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保障服务具体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保障服务具体措施范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以解决群众提出的突出问题为落脚点,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个总体要求,牢牢抓住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这个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卫生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卫生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卫生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能力,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卫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整改目标
通过落实整改,达到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上有新突破;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有新举措;在推动本地本单位的科学发展上有新成果。
一是提高解放思想能力。通过整改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卫生工作。
二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深入研究我省卫生事业带有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群众办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
三是提高体制创新能力。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切实转变职能,履行责任,建立有利于卫生科学发展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
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逐步健全领导机制。切实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转变工作作风,完善服务制度,优化服务环境,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服务型机关。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切实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五是提高科学发展能力。把落实整改作为提升卫生行业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机遇,作为推动各项卫生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实现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提高卫生服务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强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和谐医患关系上见到新成效,保持和发展全省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好势头、好局面、好氛围。
三、整改原则
一是明确整改项目。要对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进行全面分析、归类和清理,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该废则废,该立则立,该完善则完善。
二是明确整改时限。对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马上整改;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限期整改;对受客观条件制约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说清楚,明确努力方向,理清工作思路;对涉及多个地区和单位的问题,要采取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办法积极解决。
三是明确整改责任。整改工作由厅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处室具体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涉及面广、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由厅主要领导统筹协调、综合治理。对解决问题效果不好、多数群众不满意的,重新整改。
四是明确整改标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四、整改内容
针对厅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建设工程”落实整改。
(一)实施加强党的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厅机关对科学发展的思想把握不够牢、作风不够实、创新发展的举措不够多以及破解难题的信心不够足等突出问题。
具体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学习,加强对领导班子思想建设,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争当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党委办
整改期限:2009年上半年
2、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组织建设。健全和完善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的工作制度,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
责任领导:*
责任部门:党委办
整改期限:2009年上半年
3、切实转变领导作风。切实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求真务实、勤奋高效的工作作风,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党委办、监察室
整改期限:2009年上半年
4、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活动。推进电子政务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减少文山会海,提高工作效率。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办公室
整改期限:2009年上半年
(二)实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够高,不同地区、城乡居民间保障水平存在差距、新农合监管效能不够高等问题。
具体措施:
5、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新农合参合率巩固在95%以上,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水平,适当增加农民缴费。2009年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110元以上,2010年提高到150元以上。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合作医疗办
整改期限:分阶段完成。2009年4月各级通过2009年度财政补助资金预算;2010年筹资方案在2009年2月提出初步测算意见,6月底前提交省政府。
6、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2009年在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和县外住院补偿比例分别达到70%、60%和40%,补偿封顶线提高到5万元以上。推行门诊补偿制度。缩小与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医保的差距。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合作医疗办
整改期限:2009年1月启动
7、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效率和监管效能。2009年内实行市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即时补偿,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加强县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建设,提高监管效能。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合作医疗办
整改期限:2009年底
8、积极配合其他部门,推进建设城
乡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借助商业健康保险,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合作医疗办
整改期限:2011年
(三)实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公共卫生网底建设
不牢、公共卫生职能未能完全落实,地区、城乡、不同人群享受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大等问题。
具体措施:
9、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继续加强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抓好精神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口腔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疾控处
整改期限:2009年底
10、推动卫生应急机构建设和应急能力建设。开展卫生应急能力评估试点,健全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制度,创新应急培训和演练方式,切实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应急办
整改期限:2009年底
11、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卫生创建活动,开展健康城市和健康村创建工作试点。完善农村饮水水质监测网络建设。组织实施中央和省的农村改厕项目,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爱卫办
整改期限:2009年底
12、扎实推进妇幼卫生工作。全面实施妇幼安康工程。开展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测算研究和绩效评价,协调促进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落实的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出台。扶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开发和推广妇幼保健适宜技术,推进妇幼保健服务进社区、进农村。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城乡居民及流动人口的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提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35岁以上妇女提供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促进城乡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基妇处
