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生物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专业生物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专业生物技术

大学专业生物技术范文1

关键词:大连民族学院;就业;专利;生物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33-02

据央视报道,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人,比上年多出28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被称为历史最难毕业季。出现这种现状有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的原因。国际方面,在国际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下,自2015年国内中小企业倒闭破产潮又起,再加上国内水泥、钢铁等产能过剩,中国经济有所下滑。国内方面,自2000年中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就日益显现。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该何去何从,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其中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学习成绩等之外,现代的大学生越来越意识到专利的重要性,但专利又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呢,面对有民族特色的院校,教师对学生又该如何指导呢?本文以大连民族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为例,利用申请专利对提高学生就业机会的意义和方法进行了探索。

一、首先让学生有利用申请专利保护切身利益的意识

在市场竞争中,运用经济手段,获取最大的利润回报。大连民族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是以基础研究为基础的专业,但考虑到每年700万就业生的数量,全部考研已不现实,在国家大环境下,实现转型势在必行,引导学生进行应用学的研究是一条非常好的路子。这样既能服务民族地区,又能指导学生在毕业时获得较好的实践能力。旨在进一步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交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经验,搞活高校创新文化,展示应用型方面的成果,推动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为学院搭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探讨和交流的平台。另外,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2017年国家开始试行按照专业招生,在这种环境下,专业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如果搞不好,招生就成问题,教师就失去教书的机会。因此,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必须加强对专业的建设。注重因材施教,不刻意让学生往基础研究靠拢,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多从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入手,做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工作。

二、新时期重点如何对学生进行专利意识加强的培养

个人专利说明的是你的个人能力问题,就像一些用人单位不一定会让你跟外国人打交道,但还是会要求英语四、六级一样,这都是对你个人能力的一种要求。如果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你有专利而别人没有,如果我是面试主考官我也会用你的。并且,如果考研的话,有一些院校及研究所比较注重你在大学期间参加过的一些项目以及获奖情况,专利也属于其中一种。

近年来,从国家科技奖到地方科技奖,知识产权评价权重在不断增加,这反映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强调了创新的导向。当前,全球新一轮经济改革及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已经展开,我国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既能保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又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及保护知识产权制度激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亟待建立以知识产权为重要内容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制度。这意味着作为创新的保障和支撑,知识产权的作用日益凸显。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越是重视知识产权。因此,联合国制定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已经将研发支出、知识产权产品指标列入其中。在知识产权权重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将知识产权产品逐步纳入国民经济核算,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的地位进行统一规划意义重大。不少大学生曾经希望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变成专利进而形成市场行为,但成功率不是很高,原因归咎为可操作性差,缺乏市场调研,另外,这些学生的专利作品更多的还是模仿,缺乏专利要求的实用性、原创性、创新性等要求。积极有效组织专利申请;促进专利实施、推广和应用;保护学校和发明人(设计人)合法权益;宣传普及专利法;开展保护专利产权学术研究;促进广大师生员工依靠法律保护知识产权。专利管理工作由大连民族学院科技开发服务中心(科技处内设机构,以下简称“中心”)代表学校进行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全校专利的经费预算、经费审批、档案管理、转化以及教师、研究生专利的申请、审查等工作。教务处大学生创新中心负责全校本科学生专利的申请、审查等工作。在申报过程中发明人(设计人)对申请专利进行文献检索并与专利机构咨询沟通,完整填写专利申请材料。发明人(设计人)下载并填写《大连民族学院专利申请审批表》、《大连民族学院专利费用审批表》,教师和研究生由所在单位主管领导进行审查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连同专利申请材料、技术资料、个人身份证复印件等,报“中心”审批、编号并备案;审批同意后,学校办公室给予盖章。本科生专利则由教务处大学生创新中心进行审查。

大学生创业创新是国家斩落举措,是缓解目前就业压力,拓宽经济容量,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经济活力的重要手段。到2020年,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将更加完善,其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将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将更加凸显。

三、大连民族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在培养学生专利申请方面的特色及面临问题

大连民族大学是隶属国家民委的部属院校,本着“服务民族地区以及当地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办学特色,在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申请专利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很多,大多来于经济和社会欠发达地区,但他们的家乡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因此,我们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多以民族地区优质牧草p中草药p经济林等为专利申请对象。另外,我校还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接受一些有获得专利授权学生进行创业,并免费提供办公场所。因此,专利转化的各种门槛对于大学生来说偏高,前期需要较多的费用投入,且不一定最终获得授权,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存在知识产权文化短板现象。

