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

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范文1

【关键词】基层;森林病虫害;检疫;应对措施

森林病虫害检疫是防止危险性病虫害传播蔓延、保障林业生产安全和林产品贸易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林业部门承担的一项行政执法职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森林植物种子、苗木及林产品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森林病虫害检疫(以下简称森检)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与此同时,作为森检工作第一线的基层,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笔者根据近年来阳高县及周边地区森林病虫害检疫的实际情况,发现基层森检机构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以防范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和危害。

1.森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森检涉及面小

森检范围涉及林产品、林业种子、苗木生产、经营、流通和运输机构、人员以及农户等各个方面,由于检疫知识和检疫法律法规宣传普及不够,广大群众对森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检疫性有害生物不会直接造成人员伤亡,难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造成基层群众及有关领域人员森检意识不强,对森检工作支持、配合不够,影响森检工作的覆盖面。

1.2检疫力量薄弱

县级森检机构人员少,工作量大,很难真正满足市场和政府的需求,难以做到全面检验检疫,致使危险性病虫害传播蔓延的概率相应提高,疫情风险加大,控制难度增强。

1.3检疫手段与流通体系不相适应

随着现代物流产业链的迅速发展,在货物运输过程中,货物装、卸、运的时间较紧,除部分疫情症状较为明显,肉眼可以观察到外,大多数疫情症状表现不明显。加上有些检疫性有害生物较为隐蔽,很难在短时间内用现有的检疫设备、技术,按检疫工作流程进行及时的检疫,并做出准确的判断。

1.4技术设施落后

森林病虫害种类多而复杂,除一些特征、症状典型的病虫害以外,一部分病虫害仅凭经验判断很难保证检疫检验的准确性,需通过实验室的检验设备和技术才能做出准确结论。但由于目前检疫机构的经费不足,实验室设施简陋、设备落后,检疫设备配置更新困难,检疫仍然以产地检疫和肉眼观察为主要手段,影响了检疫结果的准确性,增加了检疫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检疫设施落后,缺乏对一些检疫性病害(如细菌类、病毒类等)的快速检测能力,很难满足调运货物快速检疫的要求。

1.5检疫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检疫工作技术性和政策性比较强,对检疫人员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的要求比较高。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迅速发展,国内森林产品和种子苗木流通量增加,调运量逐年加大,危险性病虫害远距离传播的概率大大增加,对检疫把关与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林业植物检疫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需加强基层专职检疫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专职检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

2.基层森林病虫害检疫工作应对措施

2.1加大宣传力度

要面向社会各阶层,广泛深入宣传《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等一系列检疫配套的法律、法规,提高全民对森林植物检疫法规的了解、对有害生物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森检意识,引起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与支持,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参与森检工作的良好氛围,促进森检工作的依法开展。

2.2强化植物检疫队伍建设

县级森检机构应尽快扩充检疫队伍,加强业务学习,强化在岗培训,增强森检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和重大疫情的防控阻截能力。强化森检人员的法制意识,坚持依法检疫,努力做到依法、科学、高效、便民,打造一支精干、高效、高素质的森检执法队伍。

2.3加快信息网络建设

基层森检机构要广泛争取资金,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尽快实现检疫签证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充分利用检验检疫系统网络,国家、省、市、县之间,基层森检机构之间,定期公布疫情和疫区信息,宣传检疫知识,让检疫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发生和分布动态。同时,通过检疫网络,尽早实现森检签证编号网络化,建立网上可查询系统,使检疫信息及时得到互换共享,从而规范森检签证渠道,杜绝假证现象。

2.4设立检疫专项经费

森检工作是事关林业生产安全的大事,各级政府应设立森检工作专项经费。只有解决了经费问题,才能使检疫工作真正步人规范化的轨道。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订长效的固定工作经费预算,形成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确保森检工作持续、有效、顺利的开展。

2.5增加监测设备

基层检疫机构应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多渠道、多途径争取检疫工作资金,配备必要的检疫设备,提高检验、检疫能力。国家有关科研部门应不断研发简便快捷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为基层检疫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2.6积极制订应急预案

