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

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范文1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并发症;肺部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072-02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手术,术后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危重病人由于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受损,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能有效地清理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血氧分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缺氧,加重组织损伤[1]。因此,对于此类病人须行气管切开术,以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促进病人康复。2002年6月~2007年4月我科共有96位病人行气管切开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2年6月~2007年4月共行气管切开术96例,其中男74例,女22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颅脑外伤76例,脑出血20例。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2.1.1 生命体征的观察每15~30分钟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皮肤颜色,生命体征稳定时可适当延长观察时间。

2.1.2 手术创面出血的观察手术创面有出血或渗血时,应及时清洗伤口和更换敷料。切口少量出血属正常,一般手术后24 h后出血减少、停止,若切口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量大,应及时联系医生再次手术结扎止血,并及时处理血性分泌物,以免流入气道,增加感染的机会。

2.2 气管套管的护理

2.2.1 套管固定气管切开病人的套管固定很重要,尽量减少病人头部的活动,头颈部应一致性地转动。经常检查和调整固定带的松紧,固定带一般均系死结,以免无意拉脱致套管脱出。

2.2.2 套管更换我科所用气管切开套管大部分没有内套管,套管的内腔容易引起分泌物沉积或结痂,并有可能堵塞管腔。故应注意观察套管的通畅程度和状况,一旦管腔堵塞及时通知医生更换套管。

2.3 呼吸道护理

2.3.1 吸痰注意以下几点:①选用管壁光滑、富有弹性的吸痰管,直径为气管套管的1/2,不超过2/3,口鼻腔要分开。②吸痰时注意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熟悉病情,掌握吸痰时间,根据吸痰指征适时吸痰,吸痰前后要提高吸氧浓度,吸完后1~2 min调回原浓度。③视病情决定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能自行排痰者插入10~12 cm,咳嗽反射消失完全不能排痰者插入15 cm或更深。④吸痰前后密切注意病人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神志面色的改变,出现心率失常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0%应立即停止操作。

2.3.2 呼吸道湿化做好呼吸道湿化有利于稀释痰液,使痰液及时排出,保持呼吸通畅,防止感染。配制0.9%NS 40 ml加庆大霉素80 000 U,糜蛋白酶1支,地塞米松5 mg的稀释液。于床旁铺一无菌盘,每隔1 小时沿气管壁缓缓滴入1~2 ml,也可用超声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呼吸道湿化。

2.3.3 分泌物的观察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留痰培养,以判断是否出现感染。

2.4 换药

更换切口敷料,用0.1%安多福棉球消毒切口,然后用2层无菌纱布剪成“Y”形围住套管缠绕遮盖切口,每日2次,动作轻柔,随脏随换,严格无菌操作,发现异常做细菌培养。

2.5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鼓励病人咳嗽,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可有效地协助病人排痰,预防肺部感染。每天口腔护理2次,进食后及时清洁口腔,以防异物残留在口腔内。

2.6 心理护理

行气管切开术病人由于害怕术后不良反应,担心语言功能和外表的不美观,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护士应细心与病人交流,耐心解释气管切开后不能言语的原因,给予写字板或手势与病人沟通,解除病人对气管切开的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7 环境温度

保持室内温度18~22℃,湿度50%~70%,保持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2次,地面消毒2次,每天用消毒机空气消毒,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2.8 饮食

气管切开病人有潜在的营养不良,饮食以清淡为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但经口进食或鼻饲均应注意避免呛咳。

3 结果

3.1 效果

气管切开便于吸除气管、支气管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为抢救病人生命提供有利时机。

3.2 并发症与防治

3.2.1 24例病人出现痰多粘稠、病人体温在38.5%以上,痰培养为阳性。经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吸痰时保持无菌操作后痰液减少,痰培养转为阴性。

3.2.2 1例病人术后套管内吸出大量新鲜血液,套管外周纱布被血液渗湿。立即报告医生予结扎切口周围小血管,套管口周围纱布加压止血后出血停止。

4 讨论

危重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减少了无效呼吸,使气流阻力减少,从而降低了病人呼吸功能的消耗[1]。但长期留置气管切开套管存在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此,正确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正确使用气管套管,保证呼吸道通畅十分重要内容之一[2]。

[参考文献]

[1]宋志芳.现代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36-237.

