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影像专业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影像专业的好处范文1
Abstract: Since anesthesia subject is determined to secondary discipline of clinical medicine, the anesthesia education undertaking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result is positive, knowledge update cycle i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But at present anesthesia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till has many defects.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of medical talents is the main task of higher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iming at the anesthesiology undergraduate teaching deficiency at pres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suggestion, innovates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duce better talent.
关键词: 麻醉学专业;创新实验教学;应用实践
Key words: anesthesiology specialty;innov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application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6-0203-02
0 引言
在我国现阶段来说,培养出医学知识扎实、有相当的实践能力、有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是目前高等医学院教学中不变的主体和根本任务。为了这一目的,麻醉学系的教师一直不断地探索与追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并且有一些已经应用到了实践中。在麻醉学专业本科教学里面,很多学校都积极开展了教学方法改革,主动的让科学研究进入课堂,开拓学生的眼界,以科研促进科教。学生在毕业后基本都能有比较宽的基础知识面,并且对于未来发展,也具备了较好的潜力。
1 基础教学的改革
任何学科想要能熟练的运用,必须有相应的知识基础,没有理论的技能不过是机械操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是每个教学最忌讳出现的现象。基础教学的改革,就是要更好的让学生能够了解、明白技能渊源,这样对于后面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也能有很好的铺垫。
1.1 教学改革 目前很多学校里面麻醉专业学科的科目重复明显,占用了大量的学时,浪费学校的资源还有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如基础课与专业基础科里面,人体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生理学和麻醉生理学,药理学和理学等等,在某些内容上面都存在了相当程度的重复,面对这样的现象,应该进行一定的调整。这类科目在教学学时、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改进方面都要进一步的协调,更好的适应教学和学生的需求。
以药理学和理学为例,两门课程分开上课,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学时,而且在药理学教程里面,很多知识都是对于麻醉学没有多大的联系和用处,另一方面理学里面与麻醉学有密切联系的知识部分却是在药理学里面占的比例不多,这样教师在教授理学的时候又要浪费时间来重复学过的内容。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造成了麻醉系学生的学习任务比其他专业更繁重,也直接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目前还是没有一本教材能够专门提供麻醉学专业一阶段教学使用的完整药理学教材,有的学者提议将药理学里面跟麻醉学没有太过紧密联系的知识作出适当的删减或者仅仅当做了解的知识带过,但是具体如何操作,甚至是否直接把两本书融合为一本教材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但是基本是按照三点方向来进行调节的:(1)对于其他学科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面增加与麻醉专业学关系密切的知识内容;(2)删去关系不大的部分知识内容,或仅仅作为了解部分将学时压缩;(3)其他学科保留的各章节里面适当的增加药物在临床麻醉与复苏中的作用、原理等知识。总而言之,对于一些不必要的重复要尽量避免、采取对本专业针对性较强的内容阐述。
1.2 实验课内容改革 当下除了基础课还有部分专业课安排了实验之外,在麻醉解剖、理、麻醉生理等多个课程也应多安排一些与麻醉学技术与理论相关的实验内容。但是这方面的安排基本都是因为课时、经费或者场所等方面原因耽误而被减少或者取消。这样的后果就是直接的导致了学生在巩固已学的基础理论还有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的各种阻碍。针对这样的一个情况,应利用现有各实验室仪器和条件,结合麻醉专业学科的特点设计一些实验。例如静脉或吸入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内脏牵拉对循环、呼吸的影响等,有机的将理、麻醉生理、麻醉解剖学等课程实验课综合一起,为麻醉学系学生的实验提供条件。这样做的好处是明显的,不仅从各个不同课程的不同角度加深了理论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本身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下个阶段学习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充分利用实验设备,有效提高实验课教学效率。除此之外,还可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特点设计实验内容、在答辩完善之后分小组完成实验、做实验报告。既可培养学生本身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也可以拓宽教学思路,形成教学互长、相互促进的良好学习氛围。
2 临床实习的改革
临床实践对于医学科学生来说当然是很重要的,对于麻醉专业学生更是不可或缺的时期,它不仅让学生全面掌握技术操作又提高理论素养。如何让学生能够在这段时期能应付日常工作的需要同时又有坚实的相关专业基础和将来良好的发展潜力,还需要分析探讨。
2.1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医学院对于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一直都是非常重视的,每年的一段时间都要组织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项目。虽然麻醉学科的创设时间还短,但是对于麻醉学专业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立项每年都是出于前列的。科技活动的做法主要包括了:(1)承担科研项目的老师主动吸纳部分优秀学生参与项目的研究,安排两个左右的学生研究小组承担学习知识之内能承受的课题方向,建立子课题并争取立项,老师主要负责指导的工作;(2)担任大课讲授任务的老师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由老师设定科研题目,学生自己按照兴趣城里研究小组,选择题目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科技项目申报书,而后开展项目研究;(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设想,自己设计科技题目,邀请老师担任指导。为了不影响课程的正常学习,一般都是安排在假期或者节假日进行,做到学习实践两不误。