实行应急预案制度对基层森检工作尤为重要,它是解决突发疫情和规范化执法的根本要求。为此,要积极制订本地区疫情的封锁和快速扑灭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预警能力,确保疫情发生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有害生物控制在入侵的初期阶段。结合应急预案的实施,实行重点检查与经常性检查相结合,加强市场检疫,守住有害生物传播的最后一道防线,避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

2.7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强疫情监控在地方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新引进的种子、苗木大多是远距离调运,对方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分布信息很难掌握,是疫情传人的主要途径

加上每年作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新项目的引进和项目推进比较集中,疫情监控工作不仅繁重,而且复杂。所以,加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期的疫情监控意义重大。此外,针对个别群众小面积的引调种苗问题很难掌握,必须靠广泛深入宣传《植物检疫条例》,提高群众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危害性的认识,依靠群众和县、乡、村三级林业科技网络,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建立疫情监控信息体系。对新引进的种子、苗木,应建立疫情档案,结合当地病虫害发生特点,实施疫情监控,随时把握疫情发展动向。

【参考文献】

[1]叶建仁.中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展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6):1-5.

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范文2

一、年工作总结

1、植树工作。在我区毕家上流社区百果山风景区成功开展了全市规模的“3.12”植树节活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等市党政军系统领导,区四大班子领导及市、区机关干部、青年志愿者等共1500余人参加,现场植树面积150余亩,共栽植雪松、黑松、五角枫、银杏、榉树、小叶朴、香花槐、樱花等4000余株。

2、山体补绿工作。完成荒山和过火山头的绿化任务500亩,其中包括毕家东山、老虎山、卧龙山,共栽植树木33000余株,现已完工。

3、病虫害防治工作。山林病虫害防治工程3月20日已经全面完工,比计划工期提前3个月。

4、虎山、长涧、毕家柳木网防火通道建设。计划新建防火通道2000米,目前正招标工作已基本完成,争取12月底完工。

5、山林防火工作。

一是抓防火宣传,切实增强山林防火意识。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公众媒体,不断加大森林防火宣传的力度,积极开展“山林防火宣传进校园活动”、“山林防火宣传进社区、企业活动”;

二是抓硬件建设,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新建护林房5处,新增护林员17名,新增防火通道1500米,更新风力灭火机100台,新增对讲机50台;

三是抓队伍建设,切实增强护林管护队员扑救山火及快速反应能力。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和自救自防训练;拟于11月中旬,进行一次集中山林防火实战演练;

四是抓重要节假日环节,确保我区不发生大的山林火灾。先后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实施街道相关领导包社区、社区干部包片、护林员负责包山头的“三包”制度,确保了每片山林都有人管。

二、年工作计划

年我办将继续围绕“拥湾枢纽、生态商都”的发展定位和“一极两轴三区四带”的战略布局,本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发扬“三上”工作精神和“三要”工作效率,结合我办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山林防火、山林绿化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1、认真做好山林防火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全面落实森林防火领导责任制,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各项责任、制度;

二是加强宣传,切实提高森林防火意识;三是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争取资金支持260万元,在毕家、长涧、石沟新建防火通道1500余米,加强物资储备;四是强化队伍,发挥护林管护队员的积极作用。

2、认真做好山体绿化工作

积极争取明年全市党政军3.12义务植树活动落在我区;计划争取市级资金支持1300万元,对世园会周边山林、毕家东山、卧龙山、老虎山、花椒山等山林进行荒山、过火山头等进行绿化;对部分采石场进行回填绿化。

3、认真做好雨季防汛工作

修订完善防治洪涝灾害应急预案,计划争取资金支持600万元(中央、市财政、区财政按1:1:1进行资金分配),建立现代化山洪预测预警监控系统,提高抗洪减灾能力;对全区确定的病险水库进行加固、整治,确保水库、塘坝安全度汛。继续开展水库整治,加强节能减排,改造生态环境。

