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学习环境 课堂延伸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78-01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它犹如一个无形的磁场,是一个班级形成共同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基础,也是一个班级团队精神的外在表现。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校教育的发展。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整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整合与学校的硬件设备、校级校规以及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多种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和谐的育人氛围,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在校园中接受教育,真正实现通过班级文化培养人、熏陶人、教育人和发展人的关键作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一、班级文化建设是教师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管理艺术的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发展的方向,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指南针,在一个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中,班级才有向前发展的动力,才会凝聚力量,团结向上。同时,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使班级工作有章可循、有始有终。当老师和学生都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的时候,学生的违纪现象和个人不良行为就会大大减少。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应做到心中有数。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整体计划,明白学校和班级的文化建设需要什么?怎么样去开展相应的工作?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二、班级文化建设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舒服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班级文化建设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室的布置,要根据专业化的要求进行合理布置,注意结合班级文化的内涵丰富其内容,在布局和颜色的装饰上要符合专业的要求、专业的特色,注意思想性、人文性、趣味性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多样的班级环境中受到熏陶与教育。例如,在导游专业的班级的墙面上添加许多景点的介绍;在烹饪专业的班级班级墙报中有许多的菜系和各种特色菜的介绍。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或者不经意中就进行了学习,同时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对自己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

三、班级文化建设对教学起辅助作用,是课堂的延伸

目前,大教育观已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课堂内的许多任务不一定能满足学生要求,这必然要求课外做大量的工作。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不能持之以恒。在职业学校中,学生的专业书籍更少,而且价格也不菲,很多学生没有能力或者不愿花钱去买专业的书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班级建立班级图书角,用共享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专业的相关书籍和资源,既可以加大同学们专业知识的阅读量,加强专业课学习的知识面,还可以使学生的经济上有一定的节约。另外,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也可在同学中收集、整理读书的摘要和笔记粘贴在班级的展板或学生园地的板块当中,让学生在收集中学习,在学习中整理,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这项活动在我校的导游专业开展的较为成功,班级的墙面上有许多导游专业的知识拓展,图文并茂,对帮助同学们学习专业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班级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情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职校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更要求学生的体育教育、人文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综合发展。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会为人处世,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的建设,可以对一个班级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面对社会和世界倍受关注的问题,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理解和认识;面对升学的失败,而迫于无奈对职校的选择,学生应该如何适应;面对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应该如何对待等。另外,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中,因为遇到一些困难,许多学生就有一种学习不好就一切都不好的思想和心态。而如何来改变学生对自己的看法,正视职校生活,树立自信心,并投入到当下的学习环境当中,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有一种归属感和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感觉。要充分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点,把学生取得的成绩展现给全班同学。或许你觉得只是一点点,我们认为微不足道,但是,只要通过班级墙报展现出来,都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树立起自信心,赶走“自卑”的心理,享受这一点点“成功”所带给他的喜悦。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2

The Significance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in Primary Schools

DU Meixiu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Sports,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Abstract For the students, through the strengthening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an promote the advancement of class spirit cul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t present, students generally focus on the books of knowledge, and often ignore the class environment the style of study, and other important influence on students' spiritual cultur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of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primary school class,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lass construction, then the impact on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lass of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detail, provides new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the modern school clas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promote the to improve the class cohesion, but also strengthen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tudents' self accomplishment and progress.

Key word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significance

0 引言

课外阅读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比较提倡的学习方式,但由于学习任务的增多,往往会忽略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外读物的学习,从而影响了课外阅读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较少的教育者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够对其发挥的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体现了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素质水平,同时也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实施,为学生打造良好的书香环境和学习氛围,并且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努力地学习和健康成长。

1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研究现状

近年来,对于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说明教育业也开始重视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问题,目前学者们也纷纷提出了不同的相关理论,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论基础。如金岚主要对班级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提炼和总结,通过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效度;杨欣全面揭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系统地阐明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影响,为现代教育者提供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促进了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正在逐渐增多,说明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影响。

