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植新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作物种植新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作物种植新技术

农作物种植新技术范文1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提升效率

前言

一旦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取得了新的提高,其增长提拔也由质量型替代了传统的数量型。因此 , 这将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巨大的效益以及影响 , 并且可以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于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的研究。主要围绕提高牢固单位面积产量,发掘作物自身的高产潜力等集成技能攻关的,同时,也要看重农作物高效、优质生产技能范畴的开辟以及研究。现在我国的农业办理要领正在渐渐由集约型替代传统的粗放型办理,我国新时期现阶段农业以及农业科技生长面临的紧张任务便是怎样有效地办理农作业效益、品种、布局、质量等问题。

1 关于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原则

1.1 把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作为基础“源”、“库”比例的不和谐是造成农作物超高产的紧张的原由。“库”的增长速率低于“源”,种植生态因子调控角度,随着密度的增长,订定相干的种植技能。在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中,“库”是限定高产乃至超产的紧张因素。在高产的有力条件下,功劳指数就下降了。提高探究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从而造成农作物的超高产,所以需要我们根据农作物的光合制定合理计划。

1.2 发展优质栽培技术为向导

环保农作物的产品风致的提高已经迫不及待了。当代办理技能要求生长无公害的产品和种植技能。随着绿色风致消耗的要求,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偏向肯定朝着定向种植调控技能生长。

1.3 以规范化、标准化的栽培管理技术为途径尺度的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渐渐变得严格,以及必要性的程度日益加深。随着经济的生长,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统一的供种、技能办事、质量尺度的种植技能已投人利用。就我国现在形势来看,怎样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订定范例尺度的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就非常须要了。

2 如何选取正确的培养材料

2.1 种子的选择

引起病害产生的缘故原因有,播种了移栽带菌和带病的种苗和无性繁殖质料。因此,应该在播种前用化学、物理的要领对播种的质料进行处理惩罚,以警备病害的产生。

2.2 播种区的选择

从需要培植的植株中选取无病的植株,例如马铃薯病毒病、甘薯黑斑病等,可创建无病种苗田,选择无病区或断绝区播种,偶然种子和无性繁殖质料并不能用处理惩罚的要领来有效地办理携带病原物的问题,保留种子和无病繁殖质料,可以相对地减轻病害的产生。

2.3 贮藏

有些病害如甘薯黑斑病、甜菜蛇眼病等,在贮藏时期还可以连续生长,不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对来年病害也有加重影响,做好正确的贮藏非常重要,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贮藏的环境条件。

3 田地栽培的其它注意事项一定要根据作物的田间长势、当地的农艺状态举行科学的办理,在作物生长的进程中,水肥办理与作物生长密切相干,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

在生产中,为和谐作物的生长,在施肥进程中,增长磷肥的用量,采取氮、磷、钾共同利用的步伐,可在肯定程度上低沉小麦锈病的产生。如在小麦种植进程中,增长铵态氮肥的施用量,可以低沉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增长钾肥的用量,反而使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提高,小麦对胡麻斑病的抗性得到加强。应根据田间测土环境,从而低沉作物的病害,针对水稻的氮肥施用,对小麦锈病,为警备稻白叶枯病、稻瘟病的加重产生。但氮肥施用量又不宜太少,应恰当控制氮肥用量,增长硝态氮肥的施用量,以免加重稻胡麻斑病的产生。

在肥料施用的时期和要领方面,如果基肥过多且不腐熟,或基肥不够而追施过晚,都会造成后期氮肥过多而加重稻瘟病的产生,如麦、稻田出现缺水时,小麦赤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烟草黑胫病等容易产生。田间叶斑病、胡麻斑病不停加重,在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块,由于田间温度高,田间水分对作物病虫害产生影响明显。

