建筑师要不断提供培训、考察、交流的平台并强制要求定期参加若干项目作为评定指标。

4、保护本土文化建筑设计

近年来,由于国外建设设计企业大量参与国内建筑设计项目的招投标,致使我国建筑设计作品的中标率受到较大的冲击,中国成为国外建筑师的试验场。保护本土文化建筑迫在眉睫。首先,招标方要树立保护本土文化意识,对建筑设计的期望要有所倾向。其次,建筑师作为投标人是建筑设计作品的主导者,建筑师应树立肩负继承与发扬本土文化的重任。再次,要提升国内社会乃至世界对我国本土文化的认可度。

5、保护建筑设计投标方的知识产权

文化建筑方案设计范文5

关键词: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要点

1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一批批建设项目拔地而起批批建设项目拔地而起,城市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土地和建材等资源材等资源,也成为社会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的原因之一。同时各行各业对建筑结构认识的也在提高各行各业对建筑结构认识的也在提高,都对建筑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的要求,建筑结构部分花费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在整个建筑工程中所占比例不容小觑工程中所占比例不容小觑,而建筑结构的优化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建筑性能的各个因素,充分利用建筑材料的性能料的性能,降低建筑材料及人工成本,提高建筑的长远经济效益效益。

2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意义

建筑艺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论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时代的变迁,在建筑的设计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化,在注重建筑实用价值的基础之上筑实用价值的基础之上,对艺术设计也有了一定的要求。不管是传统的建筑还是现代的建筑管是传统的建筑还是现代的建筑,建筑结构设计,都是围绕着几个核心部分来进行的几个核心部分来进行的,包括安全性、建筑过程的便利性、经济性以及美观性济性以及美观性。这些因素在房屋结构设计中是要考虑的几个因素个因素。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基本要求就是让建筑结构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建筑结构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建筑结构在建筑施工成本中占据较大的比例本中占据较大的比例,只有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化建筑结构设计,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施工成本。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完美组合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完美组合。