2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内涵以其重要性

2.1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内涵

班级文化建设是进行校园建设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建设的内容一般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建设,其中精神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主要是指班级的学习风气、学习氛围、团体凝聚力以及与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等建设内容,能够指导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精神文化属于观念文化,具体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多种文化内涵,这些内容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的前途命运,所以,对于班级的精神文化应该根据其内在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全面的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合理性原则、长久性原则等等,全面性原则是指精神文化建设应该针对整个班级进行,充分考虑班?的整体性,对全体学生实行精神文化建设活动;可行性原则主要是指所采取的措施能够在实际的建设中发挥明显的效果,能够让学校和学生看到切实的利益和成果,这样才会使具体的工作内容在班级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性原则是指建设工作应该符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安排工作,确保学校和学生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长久性原则主要是指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内容,需要将精神文化不断地传承和发扬,能够感染更多的学生,这样才会使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持久稳定地进行下去。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比较重视的工作内容,所以,对于了解其内涵和需要保持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2.2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重要性

班级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能够对班级进行良好的包装,但是其内在的价值还需要通过精神文化来体现,精神文化能够体现一个班级是否团结、是否具有个性和良好的形象,学校一般会通过班级学生展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和学习风气来评价一个班级的整体素质水平。班级的精神文化也能够使班级更加团结和具有凝聚力,只有学生在统一的精神环境下学习和进行其他的活动,才会使整体拥有一致的学习理念和文化理念,树立统一的目标,并且学生们共同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道德素质密切相关,学生之间能够相互感染和学习,所以,统一的精神文化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团结一致,不断改进和提高个人修养,为班级赢得荣誉和做出贡献,使班级的精神文化更加富有魅力和感染力。

3 课外阅读对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影响

3.1 推荐励志读物,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提供能量

阅读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同时也能够塑造高贵的灵魂,在小学的班级,教师可以推荐一些课外励志读物,如《居里夫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能够引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自主地学习能够积极地发现读物中蕴藏的哲学道理,从而丰富了全体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储备。学生如果能够长时间的坚持阅读,并且可以通过学习将悟出的道理实际应用到生活中,对待问题和不同的事情能够拥有正确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在班级中树立榜样,并且吸引更多的学生共同学习,同时通过对励志刊物的阅读,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学生自觉地发现和领悟生活中蕴含的道理,促进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注入新鲜的能量。

3.2 组织班级课外阅读活动,增强班级学生的凝聚力

一个班级应该拥有共同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在相同的环境下,保持一致的行为理念,使班级更加团结和具有凝聚力。为了更好地完成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工作,学校会定期组织班级学生参加课外阅读的活动,如读书节、阅读比赛、经典读物竞猜等等,活动一般要求全员参与,可以以单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参与其中,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奋发的动力,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团结一致,相互帮助,共享学习成果,使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逐渐增强。通过组织课外阅读的相关活动,学生能够逐渐忽略个人的荣辱,开始重视一个班级、一个团体的整体利益,所以,课外阅读不仅仅促进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个人的素养。课外阅读活动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必要组织和进行,因为小学生正是处于刚刚认识知识和文化的阶段,通过有趣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业余生活,并且在课外阅读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能够增长见识和文化,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配合,从而打造有文化魅力的班级,使班级的能够更加团结和具有凝聚力。

3.3 通过分享课外阅读知识和收获,加强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学会相互之间进行分享学习成果,通过学生自主地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在课堂上分享个人看法和读物蕴藏的道理,能够增强其他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总结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偏好,安排不同种类的课外阅读,组织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互相发表建议和感想,并且可以对其他人的分享内容给予评价,这些活动都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会严格听从老师的安排,在课堂上也只会与老师进行讨论或者研究,而且经常会跟随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这样并不利于学生个人潜力的开发,现阶段提倡课堂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学习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独特的见解,不仅仅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班级更加富有活力,营造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4 提倡课外阅读,建设书香班级

通过提倡课外阅读,指导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和讨论,并且以读书为主题开展如以诗会友等类似的活动,在班级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经验加以引导,并且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阅读的精神,在进行相互评价时,学生和老师应该共同参与,不仅仅能够增强公平性,更加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的不足以及他人的优势,通过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使班级的学习风气更加浓郁,打造以书香文化为特色的班级形象。学生通过对课外阅读的研究,能够认识历史,认识经典的文化,认识自己与他人存在的差距,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生通过不断地改进,也能够促进整个班级的进步和完善,因此,提倡课外阅读,对学生个人和班级文化建设都是十分有利的,是现在学校进行教育改革最重要的途径,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下共同学习和成长。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3