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范文2

【关键词】 肠内营养;外科危重病人;护理体会

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模式已由全肠外营养演变为以肠内营养为主,随着有关营养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的深入,人们不断认识到肠内营养支持的实际临床意义,在外科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是对临床营养的一个挑战,需要反复尝试,一旦成功受益无穷。近年来临床营养工作者对肠内营养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提出一个观点,“倘若肠道有功能,就应利用肠道”[1],本着这一原则,我科大量病人实施了肠内营养,为此我们也积累了不少有关肠内营养在外科病人应用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在 2007 年 10 月 - 2008 年 10 月,共有 86 名围手术期患者应用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男女比例为 3:1,所有患者无 2 型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慢性肠炎等疾病。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①输入途径:所有病人均经鼻胃管输入营养液。②制剂:复方营养要素,每 100 g 含氮 256 g,热量:氮为 669 kJ : 1 g。混合奶,每 100 mL 含氮 0.7 g,热量:氮为 573 kJ : 1 g。匀浆饮食,匀浆饮食的输入需要由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计算出每日的非蛋白热卡与氮的需要量,交营养室计算出相应的天然食品量,经粉碎机加工制成。③输注方法:术后第 1 天应用 500 mL,每小时 100 mL,术后第 2 天应用 1 000 mL,每小时 120 mL,术后第 3 天应用 1 500 mL,每小时 120 mL。不足液以 5% 葡萄糖液补充,营养液温度由加热器控制在 37~38℃左右。

1.2.2

监测方法

①临床观察:除观察全身情况、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外,重点观察和记录有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准确记录排气时间。②实验室检测:术前、术后、应用营养液第 7 天要测量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血浆蛋白、转铁白蛋白。

2

2.1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胃肠道恢复较快,术后均在 46 h 左右排气,5 例患者有腹胀,7 例患者有腹泻症状,经调整输注速度及营养液温度都逐渐缓解,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2.2

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测定结果

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在营养支持后无变化,在正常范围内。

2.3

营养指标测定结果

所有患者体重、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血浆蛋白、转铁蛋白在术后 1 周恢复正常。

3

实施肠内营养可解决完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所致的感染与肝功能损害问题[2]。肠内营养通过肠道黏膜的营养作用,可促使肠道黏膜增生,减少肠道细菌的移位,由于实施肠内营养时其装置无需侵入血管内,彻底杜绝了导管感染并发症。此外,肠内营养可降低肠源性高代谢,促进肝蛋白质特别是白蛋白的合成。与进行 TPN 病人相对照,肠内营养提升血液中白蛋白浓度更加明显,而 TPN 时为了维持血液中白蛋白的浓度常需要输入外源性白蛋白。

外科病人开始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时有时也有一定难度,主要是外科重症病人存在胃肠蠕动功能,消化功能及吸收功能的限制,因此要想在围手术期成功应用肠内营养,不仅要临床医师注意肠内营养的配制和给予途径,而且护理人员要加强对肠内营养病人各项护理措施的研究[3]。

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是肠内营养所引起的肠道习惯性改变,腹泻常发生在肠内营养开始时及使用高渗饮食时,临床上重要的是对腹泻的原因作出正确的评估,以避免潜在的腹腔疾患,也可利用腹泻作为临床上确定肠内营养定量的上限,腹泻通常易于纠正,除了注意液体饮食的配制与保存,减低饮食浓度或减慢输入速度以及在饮食中加入抗痉挛或收敛药物即可控制腹泻。