整改期限:2009年底
13、深入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和体系建设。促进卫生监督工作重心下移,推进卫生综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推动全行业依法依规办事。完善农村和社区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做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卫监处
整改期限:2009年12月底前完成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及各项业务工作。
(四)实施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薄弱,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后劲不足,公立医疗机构改革难度大等问题。
具体措施:
14、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县级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重点提升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的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在管理、技术、资金、人才培训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力争3年内全省县级医院在管理水平、学科结构、医疗质量等方面均可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加快薄弱卫生院改造的进程,继续落实好村卫生站和乡镇卫生院补贴政策。继续推进镇村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相关管理制度。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基妇处、规财处、医政处、科教处、中医药局
整改期限:2009年底
15、大力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做好服务,完善监管,争取在准入和审批、经营性质选择、金融和税收、设备配置、人才引进等政策方面取得突破,充分挖掘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潜力。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争取省政府半年内出台《关于加快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意见》,争取到2O15年全省民营医疗机构实际床位、门诊服务量分别达到总量的2O%和25%以上。
16、落实“CEPA补充协议五”医疗服务部分有关工作。2009年1月1日起,**开始接受符合条件的港澳服务提供者投资门诊部的申请。专人负责,优化流程,公平公开,为申办人士开通“一站式"服务,吸纳港澳优质办医资源,使粤港澳三地民众受惠。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申办条件、申办程序、申办指南等近期编制上网,并进行媒体宣传。2009年上半年设置10-30个港澳人士申办的门诊部(含诊所)。
17、大力发展社区卫生。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争取到201O年,实现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出台我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人员管理。制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进行分解、细化和考核。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服务内容、工作量和绩效核定补偿额度。省按照均等化的原则对欠发达地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提供部分补助。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基妇处
整改期限:2009年底
18、探索开展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按照国家的总体改革方案,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公益性,改革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三年内,逐步探索施行改革措施,积极配合发改委、劳动保障、物价等部门同步实施医疗保障体制改革,探索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单病种收费、门诊统筹等方式方法,建设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根据国家改革方案,制定具体工作方案,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政策。
19、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到2010年,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结合“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等活动,开展全省督导检查。探索新形势下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实行医院等级动态管理。制定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重点部门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质量控制标准,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设立医院监管机构,发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和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管理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大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及时化解和处理医疗纠纷。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2009年第2季度启动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组织检查组进行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
(五)实施药品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我省基本药物制度尚未建立、药品购销秩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具体措施:
20、尽快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和发
布我省基本药物目录,合理确定基本药物品种和数量。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按照国家确立的基本药物制度,制定我省的实施意见,编制基本药物目录。
21、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行为。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质量优先与价格合理,简化操作流程,切实做好2009年全省医疗机构药品阳光采购工作。加强与技术提供方的沟通和协调,改善药品竞价议价系统、药品交易系统、药品交易监管系统、医用耗材采购平台,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推进全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制定《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实施方案》,计划分三批启动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工作,第一批拟对价值高、用量大的类别实行全省统一挂网。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规财处、监察室
整改期限:2009年底
22、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体系,基本药物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制订基本药物使用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按照国家的基本药物目录,制定使用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
23、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加强对监测网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相关法规及业务技能培训。初步建立药品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
整改期限:2009年底
(六)实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和社区基层卫生、公共卫生人才缺乏、素质不高等问题。
具体措施:
24、制订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公共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通过学历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等形式,加快人才成长。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科教处、人事处
整改期限:3年至5年
25、制定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基层、城市社区工作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积极引导医学相关专业大学生,争取在3~5年内实现乡镇卫生院有2~3名以上本科毕业生。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人事处
整改期限:3~5年
26、研究公开招募执业医师和3000名医学相关专业全日制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人事处
整改期限:2009年底
(七)实施中医药强省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中医事业科学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具体措施:
27、加快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的步伐。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省中医局
整改期限:2009年底
28、加强名院、名科、名医的培育,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中药房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省中医局
整改期限:2009年底
29、探索医、教、研、产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自主创新与竞争力。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省中医局
整改期限:2009年底