3结构设计优化的要点

在遵循设计规范在遵循设计规范,满足建设方的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工程成本,使工程达适用,安全,经济,美观和便于施工这五方面的最佳结合面的最佳结合,这就是优化设计。优化设计首先是建筑方案优化优化,在建筑前期的方案设计中,结构设计人员应充分融入其中中,建筑设计往往追求外观的新奇,不计成本,不考虑抗震,越是复杂的不规则的建筑抗震性能越差是复杂的不规则的建筑抗震性能越差,建筑成本越高。应该追求简约而美的设计理念追求简约而美的设计理念,选择规则的平面和立面,避免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的外挑和内收,避免薄弱层,尽量不设转换层,尤其是高位转换换,保持受力的均衡。优化设计其次是结构方案的优化优化设计其次是结构方案的优化,首先就是结构形式的选择选择,通过对建筑的高度、功能、结构的破坏形式、整体性、刚度度、结构与地基的关系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选择恰当的结构形式式。使建筑形体,结构体系和刚度分布达到平衡,根据抗震结构中薄弱环节或关键控制点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构中薄弱环节或关键控制点进行针对性的优化。由于地震的预测难度较大预测难度较大,地震发生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建筑设计对结构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对结构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房屋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时应侧重抗震方案的设计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时应侧重抗震方案的设计,采用多道设防方法方法,当地震来袭时,房屋的次要构件可以消耗一部分地震能量量。尽量避免抗震性能不好含钢量还相对较高的结构形式,如异形柱结构和短肢剪力墙结构如异形柱结构和短肢剪力墙结构。总之在提升房屋结构抗震能力的同时能力的同时,让设计成本也有所下降。其次就是结构布置其次就是结构布置,可依据从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间的力学关系、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设计思想的设计思想,从全局的角度来确定控制结构的布置,在早期迅速速、有效地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所得结构方案往往易于手算算、传力路径简捷明确,并可避免结构分析阶段不必要的繁琐运算运算,同时要有多道防止破坏的防线,例如结构构件布置要均匀匀,有利于缩小建筑的刚度中心和质量重心的距离,减小结构扭转效应扭转效应,最大程度保持抗侧力构件的原始形态。结构布置也应尽可能的连续也应尽可能的连续,均匀,避免刚度,承载力和传力途径的突变变,如不能避免应将突变限制在某一楼层或几个楼层出现敏感的薄弱部位感的薄弱部位,从而减少这些部位在水平作用下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过大的变形应力集中或过大的变形,导致结构破坏。结构布置以超静定为主为主,不设计或少设计成静定结构。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基础的造价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结构设计人员一般注重结构的安全可靠度设计人员一般注重结构的安全可靠度,而对基础的经济分析比较缺乏足够的重视比较缺乏足够的重视。基础优化能节省总造价的55%~15%。当然基础方案的选择是最重要的当然基础方案的选择是最重要的,根据土层特征、分析上部结构和地下结构结合周围建筑情况构和地下结构结合周围建筑情况,从各个基础形式的特点,材料用量料用量,施工难易程度,施工的工期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基础能浅埋时尽量浅埋能浅埋时尽量浅埋,节省了土方开挖量。基础截面的选择以满足冲切及抗剪的前提下满足冲切及抗剪的前提下,配筋大部分为构造配筋。例如某工程基础原设计使用的是筏板基础工程基础原设计使用的是筏板基础,由于成本的问题对该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构进行优化设计,将筏板基础改为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独立基础厚度较原先筏板基础的厚度加大础厚度较原先筏板基础的厚度加大,但防水板厚度较筏板减小小,同时构造配筋大幅度降低,整体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防水板也增加了基础的整体刚度水板也增加了基础的整体刚度,对不均匀沉降起到一定的作用用,也满足了承载力的要求,使建筑材料减少,施工周期缩短短。桩基础的优化也很重要,根据地基状况和现场施工情况选择桩的类型及基础形式选择桩的类型及基础形式,最大程度降低工程成本,再通过地基持力层的状况分析所需要的桩长基持力层的状况分析所需要的桩长,多个方案进行比较推敲,从而筛选出最优的设计方案从而筛选出最优的设计方案。优化设计的思想落实到各个环节优化设计的思想落实到各个环节,细部优化也很重要。(1)结构计算首先输入合理的计算参数结构计算首先输入合理的计算参数,(2)按精细化的要求准确的输入荷载准确的输入荷载,然后布置梁板柱,例如梁宽度尽量控制在350350mm以下以下,否则需要四肢箍,梁高的增加比梁宽增加更有效效,尽量把梁布置成连续梁,对挠度控制有利。次梁间距要控制好制好。(3)层间位移角和位移比尽量接近规范限值层间位移角和位移比尽量接近规范限值。(4)墙柱轴压比接近规范限值且大部分为构造配筋压比接近规范限值且大部分为构造配筋。(5)梁板配筋率在经济配筋率范围内等济配筋率范围内等。((6)设计图纸便于施工设计图纸便于施工。

4结束语

优化方法的技术性性实现优化方法的技术性性实现,需要设计人员有丰富的经验积累积累,在处理问题时可以更灵活的选择方案,更充分的判断可行性行性,最合理的利用材料的性能,使建筑结构内部各单元得到最好的协调最好的协调,并具有建筑规范所规定的安全度。适用,安全,经济经济,美观和便于施工是进行建筑工程设计的一般原则而这五个方面各有所重五个方面各有所重,又互为矛盾,一个优秀的设计往往是这五个方面的最佳结合个方面的最佳结合。