4、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森保方针和“治早、治小、治了”的防治原则,计划争取资金支持80万元,认真做好我区山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范文3

    1进一步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能力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西藏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森防机构和队伍建设。先后成立了自治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和日喀则、山南、林芝3个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拉萨、昌都、那曲、阿里4个地(市)在地(市)林业(林业绿化)局造林科加挂了森林病虫害防治站,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合署办公。目前,西藏共有专(兼)职森防人员100人。通过多次的强化培训,工作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2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森防工作逐渐规范

    2005年,根据《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和《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确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经风险性分析和评估,将青杨天牛Saperdapopulnea(L.)、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ulsky)、白杨透翅蛾ParathrenetabaniformisRotteaberg、杨干透翅蛾Sesiasiningensis(Hsu)4种害虫确定为西藏林业检疫性补充检疫对象,进一步加强了林业有害生物的检疫。2007年,根据《国家林业局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等的总体安排,结合西藏实际,编制了《西藏自治区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起草了《西藏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西藏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物资储备管理办法》(试行),为及时有效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管理和西藏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物资的储备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加强预测预报,提高防灾预警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项目的全面实施,西藏林业建设的速度进一步加快,苗木调运日益频繁。为全面提高西藏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的准确性、时效性,及时掌握主要有害生物的发生与危害情况,2002年以来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在林芝、拉萨和昌都建立了3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站,提高了西藏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和防灾预警能力,有效控制了日喀则等地春尺蠖ApocheimacinerariusErschoff、林芝地区高山栎枯死和拉萨青杨天牛的连续暴发危害。

    4加强检疫,严防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

    2000年以来,西藏森防系统以防治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为重点,切实加强西藏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御灾体系建设。从2006年起,西藏开展了《检疫要求书》、《出省植物检疫证书》签发和调入苗木的复检等,进一步加强了进出境植物的检疫。截至2011年底,全区共办理《检疫要求书》476份、签发《出省植物检疫证书》566份、调人苗木复检800余次。为了提高《检疫要求书》的覆盖面,提高入境苗木的产地检疫率,2006年以“西藏自治区森林植物专职检疫员培训班”为契机,将《检疫要求书》办理和《区内植物检疫证书》的签发职能下放。目前,林芝、日喀则森防站具备了办理《区内植物检疫证书》的签发能力,并承担了该项工作。

    5加强基础研究和防治工作,切实保护资源、促进产业发展

    西藏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中科院综合考察队、西藏农业科学研究所、原西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和西藏自治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等部门,先后开展了西藏部分林区病虫害的初步调查、拉萨市区杨干透翅蛾疫情普查、西藏经济林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研究等多项科研工作,部分研究成果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应用。截至2011年底,全区共防治春尺蠖67万hm2、高山松枯死面积33万hm2、除治青杨天牛0.33万hm2、防治苹果绵蚜EriosomalanigerumHausmann和苹果白粉病Podosphaeraleucotricha(ElletEV.)Salm0.07万hm2,有力地保护了西藏林业资源,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林产业的发展。

    6以国家专项执法行动为契机,严厉查处、打击违法行动,确保苗木质量

    2008年以来,西藏森防系统先后在拉萨、日喀则、山南和林芝4个地(市)开展了3次森林植物检疫专项执法检查,共查获光肩星天牛16起、违法调运苗木事件60余起,依法查处20余起。特别是2010年的专项执法行动,以全区造林任务重、用苗量大的地县为重点,在日喀则、山南共查获无检疫要求书并携带西藏补充检疫对象的30万株违法调运的苗木,依法进行了焚烧处理。通过连续多年的森林植物检疫专项行动,区内涉木单位和苗木生产、供应商自觉防范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意识普遍增强,执法环境逐渐优化。

