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范文1

关键词:紫花苜蓿;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高产

中图分类号:S4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79

紫花苜蓿被称之为牧草之王,对于我国紫花苜蓿进行深入调查发现,紫花苜蓿在种植过程中也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导致总产量下降,对于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也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所以对于紫花苜蓿高产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深入探究,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 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

紫花苜蓿这种农作物,根系非常的发达,农作物本身具有非常良好的抗旱性能,可以从土壤中吸取充足的水分满足生长的需求。紫花苜蓿这种农作物适合生长在温度在15~25°的环境中,同时还具有非常良好的抗旱性能,生长区域即使在寒冬中被积雪所覆盖,其根系也不会受到损伤。紫花苜蓿对于阳光可以说有着特殊的喜爱,光照时间越长,农作物积累的干物质也就越多,而且紫花苜蓿对于光照长短并不是非常敏感,在密集生长的区域进行种植,或者在灌木丛中种植都可以正常的生长,获得较为良好的收益[1]。

2 种植技术

2.1 播种前准备工作

紫花苜蓿栽培种植人员需要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要注重种植地块的选择对土地进行平整。因为紫花苜蓿这种农作物的适应性很强,对于阳光有着很深的喜爱程度。所以尽可能的选择较高的地块对紫花苜蓿进行种植,种植地块要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不能选择在低洼地区对紫花苜蓿进行种植,排水不通畅对于紫花苜蓿的生长也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因为紫花苜蓿的种子很小,所以在整地的过程中,栽培种植人员需要对土地进行翻耕,使得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土壤颗粒更加的均匀。使得紫花苜蓿种植能够与土壤进行良好的接触,提升紫花苜蓿种植的发芽率。栽培种植人员还需要施底肥,因为紫花苜蓿在生长后期对于钾、磷肥有着很高的需求程度,为了能够保障紫花苜蓿的产量,要依据紫花苜蓿种植区域土壤条件的实际情况施加底肥。

2.2 种子的选择和处理

现阶段我国推广的紫花苜蓿品种众多,需要合理的选择种子。紫花苜蓿栽培种植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硬实种子进行处理,擦破皮法,就是在紫花苜蓿种子中添加一定的沙砾,在较为平整的地面上进行摩擦;变温浸种,将紫花苜蓿种植放入到50℃的温水中浸泡,浸泡时间设定为0.5h。0.5h过后将种子从温水中捞出,并且放在阳光下晾晒,同时进行湿润处理,经过2~3d后种子表皮就会破裂,当有60%以上的种子略显膨胀时,便可以对紫花苜蓿的种植进行播种处理。这种方式适用于较为肥沃的土地,如果种植区域较为贫瘠,则不能采用这种硬实种子处理方式[2]。

3 田间管理

3.1 除草

紫花苜蓿栽培种植的田间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与紫花苜蓿农作物的产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紫花苜蓿播种的第1年,农作物生长的速度较为缓慢,杂草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紫花苜蓿栽培种植人员需要在种植的第1年进行1收2次的除草。如果种植区域杂草过多,可以应用合理的化学药剂进行除草。

3.2 施肥和灌溉

紫花苜蓿处于苗期,因为根瘤菌还没有形成,农作物本身具有的固氮能力较差。此阶段需要进行施肥处理,磷肥、钾肥、氮肥的施加比例需要控制在5:5:1.紫花苜蓿每一次收割之后相关种植人员都需要进行松土处理,并且施加一定的农家肥,或者是花肥。如果降雨量过多,需要注重排水处理,避免紫花苜蓿幼苗大量死亡,导致产量降低。

4 常见病虫害防治

4.1 牧草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紫花苜蓿最为常见的病害有褐斑病和白粉病等。紫花苜蓿病害产生后,本身具有的光合作用会下降,严重情况下会导致产量下降60%。而且患有病害的紫花苜蓿中会含有一定的病毒,牧草被食用后很有可能会中毒。应用抗病毒紫花苜蓿品种,能够有效的降低病害的产生。在紫花苜蓿患病后栽培种植人员可以喷洒世高进行治理,如果种植区域患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的进行收割,避免患病情况加重。

4.2 牧草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紫花苜蓿常患有的虫害有粘虫和蝗虫等。病虫对于紫花苜蓿的基部和叶肉会造成严重的损害,严重情况下紫花苜蓿的叶子可能只会剩下叶脉,叶肉都被害虫所啃食了,呈现出网状的形态。紫花苜蓿的蝗虫通常情况下一年会产生20多代,这些害虫经常会聚集在紫花苜蓿的花器,或者是嫩茎上。紫花苜蓿种植区域爆发虫害后,叶片也变得卷缩,颜色由绿变黄,严重情况下紫花苜蓿整株都会枯死。对于蝗虫病害可以利用50%的马拉硫磷乳油,40%的乐果进行化学防治,从而保障紫花苜蓿的健康成长。