30、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和重大疾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省中医局
整改期限:2009年底
(八)实施卫生行业作风建设工程
主要解决:全省卫生系统医德医风、行风建设、民主监督、行业管理、服务质量和医患沟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具体措施:
31、加强反腐倡廉和医德医风教育,大力推行卫生廉政文化建设,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宣传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构筑思想道德防线。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党委办、监察室
整改期限:2009年底
32、进一步抓好行业作风工作,抓好长效机制建设和制度落实,巩固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成果。深入推进政务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监察室
整改期限:2009年底
33、结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服务行为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医德考评制度,加强对执业行为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医政处、监察室
整改期限:2009年底
34、重视接待工作,有效化解各类矛盾。健全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医患沟通,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良好风气,创造良好的执业条件和工作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责任领导:*
责任处室:办公室
整改期限:2009年底
35、进一步完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制度,积极开展卫生专项资金、重点项目资金和干部经济责任等审计工作。加强对专项资金和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确保资金安全和项目效益。
责任领导:*
医疗保障服务具体措施范文2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已经在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数十日,各界人士纷纷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从反馈的意见来看,大家对征求意见稿的满意度较低,许多人士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总体来看,这次征求意见稿对宏观政策方面的原则性问题阐述较多,具体执行措施层面上的问题涉及较少,医改执行力度以及如何执行仍然困扰着大家。
怎么做是个问题
医改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历时两年左右的时间才姗姗而来,虽然在广泛征求民众的意见,但在整体宏观思路上进行修改的可能性不大,只会在具体配套措施的执行层面上有所变动。
医改的最终目标是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同时明确了政府在医改中的主导地位和资金上的投入,但考虑到中国国情,广覆盖的医疗保障面临着低水平的保障,首先是保障普通老百姓的就医问题,至于民众更高的医药保障需求就只能借助各种商业医疗保险和自身负担。因此,在医药行业销售链中,中低端市场的药品需求格局会受到极大影响。
在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中,方案的思想是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二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农村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优化医院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等等。这些都预示着未来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将在本次医改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医药品的销售将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医院的临床推广工作将重心下移,尤其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为主的处方药的销售终端将下移。新医改方案针对医生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几乎没有,因此,针对医疗机构药品销售的主要模式将不会改变,只是重心下移。
医改所倡导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等,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等全国人民。医疗保障体系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提高保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药品的市场需求和份额,为药品市场销售的不断扩容奠定了基础。同时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医药资源重新合理分配也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销售带来新的契机。 【谈机遇】
新医改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对药品销售的营销工作影响主要在于:一、营销工作终端下移是发展趋势;二、低水平的医疗保障对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中高端医疗药品服务影响不大;三、低端市场所需求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等普药销售的市场份额将会迅速放大,市场竞争格局将会更加激烈。
工业和商业公司:
抓住核心 抢占基层
针对医药工业企业,尤其是以生产处方药为主的制药企业,其生产的药品首先必须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中的药品报销目录。至于本次医改即将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目前医改征求意见稿中只有筛选原则和使用指导,没有具体内容和措施。
抓住核心目录
有人认为,即将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将限定在500~800种之间,国家规定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全部或按一定比例使用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这类药品的价格相对较低,利润空间受限,市场推广力度因费用问题而受到限制,如果能够获得国家强制性使用也会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个人认为,这些药品的执行力度和到位程度值得怀疑,而目前收入水平较其他大型医疗机构相对偏低的基层医疗机构,面对就医患者不断增长,用药量不断增大,基层医生“久旱逢雨露”的机会来到了,但能否真正完整执行下去是个问题。
因此,制药企业生产的药品能否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核心问题,其一在于能否顺利进入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报销目录,其二在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能否强制性按计划经济的模式实现销售量的突破,其三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是否需要经历再一次的降价洗礼,医疗机构能否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和基本药物的用药比例要求。如果没有以上关键因素的明确指导,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统一制定和将难以执行到位。
面对中高端人群使用的药品若能在不降价的前提下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当然是好事,毕竟多了一条产品增量的途径,但若价格降得太厉害,进与不进都没有多大区别,只要能依然抓住几个核心医疗保障的报销目录,销售影响不会太大。
制药企业关心的核心问题是,所生产的药品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医改带来的医疗保障体系资金多分一杯羹。
抢占基层资源
制药企业的药品销售,尤其是处方药销售,营销工作下移是医改将带来的发展趋势。随着医改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和倾斜,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销售份额将获得大幅度的提升,目前许多企业重点工作的大型医院今后将是我们学术推广的重点,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教育和培训指导的作用,而基层医疗机构将是临床推广工作的重点。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与大医院之间的差距决定了营销工作在下移过程中,模式必须有所调整,半学术推广将会取得更好的营销效果。
主要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第三终端营销工作将会把县级医院纳入营销管理的范畴之中,县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指导和培训作用决定了其在未来营销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新医改方案中,药品销售份额的最大受益者是基层医疗机构。获得各医疗机构(包括数量众多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配送资格将是医药商业公司市场竞争的关键点,当这些医疗机构的配送资格不是被惟一一家医药商业公司独占时,医药商业公司的竞争格局开始展开。这时,医药商业公司市场开发和销售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医药商业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点在于:1.终端市场的开发和维护能力;2.配送和网络建设能力;3.销售人员终端市场的服务能力;4.市场开发和销售的资金实力。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医药商业公司要注重销售部门人员配置和能力建设,以及配送能力和范围的发展。
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
多元化,基层化
本次医改方案最不得利的就是医药零售企业。基层医疗机构大力发展以及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患者的回归,直接影响零售药店的药品销售。零售药店要在本次医改中扭转劣势,除了加强零售药店药品销售便利的优势外,还应该增强零售药店对顾客购药的药学专业服务功能和其他促销活动的氛围吸引,不断提升药店的品牌美誉度和信任度。同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也会促使零售药店经营的品类进行符合医改后市场需求的调整,更加符合“大健康”的经营理念,加快零售药店多元化经营的步伐。
医疗保障服务具体措施范文3