    要问题与不足

    1机构不健全,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西藏虽加强了机构和队伍建设,但仅局限于地级机构的建设,全区各重点有(宜)林县均未建立机构,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十分薄弱。目前,全区虽有专(兼)职森防人员100人,但森防专业的科技人员不足10%,履职能力十分有限。从现有人员数量来看,全区每个重点有(宜)林县仅有1人,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管护任务来看,每个森防人员需管护7万hm2,远远高于全国的人均管护任务。因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管护任务繁重,西藏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长期在低水平、低层次上徘徊。

    2投资渠道单一、资金不足,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加大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投资力度,但西藏森防工作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投入的资金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3基础工作薄弱,工作的系统性、前瞻性不强

    截至2012年,西藏尚未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在此情况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局限性,特别是在缺乏整体规划、监测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条件极为简陋的条件下,防治工作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甚至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

    4地方性法规建立滞后,检疫执法依据还不完善

    1983年以来,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林业植物检疫人员执法行为规范》等行政规章和部门规章,进一步加强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目前,西藏尚未建立相应的实施细则或地方性法规,严重影响了西藏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检疫工作的依法开展。

    5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滞后,科技含量较低

    2009年以来,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组织编制了《双钩异翅长蠹受害木除害处理技术》等25个技术规范,国内各省(区、市)也根据本地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情况,制定了地方性技术规范,有力地推动了本省(区、市)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目前,西藏尚未开展林业有害生物地方性技术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标准大都为国家制定的标准,这些标准不完全符合西藏的实际情况,严重影响西藏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

    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森林植被的保护,确保西藏“十二五”期间“四率”平均指标(成灾率5.84‰,无公害防治率85%,测报准确率78%,种苗产地检疫率85%)的顺利实现,必须加强和改进以下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防治责任,完善发展规划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本地林业发展的整体安排,编制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发展规划,并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列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防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要求和“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广泛动员和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高防治工作的社会化水平。

    2深化体制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

    各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能,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经济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和业务咨询;积极支持和引导林农建立“三防”(防火、防盗、防生物灾害)协会及以防火与防病虫害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组合”,提高林农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能力,推动由部门抓森防向全社会关心森防、参与森防的转变。

    3健全法规体系,推进依法防治

    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法律法规和与之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技术规程、技术标准为框架,加快各项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制订工作,完善技术规程和相关标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全面履行职责,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逐步构建以法律手段为主体,法律、行政、经济手段相结合的依法防治新格局。

    4完善森防机构,稳定森防队伍

    各地(市)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地(市)、县级森防机构,充实工作人员,保持森防机构、队伍和人员的稳定。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关键岗位培训和技术培训,全面实行从业人员资格证和持证上岗制度,提高全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发展的需要。

    5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积极争取

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范文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巩固绿化成果,创建生态型园林城市为目标,坚持专群结合方针和属地化、权属化、责任化的树木管护原则,通过建立管护体系,落实管护责任,强化管护监督,实行问责追究,推进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提高城区树木成活率,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打下坚实基础,推进城区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健全管护责任体系,建立专群结合的树木管护机制,实行网格化、公示化管理。

2、建立树木管护责任制,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个人,真正做到无漏管、弃管。

3、负有管护责任的单位和个人要切实履行职责,落实管理措施,原有树木保存率在90%以上,新植树木成活率在95%以上。

4、坚持病虫害预防、除治工作,发现和预报疫情及时,除治到位,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蛀干害虫低于5%,刺吸式害虫低于10%,食叶害虫低于15%,防治率达到90%以上,防止植物病虫害疫情大面积爆发和蔓延,保证树木生长健康,景观效果明显。

三、工作任务

城区树木管护工作应在市、区园林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指导下,按照属地化、权属化原则,实施专业队伍、责任单位、群众义务相结合的多元化管护模式。各责任单位要按树木管护技术规范、作业标准和有关法规规定,做好树木抚育、病虫害防治和管护工作。主要工作任务是:

1、树木抚育

新植树木栽植后及时浇水、封坑,适时调整防护支架,防止树木悬空;原有树木适时浇水、抹孽、疏枝、修剪、施肥和清膛拨枝;古树名树及时复壮,重点做好浇水、施肥、抹孽、修剪和清除枯枝工作。