5 结 语

紫花苜蓿是我国种植较为广泛的农作物,其在成长过程中经常有病虫害产生,对于农作物产量造成不良影响。相关人员需要不断的加强研究力度,找寻有效的病虫害预防措施,提升紫花苜蓿种植产量,保证我国农业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范文2

1 杨树溃疡病

1.1 识别要点 杨树溃疡病为真菌侵染所致,引起枯枝、溃疡、流胶等。主要危害树干的中部和下部。初期树干皮孔附近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流出带臭味的褐液。病部最后干缩下陷成溃疡斑,病斑处皮层变褐腐烂,当病斑横向扩展环绕树干一圈后,树即死亡。

1.2 发病规律 4月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形成第1个发病高峰。7~8月气温增高时病势减缓,9月出现第2个发病高峰,10月以后停止。树势衰弱时,发病严重。同一株病树,阳面病斑多于阴面。

1.3 防治要点 加强苗木栽培管理,秋季对来年要出圃的苗木,用70%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普遍喷雾1次,以减少苗木带菌量。发病高峰前用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喷施主干和大枝,防治病菌侵入。对已发病株用1%溃腐灵稀释50~80倍液,涂抹病斑或用注射器直接注射病斑处。

2 杨树干腐病

2.1 识别要点 干腐病源于干腐病真菌病原物感染。多由苗木移植、修剪等造成伤口感染所致。初生淡紫色病斑,沿枝干纵向扩展,稍凹陷,较坚硬,表面粗糙,龟裂,病部与健部之间裂开,表面亦密生黑色小粒点。一般病斑只限在皮层较浅的部位,病皮干枯脱落。严重时可侵及形成层,使木质部变黑。此型病斑可逐年缓慢扩展,变成很大的病斑。该病斑扩散树干一周,则树叶干枯,树木整株死亡。

2.2 发病规律 该病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发病盛期,10月停止发展。一般初移栽的幼苗和树势生长弱的植株发病较严重。

2.3 防治措施 ①加强杨树抚育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对3年生以下幼树做好秋季肥水管理,少施氮肥,多施磷肥,防止秋季旺长,保证树木适时休眠。②秋冬季进行树干涂白,防止破腹病发生,以减少树干腐烂病的危害。③对发生腐烂病较轻的树木,用刀把病部刮干净,刮到木质部,然后涂抹百菌清或多菌灵; 对已经死亡的树木,把死树挖出,再进行土壤消毒,防止病菌扩散。④苗圃育苗时选用无病原物的种条,育苗前做土壤消毒。

3 杨尺蠖

3.1 识别要点 属鳞翅目尺蛾科是一种食性杂、发育早、繁殖力强的食叶害虫。幼虫危害可吐丝下垂迁移,俗称吊死鬼,爬行时脊背拱起又称造桥虫。

3.2 生物学特性 该虫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冠下的土层内越夏越冬。次年春,当地表解冻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雄蛾具有趋光性。4月初出现幼虫,初龄幼虫有吐丝下垂转移危害的习性。4月中旬至5月初为食叶盛期,5月初老熟幼虫陆续入土化蛹。

3.3 防治要点 成虫出土前,在树干基部涂阿维菌素加废机油药环,可有效阻杀上树雌成虫,且对路过的小幼虫及老熟幼虫均有良效。幼虫发生期,喷施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

4 杨小舟蛾

4.1 识别要点 属于鳞翅目舟蛾科,老熟幼虫体长21~23mm,体色为灰褐色或灰绿色,微带紫色光泽,体侧各具1条黄色纵带。

4.2 生物学特性 该虫在东明县1年发生4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5月上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第2代幼虫发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3代幼虫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4代幼虫发生于9月上中旬。第2代幼虫以后世代重叠,3代者幼虫危害至9月,4代者危害至10月底,常常大发生,大面积吃光树叶,危害较大。10月中下旬最后1代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墙缝或表土下吐丝结薄茧化蛹越冬。

4.3 防治要点 片林和苗圃用烟雾机喷施菊酯类农药+敌敌畏,每代连喷2次,间隔7天。对四旁树和道路两侧可喷施25%灭幼脲3号1000~1200倍液或5%氟呤脲类3000倍液。

