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害虫的防治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害虫的防治方法范文1
中图分类号 S4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136-03
1 国内外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发展现状
赤眼蜂是一N天敌昆虫,全世界应用赤眼蜂防治害虫的国家超过50个[1]。赤眼蜂在独联体国家、中国、墨西哥及西欧一些国家应用最广。在独联体国家,1992年放蜂治虫面积高达2 760万hm2,赤眼蜂释放用于防治约22种作物及林木果树的主要鳞翅目害虫。墨西哥建有36个益虫繁殖中心,繁殖赤眼蜂和茧蜂等天敌,繁殖赤眼蜂已实现工厂化,每年应用赤眼蜂防治面积达300万hm2,主要应用于玉米、甘蔗等作物的害虫防治上。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作物损失一般下降70%~90%。乌兹别克斯坦对赤眼蜂的研究与应用水平较高,深入研究了棉田自然天敌的人工繁殖和释放技术,在棉田害虫的生防领域内已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技术以及成功防治棉田害虫的经验,每年棉田的生防面积达485万hm2。欧共体国家以及独联体一些国家均采用麦蛾卵为中间寄主工厂化生产天敌赤眼蜂,其生防制品已实现了多品种、系列化。
我国已知赤眼蜂种类有29种,已大量繁殖和推广应用近10种赤眼蜂,其中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甘蓝夜蛾赤眼蜂、螟黄赤眼蜂、广赤眼蜂等的规模较大,主要包括甘蔗、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及一些林木果树的害虫防治,每年防治面积300万hm2。20世纪90年代,我国赤眼蜂研究学者对赤眼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为大规模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奠定了基础。通过多年研究和实践,从多方面(蜂种保存、工厂化繁殖工艺、中间寄主繁殖、田间释放技术等)总结出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繁蜂工艺[1-2]。
目前,国内大规模生产赤眼蜂主要是利用柞蚕卵为中间寄主,繁殖松毛虫赤眼蜂,生物防治玉米螟、向日葵螟,应用柞蚕卵繁殖松毛虫赤眼蜂已实现机械化生产。在现有条件下,加强了基础研究,如赤眼蜂的分类、生物学、生态学[4-5]的研究,为田间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现阶段逐步完善赤眼蜂生产的关键技术,拓宽赤眼蜂的繁殖种类,以实现赤眼蜂工厂化生产、产业化开发,扩大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的应用范围和面积。
在我国,赤眼蜂是应用范围较广、年防治害虫面积最大、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类天敌。开发应用麦蛾卵、米蛾卵为中间寄主繁殖赤眼蜂技术,拓宽了繁殖赤眼蜂的种类,扩大了防治害虫的范围。
2 黑龙江省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现状
2.1 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
世界粮农组织(FAO)估计,全世界的粮食产量、棉花产量每年因害虫危害造成的损失分别达14%、16%。黑龙江省每年因农业害虫造成的损失达百亿元。害虫防治方法主要是化学农药防治法,由于长期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了农药在土壤和农产品中残留、人畜中毒频发、环境污染加剧,且使农产品出口面临绿色贸易技术壁垒,已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成了威胁。
近年来,黑龙江省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二化螟、向日葵螟、大豆食心虫等主要农业害虫。通过科技合作,从俄罗斯引进麦蛾卵大量繁殖赤眼蜂的技术,扩大了对农业害虫的防治种类和范围,有效控制了农业害虫的猖獗危害,保证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粮食和食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赤眼蜂的推广应用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的“综合开发农林生态技术,保障农林生态安全”的要求。黑龙江省扩繁赤眼蜂大面积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稳定重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发展了优质农产品;减少了对化学农药防治的过度依赖,大幅度降低农产品、土壤和水域受到的农药残留污染;减缓害虫的抗药性,降低防治费用;保护有益天敌生物及生态环境,保障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对社会稳定、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2 大卵、小卵相结合,应用中间寄主扩繁赤眼蜂
赤眼蜂是目前世界上被用于大量生产和释放最广泛的寄生蜂,近来每年在全世界利用赤眼蜂来防治农业和森林害虫的面积超过3 200万hm2。用于大规模繁殖赤眼蜂的天然寄主卵主要有麦蛾卵、柞蚕卵、地中海粉螟卵和米蛾卵。目前,黑龙江省主要应用柞蚕卵繁殖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等寄生大、中型害虫卵的蜂种,在防治玉米、大豆、向日葵作物上每年有大规模的应用;利用米蛾卵繁殖一些寄生小型卵的蜂种,如广赤眼蜂、短管赤眼蜂、卷蛾赤眼蜂等用于蔬菜、果树上小粒卵害虫的防治;通过中俄技术合作,以麦蛾卵为繁殖赤眼蜂的中间寄主,扩繁玉米螟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广赤眼蜂、甘蓝夜蛾赤眼蜂等蜂种,扩大了利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的范围,与米蛾相比,用麦蛾卵繁殖寄生小粒卵的蜂种更易于规模化,实现以麦蛾卵为寄主的赤眼蜂标准化生产对于提高中间寄主和赤眼蜂工厂化生产的可操作性,对减少生产消耗,提高生产效率有重要作用。
