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范文1
一、人文教育与高校英语教学结合的基础与可行性
人文教育与高校英语教学相结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正是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促使下,才为人文教育与高校英语教学结合提供了基础与可行性。首先,提高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水平越来越高,原有的只注重专业技能水平不注重职业素养的状况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当下,对人的本身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性的闪光点与负责任、阳光积极的态度在职业道路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青睐。在网络兴起的时代,人文教育的呼声高涨,社会的发展不需要专业水平高但是人格恶劣的恶性人才。社会发展的需求促使当前高校的教育模式必须做出改变,在原有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人文教育和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其次,增加人文教育是当前教育事业改革的要求。我国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教育事业本来应该达到的目的,在发展过程中迷失方向。由于教育事业的专业化,导致当前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递与专业技能的培训,在培养人才的体系中充满功利性与目的性。教学的本质目的是“让人变成更好的人”,但是当前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的“身体”“大脑”进行侧重教育,而忽略对学生的“内心”及“灵魂”进行教育。曾经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犯下了“高分低能”培养的错误,但是当前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培养出“高能低德”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人的品质道德教育及知识技能教育应该是双管齐下的,同时,品质道德教育应该是作为基础与核心的,这样才是教育本身的属性。当前在教育事业改革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使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得到提升。最后,人文教育的提出是高校英语教学边界扩充的体现。当前边界扩充已经成了社会发展的热词,简单来说边界扩充可以理解为扩大服务范围与数量,提高自身内涵,例如买鞋的可以增加卖鞋垫、卖鞋油、卖袜子、提供旧物处理服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则表现为当前语文教学中提倡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人文教育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也是同样的道理,二者有机融合的实现基础是人文教育能够为英语教育提供更多的精神内涵与底蕴,而英语教学则为人文教育的实现提供了载体,二者互相促进。
二、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以教材为基础,将教学内容与人文教育相结合。高校英语教学的中心是教材,教学活动的展开是围绕教材进行的。作为一门实用性很高的学科,英语教学过程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从而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提炼与总结出来的内容,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正好可以将人文精神与英语教学连接起来。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自主产生对人文精神的向往,下意识地向人文精神方向靠拢,增加对人文精神的认识与理解,增加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贴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受到人文教育的影响,学生会在实际生活中下意识地根据人文精神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时刻以人文精神塑造自己的人格。人文教育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可以提高英语教学的精神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利用探究能力分析人文精神的内涵,改变传统枯燥无味的英语教学过程,营造探究氛围浓郁的英语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涉及国家历史发展、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西方国家在文艺复兴时代正是人文精神复苏、崛起的时代,首先提出人文精神的概念,教师可以在讲解西方历史与文化的过程中着重人文精神的容纳。充分利用教材是人文教育与英语教学融合的基础,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发挥创造力与能动性,从而使人文教育能够融入教材内容中。(二)营造人文氛围。人文知识的学习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二是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渲染与熏陶。人文精神是针对人的心灵与灵魂而产生作用与影响的力量,这就使人文精神的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学生的领悟与理解,而不能够让教师以填鸭式的方法将人文精神硬塞给学生,这样只会起到反作用。在一些历史悠久的高校,其人文气息是十分浓郁的,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在为学生讲述校园历史的过程中增加人文教育内容,加深学生对校史的了解,增加学生对学校的热爱。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办一些小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增加人文气息氛围。例如可以举办以人文气息为主题的英语演讲比赛,让学生能够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加强对人文精神知识的积累,比赛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演讲内容使学生分享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与领悟。人文氛围的形成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人文精神的影响,对人文意识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三)引导学生建立人文精神体系。从某些方面来讲,人文精神体系与人的价值观体系是存在一致性的。人文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文精神体系,在实际生活中指导自身的实践活动,从而变成一个优秀的人。人文精神体系的形成是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对人文精神具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人文学习的最终成果。但是当前人文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虽然对人文精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没有形成一个切实的深刻的人文精神概念,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对人文精神加以运用,致使人文精神的学习过程没有体现出过程。一些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识与理解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终究没有达精神的实质。这就促使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人文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使其能够形成一个构架完备的体系,督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人文精神,才能够使人文教育发挥真正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对具有高素质与人文精神修养的人才需求一定会越来越多,使人文教育与高校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够让学生形精神体系,具备国际化素养。人文精神与英语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积极促进人文精神与英语教学的融合,使人文教育水平与英语教学水平齐头并进,共同得到提高,为培养出满足我国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作者:韩林耕 单位:长春大学
参考文献:
[1]邢星.人文教育与高校英语教学研究[J].中国培训,2016(08):127.
