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遗传学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遗传学的概念范文1
遗传是指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亲代和子代各个方面的相似现象。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人生人、兽生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遗传现象。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人类通过遗传,把世世代代所形成和固定下来的某些生物特征,由父一代传给子一代,代代相传,不断延续。现代遗传学表明,人体内存在着两类细胞:一类是生殖细胞(包括女性的卵细胞和男性的精细胞);另一类是人体细胞。在每一个生殖细胞的细胞核内存在有线状体,即染色体。人体细胞共含有23对染色体,一对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其大小形状和结构相同,叫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在23对染色体中,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另一对为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在23对染色体中,每条染色体上都分布着一个个有遗传功能的阶段,叫基因(Gene),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最小单位,是储存特定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它含有参加指导一个人发展的遗传密码,载负着一代代传递下去的遗传信息。遗传基因直接决定着遗传素质,影响着一个人的生长发育,它控制着儿童生长发育的程序,如儿童到一定的时候,会走路、能学说话,到一定的时候性成熟等。
二、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特点。比如结构,人都有两只脚,一双手,脸上有两只眼睛,一张嘴。眼睛在上,嘴在下,凡不符合这些特征的,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人。又比如形态,人的形态就是人的外表模样,猪八戒和孙悟空更像是猪和猴子,而不像人。其他特征有个子高矮,手脚的大小,头发和眼睛的颜色等等。遗传素质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染色体主要有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这两类化学物质组成,而遗传基因就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一个阶段,有许多核苷酸组成,它带有指导核糖核酸(RNA)活动的密码。人体活动离不开蛋白质,而每个基因上都带形成一定类型的蛋白质的指令,在传递来自细胞核中的DNA指令到组成细胞的其余部分的细胞质的过程中,RNA充当信使,使指令在细胞质中被执行,这些指令指导细胞质中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不同类型的基因决定了组织结构的发展和控制细胞的新陈代谢。由于遗传基因不同,人与人的生长发育就不相同,自然,人们的遗传素质也就不同,哪怕是同卵双生子。这种差异是天生的,正是由于遗传素质的不同,因而,在同等正常生活条件下,有的人神经系统反应灵敏,有的人则显得有些迟钝,有的人生的大手大脚大个,有的人则小巧玲珑,有的人生长发育的早一些,有的则晚一些,有的人生长发育的快一些,有的人则慢一些。如果存在遗传基因的缺陷,那么,儿童的遗传素质就受到影响,在儿童身上也就可能产生发展的偏离。
三、先天素质
先天素质是指个体出生时机体结构所具有的一切特质,主要包括个体由遗传获得的特质和由受孕时父母双方遗传基因的组合方式与生命孕育过程中母体独特环境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个体先天性的非遗传性特质以及由基因控制的成熟机制等,这些素质是原生性的,都属生物因素。其中遗传素质是先天因素的最基本的因素,它是每个个体与他的类、种、族、亲属保持连续性的生物因素,而先天素质中的非遗传性的特质(也有人称之为“天生素质”,与先天素质中的“遗传素质”相区别)则是造成每一个个体在机体上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原因。可见,先天素质包括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先天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不同的概念。遗传素质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而先天素质除了受遗传基因的影响外,还受胎儿发育内环境的直接影响。任何一个个体在和卵子形成合子的那一瞬间,他的特有的遗传基因就被决定了,他的遗传素质自然也被决定,有些遗传的缺陷这时已经形成。但是,这并不是人出生时的素质,人出生时的素质即先天素质还要受从生命开始形成(甚至在这之前就已受到影响)到出生这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约270天左右的环境的影响,下面对决定胎儿发育内环境的主要因素作简要说明:
1.物理因素
辐射会引起基因突变、染色体被破坏。怀孕早期的母亲,尤其是在怀孕六周之内,X射线对胎儿影响最为严重,因为这时正是主要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孕妇受了X光照射,就会使孩子小头畸形,智力缺陷,腭裂、失明、生殖畸形等。另外,常在电脑环境中工作的女性,应注意电脑的辐射。
2.化学因素
药物、有毒化学物质和环境污染会干扰正常胚胎发育引起畸胎。孕妇在妊娠早期用药不当,最容易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如抗菌类中链霉素和四环素,在妊娠期服用四环素会引起未成熟的婴儿骨骼迟滞,如在妊娠后期服用会使婴儿的牙齿变黄。因此,在怀孕期间,应尽量避免用药。
3.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毒、寄生虫等,尤其是TORCH感染,常见的为病毒感染。这些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对胚胎具有致畸作用。尤其是头三个月内,母亲出现上述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对胎儿发育影响最大。比如,病毒感染中的风疹病毒,对胎儿的危害就非常大,如果怀孕未满四个月的孕妇感染这种病毒,很可能导致先天缺陷(其可能性为三比一),造成中枢神经系统损坏,心脏缺陷和发育迟缓等;又如,孕妇患流感很可能导致婴儿唇裂。因此,为了减少出生畸形胎儿,孕妇在怀孕早期,应避免患发热性疾病,应尽量减少与猫、狗的接触等。