1.1未能适应时代要求新时期,网络、新媒体的日新月异以及社会的多元化价值观要求班级文化的多元性,也就是班级文化的成长性,班级文化需要一种动态的变化来适应学生思想的成熟,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动态变化,这样才能发挥班级文化的集体趋同性、学生主体性、独特性、动态性等特点,实现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辐射功能、制约功能、心理调节等功能。然而,新时期,高职院校面对变革显得“应对不足”。

1.2未能符合学生心理大学生心理的成熟发展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首先,远离家庭关怀的大学生,归属和依存需要得到满足;其次,向往丰富的专业知识,强烈的求知心理需要得到满足;第三,面对未来的人生,不断需求自身社会能力发展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而这些心理需求的满足则往往需要通过学生所在班级所承载的优良班级文化来实现。当前,传统单一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未能将个性突出的大学生很好的凝聚在一起,学生的归属感差,面对学习未能形成合力,与个人职业能力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相应深层次的班级文化也未能有效的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当中,未能符合学生心理的需求。

1.3未能体现高职特点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职业能力,这样的高职教育特点要求高职院校的班级文化要具有相应的特点。目前,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一般是模仿和沿袭其他普通高校创建模式,呈现“泛校园文化”特征,缺乏“职业”特色,未能体现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调查显示,只有7.8%的同学认为“班级文化对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这能够从一定侧面说明职业教育没有融合到班级文化建设当中,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育理念没有在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贯彻始终。

1.4未能突出职教定位高职教育的职教定位是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班级文化应该围绕这一定位,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着力建设。然而,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却未能突出这一定位要求。班级职业文化氛围营造不够浓郁,对培养学生树立理想抱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的影响力较小;班级文化建设创新能力差,围绕职业能力提升搭建的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平台不足;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班级文化建设针对性不强,社会生存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引导较差。

1.5未能满足企业需求新时期,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已经不止局限于要求具备较高的职业工作能力上,对人才是否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以及自身发展能力即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要求日渐增强。由此,班级文化和企业需求的融合,特别是有指向性的企业文化的融合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但当前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内涵与企业需求脱节,不能及时把企业需求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对学生的教育就是“闭门造车”,所培养的人才往往与企业的需求有差距。

2提升班级文化建设有效性的意见措施

2.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重视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注意地位。首先,提升学生对班级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载体的多样性,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抓住当前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对“归属感、进取心、求发展”的心理需求,改变现行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增强班级文化的实效性;第三,迎合当前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将网络教育等新型的教育形式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让学生感兴趣,不断增强动手参与、驾驭能力,发挥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2.2加强班级文化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力度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班级精神文化不是一种制度,而是高于制度的一种班级精神层面的集合,需要在长时间的建设中逐渐形成,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辅导员,要持续正确、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和培养,拒绝班级文化建设“形聚神散”的现象,提升班级文化建设的层次,用良性的精神力量更好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 中职班级文化建设 学生日常管理 协调

一、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日常管理要求现状分析

1.中职日常管理要求现状

学校对中职生日常管理要求基本上都有一套标准,其中涉及早操、升旗、课堂考勤、宿舍卫生、宿舍安全、班团会、按时归宿等各个方面。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大量日常工作是围绕以上各方面检查、通报及处理展开的。中职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时期,存在不同程序的叛逆,对学校各种日常管理约束存在较大的抵触,所以预防和处理违纪情况,几乎占用辅导员和班主任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有学者对中职学生日常管理现状的调查正反映了以上情况。目前,教职员工与学生对学校学业管理持认可态度。但是,教师普遍认为学校在纪律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和约束力一般,其中除了对纪律作风评比和管制刀具的排查管理的评价较好之外,其他针对学生纪律管理方面评价都较差。学生对除管制刀具的排查、纪律作风评比、学管人员宿舍值班检查和对夜不归寝等严重违纪认为一般外,其他如对课堂考勤、早间操检查等日常管理认为较差[1]。

2.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据是中职学生的现实状况。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源年龄不齐,文化素养偏低,在初中阶段基本属于“被放弃人群”[2]。中职学生入学不久,便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学习被动,有厌学情绪;在校期间基本成为“混天一族”。

针对这种情况,中职班级文化几乎成了“管教文化”,辅导员、班主任几乎奔波于抓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等事务中,这些做法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学生抵触情绪大,导致治标不治本,长期效果较差。班级文化建设的其他做法如让学生制定目标、创造良好的教室环境、制定班规班歌班级口号[3],存在重视程度不足、针对性不强、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特点的问题[4]。