四、大连民族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大学生申请专利的成绩

我校本科生申请专利非常积极。郭鹏指导的学生共申报11项专利,其中授权3项,其余处于实质审查阶段。杨光同学根据自己的家里的饮食习惯发明了榛子曲奇饼。技术背景: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一种高营养性的食品,对人体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在原本的牛奶饼干中加入榛子,不仅能使牛奶饼干风味独特更多了几分榛子的香醇,还丰富了其营养成分。榛子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其中磷和钙有利于人体骨骼的发育,锰元素对骨骼、皮肤、肌腱、韧带等组织均有补益强健作用。榛子含有丰富的脂肪,主要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其氨基酸含量是其他坚果的数倍,被称为四大坚果,同时其含有较多的亚油酸,是一种抗癌效果较好的物质。目前有很多企业进行榛子相关的食品深加工,市场利润十分可观。另外,榛子种苗的价格也比较高,平均8元一棵,本实验室通过组培技术大量扩繁的榛子种苗市场销售也十分可观。另外国家“十三五”林业专项也进一步提出加大榛子相关产业的投入和发展。该发明专利的具体实施方案:榛子40g、高筋粉35g、低筋粉25g、鸡蛋20g、黄油50g、牛奶25g;经榛子去皮、漂洗,和砂糖一起放入搅拌机搅打成粉,黄油打至松发与榛子粉混合搅打均匀,呈蓬松状;加入打好的鸡蛋搅打均匀,高筋粉、低筋粉混合加入黄油糊中,翻拌均匀后加入牛奶(此过程应注意牛奶要与原料充分混合,防止高温将残余的牛奶烤糊影响味道),放入裱花袋,在烤盘上挤出形状,放入烤箱,以180度烤约15分钟至表面金黄,成品。该专利已于2015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该专利也是目前大连民族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唯一的学生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目前该学生已经开始以此发明专利进行商标注册,在老家开始创业,已招收多名工人,初步实现了盈利。这种专业的培养方式对我们也是一种启发,由于国家扩招,目前高校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这样的环境不允许每个大学生都能去科研院所或机关事业单位,因此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举措。目的是激发国民的创新意识,增加就业岗位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我校多次组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训,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创业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另外我校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学校科技部门决定,每项发明专利获得奖金6000元,学生3000元。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学校申请专利数目位于辽宁省前列,受到同行的好评。同时教职员工在评职称的时候是否拥有发明专利也十分重要,可作为重要衡量指标进行评定。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进取的不竭动力,大力开展大学生的专利的申报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开拓更多的市场就业机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龚玉霞,李彦启.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95-97.

大学专业生物技术范文2

主要采用比较研究法,辅以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以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为依托,组织实施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文献资料法广泛浏览国内外有关就业指导的教育理论,通过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了与本课题的相关资料,通过文献研究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先进理念。调查法采取走访、问卷方式就本区域内生物技术企业对生物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要求进行调查,并调查其他高等院校在生物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实际情况,切实了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工作进行总结,改革不足,完善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环境下的生物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大量数据加以实证。

2研究过程

2.1前期研究(2010年6月—2010年12月)的主要工作

2010年上半年,随机调查了多名往届的毕业生,调查内容涉及“毕业生的基本信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对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建议”等内容。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是满意的,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建议。一是组建了就业工作研究小组。小组成员是长期从事高校就业教育工作的专业课教师、管理人员和班主任,他们与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学生朝夕相处,长期关注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问题,对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比较了解,方便开展工作。2010年9月课题组主要成员主编并出版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一书,对所有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通过就业指导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调控自我和发展自我,提高专业兴趣和竞争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魅力技巧和社会技能;同时搭建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信息渠道[3]。二是完成了对现代生物技术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及其与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相关单位的调研、国内部分学校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就业率及就业前景调研。细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内容,生成问卷调查表。其次,列好访谈提纲,对新余市生物技术企业用人单位进行走访,了解他们对生物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要求,并调查其他高等院校在生物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实际情况,切实了解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最后,回收问卷,整理访谈记录等工作。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论文《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并在全国中文核心刊物《安徽农业科学》上发表。三是课题组负责安排了2008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39人)到实践基地实习一个月,并开展了生物类企业的招聘工作。

2.2中期研究(2011年1月—2011年12月)的主要工作

一是2011年上半年,我们调查了16家实践基地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毕业的所有学生,调查内容有“毕业生的基本信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对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等。调查结果显示,16家实践基地的领导对我校培养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是满意的。通过对毕业生综合表现的跟踪调查,所有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中,都表现出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学生们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给用人单位留下了很好的印象[4]。二是对各种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梳理研究的基本思路,确定研究成果的基本结构,制定生物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负责人撰写了论文《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1年12月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广东农业科学》上。三是课题组负责安排了2009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23人)到实践基地实习一个月,并开展了生物类企业的招聘工作。