作者:陈天静 单位:大连奥世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文化建筑方案设计范文6

孤独总在我左右

每个黄昏心跳的等候

是我无限的温柔

每次面对你时候

不敢看你的双眸

在我温柔的笑容背后

有多少泪水哀愁

不管时空多么转变

世界怎么改变

你的爱总在我心间

你是否明白

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

注定现在暂时漂泊

无法停止我内心的狂热

对未来的执著……――《执着》

当三十年的坚守,终于在此刻爆发时,我想有一个词包含了所有的一切,那就是:执着。

当三十年的执着,终于在此刻划上惊叹号时,我想有一句话蕴含了所有的真理,那就是:坚持就是胜利。

我们一直梦想着成功,但当成功离我们只有咫尺之遥时,我们又选择了放弃,从而致使成功总是与我们擦肩而过。曾经也想着当逃兵,曾经也想着退缩,曾经也想着放弃,但是当我面对这么一位执着而又坚韧的长者时,心里有些许汗颜。汪总从事建筑专业30余年,从默默无闻到一鸣天下,从执着耕耘到挥戈千军,从台前到幕后,又从幕后到台前,每一次变迁总是人生一次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2010年的初夏,在汪总的办公室,我们有幸与汪总面对面交流,时光也在互动中静静地流淌。

定位:文化娱乐集聚区

本刊记者:上海世博文化中心是上海世博会的核心工程之一,也是上海最靓丽的城市舞台。在打造这个城市舞台时,您作为总设计师,最先考虑的是什么?

汪孝安:世博文化中心的建筑功能定位在方案招标的过程中有过较大的变化,反映了决策者对于剧场规模和业态组合等方面建设定位的思考过程,我们在做方案时也做了进一步的策划。如何实现文化中心具有前瞻性的功能,这是方案设计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第二,是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文化中心坐落在黄浦江边,如何与滨江环境和谐共生,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本刊记者:世博文化中心具有演艺场馆的一般特质,更需满足世博会的要求,请问在功能上,相比一般的演艺中心它还需具有哪些不同的要求?

汪孝安:如果仅仅是满足世博会的演出要求,还是比较容易的。但它是一座永久性的场馆,它的存在不是仅仅为了184天,这就要求我们更多地考虑如何满足场馆的长远性使用需求,这是第一点。

第二,文化中心的功能并不单单是一个剧场,它是由多种功能所组成的,是定位为“文化娱乐集聚区”的文化建筑综合体。围绕演艺主场馆还具备文化娱乐和商业观光的功能,例如数码电影院、音乐俱乐部、真冰溜冰场等文化娱乐功能以及商业餐饮、观光休闲的功能,所有这些共同组成了文化中心与众不同的文化娱乐业态。

本刊记者:作为世博会一个特定的场馆与其他的演出中心还是有很多的不同,在人数规模上也应该不同吧。世博会结束后,座位会调整为多少?

汪孝安:如果仅仅为世博会,4000座左右即可,最早的招标任务书就是4000座剧场的规模,目前在主场馆内每天两场的演出,每场演出人数也不超过1万。而目前文化中心场馆的功能及规模定位则是立足于上海城市文化设施的总体布局,当时上海1500座以上的室内演出场馆仅为8500座的上海大舞台,4000至8000座及9000座以上的规模则是空白。为了填补这个空白,也为了满足未来上海文化演出的需要,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的前期策划按照18000座进行规划,以期通过文化中心带动上海文化演艺事业的新一轮发展。虽然上海有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等文化中心,但这些演出场所的定位为高雅艺术,对于一些影响更为广泛的,面向大众的演出,诸如大型庆典活动、流行歌曲演唱会等等,则需要更大的演出空间,有更多的观众参与其中,现在上海有了一个这样的文化中心,将有更多的民众能来文化中心享受流行艺术的演出氛围,我们为此感到欣慰。

本刊记者:同济大学的一位教授说,进世博园,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演艺中心看了东方歌舞剧院的一场演出,这无疑是演艺中心自豪之处。