5 美国白蛾

5.1 识别要点 属于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检疫对象,自2008年传入东明。卵直径0.5mm左右,近圆球形。淡绿或浅黄色,后渐变为银灰色,孵化前变灰褐色。上面覆盖白色鳞片。老熟幼虫体长约30mm,头部黑色具光泽,体黄绿色或灰黑色,体背有黑色毛瘤,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瘤上生有白色长毛。蛹体长8~15mm,宽3~5mm,暗红褐色。雄蛹瘦小,雌蛹较肥大,蛹外被有黄褐色薄丝质茧,茧上的丝混杂着幼虫的体毛共同形成网状物。成虫为白色中型蛾子,全身鳞片细而密,雄虫体长9~12mm,翅展23~25mm。雌虫体长13~18mm,翅展33~48mm。雄蛾触角呈锯齿状。雌蛾额前后翅纯白色,越冬代雄蛾前翅白色有多个浅黑色斑点,夏季代的雄蛾前翅多为纯白色,只有少数个体的前翅具暗色斑点。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橘黄色,胫节和跗节大部分为黑色。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范文3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原则;措施

基金项目:天津市市容园林委科技项目(编号:2010-15)资助

作者简介:陈晓霞(1983―),女,河北沧州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保护工作。

中图分类号:S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0003002

1 园林植物常见的病虫害及特点

1.1 园林植物常见的病虫害

1.1.1 常见的病害

月季黑斑病,寄主植物有月季、黄刺玫、蔷薇等;美人蕉花叶病,寄主植物是美人蕉;桂花枯斑病,寄主植物是桂花;桃缩叶病,寄主植物是桃树;紫荆角斑病,寄主植物是紫荆;樱花褐斑穿孔病,寄主植物是樱花;海棠锈病,寄主植物有西府海棠、贴梗海棠;月季枯枝病和月季白粉病,寄主植物都是月季;苏铁斑点病,寄主植物是铁树;黑斑病,寄主植物是;黄杨白粉病,寄主植物有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大丽花病毒病,寄主植物是大丽花。

1.1.2 常见的虫害

棉蚜,寄主植物有石榴、木槿、花椒、黄杨等;桃粉大尾蚜,寄主植物有桃树、紫叶李、榆叶梅、樱花等;桃瘤蚜,寄主植物有樱花、榆叶梅、碧桃、山桃等;月季长管蚜,寄主植物有月季、蔷薇等;绣线菊蚜,寄主植物有西府海棠、榆叶梅、苹果等;小绿叶蝉,寄主植物有桃树、紫叶李、樱花等;草履蚧,寄主植物有白蜡、黄杨、女贞、紫叶李、月季等;桑白盾蚧,寄主植物有碧桃、山桃、国槐等;光肩星天牛,寄主植物有刺槐、榆树、杨、柳等;云斑天牛:寄主植物有白蜡、法桐、榆树、杨柳等;铜绿丽金龟,寄主植物有松、杉、杨柳等;舞毒蛾,寄主植物有桑、桃树、榆树、杨柳等;大蓑蛾,寄主植物有桑、核桃、油杉、榆、杨、柳等。

1.2 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特点

(1)人的活动较多,植物的品种十分丰富,其生长周期很长,立地环境复杂,小气候、小环境呈多样化分布,生物种群的自然生态性被打乱。

(2)城镇的郊区同农作物、果树、蔬菜等相互连接,因此,除了园林植物特有的病虫害以外,还会有很多来自农作物和蔬菜及果树的病虫,常常发生互相转主危害和越夏越冬的现象,甚至有的长期宿留,导致了病虫的种类繁多、危害严重的现象。盆花和鲜切花病虫害的特点为:品种过于单一,栽培密集,并且大多是在温室和各种塑料大棚内栽培的,这种环境湿度较大,病虫严重,易于流行,从而加大了防治的难度。

2 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原则

2.1 生态学原则

植物、病虫以及天敌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当3者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的时候,其发生、消长又与周围环境状态的关系非常密切,生物与环境构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所谓综合治理,就是在对植物进行育苗、移植、养护的管理过程中,通过有机地调节生态系统里的某些构成部分,创造一个适合植物和病虫天敌的生存环境,从而预防或者减少病虫的危害。

2.2 安全、经济、有效、简易

这些问题是在进行综合治理方案的制定时,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保证对植物、天敌、人、畜等没有药害。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须考虑资金的节省,实施的简易,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效果。

2.3 从保护环境,有利于自然控制的角度出发

对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并不能完全排除化学药剂的使用,其要求应该从植物、病虫、天敌、环境4者之间的自然生态关系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来选择农药。城市园林中,应该尤其注意“高效、污染轻、无毒或低毒”农药的选择,以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减少环境污染,充分保护天敌。因此,应逐步加强对自然因素的控制,使防治措施更多地采用自然控制的方式。

