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调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文化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文化调研

社区文化调研范文1

和谐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融洽,是一种美好的价值观。高校社区中的阅览室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构建和谐型阅览室,为社区、学校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1)物质层面的和谐

首先,阅览室内部设施配置要体现人性化的和谐。这就要在一方面利用科技水平的进步不断更新阅览室内部桌椅、书刊架、空调系统、消防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设施,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室内一些看似琐碎的事情,例如花卉盆景、文人字画的适当点缀。它们能调节读者和工作人员的情绪,又能起到进化空气的作用。

其次,信息资源的建设要体现适用性的和谐。阅览室是供学生阅读书刊资料的地方,它将最新的文献信息传递给读者,以满足广大同学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文献资源一直呈加速增长的趋势,一方面要注意提高采购质量和馆藏质量,另一方面有条件的高校要加强电子信息资源的配置,购置一些信息需求量较大的电子型、网络型出版物。

(2)人员层面的和谐

首先,要提高服务质量,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创造人文和谐环境。阅览室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待许多学生,如何为大家提供良好的服务,管理工作是关键。作为管理人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做到细致、热情地为读者解答各种问题,要耐心听取学生意见,解释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以取得读者的支持和理解。要勤学苦练业务本领,为读者提供高质高效的服务。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化解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不必要的冲突,让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第二,变革管理体制,实施和谐管理。目前阅览室在管理上主要存在的问题还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缺乏人性化的关怀。因此阅览室在改革管理体制时应注重“人”的存在,充分地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引导人,使人们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确定完善阅览室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逐步形成完善的管理条例、规章制度,以此来协调和控制管理人员,通过管理人员和读者的自觉行动,实现阅览室管理的最高目标。

二、开展多类型活动,突出特色文化

学生社区各种类型的活动是大学阶段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其他层面文化活动的有效补充。一方面,社区活动能够丰富校园生活,为校风的形成提供良好的阵地;另一方面,社区活动也是大学生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同济大学为例,大致可以将这些特色活动分为五大类型,即文体类、座谈类、节庆类、公益类以及知识类。

文体类活动由于其广泛的参与性、比赛的趣味性和激烈性,对增强学生体质,促进不同宿舍楼、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

座谈类活动从学生学习、就业实际出发,具备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受学生的欢迎,能够及时地解决他们在学校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形成互助互帮的社区文化氛围。

节庆类活动围绕一些传统节日展开,有效组织起社区的同学一起庆祝,彼此祝福,既弥补了节日期间有些同学不能回家与父母团聚的遗憾,同时对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和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形成温暖和睦的社区文化氛围。

公益类活动通过捐赠衣物、心理咨询、优质服务、资源回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关爱他人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是社区思政教育的一种有效实行。

知识类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充满朝气、多才多艺的特点,陶冶情操、增进友谊,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对于他们的兴趣培养、人格塑造、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形成生机盎然的社区文化氛围。

学生社区文化活动要向高品位、高层次和高质量看齐,制定中长期文化活动计划,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等特点,组织大学生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社区文化的思想性、教育性、实效性,创造一个轻松融洽的生活氛围,增进人际沟通,塑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社区生活氛围。

三、加强健身房管理,彰显体育文化

健身房是高校体育和社区学生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后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自我意识强烈,崇尚一切美好的事物并紧跟社会潮流,有着强烈的追求美的愿望,特别是健康的形体美和姿态。据有关学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参加健美运动的主要动机是增强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其次是改善形体,适合现代青年追求美、较关注自身体形是否匀称协调发展的心理。接下来笔者将从大学生体育心理、健身房设施、健身师资三方面来分析如何进行高校健身房的经营和管理。