【关键词】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被征地农民的规模不断扩大,如何保障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生活成为政府及专家学者关注的话题,为被征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各界共识。
一、国内的相关研究
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内容安排上。多数地区将工作重点集中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上,根据目前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运行的状况,学者们分别对其进行研究。宋青锋(2005)指出根据目前国家和社会的实际情况。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内容应该设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社会保险。陈信勇(2006)指出,应在制度先行、因地制宜、公平和效率有机统一以及与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等原则的指引下,加快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改革。鉴于我国国情,应当首先为被征地农民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其他社会保障措施也应及时、逐步地建立起来。
(一)养老保险
不同学者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徐秋花、侯仲华(2006)指出,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特别是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政策选择。袁斌、陈树文(2008)指出,通过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将被征地农民平稳地纳入社会保险体系,既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又扩大了养老保险覆盖面,增强了保险的社会调节功能,又适应了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黄智饶(2008)提出。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农村老龄化问题的迫切需要。
针对目前养老保险实践存在的诸多问题,冼青华(2006)认为,我国现有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没有完善的制度,没有形成规范管理,可操作性差。史先锋、曾贤贵(2007)认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存在以下问题:政策缺乏强制性。被征地农民参保率低;个人缴费比例过高,保障水平过低;保险层次单一,满足不了被征地农民不同层次的保险需求。王莉丽(2007)认为。现有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与城镇养老保险基金相互隔离。使其缺乏与城镇养老保险衔接的灵活途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之间应有相通性或兼容性以保证农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过渡。
(二)医疗保障
关于构建被征地农民医疗保障的总体思路,王晓莹(2007)指出了被征地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得出我国应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多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这一制度应包括医疗保险金的筹集、监管、医疗保障制度的模式以及具体实施办法、医疗服务的管理等相关内容。燕秋梅(2008)认为建立被征地农民医疗保障制度需要政府干预,这也是政府的职能所在, 因此政府应明确承担以下责任:确立保障模式、立法、财政和运营的监管。
很多学者对各地被征地农民医疗保险的实践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就模式的选择提出了自已的观点。徐玮等(2007)认为被征地农民应被纳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并以杭州经济开发区为例,提出了被征地农民医疗保障制度设计思路:从城镇困难群众的保障、土地的保障作用、农民的一般意识和城乡统筹等角度设计被征地农民的医疗保障。袁杰、吴广明(2008)介绍了各地对被征地农民医疗保险的不同做法和模式后,认为被征地农民加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最合适的。徐唐奇(2008)以湖北省为例。阐述了构建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原则、具体操作程序、运行和管理,重点研究了湖北省被征地农民医疗保障资金的构成与筹措、医疗保障资金的监管、给付和运行管理。
(三)就业保障
在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方面,多数学者将目光聚焦在被征地农民再就业领域。一致认为失去土地后的就业问题是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马驰、张荣(2004)指出,补偿、保障和就业是解决被征地农民生存和发展的三个重要方面。其中补偿、保障是基础,就业是关键。蒋和胜、涂文明(2oo4)在破解被征地农民问题的思路上。认为不应局限于对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做出修补和政府行为上做出规范。更要立足于从制度上给予根本安排。建立以就业为支撑的政府主导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不同学者纷纷提出了解决被征地农民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刘海云提出可通过整改集体经济、发展街道服务和城郊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来增加就业机会,健全转型农民保障机制。万朝林(2OO4)认为,政府应组织劳务输出,借地发展农业,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和服务行业,并给予政策倾斜,以帮助社区增加就业机会,部分吸纳失地劳动力。
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
(一)政策不统一
目前各地失地农民社保政策实践呈现多元化的特征。而城市化进程加快将产生更多的被征地农民,各地政策的不统一、同一地区出台时间有先后造成的社保工作情况之复杂、任务之繁重可想而知。纵观全国,政策不统一带来的标准不同,容易造成地区间待遇不公平,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二)各级政府责任不到位,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不稳定
中央政府未承担起被征地农民社保的主要责任,特别是财政责任,仅依靠地方政府对社保缴费的投入。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常与土地出让挂钩,造成因土地出让受阻而无资金来源或投入不足的状况发生。政府责任的不到位,导致现行被征地农民的社保保障水平偏低,不足以吸引被征地农民参保。
(三)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
由于早期被征地农民补偿标准严重偏低。基本没有缴费能力。集体亦缺乏帮助农民参保缴费的经济能力,完全依靠地方政府解决老被征地农民、未农转非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难度很大,医疗保障、就业保障更无从谈起。此外,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退耕还林、还草等移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一直处于缺失状态,这些问题应及早提上议程,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
(四)征地制度法制建设落后,失地农民社保缺保障
现行征地补偿标准较低。不足以保证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不因征地而降低,又远低于足额支付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费用;同时,“先征后保”的征地程序,使失地农民处于被动和不平等地位,对征地拆迁标准、征地后社会保障的标准缺乏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导致损害被征地农民土地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
三、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研究
(一)拓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不断将新增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妥善解决老失地农民、工程移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制定退耕还林、退木还草农民、煤炭塌陷区农民、资源枯竭城市或矿区农民、失海渔民等特殊群体的社保制度,使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会因为失去土地而降低。
(二)明确责任政府责任,稳定资金来源
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为主管机构,地方领导承担全面负责被征地农民领导责任,建立责任追求制度、实行问责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领导责任体系。同时,建立预存社会保障款制度,开设征地预存社会保障资金专户,暂存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方案中用于社保的资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确保被征地农民社保资金的足额支付。
(三)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协调机制
首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制定《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对制度模式、保障对象、资金筹集、待遇水平、经办管理、监督管理等办法全面规范;其次,积极建立就业保障机制。完善被征地农民失业保险政策、设立失地农民就业专项基金、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援助;再次,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保的协调工作,建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与建设部、财政部、民政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努力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就业、低保、住房等问题。
(四)进一步改革征地制度
首先,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是确保足额支付被征地农民社保和基本生活所需费用的关键所在。其次,依法保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在尊重被征地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征地、确定产前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宋青锋.试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J].农村经济,2005(5):77-79.