4.营养及饮食因素
胎儿的营养供应是通过脐带和胎盘的半透明薄膜从母亲的血液中吸取的,因而,孕期母亲的营养对胎儿至关重要。许多研究表明,母亲营养良好,妊娠和分娩就会比较顺利,出生的孩子也较为健康,而母亲营养不足,就很可能生出不足月或体重较轻的孩子,或者死胎,或者产后不久死去。据国外一些研究表明,母亲妊娠初期营养不良,胎儿受害很大,如果六个月以前的胎儿营养不良,很可能造成智力落后。吸烟或被动吸烟都会影响胎儿发育,喝酒,饮酒过量,可以通过毒害等生殖器官,降低雄性激素水平,对的质量和数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孕妇饮酒胎儿致畸率极高,因此,孕期尤其早孕期应绝对忌酒。
5.情绪因素
母亲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也直接影响着胎儿的发育。一个心情舒畅的母亲的胎儿和一个心情紧张、忧郁的母亲的胎儿是生活在大不相同的两个环境里,其结果也大不相同。研究表明:孕育期忧虑和惊恐状态的加重和营养缺乏以及疲劳等是造成新生儿畸形率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戴维茨(Davids)等人的研究表明:孕妇情绪紧张时,在妊娠的关键期会分泌出过量的氢化可的松激素,从而阻碍颌骨正常合拢,出现腭裂,当裂缝延伸至上唇时出现唇裂。
6.年龄因素
育龄期妇女以25~29岁为最佳生育年龄。如果怀孕年龄大于35岁,则危险性更大。研究发现,唐氏综合症的发病率在母亲年龄低于29岁时,其发病率只有1/3000;而母亲怀孕年龄在45~49岁时,其发病率则为1/40。唐氏综合症的儿童特征是:头小而圆,眼睛向外、向上斜,鼻梁翘,嘴巴小、嘴角向下,舌头突在外,智力大部分低下。
7.外力因素
遗传学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动物遗传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1-0046-03
动物遗传学,作为遗传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动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的规律、遗传改良的原理和方法。动物遗传学是动物科学本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家畜育种学的理论基础。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学习专业课和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动物遗传学理论基础。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高校增设了本科教学的课程数量,同时压缩传统课程的课时数。就我校来说,动物遗传学课程现仅有60学时,其中包括15学时的实验课,但课程内容却在不断更新或增加,再加上遗传学基础理论抽象、逻辑性强,课程显得枯燥,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课程教学必然作出改革。这几年来,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不断地探索动物遗传学教学方式、手段及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工作,获得了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精选教材,革新教案
动物遗传学课程讲述的内容包括: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信息的传递与改变、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扩展、非孟德尔遗传、群体遗传学基础、动物基因组学及动物基因工程,涵括了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群体遗传学及基因工程等诸多方面的一般原理与方法,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信息面广、复杂抽象。为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此门课程,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关键。市面上不同版本的动物遗传学教材较多,综合考虑本校动物科学专业的培养方向和遗传学理论知识的最新发展情况,笔者所在的教研组选择由李宁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动物遗传学》作为课程教材,该书涵括了动物遗传教学内容,理论知识系统,前沿性强。
为使学生更能理解和掌握动物遗传学知识,教师编写教案时力求突出教学重点,适度删减和调整教学内容,并保证授课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此外,课堂教学尽量使抽象理论知识和概念通俗化,理论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例如讲授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内容时,结合遗传疾病病例分析讲解;适时添加遗传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使学生对遗传学的最新发展、最新趋势有一定了解。革新教案,目的是增强动物遗传学课程的兴趣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突出教学重点,强化教学内容系统性
遗传学的快速发展,使得动物遗传学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与革新,从三大定律到核外遗传,从细胞到分子,从个体到群体,从质量性状到数量性状的遗传,课程教学内容多而复杂,抽象概念多,缺乏直观认识,学生理解困难。笔者所在的教研组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结合专业培养和本科教学的要求,在选定教材的基础上强调:突出内容的新颖性、前沿性,减少重复教学。例如三大定律、染色体部分内容在高中生物学中已经有学习,大学课堂在教学该内容时进行适当简单复习即可;结合研究新成果,讲授本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增强知识点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从遗传物质的本质到遗传信息的传递、改变,再到基因的表达、调控,使学生逐步深入地掌握课程知识。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
