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雕刻艺术入门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雕刻艺术入门知识范文1
从近年来的笔筒成交情况分析,明清时期的笔筒价格不断攀升,成交也明显趋旺,显示出买家的热情持续提升,已成为收藏界新的收藏与投资热点。而精品的价格走强无疑推动着低档品价格的水涨船高,近两年来末至民国时期的普通木质笔筒价格已升至500元左右,但在5年前却连100元都卖不掉,如果将时间推至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则这类笔筒几乎是乏人问津,一些藏家根本就看不起笔筒的收藏,除非是材质上乘的名家雕刻精品,才会有人顺带收集,绝非是藏家的主流藏品。
外观图案最能体现价值
收藏和投资笔筒,需要首先认识其本身的价值。通常笔筒的价值由以下三个方面决定:笔筒的材质、笔筒的年代和笔筒的外观图案。
材质笔筒材质的价值高低,从根本上决定了其身价的贵贱,如同样是木质笔筒,紫檀木笔筒价值就要高得多,而榉木的笔筒价值明显落后,其他的硬木就更逊一筹了。又如象牙笔筒要比竹制笔筒贵,由于象牙笔筒采用的材料必须是象牙前端碗口粗的那一段,为了保证笔筒的直径,因此清朝的象牙笔筒往往采用成年雄象牙,其料本来就珍贵,制成笔筒后的价值自然不菲,因保管的难度不小,明朝至清朝中期留存于世的象牙笔筒并不多,一些精品的市价甚至高于同属精品的紫檀木笔筒。此外,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以前的瓷笔筒,因存世量很小,市价一直很高,是许多藏家追寻的目标。
年筒的年代也是确定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其他古玩一样,年代早的自然要贵些,同样的笔筒明朝的要比清朝贵,清朝的当然就比民国时期的贵。这一点笔者就不多赘述了。
图案笔筒的欣赏价值就在于其外观图案上,也是能够成为收藏品的主要原因。因此外观图案(含造型)是笔筒价值升华的最重要体现,也是令普通材质笔筒价值倍增的源泉,所谓化腐朽为神奇。所以,笔筒的外观图案非常重要,是凸现艺术价值与收藏投资价值的焦点,也是集藏者和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地方。
没有图案的普通笔筒,除了本身的材质价值外,毫无艺术性可言,自然也就体现不出任何的收藏价值。因此纳入集藏者眼球的笔筒必需是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图案,它包括印制与烧制的图案与文字,雕刻的文字与图案。其中印制图案与文字笔筒几乎全部属于现代产品,目前尚不具备投资价值,因此民国之后的笔筒不值得投资,但收藏把玩还是可以的。上个世纪出品的笔筒中,惟一例外的是时期的“红色”笔筒,作为一个特殊时期的产品,其已纳入“文物”行列,集藏和投资者可另眼相待。
烧制和雕刻是两大主线
如此,真正值得我们收藏和投资的应该是烧制或雕刻有图案与文字的笔筒,时期则以明清两朝为主。
在这些笔筒中,烧制的只有瓷质笔筒(即瓷器范畴),因历朝历代的瓷质笔筒存世量十分大,目前依然在藏品市场上随处可见,而且价格也不贵,因此现在已成为笔筒收藏者的淘宝种类之一。不过在瓷质笔筒中,能够算得上集藏重点和投资范围的只有康熙、雍正、乾隆(清三代)即以前的作品,毕竟这段时期的中国制瓷业,已步入了空前繁荣乃至达到巅峰的状态,其工艺水平之高超,瓷器种类之繁多,完全开一代未有之奇,其中康熙时期的笔筒自然更是实力藏家和投资者青睐之物,也是瓷质笔筒中价格最高的,往往会在拍卖中出现惊人的成交纪录。