肠内营养输入时的护理要点:①经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很多,实施肠内营养护理的前提之一,就是要了解各个管道的位置,在了解管道性质时,不仅要注意管道进入体内的位点,而且还要注意其管端所在的位置,同样是鼻饲管有的管端在胃内,有的位于十二指肠内,有的则是位于空肠上段,之所以有如此的区别,是因为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胃肠功能障碍,经胃肠给予营养液易引起胃潴留,有的是以治疗胃瘘,十二指肠瘘的需要,必须跨越此段肠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4]。②另一重要护理要点是保持管道通畅,在位。在位,就是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防止管道的脱落,对于鼻肠管的脱落,再次放置会增加病人的痛苦[5]。通畅,就是要对管道进行定期的冲洗,防止肠内营养管堵塞。由于营养管内的蛋白质变性或干结后形成凝块,堵塞管道。因此,在每天营养液灌注完以后须用等渗盐水或注射用水冲管,对较易发生堵塞的管道,每次输入营养液后都应冲洗,以保持通畅。③另外还要保证营养液的输入途径及速度,也是护理要点之一。④肠内营养患者应加强患者的监护,每日记录体重,氮平衡,出入量,营养参数,病危期及营养开始初期几天内每 6 h 内测尿糖,每周 2 次测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浆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至肠内营养的定量与热卡稳定后改每周 1 次[6]。

【参考文献】

〔1〕李元新, 黎介寿. 肠内营养支持的进展〔J〕.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2, 6(2):90-95

〔2〕朱维铭, 李宁. 肠内营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1, 21(8):506-512

〔3〕刘虹, 于兰贞.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与护理〔J〕. 国外医学护理分册, 2001, 20(8):356-358

〔4〕黎介寿. 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J〕.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3, 2(3):206-207

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范文3

[关键词]ICU 连续性血液净化;监测

[中图分类号] R459.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b)-191-02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血液净化技术早已超出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1],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技术,又称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成为ICU治疗抢救急性药物和毒物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肝功能衰竭、顽固性心力衰竭、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复杂的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危重患者的有效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7年12月ICU共收32例需要做CRRT治疗的急危重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80岁,平均65岁。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失衡1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7例、有机磷农药中毒5例、肾功能不全7例、挤压综合征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最短时间为1 d,最长时间为15 d。

1.2方法

采用每天连续24 h或接近24 h的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以替代受损肾功能。护士须熟练掌握CRRT机器的性能及操作程序,机器所提供的各种参数及报警信息,需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干预,才能最终保证体外循环的连续运转及治疗的顺利进行。一方面治疗过程中密切监视机器运转工作情况,以及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和血流量的变化。另一方面可防止体外循环出现压力过高而导致管路连接处崩开、脱落。再就是当体外循环压力过低,如管路破裂,连接处崩开时,报警引起血泵停止,避免进一步失血。在保证病人有效治疗的同时又能保证病人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1.3护理要点

生命体征监护、机械通气、体外膜肺合 “三大生命支持技术”并重。

1.3.1 正确进行液体配置CRRT治疗时需使用大量置换液,如果液体配置不严格,容量平衡失控,则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护士严格按医嘱进行配制,在配液和换液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液体现配现用,注意配伍禁忌,避免输液反应[2]。大量的超滤液和置换液的输入可能造成液体和内环境的失衡,护士准确评估单位时间内患者液体的出入量,准确设置置换液和超滤液速度。每2~4小时测定患者的电解质及血糖,直至平稳。有异常及时向医师汇报,调整置换液配方,避免医源性内环境紊乱[3]。

1.3.2 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CRRT的血管通路常选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局部每天换药1次,注意观察创口有无出血、红肿、分泌物,导管固定是否牢固。置管处敷料一旦潮湿或被污染,应立即更换。若选择股静脉置管,对不合作的病人应予以约束,以免血流不畅。留置导管个体化封管抗凝,大多数患者采用1∶1稀释肝素液封管,可保留24 h。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采取1∶500的肝素液封管。治疗前,常规消毒后回抽管腔内上次封管时注入的肝素,同时可防止血栓进入血液循环。