2.3后期研究(2012年1月—2012年12月)的主要工作

一是课题组主要成员指导两个小组的学生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课题组主要成员在2012年5月指导2010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曾佳同学负责的小组开展的“培育优质新品草莓”项目,参加新余学院教务处组织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已立项并结题。课题组主要成员在2012年5月指导10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卢云明同学负责的小组开展的“山地立体农场设计”项目,参加新余学院教务处组织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已立项并结题。二是课题组主要成员指导学生筹建大学生创业团队。课题组主要成员在2012年6月指导卢云明同学负责筹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新余市生态立体农场”,吸收了《动物养殖》公共选修课的学生,获得新余学院第一届创业团队一等奖,医学院因此获得新余学院校级组织奖。三是课题组成员对学生的社会综合素质的提升培训。课题组成员在2012年9月对新余学院二年级开设公共选修课《社会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对各个专业学生进行社会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的就业指导,将研究成果在学校进行推广。四是课题组负责安排了10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22人)到实践基地实习3个月,并开展了生物类企业招聘工作的安排。

3存在的问题

3.1就业协议的填写不规范

根据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就业协议的填写不规范,对毕业派遣证和户口迁移的认识不清楚。今后在就业指导中增加就业协议的填写说明,介绍就业报到证的全称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它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发,列入当年国家就业方案的毕业生才有的有效证件。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经验,存在上当受骗、传销等安全问题,希望今后在学生就业指导中侧重强调安全问题[5]。

3.2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是针对新余学院所有专业的学生,没有针对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学生,希望今后对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就业指导要重点介绍医疗器械、饲料、药酒等方面的营销技巧。

3.3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实习时间太短

根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的具体情况的反馈,实习单位普遍反映一个月的实习时间太短,无法适应实习单位各个部门的具体要求,实习单位建议学校将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调整为6个月。

3.4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学生自主创业的力度

大学专业生物技术范文3

关键词:海洋生物技术 本科院校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海洋生物技术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已明确被定义为“运用海洋生物学与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海洋生物或生物代谢过程,生产有用物质或定向改良海洋生物遗传特性所形成的高技术” [1]。近年来,随着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入,海洋生物资源多层面的开发利用极大地促进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的迅速发展。

一、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

为了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形势,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国家发展计划,把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确定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领域。1996年,中国也非常及时地将海洋生物技术纳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标志着我国海洋生物技术走向了新的阶段。

海洋生物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学科,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并沿着三个应用方向迅速发展。一是海洋生物养殖技术,目标是通过海洋生物技术实现种质保存、优良品种培育、病害防治和规模化生产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二是海洋天然产物开发,目标是探索开发高附加值的海洋新资源,促进功能特殊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和海洋新药的产业化开发;三是海洋环境保护,其目标是通过海洋生物修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保证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二、全国涉海类大学及海洋类专业开设情况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我国的高校已经超过2000所,其中本科院校792所[2],但是纵观全国的高校中,直接跟海洋关联比较紧密的仅有为数不多的几所: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等。据统计,开设有海洋类专业的高等院校也只有三十几所,包括: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连海洋大学、扬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等,所占的比例尚不到13%[3]。

三、海洋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海洋生物技术是推动海洋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海洋生物技术是一个新兴的高新技术领域,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海洋生物的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殖生物学、基因工程学、蛋白质组学、生物化学和海洋生态学等。虽然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在海洋生物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的来说,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力量分散,研究的力度不均匀,在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组学等现代生物技术对海洋生物进行研究开发方面还比较落后。基于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海洋生物技术的投入,使我国的研究水平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其次,海洋生物技术人才缺口严重,加大人才的培养是有效发展海洋经济的保障。统计数据显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海洋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因素的贡献率已达到80%左右,我国尚不足30%[3]。随着海洋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海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在全球海洋大开发的背景下,优化专业结构、增设海洋生物技术专业,为社会输送大批高质量的海洋类研究型人才是缓解目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再次,建设海洋生物技术专业是服务地方经济,提升地方高校竞争力的有效举措。目前,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通过国务院审议为标志,江苏沿海省域发展规划跃升为国家战略,使江苏沿海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4]。我校地处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市沿海海域是中国唯一无赤潮的内海水域。随着江苏省和盐城市沿海大开发的深入开展,对海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这种背景下,充分发挥我校的地域优势,建设海洋生物技术特色专业是服务地方海洋经济发展和提升我校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四、专业建设定位

在海洋生物技术专业建设中,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时,确立了人才培养应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重点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人才的培养。即:具备海洋生物技术专业知识,能在海洋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药物、海洋天然活性物质开发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与管理工作、服务第一线的海洋生物技术应用型及高技能型人才。

五、我校海洋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的措施

尽管我校海洋生物技术专业面临许多问题,但为了适应沿海大开发对海洋科技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将该专业办得有特色、有质量, 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核心,为此,我们将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强化专业建设。