首先,要充分了解广大学生参加大学体育活动的心理,才能在此基础上采取更有适应性和人性化的管理。大学生们处于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的时期,在心理与行为方面有如下特征:一方面看待社会现象和问题不保守,特别对不被传统观念所认同的一些行为和现象持较为宽容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带有批判性,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中,表现为:对违反管理制度的某些行为,大多数同学持认可态度。进入大学日常生活和学习都要求自理,随着生理上的日渐成熟,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提高,独立倾向和逆反心理很强烈,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来分析解决问题,而不喜欢接受别人的指教和严格管束,一旦别人冒犯了他们的独立性,便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哪怕别人所说的是对的也不愿接受。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

第二,应加强健身房场馆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目前高校中大部分为小型健身房,少部分为中型健身房,而且有些普遍存在规划不够科学,配套设施不完善,有些甚至出现有限体育场馆资源的浪费等问题。高校主管领导必须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健身运动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加大对健身场馆、设备的资金投入,使高校健身房上规模、上档次。有条件的学校可积极引进中国健美协会会员俱乐部成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打破单纯面向学生的“福利型”局面,走市场化道路,“以场养场,以馆养馆”,使高校健身房场地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第三,健身教师在高校健身运动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健身师资包括器械健身教师和健美操教师。据调查,大部分高校健身教师缺乏,某些现任教师缺少全面的专业知识,不注重自身形体的塑造,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应加强健身师资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健身专业的业务素质,吸引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健身中来,使广大学子在健身中受益。

四、发挥参与性作用,倡导民主文化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还有必要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们参与到具体的社区管理中来。学生参与管理,是管理工作走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1)学生参与,是育人原则的具体体现。

学生参与是培养学生在管理中学习,在管理中成长的需要。许多事实表明: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其中的佼佼者,大多数是在学校担任过一定的社会工作,受到过一定锻炼的。学生普遍反映,在学校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对自己的领导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锻炼和培养机会。所以社区文化建设要更多地吸纳学生参加,这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2)学生参与,是搞好管理工作的需要。

学生是学校和社区的主人,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把学生的意见、建议、需求直接带人决策层,将管理层的意志直接带给学生,与他们沟通,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3)学生参与,是让学生施展才能的需要。

社区文化调研范文2

关键词:文体设施规划建设 调研报告

现将调研成果报告如下:

一、甘井子区文体服务设施现状

1、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纪念馆、各类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宫以及文物古迹等。体育设施包括:各类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场地。

2、甘井子区位于大连市中心城区北部,大部分地区尚处于城乡结合部。辖区面积约502平方公里,占大连中心城区面积的83%。现状辖区人口约72.8万人。甘井子区在大连市的经济地位较高,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甘井子区现有区级公共图书馆一个、博物馆一个、民俗馆一个、文化馆一个、文化中心一个、少年宫一个;区级体育场一个、体育场馆一个。与大连市总体情况相比,甘井子区整体文化体育设施较为缺乏,特别是区级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方面,现状建设规模小,质量较低。现有的文体服务设施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明显缺少地区级文化体育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甘区整体功能的发挥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区级文体设施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紧迫性。近年来,甘井子区国民生产总值明显高于市内其他三区,有着很大的经济发展优势,工业优势尤为明显;但社会消费水平则明显低于市内三区,与其人口总量和地区面积不相符合。甘区特殊的区位关系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了公共设施规划建设的紧迫性。

2、必要性。规划建设区级文体设施,是满足和繁荣群众文化体育生活的需要,是完善和配套城市功能的需要,是繁荣和发展甘区经济的需要,是兼顾甘区政治生活和关注民生的需要。

结合国家及省市相关规范规定要求,甘区现状各项文体设施规模如下:

1、文化馆:按照《全国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县(市、区)一级文化馆面积不得低于2500平方米。

现状:据了解,甘区文化馆、文化中心、少年宫现集中设置于一栋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单体中。其中,区文化馆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2、博物馆:按照《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博物馆分为大、中、小型。小型馆(建筑规模小于4000平方米)一般适用于各系统市(地)、县(县级市)局直属博物馆和县(县级市)博物馆。

