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范文1
关键词:小微型企业;融资;体制改革
小微型企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是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众多小微型企业出现运营资金短缺、资金链断裂,缺少直接融资渠道,而且在间接融资过程中,存在很多障碍,企业资金的供应和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失衡,使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如不能有效解决它的融资问题,很多高品质的小微型企业将难以做大做强,最终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1 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主要存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乱、融资险四个方面的问题,本来小微企业经营利润就很低,由于其融资渠道单一、融资环境差、融资成本高、又参与高利贷的借贷,所以,既背负沉重的债务负担与压力,又聚集着一定的融资风险。因为,高利贷隐含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小微企业的生存就要受到威胁、甚至破产倒闭。
2 浅析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的自身原因主要表现在企业资本金相对匮乏、企业自身素质差、抵押和担保难三个主面,银行为了贷款安全,在新增贷款中减少信用贷款的比例,增加抵押和担保贷款的比例。小微型企业可抵押物少,且折扣率高。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高昂。因此造成小微型企业贷款成本高、渠道少,融资能力有限;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融资渠道少、商业银行存在所有制歧视、贷款程序手续繁琐时间长、缺乏必要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信用担保中介机构四个方面。
3 解决我国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的相关对策
(1)加强小微型企业的自身建设
首先,小微型企业经营者和员工要加强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加强法治观念,提高依法经营和管理企业的自觉性,做到守法经营,提升企业规模与质量的同时努力改善自身的形象。另外各类小微型企业要加大力度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杜绝两本账册情况的发生,如有可能要提供注册会计师认可的财务报表。
小微型企业还要增强信用观念,消除逃废债行为。政府、法院等部门要督促小微型企业经营者树立正确信用观念,杜绝逃废债,并与金融机构通力合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力度打击逃废债现象,使小微型企业经营者自觉树立"守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的观念,从而为社会营造良好信用氛围创造条件。
(2)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
在小微企业练好内功的同时,外部金融机构也应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烦、融资贵的问题。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的同时也可以积累潜在客户,实现盈利,与客户共同成长。
(3)关于提高小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
商业银行应根据各行实际平均不良率放宽对小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并根据收益覆盖风险原则,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小微型企业贷款定价。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小微型企业贷款的风险点,及时做好小微型企业贷款的风险提示防范工作。
(4)出台打分卡方式评级办法
由于小微型企业规模有限,财务管理制度宽松的情况,商业银行可针对一定额度以下的小微型企业贷款采用打分卡式评级方式。不对财务报表等进行考察,而针对定量指标,如"人品、产品、押品,水表、电表、税表"等现场检查,并参考当地政府给予的评价综合考评。这不仅解决了企业没有正规财务的问题,又缩短了评级时间,以满足小微型贷款企业针对资金"短、小、频、急"的要求。
(5)加强银保合作
为了解决小微型企业担保难的问题,商业银行可推广与保险公司合作的模式。小微型企业通过投保受益人为贷款银行的违约信用保险,通过保险公司来为自己增信。通过信用保险的方式解决了担保难的问题,同时也缩短了贷款周期,提高贷款的效率。
(6)加强银政合作
为解决小微型企业信息不对等问题,银行应与当地政府加强合作,通过政府成立公司类(不以政府财政收入为担保)借款平台或担保平台,将一定数量资信水平较高的小微型企业推荐给银行。平台作为借款人或担保人向银行申请贷款,以达到通过平台给小微型企业进行增信的目的。既提高了银行贷款效率,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4 结论
为了解决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应发挥政策性的扶持作用,尤其是银行要提高对小微型企业的服务水平,小微型企业自身也要不断增强整体实力、提高信誉保证。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切实解决好小微型企业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参考文献:
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范文2
>> 借鉴美国经验,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借鉴国外经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借鉴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支招 借鉴国内外经验探求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韩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经验与借鉴 以美国“创新群”经验求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分析 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财税优惠政策的思考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探析 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建议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难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借鉴美国经验 完善我国助学贷款制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根据《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整理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按照最新的划分标准,截止2012年底,在全国各地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微企业超过1300万户,超过企业总户数的99%。广大中小企业创造了我国80%以上的就业机会,60%的GDP,50%的税收,专利申请数和发明专利拥有数的比例也达到50%。中小企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推动技术创新、扩大城镇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中小企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企业发展战略不明晰、人力资源匮乏、公司金融管理薄弱等问题,其中融资难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间接融资仍为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除自有资金外,银行贷款是资金的主要来源。在银行贷款方式中,中小金融机构为主要的融资机构。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产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51%,其中,中小企业贷款占其企业贷款的45%;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占比为14.1%,中小企业贷款占其企业贷款的50%左右;1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占比为6.6%,中小企业贷款占其企业贷款的70%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占比为11.5%,中小企业贷款占其企业贷款的95%以上。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银行主体结构和信贷流向与企业规模结构不适应,社会上大量的闲散资金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多中小企业丧失了融资的机会,而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2.直接融资所占比重很小,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有限。
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处在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很难达到发行股票的严格限制条件,股权融资对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作用有限。主板上市的财务指标要求很高,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备相应条件;创业板上市条件虽有简化较为适合中小企业上市融资,但需求和供给比例仍明显失调。新三板市场给了中小企业一线生机,即便如此,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只占5%。债券融资也不容乐观。虽然2006年底颁布修订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对中小企业发行债券放宽了条件限制,但截至2012年底,我国仅发行了五支中小企业集合债,筹资总额24亿元。(见表1.2)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信息整理。