(一)注重专业内涵建设,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该专业的特殊性,采用多视角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纵向拓宽专业内涵、横向拓宽专业口径,实行开放的、多样化的、突出个性的培养模式,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三者有机结合。第一,在低年级时注重基础课程的建设,在高年级时将海洋生物技术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及时掌握该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第二,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跨学科、跨专业修读第二学位。第三,加强校外合作,实行校校和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办学模式,积极与著名的涉海类大学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并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提高办学水平。

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我们也注重素质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如:读书节活动、青春风采大赛、音诗画朗诵比赛、生态美环保服饰大赛、通讯报道比赛等。锻炼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建设目标,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具体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建设课程体系。首先是公共基础课,包括外语、计算机基础、数学等;其次是专业基础课,包括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再次是专业课程,包括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学、海洋药物学、发育生物学、水化学与水质管理、特种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学等,专业课程的开设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面和视野。在课程内容方面,大量吸收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压缩了理论课时,增加应用型课程和实践技能课的比例。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建设特色新专业的保障。在新专业的建设中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方法: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结合各门课程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启发式、互动式、去育苗场和养殖场进行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以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积极开拓双语教学,鼓励学生养成查阅外文文献和阅读外文原版教材的习惯,实时了解国外海洋生物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做到与世界接轨。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教室多媒体,在抽象的理论知识讲授中多插入图片、动画和影音,做到图文并茂,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教”和“学”的统一,改善教学效果。

(三) 建设师资队伍, 树立人才强校、强专业的观念

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基石, 是专业建设的保证。首先,加大对在职师资的培养力度,组建海洋生物技术专业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提升该专业的竞争实力,例如:我院每年暑假都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参加企业的生产和研究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教师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明确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及时修订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做到专业建设跟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使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能够形成良性互动。其次,对专业核心课程成立教师负责人制,由专门的教师负责提前制定教学计划,全程跟踪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课程体系;鼓励教师根据科研成果和教学经验,编写符合我校专业特色的教案和教材,提高教学水平。再次,要根据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要, 不断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逐步形成一批海洋生物技术专业的带头人物;并且积极挖掘校外资源,聘请海洋生物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参与我校海洋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过程。

(四) 强化专业实践教学, 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校推行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学实习是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从而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第一,要搞好校企联合,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建立长期联系。比如,我校已与盐城大丰海洋生物产业科技园进行了合作,作为我校海洋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在海洋生物的生物周期内安排学生进行为期5-7个月的实习,鼓励学生将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要实行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式,以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 以科研方向完善专业建设目标,积极探索研究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的模式,加速沿海大开发的进程,形成“以科研优化生产、生产支持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的理想局面,突出专业特色。第三,搭建科研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过程。一方面, 指导他们申请省级和校级海洋生物技术领域的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让学生亲身参与科研项目选题、申请、开展、结项的整个过程,提高学生参加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动性。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实行导师负责制,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文献阅读、实验设计、实验技术等方面的锻炼。

海洋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办学经验不足,专业建设经费比较缺乏,教育质量与国内外的涉海类大学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办学水平和规模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我校要办好这个专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专业目标也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杨宝灵, 姜健, 桂佳, 王智, 刘业伟, 张洪艳. 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5, (1): 67-70.

[2] 王文礼.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 2012, (3): 29-33.

[3] 苗振清, 刘煜. 海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以浙江省为例[J]. 高教论坛, 2009, (2): 4.

[4] 周晓见, 靳翠丽, 董昆明, 缪莉, 封克. 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下的海洋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J]. 中国科技信息, 2011, (14): 16-17.

大学专业生物技术范文4

有人会把生物科学与转基因结合在一起。事实上,转基因只是生物科学技术中的一部分,从业者都需要具有很高的职业道德。这么高端的科学技术,其实是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用品中的,比如化妆品、美容膏、绿色食品等。目前热销的运用生物科学的化妆品、食品,虽然不能够起到像广告中所述的“延缓衰老”这样夸张的作用,但却昭示了一个趋势,就如同乔布斯预言:“如果未来有一种专业的发展前景可以超过苹果机,那便是生物科学技术。”

生物科学(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近十年来才出现并发展起来的学科,目前位于最具发展潜力十大专业排名之首。“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技术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并开始进入产业盈利期。生物技术和产业化将是我国“十二五”布局的重点。“十二五”规划中,将进一步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业化,促进生物产业集群化和国际化发展。这无疑将为生物技术从业者带来更多的机遇。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不是“四不像”,而是“潜力股”

据河北农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杨学举教授介绍,生物技术专业是一个涉及面广泛且技术要求很高的专业。杨院长主攻植物新品种选育(小麦高产超高产新品种选育、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植物遗传资源的鉴评与创新,以及小麦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与相关工作等。