2.2 对于实纲内容的改进 在旧的实纲中,对于各项具体技术的完成例数、各种专科麻醉管理条例及如何规范化完成都没有具体的界定,其中麻醉学科的分支如疼痛诊疗等学业规定更是模糊。这样对于将来检查学生毕业时候是否完成了足够的各项操作和管理还有分支专业的掌握情况有了一定的阻碍。
因此对于实纲做适当补充是必须的工作,对于吸入全麻、静脉全麻等例数要具体;强调危病重病医学和疼痛诊疗的转轮时间,所接触到的病种、病例数等。只有有了详尽的大纲,才能有依据的制定计划,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心中有数也有利于老师的安排,是麻醉专业实习规范化。
2.3 对亚学科轮转训练的加强 麻醉学作为我国二级学科,要求学生在校及毕业后能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必须了解麻醉学的研究内容,对于麻醉学的研究内容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识面要全而且有一定的深度,只有做到这样,学生毕业后在麻醉学相关领域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甚至能为将来在某个专业领域继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很多教学医院在麻醉科业务方面仍然是注重于临床麻醉,对于麻醉后恢复室并不重视,未能真正达到管理ICU日常工作的目标,但是学生在ICU实习想要真正体会救急方面完整并不容易,直接导致学生在实际过程中慌乱无措。面对这样的问题,可以安排适当次数的模拟训练以及解剖模型示范,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轮转,确保学生实习阶段能够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否则如果只是满足在本省内的教学,学生能穴道的知识就有限,无法成为全面的高素质人才,麻醉学的进步一段时间也难有突破。
麻醉学虽然是我国二级学科,但是国内单独招生的时间还相对较短,国内外可以借鉴的经验较为稀少,因此我国麻醉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攻破。但是只要我们立足实际,对于麻醉学专业本科的教学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一点一点的过渡到应用实践里面,相信能够慢慢的解决教学过程里面的矛盾,日益完善我国的麻醉学专业教学。
参考文献:
[1]钱春野,何柏,张慧.虚拟仪器技术在医学影像实验课程中的应用及研究[J].价值工程,2012,(25).
[2]李滨,彭涛,张立立.探究性植物生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0).
[3]王军,霍军,程会昌.宠物生理实验教学中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探讨[J].价值工程,2011,(34).
医学影像专业的好处范文2
关键词 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设想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从2001年起,在高中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基本涵盖了目前在高等院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的全部内容,这使得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对在校医科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随机抽样调查入手,探讨有关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
2 调查方法
我们随机抽取本校146名学生(其中省内学生124名,省外学生22名;城市81名,农村65名;男生79名,女生67名)采取无记名答卷方式进行调查。时间选在第一次课后和本课程结业考试后,此时学生相互之间的影响不大。
3 结果分析
3.1学生入学前的计算机基础
通过表1和表2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学信息课已基本普及,大多数学生入学前已有计算机基础,尤其是操作系统方面的应用,多数同学都能达到独立使用的程度,个别同学的能力还很强。在这种情况下,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之衔接的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内容落后的现象也愈发严重。
针对上述情况,如何讲授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当教给学生哪些知识?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
3.2所用教材没有医学特点
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主要采取工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模式,即讲授计算机的发展简史、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及简单的数据库知识等。医学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和毕业后将担负着各级医院的医、教、研工作,工作中他们不可避免地要接触计算机,如利用计算机对病人进行各种检查、诊断和必要的治疗,或使用数据库相关知识和软件来管理科研中的大量数据。由于这些学生毕业后很少再接触计算机,所以必须设法让他们在校期间学习到实用的计算机知识。通过表3可以看出医学院校所用的计算机教材没有医学特点,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教材,否则随着中小学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将变得毫无价值。
3.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多媒体教室授课,每周两次课,第一次讲理论,第二次上机。由于课时少,教学内容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表现为讲理论时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无法及时操作。由于理论课和上机练习课间隔时间长,这次理论课到下次上机练习时知识有所遗忘,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同时也削弱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
3.4学生信息素养普遍较低
3.4.1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能力差
目前,学生的信息源主要来自课堂,很多学生除了写论文,平时很少就某个研究目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利用计算机网络去获取信息的意识。
3.4.2信息道德有待提高
在机房中一些学生大搞恶作剧,如擅自改变计算机设置,甚至删除软件,自设密码,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和实验工作。
如表4所示,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已在眉睫!