此外,开展票据融资、金融租赁、典当融资等业务的金融机构较少,加上企业认识上的局限,这些融资方式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的作用还非常有限。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
从我国中小企业 “融资难”主要是由客观经济环境原因、行政原因、金融机构原因和中小企业自身固有特性的原因等因素造成的。
1.政府行政干预角度分析
经过几次政府机构改革,目前涉及中小企业管理的部门主要包括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国家工商管理总局个体私营监督管理司等等。这些部门管理中小企业的出发点和角度各不相同,有区隔、有重叠、也有空白。可是在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调整中,一些省、市成立了经济信息委或工业信息委,原来的中小企业局降格为委内的处级单位,地方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的行政级别、协调能力和调控手段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弱化。
2.经济学角度分析
外源式融资中供给总是满足不了有效需求,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非均衡的市场。相对于大企业来讲,银行和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融资会面临诸如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带来的高成本和高风险。同时放弃了给大企业融资的机会成本,对金融机构来讲,投资中小企业可以说是无利可图或者只有微利。因此,完全靠市场经济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参与,需要政府有更多积极作为,包括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以及在信誉文化建设方面的推进。
二、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借鉴
(一)美国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
在美国没有中小企业的提法,“小企业”才是它们其习惯叫法。1953年7月30日,美国在商务部设立了“小企业管理局”,之后成为一个永久性的独立的联邦政府机构。小企业管理局为小企业提供融资、经营、技术、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并一直延续至今。它主要通过四种途径帮助小企业发展:向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创业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援助和培训;帮助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为小企业提供法律援助。
(二)美国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
经过长期的演进和发展,企业制度相对健全,企业行为较规范,美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已经相对成熟和完善。美企业融资方式“啄食顺序理论”(the pecking order theory),即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先内源融资,然后债务融资,最后股权融资的先后顺序,换言之,企业先依靠内部融资(留利和折旧),然后再求助于外部融资,而在外部融资中,企业一般优先选择发行债券融资,资金不足时再发行股票融资。
美国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非常发达,包括全国性证交所、地方证交所、第三市场(上市股票的场外交易)、第四市场(大机构和投资家之间直接交易)、纳斯达克全国市场、纳斯达克小型市场、小额股票挂牌系统、粉红单市场。其中,纳斯达克小型市场、小额股票挂牌系统、粉红单市场是专门为小企业的资本交易提供服务的,特别在粉红单市场,企业原则上不需要任何条件即可上市。90%以上的美国最具成长性的企业,是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市的。
(三)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政策
1.为小企业提供分阶段、全过程的资金支持。
小企业管理局直接管理了众多的资金支持项目,包括504贷款项目、社区快速贷款、社区调整贷款和投资项目、微型贷款项目、污染控制贷款、能源贷款等。并可经国会授权拨款,向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前景较好的小企业直接拨付,另外,还向小企业提供协调贷款服务,小企业管理局与地方发展公司、金融机构协商为小企业提供贷款。
2.提供担保贷款服务,由小企业管理局向放款机构担保。
通过提供担保,促进商业金融机构向小企业融资。形成了由小企业管理局直接操作的全国性小企业信用担保、由地方政府操作的区域性专业担保和社区性担保三个层次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3.对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
1958年,小企业管理局建立了的小企业投资公司,该公司从联邦政府获得优惠的贷款支持,其融资方式可以是低息贷款,也可以购买和担保购买该公司的证券,投资方向主要是中小企业发展和技术改造。为满足小企业融资的需要,负责向小企业提供商业银行不愿涉足的风险投资。1971年,创建了纳斯达克市场,为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规模资本,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通过二板市场融资而飞速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顶级公司和一流企业。
三、短期内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中小企业融资难,说到底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市场结构、发育程度、现行金融体制与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之间的不均衡导致的,破解这个难题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各自找准自己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定位,在政策制定、金融创新、企业管理等方面不遗余力地寻求破解之道。
(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要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政府必须在其中发挥作用。国际经验上,各国普遍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及相应的分支机构,负责对中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与扶持。并成立中小微企业社会服务机构,加强民间组织在协调政府、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在现阶段,我国政府的在这方面的任务主要是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转移部分政府职能,使NGO等中介机构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
(二)中小企业自身的完善
信用是企业生存之本和竞争力之源,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微型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机制更不甚完善,财务信息虚假度较高,严重阻碍了金融机构对这部分企业资金的投入。应从企业自身着手,加强财务管理、信守合同,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在主观上创造良好的信用条件。另外,也应建立起以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内部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管理制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信用管理水平,减少银行对企业的信用危机。
(三)积极发展各类中小微型金融机构
目前我国中小银行发展缓慢,而且部分中小银行的发展定位不准确,它们并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服务,而是争先恐后为大企业服务。政府应放开市场准入,允许民间资本组建和投资各种中小金融机构。积极发展适合于中小企业的金融组织,主要是中小商业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经营群体。从国际经验来看,仅仅依靠商业性金融机构难以解决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问题,还需要依靠政府政策性优惠贷款。建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发展银行,通过法定的中小企业贷款投向,规避地方政府与市场竞争对中小银行贷款行为的干预和扭曲,并借助低于市场利率的政策性金融债券的发行,向中小企业提供优惠的长期性贷款资金。
参考文献:
[1] 张俊伟:“完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的努力方向”,《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3月30日。
[2] 李子彬等:《中国中小企业2013蓝皮书:发展、融资、服务与政策》,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第3页。
[3] 陆珉峰、张兰:“构建多元化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战略思考”,《企业研究》,2010年4月,第51页。
[4] Myers, Stewart C. and Nicholas S. Majluf, 1984: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3.