4 农作物栽培的创新分析

4.1 植物激素的应用

在农作物栽培中充分利用植物激素的作用原理,比如实时抑制农作物的顶端优势,还有无子果实的培育,乙烯催熟的作用以及生长素除草的作用等。

4.2 植物激素的应用

最大程度的克制农药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从根本上实现生态体系良胜循环;用黑光灯举行捕杀;使农作物成为真正的绿色食品;在举行生物防治时:大多采取以下4种方式,利用捕食天敌的干系链清除害虫,充实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加强虫害生物防治在只管即便倒霉用农药,利用昆虫激素对害虫举行控制,利用诱变异种等转基因技能作育出抗虫农作物。

4.3 农作物繁殖控制技术的应用

常见的原理是利用嫁接扦插等营养生殖法来繁育农作物后代,发挥农作物繁殖控制技能在农作物种植办理中的应用为了使得亲本的精良胜状连结下去。例如果树以及花卉的快速繁育以及作育无病植物方面,充实利用的是制作构造作育技能。

4.4 应用创新的优势

利用先辈的作育精良作物生物育种技能所作育改进的农作物品种。不但大幅度的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以及产量,更是实现了农作物的高产量、高风致以及高效益,并且具备了天然作物中极少数生物才有的固氮作用,既到达了增产的目的,而利用转基因技能作育出的农作物,又有效的控制了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

5 对农作物生长期进行科学管理

5.1为农作物生长提供适宜条件

(1)合理灌溉.水分可以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活动提供原料;水分是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水分有助于矿质养料的吸收;水分的散失有助于水分的吸收、水分及矿质养料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以及散热等。

(2)合理施肥。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总而言之,对于农作物的栽培管理,与病害的消长有着密切的干系。在选种精良品种的根本上,配套良好的种植技能,才能得到丰产和稳收,联合多年农业技能推广事业,就农作物种植办理探究如下,来为农作物种植提供引导。

参考文献

[1] 余连香. 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提升侧率[J]. 农业与科技, 2013, 33(7): 143.

农作物种植新技术范文2

关键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有着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这将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巨大的效益以及影响,并且可以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对于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的研究。主要围绕提高牢固单位面积产量,发掘作物自身的高产潜力等集成技能攻关的,同时,也要看重农作物高效、优质生产技能范畴的开辟以及研究。现在我国的农业办理要领正在渐渐由集约型替代传统的粗放型办理,我国新时期现阶段农业以及农业科技生长面临的紧张任务便是怎样有效地办理农作业效益、品种、布局、质量等问题。

一、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

1、农作物农药高残留

农作物在进行无公害栽培过程当中,为了让农作物健康的生长远离害虫的危害,对农作物使用农药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方式。但是因为农作物的栽培者们对于农药使用过度,用药太过于盲目跟风,这导致了农作物含有有毒物质和农药残留量超标。这不但破坏了无公害农作物的营养价值,还会让食用者的身体受到损害,非常不利于无公害农作物的发展。

2、盲目使用肥料

农作物在栽培过程当中,农作物的栽培者们因为对于农作物的了解不全,欠缺农业方面的知识,所以在对土壤构造不够了解的情况下滥用一些化肥材料。这严重污染了土壤,导致了土壤肥力的降低,更降低了农作物抵抗害虫的能力和农作物原本的营养价值。

3、土地污染

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现在大多数农作物栽培地周围都布满了工厂和房屋,工厂在运作过程当中会有很多废气废水排放出来,而房屋的居民每天的生活垃圾也在周围随意丢弃。这不仅严重的污染环境还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农作物的栽培地,农作物在受到污染的土地上培植会严重的破坏农作物的内部构造,而人们食用这些农作物会危害人体健康,这就破坏了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初衷。

二、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中应把握的要点问题

1、把握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的原则

1.1把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作为基础

“源”、“库”比例的不和谐是造成农作物超高产的紧张的原由。“库”的增长速率低于“源”,种植生态因子调控角度,随着密度的增长,订定相干的种植技能。在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中,“库”是限定高产乃至超产的紧张因素。在高产的有力条件下,功劳指数就下降了。提高探究农作物的生理机制,从而造成农作物的超高产,所以需要我们根据农作物的光合制定合理计划。