1.3.3患者的监护 CRRT所救治的病人病情多较危重。护士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业务水平是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CRRT治疗的保证[4]。在CRRT期间由专人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定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尤其注意CVP与血压的变化。

2结果

CRRT可改善监护室中危重病人的预后,极大地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水平。CRRT是一种体外循环技术,保证体外循环的安全及连续运转是完成此项治疗的必要条件。在CRRT治疗中,护士作为操作者,全过程参与危重病人监护和特殊护理,可帮助及早发现处理体外循环中出现的故障,以及观察治疗对病人的影响,从而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连续性。

2.1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与普通间断透析相比,CRRT最大的特点是治疗时血流动力学稳定。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肾替代治疗中,CRRT可保持稳定的平均动脉压和有效肾灌注。

2.2对颅内压的影响

严重神经创伤、神经外科手术及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人,常常在发生脑水肿的同时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此时若行普通血液透析治疗,极易发生失衡综合征,加重脑水肿的程度;而CRRT可保持颅内压的稳定,保证良好的脑血流灌注。

2.3控制氮质血症的模式与水平

与间断透析相比,CRRT可持续而平稳地控制氮质水平。

2.4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控制

CRRT可有效而平稳地保持重症病人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例如对于心肺转流术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CRRT可有效地消除组织水肿、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肺水肿。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的医疗设备、护理理念与护理技能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连续性血液净化是一种终身治疗,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应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并使危重患者得到及时的抢救和治疗。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连续性动静脉、静静脉血液滤过,连续性动静脉、静静脉血液透析,连续性动静脉、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连续性动静脉、静静脉血液透析,连续性动静脉、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等模式。在保证病人有效治疗的同时,又能保证病人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是以对流的原理清除体内大中及小分子物质、水分的电解质,根据原发病治疗的需要补充一部分置换液,通过超滤可以降低血中溶质的浓度,以及调控机体容量平衡。它能通过超滤,灌流,吸附等一系列不断发展的技术,在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同时,清除各种代谢产物、毒物、药物和身体内产生的各种致病性生物分子。CRRT主要是连续缓慢的清除体内毒素及水分的治疗方式,更符合人体的生理功能。

及时清除多余的容量及有害溶质,并保持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有多种优点:(1)电解质及酸碱紊乱逐渐纠正。⑵代谢控制较好,血浆氮质浓度平稳。⑶炎性介质不断清除,使其对全身器官的活性作用降低,使低血压发生率降低并减轻全身炎性反应。⑷补液方便,便于营养支持可给予高蛋白全胃肠外营养。(5)可迅速纠正钠和其他电解质的紊乱,对水的摄入不受限制,由于是持续、缓慢以对流方式清除溶质,危重症病人的理想治疗措施是预防、早期干预疾病的发展,所以从临床治疗学的观点来看,应打破以往传统的专科界限,提倡多学科的互相渗透和协作。

连续肾替代治疗在ICU中,对于危重症病人来说是一个基本治疗工具,与机械通气、营养支持同样重要,它能对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到良好的纠正与维持作用,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1):4.

[2]杨泽彬,吴霞君.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急性肾衰的护理[J].护理杂志,2002,19(5):42.

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范文4

【关键词】  神经内科 监护室 风险 管理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因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神经内科监护室(NICU)收治的病人都是病情危重的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多数病人有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小便功能障碍、语言沟通障碍等。而NICU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高强度工作状态,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NICU实行封闭式管理,护理人员如何在病人病情复杂、无患方监督的情况下做到慎独、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1 NICU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

1.1 护士的专业能力不强 护士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欠缺,对危重病人病情的评估能力差,预见性护理能力不足,慎独精神不强,对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不熟练等均可导致护士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推迟,不能进行深入地观察及分析,不能及时报告医生,延误治疗抢救时机,造成不良后果。

1.2 护理文书记录缺陷

护理文书是证明医疗护理行为的重要法律依据,在NICU中,护士对病人的病情判断不准确,护理记录医护不一致,记录不及时,缺乏连续性,对病情的记录不准确等降低了护理文书的法律效力。