[2] 陈信勇,蓝邓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J].中国软科学,2004(3):34-35.
[3] 徐秋花,侯仲华.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探析[J].南昌学院学报,2006(1):71-74.
[4] 袁斌,陈树文.我国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J].大连海事学学报,2008(6):91-93.
[5] 黄智饶.对广东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评估[J].南方农村,2008(1):44-46.
[6] 冼青华.试论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刺度[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5):90-92.
医疗保障服务具体措施范文4
[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医患关系;最优激励机制理论
一、美国现行医疗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情况
(一)存在的问题
美国是所有西方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全民医保国家,其医疗保障体制是以商业健康保险为主体的,认为是“市场化”的典型代表。以市场化为主导的医疗障体制由于缺乏统一协调管理,导致医疗服务市场逐性目标扩张,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公平失。主要表现在:
1 医疗费用快速上涨
美国医疗费用支出占GDP的比例,在上世纪60代约为5%,70年代约为8%,80年代约为10%,1995以来已超过15%。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报告,一比例在2009年达到18%,人均8300美元,而且在有体制下,这一比例到2017年将达到20%,人均升13000美元。这一水平大致是OECD发达国家平均水平2倍。
2 医疗保障覆盖面不足
美国现有的医疗保障体制是以政府、企业和个人投保共同组成的。政府医疗保险项目仅针对一些特殊人群,如65岁以上老年人、低收入者和残疾人、退伍军人及少数民族等;企业雇主为雇员提供的医疗保险是65岁以下的美国人获得医疗保险的最主要途径;没有雇主也没有资格享受政府计划的人可以自己花钱加入保险公司提供的医疗保险计划。除此之外,在美国还有占总人口15%的人群(近4500万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
3 医疗保障体系面临公平缺失
医疗费用分配不公也是美国医疗体制的一大问题。1996年美国医疗费用小组调查发现,美国医疗支出最高的1%的人口花费了27%的医疗费用;5%的人口则花费了将近一半的医疗费用。因此,现有的体制是极少数人享受了绝大多数的医疗资源,而大多数人却只拥有极少的医疗资源,有的甚至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二)改革情况
对于饱受争议的和质疑的美国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呼声一向很高。从罗斯福到杜鲁门,从约翰逊到克林顿,美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推行全民医保的改革,但结果一次又一次失败。而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有一次吹响了改革的号角。根据奥巴马的改革计划,其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二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1 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
(1)扩大政府医疗保障计划的范围,把更多的弱势群体纳入。(2)要求大中型企业必须给职工购买医疗保险,或者对职工自己在市场上购买医疗保险予以补助,对不愿意向雇员提供健康保险的大中型企业课税。
2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1)推广标准化的电子医疗信息系统,建立电子健康病历,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有关价格和质量的信息,增加健康保健消费的透明度,减少医疗事故和改善保健质量。(2)对医疗机构“打包”支付费用,不仅涵盖住院费用,还包括病人离开医院后所需的护理费用及家庭保健的费用,这不仅有利于预防保健和慢性病的治疗,同时还能激励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三)对美国医改的评价
对于奥巴马这次声势浩大的医改,对其效果笔者持保留态度。如果这次医改在美国顺利通过并执行,它确实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医疗保险覆盖面,但对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这些措施笔者认为是治标不治本的。
(四)原因分析
医疗市场主要是两个利益主体,医生和患者。按照一般市场模型,医生就是医疗服务的供给者,而患者是消费者。本来根据市场经济理论,市场通过价格对供求进行调整,当达到均衡价格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医生和患者实现利益最大化。然而,医疗市场有其特殊性,供给者(医生)和消费者(患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此市场中,患者对医疗服务和药品很难有自主选择权,选择权掌握在供给者医生手中。消费者处于严重的被动状态。因此光靠市场机制无法使其达到帕累托最优。所以需要政府进行干预,然而政府在出台各种政策进行干预时,往往是通过对供给者(医生)进行各种限制来保障和提高消费者(患者)的利益。这种以减少医生利益来提高患者利益的措施是永远也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因为利益受到影响的医院或医生会很快想到对应措施,使此政策效果大打折扣。这次奥巴马医改也没有跳出这个误区。
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激励机制使医生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同时实现患者利益最大化。这样医疗市场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下文将引入公司治理中对人的最优激励机制理论来分析医患关系,并以此提出医改的新建议。
二、最优激励机制理论视角下的美国医疗体制改革研究
(一)最优激励机制理论概念
在现代的公司管理中,公司的管理权与所有权一般是分离的。即公司的所有者通过聘请经理人来管理公司,自己不直接参与公司管理。这样就形成了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关系。由于所有者(委托人)与管理者(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如何使管理者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就诞生了最优激励机制理论。
激励机制的核心是将人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针对经理人对货币收入的追求资本所有者可通过确定一个最优报酬计划来实现对人的激励。
(二)将最优激励机制理论应用到医患关系中的可行性论证
最优激励机制理论是用来解决委托关系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是委托人利用此机制来实现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满足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医患关系也属于委托关系,患者是委托人,医生是人。而医生和患者之间也是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也可以利用此机制使医生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满足患者利益最大化。
(三)最优激励机制理论视角下的美国医疗体制应如何改革