归纳起来,中职班级文化建设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学生缺乏以综合素质提高为特点的班级文化意识

目前,到中职读书大多是家长对子女的选择,而家长选择的原因不外乎小孩学习成绩差、毕业后能直接找到工作和没有时间对小孩进行管教,希望学校对小孩进行教育等因素,所以中职学生中存在大量“问题家庭”子女,单亲、留守、寄养等家庭的学生比较多,这些学生往往我行我素,不爱学习,无视学校教育。某些学生家长对中职校的教育缺乏认识,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一门技能而已,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学生得不到家长积极、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家长的这种认识直接对学生班级文化意识产生负面影响。

(2)学生缺乏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美化意识

整洁、明丽的教室环境和温馨、舒适、卫生的宿舍环境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对教育对象在读书期间及至整个人生都将产生正面的影响。中职学生由于受以前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的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相对较差,在卫生习惯上缺乏自主性和持久性,在个人卫生习惯、班级环境保洁、保护环境意识上都相对较差,有些学生甚至在家里从未搞过家里卫生。

二、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与日常管理要求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中职教育者逐步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从班风、学风各方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与此同时,教育者在努力纠正中职生入校后暴露的日常行为方面的不良现象,使得班级文化建设与日常管理要求出现不协调的现象。一方面教育者在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另一方面学生对班级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抵触行为,从而使班级文化建设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管理者继续进行保姆式日常行为管理,无暇思考和顾及班级文化建设,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三、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与日常管理要求之间存在矛盾的原因分析

经过更深入细致的分析可以发现,班级文化建设存在不能适应时代、不符合学生心理等问题,从而导致中职生对日常管理要求抵触。

1.班级文化建设未能适应时代要求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日新月异,学生接受的信息都是零散的、碎片式的。所以,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一种动态的变化适应学生接受事物的特点,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动态变化,这样才能发挥班级文化的学生主体性、独特性、动态性等特点,实现班级文化的自我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和心理调节等功能。然而,中职学校面对新形势显得应对措施不足,依然传统地将班级文化做得大而全,未能抓住一些“点”而做,以一些“点”而联结,导致班级文化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应付式,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尚且如此,日常管理不会太认真执行,从而产生不遵守学校日常管理规定的动机。

2.未能符合学生成长心理

中职生心理的成熟发展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远离家庭关怀的学生,归属和依存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其次,向往丰富的专业知识,强烈的求知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最后,面对未来的人生,不断需求自身社会能力发展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而这些心理需求的满足需要通过班级文化实现。传统大而全且虚的班级文化建设未能满足中职生成长心理的需要,学生的归属感不强,与个人职业能力相关的成长成才班级文化未能很好地创建。这种班级文化建设现状更加剧了与强制性的日常管理要求之间的矛盾。

四、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日常管理相协调的对策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的发展,中职生对日常管理的抵触只能通过良好的班级文化创建“疏”,而不能用强制措施“堵”,这样才能使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日常管理相协调。

1.营造成长、成才文化

中职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熟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一旦缺乏家长管教和工作压力时,很容易沉迷上网、聊天、打游戏,认为这就是接触社会,也由于没有人生规划、没有明确人生目标,容易出现学习态度不积极对自身要求不严格的现象。同时,正是中职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存在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教育管理者一定要根据这个特点,在尊重成长规律、尊重差异、尊重学生权利的前提下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学生激励他们,用老师成长的亲身经历引导他们,用负面的例子警示他们,激发学生的成长、成才动机,让被动成长成为主动成长。

2.营造制度文化

中职生这个群体对自由的理解较为极端,他们认为没有任何规章就是自由,认为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是自由。针对这种情况,教育者一定要依据制度形成的规律营造制度文化,首先制定班级制度时要学生共同参与;其次,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大家相互监督;最后,对违反制度的情形要多引导,而非一味惩罚。让遵守制度成为一种主流,让不遵守制度边缘化。在课堂、出勤、早操、宿舍生活等各个方面,使学生有制度意识,让制度文化无形地影响每位学生。