1.3 医嘱执行不规范

包括医生开具医嘱和护士执行医嘱不规范两方面。监护室医生常常出现未抢救病人而下达口头医嘱,而护士照样执行口头医嘱。在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未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制度要求做到“听、问、看、补”,导致医嘱执行错误。

1.4 缺乏有效的沟通

NICU实行的是封闭式无陪护管理,多数病人有意识语言障碍, 病人病情复杂危重,家属对病人病情担心,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士如不能与病人、家属耐心、细致的交流,容易引发纠纷。

1.5 非计划性拔管

ICU病人的监护仪多,身上的管道多,各种管道可能出现意脱管,在胃管、气管导管、静脉置管、导尿管、引流管中,以气管导管脱至体外或自动拔除的风险最大[2]。主要原因有病人意识不清、约束不到位、置管不适、固定方法欠妥、健康教育不到位、医护操作不当等。气管内插管在意外拔管后8h内重插管有88%,快速重建人工气道,再实施机械通气,可降低死亡的危险性,但仍可能发生重要器官的受损,以至功能衰竭[3] 。

1.6 误吸返流

NICU病人多数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为保证营养供给,常需留置胃管予鼻饲饮食,但留置胃管护理不当易导致胃液返流误吸。大多数误吸发生在吞咽反射减弱的病人,特别是老年及昏迷病人。

2 护理风险管理

2.1 严格NICU护士准入制度,合理排班

新进NICU工作的护士应进行规范化培训后,掌握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危重病人抢救技术、各种仪器使用方法,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NICU病人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护士工作量大,护士长排班时要根据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注意护士新老搭配,合理安排护士休息。

2.2 加强护理文书书写的学习

根据护理文书统一书写要求,可制定适合本病区的标准化格式化护理记录单,拟定重点记录内容,防止漏记、少记并减少护士花在护理记录上的时间,把时间还给病人,以利于更好地观察病人病情。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减少医护不一致的现象发生。护士长及责任组长每天检查危重病人的护理记录,确保护理记录及时、真实准确、完整,保证护理记录的质量。

2.3 严格执行医嘱制度

护士应严格执行医嘱制度,执行医嘱前认真查对,非抢救或手术进行中等特殊情况不得开具和执行口头医嘱,在可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执行制度要求做到“听、问、看、补”,以防止医嘱执行中出现差错。

2.4 提高沟通技巧,加强环节质控

2.4.1 对沟通有困难的病人,如失语、气管插管、言语不清等病人要耐心细致、主动询问病人,可通过写字板、图画等方式进行交流。

2.4.2 加强与病人家属的沟通。病人入院时详细与家属交待入住监护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天探视时间充分与家属沟通,向家属进行疾病健康教育,让家属了解病人的病情,减轻家属的不安情绪,使其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2.4.3 加强与医生的沟通,每天晨交班与医生一起床旁查看病人,评估病人病情,杜绝对病情描述医护不一致现象。

2.5 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

对意识不清、留置管道的病人要有预见性护理,评估意外拔管等的危险因素,如病人的意识状态、管道固定情况、约束是否到位等,选择适当有效的管道固定和约束方法,定时检查,对意识清楚的病人做好心理护理,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知能力,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6 避免误吸的发生

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吞咽功能等,意识清楚的病人抬高床头呈坐位进食,有吞咽困难、意识不清的病人留置胃管鼻饲饮食,胃管注食前确定管道位置正确,抬高床头至少30°,鼻饲前后30分钟尽量不吸痰,以防止呕吐及返流发生。

神经内科监护室病人病情重,意识障碍病人多,病情变化快,只有加强护士本身的业务素质的提高,科学制度化管理,强调精细护理、预见性护理,护士有强烈的慎独精神,才能将NICU的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

[2]钱淑清.ICU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防范[J]1.护理研究,2005.