2.4 相互协调,减少矛盾

化学的防治经常会误伤天敌。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两者的矛盾。在化学药剂的使用过程中,应考虑其对天敌可能造成的影响,选择那些对天敌无害或者毒害较轻的农药,还可通过调整施药的时间、改进施药的方法来减轻危害。这样,使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既可控制病虫又能保护天敌的目的。

3 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 以植物检疫为基础

植物检疫也称法规防治,属于防治病虫害的根本措施之一,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得以贯彻的有力保证。所以,务必把好植物检疫这道关,在调入新的苗木、花卉时,须严格进行植物检疫,一旦发现有害生物,要立即进行除害处理,严重者要予以销毁,以防止新病虫害的传入,避免给园林带来各种损失。

3.2 技术防治措施

技术防治措施是通过种植管理,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使园林植物良好地成长,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消灭或者减少病虫害的来源,或者改善植物生长条件,使其抑制病虫害的生长,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的一系列栽培措施,直接或者间接地消灭、抑制病虫的生长和危害。这些方法勿须额外地进行投资,即可起到预防的作用,能够长期对病虫害进行控制,是最基本的措施。技术防治措施包括选育抗病虫植物、利用无病虫源的园圃育苗、加强肥水的管理、改善环境及球茎等的收获方法等。但此种措施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在病虫害十分严重时,则必须依靠其它的防治措施。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以及代谢产物对病虫害进行控制。遵循“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原则。

(1)利用天敌。天敌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作用较为持久,且效果显著。天敌一旦建立了种群,就能够长期地、持续地对病害虫起到控制作用,其效果是化学农药无法替代的。园林植物的种类丰富,具备进行生物控制的条件。应加强对天敌种群的保护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创造有利于天敌种群的生存环境。如今,有些发达国家加强了植物保护工作的管理,建立新的植物保护管理标准,特别是生物防治的技术措施,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已经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效,生物防治正逐渐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

(2)使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能够保护天敌,对人畜的危害很小,环境污染系数低,对病虫害的防控非常持久。比如,灭幼脲对大袋蛾的防治,其效果可达98%以上。有关资料证明:从苦楝的果实中,分离得到的苦楝醇、三萜类化合物苦楝酮、苦楝二醇及苦楝新醇等化学成分,其配制的制剂对25种害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优良的持久性。生物防治有着高效、安全、无污染、保护生态的优越性,符合持续发展的要求。

3.4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手段、机械设备及一些现代化的工具和技术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这种方法称为物理、机械防治法。此方法既包含简单、古老的人工捕杀方式,也有当代物理方面技术的应用。物理防治的内容主要包括捕杀法、诱杀法、汰选法、阻隔法、温度处理和原子能、超声波等的应用。

3.5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运用各种含毒素的药剂来控制病虫害的一种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的优点是快速高效,方法简单,不受环境限制,可以采用大面积的机械化操作。但也有一定副作用。因此,利用化学防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能使用,要实行靶标防治,尽量选用那些有选择性、低毒、污染小的化学药剂,少用或者不用广谱性的农药,须经常变换药剂品种及混用配方,避免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2)须改进药剂的施用技术。目前病虫害的防治中,基本使用常规的喷雾方式。相关资料证明,从施药器械喷洒出的药剂,只有25%~50%可以沉积在植物的叶片上,能够沉积在害虫上的药剂不足1%,其中只有0.03%的药剂能够发挥杀虫的作用。常规喷雾的方法不但效率低下,使农药浪费,重要的是大量的农药流失到空气中,容易造成人、畜的中毒。因此,务必改进农药的施用技术,要尽量采用根施、涂茎和注射的方法,减少喷雾污染。提高化学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其在环境中的投放率,从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防止城市生态的恶化。

4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园林植物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的过程中,各种景观的布置、施工的质量固然重要,但若要完整地展示设计人员的意图,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的享受,景观植物的养护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病虫害的防治。因此,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对保护园林景观的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淑梅,卢 颖.园林花卉病虫害防治[J].园林植物保护,2007(5):65~66.

[2] 宋建英.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J].园林工艺,2005(2):71~72.

[3] 杨子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J].中国园林,2002(5):165~167.

[4] 张文吉.新农药应用指南[J].中国林业,2008(3):13~15.