3.营造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积极向上的文化

在学生日常管理方面,多开展一些引导性活动,确定一些可实现的目标,激发学生的争创意识,如宿舍内务大比武、三星级宿舍创建、书香型宿舍创建、班级创意文化墙比赛、小制作比赛等,在创建过程中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用先进文化引领人。另外,这些活动一定要有成果,还要大力宣扬这些成果,让学生付出之后获得一种满足感,以至于对以后的活动产生一种美好的期待。

4.营造职业文化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个目标表明中职学生的培养具有明显的职业性,教育者需要把职业要求进行非常透彻地理解,在班级化创建时把职业要求引入日常管理要求中,如把无菌的职业要求引入医学生的教室和宿舍卫生要求当中,把严格上下班时间这一职业要求引入不迟到、不早退等考勤管理中。

总之,教育者要针对中职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规律,通过多种文化营造,将班级文化创建融入学生日常管理活动中,让文化真正成为一种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姝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日常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5.

[2]韩龙君.中职学校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141-142.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班级文化 美学原则

有人说,一个人如果血液中没有本民族的文化在蠕动、在滋润,这个人就是一个真正流落异乡的人,就是一个没有了灵魂的人。人的肉体靠骨骼支撑,而人的精神则要靠内在的文化来健全。一个缺乏精神、灵魂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他(她)必将是一具行尸走肉,与其他动物无异。可见,文化对于一个人人格的健全、精神的独立是何等重要!

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场所,是传授知识的所在,它也理所应当成为集聚民族文化的最大气场。而最能体现学校文化魅力的地方应是班级。班级的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使一个班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使一个班级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我认为应当以文化来构建班级之魂。

那么班级文化建设有没有可以遵循的美学原则呢?笔者认为是有的。

一、班级文化建设应具有原创性

所谓原创性,就是班级文化从形式到内容都应该是师生的独创。为什么原先悬挂于教室的名人名言会远离学生的生活,会失去它的生命力,并不是名人名言的错误和过时,很大的原因在于它并非学生们的创造,不具备亲和力。学生要想从中得到滋养,中间有着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哪有取之于“生”,而用之于“生”那样的直接和鲜活?因为从形象的设计、内容的填补、边框的裁定、色彩的选择、线条的搭配等等,都投影上了学生们的辛劳、创造、想象和理想,它就能让学生们产生亲切感和成就感,产生甜蜜的家的感觉,学生们就更容易热爱它、呵护它,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会被激发出来。

二、班级文化建设应具有时代性

文化的内涵是深层次的,但它必定也是与时俱进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都会产生一些新的元素。班级文化要坚持时代的主方向,但支流的融入也一定会给班级文化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文化是立体的概念,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跟随着时代的脉搏,通过主动的研究来探寻不同人物、不同事件、不同地域背后蕴藏的文化意义。由于班级文化建设紧紧地跟随着时代的步伐,学生们会始终保持着触觉的敏锐性而不至于麻木,始终保留着浓郁的兴趣而不至于冷淡,始终关注着外面的世界而不至于闭塞,始终激发着强烈的求知欲而不至于停滞,始终坚挺着独立的人格而不至于人云亦云,始终丰富着自己的情感而不至于冷漠……

三、班级文化建设应具有融洽性

融洽性原则,在这里也可称之为“简洁性原则”。曾经看过一些学校的班级文化布置,给人的感觉是花里胡哨,密集型轰炸。首先是色彩的过于华丽,其次是形状过于繁琐,最后是空间的过度利用。有的布置者把教室变成了游乐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审美心理,但不管是何学段,有一点万不能忽略,那就是教室的功能。教室是供学生学习的场所。其他所有一切,都是辅的、服务性的。它应为学生在教室内更好的学习、生活、成长服务。班级的文化布置有时很像作画,哪里应该浓墨重彩,哪里只应点到为止;哪里应讲究“实”,哪里只能讲究“虚”,都十分讲究。但不管怎样布置,它都应该使班级融洽,使学生舒畅,使教学和谐,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班级文化建设应具有均衡性

班级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空间,在布置班级文化时,应努力照顾到空间的均衡性。有些班级在布置班级文化时,某些区域过于集中,而某些区域又留有太多的空白,这就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不平衡感。在布置相对集中的区域的学生,会有较多的压抑感;坐在布置比较空白的区域的学生,则会有一种被剔除在外的孤独感。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一种文化审视心理上的不均衡,这不利于整个班级的和谐发展。