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范文3
长期以来,融资问题对全球的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为了避免经济的衰退,各国纷纷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因为受到宏观政策、市场机制和金融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企业自身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对战略管理缺乏认识、发展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宏观管理滞后以及面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等方面的问题。然而在这众多的问题中,“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变得举足轻重,它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绊脚石。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变得十分紧迫。
关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研究也已经有了一些成果。周学东教授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她认为导致全社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投资饥渴”;并且研究了“财务软约束”的问题,认为政府在补助政策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并由此引发的问题加剧了资金价格的扭曲,放大了各种“挤出效应”,周教授认为这是造成“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章丽盛认为融资问题是一种结构性现象,主要表现在信贷在资源的配置、信贷期限的配给等问题上,并且研究了我国金融体系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出现瘸腿现象,认为这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李庚南认为融资问题的关键在于降低隐性成本。
以上学者多是从如何获得更多资金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笔者则是主张使浪费资源的项目破产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二、我国由于融资问题所产生的通货膨胀
我国的市场是二元的:一方面为正规的金融市场和组织,比如国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大量落后的、非正规的金融活动,如民间传统的当铺、钱庄以及放债机构等。国有银行的资金属于计划内的,为了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并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政府对它进行利率管制。国有银行的资金量大,并且规定的存贷款的利率低。由于大企业,如上市公司、中央企业等,它们的信用好,贷款量大,属于批发性质。则银行就乐于将资金贷给这些大企业,并且贷给它们的利率也低。“融资难”、“融资贵”主要针对的是在国家组织制度中不起主导作用的企业,即体制外的企业。然而体制外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居多。
一谈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常常让我们想到这与货币资金的供应量有关。如果提供大量的货币,就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下面来看一下1990年到2014年的货币资金供应量,可以根据数据做出折线图直观地反映出来,如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我国逐年提供的资金量比较多,并且增幅大。按正常来说,资金量多,利率应该低,为什么利率却低不下来?
以前政府对融资问题放的比较松,很多人都趋之若鹜地去投资项目。如果在投资项目之间一直后续贷款,就不会出现资金断裂等问题。但是如果中央银行突然收缩银根,提供的货币资金量变少,则贷款就会出现问题。例如,原来可以给100个项目提供资金,而在收缩银根的情况下就只提供给60个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加大放贷,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此时,社会的总需求已经扩大,通货膨胀的缺口已经形成,即产生了隐性的通货膨胀。这样就断然不能在增加货币的供应量。但是得不到贷款的项目为了继续使它们自己回到正常的状态,它就必须要得到贷款。例如,房地产的项目,如果得不到贷款,则该项目就会停滞,但是开发商还是要想办法得到资金,此时他们就会转向民间借贷,结果是把民间利率给抬起来了。下表为近五年来,我国国有银行的贷款利率与民间借贷的利率。
以上表近五年来,国有银行的利率与民间借贷的利率,我们可以看出国有银行的利率比民间借贷的利率低,并且相差很多。随着项目的增多,把民间的利率给抬高了。所以不可以盲目扩张,若让其回到正轨,又没有这么多钱投入的时候,只有废弃多余的项目,这就造成了实物资源的浪费。例如,前些年建立的钢厂,对此大规模的投资,由于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结果自己又拆了,河北就出现这种问题;许多开发商建造一些房子,在房子建立一半时,遇到融资的问题,不管资金得到的程度有多难,他们都会拼命借钱将房子建起来,然后将之卖掉,他们认为很值钱,结果却空置了起来,与钢厂一样,又拆掉,造成了大量的实物浪费。
三、美国产生的“滞胀”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及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一)美国产生的滞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从1970年到1982年,美国经历了经济危机和经济缓慢增长的一个阶段,此阶段美国的失业率增加和通货膨胀率并存,即产生了“滞胀”。下面是美国在70年代前后所经历的三次滞胀,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到在后两次滞胀期,CPI增长达到10%以上在此期间美国经历了4次经济危机,导致了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以及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特殊经济现象。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的原因如下:科技发展力处于减弱期;美国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减少;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由于这些原因,首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没有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反而推高了通货膨胀。然后,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将货币政策慢慢地从货币价格向货币数量来转变。在此过渡期间,由于货币政策的不稳定,以及在高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利率的波动比较大,最终使得货币的供应量过大。此时的货币政策不仅没有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反而因为提供的货币量过大又推高了通货膨胀率。