[5] 夏宝池.中国园林植物保护[J].江苏科技,2002(5):45~46.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范文4

关键词 玉米;病害;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152-02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属于农业大国,我国玉米种植规模在农业生产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大,玉米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最终能够对玉米的食用与出口产生严重影响。随着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耕作制度的变化以及玉米品种的不断更新,我国玉米病害呈现出逐渐严重的发展趋势,其中较为常见的玉米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苗枯病、褐斑病、粗缩病、青枯病、纹枯病等,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玉米减产。要想获得玉米丰产,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土壤温度、出苗状况等,并充分了解玉米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1-3]。笔者主要分析了玉米常见的几种病虫害,指出其基本情况,并指明有效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的田间管理提供借鉴。

1 玉米主要病害

1.1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主要发生在气候较凉爽的玉米种植区,特别是东北、华北北部、西北、西南及其他海拔较高的地区发生严重。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抽雄以后,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并迅速向上部叶片扩展。症状:大斑病菌侵染玉米叶片、苞叶和叶鞘。叶片受侵染后,出现点状水浸斑,沿叶脉扩展并不受叶脉限制,很快形成长梭形、中央灰褐色的大斑。田间湿度大时,在病斑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传播途径:通过分生孢子或者菌丝形式附于病残体上越冬,以气流进行传播。发病条件:相对湿度超过90%,温度在20~25 ℃时易发病。防治措施:一是选择优良的抗性品种种植。二是切实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播前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人工将底部2~3片叶摘除,减小田间湿度;清除带病植株,降低田间带菌量;通过轮作的方式,适当提早播期。三是加强化学防治。在大斑病发病之初,可以喷施50%甲基硫菌灵、50%多菌灵、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隔10 d喷施1次,喷施2~3次[4-5]。

1.2 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主要发生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华北地区及河南、山东、辽宁、山西、陕西等地为病害常发区。小斑病在玉米全生育期均可发生,植株抽雄后为病害发生高峰期。基本症状:小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但也侵染叶鞘、苞叶、果穗,病斑受叶脉限制。病斑为褐色椭圆形,叶边缘呈现赤褐色,病斑之中具有同心轮纹,潮湿环境下形成黑色霉状物,甚至可以导致茎秆折断、果穗腐烂。传播途径:以分生孢子与休眠菌丝体的形式在病残体上越冬,主要凭借气流、风雨进行传播。发病条件:最佳温度为26~29 ℃。形成孢子的最佳温度为23~25 ℃、相对湿度超过90%。防治措施:一是种植优良的抗性玉米品种。二是切实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深耕降低带菌量;将下部病叶、老叶摘除,降低田间相对湿度;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玉米抗病力。三是化学防治。发病之初喷施70%甲基硫菌灵、75%百菌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隔7~1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1.3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在我国春玉米区普遍发生,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丘陵地区发生比较严重。病原菌侵染种子萌发后产生的胚芽,并随生长点生长,但直到穗期才可见到典型的症状。基本症状:病株果穗短粗,外观近球形,无花丝,苞叶正常,受害后期,果穗苞叶自行裂开,散出大量黑粉。有的果穗受害后,过度生长,但无花丝,不结实,顶部为刺状。雄穗受害后主要是整个小花变为黑粉包,抽雄后散出大量黑粉。有的雄穗受病原体刺激后畸形生长。传播途径:主要以土壤带菌的方式进行传播,此外,种子、粪肥同样可以传播。发病条件:土壤含水量在12%~29%,侵染适温为20~30 ℃,25 ℃为最佳。防治方法:一是种植优良的抗性玉米品种。二是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将病株及时拔除,降低土壤带菌量,进行轮作,并适当对播期进行调整。三是进行化学防治,将种子用种衣剂或悬浮剂包衣。

2 玉米主要虫害

2.1 玉米蛀茎夜蛾

又称玉米枯心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1年繁殖1代,通常幼虫发生于植株苗期,对玉米、高粱、谷子等产生危害,同时还能够对一些野生杂草产生危害。玉米蛀茎夜蛾最早在我国的通化、长春等地较为严重,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零星出现,对玉米产生一定的伤害。其基本情况及防治如下。

2.1.1 形态特征与发生规律。形态特征:幼虫体长26~40 mm,黄灰色,腹部各节毛和臀板均为黑褐色,后缘隆起,具有5个爪状突起,中间最为突起。成虫翅展30~40 mm,体长18~20 mm。前翅为褐色,前缘有黑色弧形纹,顶角有一浅黄色椭圆形斑,中间有一肾形黑褐色斑。卵黄白色,扁圆形,长0.5 mm。蛹长17~23 mm,红褐色。发生规律及危害:通常1年发生1代,以卵的形式附着于杂草上越冬。第2年5月开始孵化,幼虫主要吃返青的杂草,6月移到玉米植株上取食,幼虫能够对玉米产生危害,玉米定苗阶段进入危害高峰。幼虫大部分自幼苗茎的地下部分进入玉米植株,然后向上取食,或者从根部进入,受危害的幼苗出现枯心,还有的将幼茎切断。