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课堂情况,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成效。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所在的教研组在动物遗传学教学中,不断探索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课前留置问题讨论,课堂提问,课后安排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章节教学完成后及时组织测试等;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潜力,添加直观图片或视频来解析抽象概念和知识点,例如视频展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基本过程,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课程教学紧密联系动物生产过程中的遗传现象和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的应用成果等,拓展学生视野,使他们认识到专业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潜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
遗传学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生命学科之一,作为分支之一的动物遗传学也在不断更新。动物遗传学实验是学生验证遗传学理论和掌握遗传学实验技术手段的主要途径。因此,为适应本学科发展需要,在动物遗传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革新实验项目、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以往动物遗传学实验普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内容陈旧、单一,缺乏综合性实验,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模式单调,以教师主导、学生临摹为主要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存在的不足,笔者所在的教研室综合讨论并结合学科实际建设情况,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把原来耗时长、内容简单的果蝇的饲养、杂交和唾腺染色体观察等实验删除,新增DNA提取、PCR技术等分子遗传学实验内容和群体遗传学方面的“人类指纹图谱分析及遗传统计”。探索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通过查阅文献、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分析结果与作出总结等完整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手段上,改变传统的黑板板书,采用数码互动显微系统,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图片、动画等形式生动、直观地讲解,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利用数码摄像头能直接在显示屏上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并能客观地保存效果理想的实验结果;通过互动网络,教师能及时监控和指导学生的实验过程,有效地建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机制,提高实验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成绩是督促和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为了更好、更客观地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所在的教研组经过研究讨论,确定动物遗传学课程的综合考核办法: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 60%,平时成绩占40%(考勤占10%,课堂测试占10%,实验占20%)。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实验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而期末考试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和概念的掌握,以及对遗传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综合水平的考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动物遗传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其知识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增加。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需要,课程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与考核体系等多方面都需进行持续的改革与更新。此外,以学生为主导,以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成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物遗传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概念,为其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及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聂庆华,刘满清,骆毅媛,张细权. 动物遗传学产学研结合教学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9(2):64-66.
[2] 张军霞,祁得林,杨葆春,胡明德. 动物遗传学教学改革探析[J].河南农业,2011(9):24-30.
[3] 张敏. 动物遗传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0(4).
[4] 杨秀芹. 动物遗传学教学现状与建议[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6):174-175.
[5] 孙桂荣,王春秀,李春丽. 畜牧专业动物遗传学教学改革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12(15):325-326.