五、班级文化建设应具有流动性

所谓“流动性原则”,也就是布置班级文化时,应考虑到它的立体性和整体的连贯性。要让布置充实而不空洞,流畅而不死板,要带有美的活力和张力。譬如,正方形和长方形就不如圆形具有美的冲击力;孤立的存在就不如空间上的照应具有美的传递力;内容的单一就不如内容的精彩纷呈具有美的亲和力。总之,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办学思想的直观参照,是课内知识的合理延伸,是学生文化空间的有效拓展。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 班级文化 建设方法 和谐发展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前沿阵地,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促进作用。班级文化直接影响学生在班级中的生活质量,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水平,影响学生以后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发展。而积极的班级文化对每个学生而言都可以内化为进取精神,形成内在前进动力,同时作为外部推力推动着每个人昂扬奋进,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处于重要位置,但作为班级文化建设重要内容的积极班级文化建设却没有被班级管理、教育者单独提出,更没有被推举到重要位置,也没有系统的建设方法。其实,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勤于实践,用心总结,积极建设班级文化还是有章可循的。积极班级文化建设应主要围绕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层面,扎实稳妥地进行建设。

一、物质文化层面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打造整洁环境,陶冶愉悦心灵。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主要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积极向上的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我们要创造整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到有股清新气息扑面而来,精神为之一振,让学生在教室里有心情愉悦、神清气爽之感。相反,如果教室里脏、乱、差,给学生带来的不良情绪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的环境中认真学习更是无从谈起。

2.建设文化版块,让墙壁 “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教室的每面墙壁说话,使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积极向上的文化气息,无形中一定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室内的每点方寸之地,让它“说话”。可以在教室墙壁上张贴、悬挂一些名人语录、名言警句。当然,名人语录、名言警句要经过精心选择,内容既经典又新颖,同时注重“与时俱进”的原则。否则,会让学生没有新奇之感,甚至有的学生会把它们当做“陈词滥调”加以排斥,只有与时俱进、富有时代气息的语录才更能激发学生积极进取、昂扬奋发的精神,更能叩击学生的心扉,更能引起学生的思索,更能让学生的心灵与时代贴得更近。

二、制度文化层面建设

一个班级科学管理的前提是规章制度的规范化。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必然需要有相应的纪律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班级的规章制度给学生提供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行为标准,因此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而不是简单的受约束的对象。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在每学年的开学伊始,首先由班级管理老师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还要在班级中讨论、反思,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些制度制定的意义、目的,让学生体会这些制度存在的必要性。更为重要的是依据这些制度,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制定相应的、具体的班级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时,老师不能搞一言堂,一切老师说了算,要充分激励学生,让学生成为制度的制定者,老师只做适当的引导、指导。实践证明,学生自己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学生更能积极接受、更能乐意遵守。

三、精神文化层面建设

作为班级文化的深层面,良好的精神文化在班级管理、提升学生积极心理情绪方面的效果尤为突出。我们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开展积极主题教育,形成积极心理。

主题班(队)会是班级进行集体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有鲜明主题,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让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活动。我们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进取精神的相关主题开展活动,以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心理的形成。

例如:我们可以确立“我为自己掌舵”为主题的目标、理想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确立目标的重要性,并主动在新学期设立目标,科学地制订学习计划。由于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中的苦与乐”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换个角度看待学习中的苦,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中的快乐,让学生发掘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精神。

……

我们要在不同时期确定相应的主题,促使学生持续不断地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2.创作班级口号,澎湃无限激情。

积极的心态离不开积极的班风。为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很多老师都会确立自己班级的口号。其实,这也是班级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在班风的确(创)立过程中要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作好的口号我们还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展示、运用,以使学生自己创作的口号能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

3.学习优异榜样,汲取正面能量。

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让学生感受正能量、汲取正能量,进而传播正能量,我们要多方面、多渠道树立优异榜样,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正常收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开展励志影片展播、励志歌曲传唱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向积极层面。

总体来说,对于积极班级文化建设,我们主要围绕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扎实有序地进行建设。当然,这三个层面不能完全割裂,要“貌分神合”,因为这三个层面对积极班级文化建设来说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对学生的影响也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积极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与策略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调整、优化,使我们的思路更清晰,方法更科学,行动更有效,使班级呈现出全面的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获得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学农.中学班级文化建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