1.2发展优质栽培技术为向导

环保农作物的产品风致的提高已经迫不及待了。当代办理技能要求生长无公害的产品和种植技能,。随着绿色风致消耗的要求,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偏向肯定朝着定向种植调控技能生长。

1.3以规范化、标准化的栽培管理技术为途径

尺度的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渐渐变得严格,以及必要性的程度日益加深。随着经济的生长,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统一的供种、技能办事、质量尺度的种植技能已投人利用。就我国现在形势来看,怎样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订定范例尺度的农作物种植办理技能就非常须要了。

2、选取正确的培养材料

2.1种子的选择。引起病害产生的缘故原因有,播种了移栽带菌和带病的种苗和无性繁殖质料。因此,应该在播种前用化学、物理的要领对播种的质料进行处理惩罚,以警备病害的产生。

2.2播种区的选择。从需要培植的植株中选取无病的植株,例如马铃薯病毒病、甘薯黑斑病等,可创建无病种苗田,选择无病区或断绝区播种,偶然种子和无性繁殖质料并不能用处理惩罚的要领来有效地办理携带病原物的问题,保留种子和无病繁殖质料,可以相对地减轻病害的产生。

2.3贮藏。有些病害如甘薯黑斑病、甜菜蛇眼病等,在贮藏时期还可以连续生长,不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对来年病害也有加重影响,做好正确的贮藏非常重要,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贮藏的环境条件。

三、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的技术对策

1、修建无公害农作物培植场地

无公害农作物在栽培过程当中,环境是当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所以为了无公害农作物的安全栽培必须要修建一个专门栽培无公害农作物的场地。这个场地的选址也是当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因为场地的环境好坏会影响农作物产品的安全问题,修建无公害农作物培植场地需要在一个远离工厂民居、环境纯净没有污染的场所。这样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就能够真正的做到天然无污染,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选择优秀的农作物品种

农作物的无公害栽培优质的品种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优质的农作物品种可以提高农作物抵御病害的能力,可以保障农作物得到高的产量,可以降低农业和化肥的使用次数保障环境的纯净。优质农作物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来选择品种,并且按照不同品种的特性和土壤条件来制定栽培方案。这样无公害农作物的培植管理技术才能够得到迅猛的发展,才可以让农作物真正做到天然无公害。

3、科学治理和预防病虫危害

防治病虫危害是农作物栽培过程当中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主要重视预防,治疗只起到辅助的作用,所以栽培者在对农作物进行无公害栽培过程当中需要对农作物做好管理,尽量避免对农药的使用。若是出现害虫,可以采取释放寄生性捕食天敌动物的方式,尽量减少对农产品盲目胡乱的用药,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度、高残留的农药。尽量使用能够溶解的农药,避免对土壤的污染,还要保证农药的用量,保障农产品无农药残留。

4、制定预防重金属污染土地的措施

土壤作为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的关键内容之一,做好预防重金属的污染工作是栽培者的关键环节,栽培者在栽培农作物的时候对土壤的重金属要事先做好检测,对土地要经常进行翻垦,最大限度的收集土壤的重金属,并且做好避免外部环境对土壤干扰的工作。

四、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创新应用

1、植物激素的应用

在农作物栽培中充分利用植物激素的作用原理,比如实时抑制农作物的顶端优势,还有无子果实的培育,乙烯催熟的作用以及生长素除草的作用等。

2、植物激素的应用

最大程度的克制农药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从根本上实现生态体系良胜循环;用黑光灯举行捕杀;使农作物成为真正的绿色食品;在举行生物防治时:大多采取以下4种方式,利用捕食天敌的干系链清除害虫,充实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加强虫害生物防治在只管即便倒霉用农药,利用昆虫激素对害虫举行控制,利用诱变异种等转基因技能作育出抗虫农作物。

3、农作物繁殖控制技术的应用

常见的原理是利用嫁接扦插等营养生殖法来繁育农作物后代,发挥农作物繁殖控制技能在农作物种植办理中的应用为了使得亲本的精良胜状连结下去。例如果树以及花卉的快速繁育以及作育无病植物方面,充实利用的是制作构造作育技能。