遗传学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基因组医学精准医学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及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已经步入“精准医学”(PrecisionMedicine)新时代。精准医学主要利用疾病基因组学以及药物基因组学大数据,通过基因诊断并以此为依据对疾病进行分类、分型,根据基因组特征,采用最新的个性化治疗等技术,为病人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最有效的药物,最安全的剂量,对传统的医疗模式进行革命和创新。
基因组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而迅猛发展。基因组医学是由诸多科学家在2003年为纪念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年时所提出的一个医学领域的新名词。基因组医学是以人类基因组的研究为基础,将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相整合,从而将基因组的研究成果快速地应用于临床医学实践,这将是贯穿21世纪的在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在基因组医学时代背景下,各临床专业科室都必须适应基因组医学带来的临床变革,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医学遗传学作为一门基础和临床相互融合且发展飞快的学科,不仅要求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求其可以将相关知识致力于临床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对医学遗传学传统教学内容及模式进行调整。因此,如何以基因组医学为导向,着眼于精准医学,推进临床医学教育,加强医学遗传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医学遗传学的临床应用,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其普及社会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综上所述,我们对医学遗传学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思维等进行了改革。
1改进课程内容设置
我们以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医学人才为目标,根据医学专业的发展特点,合理设计医学遗传学课程,而课程的设置、编排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进程、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质量。因此,课程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1]
首先,对于基本的医学遗传学课程,我们将围绕遗传病开展教学,课前引导学生查阅资料,让学生对遗传病基础有一定了解,课堂抽查课前预习效果。课堂上从临床遗传病常见病例着手,用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介绍其发病机制,如何导致疾病发生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然后系统地介绍遗传物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再从临床遗传学角度开展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基本知识点和原则逐点介绍。
其次,根据医学遗传学课程发展需要,我们新增加生物信息学内容,介绍如何利用信息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的技术,收集、整理、研究目前快速发展的基因组测序、蛋白质组序列测定、结构解析和代谢组等领域的大规模数据,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实例,讲解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通过病例为示范,引导学生将生物信息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例如我们实验室收集到一个高度近视的隐性遗传家系,致病原因未明,我们先采用基因芯片进行连锁分析定位致病区间,然后对两个患者和一个正常人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指导学生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法对三个样本的测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对检测到的患者共有的而正常人没有的外显子区间影响功能的纯合突变进行初步筛选并对定位致病区间的突变在家系内进一步筛选验证,最后成功定位到3号染色体189713156位置上的NLEPREL1基因一个GLN氨基酸的终止突变。该基因与胶原蛋白的装配和稳定性有关,此突变与带有白内障和玻璃体视网膜退化表型的非综合征型高度近视有关。这样的案例式教学法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进行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医学遗传学是一门涉及数千种遗传性疾病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前沿性并存的特点。[2]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最前沿的科研动态及相关遗传病的研究进展,我们同时开设了“医学遗传学研究进展”课程。“医学遗传学研究进展”是一门以“医学遗传学”课程为基础的课程,它着眼于现代医学遗传学最新最受关注的领域,旨在让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升华,它的课程内容紧跟国内外前沿,针对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内容和最新进展设置讲座内容,结合教师当前研究的科研项目进展加以讲解,促使学生了解和关注医学遗传学的前沿进展。该系列讲座强调结合基础科学和临床科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阔学生的眼界,掌握最前沿的科研进展。2改革课程体系
绝大多数疾病均与遗传相关,临床中每个科室都应不断更新对相关疾病的知识,因此我们在临床医学范畴下的二级学科的教学环节中应增加相关医学遗传学内容的介绍。例如,消化系统专业课,我们将增加消化系统的遗传学基础知识的介绍;神经内科专业课程,我们拟设置专门的神经内科遗传病及致病的遗传学基础的章节,系统介绍神经内科常见的遗传病种类、遗传学基础、分子和细胞系诊断方法以及相应的遗传咨询要点。
将基因组学作为一个大平台,根据不同的学科,每个学科上课的比重都不一样,把基因组医学与疾病基因组学灌输到临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教授核心知识点,并且把基因组医学、遗传病学、精准医学、个体化医疗等理念贯穿到临床教学中去,使学生掌握从基因组水平上考虑对疾病诊断、防治与治疗的重要观念。通过打破常规,教授新的医学遗传学理念,以鼓励学生不拘泥传统的循征医学思维模式,以基因研究为导向,提倡“精准医学”,让个体化医疗这一概念从理论中走向生活。
3教学思维,引领学生建立个体化医疗的观念
在教学上,我们率先突破常规的循征医学思维模式,建立以基因研究为导向,提倡精准医学的思维模式。“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上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精确寻找到疾病原因和治疗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亚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这是对传统医疗模式的革命和创新。[3]美国总统BarackObama在今年年初的国情咨文中正式宣布精准医学计划(PrecisionMedicineInitiative),该计划的提出是集合了诸多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知识与技术体系,体现了医学科学发展趋势,也代表了临床实践发展的方向。[4]我们顺应时展潮流,率先将个性化医疗、精准医学的理念引入课堂,不断渗透精准医学理念,使学生掌握从基因水平上考虑对疾病诊断与防治的重要观念。