现状:营城子民俗博物馆是北方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农村地方特色的民办博物馆。展区面积1600平方米;大连紫檀艺术博物馆(民办博物馆),有近4000平方米典雅精致的展示大厅,20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

现无区级公办博物馆。

3、剧场:横向比较,参照大连开发区大剧院建筑规模,大连开发区大剧院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包括一个1260座的大剧场和一个400座的小剧场。

现状:甘区无剧场。据了解,与甘区文化馆、少年宫集中设置于一体的区文化中心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4、少儿艺术中心:

现状:据了解,与甘区文化馆、文化中心集中设置于一体的区少年宫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

5、美术馆:

现状:甘区无美术馆。

6、城市展览馆:横向比较,参照大连开发区规划展览馆建筑规模,大连开发区规划展览馆建筑面积约1.26万平方米,展区面积约8800平方米。

现状:甘区无城市展览馆。

7、文化创意产业大厦:

现状:甘区无城市展览馆。

8、体育设施:

现状:区级体育场一个,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占地2.6万平方米;体育场馆1个,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此两个场馆现均已破旧不堪,亟需改造搬迁。

小结:甘区现有的文体设施资源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等问题。现状较大规模的文体设施(区级)主要分布在以椒金山街道、甘井子街道、兴华街道以及中华路街道为主的建成区;市民的日常体育健身活动主要依靠室外活动场地(广场、绿地和公园等),缺乏高品质的综合体育场馆;在机场新区等地区几乎没有较大规模的相关文体服务设施。

三、结论和建议

区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的战略目标,是甘区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机场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国际机场)和区位优势(区政府的迁入),决定了其主要功能为城市门户、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功能,商业、金融业、贸易咨询业、服务业为辅助功能。针对甘区文体设施现状水平和经济发展趋势,首先应在机场新区集中发展公共设施中心以其带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全区的公共设施向现代化高水平发展。

为此,我们对机场新区规划建设区级文体中心提出以下建议:

1、规划建设区级文体中心应体现甘区文体事业发展思路。

在发展定位上。我们认为,甘区文化发展应在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支撑作用,承担起服务市民、服务区域、面向国际的文化功能。在发展目标上。建设集创意功能、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形象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城区;加速推进现代化功能性、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承担起区域性、国际流服务功能;建造能够准确展现城区精神、增强城区魅力的艺术景观。在发展策略上。应抓住市现代文化名城建设、体育新城建设和综合配套改革机遇,突出区位优势,积极争取大连市文化产业、文化设施向甘区布局,用承载市级文化功能带动甘区文化建设。

2、规划建设区级文体中心项目应满足甘区文体事业发展功能要求。

机场新区文体中心(暂定名:文化艺术教育及体育中心项目)拟选址于甘井子区图书档案馆北侧、区行政服务中心东侧,占地面积约5公顷,拟建含区级文化馆、大剧场、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馆、城市展览馆(含城市规划展览馆)、文化创意产业大厦、小型体育场馆等功能的文体设施。该项目拟选址地块在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属文化体育设施用地,在该地块规划建设文化艺术教育及体育中心不仅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也满足甘区文化体育设施分布的现状要求。

由于我市已在体育新城规划建设大型体育场馆,考虑到资源共享,故建议在本地块不考虑设置大型体育设施,仅考虑设置功能可与剧场功能兼容的小型体育馆,并在高压线预留地拟设置室外体育活动场等设施 。参照位于该项目用地南侧的甘井子区图书档案馆的建设容量及机场净空要求,该项目地上可建面积宜4万平方米,地下公共停车场可建面积宜1万平方米。从功能定位和实际使用情况相结合考虑,部分使用功能可兼容使用,遵循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服务半径、指标方面必须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在规定的服务半径范围内,公共设施的具体布局、功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节,才能在有限用地范围内实现文化、艺术、教育及体育这四大功能。

综上,机场新区规划建设文化艺术教育及体育中心项目,符合甘区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是甘区规划建设区级综合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功能定位满足甘区文化体育事业的需求。随着甘区每个经济功能区都逐步实施成为文化区,各类文体设施逐步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的社会化共享,真正体现甘区经济文化一体化,为甘区发展文体产业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从而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大连市甘井子区史志办公室.甘井子年鉴2009.辽宁民族出版社,2009.