2、病虫害防治

建立区、街、社区监测网络体系,对所管区域内树木进行病虫害监测,定期定点进行巡查监测,发现疫情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测报率达到100%,准确率达到99%。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监测预报,配合专业检疫消杀人员做好防治工作。

三、树木管护

1、各责任单位要制定工作制度,指定专人对所管树木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及时制止在树木上钉钉、刻划、扒皮和向树池内倾倒有害物等影响树木生长的行为。

3、及时报告并制止擅自砍伐、移植等损毁树木行为。

4、主动做好植绿、爱绿、护绿宣传工作。

5、切实做好拆迁工地、基建工地、单位院区(厂区)及市场摊区等重点区域的护绿巡查监管工作。

四、检查考评

由区园林行政管理部门建立树木管护考评指标,定期组织开展检查考评工作。树木管护基本要求是:

1、建档率达到100%。

2、签状率达到98%以上。

3、尽责率达到95%以上。

4、新植树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

5、原有树木保存率达到90%以上。

6、古树名树保存率达到100%。

7、违法案件发现率、处理率达到100%。

8、病虫害防治率达到98%以上。

五、实施步骤

全年树木管护工作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为春季树木管护,主要工作是:

1、完成城区原有树木修剪、清除树木挂物、撤除防寒设施。

2、完成清膛拨枝、树干涂白、浇返青水等抚育管理工作。

3、对秋植、冬植树木下沉穴填土捣实,重新固定支架。

4、对新植树木及时浇水、扶正、封坑,调整支护架,清理施工现场。

5、做好林地防火工作。

6、按规定要求对榆紫叶甲、地下虫害进行重点防治。

第二阶段为夏季树木管护,主要工作是:

1、适时浇水、排涝、除杂、去孽、施肥,剪除枯死枝,清除树木挂物。

2、及时修剪绿篱、剪型树,对针叶树进行洗冠,对树冠大、根系浅的树木要采取疏、截的方法进行修剪,保证树木最佳观赏效果。

3、对反季节栽植的树木设置遮荫网,定期喷水,调整新植树木支护架。

4、对杨柳腐烂病、叶枯病、锈病和榆紫叶甲、舞毒蛾、天幕毛虫等病虫害进行重点防治。

第三阶段为秋、冬季树木管护,主要工作是:

1、清除灌木、亚乔木根部萌枝和枯枝树叶。

2、适时浇封冻水,对抗寒性差的树木进行防护,对迎风口处栽植的树木设立防风障。

3、对珍贵树种、名树古树进行复壮,施底肥。

4、做好秋、冬植树木的浇水、支护和防寒保护。

5、进行秋冬季防火巡查,及时清除树池内含融雪剂的残雪和树挂物。

全年树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消除越冬虫卵,切断病虫源阶段。时间是4月份,主要工作是:

1、4月中旬,消灭越冬虫卵,抹死、刮除树木周边建筑物死角、残墙缝隙内残留的蛹、卵块、成虫和幼虫。

2、4月中下旬,进行树木涂白,剪除病虫害严重枝条,并集中销毁。在距地面15厘米处用30厘米宽的塑料布或毒环捆绑树干。或在统一时间向榆树树干喷洒100-500倍液的绿野旺药剂,防治榆紫叶甲成虫。

3、4月下旬,根埋3-5%的呋喃丹500-2000克,防治蝼蛄、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使用毒签或向柱干内注射40%氧化乐果原液等方法,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

第二阶段为防治食叶幼虫、刺吸式害虫和杨柳腐烂病阶段。时间是5月初至6月末,主要工作是:

1、5月初,对果树类品种喷洒1.8%齐螨素6000倍,或氯杀螨醇防治果树叶螨。

2、5月中旬,喷洒1.2%烟参碱乳油800倍液,或百特灵1000倍液,防治舞毒蛾、天幕毛虫等幼虫。

3、5月下旬用50%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涂抹杨柳树干,防治腐烂病。

4、6月中下旬,喷洒1.2%烟参碱乳油1000倍液,或苏特灵800倍液,防治榆紫叶甲、尺蠖等食叶害虫。

第三阶段为防治光肩星天牛成虫和各种病害阶段。时间是7月初至9月末,主要工作是:

1、8月初、9月初分别向槭科植物树干喷洒绿野旺100-500倍液,或200-300倍绿色微雷,防治光肩星天牛成虫。7月初至9月末在新咬的产卵槽上涂抹5-10倍的20%菊杀乳油,或煤油和敌杀死混合液(1:20)。同时发动群众捕捉成虫。

2、7月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隔10至15天对发病树木喷洒,防治蔷薇白粉病、月季黑斑病和早熟禾锈病等病害。

六、保证措施

1、依法管理,强化责任落实

区城管局依据行业管理职能,按照《哈尔滨市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开展城区树木管护工作。

区园林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公共绿地树木的管护;监督绿化施工企业合同期内树木抚育管护;组织开展社会认养、认管及群众绿、护绿活动;对全区树木管护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评比;指导街道办事处落实树木管护责任和管护措施。

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社区、驻街单位、工商业户开展群众性树木管护工作,对辖区树木管护情况进行监督。

街道社区委员会负责组织居民开展群众性义务管护树木工作。

区直部门、驻区单位、物业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区域内树木管护工作。

城管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损毁树木违法行为查处。

2、精细操作,实行科学管护

严格管护标准,实行精细管理。按照城市管理精细化要求,调整提高树林管护抚育作业和管理标准,实施精细操作、精心管护,实现新植树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原有树木保存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切实做到管护责任区域内树木生长繁茂,无危害树木生长、损毁树木行为的发生。

制定可行措施,精心组织实施。处理好树木栽植与后期管护的关系,新树与原有树木的管护关系,抚育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关系。细化管护内容,实行定岗、定责、定量、定标,接受社会监督。放开树木管护市场,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竞争环境,鼓励社会专业园林公司参与树木管护。努力提高树木管护机械化水平,充分利用数字城管监控系统,及时发现、查处损毁树木违法行为。

按照市城市绿化办公室《关于迅速开展城区树木浇水抗旱保成活的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制定具体措施,严密监视旱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树木绿地进行全面浇水抗旱,并将每日浇水情况(包括出动人员、车辆、浇水数量、面积等)在当日下午4时前上报区浇水抗旱保成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城管局、水务局和绿化建设施工等责任单位,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应急手段,发动社会力量,根据旱情征用企业单位水井、调集水车,对新植树木进行浇水作业,防止新植树木枯死现象发生。

3、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监管工作力度

实行目标考评机制。把树木管护纳入政府对各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目标考核内容,将管护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城区树木无漏管、无弃管。

建立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树木管护监管制度,全面实施合同监管,责任监管,建立以区园林管理部门为主体、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为基础的监管网络。细化管护标准,明晰管护责任,设立树木管护社会监督热线,鼓励市民群众、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参与监管,通过监督制约机制,有效提高树木管护水平。

建立树木管护问责制。园林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要制定树木管护方案,对在树木管护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未落实树木管护责任的,给予通报批评,造成树木大量死亡和严重社会影响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领导责任。

绿化施工单位和通过投招标确定的树木管护单位未按管护标准进行树木管护的,除限期整改外,视情况分别给予扣除质量保证金、清除管护市场等处罚。

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树木管护不到位,限期整改。未按要求及时整改的,除通报批评外,追究该单位责任人和领导责任。