4、应用创新的优势

利用先辈的作育精良作物生物育种技能所作育改进的农作物品种。不但大幅度的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以及产量,更是实现了农作物的高产量、高风致以及高效益,并且具备了天然作物中极少数生物才有的固氮作用,既到达了增产的目的,而利用转基因技能作育出的农作物,又有效的控制了化肥造成的环境污染。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技术创新已经是时代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中也突出了在农作物栽培管理中引入新技术的重要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对管理技术进行根本上的突破提高,才能够让农作物栽培更加的适应生产。

参考文献

[1]周少兵.论新时期作物栽培管理在全球水稻增产中的作用[J].作物研究,,2012(14):207-208.

农作物种植新技术范文3

关键词:贵州;农艺作物;品种;改良

中图分类号:S32 文献标识码:A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它以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具有广泛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类型,成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大省。贵州省的土壤面积共有15万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0%之多。

1 贵州省的品种改良研究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作物的传统育种技术以杂交育种为核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随着育种技术的推广应用,杂交育种在遗传基础的狭隘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局限性就体现出来了,育种家们开始把眼光放在远缘杂交和诱变育种上。新的育种技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仅能够克服品种间多次杂交的退化,还能最大程度上保留作物的优良性状,并且还能通过诱变育种,开发作物新特性,这极大地促进了农作物品种改良技术的进展。

作物育种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作物品种遗传改良在作物增产中所占的份额较大。50多年来,贵州农作物种植面积稳步扩大,以稻、麦、棉等作物品种的种植和改良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至2011年贵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多达306万hm2,比2010年增长0.5%;油料种植面积多达53.6万hm2,比2010年增长1.3%。

2 贵州省品种改良的研究和推广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贵州省的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发展成为丰年有余,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特性和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近年来,贵州省颁布了一系列措施条例,为搞好农作物品种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并且在贯彻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和加强品种试验、推广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工作。

2.1 玉米品种改良

1995年后,贵州省主要进行“兴黄单89-2”和由安顺市农科所研究培育的“安单136”2个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这2个品种具有适应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的优良特性。自此,贵州省的玉米品种推广取得了重大突破。近年来,贵州省积极引进高甜、高赖氨酸等特种品种玉米,玉米品种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 水稻品种改良

水稻是贵州省主要粮食作物,一直都是各级农业部门还有广大农民关注的重点,到90年代初期,在品种合理布局的条件下,两段育秧等技术的配套推广和普及,杂交育种水稻品种得到广泛种植,极大地促进了贵州省水稻的生产和发展。“十五”时期,目前贵州省的水稻生产区域可分为温暖作稻区和温和作稻区。温暖作稻区主要是指海拔在1200m以下,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种植“金优63”、“K优5号”、“岗优22”等中晚熟杂交水稻品种。

3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改良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贵州省的农作物发展成增长趋势,但是发展中暴漏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3.1 种质资源的收集

优化种质资源的收集多集中在地方种质的收集,对近年来国内外的育种创新材料收集不够重视。

3.2 种质鉴定评价

在种质鉴定评价方面,虽然是在全国统一制定的标准下进行的,但是受地区区域的影响,不能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新品种进行鉴定分析。

3.3 种质资源的保存技术

种质资源的保存技术和综合研究还很薄弱。目前贵州省的农作物资源保存工作在不断地轮种条件下不能实现品种更新要求。种质保护机制也有待完善。

4 促进农作物品种改良的几点措施

4.1 加强对贵州省新品种的宣传力度

我们要利用种子管理部门的技术优势和信息传播功能,广泛引进新品种,严格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多点示范。在已经建设好的安顺市、思南县、贵阳市等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建设遵义市、铜仁地区、毕节等地区的新品种示范展示。