社区文化调研范文3

【关键词】社区及公寓老人 生命质量 影响因素 分析

一、调研背景概述

当前,随着我国老年人数量的不断增多,人们对老年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内对于老年人生命质量的研究非常多,在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面,大都是通过分析社会人口学对生命质量产生的影响。本调研针对社区及公寓老年人,从常见病、交通、娱乐、居住、就医等多个方面对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因素展开分析,并且提出若干的建议。主要采取的是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的形式(SF-36)。问卷当中涉及到项目主要有: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生命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情感角色这几个角度。在调研结果的统计过程中,首先按照条目的权重进行一个粗略的积分,然后再统计的过程中换算成为标准分数。转换成为标准分数之后,分数越高,则代表其生命质量越高。在调研过程之前,实施了预调查,目的一是为了正式调查积累经验,同时也可以提前发现一些问题。在预调查的同时,也对参与调查统计的人员进行操作的示范性培训。为了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每次调查结束之后都会从中抽取一部分问卷进行复核,并且及时的进行评价。在数据的统计方面,主要是通过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并且主要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

二、调研数据分析

本调查共回收合格调查表637份,有效回收率97%。其中男性有267名,女性有370名;社区老人有332人,公寓老人有305人。所有参与调研的老年人平均年龄为(76.57±5.67)岁,不满80岁的老年人占总数的75.23%;文化程度维度: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到72.08%;尚有配偶的占57.78%,丧偶的占到44.47%;过去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占到77.87%。70岁及以上老年人生命质量情况为:PF(72.94±24.29)分,RP(72.44±39.63)分,BP(86.24±25.25)分,GH(51.24±29.97)分,VT(76.46±15.87)分,SF(86.73±26.28)分,RE(85.13±33.19)分,MH(74.15±19.53)分,所有的统计数据加权平均分数为(73.46±16.89)分。

其中,社区老人的数据分析如下:按照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分为经常参加、不常参加、不参加这三个维度。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平均分按序降低。亲朋子女探望:子女亲友经常探望的老人,其加权平均分要高于子女不经常探望的老人,但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是否与子女共同居住:在被调查的老年人当中,约一半的老人不与子女同住,与子女同住的老人加权平均分比不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低。照料情况:有超过1/3的老年人需要有人照料,其中绝大部分是老人的子女和配偶,社区老人请保姆的则比较少(生命质量当中加权平均分相对较低)。社区老人对居住环境较为满意,娱乐比较满意,看病就医不太满意。在影响社区老人生命质量的疾病当中,患病种类占到前十位的有: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糖尿病、关节炎、白内障、慢性支气管炎、胆结石、前列腺疾病、肿瘤。

公寓老人的统计数据同社区老人有部分选项较为明显。子女探望、与子女同住、是否请保姆、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等多个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公寓老年人子女探望的次数要明显少于社区老人,并且公寓老人基本都不与子女同住,平时亲朋好友的走访程度也明显不如公寓老人。由此可见,公寓老人在精神慰藉方面,要比社区老人有明显的差距。同时,公寓老人一般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基本都有雇保姆。在疾病种类方面,公寓老人及社区老人所患疾病的前几位基本都是相同的。

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公寓老人及社区老人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共性的影响因素。首先:文化程度,一般文化程度较高的老人加权平均值较高。以前从事的职业:一般没有职业的老人加权平均值数较低,科教文卫职业的老人加权平均数较高。婚姻对于两组老人的影响程度是相同的。