收藏瓷质笔筒除了要看胎、釉的质量外,主要看瓷画的水平和青花的发色,因瓷画水平不同,会造成价格的天壤之别。康熙时期的瓷质笔筒多书古代名文,像《滕王阁赋》、《归去来词》、《兰亭序》、《赤壁赋》等,书法精美大多出于虞、柳、欧、褚之体,且有作四体书者,是以前所未见的,如此精妙绝伦的笔筒置于文案,可谓是相得益彰,自然成为了笔筒的精品。此外,以画面图案论,在瓷质笔筒中人物图案的青花笔筒要比山水图案的价格高。
其他材质的笔筒几乎均以雕刻为主,也是艺术性再现的精髓所在。在明清两朝中,各种雕刻方式均运用于笔筒上,既有通常见到的浅雕、圆雕,也有镂空雕,且造型除了普通的圆筒状外,也有一些异型的笔筒。这里面雕刻的水平非常重要,是衡量笔筒艺术价值的重点,也是体现投资与收藏价值的主要方面。从目前的拍卖与收藏品市场的价格看,名家雕刻的笔筒价格往往高不可攀,在拍卖中动辄出现数十万元的成交价已很平常,过百万元的也时有所闻。但一些雕工精湛却出于无名小辈之手的价格就只及十分之一或更低,而雕工平平的笔筒则价格不高,如普通的竹质笔筒也就在300~1500元之间。在同时期与同类型的笔筒中,镂空雕的价格要高于圆雕,而圆雕又高于浅雕,集藏者和投资者可以在收藏时加以把握。
当然,收藏笔筒应综合评估年代、材质和制作的工艺水平,用料高档和年代早晚只是反映其价值的一个方面,艺术水准高的笔筒,往往会在估值上超越材质与年代的界限,而显露出真正的藏品价值,而这就是笔筒作为收藏品的魅力所在,也是投资收藏品的真谛。如一款名家精雕的竹质笔筒,在拍卖中就会高于无名之辈雕刻的紫檀木笔筒,为什么呢?虽然竹质笔筒本身价值远低于紫檀木,但是由于雕刻的出神入化,却在价值上不仅大大超越了本身材质,而且也超越了材料贵重的紫檀木笔筒,这就是艺术创造力的价值体现。
鉴别与保养有技巧
近年来,随着笔筒收藏市场的活跃,也出现了很多明清时期的仿制品,有些甚至在材质上鱼目混珠,因此初入门的集藏者需要掌握一些基本鉴别知识。如木质笔筒中,明朝的特别注重雕刻和打磨,因此外表精细,笔筒上下都有一条特殊的弦纹,造型简单规整,工艺非常讲究。而到了清朝,笔筒的筒底和前朝相比有明显不同,其一般是用整块材料加工制作,底部往往留有小孔,另用一个蘑菇形状的底盖从里往下套住,其中清朝早期笔筒的圆孔较小,到了后期底部圆孔就留得比较大。此外,从笔筒壁的厚度看,明朝的比较薄,清朝的就要稍微厚一些了。
雕刻艺术入门知识范文2
海派牙雕的秋天
“只要你点头,马上支付10万元现金,月薪3 000元,提成另算。”一位台湾老板看中了周百均的牙雕技艺,提出合伙开办牙雕厂,并让他出任厂长。那是1985年,一个人人争当“万元户”的年代,周百均月薪仅100多元,可他拒绝了。而类似的经历在他一生中有过多次。
1994年,他被公司派往科威特为一位富豪修复牙雕工艺品,当他将修复好的作品摆上桌面时,富豪被他精湛的牙雕技艺折服,表示愿意提供优厚的待遇,希望他能留在拥有迷人海滩和国富民丰的科威特。他也拒绝了。
“那时可以说是牙雕业的春天,但现在我们正面临着秋天。”作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牙雕代表性传承人,周百均的眼神里透露着对海派牙雕未来的担忧。
早年与他一起学习牙雕的20几人,如今,周百均是为数不多的仍在坚守的牙雕师。“我的师傅蔡健生老先生将一切都奉献给了牙雕事业。他教会我的不仅是牙雕技艺,更是艺术家的使命感。我至今还记得他老人家的嘱咐:海派牙雕是几代牙雕艺人的心血,可不能断了。”
可相较于牙雕从业者越来越少的窘境,更让周百均担忧的是,国际上对象牙交易的全面禁止。“象牙被禁,从环保的角度看,我非常理解;但作为牙雕从业者,我仍感到十分遗憾。毕竟牙雕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包涵着先人的审美和智慧。如果就这么断了,岂不可惜!”