汪孝安:我们很感谢大家对项目的认可,我觉得演出功能是文化中心的一个主要方面,同时,文化中心还是世博园区内最理想的一个观光点,在23m高度有580m长的观光环廊,在上面可以俯瞰黄浦江及两岸的世博园区,这个观光的功能有效带动了文化中心其他的文化娱乐和商业餐饮业态,这也是我们做得比较满意的一个地方。体现了文化中心作为一个文化娱乐集聚区,不同功能间的相互带动作用。

功能:文化舒适可持续

本刊记者:您当时去英国伦敦O2场馆考察,去听并不熟悉的流行音乐,并在巨大空间中,感受英国组合Take That的演唱会所带来的震撼。您的目的是什么?

汪孝安:我们去那里,与其说是为了获得灵感,不如说是了解或者学习他们后期的运营与管理,看看人家场馆的运营与功能是如何结合的,02是运营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也是一座功能与文化中心相近的建筑。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千年穹顶”,也就是伦敦为了2000年的世纪之交建的一座建筑,可是办完千年之交的庆典以后,这座当时倍受人们关注的“千年穹顶”却面临被拆除的命运,这不能不说令人感到悲哀。

本刊记者:主要是没有考虑到持续利用?

汪孝安:对,后来,与文化中心场馆管理方为同一家的美国娱乐运营商在“千年穹顶”里加盖了一个剧场,可以供两万多人同时观看演出,并在周围修建了一些配套的商业设施。经过这样的改造,“千年穹顶”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我们当时去也主要是去看这个,看它的功能组合有什么可取之处。

本刊记者:这个事件在您心中是否也激起了震动。

汪孝安:震动是有的。我们现在一直提倡的可持续建筑观,也就是说建筑的功能不是建完以后就一成不变,比如说我们现在这座办公楼,为什么叫小汇丰呢,它原来是汇丰银行高级职员的宿舍,可现在成了办公楼,这也是功能的后续扩展利用。现在很多工厂变成创意园区,这是以前难以想到的。对于新建筑,我们应当有更为长远的功能适应性考虑。所以,本次上海世博会的政府主管部门、业主,已经考虑到建筑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前期就对场馆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而不是说花钱建了房子,世博会以后才去考虑将来的使用,这就晚了。

本刊记者:其他届的世博会场馆是否也是用完就拆的?

汪孝安:也有保留下来的,这些场馆未来怎么用,都是一个课题,如果你用得不好,老百姓就会有意见。花了钱,盖了一个房子如果仅为了这180天,而以后难以为继,那是不行的。

本刊记者:您去看那个演唱会时,是不是有一种震撼的气势在里面?

汪孝安:过去也没有怎么看演唱会,我想,其实大家对流行音乐的热情,全世界都一样,我那次看的演唱会,大家都表现得很投入,我很喜欢这种氛围,这与传统的音乐会完全不一样,一种是静静地聆听,让你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氛围内;而演唱会则是观众与演员充分地互动和融入,很疯狂、很爆发、很震撼。

本刊记者:把身体内每一个细胞都激发了起来。

汪孝安:嗯,你根本就坐不住,非得站起来,你们这个年龄应该很喜欢。如果性格平时比较内敛、很含蓄,不太愿意表达,那么就应尽量地找机会去唱唱歌、跳跳舞,释放平时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我想,这也是我们希望文化中心可以为大家做到的。

本刊记者:这种震撼为您作演艺中心的设计是不是也起了一定的铺垫作用?也就是说以后的演出会达到什么效果,是不是在您的头脑中曾勾勒出一幅场景?