4.2 增加新品种创新研究的力度

种质资源的改良创新是作物改良的重要途径,目前由于受到研究手段的限制,以及地方资源在其形态改良上存在的顽劣性,给作物改良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新品种的创新研究工作,增加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强科学合作,促进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利用。

4.3 完善新品种的更新换代机制

近年来,通过审定在市场上流通的品种越来越多,面对各种各样的品种,造成了农民品种选择难度很大。我们要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生态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推广品种的选取,合理布局,有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农民的增产增收。

4.4 充分利用贵州省种田大户的带头作用

种子管理部门应该与各具有代表性的种田大户建立密切联系,对他们进行新品种的宣传、指导和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新品种的优良特性,对新品种进行栽植培育,带动其他种粮小户积极主动推进新品种的推广使用。

5 结语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的改良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力度都需要我们走更多更深的探索和研究,这单靠一部分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我们所有农业研究者和农作物种植者共同努力,为实现贵州省农民增产增收以及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怡,邹军.贵州省特色杂粮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耕作与栽培,2011(03).

[2] 耿月明,付云海,王世才,范水舟,罗必灿.品种审定制度要创新规范——中国种业发展问题研究之五[J].中国种业,2009(08).

[3] 孙洪章.浅析提高种子及农药管理水平措施及途径[J].中国农业信息,2012(17).

农作物种植新技术范文4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涡阳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183-01

涡阳县位于淮北平原西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该地区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量充沛、无霜期较长,县境地势平坦,适宜农作物种植。涡阳县农作物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现有耕地面积13.13万hm2;2012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26.93万hm2,播种面积24.27万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0%,平均产量5 130 kg/hm2,总产量124万t。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1.44万hm2,平均产量7 545 kg/hm2,总产量86万t;玉米播种面积4.33万hm2,平均产量4 440 kg/hm2,总产量19万t;豆类播种面积7.2万hm2,平均产量1 725 kg/hm2,总产量12万t。

随着农作物整体结构调整、品种抗病虫害性能提高、耕作制度逐渐优化,病虫害发生出现了频率快、范围广、抗药性强、持续时间长、程度加重等现象,不仅给农民防治病虫害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而且还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现结合涡阳县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提出对策。

1 病虫害发生概况

涡阳县农作物病虫害一般年发生73.33万公顷次左右。常见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赤霉病、穗蚜、红蜘蛛等;玉米病虫害主要有粗缩病、茎腐病、叶斑病、褐斑病、玉米螟、蚜虫、弯孢霉等;大豆病虫害主要有大豆枯萎病、叶斑病、食心虫、豆荚螟、豆天蛾等。

2 存在的问题

2.1 病虫综合防治意识不强,防治方式单一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有农业、生态、物理、生物等多种方式和措施,但是目前涡阳县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防治方式单一,而多数病虫害只通过化学方法进行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可以通过改善种植条件,改进农业栽培技术和措施,使病虫害没有生存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避免和降低病虫害发生的程度。同时部分农民认为预防无法直接显现出效果,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因此并不注意进行病虫害预防工作,综合防治效果较差,造成病虫害抗药性越来越强,不断出现生理小种,为进一步防治带来更多的困难。

2.2 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用药量掌握不当

涡阳县部分农田管理粗放,劳动力缺乏,存在重虫轻病、重治轻防的现象,等到病害发生且较重时再进行防治已错过了其防治适期,效果不理想。在防治的过程中,部分农户无法正确掌握农药使用量,存在用药量(浓度)越大防治效果越好的思想,有的甚至在不了解农药性质的前提下混配农药,导致化学药害成为作物的又一危害,出现落花落果、叶片变色变硬、生长点封闭等现象,并且还造成大量的化学污染[1-2]。

2.3 科学防治水平低,统防面积小

在防治过程中部分农民还存在不能正确识别病虫害、不能正确选择药品以及喷洒配方存在经验主义,重视虫害防治,但不了解常规病虫的最佳防治适期,农药的喷施方法不正确、时间不当,不能准确喷到发病部位,影响防治效果。同时,由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少,规模普遍偏小,服务能力有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大多是一家一户进行防治,统防统治面积小。