临街单位商家对门前树木管护不到位,造成树木死亡的,责令其按原规格进行补植。对有意损毁树木,造成树木死亡的单位和个人由城管执法部门依法查处。

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范文5

关键词:农作物;防灾减灾;现状;对策

酒泉市肃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总土地面积3470km2,常年耕种面积4.13万hm2,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区,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小麦、蔬菜、洋葱、甜菜、瓜类、啤酒花、甜叶菊等。肃州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处蒙新荒漠地带,地理纬度和海拔比较高;气候干燥降雨少,蒸发强烈日照长,冬冷夏热温差大,秋凉春旱多风沙,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同时,肃州区是重要的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和对外制种、蔬菜生产及啤酒原料生产基地。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低温、霜冻、干热风、大风等农业气象灾害以及农作物病虫为害时有发生。正确认识肃州区农作物防灾减灾工作的现状,提高农作物防灾减灾意识,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1农作物灾害发生情况

近年来,肃州区出现的自然灾害有:沙尘暴、低温、干旱、干热风、冰雹、雪灾、病虫害等。

1.1低温

5月低温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多集中在5月初,主要造成玉米、瓜类等农作物僵苗不发,甚至冻死。玉米冻害较轻时可恢复或补种,瓜类比较容易受害,并且不能恢复,造成每年玉米苗死苗2%~5%,瓜类损失10%左右。

1.2夏季干旱

夏季干旱多集中在7~8月,干旱范围主要集中在丰乐、金佛寺、清水、下河清、东洞、西洞等乡(镇)的部分村组,主要影响了玉米灌浆,导致籽粒秕瘦,一般造成玉米减产5%~20%,严重时可致绝收。

1.3干热风

初夏季节,肃州区经常会出现一种又干又热并具有一定风力、高温、低湿的风,强烈的干热风主要对小麦灌浆、玉米授粉、瓜果产量造成为害,可导致减产5%~50%,有时更高。

1.4沙尘暴

沙尘暴在肃州区每年都有发生,一般是初春阶段,刚播种出芽的农作物会被吹走秧苗导致断垄。对温室、大棚的影响尤为严重,风较大时可吹走棚膜,造成温室、大棚内蔬菜受害,一般减产5%以上。

1.5病虫害

近几年,为害肃州区农作物的病虫害主要有玉米红蜘蛛、玉米茎基腐病、棉铃虫、玉米锈病等,如玉米红蜘蛛2003年大爆发(百株有虫平均达到5700多头,严重的达到35000头),为害面积达0.24万hm2,造成玉米减产2651.4t,直接经济损失275.75万元。

1.6其他灾害

包括冰雹、雪灾、大风等。2013年三墩、上坝等乡(镇)出现冰雹为害,玉米叶片被打烂,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减产10%;2009年大雪导致部分温室棚膜压塌,蔬菜受损等。其他灾害发生后经及时救治,没有造成较大的损失。

2农作物发生灾害后采取的措施

2.1因地制宜制定农作物灾害预警预案

成立了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制定了《肃州区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自然灾害的预防与防控进行统一安排部署。根据不同气象灾害发生的特点,协调各有关部门,及时、有效预防和防控各种灾害天气对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效的保障了肃州区科学防灾减灾措施的实施。

2.2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加大抗灾减灾宣传力度

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干部、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开展农业自然灾害及其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把预防各种频发自然灾害的技术措施落实到村、组、户,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预防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气象部门自然灾害信息预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等新闻媒体和各种快捷的信息传递渠道,及时向广大农民自然灾害信息及其预防措施,做好灾后自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粮食生产造成的损失。