[2]曾小艳.人文教育与高校英语教学研究[J].学园(教育科研),2012(18):63.
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范文2
【摘要】高中政治既是一门必修学科,又是一门人文学科,因此,它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本文将着重探讨高中政治教学中挖掘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高中政治;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的概念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认识和反省,能够区别于其他物种,是人类所特有的属性。人文精神一说最早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普遍指人类对于人性、真理、生活的追求。它体现了人类的自我关怀,是人类对于自己的尊重。人文精神是人类不断进步中所凝聚出的思想结晶。虽然世界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但它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一切以人为本,是一种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
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意义
高中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重点培养的对象。作为国家的接班人,将承担起民族复兴的艰巨使命。人文精神能够为生活、为生命的指出前进的方向,是一门高深的生命哲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一种目光长远的表现。学生毕业后,不论是战斗在各个领域的精英,还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芸芸众生,人文精神都将对他们有所帮助。在一个人漫长的生命中,人文精神会成为人的旅途向导,在一个民族的发展史上,人文精神是整个民族立足于世界的重要支撑。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意义非凡。
三、高中政治教学与人文精神的现状
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一般都不会注意到人文精神培养这一块,日常教学纯粹是为了政治教学,基本不会考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人文精神。高中政治教师虽然或多或少了解人文精神,但是碍于最终高中的限制性,都会把精力都花在考纲内容的讲解上。而作为学生,整天在学校学习各种学科,对于人文精神接触较少,缺乏一定的认识,很难明白人文精神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人文精神,导致了在现代高中政治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的空缺,这种现状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对自我,对世界的不够了解。问题普遍存在,需要做出改变,寻求突破。
四、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
(一)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在课前预先熟悉一下课本内容,发掘出隐含在课本中的人文部分。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课前花时间为学生准备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人文精神元素。切记一定要和当堂课的内容有关,在引入时要自然,万万不能生搬硬套,给学生一种为了引入人文精神而特意引入的感觉。像“生活与消费”、“生产与发展”等一些章节,本身与人文并没有多少明显的联系,在这些章节的讲解中如果过于追求人文精神的渗透,强行扯太多人文因素,会给人以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反而影响了正常教学的效果。
(二)把人文精神和教材内容相结合
人文精神在高中政治教材中其实有很多章节都有明显的关联,把人文精神和教材内容的结合起来其实并不难。像讲到“公民的政治生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些内容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恰恰以人为本就是人文精神最主要的三大内容之一。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本身就和人文精神密不可分,只是在编辑教学文本时把人文精神收敛了一些。高中政治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挖掘,发现课文中的人文部分,把人文精神和教材内容良好的结合起来。真正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灌输人文主义思想。
(三)鼓励学生在课后学习人文精神
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只是一部分,一定要鼓励学生在课后自己主动去学习人文精神。其实现在的高中生,绝大多数对人文精神知之甚少。在课上被动的学习一些皮毛并不能达到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应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对人文精神方面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查找资料,进一步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人文知识感到渴望时,才能更好地在高中渗透人文精神。
(四)开展人文精神主题活动
在正常的教学进度下,基础年级的课时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富余,教师完全可以在学期中间挤出一两节课专门用来开展一些人文精神主题活动。举办活动,正好符合年轻人好动好热闹的特点,教师督促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轻松。有规律的尽可能多展开一些这类活动,形式要多样,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学校领导要鼓励政治教师多多开展此类活动。
人文精神的培养的实施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要对人文精神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当好指导者的角色,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学校领导方面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三方共同努力,推动人文精神在高中政治教学领域的普及和渗透。
五、结语
人文精神听起来很飘渺玄乎,但是它是每个民族特有的灵魂面貌,它凝聚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主要就是介绍、分析、研究各种近现代政治巨人的思想精神。在高中政治教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本来就应该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之中。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明白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实践、拓展。
参考文献
[1]孔勇.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J].科教文汇,2011(32):92-92
[2]李玉梅.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6:129
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渗透
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学生的人文精神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高中语文本身是一门饱含人文的学科,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对高中生有良好的熏陶作用,对于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精神也有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的概述
人文精神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自我关怀,主要体现在对人尊严、价值、命运的保护等,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状的重视,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对人格的肯定[1]。人类精神的重心是人类本身,注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构建良好的人文精神体系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门优秀的学科,但人文精神能够让人学会如何成为人。当然,人文精神需要一个载体来使它发挥作用,来实现在学科中的人文教育,语文则成为了人文教育的主要学科。高中的学习是学生教育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人文精神渗透的最好时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为高中语文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2]。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状态及其重要性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状态
近年来,语文作为我国教育的主要学科,加上应试教育的推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考试内容的传授,而忽视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人文精神引起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视,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将语文学科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进行人文教育不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弘扬,从而达到与世界更好的交流。在学生高中时代渗透人文精神就是希望能够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得学生全面发展,而不仅限于针对考试,所以在高中的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是好的体现[3]。新课程改革对人文精神的重视,高中语文体系的不断建立,课程也更加体现出了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在高中时期对人文精神的正确认识,对高中语文更加深刻地理解。将高中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二者结合,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同时学生的思想情操也得到了培养。