2.4 农药市场不规范,技术与器械落后

部分地区由于地处偏远、法律意识淡薄、监督检查不到位,存在办证意识不强、无证经营农药、“游击”经营等行为,大量假冒伪劣、过期低质、标签不规范、老药新名、一药多名的农药混入市场,农药质量令人堪忧。同时,在销售过程中,买卖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品种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部分农药经营人员素质偏低,不能根据农药的使用特性以及病虫害的特征进行对症下药,经常出现误导农民购药等问题。在生产使用器械上,涡阳县还普遍使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此种器械不仅技术性能较差、制造工艺落后,而且存在跑、冒、滴、漏等问题,雾化质量差、雾滴大,使药效受到影响。除了器械使用落后外,涡阳县的技术服务也相对滞后,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服务方式与效率较落后,技术人员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无法真正满足广大农民对农业技术、知识、教育的需求。

3 防治对策

3.1 科学防治,提高农民种植水平

专业技术人员应摸索当地的病情、发生时间规律,根据不同种植品类分析不同的病虫害特征,加强对农民的指导和病虫害辨别,抓住最佳时机,对症下药,通过实践教育扭转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认识,严格按照药液使用的浓度、药量配制,在使用前注意各药剂之间的搭配以及残留液的清洗和保存,掌握配施药技巧,包括喷药的合理时间、位置、角度及速度,让药液从喷嘴喷出时形成一层薄雾黏附在作物的茎杆和叶片上。

3.2 加强监测预报,注意综合防治

为增强农民防御认识,依托涡阳县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全面推进测报调查的标准化,提高对主要病虫害的预警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化技术,及时、便捷地将信息传送到基层和广大农户的手中,从而在病虫害防治上做到对症下药。在防治方面应通过多种方式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如选用优良抗病虫品种,确定适宜播种期,合理轮作、间作、套作,增施有机肥、配方肥,合理密植,适时浇水施肥,及时清洁田园,摘除病虫植株的叶、果等进行集中烧毁或深埋,嫁接换根及起垄栽培等。

3.3 规范农药市场管理,引进新技术与新器械

为避免不规范农药市场,应加大农药登记管理力度和监管力度,严禁农药市场出现假冒伪劣农药、国家禁用农药、限用农药,大力发展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新品种,减少高毒农药的使用。大力推广烟碱杂环类农药、菊酯类农药、生物制剂等,取代高毒有机磷农药,保护天敌,维持生态平衡;大力推广机动弥雾机、热雾机和无人飞机施药技术,努力提高防治效果[3-4]。

4 参考文献

[1] 曲建东.浅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7):178-179.

[2] 李全启.浅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3(9):114.

农作物种植新技术范文5

关键词:植保植检;问题;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210

实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植保工作是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水源不受污染,保护农作物生长不受有害生物的危害,逐渐消除农药污染,以绿色植保、科技植保、创新植保发展农业生产,安全可靠的提供绿色食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1]。

1 大理市植保工作面临的问题

大理市大力推广“绿色植保”防控技术,各项常规“绿色植保”技术取得新成效,但也出现了新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结构的调整,大宗作物播种面积相应减少,作物品种和作物种类增多,形成作物多样性和多层次的立体化种植模式,为此作物病虫害发生和危害情况也千差f别,这对今后的植保工作带来新问题和挑战。

在保护大理市洱海面源不受污染,保护田园风光,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方面,对安全合理,科学使用农药,怎样做到低残留、低污染或无污染,是人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新问题。

随着物联网高速发展,外域有害生物的传入和传出对大理市农业生产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强化植物检疫工作是极为重要的。

2 对策与建议

建立和完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的预警机制,随着大理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危害情况也随之变化,从而在防治工作上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建立和完善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和预警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加强对病虫害的中、短期测报工作,能及时准确地做出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危害时期,指导大面积防治、特别是中心病区的防治工作,防止蔓延流行,将病虫害控制在萌芽期,减轻危害、降低损失,当好政府和群众参谋。