三、对策分析

经对调研结果统计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因素主要分为疾病与非疾病这两大部分。疾病对于两类老人的影响并无明显差异,但是非疾病方面,双方差异较大。公寓老人在精神慰藉及子女关怀程度方面要明显低于社区老人。而社区老人在经济水平情况及医疗卫生资源获取方面,要明显的低于公寓老人。通过以上研究的证明,说明要进一步的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设力度,建设足够的配套设施及资源,以保证社区老年人能充分的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同时,也要加强对“孝”文化的宣传,让子女多关心公寓老人,使其获得充分的精神慰藉。

社区老年人与公寓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影响因素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一定的不同。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调研,积极的发现不同群体老年人的共性与特性的需求,并且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保证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参考文献:

[1]田立霞,王春梅,周丽萍等.天津市和平区354名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3.

社区文化调研范文4

14日—17日,两委办支部分别由__主任、__、__、__副主任带队,以处室为单位分成6个调研组深入到__街道办事处、__街道办事处、合作街道办事处下辖的8个农迁社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活动。活动中,两委办支部采取“望、闻、问、切、查”五步工作法,认真完成农迁社区调研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望。各调研组由主任和副主任率队,宏观上对社区总体状况包括社区建设发展情况、社区群众生活状况、社区干部工作情况等进行实地观察,整理出第一手社区宏观情况主观性资料。各调研组还查看社区农贸市场、活动广场等公众场所,走访群众住所、商铺店面等私有场所,了解社区卫生、环境污染、便民基础设施、家庭状况、文化娱乐、群众精神面貌等具体情况。

二、闻。在“望”的基础上,各调研组营造平常自然的谈话氛围,通过各种座谈访谈等方式,听社区干部谈工作,听社区群众谈生活,以“你对所在社区的生活状况有何感想?”、“您在日常生活中对社区建设有何意见?”等外延性较大的问题为主,认真听取相关倾诉,仔细做好笔记记录,整理出第一手社区宏观情况客观性资料。两委办在檬梓社区调研时,还配合檬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通过“院内民主生活会”方式,现场了解群众反映的各种情况和提出的意见。

三、问。在“闻”的基础上,各调研组综合前期主观和客观材料,区分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并在充分考虑社区群众和社区干部反映问题的轻重缓急程度以及各处室工作职责范围、特点等因素基础上,筛选锁定若干急难问题,有针对性的详细搜集相关信息、深入分析现象缘由、仔细摸清问题实质。目前,__区农迁社区共性问题主要集中在拆迁安置、就业社保、房屋质量、公建配套、汛期内涝、社区管理等方面。

四、切。在清晰把握问题的基础上,两委办针对问题做出了细致研究分析,形成了切实解决方案,并利用工作性质优势,采取“连横”和“合纵”的工作方法处理解决问题。“连横”即联合管委会各个相关部门集中处理解决问题,“合纵”即上与省市相关部门、下与街道社区协调配合集中处理解决问题。通过上述方法,部分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1、共性问题如失地农民社保补助延长问题和商铺物管归属问题。前者经向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了解,为解决区内失地农民实际困难,正研究相关优惠政策;后者两委办积极协调__置业公司,目前,社区拟准备成立业主委员会,切实维护商铺业益。2、个性问题如新光社区街道多段命名问题。两委办与社会事业局沟通,社会事业局将尽快把修改方案报市民政局,市民政局上报市政府审批通过后即可解决此问题。

社区文化调研范文5

【关键词】湖南益阳;花鼓戏;传承发展;应用实践

一、益阳地区花鼓戏应用现状

益阳花鼓戏是湖南本土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点为流传范围广、有着较强的历史性特征。①花鼓戏出身于民间,并且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民间常常有专门的戏班对其进行宣传并进行专业的演出。花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互联网传播下的各种新型艺术文化所取代。即使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也因其群众基础的高龄化,导致花鼓戏在文化大潮中失去了一席之地,而使之在传承与创新上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所幸,在湖南益阳这个非主线城市,花鼓戏还让想对之进行传承的人有迹可循。