目前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不但有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学科,还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多种类似的学科,更有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等高科技学科。除了要学习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外,还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比如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等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而除了技术操作层面的知识,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还要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因此,这是一门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学科。

针对社会上流传的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四不像”处境——“当生物老师比不过师范毕业,进工厂比不过化工专业,去药厂比不过制药专业”的看法,杨院长给予了否认的态度。在他眼里,生物技术广泛的课程涉及工业、医药、食品、农业、林业、微生物、发酵各个方面,也是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因此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基础更广泛、就业选择面更宽、可塑性更强。

生物技术专业就业

根据记者的调查,仅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9年、2010年毕业生便约有75%的人选择了继续深造,研究生毕业后有的人选择留校从事教育工作,有的人在生物医药、生物化工、轻工、食品、能源、环保等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相关产品、工艺及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管理及市场营销等工作,也有的在环保、商检、药检、海关、工商、税务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或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而如今的毕业生,还可以去高科技生物医药类的公司,如果自己创业,国家还有优惠政策和创业资金。我国政府正在从不同层面大力推动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产业化示范,都有政策、财政以及税收等不同方面的支持。

其中,一些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找到了令人艳羡的“归宿”。有的在医药器械厂当了医药代表;有的去了生物医药公司从事发酵工艺有关的工作;有的进了事业单位技术监督局,有的进了中科院研究所从事有关DNA测序、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工作等等。

就业故事

去年从中国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的小刘称,自己目前在石家庄某药厂做药厂质检员,虽然药厂的规模不是很大,但是效益还是不错的,她工作也比较得心应手。今年药厂打算送她继续深造,以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毕竟做这一行,小刘说,上升空间非常大,而且实用性也很强。只要对自己及所学的生物技术有足够的信心,在大学期间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将来就会有广阔的发展平台。

随着社会对生物科学行业需求的增加,国家对该专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行政事业单位也设置了一些关于生物技术的岗位。此外也可以选择去中小型企业做医药代表、化妆品工程师,从基层做起。

化妆品研发工程师:时髦,但不等于化妆师!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化妆品不再只是舞台上表演所需的东西了,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化妆产品,过去人工合成单一的化妆品已经不能再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追求更高质量的产品。这么大的化妆品市场需求要求化妆行业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开发、研制、改进、改良化妆品配方。

去日化公司做化妆品研发工程师绝对算千万个女生心目中的“白富美”工作之一。这种职业就是根据市场需求,使用符合化妆品安全标准的日用化工原料,进行化妆品配方研发并组织试产,测试其作用机理及功效。

而不同于很多女生心目中的畅想,化妆品研发工程师的日常工作实际上是非常严谨的,包括:负责化妆品原材料的测试、开发以及测试方法的建立; 根据开发计划进行新化妆品的配方开发和研制工作,进行新化妆品的配方稳定性、包材相容性测试,以及微生物竞争测试; 总结新化妆品的开发经验,改善老化妆产品配方,提高化妆品品质;组织新化妆品试产并制订相关标准操作规范、化妆品检验规范,指定化妆品内控以及化妆品原料的检验指标。这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对从业者的自身技术素养及心理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

而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化妆品工程师这份职业就很有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他们所学的专业课与日常实践上。首先,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奠定了他们充分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化妆品工程师从植物中提取天然无害物质作为化妆品的原材料;无机及其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能够帮助他们在工作中改善老化妆产品配方,提高化妆品品质,持续改进化妆品性能;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能够让他们从事微生物竞争测试,提高产品效能。更不用提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中度过,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符合化妆品工程师职业技能的要求。

生物技术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从事化妆品工程师,工作第一年可拿到月薪5000元左右,待积累更多经验后月薪可达10000~20000元左右。

生物技术专业:从业者道德先行,再谈技术

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有人高兴,有人担忧。然而在这个领域,关于人类胚胎学的研究始终受到法学界、社会伦理界、社会学家的普遍批评,他们强烈呼吁禁止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对于从业者来讲,就务必做到恪守基本的伦理道德了。

首先,与其他科研类专业相同,生物技术的从业者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基本道德素质。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将会在本世纪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对人类产生重要的影响力。但是从业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坚守住固有的伦理道德,比如面对一些克隆杂交、基因重组的技术手段,我们要适可而止,不能够让这些相悖于自然规律的成果危及子孙后代。

大学专业生物技术范文5

关键词:生物技术;生产实习;多元化;实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26-03

生物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综合性学科。社会要求高校培养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生产实习是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目前,很多高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改革、探索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模式[1-3],包括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校企双赢的实习模式等,以期不断提高生产实习质量。