为引领学生建立个体化医疗的观念,需要我们加强各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使现有的教学知识体系更加完善,让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我们积极推进与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医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预防医学、材料学、计算机学等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既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交流,又培养了学生跨学科的思维模式。通过交叉学科的建设,学生将本科专业知识和医学遗传学知识重新组合,更具创新性思维。我们还成立了“教育部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吸引了不同专业的学生进入医学遗传学领域来,学生在实践课题或项目的设计当中,不仅仅局限于本学科,并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利用其他学科的优势来弥补自身不足。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进入大数据时代,高效准确地处理数据显得愈发重要。以医疗大数据作为支撑,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是“精准医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数据分析平台。我们与生物信息专业进行合作,将临床诊断中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再将分析的结果反馈到临床中去,建立个体化医疗。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不但传授医学遗传学核心知识点内容,而且将精准医学理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从基因水平上考虑对疾病诊断与防治的重要观念。
遗传学的概念范文4
遗传学是生物科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直接涉及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机理[1]。由于遗传学理论既深奥又抽象,涉及知识面广、发展速度快,与实际应用联系又较密切,因此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也迫使遗传学教学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遗传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应该是辩证的关系,应具有高度的统一性[2]。课堂教学是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讲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式。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将自己的课堂教学体会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染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实现的。无论是应用哪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影响学生。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教师的标准、流畅、生动,富有影响力、感染力的语言吸引学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思维能力,因此语言在课堂授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达到教师的语言具有感染力的前提条件有两点:一是吃透教学内容,二是语音准确,同时还应具有合乎逻辑、富于启发性和说服力,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不断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二、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遗传学是我校农学、生物技术、种子工程与科学、园艺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不同专业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授课学时也不同,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也不应该按统一的标准一概而论。比如,农学专业与遗传学的三大定律关联较大,因为这部分内容中包括基因型、表现型、自交、测交、要根据杂交后代各种表现型的分离比例来分析基因的表达特征,以及遗传学规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等。然而园艺专业来说,除了讲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研究方法外,还需要讲解观赏植物的花色、花形、花径、重瓣性等主要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和分子机理。因此,任课教师可根据授课对象和不同学时数,灵活地选择和组合不同的教学内容。
三、尽量创造学生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
教学过程应该是包括教师和学生,如果教师不停地讲授,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对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他们的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应始终鼓励、引导学生参加课堂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让学生走上讲台,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可以要求学生预习自学部分,然后让学生走上讲台,加深他们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这样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能够尽量使更多的学生走上讲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自学内容的难易点。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学习新内容之前,要求学生把学过的某一个知识单元的内容进行总结,从而有助于加深和掌握所学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他们对学习遗传学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例如,讲完染色体结构变异后让学生准备总结四种结构变异的类型、细胞学鉴定和遗传效应。
2.带着问题授课。上课时的提问是教学过种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及时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的问题首先启发学生的思维,具有逻辑性同时反映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问的方式有好几种,我们可以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异同点,例如,我们在讲细胞质遗传的特征时,让学生比较细胞核遗传;在讲性连锁时比较伴性遗传、限性遗传和从性遗传的区别,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采用先讲结果然后问原因或者先讲原因然后问结果等。例如,我们开始讲连锁遗传时,首先让学生根据香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的F2试验结果依次回答下列问题:香豌豆的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独立遗传?不符合独立遗传的原因是什么?相引组和相斥组的试验结果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逐渐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内容。
四、善于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遗传学有些章节内容复杂,缺乏规律性和系统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总结,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总结以传授的知识,尽量设法以简单的语言和图形抓住主要的教学内容,并准确表达此内容。同时在知识的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如,在解释同源三倍体的高度不育时,把零散的内容概括为:任何同源区段内只能两条染色体联会;联会三价体(松弛)或一个二价体和一个单价体;分离2/1和1/1不均衡分离;最后配子染色体数目不均衡导致了高度不育。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点测验和三点测验法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这样归纳:
五、要求学生课堂做笔记,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做笔记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做笔记是在听讲和思考过程中进行的,学生始终会注意哪些内容可以记,哪些不用记,从而提高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笔记不是将老师讲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记下主要概念、论点、典型的例题等。同时还可以记下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当然,每个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等方面有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反复述说、提高音调、慢讲等方式实时提醒学生所记录的教学内容。研究也表明记笔记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学习策略与技能[3]。课堂上做笔记不仅对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有帮助,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问题的能力。
六、充分利用本课程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学不仅理论性强同时是紧密联系实际的科学。所以我们在讲解任何一个遗传学概念、现象和规律时,一定要重视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根据教学内容,设法在学生感兴趣的领域里寻找具体的例子来提高学生学习遗传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例如,在讲解染色体变异时,我们除把基础概念讲清外,还需例举人类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后导致的疾病的遗传特点以及对人类的危害;遗传学作为一种生产力在解决人类面临的难题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类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准确的目标进行生物品种改良,甚至创造新的品种。为了让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前沿知识,我们适时地介绍一些当代分子遗传学理论和技术在医学、农业等各个领域上的应用成果。例如,在讲授真核生物基因组时,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人类基因组图谱的构建在发现致病基因,以DNA为基础的诊断、预防、治疗和药物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又如,在“基因工程”这一章中,要侧重介绍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抗除草剂、抗病、抗虫、提高品质等方面在国内外应用状况。
七、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最佳的教学方法,合理搭配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是改革的一个热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的确具有自身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的突出优势体现在它能以文本、图像、动画及声音等多种形式来展示课程内容[4]。而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还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两者之间应该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协调发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5]。比如,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这一章中概念多,而且基因调控过程复杂,学生不容易理解,这部分很适合多媒体教学。但是概率、广义和狭义遗传力的估算,群体遗传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等内容如果用多媒体课件来上的话,不能够清楚地解释整个计算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把传统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八、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课堂教学
遗传学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动物遗传学 动物科学 遗传检测 细胞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150
动物遗传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遗传学具有基础理论抽象、逻辑思维强、知识面涵盖广等特点,是动物育种的理论基础。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来自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实践,遗传学实验是遗传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近些年,随着遗传学的不断发展,取得了很多的进展,特别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遗传学进入了全新的分子遗传学时代,较之之前的形态遗传学、细胞遗传学而言,分子遗传学更为抽象,因此,长期沿用下来的经典遗传学实验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遗传学快速发展的需求,从而对遗传学相关实验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以上情况,结合我校动物科学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创新,我校动物科学学院近年来开始开设了实用遗传检测技术课程,学时120学时。主要通过实验制备和观察,使学生从细胞、分子及群体水平上掌握遗传学的实验操作方法;学会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技巧;了解遗传学研究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操作和创新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操作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将就本课程的设置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学科今后在遗传学相关实验课程的开设方面提供借鉴。
1 细胞遗传学篇
细胞遗传学是研究细胞中染色体遗传规律的学科。 同时也是在细胞层次上进行遗传学研究的遗传学分支学科。着重研究细胞中染色体的起源、组成、变化、行为和传递等机制及其生物学效应。
围绕细胞遗传学,设立了如下实验项目:①细胞培养。主要讲解细胞的体外培养原理、条件、技巧和注意事项。主要通过采集动物外周血培养2个周期,用以观察培养细胞在体外分裂情况;②培养细胞的同步化处理。主要讲解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同步化处理的原理、条件、技巧和注意事项。处理培养细胞分裂中期同步化;③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收集细胞低渗处理固定涂片染色观察;④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过程:秋水仙素处理取管状骨冲取骨髓细胞低渗处理固定涂片染色观察;⑤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过程:培养果蝇三龄幼虫解剖分离唾液腺水解处理染色压片观察;⑥染色体显G带。主要包括以下过程:制备染色体标本片胰蛋白酶处理染色观察;⑦各种显微镜的调试实用实践。主要包括熟悉普通研究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暗场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的光路合轴、聚光器调焦、滤镜选用等操作;⑧染色体标本的观察照相。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显微镜下观察制备好的染色体标本片统计分裂相的比例数细胞染色体数选形态良好数目占众数的分裂相拍照;⑨染色体核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染色体照片photoshop软件裁剪整理同源染色体配对排序测染色体臂长计算相对长度和臂比。
2 分子遗传学篇
随着遗传学的迅猛发展,分子遗传学已经渗透到了遗传学的各个角度,分子遗传学也因此在教学中已经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也成为研究者使用得最多的分析手段,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的实验教学也要适应遗传学的发展。