破而后立
周百均出生于一个家风严谨的世家,母亲是教师,而且从周家的族谱上可以查到,他是《爱莲说》作者、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的第29世孙。这样的家风熏陶,让周百均从小就比常人多了一些对艺术的感知。
1973年,周百均中学毕业,由于学习期间表现出过人的艺术天赋,他被推荐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学习象牙雕刻。“当时就一个念头,哇,象牙这么珍贵,一定要好好珍惜。”周百均受宠若惊,认为自己太幸运了。“那时我们没得选择,领导怎么安排就怎么做。虽然牙雕正合我意,却是当初我连想都不敢想的。”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却成就了这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3年后,周百均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毕业,顺利进入上海玉石雕刻厂牙雕车间从事牙雕创作,并跟随海派牙雕第一代老艺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蔡健生学习牙雕技艺。周百均擅长仕女牙雕,风格独特,思维活跃,1979年被蔡健生指定为徒弟,继而成楹E裳赖翊承人。
在蔡健生的指导下,周百均更加勤奋,技艺也日渐精湛。为了寻求突破,他将目光集中到牙雕题材品种上,“依循传统,上海牙雕按题材品种划分,牙雕从业者自入门之初便被指定学习人物、风景等某一单项题材,甚至还会有更细的划分,如周百均就被指定学习人物中的仕女牙雕。但我认为不应该自己禁锢自己,所以我尝试打破题材界限,将各种元素相互融合。于是有了融人物、镂空、蚌景为一体的《蚌珠戏凤》。”然而,更让大众印象深刻的却是1981年的那件惊世之作―《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周百均最为满意的作品之一,被评为首届全国象牙雕刻评比第一名。然而,在这份荣耀的背后却是他的大胆突破,将中国传统技法与西洋雕塑艺术融合的进一步尝试。
“刚得知大赛消息时,我可真是‘食而无味,卧则无眠’,整日里就冥思苦想一件事:到底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让大家眼前一亮?”对于初始的一些设计稿,他自己都不满意。后来索性抛开一切杂念,在纸上随意勾画出了最让他心动的线条。“美是第一概念。无论什么题材,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形式要美,所以我决定先定其‘形’。”
然后,周百均开始大量查阅资料,搜寻相似线条的题材。终于在《古事四百册》一书找到“精卫填海”的故事,这才有了《精卫填海》的诞生。
“《精卫填海》打破了以往单一风格为主题的传统模式,融入了西洋雕塑艺术,使中西文化在牙雕中碰撞出新的火花。”中国传统艺术重在写意,讲究线条美,而西洋雕塑强调人体结构美。因为周百均曾接受过绘画、雕塑、人体解剖学等课程的学习,有着深厚的西方美学理论基础。因此,他大胆融入西洋雕塑中的造型感与人体解剖学知识,使“精卫”在形象塑造上取得突破,比如露臂、赤脚等,从而令整件作品呈现一种别样的美。
但《精卫填海》只是他突破创新的第一件受到大众肯定的作品。之后,他进一步大胆尝试,又陆续创作了《西厢和月》《鱼景》《桃花源记》《嫦娥》等作品,在获得“全国百花奖金奖”“玉龙奖金奖”等荣誉的同时,让大众一次次地见证了海派牙雕的魅力。
牙雕守望者
牙雕美,美在精巧;象牙贵,贵在难得。在过去20多年里,因为“象牙禁运”,致使牙雕业几度濒临坍塌。
1989年,随着国际上关于“禁止象牙和象牙制品在国际贸易中流通销售”联合协定的通过,牙雕业一下子断了象牙来源,这使上海牙雕于1989年陷入了几乎全面停止的状态。
然而,2006年,牙雕被列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并加以重点保护,这让周百均在经历漫漫长夜后看到了一丝曙光。但更让他激动的是,2007年在联合国野生动物会议上,中国获准在严格条件约束下,从非洲四国进口象牙,并于2008年,从非洲顺利进口60余吨象牙。
为了让这门技艺传承下去,2006年,上海工艺美术总公司提出在上海老凤祥名师设计中心创建由周百均领衔的象牙大师工作室,为海派牙雕传承注入一股活力;2010年,周百均又在上海老凤祥玉石象牙雕刻有限公司创建了第二个象牙大师工作室,致力于培养更多年轻人继承牙雕技艺。10多年来,他设计指导了数十名学生创作了《十八罗汉听经图》《维纳斯》《降龙尊者》《金童玉女花生》等优秀作品,陆续获得了“中国上海玉石雕刻玉龙奖金奖”“中国象牙雕展优秀作品金奖”等殊荣。
雕刻艺术入门知识范文3
近年来,扇面市场的行情一直看涨,拍卖市场也出现了许多扇面专场,十多年前四五万的扇面如今已被炒到天价,扇面作为书画收藏门类中的配角,这样的市场前景对扇面收藏家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