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1年开设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作为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我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研究、探讨提高生物技术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方法策略和实习模式[4]。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当前形势的多元化生产实习模式,并成功创建了“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就业”的全新实践教学模式,调动了实习过程中的个人主动化行为[5],取得了满意的实习效果。作为陕西师范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生产实习带队教师,笔者积极参与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生产实习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现就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生产实习与实践情况进行初步的总结,以期为兄弟院校的生产实习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生产实习中以往存在的主要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新形势下提高生物技术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研究”、“生物技术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多个校级教改项目的支持下,先后与省内多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生物技术专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各项制度,形成了稳定的实践教学团队。但是,生产实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提高实习质量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习时间的制约。实习安排在第7学期,为期8周。目前多数企业的岗前培训期为3个月,因此1―2个月的实习时间对企业来说较为尴尬,很多企业由于实习时间短而不愿投入太多的资源,不会给实习生提供正式的培训,更不会将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做一些技术性含量较低的工作,学生对实习效果不满意。

2.考研与实习的矛盾。我校生物技术专业考研的学生大约占50%,第7学期正是学生考研复习的关键时期,部分考研的学生认为生产实习耽误了复习考研的时间,使实习和考研形成了矛盾对立,部分学生对待实习的态度不够端正,进而影响了生产实习的效果。据调查,有些高校为了满足学生考研的需求,以散点实习的名义使生产实习名存实亡。我们也曾经尝试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模式,期望学生能够将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但效果并不理想,由于散点实习没有带队教师,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学生更希望通过散点实习来逃避生产实习。

3.没有形成从实习到就业的良好机制。以往生物技术专业的实习企业都集中在陕西(以西安为主),既有民营企业,也有中外合资企业,包括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但多年来一直没有建立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生产实习模式。一些被有吸引力的企业选留的实习生,往往在实习之前就已经决定考研,而一些准备就业的学生,却在最初就没有获得在优秀企业实习的机会,因此,即使很优秀的企业也没有形成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机制。

二、制约实习效果的原因分析

基于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其进行了剖析。首先,从产业发展层面上看,对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需求量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等经济发达城市,而包括陕西省在内的西部地区对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小。目前,陕西省尚未形成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群,尽管对口实习单位是生物相关企业,但并不是真正的现代生物技术高新企业,没有展现出吸引学生的魅力。其次,从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本科毕业后的去向来看,考研的学生和就业的学生大约各占50%。由于受到师范院校的影响,在50%的就业学生中又有一半的学生从事教学工作。由此可见,本科生毕业后的去向是多元化的。我们以往的实习没有考虑学生毕业后的最终意愿,除了个别企业通过严格的面试选留实习生外,其他企业都是随机分配实习生。因此,单一的省内实习基地建设与实习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是造成实习效果不够理想的主要客观原因。

三、多元化生产实习模式改革与实践

自2014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实习质量,提高学生实习满意度,陕西师范大学在实习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建立多元化的实习基地。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深入、细致地做好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在现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逐步将实习基地向苏州、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转移。2014年首次在省外开展生产实习,所选择的企业能够代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先进方向,企业本身应该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以苏州吉玛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为苏州工业园区龙头企业,已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主要从事基于RNAi技术的纳米基因药物研发和相关试剂生产,是现代生物技术企业的优秀代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同时,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依托我校“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充分发挥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的资源优势与人才优势,2014年首次安排我校生物技术专业18名学生在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展生产实习,将工程实验室发展为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校内实习基地。至此,我们建立了多元化的实习基地,即,地理位置上具有校内、校外、省内、省外等多样性,实习基地在性质上又可划分为科研为主型和生产为主型。

2.突破以往为期8周的单一的实习模式,成功创建了“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就业”的全新实践教学模式。2014年起,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首次在苏州吉玛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实习,由于企业自身的魅力,领导对实习生的重视,学生在苏州吉玛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完成8周的生产实习后继续留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2014年实习的学生(2015年毕业)有4人与实习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截止目前,2015年在苏州吉玛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实习的学生已有5人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成功创建了“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就业”的全新实践教学模式,真正达到了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目的,取得了很好的实习效果。目前,我校已在苏州吉玛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挂牌“陕西师范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实习就业基地”,连续2年圆满完成实习任务,使“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就业”的实习模式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3.实习生毕业后去向的多元化与实习基地多元化的有效对接。由于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招生人数由原来的40人增加到80人,因此实习基地的数量也比以往有所增多,在安排学生实习时,主要由学生根据自己毕业后的去向自由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实习基地。一般情况下,拟就业的学生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主,拟考研的学生以校内实习基地为主;拟就业的学生以生产企业为主,拟考研的学生以研发企业为主,等等。这种有效的对接使学生对实习的热情和满意度大大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实习与考研的矛盾、实习与就业没有关联等相关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真正得到了激发和培养。