围绕分子遗传学,设立了如下实验项目:①动物组织(肌肉)中DNA的提取。主要包括以下过程:采集动物组织材料破坏细胞膜和核膜白和DNA分离抽提纯化DNA乙醇沉淀DNA检测DNA纯度和量;②动物性别鉴定。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提取动物组织DNAsry特异引物PCR扩增电泳判断;③DNA酶切电泳。主要包括以下过程:λ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④动物来源物种鉴定。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样品采集基因组DNA提取PCR-RFLP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判断;⑤动物组织总RNA的提取。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样品采集RNA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⑥Total RNA质量的检测及cDNA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过程: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Total RNA质量反转录cDNA检测;⑦microRNA指纹图谱技术(MTFP)在肉品质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样品采集总RNA提取及检测cDNA的制备及检测PCR反应及检测PAGE电泳检测和分析;⑧PCR-RFLP鉴定ABO基因型。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毛囊(毛发)中总DNA的提取及电泳检测糖基转移酶基因片段扩增及电泳检测扩增片段限制性酶切及电泳检测。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随着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遗传学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基础学科之一,而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索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提供重要途径,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遗传学实验技术和方法是遗传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如今现代的遗传学实验技术已广泛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领域,并正在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本文通过数名长期工作在遗传学本科教学一线的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动物科学专业设置的特色,摸索了一套适合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实际的实验课教学体系,旨在为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的高素质动物科学方向的本科生做出一定的贡献,也期望为国内同行遗传学教学相关实验课的开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玉华,曹敏建,曹秀云等.农业高校遗传课印证实践教学的新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3,(6):73-75.
[2]李婉涛,王文静.遗传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3,(6):61-62.
[3]易乐飞,王萍,程汉良等.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93-94.
[4]闫绍鹏,王秋玉,王晶英.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75-277.
[5]杨友才,刘目前,王水莲.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3,(4):81-83.
[6]任大明,吕淑霞,张立军等.改革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5):60-61.
作者简介:苏蕊,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科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
张燕军,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科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
遗传学的概念范文6
>> 遗传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思考 遗传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分析与建议 遗传学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关于遗传学教学的思考 动物遗传学精品课程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及其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思考 普通遗传学网络课程建设与探索 《遗传学》课程建设与优化初探 论自主合作教学模式在高校《遗传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面向成人教育的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建设 神奇的遗传学 遗传学的未来 医学遗传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探讨 遗传学实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遗传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安阳工学院省级重点学科《遗传学》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遗传学中的数学思想 遗传学的概率计算 高等院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从遗传学材料的变更管窥遗传学的发展史 地方高校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高校遗传学课程建设的思考 高校遗传学课程建设的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朱喜玲 常秋 孙翠英")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遗传学是生物学、农学、遗传学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文从遗传学专业的特点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探索,对遗传学课程中教材的选定、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及其实验教学的改进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体会和思考,以期优化遗传学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遗传学 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考试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037-02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及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遗传学理论知识,了解其最新发展动态,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遗传学内容的丰富和加深与学时不断压缩的矛盾日益突出,造成教学难度不断增大,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下完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成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优化教学体系提出思考。
一 教材的选定