树立绿色植保、科技植保、创新植保的思想理念,近年来我市提出保护洱海面源污染和农业“一取消三提倡”的措施,加强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提高我市植保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改变历年来以药剂防治为主的措施以及农户见虫就打、见病就治的传统观念,以农业发展的整体战略出发,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稳健安全的栽培和防控措施,降低和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及用药量,提升大理市农业植保工作的总体水平,对策有以下3点:

选用和推广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全面推广“平衡”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提倡控氮、减磷、增钾稳健栽培技术,合理密植,将作物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群体,提高植株通风透光能力,增强作物抗病性,减少作物用药次数,达到绿色植保的目的。

加强农药管理和宣传力度,净化农药市场,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大理市市场内销售,加强国法宣传工作,同时推荐、引进优质高效、低毒低残留无公害农药,使大理市的农药市场逐渐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积极开发无公害绿色植保新技术,大力开发无公害植保新技术,要不断开发对环境影响小、低毒或无残留的植保新技术和新农药,摸清当地多种经济作物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试验和开发其防治技术,建设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制定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严格按无公害种植标准、规范、流程进行操作,同时建立和完善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检测机制, 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切实抓好植物检疫工作,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调运量不断增大,对农作物有害生物的传入和传出带来一定风险,近年来在大理市发生多起检疫性生物病虫害,对大理市农业生产构成一定威胁,并且在防治上还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收效甚微,保护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安全的职能作用,加强机构建设和防治宣传力度,建立病虫害检测机制,严防疫情传播危害,做好全市范围内有害生物的普查工作,并整理好各乡镇有害生物数据库,对本地区现有的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危害程度进行监测,密切注视其发展动态,认真抓好疫情调查,做到早发现、早采取防治措施,切实抓好综合防治,压低虫源基数,减少或减轻损失,搞好产地检疫工作,使疫区的种子不流入非疫区,控制疫情扩散,同时做好新物种福寿螺的疫情监测工作,制定防控预案,做到有备无患。

3 结语

新形势下的植保工作,是为保护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绿色食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及健康方向发展的。

农作物种植新技术范文6

关键词:节水灌溉;新理念;旱地农业;关系;结合措施

水利工程与农业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水利工程是灌溉的主体和根本,而农业生产又不能脱离灌溉技术。尤其灌溉技术是保证农业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现阶段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必须做好节水灌溉实现现代农业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融合。在我国内蒙古赤峰地区全年降雨量较少,属于典型的旱地农业,如何将旱地农业和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实现融合,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点。文章就节水灌溉与旱地农业的关系进行分析,对符合实现旱地农业与节水灌溉的结合展开研究和讨论。

1 灌溉新理念

我国传统的农业灌溉属于浇灌类型,也就是对农作物进行灌溉,虽然充分的满足了农业作物生长需要的水分,同时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新的灌溉理念则是,在农业灌溉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作物生长的水分需求,还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科学有效的提高农业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例如,作物在长枝叶的时候,不能进行灌溉,防止枝叶生长过快,影响开花结果。而在结果阶段进行适当的灌溉能够提高作物的生长质量。其次,灌溉新理念能够有效的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利用总控将水定量、准确的输入到作物根系位置,实现灌溉的产业化进程加速。

2 节水灌溉的作用

节水灌溉属于一种高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水灌溉是实用科学,量大面广,土地分散,且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的地理、资源、生态环境条件,而这些环境条件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虽然我国节水灌溉的技术应用还不够成熟,但是总体利用节水灌溉技术有效的克服了传统农业灌溉的弱点,突破了传统灌溉思想和理念的局限性,为我国农业技术化、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我国很多地区对节水灌溉还处于研究的阶段,还在犹豫是否进行节水灌溉,改进新技术,但是在当今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等飞速发展的基础上,以及社会的市场激烈竞争下,如果不及时引进节水灌溉新理念和新技术,就难以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失去本地区农业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3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一项重要的现代化工程,是对自然状态下的水资源进行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干预,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控制和科学改造。我国现代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包括输配水系统的节水技术、现代化的机械节水灌溉技术应该与生物技术进行结合等。利用最为广泛的是输配水系统的节水技术,是利用管道进行农作物的灌溉,分为喷灌、滴灌、渗灌、膜上灌和膜下灌等。现代化的机械节水灌溉技术应该与生物技术进行结合是未来农业灌溉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对调整农作物种植灌溉结构发挥积极的作用。