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只有同时实现医生和患者的利益最大化,才能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才能实现市场的帕累托最优。而任何其他的以牺牲一方利益而保障另一方利益的改革都是不彻底的。根据最优激励机制理论的原理,美国医疗体制改革应从一下几方面入手。(1)医药分开。医药分开是指医生和医院只能看病不能卖药。医生如果既给患者开药,又自己卖药,那么在不考虑道德和制度约束外,医生的利益就不存在最大化了,而是无穷大。(2)对医生实行绩效考核,工资和奖金与绩效挂钩。制定一套详细的绩效考核办法。并对绩效优秀者实行高奖励,使医生通过提高绩效而不是向患者多卖药品和高收费来增加收入。(3)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患者择医制。只有充分引入竞争,实行患者择医,医生才会注重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才会更多的为患者着想,为自己的口碑着想。从而有利于提高自己将来的收入。(4)政府加强对医生的医德教育。让医生明白自身利益最大化并不等同于收入最大化,还应包括救死扶伤所到来的快乐与满足。
参考文献
[1]顾昕,全球性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2005(6)
[2]胡善联,美国医疗卫生改革之路[J],卫生经济研究,2008(3)
医疗保障服务具体措施范文5
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在全国试点推广。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指出,自2003年7月以来,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310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农业人口9504万人,实际参合农民6899万人,参合率为72.6%。全国共筹集资金30.21亿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15.01亿元,农民个人缴费10.88亿元,集体和其他社会赞助4.32亿元。
截至2004年6月底,已有4194万人次的医药费用得到报销,报销金额达13.94亿元,占筹资总额的46.14%,其中,住院医药费用平均有27.25%得到报销。
中国的农民太需要医疗保障了
2004年11月5日,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会上指出:“有40%至60%甚至更高比例的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记者赴甘肃省的一些县采访,所见所闻印证了朱副部长的话。
榆中县一座空落落的院子里,两个10多岁黑瘦黑瘦的女娃娃搀扶着他们50多岁的养父。看到我们一行人的到来,孩子怯生生的,老父拖着病怏怏的身子,眼神中流露的却多是无奈和渴望。村支书向我们介绍说,“老人家才50多岁,有病了,却无钱医治,就只能这么耗着,时间长了,身体越来越不行,现在已经失去劳动力了,生活都是个问题啊。唉,50多岁的人看上去却像70岁的老头,两个孩子都要上学,这以后可咋办呢?”
空荡荡的土屋里,就仅有炕上一张席和看不出颜色的一床被褥,“哎,得了这个病,没钱治,就这么常年躺在炕上。家里要钱没钱,要粮没粮,两个娃还小,全靠政府的一点救济活着。”老汉凄苦地说。
据卫生部统计,2003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是2622元,而农民住院例均费用达2236元。也就是说,一个农民住一次院,他全年的收入可能都要花在医疗费用上。有资料显示:在贫困山区,由于无力支付医疗费,农民患病未就诊的比例达72%,应住院未住院的有89%。
在西部贫困地区,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有啥别有病”已是贫困山区农民最大的心愿和企盼。小病能拖就拖着,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大病人,就会沦为特困户,甚至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解决。在甘肃省,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00元的农村特困家庭有52万户、202万人。其中由于患病和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有52万人,占总贫困人口的26%。“政府每年需要支付6000多万元,用于农民救助。但发到个人手里定期救助的也就一人一年120元,临时救助的只能保证年救助不低于60元。”
2004年11月,卫生部了一项调查结果,我国农村因病返贫占贫困人口的三成,农村患病两周的人群中有四成没有治疗。调查明确显示了我国农民的健康状况均有恶化的倾向,其中西部孕妇死亡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8倍。
业内人士分析说,公共卫生保障和基本医疗保障是典型的“公共物品”,从可持续发展观看,社会健康保障制度是可持续发展的安全网。可持续发展观强调“投资以减少穷人的健康风险,并对灾难性的医疗费用提供保险,是减轻贫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9 亿农民占我国人口总数的大多数,而农民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心的问题。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并且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作为今后的重要工作来狠抓落实。
中国健康扶贫工程举办“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研讨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或宣传,让全社会都关注健康与扶贫,从而推动中国城乡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
因此,如何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更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建设,解决好“三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问题,尤其是如何发展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卫生事业问题,成为各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
据报道,重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2003年起在铜梁、江津等6个区县(市)试点,参合农民104万人;2006年,试点地区扩大到万州、涪陵等17个区县,参合农民752.33万人。2006年,参合农民人均筹资45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35元,农民个人缴费10元。目前重庆市已筹集农民个人参合资金7523.3万元。
据介绍,重庆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只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疾病,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和基本诊疗项目范围内,所发生的医药费用给予补偿。门诊治疗的每年人均补偿限额是10元至80元,每次按所发生费用的30%至50%补偿。重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目前已累计为参合农民补偿医药费8329.19万元,共363.23万人次,占筹资总额的65.81%。
据了解,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2005年重庆市每人每次平均门诊费用由上年的22.45元,降为19.22元,下降14.4%,参合农民住院的补偿比例达到22.52%,最高补偿金额可达到12000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农民,作为主角,在医保的舞台上到底应该怎样舞?