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范文5

【关键词】 神经外科;医院获得性感染;护理

获得性感染是由致病微生物(PPM)引起住院病人的感染,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1]。外源性感染是由医院内PPM引起,病人在入院时并不携带这些PPM,外源性感染可以发生在病人住院期间的任何阶段。内源性感染又可分为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两类。原发性内源性感染指病人在入院时已经携带的PPM与医院内PPM的流行情况无关,其感染通常发生在病人住院的早期。继发性内源性感染通常由医院内PPM引起,病人在入院时并不携带这些PPM,而是在入院后才受到这些PPM的侵袭,经过一段时间的携带状态之后才引起感染,它通常发生在病人住院的后期。在这三种感染中,外源性感染和继发性内源性感染属于医院获得性感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2~2005年我科收治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2097例,男1362例,女735例;年龄3~75岁,平均年龄59.12岁。手术前患者神志清醒者1518例,神志朦胧或昏迷者579例。手术后24h内神志恢复清醒者1729例,神志朦胧或昏迷者368 例。其中29例患者发生获得性感染,见表1。表1 患者的一般资料

1.2 结果 29例患者均为颅内感染者,细菌种类见表2。经脑脊液培养+药敏,应用敏感抗生素后,28例患者的感染得到控制,1例患者死亡。所有患者预后较差,其中2例患者植物状态生存。表2 29例患者的颅内感染情况

2 讨论

2.1 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 疾病严重及复合伤者易发生获得性感染。基础疾病可以降低整个机体的抵抗能力,而合并症较多者机体抵抗力更低,尤其合并糖尿病者。

2.2 抗生素的应用状况 受到耐药细菌的感染是获得性感染的特点之一,使用过抗生素的病人与未使用过抗生素的病人相比,他们的感染有着明显的不同,抗生素在诱导PPM产生耐药性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通过调查发现,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频繁应用,导致科内PPM流行状态的改变,表现为细菌耐药性和感染的难治性增加,甚至一些PPM已经对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明显耐药,同样发生霉菌二重感染机会及病例在逐年增加。一些研究资料也表明由于抗生素滥用导致病房发生获得性感染可以导致病人的病死率增加[2]。

2.3 体外引流管的护理 体外引流管为有创性操作,在神经外科病人的检查和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体腔引流导管长期滞留为PPM的侵入体内提供了条件,是引起获得性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根据调查发现,导致获得性感染的致病菌种类会不断发生变化,在所有分离出的菌株中,革兰阳性球菌的比例呈增加趋势,革兰阴性杆菌呈下降的趋势[2]。另外真菌感染也似乎呈上升趋势,混合感染的案例也呈上升趋势。