教材是知识传授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其质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与学习效果,因此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不同版本的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的安排都有所差异,选择一套既符合培养学生的目标,又符合学生专业特点的教材是至关重要的。目前遗传学教材主要包括王亚馥主编的《遗传学》、刘祖洞主编的《遗传学》、朱军主编的《遗传学》、赵寿元主编的《现代遗传学》、方宗熙主著的《普通遗传学》。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又结合我院现阶段的特点,本教研室选择了王亚馥主编的《遗传学》,该教材对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以及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进行了较为深入和集中的探讨,使学生在群体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不同层次上对遗传学有较为深入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学生遗传分析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理论课程(如动物育种、植物育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代表与示范,而教案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方案,遗传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知识交叉、渗透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在遵循学生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前提下,并结合学生基础和学时数的具体条件,梳理好各章节的侧重点,编写合适的教案十分重要。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全面领会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最新研究动态、多与相关课程的教师交流,调整教学重、难点,避免重复教学。如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是细胞生物学教学的重点,遗传的分子学基础、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是分子生物学教学的重点,核酸的结构、DNA复制及损伤修复是生物化学课程的重点,这三部分内容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学。遗传学三大定律中,孟德尔遗传法则学生在高中阶段已有所掌握,在讲解时应注重对孟德尔定律的验证,而遗传连锁法尤其是两点测交和三点测交的作图方法,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可增加教授学时,并结合经典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重点突出、难点讲透。此外还应注重基础知识与前沿科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其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不但削减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现代化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通过提问的方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如在讲遗传连锁分析时,提出“基因的连锁遗传必须用双隐性进行测交吗?”,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发学生分析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简单的接受型转变为自主学习,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2.讨论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如在讲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时,提出骡子为什么只有极弱的生育能力,近亲繁殖都有哪些危害,并引出我国《婚姻法》禁止直系亲属三代内结婚的科学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看问题的全面性,做到学以致用。
3.探讨式教学
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拓展遗传学知识,在教学目标下,布置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完成,如在讲解染色体畸变时,让学生阅读全书或查阅其他参考资料,思考造成结构变异的原因有哪些,并通过分组讨论、集中发言、教师评价总结的方式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和敢于创新的品质。
4.改进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高效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建设可在有限的时间和学时下,以图片、文字、动画等方式,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但扩大了信息量、调动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还能克服学生记笔记难等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如在讲授遗传病时,可显示相关遗传病患者的照片,也可插入相关遗传病视频,在讲基因突变时,可以插入正常和突变后的变异体作物或动物的对比图片,激发学生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讲授染色体交换、染色体重组及染色体的畸变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动画模拟方式教学,更逼真地展示出基因的缺失、重复、融合,并让学生结合生活,思考哪些疾病与这些基因相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遗传学三大定律的发现,及DNA双螺旋的发现,遗传密码、基因组测序计划,让学生观看纪录片《世界百大发现――遗传学》,从声情并茂的纪录片中感受到学习这些知识的乐趣。
此外,教师可将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籍、教学辅助资料(如教案、课件、课后练习及其他教学资料)等上传至局域网上,并与国内遗传学精品课程网站链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教学网站与网络课程教学共享平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又可克服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解决如课件信息量大、学生来不及记笔记、条理性不足等问题。
5.改善实验教学
遗传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其教学目的是巩固和加深遗传学理论知识,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直接影响着实验课教学水平的提高,构建功能齐全、设备先进遗传学教学实验室,有利于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本教研室具备完善的遗传学实验设备,选用王金发主编的《遗传学实验教程》,将果蝇饲养及其杂交实验(唾腺染色体、单因子实验、二对因子的自由组合、三点试验和伴性遗传),设定为综合性试验,通过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对遗传学中的染色体和三大定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而对一些基础性实验如核酸的提取、扩增等实验,可结合采用多媒体动画的方式进行模拟,将理论知识与实验过程同步展示。此外还多开展自主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6.完善考核方式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检测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传统的遗传学考卷通常采用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本教研室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将遗传学理论知识考核方式分为三部分:(1)平时成绩占10%,主要包括学生的考勤和课堂表现;(2)平时作业占20%,主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3)期末试卷成绩占70%,以分析题为主,概念题为辅,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实验课成绩不但包括笔试实验原理与方法考察,还将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纪律纳入考核范围,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
四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