合作医疗制度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是依靠社区居民的力量,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在社区范围内多方面筹集资金,用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措施。中国农村的合作医疗,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足迹,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必然选择。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说,“初级卫生人员的提法主要来自中国的启发。中国人在占80%人口的农村地区发展了一个成功的基层卫生保健系统,向人民提供低费用的、适宜的医疗保健技术服务,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卫生需求,这种模式很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但据记者了解,作为新型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角和直接受益人,农民似乎参与的积极性不大,多数情况下,农民是不太了解也不理解。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在经济上。目前许多村集体经济已没有了积累,农民个人经济承受能力较低,面对广大的农村弱势群体,仅靠中央、地方财政和农民个人集资,资金来源有限;二是思想观念上。在农民中广泛存在侥幸心理,因为看病的支出不属于刚性支出,因此,相当部分农民社会医疗保障意识不强,同时,农民害怕交了钱而不得病,钱被别人使用,心理上不平衡;三是医疗服务水平上。目前乡村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整体不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相当数量的农民认为即使有病乡村卫生院也不一定能治好,从而影响他们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甘肃中医学院副教授杨敬宇认为,建立人人可以享受的健康保障体系,确保健康服务公平,使所有社会成员获得生存发展的基本健康服务,是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和基本社会条件。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努力消除城乡制度差距和健康差别,高度关注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建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仅是解决农民因病返贫或致贫的根本措施,也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制度保障,是人人平等生存的基本条件。
甘肃省卫生厅农村医疗合作处一位官员说:“农村医疗卫生的发展事关重大,必须结合当地实际经济的发展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因地制宜,发挥农村乡镇医院和村卫生所协调作用,激活农村医疗卫生市场和产业。大力发展和规范管理农村医疗保健市场,促进医疗产业的发展。”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能否解决好广大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国农村地区的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村人口的主要医疗保障制度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于西部地区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首先不能适应各种疾病的变化,特别近几年来,传染病、慢性病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并没有把传染病和慢性病列入报销的范围之内,或者虽被列入报销范围内,但补偿很低。而大多数农村最常见的情况是传染病和慢性病,农民花钱多的也就是这两种病。所以,新型农村医疗的制度不能适应同层次的低要求,同时也不能满足多层次的高要求。
合作医疗是互助供给的制度,不是社会健康保障的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以县、乡为片区的,县、乡的资金不足和存在的困难,迫使对合作医疗方面的投入不力。所以并不能解决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也难以提高农民健康投资的积极性。
从西部地区的状况来看,各地社会经济之间的差异较大。合作医疗的开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难度。甘肃要求各县提高筹资基金,但很难想像的是有些县的合作医疗基金居然出现大量的沉淀。据调查,甘肃部分县把2/3的合作医疗基金予以沉淀,真正用于农村合作医疗的经费是1/3左右。为什么?他们是怕合作医疗会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农民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
在西部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的运行缺乏应有的基础。一是县以下的卫生服务网点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准,而不是以农民对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为准。60%在县一级医院承担,其余的在乡卫生院,农村卫生点就几乎为零。据了解,全国70%的乡卫生院都处于半倒闭状态,他们也是以卖药维持医院生计。而计划经济时期的“重预防、轻医疗”的公共卫生体系在农村基本上瘫痪,1/3已经关门,新的卫生体系又没有建立起来。
医疗保障服务具体措施范文6
论文摘要: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逐步建立起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成为当前河南乃至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农村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更不可能有中国的和谐。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让农村成为和谐有序的社会、稳定发展的社会和健康繁荣的社会。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关键举措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1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个方面。从1991年试点到2003年底,全国有1870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其中有5 428万人参保积累基金总额为259亿元。2003年当年领取养老金的农民有198万。由此看出,农村社会保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农村社会保障还很薄弱,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1层次低,范围小,覆盖面窄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除对缺乏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依无靠的老、弱、孤、寡、残疾等实行“五保”制度外,绝大多数农民没有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其养老、医疗、工伤主要靠自我保障、家庭保障。
1.2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目前,农村保障制度是乡、村两级统筹,造成的主要问题一是苦乐不均,二是保障程度普遍偏低。有些地方,保障对象的保障金几十年不变,经过几次通货膨胀后,原有保障基本生活的目的也难以达到。这种状况不仅削弱了社会保障对劳动者的生活保障作用,而且成为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障碍。
1.3保障制度的可操作性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救灾体系没有形成科学的等级评价制度;第二,没有一个具体的贫困标准和救济标准,因而评价一个家庭是否贫困时,就只能凭直觉,标准一降再降,受救济的人数逐步减少;第三,确定收入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这是由于农村的特点造成的。
1.4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资金筹措不足,同时难以保证保值增值。