再次,由于银行的信贷业务不断地扩张,这也对通货膨胀的出现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最后,部分食品与能源的价格上涨将通货膨胀率提高到了两位数字。此次的滞涨,对美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挫伤,并由此导致的高通货膨胀是亘古未有的,甚至年平均通货膨胀率竟然达到10.46%。通货膨胀的增加就会引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二)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在1976年初,失业率为7.9%,福特政府实施了两个措施:一是刺激经济上升的减税政策。二是为了增加一些工作机会,政府举办一些公共服务事业。但是减税政策仅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却扩大了预算赤字。因此,进一步推高了美国的通货膨胀,到1978年通货膨胀率又产生了两位数字。后一项措施因为没有提供充足的资金,以至于效果平平。由于通货膨胀的上升,卡特政府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治理通货膨胀。但是在治理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上,卡特政府的态度不坚定,货币政策有时松,有时紧。最终没有成功治理。到1981年,里根政府认为国家过度的干预经济,是造成经济反复恶性循环的一个本质原因。里根政府采取了集中措施,其中最有效的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稳定货币资金的供应量。其中,里根政府将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作为主要的目标,不管利率达到多高,甚至引发经济危机,里根政府也从不放弃紧缩的货币政策。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确实遇到了经济危机,但是却有了成效:稳定的货币资金供应量抑制了过高的通货膨胀。到1984年,通货膨胀率就降低到了3.8%。在里根政府的正确政策和不断努力下,美国在1983年终于使得经济的增长达到了高峰。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中美基于泡沫破灭的分析
(一)中国的泡沫经济
我国进入21世纪之后,在经济方面出现了结构性的比例失衡。结构性的不平衡可以由市场来调节,贸易顺差可以通过加大对外投资来调整。因此,必须来转变政府的职能。而我国却采取了人民币升值和刺激内部需求的错误方法。结果导致我国的经济走上了政府主导的增长经济的道路。政府为了使收入与增长差距减小,实施的转移支付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税收,进而导致我国在实业方面投资的风险日积月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降低风险就需要增加不同的投资组合。由于我国人力资本不足以及中国的金融管制使投资者不能持有无风险的国外债券来降低风险。针对这种局面,我国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放弃政府干预和回报率低的实业投资,然后转向高风险、高收入的房地产业和金融行业,由此引致我国的泡沫经济不断增长。在2012年我国的GDP大约为51万亿人民币,可是广义货币M2却达到了90万亿以上,目前已经超过100万亿。我国的广义货币M2与GDP之比在200%左右,这远高于美国的67%,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泡沫特别大。这些过量的货币资金不断地流入房地产行业和政府的建设上,从而导致了我国的房地产泡沫和财政经济泡沫的方兴未艾。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有它的特殊之处:首先,它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然后,中国人婚嫁购房的强烈需求;最后,由于人民币在升值期间,国外资金的流入也会进一步推动我国房价的上涨,当价格涨到远高于人们的购买能力时,房屋就会大量空置,失去它的居住功能,成为追求利益的工具。大量的炒作者将普通的购房者卷入其中,成为承受高压力的房奴。长期下去必然会使泡沫愈演愈烈。我国社会经济就要转型,产业结构要升级,不然就不可持续发展下去,要转型,就不能绕过房地产的转型。由于房地产的泡沫越吹越大,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破灭,一旦泡沫破灭就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我国政府不愿意看到这些严重的后果,宁愿继续往里面投钱维持稳定。在2014年,我国走了一条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的覆辙之路,即降息降准和优惠利率。但实际是降息只是暂时的,但却给房地产开发商再次提升价格的空间,看似放大了人们的贷款能力,实际上只是一种幻觉,这就会透支了未来的偿付能力。总之,这些政策貌似扩大了购房者的能力,但随着加息的到来,月供收入比不断上升,银行、开发商、购房者将会共同面临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痛苦。这样的援助政策实际上是把经济周期给延长了。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就更加无从谈起。
(二)美国的泡沫经济
美国70年代的滞胀,通过治理后,慢慢回到了正轨。到1991年,美国出现了新经济,刚开始利率特别低。在当时,低利率是正确的,符合当时的经济状况,但是利率持续很长时间的低,就会出现问题,慢慢地又产生了泡沫。从2001年底到2005年,美国的30年期的抵押贷款利率从7.07%降低到了5.58%,但房价增加的速度却达到年均12%,明显地高于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这就是由降息的幻觉所产生的影响。到2005年,由房地产推动的泡沫成了整个经济市场的泡沫,房价的增速高达18%,远高于人们可支配收入达到的5%。与此同时,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美联储又施行了增加利息的政策,抵押贷款利率又从5.58%增加到6.66%。这种压力超出了购房者的接受能力,最终导致了房地产行业泡沫的破灭。
美国的泡沫经济是结构性的,虽然那时美国的物价不涨,通货膨胀率比较低约为1%。但还是有泡沫。当时的资产、地产涨了好几倍,股票价格等各种金融资产,一堆堆全是泡沫。在2008年,经济危机来临,房地产的泡沫破裂,金融资产等的泡沫没有破灭,原因在于美国施行了量化宽松政策,出现了恶性循环。
五、后泡沫时代的中美经济分析
在经历过严重的产业衰退和经济危机过后,每个国家都不可能不受到挫伤。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化的经济危机,显然中国也是卷入其中的一个经济体。美国产生的资产泡沫,无论是信贷资产或是实体经济的资产都发生了破灭。由此,中国主导的出口模式也产生了困境。为摆脱这些困境,我国需要将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到依靠我国内部需求的经济模式,这将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史蒂芬.罗奇认为:要想调整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失衡状态,中国就需要多进行一些消费,不要再大量的储蓄,而对于美国正好是相反。
在2002年美国的科技股泡沫破灭,在2007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灭。泡沫破灭后,美国所进行的投资变为理性投资,它们大部分都是私有企业。在美联储收缩银根后,一些需要融资的企业得不到往常的贷款,他们对贷款的需求会把融资的价格抬起来。由于美国强硬的态度,不理会那些企业,它们得不到贷款显然就会破产,然后被淘汰出局。美国就是走这种发展道路,才使它们的经济道路走上正轨。而中国,部分企业的投资不是理性的,甚至有时候进行的是疯狂的投资,在面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的时候,中国不是将那些项目清理掉,而是一味地仁慈。例如,房地产的融资非常高,并且融资扩张的非常厉害。如果我国收缩银根,将资金抽掉一部分,首先抽的就是房地产行业的。这样,一部分房地产项目会很快破产,房地产的泡沫破裂。但是目前并没有破裂,就是因为我国的态度太过仁慈。在2014年,进行降息;在2015年又经行了降准。这样导致的后果会更加严重,问题还会持续下去。面临资源浪费的问题,就应该将其掐死。现在之所以不实行强硬的态度,就是因为有利益集团的存在。