此外,扇面仍有升值空间。市面上的扇面精品并不多见,原因在于藏家们不会轻易出手扇面藏品,这就为以后扇面价格的进一步走高埋下伏笔。与此同时,一般的扇面价位依然很低,适合普通藏家或初学者入手,拍卖场上那些动辄数百万的珍品并不多见。且扇面小巧精致,也便于收藏。
藏家攻略
董之一给初学者收藏扇面的建议:
对于初学者,先要懂得扇面的门类,扇面从类型上可分为团扇和折扇,团扇为圆形,表面光滑无折痕,折扇有弧度并且有折痕;从形式上可分为扇面与成扇,扇面就是韧纸或绫绢做的扇面,成扇是指有完整扇骨的扇子。一般说来,由于扇骨的材质、雕工等有很多讲究,加上在成扇上作画难度很高,因此成扇的价格远高于扇面。
入门收藏扇面三方面的建议:
1.入手现代名家的作品收藏,名家的画作目前来说还不贵,但艺术价值高,将来绝对有升值空间。
2.入手已故大师的优秀学生作品,这些学生大多继承了老师的风格,其作品同样具备升值潜力。
3.入手名家后代的作品,名家的后代深得名家真传,作品无疑价值不菲。
扇面价值的讲究:
1.应酬之作升值潜力不大。许多画作是画家为应酬而作,一般都比较随意,因而艺术价值不高,不值得入手。
2.品相好的价值高。拥有好品相的扇面无疑是上佳的作品,如果再配上如“寿桃”之类的吉祥内容,扇面整体的价值自然会上一个层次。过于陈旧或破损的扇面价值不大。
3.年代久远价值高,但要学会鉴别真伪。例如宋元时期的团扇或明代的折扇,对于这一时期的扇面无论是否出自名家之手都很珍贵,对于清代的扇面,只要品相周正,画面精致,即可果断入手藏之。
扇面的收藏途径:
1.通过拍卖公司,拍卖公司拍出的作品一般都比较正规,但通常价格会被炒到很高,对于没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藏家来说不适合。
2.画廊、书画店和古玩城,这些地方是藏家必去的几个场所,虽说作品鱼龙混杂,但也不乏许多精品,而且还可以锻炼自己的眼力,说不定会有惊喜的发现。
3.人脉途径,通过朋友同事等关系收购作品,也可与藏友合买某些价格较高但却值得入手的作品。
丁利年扇面收藏经验谈:
丁利年拥有数十年的扇面收藏经验,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他在扇面收藏方面颇有心得,几十年来也累积了不少宝贵经验。他在谈到扇面收藏时指出,扇面的价值需从扇面和扇骨两个方面进行考量。
对扇骨的考量:
1.材料:扇骨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竹制的,也有木制的。木材中的乌木、鸡翅木属上等木材,竹材中的罗汉竹和优质湘妃竹也是珍贵竹材。此外,象牙、玳瑁也属于珍贵材料。
2.镶嵌:镶嵌是将骨、螺钿、银丝等材料嵌入扇骨,形成不同效果的纹饰。镶嵌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嵌入法,二是嵌在漆骨的漆内,但牢固度不如前者,工艺上也较前者简单。
3.雕刻:雕刻是扇骨装饰中最普遍的手法,主要是针对竹制骨而言。竹骨雕刻分阴刻和阳刻,阴刻又有深刻和浅刻之分。深刻一般层次较分明,而浅刻则是在竹面上轻轻留下划痕。但在内行人看来,浅刻比深刻更有难度,因为它的力度更难把握,细微的变化也更难处理。阳刻有沙地、平地之分。沙地也叫“沙地留青”,即在凸起部分保留竹皮,平地是把地子全部铲平。沙地制作省时,平地则耗时耗工,价值也在沙地之上。
对扇面的考量:
首先要选择那些纸质好的扇面进行收藏,一般为宣纸。其次扇面的品相要过得去,画面布局要给人舒服的感觉,这样的扇面才值得入手。丁利年指出,现在的许多扇面都粗制滥造,落款题字被大幅的画面挤到一个角落里,失去了从前扇面的神韵,不值得收藏。
丁利年的建议:
做理智的收藏家
新手未必非要追求稀有的扇面,因为那些扇面价格过高,可望不可及。藏家只需根据左面提出的两条来考量扇面的价值,尽可能地收藏自己喜欢的扇面作品。新手收藏讲究一个娱乐性,为了个别扇面倾家荡产大可不必。
董之一:收藏家有善心 艺术品有善报
董之一在追求艺术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做一些公益事,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总是尽量地帮助他人。他曾长期从自己的工资中省下一些钱,去资助邻居孤老王老太。年轻的时候他曾在报社做美编,那时候他就以乐善好施著称,在朋友中口碑很好。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一位约莫50岁左右的中年人找到了董之一,说是要请他去家中喝老酒,董之一先是委婉地拒绝了他,可是那个中年人此后几次来找他,他推脱不过,只好跟着中年人去了。
那人家住苏州河边上,房间很暗也很拥挤,董之一进去后眼睛适应了好一会儿,才看到房间的角落里坐着一个女孩。这个女孩看上去有些失常,中年人告诉董之一,这是他的女儿,是先天弱智,想到自己几年之后便要退休,将来老了生怕没人替他照顾女儿,他听说董之一是个热心肠人,所以这才找到他,希望他能帮助自己。
董之一本就是个很有同情心的人,听完中年人的叙述,二话没说就答应下来。没过多久,他凭借自己的人脉关系,带着中年人找到了许多书画名家,说明情况后,那些书画家很乐意地为中年人画了几幅画,中年人千恩万谢地离开了。
二十多年后,某一天董之一偶然遇到了当年的中年人,如今他已是年过八十的老人了。老人告诉董之一,他现在过得很幸福,女儿的生活也有了着落,这都要归功于二十多年前董之一的那次义举。