三、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显现
(一)教师改变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必须要树立正确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及人文修养。现代教学不同于以往,教师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需要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在思想上与学生平等,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当中,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二)塑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表现。高中是学生奠定知识基础的阶段,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在学习的氛围中体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渗透丰富了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4]。只有塑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人文精神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
(三)进行人文评价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实行教学评价。这样一来,还能够督促教师在日后的教学中更加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多种,首先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进行,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其次,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有个体差异性,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进行集体教学。高中生的心理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应该注意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经常夸赞学生的闪光点,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要学会用宽容的眼光对待。
结语
根据上文所阐述的内容,人文精神是我国文明建设道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物质文明的建设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我国是有深远历史文化的国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待高中语文教育,更应该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构建完善的人文体系,这不但是高中语文教学上的目标,也是人类学习史上的不断追求。高中语文教学是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方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能够构建完善的世界观价值体系,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作了良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何显明.试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精神[J].中国校外教育,2015,02:40.
[2]韩利江.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研究[J].学周刊,2015,20:68.
[3]罗慧玲.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J].赤子(上中旬),2015,14:298.
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范文4
【关键字】高校人文精神现状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8-025-02
随着各个国家对人文精神的大讨论,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对人文精神这一概念的不同界定。但对“通过各种人文学科知识的吸收而形成的价值观、道德、信念、理想、气质和人格等”这一实质是共识的。人文精神是“人文”的精髓,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是维系人类社会牢固的纽带,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着眼于人类对自身命运和对世界的理解和把握,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寻求对人类痛苦与解脱的思索。
在不同的时代,人文精神有着不同的时代主题,它紧扣时代的脉搏,以推动经济健康良好向前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基本的价值取向。我们今天提倡的人文精神应该是一种和科学精神相互交融的人文精神。在当今世界,科技如此高速发展,人文文化、人文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所谓人文,是关心他人、集体、国家、民族、社会、自然界。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尊重他人的价值,强调人的自我尊重,重视对人类处境的终极关怀。人文精神的实质是对人之为人的思考,包括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对追寻人本身及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关系的探询;培养人文精神的目标是追求善和美,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文精神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在科学层面,是对知识、科学、真理的重视;在道德层面,是对道德行为、道德修养、道德信念和道德人格的看重。
二、高校人文精神的现状
当今社会的发展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与强烈民族自尊心、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只有真正具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为国家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巨大的作用。可以说,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的两种基本需要。我们可以把这两种精神看成是两只手:一只有形的手和一只无形的手。这两种手共同作用于人和社会的前进与发展,它们需要彼此合作、协同作战。在我们国家以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中,科学精神教育一直放在主导和指挥的地位,却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以致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道德素质偏差。我们不是不主张学校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教育,我们现在要提出的只是要把人文精神的培养与教育渗透到科学知识的教育中去。
三、大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传统教育
文、理、工分立,重理轻文,专业划分过细等弊端,没有真正确定人文价值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结果不仅理工学生缺乏人文知识,文科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掌握也不够扎实。这种教育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个体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与个人独特的生活价值,抑制了学生的自由、自主及选择的能力。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上无视学生主体的精神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成为任意塑造的“软体人”。凡此种种,都表现为人文精神的缺乏。
(二)经济利益
学生的道德理想逐渐淡化自古至今,中国人特别推崇理念和德治的力量。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和商品意识的泛化,经济利益不断占据人心,大学生中道德失范的现象屡见不鲜,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侵蚀了不少学生的灵魂。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良心不值钱,根本没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
北京大学法学院巩献田教授曾主持过一项调查研究,在近千名被调查对象中,对“发现有人偷窃时,自己该如何做”的回答,竟然有22.2%的学生回答是――不管,有44.4%的学生回答是――自己不会见义勇为;在回答“如何看待见义勇为”这个问题时,27.6%的学生认为见死不救不是不道德,还有43.3%的学生认为,对见死不救不应予以谴责。
四、加强高校人文精神教育建设