3 神经外科获得性感染的防治与护理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感染的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合理应用抗生素、对感染灶的彻底引流、切实的灭菌消毒和杜绝交叉感染等多个方面的工作,都在防治获得性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控制获得性感染重点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无菌状态下拔除体外引流管并剪除送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了解有无PPM及药物敏感情况。(2)由于不同种类感染发生的过程不同,因此防治的原则也应有所不同。外源性感染的预防应严格无菌操作及有效消毒,并对病人进行适当隔离,以防止ICU内PPM的传播。如果感染已经发生,可根据致病菌的不同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检查结果,及时全身性应用针对性抗生素。原发性内源性感染的PPM在病人入院时已经存在于病人的体内,所以预防原发性内源性感染的要点是早期应用全身性抗生素,并积极查找PPM,根据药敏试验及时调整使用抗生素;对于继发性内源性感染的预防,应注重病人在住院期间的卫生及消毒隔离措施,全身性应用抗生素,根据病人的药敏试验情况采用敏感的药物,严禁盲目或追求经济利益而采用大剂量广谱的抗生素,防止PPM耐药性及二重感染的发生。对于急诊手术、多发性创伤及病情急剧恶化的病人,应酌情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于择期手术,如没有感染征象,不必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预防用药时机建议在手术麻醉完善后切皮时开始全身性应用抗生素。(3)定期对口腔、咽部、分泌物、尿液进行细菌学检测,了解获得性感染的状况。(4)合理应用抗生素已经成为预防获得性感染的重要一环。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联合制订的《抗生素应用指南》为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指明方向。在经验性应用抗生素之前进行病源学检查,查出致病菌,针对病原菌改换抗生素,从而减少广谱抗生素所带来的危害。新版《消毒管理办法》的一系列消毒法规、使医疗卫生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抗生素应用指南》对抗生素应用的规范逐步使临床抗生素应用原则趋于完善,一些临床新技术及具体措施已经显示出预防获得性感染的可能性[3]。(5)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抬高床头15°~30°,使患者处于头高位。密切观察瞳孔及意识变化,及时通知医师。体温高,一般给予物理降温,配合药物降温,必要时可给予亚低温治疗。要注意头部物品的卫生,枕头要清洁、干燥,头部放置一次性无菌巾,每天换1次。长期卧床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尿管的护理、气管切开的护理、皮肤的护理等,为预防感染。高热患者口腔分泌物较多,口腔干燥、裂口,长期应用抗生素也使口腔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机会增多。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要适宜,定时开窗通风,限制探视人数。神志清醒者做好心理护理,保持稳定的情绪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治疗及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治疗情况向患者做适当的解释及介绍,使患者有安全感,主动配合治疗。另一面要做好家属工作,让家属与医护人员共同配合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卧床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因为患者活动少,容易发生便秘。护理上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每日补充果汁或菜泥、香蕉等。也可用温开水冲适量蜂蜜口服,每日1~2次。便秘者,可根据医嘱给予开塞露或缓泻剂,嘱患者排便不可用力过猛。

神经外科手术后获得性感染对于患者的恢复十分不利,大多影响疾病的预后。为患者早日康复,我们医护人员应加强无菌观念,在治疗护理行为中遵章守法,避免患者的获得性感染。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36-52.

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范文6

【摘要】 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及在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的隔离措施。方法 对379例手足口病患儿采取相关护理措施及对其中131例收住儿科病房的手足口病患儿采取隔离措施。结果 对379例患儿,特别是16例重症患儿,通过采取相关护理措施达到预期效果且在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无一例院内感染发生。结论 尽快掌握手足口病护理要点;在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可以大大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手足口病;护理;隔离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较为少见。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急性迟缓性麻痹等,个别重症者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本院本组病例为2008年4月10日—2009年9月20日共379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248例收在医院另设的隔离区,由于2009年6月广东省卫生厅通知手足口病可收住儿科病房,所以其余131例手足口病收住儿科病房。379例中重症16例,无一例死亡。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8年4月10日—2009年9月20日共379例,男273例,女106例,3岁以下178例,3~5岁135例,5岁以上66例,其中危重病例16例,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加强心理护理,做好疾病宣教 手足口病家属因对本病不甚了解,精神高度紧张、焦虑,甚至恐慌,耐心向患者家长交待病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患儿多有恐惧心理,哭闹不安,护理人员要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病房内可适当摆放一些动画片、玩具分散患儿注意力,以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多鼓励表扬患儿,使其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2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182例在就诊前1~2天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对住院患儿建立床边隔离,密切监护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给予对症处理并做好记录。

2.3 皮肤护理及口腔护理 379例病例均出现皮疹,2天内出齐,2~6天后消退。保持皮肤清洁,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干燥,衣服要宽大、柔软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剪短患儿的指甲,防止抓破皮疹引起感染。皮疹处也可涂抹炉甘石洗剂以减少患儿的不适,皮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肤涂抗生素药膏。臂部有皮疹时保持臂部干燥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感染。患儿每次进餐前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婴儿喂奶的前后少量多次喂水,以保持口腔清洁。护理人员每天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患儿口腔后,在口腔黏膜破溃处涂蒙脱石散,以促进愈合减轻疼痛。139例因为口腔疱疹抗食的患儿涂蒙脱石散第2天就能进食。清洗口腔时动作要轻、快、棉签应是滚动,切不可摩擦,尽量减少患儿痛苦。