二、针对益阳社区群众中对花鼓戏应用情况的调研结果

笔者对在益阳社区群众中应用花鼓戏与实践传承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在益阳地区花鼓戏传承的现状与其发展可能。

(一)花鼓戏发展传承现状

1.笔者深入社区进行探访和调查,发现其中的部分社区已经没有了花鼓戏这样传统戏剧的生存空间。

2.笔者对社区群众进行采访后得知如今的花鼓戏,会的人少,能够表演的人数更少。

(二)花鼓戏传承发展可能

1.益阳地区的花鼓戏传承并没有得到重视,但是其有很好的花鼓戏文化活动基础。

2.可以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活动方式――广场舞,将花鼓戏与之结合,创造出花鼓广场舞,借助群众广场舞的活动平台,将花鼓戏重新进行传播扩散,推进社区群众的视野,为传承这一传统文化贡献微薄之力。

三、益阳社区群众文化中推广花鼓戏的结果与作用

(一)花鼓戏的推广结果

基于花鼓戏文化与群众文化的发展关系可得知,在益阳社区中花鼓戏应用的主要问题就是与当下跳广场舞的中年人审美观的不一致与不统一,所以导致了其场地的限制性与受众的限制性。利用社区群众文化与花鼓戏进行结合的方式在益阳社区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在笔者与同伴的一起努力下,创新出一种与现今舞蹈与歌唱形式相结合的花鼓戏动作。在完成这一创新后,与社区广场舞表演人员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完成了花鼓戏在社区中的改良。笔者实地对附近几个社区进行宣传,发现一部分群众对此有相当的兴趣,在笔者的帮助下,少数有条件并且不受场地限制的社区群众已初步学会了基本动作,能够单独的进行练习。

(二)花鼓戏传播推广的作用

1.双赢的文化结合

将花鼓戏与广场舞进行融合的创新性实验,使得花鼓戏在社区中的传播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区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结合。社区群众文化需要依靠群众来发展和创新,而群众拥有了成为传统文化传播推广媒介的条件的同时,也丰富了自身的存在价值与存在方式,传统文化得以在社区中传播,既丰富了群众社区活动的体裁,又得以传播下去。如此呈现出了一个社区群众文化与花鼓戏文化双赢的局面。

2.文化与娱乐的良性循环

花鼓戏作为我国非遗代表之一,通过创新性实验的改变,能很好的丰富社区群众的业余生活,也能够使其在世间的潮流中不被遗忘。并且,社区群众文化的传播速度较快,花鼓戏经过现代改编后较为符合当下的审美与流行观念,能够通过社区内一定数量的中年人进一步传播与推广,解决了花鼓戏传统文化的受众限制性。花鼓戏的应用范围和改编形式的增多能够进一步增加花鼓戏文化的喜好人数,形成良性循环,带动花鼓戏文化的整体协同发展。

3.深入校园的改编浪潮

花鼓戏如今最大的问题就是其太过于传统,而未能深入年轻群体的文化视野,本创新性研究注重发扬花鼓戏文化的同时,也将其传统花鼓戏形式与现代相结合,使得其能够更好的融入年轻人的文化生活。花鼓戏广场舞即是走进校园,在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努力下,形成的一种改编形式。花鼓戏深入校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出另外的舞蹈的演出形式。如此,发展下去,拓展新一代青年人的视野,也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范围。