六、小结与启示
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范文4
关键词:融资难;财政支持;金融机构;小微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2-0012-02
目前,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是资金问题,然而,小微企业融资却百般受阻,缺乏资金的小微企业,就如同没有血液缺乏活力,伴随着市场经济应运而生的很多小微企业由于资金缺乏而夭折。尽管国家和金融机构有对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但都倾向于高新科技小微企业,大部分的小微企业还是享受不到,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依然是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对小微企业融资路径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表现
①融资难是小微企业长期以来的发展瓶颈。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较高,平均寿命短,缺乏有效抵押物,财务管理不规范,贷后管理难度大,与金融机构放贷的审慎性原则冲突,增加了其资金融入的难度。
②融资遭歧视是小微企业面临的严峻现实。金融机构往往青睐规模较大的企业,小微企业则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在此情况下,小微企业不得不考虑贷款限制少,但利率高的民间小额贷款。
③资金来源不稳定是小微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由于小微企业融资受到正规商业金融机构的排挤,只有东拼西借,然而,这些资金来源并不能固定下来,在小微企业最需自己的时候有可能断裂。
2 制约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因素
2.1 自身的原因
2.1.1 内部融资不足
目前,大多数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主要靠自有资金,而小微企业的业主一般都是个体商户等,没有雄厚的资本做支撑,资金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小微企业更需要外部资金的资助。
2.1.2 小微企业的弱质性
小微企业组织机构相对简单,设备低端,科技落后,人才匮乏,所有者也就是管理者,管理上缺乏先进的理论或专业知识做指导,往往凭借自身的经验凭主观判断管理企业。上述这些因素的存在往往导致小微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缺乏有效控制,财务制度不健全,不利于达到银行的信贷标准,争取到银行的资金,不利于小微企业的生存和长远发展。
2.1.3 资金需求少且分散
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单个小微企业所需的资金量很少,对银行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对于多数小微企业来讲,虽然所需资金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这些资金比较零散不集中。要对这么多家客户进行有效管理,就必须调查了解每个小微企业的情况,建立每个小微企业的档案和相应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这无疑加大了银行的贷后管理成本,所以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大中型企业。
2.2 金融服务组织机构的原因
①预防不良信贷,以免发生坏账的初衷抑制了信贷投放。不良信贷和坏账各大银行来讲时常会发生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于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利润,银行也从管理上下了大工夫,加大了风险预防和责任追究制度。这样一来势必把效益低、经营管理不规范的小微企业排除在外。
②银行审批程序机械化。商业银行对贷款是逐级审批的,往往有权审批的上级银行不了解具体情况,只是按照既定的程式判断。一些有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仅仅因为不符合贷款的抵押条件而被判“死刑”。
③利率标准存在歧视。据调查,相当多的银行按贷款金额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利率,一般来说,贷款额度越大可以享受较低的利率,贷款额度小,反而利率会越高。显而易见,小微企业为了获得对自己来说很珍贵的一笔资金,却往往要付出高额的代价,对于自身实力弱的小微企业来讲受用不起。
2.3 政府支持不足的原因
2.3.1 财政政策覆盖小
目前,由于财政吃紧,财政资金只是覆盖了大中型企业以及优秀的小企业,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才刚刚起步,还很不完善,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2.3.2 税收优惠力度小
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力度偏小,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政策力度偏小,范围偏窄。真正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少且优惠幅度较小,减免额度有限。二是享受政策条件偏严,小微企业难以享受。据不完全统计,地税管户中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50%以上的企业资产总额或是从业人数超过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标准,使得这些企业没有办法享受该项优惠。三是优惠事项办理程序不够简便。小型微利企业得具备一定办税能力的要求局限了该项举措的施行。
3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路径
3.1 苦练内功,争取外部融资
①加强管理,提高企业软实力。小微企业的主要缺陷在于缺乏人才,不会管理,制约了企业发展的速度,不利于企业自身的积累和争取到外部的资源。
②组建小微企业联盟,加强小微企业之间的合作。俗话说的好,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根筷子牢牢抱住团。单个小微企业势单力薄,但是将多个小微企业组织成一个联盟,就增强了整体实力。联盟内的成员可以在信息上共享,在技术上、管理上互相借鉴,在资金上互相支持。
③提高科技实力。具体做法是与当地各高校联系,聘请相关专家进入企业作为企业的顾问,对大企业实施指导,对员工进行培训,定期到企也做报告,传授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从而提高小微企业的科技软实力,为小微的迅速崛起和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金融服务组织机构要要改善对小微企业的服务
①积极进行金融组织创新,大力引导互助式金融组织的发展。目前,正规的商业银行机构也有自身的压力,为了解决小微企业的问题一味的施加压力给这些银行,也不是一个明智之举。要想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困境,有很多可行的办法,比如寻找民间资本,不过民间资本的利率比较高,可以将采取民间资本捆绑起来,增强其抗风险的能力,这样一来,民间资本就可以降低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