3.5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师知识体系单一
医学院校原来没有计算机师资,计算机基础教学大多由物理或数学系的教师承担。这些教师的计算机知识主要是通过进修或自学获得,他们的知识急需更新和充实;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医学知识相对比较贫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医学专业结合得不够紧密,单纯强调计算机科学技术本身,忽略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学生体会不出计算机作为工具的好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导致“偏科”。
正如有关专家在2004年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年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那样: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两个挑战,一是中小学计算机普及后,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应当怎么办?二是在网络时代应该怎样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针对以上问题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的医学院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如下的改革构想。
4 改革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构想
4.1拓展计算机基础教学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从2001年秋开始,全国高中都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2004年入学的新生已在中学学习过信息技术的初步知识,大学的计算机教育不再是从零起点开始的,必须对教学作出重大调整。
过去由于中学未将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程,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承担了入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的任务,现在由于全社会信息技术的普及,办公软件的应用已成为全社会普及计算机的最基本的内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不宜再以办公软件作为主要内容,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此外,简单的操作性内容宜以自学和实践为主,不必再作为大学的正式课程在课堂上系统讲授。作为过渡,可以在课程中包含一部分办公软件的内容,但不应停留于就事论事的简单操作介绍,而应当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掌握一般规律。如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大作业,以融会贯通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2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
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一方面,应是大众计算机普及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教学内容应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另一方面,它又是医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因此应把新技术、新知识尽早介绍给学生,将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和技术融入医学各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为他们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目前,医学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尤其要注重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体现医学特点。
4.2.1注意调整教学内容与教材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可以对医学学生量体裁衣,补充一些医学内容。如讲授计算机的应用时,可选用与医院或医学有关的例子,讲授Internet知识时,可给学生介绍医学信息的搜索引擎和网址,并鼓励学生们用闲暇时间上网浏览医学发展的新动态和医院的用人标准等,激发其进取心和学习的主动性。
所选教材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要自始至终融会医学学科的教学要求,特别是例题、实例要体现医学特色,使得每个关键环节都可以通过医学例子讲述,可以帮助医学院校的学生使用计算机知识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
4.2.2兼顾医学专业课程,实行1+X教学
由于受学时、课程设置等限制,医学院校计算机教育的课堂应加强基础知识,指导医学应用方向。就计算机在医学的应用来看,需要有图形图像处理、医学统计、医学信息学等知识,但这些都不是计算机基础这门公共课所能解决的。因此根据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对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不同要求,实行1+X教学,即用很短的时间讲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再按专业开设不同的计算机课程,如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开设Visual Foxpro,美容、口腔专业开设Photoshop,预防医学专业开设医学统计学等。
4.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网络时代,随着学校硬件教学条件的改善,我们已有条件把“注入式”的教学模式逐步改变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将单向的知识传递改为双向的知识交流,对于计算机知识中的某些内容,如Windows知识的讲解、Office软件知识的学习等,采取整堂课放课件/录像的方式并不可取,因为学生在两个学时内连续看画面、文字,无法把知识很好地串联起来,无法记住许多重要的操作方法。
鉴于以上原因,把学生全部安排在大屏幕多媒体教室上课,采用教师精讲、总结(写板书)、放课件或有关录像、具体问题当堂演示,最后学生带着老师布置的任务上机操作等教学方式。为避免讲课和上机时间间隔太久,计算机课程安排一般是4学时,占用整个上午或下午的时间,上课时分配1/4时间给老师精讲、总结,1/4时间放课件或有关录像,包括当场演示,其余的1/2时间供学生上机,这样学生有一半时间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一半时间到机房上机实习。由于上课讲解、放课件、看录像、教师演习与到机房上机交替进行,学生不会因为一门课安排时间太长而产生心情烦躁和学不进去的感觉,同时所学知识能够与实践恰当、有机地结合起来。
4.4加强学生素养的培养
许多大学生虽然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对计算机还是很陌生的,不会使用相关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也没有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而他们应当能够利用网络检索、学习、获取自己最需要的知识,能够利用网络和全世界进行学术交流。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不断地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医学多种专业课程的学习。所以,首先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要重新调整,注重科技和人文并重的理念,加强对大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的力度;其次在医学院校要增开信息素养导论和网络信息检索两门公共必修课,增强大学生信息意识、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4.5培养复合型的计算机师资
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学科的交叉融合。教师要研究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特别是课程的整合。作为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应加强对计算机在医学中应用实际情况的调研,要特别注意基础与临床的学科结合,临床学科间的相互联系,有效地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科学思维。实践证明,单纯在某一领域做学问和科研的人很难有深层次的发展;既了解医学领域,又懂得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往往能取得较大成就。医学院校这种特殊的环境,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医学相关知识。计算机教师掌握一些解剖、生理、医学影像等相关课程的知识是相当必要的。原因是这些医学课程领域是计算机的应用平台,教师单纯传授计算机科学知识,学生很难接受,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医学专业特点讲解计算机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显著。所以计算机技术与医学领域的完美融合,是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和科研的目标,培养既懂计算机又了解医学的复合型人才也是医学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高等医学院校所培养的21世纪的医学人才,能否适应全球化、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他们能否真正掌握计算机,并使之成为现代医学人才的必备工具,已是摆在我们面前并需要认真探索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人类离不开医护人员,更离不开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探索和研究医学问题的医护人员,所以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靳慧云,赵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调查和改革设想[J] .公安教育,2003,9:49~51
2高长玉,徐秋敏.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医学信息,2002,15(6):372
3王馥明.医学生对本科教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85(1):13~15
4彭如宽,余仙菊,李波等.医学计算机基础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高教研究,2005,10(4):490
5贺向前.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6):668~670
6谭浩强.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R].2004,7
7李力,杨长兴.关于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探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