(一)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努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如组织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辩论、英语角等活动。还可以利用英语墙报、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造条件让所有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教师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外国名著。一方面扩大学生的单词量,增强学生的语感,另一方面使学生不断吸取世界文化精髓,全面地认识世界,认识人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包涵校风、学风,是一种无形的课程,或称“隐性课程”,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一流大学的校园文化应有着浓郁的学术气氛,团结民主、生动活泼的精神风貌,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学风。学校教育应加强对校园文化的正确引导,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并为学生提供各种展示自己、提高自己的空间,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文化价值观和相应的自我内导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还要结合校园环境的整治、增设人文景观,并通过课外的学术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地使受教育者深刻理解和内化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另外,对于外来文化的引入,应当批判地吸收有利于青年大学生人文价值观培养的积极因素,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人文精神,从而达到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的目的。
(三)建立完善的人文课程体系
人文课程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因为,人文精神主要是依靠人文知识负载和传达的。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质是素质,文是知识,只有知识和素质配合适当,才能成为君子。高校课程不能只是科学课程,而应是由哲学、科学和艺术等几方面组成的涉及各方面知识、习俗、民族心理特征等的文化要素的复合体,只有通过这样一个复合体的学习,才能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另外,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人文与德育、人文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文化品位,尊重师生个人自主的选择权和发展机会,以人文价值为导向,促进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位教师的健康发展。
(四)积极挖掘教材,寻找人文精神的切入点
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成长需求,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性健全和人格完善的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关键是抓住人文教育的切入点,及时把理论知识纳入到深刻的人文背景中去,寻找教材中人文精神教育的交叉点。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告诉学生: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人生,什么样的人生有价值,如何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等等,做到理论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它使每个受教育者受到启示,从而内化为一种精神,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成长需求来整合教材、自编教材、处理和完善教材,寻找人文精神的切入点,树立学生竞争意识、公平意识、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五)加强学科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
人文学科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改革学科知识的结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人文精神教育,首先要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拓宽专业口径,建立综合性的学科和专业,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吸取人文精神的营养。在课程设置上,将科学与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努力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关注人文学科及人文教育,增设人文必修课和人文选修课,保证人文学科的教学要求,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渗透、竞相辉映。实践证明,开设丰富多彩的人文必修课和选修课,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对学生审美情趣、文化品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
总之,人文精神应该渗透在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之中,体现在教育的各个方面。只有使学习与发展人文精神有机地融合、和谐地发展,学生才能既掌握,又发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等的人文精神。只有学习与发展人文精神有机地融合、和谐地发展,才能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能力的完整的人。
参考文献
[1] 刘向信等.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张汝伦.我国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出路―张汝伦教授在上海“世纪人文论坛”上的讲演[N].文汇报,2005.
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范文5
人文精神的产生,体现了人们思想上的价值追求,也展现了人们对于自身的尊严和力量的追求。人文精神作为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价值追求,可以表现为人们的人格、人性以及人们的人生,人们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人类对于自己存在的意义和对于世俗存在的现象的追求。高中生是我国的下一代建设者的重要组成,对高中生的人文教育更应该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我国各高中应该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问题进行深入认识,促进我国高中生对于人文主义的理解。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实施必要性
1、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高中教学中注重人文教育,而进行人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其提升人性境界,帮助其塑造理想人格,培养其个人与社会价值观,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人性,其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养成需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针对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在课堂上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缓慢渗透,长期累积达到养精神的目的。高中语文教学为人文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落脚点,通过语文教学可使学生的文化知识得到滋养,为其提供高雅的学习氛围以及深刻的人文实践活动。人文精神注重由外而内的文化养成,达到自我感悟与心灵觉解的境界。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其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实施的必要性
多年以来,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过分地追求学生成绩,教师的功利追求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人文教育的关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旨在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道德修养!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呼唤人文教育的回归我国语文教学中传承了祖国伟大灿烂的文化蕴含,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引进现代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精华是必需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注重指导学生感悟优秀文学作品,体验汉语言的魅力,创造出独特的文学作品#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要求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进行有机的结合,让高中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传递人文情怀、闪烁睿智之光的重要载体。国家教育方针注重对人文精神的培养!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有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就是将学生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因此,渗透人文精神也是关注素质教育,更是各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最佳途径。
二、高中语文课堂人文精神渗透的措施
1、教师加强人文精神渗透的施行
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所以教师树立怎样的教学观,对学生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作为学生灵魂的启迪者,需要在教学中树立人文教育观,加强自身的人文精神渗透。首先,教师要先提高自身人格修养和文化素养,培养教师实施文化教育、陶冶人文精神的能力。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态度、个性等,无不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接受