丁利年:打假捍卫祖父名声
丁利年的祖父是著名篆刻家、书法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丁辅之,丁利年从小生活在浓厚的书香氛围中,对书画也产生了强烈兴趣。闲暇时,祖父会手把手教他临写帖子,他也学得有模有样。退休后这些年,他都致力于搜集整理祖父作品的资料。
因为祖父名气大,这就导致了很多人会冒充祖父的作品谋取利益,那些作品往往都粗制滥造,有损祖父的名声。丁利年对这些行为感到很气愤,每次总是极力为祖父澄清。
有一次在一个拍卖会上,拍卖公司出示了一件落款为“鹤庐丁辅之”的扇面画,丁利年凭借对祖父作品的敏锐直觉,再加上那幅扇面的画风毫无祖父的气韵可言,后来证实确实不是祖父的作品。丁利年深感拍卖公司员工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他自费请了一些专家到拍卖公司为员工们上课,补充专业知识。
雕刻艺术入门知识范文4
汉画艺术具强悍生命活力
汉画作为中华古文明的产物和载体,以无声的语言浓缩了汉代人的观念世界,倾诉着两千年前汉代人追求生命永恒的梦想。汉画所特有的古朴细腻、雄厚洒脱的文化审美,在中国古典艺术中独树一帜,具有永恒的艺术观照意义。汉画深沉雄伟,粗犷豪放,是充满了力量感和运动感的艺术,其特有的古拙而质朴的美感是其他艺术形式中从未有过的。内涵汉画的神韵和文化,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观念、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追求,而最终以充满力度的形式表现出来,体现出当时人们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至今看来仍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生活气息。鲁迅先生曾评价其为“唯汉代艺术,博大沉雄”,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
汉画艺术是中国古老审美观念形象的史诗。汉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对汉代和汉民族的文化传承十分重要。汉画以其丰富的象征形式,表现了汉民族精神的核心。它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轴心期出现的一种阳刚之美的艺术,表现了汉民族雄浑博大的精神气质,体现了汉民族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人生态度。汉画因其内容庞杂丰富,被视为一部汉代社会的图像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本源文化的活化石,有着无以取代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不但如此,汉画有绘画和雕刻两种特点,所绘图案刚健质朴,线条简洁有力,形象生动传神,突出地显示了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风格。汉画的神韵和文化内涵,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观念、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追求,而最终以充满力度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各地汉画中普遍出现的,无论车马出行、动物灵异,或是历史人物、仙人神o等,体态和运动中形成的动势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当时人们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至今看来仍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生活气息。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淘洗之后,汉画的艺术形式仍然呈现出强悍的生命活力,感动着我们现代人。汉画中大胆的夸张变形、线面快节奏的转换所形成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又充满了现代感。两千年前的汉画与现当代艺术,心有灵犀一点通。弘扬中华文化,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是今天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汉画则以它恢弘的气度、豪放的风格、健康的形式、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成为中国新文化的精彩组成部分。
汉画拓片成高档艺术品