四、展望与期待

湖南花鼓戏是传统剧种之一,也是非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不应该只在固定的场所变得小众化。笔者与同伴创新的花鼓戏广场舞如今在益阳范围内的社区中有着很好的传承效果,也呼吁到了加入到花鼓戏传承中的青年人不在少数。益阳社区内的群众文化与花鼓戏的结合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剧种只有与时代结合,走在时代的前列,才能够有所发展,有所成就。花鼓戏现代改编的成功也代表着老剧种改编潮流的兴起,益阳地区目前还有许多老剧种--如三棒鼓,也都同样面临着传承或遗失的问题。此番花鼓戏与群众文化的结合为传统剧种的传承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成功经验实例,也为其他剧种的传承思考起到一定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为肩负祖国文化振兴事业的青年人,我们有责任将身边的传统文化代表――花鼓戏传承下去。不管是这次将花鼓戏与广场舞进行结合,深入社区的实践活动,还是以后即将从事的中小学教育事业,我们都当以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努力创新,发挥才智,为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指导老师:张梦星

项目编号:2016年湖南城市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结题论文。项目编号:CX201673。项目负责人:魏良琴、赵琦、方文睿、蒋晓燕。

参考文献:

[1]祁庆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魂在于活态传承,由徽州词祭引发的一点思考[J].三峡学院学报,2009,(2).

[2]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3]季国平.扎根乡土,占I都市――关于“重建中国戏剧”的断想[J].中国戏剧,2004(3).

社区文化调研范文6

摘要: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统战工作的主要途径,本文从统战文化思想内涵入手,以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形式,将统战思想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旨在建立以“同心品牌”为目标的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有效丰富高校统战文化内涵,提高高校统战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统战文化;大学生;志愿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039-02

党的十以来,把统一战线基本原理同当前统一战线工作相结合,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对高校统战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高校大学生群体不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未来派、无党派、社会新阶层及海外华侨、港澳台侨等人士队伍的后备力量,更是统战工作的潜在对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将统战文化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中,可以有效丰富高校统战文化内涵,提高高校统战工作的实效性。

进入新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统战文化的思想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具体的发展思路为以“同心思想”引领精神生活作为统战文化核心信念,以民主协商增进思想共识作为统战文化活动方式,以共存共荣打造同心品牌作为统战文化产品载体[2]。

一、以“同心思想”为指导,巩固大学生社区志愿活动的思想路径

“求同、共赢、同心”是统战文化的核心信念,也是指导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思想。大学生志愿活动在促进大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与国情,锻炼与提升才干,培养奉献精神与助人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区是居民生活构成的基本单位,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集中场地,因此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志愿者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工作精神,即奉献自身之力,友善所及之人,同伴互助,共同进步。这与“同心思想”的同心共赢有相近的精神。

1.削减“先进服务队”标签,将志愿服务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化。提起“志愿服务”部分学生会与“积极分子”贴上标签,认为志愿活动是党员、积极分子等群体热衷的活动,这种思想直接导致了学生群体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学生为“入党”、“学分”而进行违心的志愿活动,一部分学生选择了“新媒体世界”而少与社会接触。在统战思想指导下,我们应该削减“党员”、“先进”等标签,将志愿者服务活动广泛化,只要具有奉献精神、有互助意识的学生,应该鼓励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了解民生,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群众基础。

2.凸显“志愿”精神,将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规范化。“共赢”也是统战思想的目标。以此为指导,我们要重点突出“志愿”精神,将学生志愿者与“社会工作者”工作原理、管理机制相结合,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社区志愿服务者,可以选择成为社工,将志愿精神延续。以湖南中医药大学某学院志愿服务队为例,本队现有队员87人,非党员人数从39%上升到了71%,非学生干部成员组成从46%上升到78.1%,队员自愿度为100%,社区群众对于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7%。

二、以民主调研的活动方式,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培训路径

服务是由服务者、服务对象构成的双向活动,满意度决定于服务者的付出方式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内容,因此民主调研是科学高效志愿服务活动的必要前提。