温度、湿度、风力及赤眼蜂的种类、品系、放蜂时间、寄主卵的新鲜程度、赤眼蜂及寄主的生理状态等是影响赤眼蜂寄生的因素,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赤眼蜂的种类、品系。品系的形成缘于不同的生境与寄主种类等因素,品系的寄生能力会随着有关条件而发生变化。利用赤眼蜂进行农林害虫防治时,防治效果往往产生较大差异,赤眼蜂的品系问题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应用赤眼蜂进行农林害虫防治中,一个通常要坚持的品系原则就是尽量使用优势种群。对要防治的靶标害虫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
目前,所用赤眼蜂大都采用昆虫的卵来繁殖,如麦蛾、米蛾、柞蚕的卵为中间寄主繁殖赤眼蜂。利用柞蚕卵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柞蚕是我国东北特产,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柞蚕卵是大量繁殖松毛虫赤眼蜂的优良寄主;但利用麦蛾卵为中间寄主可以大量繁殖小粒卵赤眼蜂,包括玉米螟赤眼蜂、广赤眼蜂、甘蓝夜蛾赤眼蜂,这些种类的赤眼蜂不能用柞蚕卵饲养。
2.3 利用赤眼蜂对寄主的选择性差异,选用优势蜂种
赤眼蜂属的寄主范围广,但特定蜂种的寄主范围却有差别。在国内外“淹没释放”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的研究中,人们普遍认识到放蜂成败的关键是“蜂种―害虫”组配的适当与否。国内外的学者在赤眼蜂的寄主选择性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张荆概括了国内17种赤眼蜂的寄主范围。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蜂种与寄主已形成了一定的对应关系,蜂种不同,寄主范围也有异,其繁殖指数均以在各自的原寄主上最高,赤眼蜂的寄生状况分为3种类型(普适、寡适、不适)。不同寄主繁育的赤眼蜂在个体大小、寿命和生殖力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研究赤眼蜂的选择性及其机理,对于实际应用赤眼蜂,是必要的基础工作。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的理论和实践中,选择适宜的蜂种是应用赤眼蜂生物防治的中心工作。赤眼蜂寄主范围广,不同种类赤眼蜂、品系的生物学特性和寄生能力有较大差异,这是赤眼蜂优良品系选育的理论依据。
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的应用中,因不同蜂种防效差异较大,选择最适宜的蜂种是防治成败的关键因素[2]。针对农业主要害虫玉米螟、二化螟、向日葵螟、大豆食心虫,选用了赤眼蜂优势蜂种,提纯复壮,按质量严格控制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工厂化生产赤眼蜂,提高了赤眼蜂的防治效果,用户对生物防治充满了信心,进行大面积的应用,使赤眼蜂生物防治产业快速发展。
2.4 赤眼蜂大面积应用防治农业害虫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把害虫消灭在卵初期。赤眼蜂被释放到田间以后,在田间自然羽化出蜂;雌雄后雌蜂开始在田间飞行,主动寻找寄主,即主动寻找新鲜的害虫卵,然后用产卵管刺破害虫的卵壳,将自己的卵产到害虫卵内。吸取害虫卵内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发育,被寄生的害虫卵不能正常发育为幼虫,而是发育出赤眼蜂,赤眼蜂通过此种方式阻碍害虫的发育。赤眼蜂卵在害虫卵内,经过卵、幼虫、蛹及成虫阶段,最后咬破卵壳飞出;雌雄后,雌蜂又去寻找新的害虫卵。赤眼蜂就是这样在田间循环往复,不断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将大量害虫消灭在卵初期,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玉米、水稻占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的前2位。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面积400万hm2,每年因玉米螟危害而造成的玉米损失达250万t,严重影响玉米产区的玉米产量和质量;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面积达80万hm2,每年因二化螟危害造成的水稻损失达50万t,损失巨大。
近年来,黑龙江省工厂化生产赤眼蜂主要是利用柞蚕卵为中间寄主,可繁殖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等蜂种,这些蜂种大面积应用于防治玉米上的主要害虫玉米螟以及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二化螟,对害虫进行了有效控制。通过技术研发,利用麦蛾卵为繁殖赤眼蜂的中间寄主,扩繁玉米螟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广赤眼蜂、甘蓝夜蛾赤眼蜂等蜂种,可高效防治玉米螟、二化螟、向日葵螟、大豆食心虫等主要农业害虫。1996―2016年,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面积累计150万hm2,对害虫的防治效果达到70%以上。满足了绿色农业对生物防治害虫技术的迫切需求,在稳定农作物生产能力的同时,发展优质农产品,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3 展望
3.1 赤眼蜂质量控制,提高虫害防治效果
质量控制是繁殖赤眼蜂的重要内容,赤眼蜂的饲养系统是一种人为控制的环境,与自然环境相比,有很大的差异,大规模生产系统的技术和条件会使赤眼蜂的遗传或适应性发生改变。因此,进行质量控制、保持赤眼蜂种群的品质是高效防治害虫的前提条件。为提高赤眼蜂的质量,需采用适当的设备及执行准确的饲养操作规程。一是要繁育出高品质的寄主卵,提纯复壮赤眼蜂蜂种,赤眼蜂的种群经保存后,要保持完好的生物学特性;二是在准确的密度调节、最佳物理条件、卫生条件和监测生产中[3],繁殖优质赤眼蜂;三是在生产过程中定期监测赤眼蜂的羽化、性别比例、大小、繁殖力、搜索功能和寄生力,若质量退化,做到早期发现,保证质量。