汉画拓片,是指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拓片。这些拓片是一种汉画造像艺术品的再创作。好的拓片不仅能将雕镌塑作的三维作品忠实地转换成二维图形,而且还能通过传拓殊的方法在纸面上形成某些特殊的肌理或凹凸,使这种二维图像有浓浓的金石韵味。所以,汉画拓片成为一种高档的艺术品,也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收藏品,受到社会上层文化名流的青睐。由于汉画资源稀缺等因素,后人一般多从汉画拓片上欣赏画像的魅力。从原砖上拓制而成的拓片,是一门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于一体的艺术门类。汉画拓片收藏入门门槛较高,加上稀缺性,建国后的几十年间,一直处在小众收藏的领域。近年来,由于国内一些重要博物馆展览了一些民间汉画收藏家收藏的汉画拓片,使汉画这种文化品位高的收藏品渐渐引起收藏者的重视,收藏队伍不断扩大;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藏家、文博机构对汉画的认识也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很多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汉画拓片收藏越来越受到重视。另一方面收藏者自身文化素养与鉴赏力的逐步提高,汉画拓片行情不断回升。近年来,汉画拓片拍卖成交率也是普遍高于其他古籍物品,价格更是节节攀升,尤其是朱拓拓片,拍卖成交率也是普遍高于其他古籍物品。
汉画拓片收藏需文化底蕴
汉画拓片收藏需要较深的传统文化底蕴,需要一种发自心底的热爱,而不是仅仅把它视为一种投资手段,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涉及汉画拓片收藏时还需多读多看多辨析。汉画作为一种艺术品,历来翻刻便出现了。如:有的原石尚在即依照拓片另刻一石,拓出后冒充原石拓片,此为翻刻。被翻的原石有的是损泐模糊,或地处偏僻,善本难得,捶拓不便,有的是商人牟利,做出赝品,鱼目混珠。
从目前情况来看,想从事汉画拓片的收藏爱好者,一定要摆正姿态,有多少能力就办多少事。平时注意积累汉文化基本常识,多看专业书籍,多听专家点评,多实践多学习,平衡心态,量力而行,不要跟风和炒作,不要想着一夜暴富,也不要专注于捡漏。尤其要注意其赝品较多,要提防以伪充真,以劣充优,以次充好。汉画拓片收藏不能盲目投资,必需本着一颗平常心,不要在乎其贵重与否,任何汉画拓片收藏品都有其自己的价值。
汉画拓片收藏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为了保存历史的一项崇高事业。对于笔者来说,汉画拓片收藏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汉画拓片收藏也让我感到无比的快乐,点缀了我的生活。为了收集到更多的汉画,我还与全国各地的许多汉画收藏家结下深厚友谊,平日里常与他们鸿雁传书,一方面是交流收藏心得体会,一方面是互相交换汉画拓片,这样极大地丰富了我收藏汉画的知识和开拓了视野。
雕刻艺术入门知识范文5
案例2:外企主管安女士去云南游玩,在当地一家据说很有名的翡翠店里买了只又绿又透的翡翠。店老板开价2万元,她砍价至3000元成交。回来后到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发现竟是B货,于是大呼上当。
虽说“黄金有价玉无价”,但一件饰物出现在市场上,就肯定会有一个价格。如何以专业的眼光评估翡翠价格,这是翠友必须要学习的知识。
万瑞祥翡翠俱乐部首席鉴赏专家万认为,翡翠最看重的就是种和色。纯天然的翡翠,若又绿又透,价格至少在万元以上,甚至高达几十、几百万元。如果具备了这些常识,就不会出现案例中所说的问题了。
翡翠价格的高低是由翡翠本身的品质决定的,万说,其定价的基础是比较。这从侧面反映了翡翠的定价很难,它出自实战,与市场的行情直接有关。万认为,可以从5个方面来欣赏评估一件翡翠的价值,即(颜)色、种(分)、工(艺)、形(状)、意(境)。
种和色是内在品质,主要取决于翡翠自身;工和形是外在品质,主要取决于玉工的再加工;而意,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整体体现了一件翡翠的经济和艺术价值,乃至能否传世。“色、种、工、形、意”俱佳的翡翠值得大胆投资与收藏。
颜色
行话说,“一分色十分价”,通常把颜色作为评价翡翠的首要因素。好的颜色要达到的标准是:浓、正、阳、均。
浓 指颜色要深,而不是淡淡的几丝。但也不宜过浓,就翡翠绿色来讲,最好在70%~80%,90%已经过浓了。
正 颜色以纯正为佳,不要混有其他的颜色。例如油青中因常混有蓝色,价值相应降低。
阳 指翡翠颜色的鲜阳明亮程度。主要由翡翠含绿色和黑色或灰色的比决定。绿色比例多,颜色会明亮;若含黑或灰色多了,颜色就灰暗了。行家往往采取形象的方法来表示颜色的鲜阳,例如黄杨绿、鹦鹉绿、葱心绿、辣椒绿,都是指鲜阳的颜色;而菠菜绿、油青绿、江水绿、黑绿,则指颜色沉闷的暗绿色。越鲜阳的翡翠价值越高。
均 又称和,指颜色分布的均匀度。翡翠的颜色分布一般都是不均匀的,如能得到颜色分布均匀的翡翠不是容易的事。