到了足够的人文精神的熏陶后,学生在教师影响下会受到这种气质的感染。其次,教师要树立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开阔教学思路。教师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它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何种目的和形式教育学生起着主要影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树立人文教育观,并在这中观念的指导下开阔教学思路,积极引进我国传统人文精神和其他优秀的人文,并将它切实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2、树立人文语文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人文精神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人文精神 初中美术 情感培养
新的历史时期,学生的人格培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在初中学生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下对初中美术教学提供明确的要求,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尊严、价值、道德的人,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具有健全的人格修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初中美术教育,除了开展社会美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之外,还需要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与人文精神的教育,不断强调自我意识的网站,培养学生的全面成长。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与追求,是高度重视人的价值观的思想太对,是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与塑造,其主要关注点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主义是以人为主的教育,集中体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需要将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人的价值。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尺度之一,人文修养水平与教育水平直接相关。
(二)人文精神的价值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将人文精神纳入学生的教学活动中,以培养学生的人格完善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能够实现学生思考、感受与发现,体会人生哲理与文化价值。对于初中学生美术教学而言,人文精神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将人文精神贯穿于初中美术教育的全过程,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构建以学生为主的美术教学课堂,重视学生的自发性与主动性,强调自我意识的完善,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第二,将人文精神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美术技巧的培养与人文精神的训练,使学生的美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实现美术技巧与个性培养的和谐发展;第三,人文精神是由各种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因此需要教师不断的提升自己,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务的情感意象,为了达到人文精神培养的目标,需要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管径,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实现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的体现
(一)人文精神是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美术教育属于人文学科,美术是人类文明在美学艺术上的体现,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是画家对于社会、生活的感受,能够表达出人的理想、情感、尊严、生存状态等多方面的内容。初中美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艺术的价值,同时了解美术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人文精神、自由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初中美术教育而言,需要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
(二)美术教育具有人文精神教育的功能
美术教育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在美术作品的学习中,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美术作品是人文精神的体现,通过美术教育,面相全体学生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发挥美术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呈现适应学生的认知特征与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开展各种美术教育活动,紧密联系人类生活与人类情感,能够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三、初中美术教学的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一)利用美术课程,开展阶段性人文精神教学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不同的年纪对于艺术学科的积极性以及人文精神有所不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随着年纪的升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有所提升,但是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有递减的趋势。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每学期的第一、二节课开展人文精神教学,通过情绪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优点,了解美术教学的乐趣。此后随着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采用激励性的方式进行人文精神教学,逐渐让学生了解到,人文精神以及艺术修养是美术学习的重要部分,通过艺术能够提升美的感受,养成更全面的人格。
以《中国优秀的雕塑作品》的教学为例,该课程是第二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而言,该阶段的教学属于培养兴趣,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关键阶段。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活动中,针对课文中的“击鼓说唱俑”、“秦始皇兵马俑”等内容开展教学,结合历史事件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雕塑造型的人文精神、民族风格以及艺术特色,让学生体会其中所包含的人文价值。通过人文精神的教学,让学生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了解传承古代优秀文化的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在美术技能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学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方式,也是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美术技能训练教学中,笔者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创作,一丝不苟的完成绘画人物,同时精益求精,提升学生对美的追求。在美术技能训练中,严格要求学生,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学习习惯,让下j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启迪与教育,明白其中的人文素质的修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以《笔墨的情趣》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演示,向学生展示中国花鸟画的魅力,同时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向学生传达中国画家注重人格的锻炼与个人修养,因此其花鸟画均具有相应的意义与价值。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梅兰竹菊四君子作品的喻义, 培养他们不怕困难,意志坚定,虚心劲节、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和坚贞人格。在该堂课的激发训练中,笔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国话会话技巧,要求学生了解,中国美术作品不仅仅是技法的训练就可以完成,还需要注重个人修养的提升;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 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审美境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人格培养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逐步渗透人文精神教学,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修养,实现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