2.4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手足口病主要致病原以EV71型病毒和柯萨奇A16型病毒为主,引起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主要为EV71型病毒[1]。

2.4.1 神经系统 16例重症患儿13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其中11例有肢体抖动,1例高热后出现抽搐,1例先嗜睡、颈硬、昏迷。密切观察患儿瞳孔的变化,发现患儿有肢体抖动,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立即报告医生,如有呕吐立即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的发生。观察腹部是否膨隆,有无尿潴留的发生,必要时导尿,严禁按压排尿,以防脑压增高引起脑疝。保持大便的通畅,以防便秘用力排便引起脑压增高。

2.4.2 心肺衰竭 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绀、心率快、呕吐咖啡样物、吐泡沫样痰等,应立即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两路输液通道,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做好气管插管准备,必要时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心率异常增快与体温不成比例,心慌,心肌酶谱检测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增高,应高度怀疑发生心肌炎的可能[2],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记录24h出入量。

2.5 做好消毒隔离,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主发通过粪-口途径,密切接触传播为主,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品等可引起感染;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菌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做好消毒隔离尤为重要。对患儿和密切接触者隔离7~10天,严格将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作为解除隔离的三个标准[3]。

2.5.1 隔离 第一步护理人员应分开护理病人,病区内护士每天分两组,一组护理手足口病人,一组护理非手足口病人。病区内拖地板的工友也是分开负责手足口区与非手足口区卫生清洁工作。

2.5.2 清毒 EV71病毒对紫外线、干燥敏感,因此病室空气保持相对干燥,每日紫外线照射1次2h。隔离病房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医护人员做诊疗前后要严格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对出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先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2h,再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2次后方可收治病人。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位患儿后,均应认真洗手或用快速洗手消毒液消毒。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应专用。听诊器、血压计用后酒精擦拭,体温计含氯消毒浸泡。病区内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仪器等要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每日2次。

2.5.3 患儿排泄物及生活垃圾处理 患儿大小便需经2000mg/L有效氯浸泡处理30min后,再倒入厕所,厕所用漂白粉和含氯消毒液每日2次喷洒。患儿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用垃圾,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理。

2.5.4 患儿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在院内使用的物品尽量遗弃,因病毒在50℃可迅速被灭活,个人衣物更换后用50℃以上热水洗涤或熨烫。也可在阳光下暴晒2h。

2.5.5 加强隔离宣教 在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因为病区里还有大量非手足口病患儿,为防止引起院内感染,必须对手足口病家属及非手足口病家属做好宣教,禁止手足口病患儿离开隔离区,禁止非手足口病患儿进入隔离区。不仅口头做宣教,病区还贴大量的醒目的标志让家属一目了然哪里是手足口病隔离区。对非手足口病家属更要做好宣教,跟他们说明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是省专家的意见,我们已做好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不会引起传染,以免引起家属的恐慌。经过我们的宣教没有一例非手足口病家属表示不满。

2.6 饮食与休息 手足口病患儿在病毒感染后如再继续剧烈活动,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更易致病毒性心肌炎,因此,患儿应当减少活动,多卧床休息,增加营养[4]。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食物以温凉、清淡为宜,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过咸等食物。对于因抗食、厌食而造成的脱水、酸中毒的患儿,要及时补水纠正酸碱失衡。

3 讨论

在儿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只要落实好隔离措施,加强宣教,就不会发生院内感染,更有利患儿的康复。16例危重病例有11例出现肢体抖动,如果没有一定的儿科工作经验很难发现,及早发现重症病例及早抢救可防止病情的近一步恶化。手足口病收在儿科病房不仅有利于病情的观察,且在治疗及抢救重病人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可大大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吴晓波.手足口68例临床分析.少儿急救医学,2006,12(6):559.

2 胡晋怀,胡晓峰.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及临床意义.医学检验与临床,2008,19(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