2.1.2 防治方法。一是通过农业防治,即将田边杂草清除,降低越冬虫源。二是化学防治,即使用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进行灌根(3 000 kg/hm2),将92.5%敌百虫粉l kg与细土20 kg混合均匀,然后撒于玉米根附近。

2.2 玉米旋心虫

又称玉米蛀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大多发生在华北、东北、华南、华东等地区,主要对玉米产生危害,同时还能够对谷子和高粱以及部分杂草等产生危害。

2.2.1 形态特征与发生规律。形态特征:成虫体长为5~6 mm,全身具有黄色细毛。复眼、头、前胸、鞘翅、足分别为黑色、黑褐色、黄色、翠绿色和黄色,体宽比体长大。中间与两边存在凹陷,没有侧缘,鞘翅与胸节具有许多小点,鞘翅有光泽。发生规律及危害:通常1年发生1代,主要取食玉米植株。成虫一般在白天取食,具有假死性。成虫大部分在较松散的玉米地表产卵,1个雌虫一般能够产10余粒卵,成团分布。幼虫一般在玉米苗的基部取食,通常潜伏于根际周围生活,低龄幼虫主要从近地表的根茎部位蛀入茎内,然后向上取食玉米,幼虫自蛀孔返回,到地表之下,蛀孔的位置呈褐色。在玉米苗期幼虫能够对多株产生危害,使叶面产生排孔,形成花叶,造成萎蔫枯心或者枯心苗,甚至能够使玉米畸形,无法正常结果。老熟幼虫在根际周围2~3 cm深处化成蛹。

2.2.2 防治方法。通过农业方法进行防治,具体是通过合理轮作的方式使连茬种植的现象得以避免,从而将危害降低。通过药剂进行防治,具体可以通过25%甲萘威西维因可施性粉剂15.0~22.5 kg/hm2,与细土300 kg/hm2混匀施用,在玉米植株刚开始受到幼虫危害时,将其撒于玉米根部附近,对那些转移危害的幼虫进行防治。还可以喷施80%敌敌畏乳油1 5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通常喷施900~1 125 kg/hm2药液。

2.3 地老虎

又称切根虫,鳞翅目夜蛾科,能够对豆科、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等诸多类型农作物产生严重危害,具有多食性特点。据统计,该害虫能够对36科100种以上植物产生危害,分布于全国各地。其中,春、秋季节危害相对严重,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种地下害虫。

2.3.1 形态、发病特点及危害。基本形态:小地老虎为鳞翅目夜蛾科。成虫翅展42~54 mm,体长16~23 mm,头胸、腹分别为暗褐色与灰褐色。前翅上具有肾形纹,卵形状大致为馒头形,其表面具有隆纹,直径约为0.5 mm,高度在0.3 mm左右。最初为乳白色,逐渐变为黄色,孵化之前顶部有黑点出现。发生规律及危害:在北方,小地老虎一般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或者蛹的形式进行越冬。在第2年3月成虫羽化。成虫具有夜间活动习性,一般在19:00―22:00进行取食。具有趋光性特点,对酒、糖、醋等物质的气味较为敏感。1只雌蛾大约能够产1 000粒卵。散产,卵大多数产在杂草叶背或者土面。第1代幼虫在4月下旬产出。幼虫主要分为6龄,一经触动即有假死习性,一般将幼苗咬断,然后拖到洞口。幼虫达到老熟之后就钻到大约6 cm深的土中进行化蛹。

2.3.2 防治方法。一是撒施毒饵进行防治。施90%晶体敌百虫1.5 kg/hm2 ,其中加入一定的水与红糖,添加炒香的麦麸75 kg/hm2或者棉饼进行混匀,在清早或者傍晚沿着垄撒施。二是喷药防治。选择17:00后或者7:00前喷施,用水量适当加大,每15 mL杀灭灵或10 mL敌杀死对水15 kg,然后混匀进行喷施。三是通过人工捕杀方法进行防治。即若发现有玉米幼苗受伤,则在7:00前在受伤幼苗附近挖土捉虫。四是尽快进行补种或者移栽,确保苗全。

3 参考文献

[1] 宁国华.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科技传播,2012(20):120,112.

[2] 郭德洋.浅谈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1(13):25.