②加强商业银行机构对覆盖范围内的小微企业的了解。虽说小微企业规模小且分散,但很多小微企业加起来也等于一个大中型企业了,现在商业银行之间也在彼此争取客户,那么小微企业的崛起正好为各大银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只是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有很多不符合大银行要求的地方,但只要银行采取有效措施,了解覆盖范围内小微企业的情况,消除利率歧视,积极支取其中的优质客源,对银行和小微企业来讲都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③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小微企业对银行来讲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需要银行积极寻求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产品,这将是银行扩大金融市场的一个趋势。
3.3 政府应给予小微企业相应的支持
①制定相关的财政政策,积极扶持小微企业。目前,针对小微企业的财政补贴还很少,应该加大对小微企业有关的税收优惠。我国增值税、营业税的起征点大幅上调,但很多小微企业并没有从中受益,不如对月收入额一定标准下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来的实惠。
②创造优惠条件,鼓励适合小微企业的各类金融机构放宽对小微企业的条件。各银行之所可以对小微企业有诸多限制,也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如果这些银行在给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同时,能得到一定的补偿或是能从中获取一定的利益,比如说,利率补贴,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那么小微企业就不会受到银行的歧视了,融资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 胡晓颖.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对策分析[J].北方经贸,2012,(6).
[2] 赖黄平.浅议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6).
[3] 唐悦恒,陈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对策浅析[J].今日财富,2011,(12).
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范文5
【关键词】 金融改革; 民间借贷; 问题; 对策
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民间借贷合法化提供了政策支持
(一)民间借贷合法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自2011年4月以来,中小企业主“跑路”事件频发。2011年9月,温州信泰董事长胡福林因高利贷出逃;2011年11月,济南市的两个在建楼盘舜耕名筑和东城摩尔,因开发商“跑路”和被查封而停工;2012年3月,常熟鲤鱼门酒店董事长周思扬、苏州凯维隆贸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顾春芳在欠下巨额债务的情况下相继跑路。全国各地的“老板跑路”事件频频发生。
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全国工商联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90%的中小企业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而小微企业这一比例更是达到95%。中小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没有各方认可的信用等级等原因,导致其难以从银行筹集到资金。于是,他们将筹资的渠道转向了民间资本。据调查,跑路的企业主几乎都参与了民间借贷。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年化利率非常高,有的企业的实际民间借贷成本已经达到100%,而做实业的中小企业利润率不过3%~5%,大大低于民间融资的利率。资金链一旦断裂,停产、关门甚至“老板跑路”都会成为必然。
另一方面,浙江,尤其是温州,存量民间资本数量巨大。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公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极其活跃,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温州市存量的民间资本已达到6 000亿元,其中参与民间借贷的就有1 200亿元。
这种情况下,如何让民间资本合法地流入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使民间借贷规范化和阳光化,就需要架设一座桥梁。
(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
2011年10月,总理视察温州期间,浙江省和温州市提出了把温州作为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请求。10月底,温州市起草了《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申报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请示》,递交到央行。2011年11月8日,温州在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宣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温州地方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的一个主要文件和八个配套文件。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批准实施了《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确定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
经济学家马光远指出,温州的金融改革综合配套试验,全国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都在关注,中国民间金融的阳光化、合法化将从这个试点方案正式起步。
二、在温州金融改革中民间借贷合法化可能遇到的问题
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民间借贷危机倒逼的金融创新举措,是打破金融垄断的破冰之旅。试点改革将以前不受监管的、存在灰色地带的、靠隐性手段运行的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这将对民间借贷的有序运行起到积极作用。温州金融改革是试验,是创新,是在探索中前行。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快钱文化”融入温州民间资本,使其不愿扶持实体经济
温州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风向标,其民营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其他地区民营企业的信心。希望通过温州金融改革,引入大量民间资本来扶持实业,给民间资本以合理的名分,恢复民间借贷的信心。