2.3针对不同的气象灾害,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根据全区不同区域不同的气象灾害,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了不同的防灾减灾措施。针对肃州区沿山乡(镇)干旱缺水情况,积极引导农民适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落实好各项抗旱减灾措施的基础上,引进推广小杂粮的种植,缓解同一粮食作物面积大而挣水的矛盾;同时协调水利、农技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帮助、指导农民群众,突出抓好节水灌溉等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在作物需水临界期,及时喷洒抗旱剂,提高抗旱减灾效果;在旱情严重、气象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人工增雨,缓解旱情。根据气象预报,在霜冻来临之前,组织区乡农技人员现场指导广大农户使用秸秆、麦草等适时点火、熏烟来预防霜冻为害。针对低温影响玉米发芽出苗及幼苗期生长发育受阻引起苗枯病,后期低温造成玉米生长发育积温不够(尤其是晚熟品种),使玉米灌浆期缩短,影响玉米成熟。为防止低温对玉米生产造成不利因素,农技人员应积极引导农户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在玉米生长后期,指导农户及时喷施叶面肥,促进玉米成熟。针对干热风对小麦的为害,指导农户选用早熟、耐旱小麦品种、改善小气候环境。根据气象预报,在干热风来临之前,有条件的区域及时进行灌水,增加田间小气候湿度,另外,可喷洒抗旱剂1号、磷酸二氢钾等抗旱剂,调节小麦新陈代谢的能力,增强主体活力,达到以壮抗灾的作用。农技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在小麦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实施“一喷三防”等措施,有效减轻了干热风的为害,降低了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

2.4针对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采取了各项预防与防控措施

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范文6

一、抓住有利墒情,抓紧备播工作

今年出现历史少有的好墒情,全市播种面积万亩,其中一类墒万亩,二类墒万亩,无三类墒,对农业播种十分有利。“五一”过后,气温将逐渐回升,春播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积极引导农民及时进行耙耱、镇压、旋耕作业,减缓耕地失墒程度,对没有耕翻的土地抓紧时机及时进行耕翻。根据不同地方,不同情况,做好春播所需的农机具、畜具的维修、调剂,做好化肥、种子、农膜等农资的调运、供应工作,确保地温条件具备时适时播种。

二、切实适时抢播,确保应播尽播

据气象部门预测,月日以后气温将大幅回升,气温将稳定在、地温稳定在以上。各级农业部门要及时引导农民适时抢播,迅速掀起春播。播种时要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弥补地温不足对作物造成的影响;大力推广机械播种作业,加快播种速度、提高播种质量,力争在月日前完成主要农作物的播种任务。同时,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如果地温过低,要提醒农民适当延后播种,避免连续低温造成不出苗、出苗率低或出苗受冻等现象发生。

三、科学调度播序、强化指导服务

由于今年春播时间短,各级农业部门要引导农民按照不同作物生长期长短来安排播种顺序,先种玉米、马铃薯等生长期长的作物,后种谷、黍等生长短的作物;先在地温回升较快的平原川区种植,后在山区种植;先在阳坡地种植,后在阴坡、湿地种植。各级农口部门及涉农技术部门要派出技术服务组,深入田间地头,为春播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四、大力优化结构,发展“三型”农业

由于春播时间延后,各地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适当调整作物的种植品种,引导农民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和高效农业。在生长期能够满足的情况下,选择高产高效品种种植;在无霜期较短的地区要种植生长期短的作物,保证作物能够正常成熟。如将生长期长的玉米品种调整为中等生长期的玉米品种,或改种杂交谷子等高产高效作物。

五、搞好“四防”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春害损失

是错季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大白菜、甘兰、芹菜、莴笋、萝卜等蔬菜是的主导品种,但这些蔬菜在遭遇低温后,极易春化抽苔,造成减产减收。各地要指导农民做好蔬菜防冻害、防低温、防抽苔、防病害工作,引导农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播种、移栽。坝上地区要做好蔬菜育苗棚的保温工作,避免秧苗遭遇低温;坝下地区在移栽秧苗时,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不能移栽过早。由于雨雪天气多,气温低,光照弱,湿度大,极易造成灰霉病、霜霉病等病害大面积流行发生。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天气情况监测、预报,为春播及时提供气象信息,提醒农民防范灾害性天气给春播带来的不利影响。各级农业部门要引导农民做好预防工作,采取人工增温、增光、增施肥料等措施,避免病害的发生。

六、加强作物苗期管理,为夺取农业丰收奠定基础

要加强作物苗期田间管理。一是提前中耕锄草,提高地温;二是增施有机肥,提高地力,促进作物生长;三是喷施叶面肥,促进作物快速生长;四是加强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病虫大面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