[3] 李探林.常见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64-65.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范文5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类型;防治措施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我国的农业生产贡献出巨大的力量,在整个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粮食安全和稳定的保障。因此,在水稻发生病虫害之际,我国各大相关部门需要予以重视,针对病虫害发生频繁和面积广的地区进行重点整治,尽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和稳定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为了预防水稻病虫害,这就要求对病虫害的常见类型进行研究和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和深入考察,找出科学有效的解决和防治办法和对策,为将来的水稻病虫害问题做参考。

1 水稻常见的病虫害类型

1.1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在我国的大多数水稻种植区都有发生,这种病虫害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表现为在离近水面的地方出现暗绿色的斑点,并不断变大,演变成椭圆状和云纹状,不同的温度会导致呈现的颜色不同,叶片和叶梢受病病逐渐枯死,从而导致水稻的产量大大下降。一般来讲,水稻受到纹枯病的影响,往往不能正常抽穗,产量会平均每株损失10%-30%,如果情况严重时会高达50%,不仅影响水稻的整体产量,同时也影响到农作物的出口,提高了农业成本,降低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1.2 水稻稻曲病 稻曲病主要是发生在水稻生长的后期,往往在水稻丰收的季节发生,人们会误以为大丰收,其实不然。稻曲病主要表现是:在初期害穗上部谷粒,抽穗的数量少达一粒到几粒,多达十几粒。初期会露出淡黄色,并且不断膨胀,最终完全包裹全部,体积远远超过正常的谷粒。病谷粒的增加,不仅消耗了整个谷粒的营养物质,同时也也导致空谷粒的明显增加,更严重的是,稻曲病会产生一定的毒素污染稻米,人们食用后会引起食物中毒,威胁生命健康。

1.3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是水稻病虫害的病害之一,在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受害,在受病初期,水稻的株叶边缘呈黄绿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加重和恶化导致叶脉呈苍白色,最终干枯而死。发病一般从叶尖和叶的边缘开始,严重的情况下是害叶梢,由最初的暗绿色沿线斑点演变成黄白色病斑,最终不断扩展变成枯白色,如果不及时防治和治疗,就会在短期之内坏死,影响整体水稻的产量。

2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对策

2.1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首先,正确选取抗病的品种。品种的选择和使用大部分决定着水稻的正常生长情况,抗病品种的选择是有效预防水稻病虫害的方法和对策。优质的抗病品种会产生对病虫害的抗体,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有效预防大面积水稻受病。其次,要注重清理菌核。在每季的种植之前,要及时对浮在水面上的菌核捞起,可以通过加深水进行打捞,捞出的菌核要送出进行深埋或者烧毁,从而减少菌源,减小水稻纹枯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性。最后,加强栽培和施肥管理。在进行水稻灌溉的时候,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有间歇性地灌溉,从而防治水稻早衰。同事增加施硅肥,按照一定比例施肥,增强茎秆的强度,从而有效抵抗病虫害。

2.2 稻曲病的防治 首先,注意科学合理进行施肥灌溉。大田施肥有条件的应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使用,不要过多过迟施用氮肥。在灌溉上也要注意把握好,在晴天和阴雨天气要分别对待,比如阴雨天气,要适当降低田间湿度,从而有效刺进水稻茁壮成长。其次,药剂防治是有效预防病虫害的措施。在水稻抽穗前7-10天及齐穗期,按照一定比例用50%菌灵或者3%井冈霉素,加上750kg的水各喷雾一次,同时适当配合磷酸二氢钾、增产菌等相结合,防治效果更佳。

2.3 水稻白叶枯病的预防 第一,加强对水稻的检疫工作。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疫工作,防止病种带入非病区,尽量预防病虫害的侵入。如果非要引入新品种,就要严格按照比例调配进行催芽。第二,适当进行施肥。在初期进行施肥,早施氮肥,促进水稻早抽穗,到了后期就不要施氮肥,从而减少白叶枯病的发生。要注意勤灌、浅灌还要注意晒田,对预防病虫害侵入都有一定的抵御作用。第三,要进行药剂防治。一旦发现病株后,开始喷洒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药100g,对水50L,用叶枯宁防效上不去时,可在施用叶枯宁同时混入硫酸链霉素,防效明显提高。

3 结语

水稻病虫害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对于水稻病虫害问题,要提高重视度,对病虫害进行深入研究,寻找适合并且有效预防的方法和对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水稻的产量,保证稳产、增产,减少病虫害的侵入,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徐翔,尹勇,罗林明.四川省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与不施药防治对比试验[J]. 植物医生,2005(03)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范文6