总体来看,最佳的颜色,应该是绿色纯正、绿色浓度在70%~80%、颜阳明亮、颜色分布均匀,这类高档翡翠,行家习惯称为老坑种。
在翡翠中,一般以绿色为贵。当然不乏因个人喜好,偏好黄色或是紫色。也不意味着不是绿色的就一定价低,还要综合看种头和质地等。
种分
“千种玛瑙万种玉”,指的是翡翠的颜色和种分非常多样,不能像钻石一样简单分级。看种分是看翡翠的关键,俗话说“外行看色,内行看种”,如果能分清翡翠的种分,则已经入门了。
种即翡翠的质地与结构,质地越细腻,玉质就越晶莹剔透。种常常与“水”和“底”联系在一起看。一般说来,越透明,结晶颗粒越细腻,翡翠就越好,也就是常说的“种分好,水头足”。
种是翡翠之本,无种的翡翠无异于糙石。依据翡翠结构的疏密和晶粒粗细程度可将种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清代和民国时,翡翠是有绿色就值钱,没有绿色就是废料,而现在种分越来越被看重。2001年到现在,以前不被重视的纯白色的玻璃种价格至少上涨了50倍。
种分为老种、新种、新老种。老种指的是种分细腻、透明度高的翡翠,新种指的是种分粗糙、透明度差的翡翠,因此老种翡翠的价格要远远高于新种。“翡翠皇后”欧阳秋眉将其分为:老坑种、深青种、铁龙生种、雍曲种、丝瓜绿种、梅花鹿种、芙蓉种、豆种、玻璃种、冰种、油青种、雷劈种、跳青种、金丝种、花青种、白底青种、“八三”种、“八二”种、卡达种、紫罗兰种、紫青玉、乌鸡种、红玉、黄玉、福禄寿种、干青种、墨翠共26种(玻璃种和冰种合算一大种)。
“水”也叫“水头”,指翡翠的透光性,也就是翡翠的透明程度。行家将水分为一到三分,由低到高透明度逐渐增加。三分水最透明,玻璃种就是三分水。但常常出现有的翡翠只有半分水,简单分级不够,万建议把水头分为十级:玻璃种为9~10分水,冰种为7~8分水,油种为6~7分水,细豆种为5~6分水,粗豆种为3~4分水,干白种为1~2分水。
另一个常用的相关名词叫“底儿”,也有行家叫“底水”或“底张”,实际上都是在说翡翠的透明程度。它是由翡翠结晶颗粒的大小、翡翠毡状结构的细密程度决定的,结晶颗粒越小、毡状结构越致密,翡翠的透明度越高,种水越佳。
工艺
翡翠制品并不是雕刻越复杂越值钱,而是越简洁价值反而可能越高。在翡翠加工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无绺不做花。没有绺裂、毛病的翡翠原料,是不轻易雕刻线条图案的。一般来说,带雕花的手镯比没雕花的手镯价格要低。成交额最高的翡翠首饰是戒面、珠链。一条翡翠珠链能卖到8000万港币,一颗小小的翡翠圆珠就价值300多万元。戒面、珠链之所以价格最贵,是因为不能雕任何花纹、图案,对原料要求最高。
因此,翡翠的工艺要少而精,工艺越复杂的说明原料不好,工艺越少,则原料越完整。但工少不等于不精致,美玉还需佳技,精工能提升翡翠的价值。
形状
看形状是否饱满、周正。太细、太扁、不对称、偏斜都不好。同样种色的翡翠,形状好的比形状差的翡翠价格差距很大。例如两个翡翠戒指,色种都是一流的,但形状饱满的比形状薄的价格差距10倍。形状较易被人忽略,但实际上对定价的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翡翠当然是越大越值钱,但大的要合理,更要有美感。如果大而不当,也没有太多升值空间。对于薄厚来讲,当然也是厚了好,但越厚用料越多,而且要求料要完整,这很难达到。
意境
翡翠是一件艺术品,不能只看原料的价钱,同样要看翡翠的意境是否很美,能否真正进入人的灵魂深处。
万谈意境
看一件翡翠的意境,有3个境界。普通人一般处在第一个境界,他们仅把翡翠看作一件首饰,只关注外形好不好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是行家的境界,他们通过看一件成品而把整个翡翠进行了还原。他们看到了是原料和工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个境界即把翡翠看作一件艺术品,看的是人的工艺和原料的完美结合,看到的是能被时间所凝固的价值。正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返璞归真。第三个境界即使很多行家也难以企及。
雕刻艺术入门知识范文6
一、风生水起
早些年间,由于人们对其价值认识不足,印章的价值也被埋没。据了解,即使是同一名家,其书法作品的价格往往会高过印章作品许多。而在书画拍卖会上,印章也只是作为书画的附属品被拍卖。
随着北京奥运会“中国印”的推出,印章篆刻吸引了越来越多收藏者的眼光。往日只被视为书画点缀和配角的印章一下子被推至台前,成为收藏和拍卖领域的一匹“黑马”。
香港苏富比举行中国瓷器及工艺品2010年拍卖会。清乾隆帝御宝题诗“太上皇帝”白玉圆玺成交价9586万港币,刷新御制玉玺世界拍卖纪录。2010年10月17日,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中国印石专场拍卖会上,一方巴林刘关张冻石地鸡血石章,起拍价120万元人民币,经过几番竞价,以168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参拍的中高档印章数量虽然较少,但成交率却很高,而且价格一直不断攀升。相比中国书画价格大幅上涨而言,印章的价格则仍处于较低的位置。在艺术品市场火热的当下,印章的收藏前景也相当乐观。不少收藏者因此把印章看作是艺术品市场的一只潜力股。