2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有利于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据统计,我国目前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2004年,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人已近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0.90%,且老年人口数量大体以年均3%的速度增加。进入21世纪,农村65岁及以上的老人比例大幅度上升。在农村,大多数老年农民的现状是一无积蓄(有的只是少量积蓄),二无保障,从经济来源到生活照顾几乎完全依靠子女。因此农民老有所养势将成为我国农村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2.2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众所周知,资源的流动性是保证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最活跃、最积极的生产要素,其流动成为资源优化配置和保证经济运行的重要方面。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相互分割的,特别是所有制分割和城乡分割。乡镇企业职工和农民享受很少甚至根本就享受不到社会保障待遇,使农村劳动力难以向其他所有制流动,难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由于广大农村地区养老只能靠家庭,劳动力为赡养和照顾父母所束缚,也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2.3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可能性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国家财力有限,这就给农村社会保障的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中央财力的快速增长和中央政府对“三农”的支出政策的加强使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的经济可能性增加。
①持续稳定增长的经济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了物质基础;②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了准备;③农民观念的更新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了思想基础;④部分地区的实践经验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了参考;⑤改革为农村社会保障铺设了道路;⑥原有的基础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条件。
4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策构想
4.1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建议①把农业保险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在我国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客观存在的情况下,把传统的社会保障项目延伸到农村中的做法,受国家财力、农民收入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建立较为公平、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而农业保险的纳入,则可以较好地保证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使农村、农业稳定发展壮大,从而保障整个社会稳定。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面对反复无常的自然界和社会风险的侵害造成的重大灾害损失,如果没有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往往也会使农场主们步履维艰。②加快立法,为农村社会保障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依据。社会保障的性质在于它的政府强制性和非盈利性,它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在政府保障下的平等保障权利。目的是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实际利益,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所以,从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出现,而不能以政策的形式出现。必须确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律地位,依法建立包括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社会救济法律制度、社会福利法律制度、社会互助法律制度、社会优抚法律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确保基金使用安全、高效。
4.2具体措施①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责,改革农村单一的社会保障组织形式,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农村社会保障事业;②采取多种形式筹措资金以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建立严格、高效的资金的管理和运营机制;③统一协调,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领导和宣传工作,更多地体现农民自我保障的原则,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自我保障相结合的模式;④建立和健全三项制度,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项制度是重点;⑤建立与社会保障体系相联系的相关政策保障体系,加强服务网络及平台建设。具体为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就业保障体系、职业伤害保障体系、生育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社会优抚体系等。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根本出路在于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民收入低的原因造成的。如果农民收入丰厚,除日常所需外有多余的存款,那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5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创新的重点
5.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重新定位与制度创新。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我国从试点到推广至今已有近20年时间,现在需要总结经验教训,结合新情况和新形势,提出新的政策措施。新制度的设计需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寻求新的筹资模式;二是扩大保障对象范围;三是制定新的待遇标准;四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充分体现政策扶持;五是要逐步拓宽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渠道,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六是要整合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源;七是要保持政策和业务的稳定性、连续性,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现行制度承诺的高利率问题,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5.2继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分类保障,适时与城镇合作医疗保险接轨。
5.3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弥补合作医疗保障的不足,并对其功能进行矫正。医疗救助制度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救助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医疗保险制度尚不普及之时,其重要性更为突出。为此,在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应加强建立医疗救助制度,为那些确实有经济困难、无钱看病的人群实施医疗救助。
5.4加强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实行网络化管理。
5.5实行社会保障“一卡”管理制。基于人口流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转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有必要以身份证号码为账号,建立“一卡”缴费账户,该账户可以随居民的流动而转移,保险关系进行属地化管理,其账户上附带的保险费,只需要随卡由迁出地划转迁入地。这一制度要求社会保障的管理和服务能够配套,如社会保障实行城乡统一机构管理,业务实行网络化管理,服务机构要求由城市延伸到农村等。依目前社会保障工作基础看,实行“一卡”制管理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目前可先以身份证号码建立个人账户,为未来统一管理打基础、做准备。
参考文献
[1] 蒋翠珍.建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探[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1(9).
[2] 王延中.中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问题[J].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 刘翠霞.中国农村的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J].新华文摘,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