关键词:园艺花卉;病虫害;防治

1 园艺花卉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1.1 立枯病

立枯病的病原菌会浸染花卉根茎和靠近地面的嫩芽部分,在立枯病感染初期,花叶会出现褐色病斑,然后表皮逐渐坏死,感染严重时甚至造成整株枯死。多年生木本花卉,感染立枯病后病理特征为植株组织木质化,整株花卉呈直立状枯萎。

防治措施:在播种之前,选择容易受感染的花卉种子,按照种子重量的2/1000比例使用赛力散混合播种,播种后注意给足底水,确保幼苗出土后2~3周时间内不会缺水。幼苗出土之后施用硫酸亚铁进行预防,比例为每m2用1%的硫酸亚铁2~4kg。感染初期的幼苗可以用50%的代森铵300~400倍液,每m2喷洒2~4kg,以达到灭菌的效果。

1.2 白粉病

白粉病通常危害瓜叶莲、倒挂金钟等花卉,其感染初期花叶呈浅灰色,通常会在发病部位生成一层白色毛状物,当白粉蔓延至整个叶片时会让花叶内卷并停止生长,最终导致植物落叶甚至死亡,这类疾病的发病环境一般在闷热,不通风的环境下。

防治措施:在瓜叶莲等花卉的栽培中要注意保持环境通风透光,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同时适当的使用相关药物进行防治,如施以磷钾化肥增强植株的抗性;在感染初期要及时的将被感染的叶片及花梗摘除以防止病情扩散。

3.3 黑霉病

黑霉病常见于常绿木本花卉,如山茶花。其发病初期花叶上会产生褐色霉斑,其后逐渐形成黑色煤烟状霉层,严重阻碍作物的光合作用,影响花卉的美观性,严重时会导致花卉整株死亡。

防治措施:对这类疾病的防治主要是在室内栽培阶段,如加强室内通风性和透光性,保证室内温度、湿度符合花卉生长需求,另外也可以对发病的花卉喷洒波尔多液。

3 园艺花卉常见虫害及防治技术

3.1 蚜虫

蚜虫俗称密虫,是花卉常见的一种害虫,通常分为菊蚜、桃粉蚜、月季长管蚜,其繁殖力强,且会群集于花叶、嫩芽、花蕾部分吸取汁液,导致花卉叶片干枯卷曲,甚至整株死亡,蚜虫排泄物中的蜜露还会让植物染上黑霉病。

防治措施:使用鱼藤精或除虫菊等药物进行防治,或喷洒1:1000的洗衣粉水溶液,加酶洗衣服效果更佳,因为酶对蚜虫的表皮组织会造成到很强的破坏,达到杀灭蚜虫的效果,一般喷洒周期为7天。

3.2 介壳虫

介壳虫种类多,食性杂,几乎所有种类的草木本花卉都会受到其危害,如无花果、茶花、刺玫等,介壳虫危害初期会使花卉生长缓慢,叶片逐渐发黄、枯萎,影响花卉开花。

防治措施:在介壳虫幼虫活动期每隔3~4天喷洒敌敌畏乳油,或用50%马拉硫磷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洒,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3.3 红蜘蛛

红蜘蛛是危害园艺花卉的主要害虫之一,它危害的花卉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月季、茉莉花、杜鹃花、一串红等。夏季是红蜘蛛危害最严重的时期,它在花叶背面吐丝结网,利用刺吸口器吸取植物汁液,让花卉生长衰慢甚至枯死。

防治措施:此类害虫个体小,难发现,容易滋生,因此必须及时防治。可以使用乐果1500倍液或者使用25%杀虫脒1000倍液进行雾化喷洒,在喷洒之后一段时间要保持环境的通风性。

3.4 白粉虱

即小白娥,由于这类害虫会飞,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白粉虱会危害多种花卉,如月季、兰花、牡丹等,其常常固定于花卉的叶背吸取植株汁液,特别是嫩叶受害最为严重。

防治措施:使用敌敌畏乳液1500倍稀释液,每10kg溶液加入洗衣服50g进行喷雾喷洒,加入洗衣粉可以增加溶液的黏性,一旦害虫沾到会让其丧失飞行能力,药物最好以7天为周期连续喷洒。

4 结语

针对花卉常见病虫害的防治要从4个方面出发。一是对症下药,按防治目标、药剂作用和具体感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药剂进行防治;二是要掌握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找到防治的最佳时期,观察和记录各种花卉病虫害的发生时间,这样才能找到薄弱环节进行用药;三是要把握好防治药物的施药量,掌握每种花卉对药物的敏感度,对于不同品种的花卉进行有差别的喷洒;四是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避免长时间使用单一的药剂,以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参考文献

1 温四民,张桂林,高继国.花坛花卉的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北方园艺,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