然而,“快钱文化”已经融入温州的民间资本,投资者习惯了“投机”,习惯了追逐虚拟经济下不正常的高收益。投资者可以放高利贷,温州民间高利贷的利率水平已超过历史最高值;投资者也可以抱团炒房、炒煤、炒棉花、炒大蒜,短期内便可获得高额回报。投资于实体经济,回报率低、见效慢,投资者往往不满足于正常的回报,他们在快钱文化的诱惑下,看不起行业的平均盈利。因此,如何吸引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温州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后劲,民间资本不愿进入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温州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投资大大减少,曾经的“温州速度”降下来了,温州总体发展速度已明显滞后于浙江其他地市。2011年8月开始的全球经济低迷的浪潮又波及到了温州。温州民间金融生态遭遇生存危机,部分企业出现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个别企业家跑路或自杀。温州企业的发展缺乏后劲。
温州人具有游牧民族的性格,他们有一种“骆驼精神”。估计有160万温州商人遍布全国各地,大约有40万温州商人闯荡海外。追逐利润是资本的本质,在温州企业的发展缺乏后劲的预期下,温州民间资本很可能绕道温州企业,投向可能带来更高回报的异地企业。上海一位私募股权投资(简称PE)人士表示,“温州本地资源匮乏以及产业面临空心化,其他地方受国家鼓励新兴行业要比温州当地低附加值的传统制造业、纺织业更受PE的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温州本地企业不受温州本地创投的追捧,而温州本地创投偏好外地项目股权投资。因此,温州本地企业发展的滞后使创投无处着力,资金外溢的可能性加大。
(三)“温州模式”发展遭遇瓶颈,民间借贷合法化难当重振温州经济之重任
温州的发展模式是我国多数民营企业发展的一面镜子。温州模式可以归纳为“三低模式”:低成本、低附加值、低水平模仿。几十年了,温州中小企业层出不穷,但是自主创新少,低水平模仿多,闻名国内外的大企业少之又少。现在,全球经济低迷,经济环境变数大,“三低模式”难以为继。辛苦积累的资金无法助推产业升级换代。仅凭温州金融改革试点,民间借贷合法化,恐怕难以完成重振温州经济之重任,而应多管齐下,打出一组综合拳,出台更多配套措施,温州经济才能从“温州模式”的藩篱中走出来。
(四)温州的民间借贷文化,可能使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的运转遭遇困难
2012年3月28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3月29日,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注册成立。中心有22位股东,其中8名为自然人。现在已经有4家融资中介机构入驻该中心。温州的民间借贷文化就是依靠熟人私下交易,现在要摈弃这种方式,并非一时就能实现。另外,大家都比较要面子,不愿意让第三方知道自己在借钱,所以可能不会接受这种公开登记的民间借贷方式。因此,温州的民间借贷文化,可能使民间借贷服务中心的运转遭遇困难,甚至会是“死水一潭”。温州民间借贷文化的重塑可能尚需时日。
(五)温州的金融改革试点将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是不能完全解决
在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如融资难、招工难、用电荒等问题,融资难、融资贵只是其中之一。温州的金融改革,为民间资本找到了政策性的良好归宿,为中小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缓解。但是,温州金融改革将民间借贷合法化、阳光化,并不等于完全可以解决民间借贷问题,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能还会长期存在。
三、在温州金融改革中针对民间借贷合法化可能遇到的问题的相应对策
温州金融改革,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民间借贷合法化提供了政策支持,但是要解决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任重而道远。
(一)温州企业必须“调结构、转方式”,加快产品转型升级,增加企业投资吸引力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的“三低模式”已经成为温州经济发展的瓶颈。要突破瓶颈,重现经济发展的活力,吸引“嫌贫爱富”的资本,温州企业必须依据国家政策导向和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特别是在“国家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指引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应该加快开辟新兴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努力加大研发力度,着重培育自己的品牌,转向发展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加快产品转型升级。积极创新将民间资本转化为科技资本、产业资本的地方资本市场。资本逐利是其天性,当温州本地企业重现活力,民间资本将会注入本地企业,外溢的资本也自然会回流。当然,现在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多,机遇与挑战并存,调整与转变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企业需要做好经历阵痛的准备。
(二)政府应出台措施,加大力度,多方面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
中小企业是温州整体经济的中坚力量,他们兴,则温州经济兴;他们衰,则温州经济衰。政府从政策层面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是当务之急,是民间资本流向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的敲门砖。第一,温州民间资本丰沃,却是泡沫制造者,民间资本似乎更多地与“炒”连在一起,温州本地的创业投资却是一个资本的“贫瘠之地”,与民间资本的发达程度严重脱钩。政府应出台措施,留住喜欢“炒来炒去”的民间资本,系统性地引导民间资金流向,使其投向实体经济,这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企业研发与自主创新。第三,从“税”和“费”两方面给中小企业减负。根据国家对企业结构性减税的政策,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适当减免对中小企业的行政事业以及社会团体收费,对高科技创新企业税费可全部减免。第四,政府可聘请专业培训机构,对中小企业经营者进行培训,培育他们的风险投资意识,提升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温州十二条”只是为温州金融改革搭建了框架,政府需要出台更多可行措施
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只是为温州金融改革搭建了框架,指明了方向,政府需要出台更多可操作性的细则和措施。这次改革,是一次金融创新,是摸着石头过河,其中有太多的问题值得去发现和探索。例如,民间借贷的利率能否市场化的问题。实行浮动利率可吸引民间资本的流入,但是也有可能导致外地资本涌入,形成制度套利。能否搞“利率特区”需要政府的智慧。又如,中小企业债券融资问题。“温州十二条”明确支持中小企业债券融资。通常来说,中小企业债券的风险会比较高,甚至被人们认为是垃圾债或高收益债。企业债券的门槛应该设多高比较合适?如何保证中小企业债券能够顺利融资?这些问题,同样考验着政府的智慧,也等待着市场的检验。
长期以来,温州的实体经济只是充当了融资的平台,实体经济的低收益难以承受昂贵的资本成本,资金并未进入到实体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去。通过温州这次金融改革,希望民间资本能够流向实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笔者也希望通过民间借贷合法化,为民间资本找到合适的和满意的投资渠道,更希望这次充满着勇气与智慧的金融改革试验能够成功,并尽快推向全国。
【参考文献】
[1] 王子.温州金融改革:民间借贷行为面临新取舍[J].中国企业家,2012(8).