二、内在价值
印章的取材是多元的,除了铜、瓷、琉璃须经铸或窑烧外,其余玉、石、牙、骨、竹、木、犀角等,均从大自然中取料整治,然后加工。
印章集篆刻艺术、人文历史、珍贵材质、精美工艺于一身。在历史上,篆刻与诗、书、画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四绝”、“四全”,是中国文人墨客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
一方小小的印章可以联系着丰富的史实,并且具有正史的特殊功能,自东周以后的各朝,几乎达到了无官不用印的程度,利用古玺印部分复原古代职官制度,了解社会结构,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印章的材质、钮式、文句、图案,特别是私印中的名、字、号都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民俗与民情的见证,也是重要的民俗学和美学遗产。
印面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以其特殊的制作方法,结合了笔与刀的特质而成为魅力自备的艺术形式。通过章法、篆法、刀法来表现出艺术趣味,更融入书法、绘画、雕刻为一体的艺术理念,在方寸之中自然流淌。
边款艺术如绘画之题款一样,一印之成,刻于印侧的说明文字。体有真、草、隶、篆之别,款有单款、双款、短语、长跋之设,并记以年月,创作地点,抒发印中之未发,把印面的艺术思想通过边款形式加以延续,从中悉见作者的思想感情、境界高度、艺术观念。
印钮也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艺术,最初的功用是便于携带和使用按捺而产生的。后来,人们不断地赋予它审美上的雕琢、更寓以丰富的含义,逐渐形成了与印面为一体的印钮艺术,通过所刻画的物象,传递给人们一种意境追求、审美风尚、和对生活美好的渴求和憧憬。
一方绝美的印章,除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之外,其经济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随着朝代的更迭,时光的流走,名人的呵护,藏家的传递,它自身的价值也很直接地用价格加以说明。
有关专家表示,印章的收藏价值要看三个方面:材质和形制;印章是否为名家所刻;印章是否为名人所用。
三、小心赝品
收藏印章同收藏其他艺术品一样,需掌握一定的辨伪能力,这就要求藏家多学习历史知识,多查证历史文献,多把玩古今印章,陶冶情操。
一般收藏者得到古铜印时,大都准备一块泥丸,钤盖为封泥状观看字形精神状态,后再拓印蜕从文字上加以校正,从印章锈色辨别真伪。古铜私印大多为铜质,距今二千余年会产生绿漆钴、红漆钴、水银钴、黑漆钴等不同的腐蚀。因出土地域的不同还会有“水坑”、“旱坑”、“生坑”等,锈色也有所不同。这些锈色因铜质本身的化学变化而形成,和印章融为一体,不易脱落和刮掉。而伪造的锈色大多是用颜料涂抹在印章表面,容易被刮掉,火烧也会产生化学气味。
例如,一藏家曾收了一方战国亭钮印,铜质锈色自然,印文讲究,重量合适,自认为真品,如“安汤心”,但经仔细观察却发现破绽。其边角作伪罕见,是用商周的青铜器残片对角粘接而成,印章外表根本看不出铜质的问题。这方问题印章,成为印章收藏的反面教材。最近,国内市场假玉印逐渐泛滥。因古玉印价格不菲,故仿造者手段特别高明。这些古玉印玉质很好,形制规范,但刻字无法达到汉人的意境。
四、收藏难点
由于历史原因,象牙、黄金、美玉等,这些印章是帝王皇族、官宦世家的专属刻章用料,民间很少采用,很多时候当权者也不允许别人使用。因此,现在常见的老印章基本上以石质为主。而老印章的石材涉及面很广,既有知名的寿山、青田、巴林、昌化等名石,也有鸡血、田黄等石中精品。但是,在收藏印章的爱好者中,可以说多数人对各种石材的研究并不多,加上市面上经常会出现伪造名石的印章,一不小心就着了道,影响人们收藏印章的热情。
其次,印章收藏中最受追捧的是名人印章。不论是名人的姓名章、字章、别号章,还是藏书章、鉴赏章等,都会在印文上有所体现。但中国文字发展有数千年历史,不同时代文字的字体都有差异。一方数百年前的老印章,上面的印文并不好认,外加文人雅客为追求艺术效果,通常会在刻章时自行安排某个偏旁的位置,想弄懂印文,需要收藏者具有一定文字造诣。
五、潜力巨大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印章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而完善的市场。相对中国书画而言,印章市场的狭小是不言而喻的。很多人尚未认清篆刻艺术的价值,参与投资与收藏的人士更是寥寥无几。导致印章市场迟迟未能开启。
近来,印章市场开始渐露曙光,一些精品印章拍卖屡创天价,激起了人们对印章投资与收藏市场前景的关注。这无疑为沉寂已久的篆刻界带来一股春风,似乎也预示了印章市场即将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