本研究团队历时3个月,对长沙市、株洲市、沅陵县等湖南多个社区居民进行了《湖南地区社区居民医务志愿服务需求情况调研》,分析调查对象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志愿者品格道德和精神形象需求、服务方式、服务需求情况等。社区居民对志愿者品质要求集中的有诚信、友善、勤劳等,希望以学校统一组织、居委会参与的形式开展,对健康照顾、医务咨询、社会关系支持等需求比较集中。将调研结果应用于校园志愿服务团队的志愿者招募、培训中。同时研究组也开展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介入路径的调研》,长沙5所高校的500多名学生参与了调研,分析大学生对社区居民服务的内容、现状、时间、服务形式等,形成针对社区居民的长效服务活动体系,设定弹性因素。有87%的学生愿意参与活动,68%的学生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并且认为有意义。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过程应是在自身意识调节下展开的自觉活动,以发展自身的奉献服务、公民参与、互助友爱等需要作为活动动力,以成就理想自我作为活动导向,以自身的对象意识和自我意识来调节控制整个活动的过程。

三、以”同心品牌”槟勘辏打造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

今年教育部印发了《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规范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办法》规定各级组织明确专门机构,负责区域内学生志愿服务的领导、统筹、协调、考核工作。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着“虎头蛇尾”活动形式化、“轻描淡写”内容肤浅化、“理念空白”机制临时化、“资金缺乏”评价滞留化等特点。出现节假日服务扎堆的现象,甚至有媒体报道的福利院老人一天被洗四次头的现象。要想发挥志愿服务送健康、送关怀、送知识、送保健的目的,就必须建立长效志愿服务路径。

1.开展“外展服务”机制,主动识别服务需求。外展服务作为一套系统的服务模式,以“向外拓展”为其突出特点,即大学生志愿者主动走出学校,识别那些需要接收服务的对象,通过与他们主动建立关系,提供适当服务,提高其应对困难的能力[3]。对于一般的城市社区,大学生志愿者需要到老年人经常聚集的地方,如公园、街头巷尾、马路边等,通过交流与观察,识别其需要,进而与他们保持进一步接触,通过提供辅导及发放资料,提供教育性、娱乐性及训练或活动,使这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得到提升,发挥潜能的同时预防不良影响。

2.以“个案辅导”为路径,倡导志愿者情怀。个案工作是一种一对一的方法,经由专业关系,促使案主运用社会服务,以增进个人和一般社会福利[4]。大学生志愿者以“个案辅导”为路径介入社区志愿者服务,志愿者在相对专业的理论和知识的指导下,运用专业技巧以社区的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各类残疾、慢性患者、老年患者为对象,为其情感方面、心理方面提供帮助与支持。

3.以“小组工作”为路径,倡导服务人性化。志愿者以“小组工作”[5]区志愿服务,与社区合作协助,利用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小组凝聚力,提供心理关怀和精神慰藉,组织同类问题的服务对象定期聚会,帮助服务对象分享他人的对抗困难的经验,调整改变自己的心理、行为,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恢复自己的社会功能和促进自己积极康复。

4.建立“同心品牌――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时效性。利用新媒体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所具有的联络、沟通的优势,让大学生更快、更有深度地记录、了解社区居民的状况,一方面可以成为社工同居民及社区之间彼此沟通交流的重要平_,另一方面也是对外宣传志愿者服务文化、人文关怀精神的最佳渠道。该平台包括对外网站和微信平台两个大的方面,涵盖服务部、策划部、人力部、信息部等多个部门。可以为居民提供短期生活帮扶、定期生活照顾、健康教育、社会关系联络、公益讲堂等多项服务,以人性化服务为标准,“同心思想”为引领,利用微信新媒体的凝聚力和高度关注,在服务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有力的帮助。网络平台有利于社区志愿服务由原来的单一、不便联络的情况转向一种拥有长效性发展和多元化便捷服务项目的有机体系,不断完善和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运作机制,有利于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良性、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银辉.“同心思想”视角下转型期统战文化的发展思路探索[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45.

[2]吴猷.论统战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教育管理,2014,(6)281:211-212.

[3]张时飞.外展服务-中国城市老年工作的理性选择[J].中国社会工作,199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