[2] 曾刚.“温州试点”影响几何还待观察评估[N].中华合作时报,2012-04-12.
[3] 叶檀.警惕温州金融创新走偏[J].中国经济周刊,2012(4).
[4] 温州悖论:泡沫制造者缺席创投盛宴[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04-14.
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范文6
关键词中小企业;中小金融机构;信用担保;创业板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型银行机构在贷款方面对大企业的偏好、银企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过于依赖银行体系。从实际操作经验看,大力发展针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发挥关系贷款在银企之间的作用;建立健全担保体系,帮助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克服信贷交易中的信息障碍;推出创业板,打破当前中国金融体系中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三大重要手段。
一、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关系型贷款融资模式
近年来,国外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银行和中小企业的贷款和融资关系的持续时间与银行的规模呈现出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Strahan, Weston, 1998 ),即小银行更倾向与对小客户提供长期稳定的融资服务,而大银行往往对大企业和机构有着更强的融资偏好。Jayaratnc和Wolken(1999)通过对美国市场的考察使这一观点得到了证实。在美国,资产小于1亿美元的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占其对全部工商企业贷款的96.7%和其总资产的8.9%。而资产规模大于50亿美元的大银行的上述比例分别为16.9%和2.9%。
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融资主要是建立在“关系型贷款”的基础之上,它所倚重的主要是难以量化、检验及传递的“软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强烈的人格化倾向,通常无法从公开市场渠道获得,而是由信贷员和企业主通过长期多渠道人际接触或对企业所在社区的利益相关者多维度联系而累积。这些软信息可在很大程度上替代财务数据等硬信息,部分弥补中小企业因无力提供合格财务信息和抵押品所产生的信贷缺口。
从我国现阶段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出发,目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发展关系型借贷,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创建一个极富竞争和效率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
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其融资提供信用担保与服务
当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时,担保有助于解决逆向选择问题,有助于克服信贷交易中的信息障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手段。
目前,信用互助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形式,正在不断发展。在我国的重庆、云南、贵州等省以及台湾地区也有实践。中小企业可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成立信用互助组织,共同出资组建互助担保基金或成立互助担保公司,为成员企业按缴纳会费的比例提供担保,从而为中小企业的信贷提供信用支持。同时,充分发挥再担保制度的风险分散作用,确定融资相关各方的风险责任分配。对担保机构制定担保比例,而非全额担保;协作银行可适当提高利率,同时分担部分风险损失;通过对中小企业的企业财产抵押和业主个人财产抵押来约束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
三、推出创业板融资平台,打破融资难的制度
中小企业资本形成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以创业板为中心的直接融资体系建设,在中小企业资本形成中始终起着核心作用。首先,创业板降低了进入门槛,使那些被传统的一板市场所拒绝的中小企业得以走进资本市场的大门,从而赢得宝贵的资金。其次,创业板能够促使中小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尤其表现在发行上市之后,中小企业需要满足创业板的持续上市条件,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人们的金融资产日益增多,为推出创业板营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我国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使我国的创业板市场有着源源不断的上市公司,为创业板市场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积累了建设经验和监管队伍。
2009年10月23日,深圳罗湖区深交所内,证监会举行的创业板开板仪式在这里举行,宣布创业板的正式开启。随后,深交所上市委员会将对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的上市申请进行审议。经深交所批准同意后,10月26日刊登上市公告书,10月30日挂板上市。创业板的推出,将会有助于建立资本退出机制,在完善的市场手段推动下,将大大推动风险投资,以及各种民间资本向成长性高的中小企业汇集,建立多渠道的融资路径,这就可以绕过体制上的障碍,另辟中小企业融资的蹊径。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李永军.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01:133-134.
[2] 康立.关系型借贷:中小企业外源融资新的制度构建[DB/OL].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投资研究中心,2006-07-13.
[3] 隆武华. 中小企业资本形成与创业板市场建设论纲[研究报告].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