自2014年起,陕西师范大学生物技术专业通过多元化实习基地的建立、“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实习生毕业后去向的多元化与实习基地多元化的有效对接等具体举措,建立了多元化生产实习模式,取得了满意的实习效果。在每年召开的实结大会上,我们会通过匿名的方式开展生物技术专业生产实习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实习生未来职业意向,是否继续攻读研究生,对实习单位是否满意,影响实习效果的因素有哪些等多方面的内容,以期全面了解学生在各个实习基地的实习情况和实习效果。调查结果显示:自2014年实施多元化生产实习模式后,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大幅提升,由原来的大约70%直接上升为95%左右,其中位于苏州的省外实习基地和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2年来一直保持100%的实习满意度,且9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生产实习使理论知识得到了深化并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8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实习提升了他们在工作中的团队意识,约50%的学生认为在企业的实习提高了他们的组织纪律性,认为实习提高了他们未来就业竞争力的学生占到约50%。由此可见,我们所探索的多元化生产实习模式符合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习满意度,不仅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提升,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多元化生产实习的保障措施

多元化生产实习模式的有效实施不仅依赖于多元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生毕业后去向的多元化与实习基地多元化的有效对接,同时还必须依托优秀的现代企业,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具有责任感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从实习计划、规章制定、安全教育等各个环节认真筹划和落实,才能确保多元化生产实习模式取得满意成效。

1.企业重视是根本。选择实习基地时,除了考虑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规模外,优秀的企业文化及企业对实习生的重视度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因素。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不是企业现有的规模和影响力,而是指企业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渗透到员工思想中的理念以及员工在企业所营造的工作氛围和感受等文化内涵,企业文化内涵对实习生的渗透直接影响实习质量和效果。企业对实习生的重视度是企业文化内涵的一种直接体现,企业越重视实习,为学生提供越多的培训机会,学生越能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多元化生产实习模式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就业”教学模式的成功实施更是离不开企业的高度重视及优秀的企业文化内涵对学生的渗透。

2.完善的实习培训教材是保障。实习培训教材是指导学生顺利开展生产实习的重要参考,为此,我们与多个实习基地合作编制了生物技术专业生产实习培训教材,不仅包括实习管理制度、安全制度、考核方法、优秀实习生评选办法,还包括依托各个实习基地的企业介绍、教学大纲、岗位职责、技术原理、操作规程等。从实习动员、安全教育等多个环节进行周密部署,使学生在进入实习基地前不仅对企业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企业的实习计划和实习内容也已经提前熟悉,为实习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是关键。一般认为,专业基础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6]。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多元化生产实习模式下,还有5%的学生对实习不满意,这5%的学生几乎同时对实习指导教师表现出不满意,即实习指导教师是影响实习质量和实习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应发挥多重作用,不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实习的全过程,在专业上给学生以指导,同时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生加强沟通与交流。因此,加强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我们进一步提高实习质量的关键。

五、结束语

基于多元化实习基地的建立、“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实习生毕业后去向的多元化与实习基地多元化的有效对接等具体举措所建立的多元化生产实习模式是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生产实习改革的一次重大尝试,有效解决了当前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实习满意度低、考研与实习矛盾对立、实习与就业完全脱节等突出问题,是新形势下提高学生实习满意度、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然而,没有任何一种实习模式可以一直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所有学校或所有专业,因此,每个学校或专业都要根据自己的定位不断探索更适合自己的实习模式。我们也将在现有的多元化生产实习模式下继续探索总结,以期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实习质量和学生实习满意度,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索和完善适合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系统化、最优化的实习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程彦伟,陈万光,押辉远,等.校企结合建设生物技术专业实习基地实践与探索[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8):69-71.

[2]陈敏,王慧中,王伟,等.生物技术专业实习基地和实习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32-33.

[3]唐文武,吴秀兰.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6):204-205.

[4]李焘,屈新运,林文媛,等.提高生物技术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实践与思考――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J].价值工程,2011,(01):277-278.

大学专业生物技术范文6

目前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韶关学院本科生物技术专业自2000年9月开办以来,已招收11届学生,期间尽管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并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在2009级的学生之前,每个年级学生分两个教学班,一个是不分方向的生物技术专业班,另一个是大二以后的生物医药方向分流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课时数变动的随意性较大;二是课程的开课顺序不尽合理,并且有些教学内容在不同课程中重复讲授;三是有些课程特别是一些选修课程的设置不是以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为依据,而是以在岗的教师所能讲授的课程为依据,出现因人设课和设人情课等现象,结果造成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课时数在减少,而与专业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选修课程却在增加,开设这些选修课的初衷也许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尽量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也就是宽口径,但是如果学生连必修的专业课程都没学好,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宽口径.这样的后果只有一个: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宽广但很浅,许多专业课程没有学好最终导致不足以支撑新知识的获取,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吃不准生物技术专业内涵,对该专业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不是很明确,因而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另外一方面是因为专业师资的缺乏,造成一些课程无法开设或只能凑合着开设,或因人设课———有什么样的老师就开设什么样的课程.面对这样的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有些学生抱怨所学课程不知道有什么用,不知道到底该学好哪些课程,造成学生对自身专业的怀疑和对未来就业的迷惘.有的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脱节,让学生觉得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内容不关联,觉得学了没有用,甚至有取消所开设的其中一些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的要求.