4 节水灌溉与旱地农业的关系

赤峰地区位于内蒙古东南部,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年干旱少雨,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和采取一系列旱作农业技术措施,以发展旱生或抗旱、耐旱的农作物为主的农业,是在有限的灌溉的条件下进行农业生产。旱地农业更加注重对种植作物种类的选择,一般会选用抗旱能力较高的作物品种。但是节水灌溉技术在旱地农业种植生产区域的应用并不矛盾,而是呈现出一种相互补充的状态。

在我国山区旱地的面积高达70%,占耕总面积的73%,从数据上分析,我国旱地农业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现在我国农业产量增值的主要地区是在降水量较为丰富的地区,我国应该及时解决旱地农业增产缓慢问题,尤其在现代农业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灌溉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可以显著的提高旱地农业的生产水平。尤其赤峰地区春旱和夏旱严重,必须积极引进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及时的促进旱地农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5 旱地农业与节水灌溉相结合

我国西北的生态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过去几十年,西北长期处于垦荒状态,呈现出一种越垦越穷的状态。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就是“水”,我国地势地形条件非常的复杂,降水分布极为不均,解决西北旱地农业生产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利用节水灌溉技术。我国西北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的70%,可以在雨季开挖水窖,蓄积雨水,在旱季的时候进行喷灌、微灌等技术的应用,节约用水的同时提高旱地农业质量和产量。

5.1 喷灌技术

喷灌是旱地农业节水灌溉中常用的一种灌溉技术,因为这种灌溉的技术条件要求较低,构建的成本也较低,所以在旱地农业节水灌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喷灌主要是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水喷射到空中,形成大片细小的水滴,洒落到农地和作物的表面。形成大片小水滴主要是利用喷头的作用,常用的喷头类型分为两种:摇臂式喷头和旋转式喷头,这两种喷头的运转方式不同,但是工作的原理是相同的。

第一,在管道压力的作用下,喷灌内的稳流器对流经的水进行速度的改变,将水流的压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在喷头出口处水流的速度瞬间升高,在喷头和空气阻力的配合下,水柱在空中形成无数小水珠,实施农地灌溉。第二,实际灌溉中常见的喷灌形式是扇形喷灌,这种喷灌方式在日常公园草坪灌溉中可以见到,工作原理是空心轴的限位环移动到具体工作需要的位置,转动到换向器的限位环时喷体开始转动,拨杆就会拨动换向弹簧,能够使摆块转动到能与反向钩相碰的位置。

5.2 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是节水效果较为突出的节水灌溉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将流经管道中的水流,转换成小水滴,在靠近作物根系的位置进行滴水灌溉,这种灌溉技术的优点不仅能最大程度的节约水资源,还能有效的减少水分的蒸发,并且在管道中可以加入适量的肥料、抗病虫药物等,特别适合在旱地农业中进行利用。但是这种灌溉技术对控制技术的要求较高,且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所以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我国旱地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投入足够的资金,完善旱地农业灌溉技术,提高旱地农业生产效率。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灌溉技术是保证农业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现阶段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必须做好节水灌溉,实现现代农业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融合。政府要高度重视我国旱地农业灌溉技术的发展,分析节水灌溉与旱地农业的关系,利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实现旱地农业与节水灌溉相结合,对调整农作物种植灌溉结构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旱地农业作物质量和产量。

参考文献

[1]丁鹏飞,张俊生.浅析节水灌溉新理念及其与旱地农业的关系[J].大科技,2016(05).

[2]李怀林.金沟河流域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吉林农业C版,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