汪孝安:想过,身临其境的感觉与想象肯定会有所不同,也一定会在设计中有所体现。但建筑毕竟是理性的,作为建筑师,我们更多地是冷静考虑场馆本身的功能、空间和相关的技术问题。

本刊记者:主要还是理性的。

汪孝安: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空间,供大家去娱乐的空间,即在空间里营造尽可能好的氛围,提供尽可能好的物理条件,包括观众和演出区域。观众厅空间效果,座椅与视线的舒适性,舞台区域的多功能,比如说舞台荷载,要有足够的适应性等等;当我们把这些硬件创造好了,演出的效果那就是导演的事情了。

安全:疏散消防性能化

本刊记者:国家大剧院的人流疏散曾饱受质疑,那么世博演艺中心作为世博会期间各国大型演出的表演场所,在人流组织与疏散方面是否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汪孝安:国家大剧院,我想既然它以这种方式呈现,肯定考虑过安全问题。如果不符合疏散要求,肯定不会让它盖起来。我们这个场馆的安全疏散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因为我们基地的疏散条件并不好,只有一面是面向街道,并不像某些剧场四面八方都可以疏散、都可以进入。当然我们还有一个西侧广场,也就是两个面可以进行人流疏散,但是观众的疏散面还是比较小,所以我们特别关注这个方面。安全疏散、消防等性能化的设计在前期就作了重点考虑,我们在前期也做了计算机模拟分析、安全疏散对策研究和场馆消防设计。

安全疏散主要是针对两种情况。第一、正常情况下的有效疏散,防止踩踏。比如说人员过度拥挤,发生踩踏等事件。如前段时间报道的湘乡某中学发生的学生踩踏事件,就是在晚自习下课之际,学生们在下楼梯的过程中,由于一学生跌倒,骤然引发了踩踏。所以说,有些事情,没发生时你是根本无法想象。第二,是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这两种情况都是我们比较重视的。大型场馆,安全是第一位的。

效果:梦幻迷人共震动

本刊记者:演艺中心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灯光,您曾说过“如今的城市灯光不再是为了纯粹的照明,而是应该给人情感上的震动”,这种情感上的震动可否理解为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汪孝安:可以这么说。我认为城市的灯光,其一是城市空间和街道的照明,其二则是建筑和环境的再塑造,而后者则是近一二十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原来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只有到了国庆节才开灯,大多用的是白炽灯泡,光色及表现手法单一。现在建筑泛光照明的技术手段比过去丰富得多,光源也发展成了较为节能的LED灯了。

我们文化中心的外表皮泛光系统,主要是运用灯光来塑造建筑形态,通过灯光表现建筑轻盈、梦幻的感觉,外表皮灯孔的星空构成以及下壳十二个星座的图案,也传递出一种娱乐精神和对未来憧憬的文化信息。

灯光艺术的另外一个功能是18000座场馆演出氛围的传递。演出只能卖18000张票,但是有很多没有票的人,通过外壳的灯光艺术是否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演出的氛围呢?

本刊记者:利用投影仪?

汪孝安:是的,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投影手段,把内场的演出场景投影到外表皮上,形成内外互动的效果。但由于投资的原因,目前尚未实现,未来还是有可能会实现的。我们在建设阶段,就做过相关的实验,当时在广场上观看,感觉还是蛮清晰的。如果世博会可以这样做就好啦,外面的游客就可以通过外表皮的投影感受到内部演出的那种氛围。

我觉得用灯光来烘托城市的空间氛围,是蛮不错的一种选择。暖白的色调,传递出城市的温馨气息,但绝不是那种过于炫目的耀眼光芒。城市泛光如若做过头,就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现在的一些建筑,在建筑幕墙上用大面积的LED图像显示系统来表现,实际上已经破坏了建筑本身,有点过了。

本刊记者:过于突出自我。

汪孝安:是的,一座很高的建筑,整个晚上呈现如建筑般大小的屏幕,如果大家都这么做,你想这个城市会变成什么样,那么因建筑而产生的对城市环境的破坏将比广告还要大。

世博:科技展示大舞台

本刊记者:中国木构建筑和欧洲的石建筑都延续了数千年才日臻完善,并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请问短期内为世博而建的各大场馆是否也是试验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