细分专业方向,优化课程设置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生物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2009级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开始之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深入市场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走访与生物产业的相关企业,广泛征求行业意见,牢牢抓住企业需求,并进行充分论证,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生物产业的对接,为设置合理专业方向寻找可靠依据.首先就毕业生就业情况、专业大类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生考研等几个方面在省内外同类院校,特别是在粤北地区以及毕业生就业主要分布的珠三角地区进行教学专题调研,通过收集以上各方面的调研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并主动邀请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教学计划,以解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是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高素质,特色性、开放性、前瞻性”的原则,建立一种面向实际、专业方向明确、集中体现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要突出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坚决删减与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不相符的课程,坚决杜绝因人设课或因无人而不设课的现象.选修课是相对必修课而言的,开设选修课程的目的,一是为了精深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二是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选修课应该要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从专业方向去延伸开课,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的办学特色.

1确定专业方向

在确定专业方向时,应紧紧结合本校的实际,努力使之与地方院校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相适应、与教师的特长与发展目标相适应、与所在的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粤北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因而,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时,应首先明确师资情况、硬件条件及周边环境,明确生物技术专业到底应该侧重于哪些专业方向,或者说先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然后参照教育部1998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有关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在近几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本科生物技术专业规范》所确定专业核心课程.课程设置必须给学生以明确的专业方向感,要能体现办学的专业特色,同时要能兼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确定按大专业招生,分窄专业方向培养,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把生物技术专业分为生物制药、生化工程、微生物技术三个方向培养.

2面向专业方向划分课程模块

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对专业课程设置中课程类别重新进行了划分,具体划分为5个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任选课.并对这5类课程模块所涵盖的课程、开课的先后顺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旨在建立一种专业方向明确、集中体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课程体系[2].公共基础课: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所有学生都要修读的必修课程,是同类大学生的共性课程.例如,政治类、大学英语、计算机、大学体育等课程.专业基础课:是体现专业共性的课程,一定程度上是为学习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程打基础.这类课程的设置一般依据教育部的有关专业课程设置及专业规范等相关文件,在全国的同一专业中是大体一致的,为必修课.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其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为学校教务处根据不同的一级学科给出统一的课时,在其它的专业基础课中,除生物化学是在一学年内开设课时为90学时外,其它课程的理论课均为5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8学时,自主学习6学时),并另外单独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实验课时数一般为与理论课的课时相等或接近理论课的课时三分之二.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相似,也有一个共同参照,是区别与生物技术专业相关的其它生物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为必修课.例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或称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或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工程设备、生物技术大实验.除生物技术大实验为108学时外,其余课程的课时分配为3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2学时,自主学习4学时).另外,还有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课程.专业方向课:主要面向社会就业需求、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师资条件等而开设的建立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上的集中体现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各专业方向之间有3~5门课程的差别,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在其中选择一个专业方向,是为限选课.例如,生物制药方向: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药剂学、生物制品学、药物生物检测技术;生化工程方向:高级生物化学、生化工艺学、生化药物提取技术、生化技术大实验;微生物技术方向:微生物生理学、工业微生物育种学、微生物检测技术、微生物技术大实验.以上课程中的理论课程讲授一般为3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2学时,自主学习4学时),实验课程根据课程性质给出54学时或72学时不等.专业任选课:是专业课的适当补充和加深,学生根据自己需要而选择,可结合毕业论文(设计)而开设,是为任选课.例如,生物专业英语、病毒学、免疫学、食用菌栽培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检测技术、仪器分析、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学、科技论文写作.课时分配一般为3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0学时,自主学习6学时).5类课程的开课顺序:大一阶段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和少数专业基础课,大二阶段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大三阶段主要以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学习为主;大四阶段主要以专业任选课为主.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应立足生产实际,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构建以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了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及专业任选课开设必要的实验课外,另外还有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创新学分、社会调查、生物野外实习、专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类课程.实验课程中的实验项目的设置,除了专业基础课有一定比例的基础性实验以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外,其余的课程的实验项目主要为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以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根据学校最近两年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求,每个学生均需获得6个必修的创新学分.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创新性实验,学会利用网络信息及图书馆的期刊数据库资源,查阅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自由选择实验内容,自主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以此培养自己的科技创新思想和能力,为今后科研奠定基础.并鼓励学生积极申报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以及校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