3.2 加强质量检测,保证产品质量
加强赤眼蜂的质量检测,在以下时期进行重点检测:在赤眼蜂出厂时,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赤眼蜂到达运输目的地后,还需要进行产品质量检测;赤眼蜂长期储存后,进行质量检测;赤眼蜂应用时做质量检测。
对赤眼蜂产品的相关检测方法,在内容上包括形态学检测,如检查赤眼蜂的大小、畸形率;生物学检测,如对赤眼蜂各发育期的检测;生态学检测,如对寄生率的检测;生物化学检测,如对早期蛹质量生物化学的检测;行为学检测,如对赤眼蜂飞行能力检测。还要对以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包括赤眼蜂的羽化率、存活率[4]、品种、性比、寿命、繁殖率。加强对赤眼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测,确保生产出的赤眼蜂产品符合质量控制标准。
3.3 赤眼蜂种群提纯复壮,保持赤眼蜂适应环境能力
保持赤眼蜂产品质量高标准,有较高的防治效果,要保持赤眼蜂的自然种群特性,保持种群的一定广度,防止遗传基因的单一。饲养的赤眼蜂种群,由于近亲繁殖,种群的遗传变异性很低,要低于自然N群的水平,导致赤眼蜂适应野外环境的能力降低。要保持赤眼蜂的质量,必须进行赤眼蜂种群的复壮。赤眼蜂种群提纯复壮的方法主要有不断地采集、引进野生新种群,采集的野生种群规模达到1 000头以上,以保持赤眼蜂的遗传特性和防治目标害虫的能力;将2个饲养品系杂交,改善赤眼蜂的遗传结构,提高寄生能力;采取不同饲养环境条件下锻炼的方法,如变温锻炼,进行复壮;低剂量辐射刺激,增强赤眼蜂活力,提高雌蜂比例和寄生力。
3.4 赤眼蜂防治害虫的应用前景
赤眼蜂是控制农林害虫危害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天敌昆虫之一。保护利用天敌资源促进农业害虫科学治理,一直备受普遍关注。赤眼蜂的扩繁及其应用成为害虫可持续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大规模繁殖赤眼蜂优势蜂种,田间释放防治农林害虫具有防治效果好、成本低、使用方便、不伤害天敌、对人畜无毒、不污染环境、产品无残留等化学防治无法比拟的优点,在减轻害虫危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龙头作用。
黑龙江省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又是中国绿色食品基地,绿色食品生产面积逐年扩大。应用天敌昆虫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还处于起步阶段,使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面积不到总发生面积的10%,随着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防治面积会逐渐提高。筛选扩繁赤眼蜂优势种,可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防治农业害虫的优良蜂种,提高防治效果,使赤眼蜂生物防治技术能更有效地控制害虫危害,加快生物防治产业发展,为建设绿色食品大省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处于起步阶段,赤眼蜂生物防治农业害虫,是实现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可保护有益天敌生物及生态环境,保障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能有效防控农业害虫,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 参考文献
[1] 万方浩,王韧,叶正楚.我国天敌昆虫产品产业化的前景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1999,15(3):135-138.
[2] 王福莲,张帆,万方浩.赤眼蜂蜂种及品系选择刍议[J].中国生物防治,2004,20(4):269-272.
[3] 曾凡荣,陈红印.天敌昆虫饲养系统工程[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 鲍晓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原理及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3):199.
[5] 吴静.高温胁迫对螟黄赤眼蜂生长发育及寄生行为的影响[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08.
[6] 黄寿山,解庆镔,戴志一.赤眼蜂寄主选择性及其机理研究(Ⅲ):生理生化机制分析[J].昆虫天敌,1995(3):106-108.
农业害虫的防治方法范文2
摘要:云南省建水县酸石榴是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名特果树,在全国拥有独特的代表性。建水县酸石榴具有酸甜可口、籽粒饱满、颜色鲜艳等特点,在我国石榴生产领域占据着突出地位。基于此,结合建水县酸石榴种植实际,分析建水县酸石榴主要害虫及其综合防治措施,为建水县酸石榴种植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酸石榴;害虫;综合防治;建水县
农业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正在逐步实现综合性完善与发展,而种植业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所占比重较高,其中水果种植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云南省建水县酸石榴种植是我国农业种植的代表,结合建水县酸石榴中常见害虫及其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是促进我国现代种植业逐步完善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建水县酸石榴害虫
(一)东方果实蝇
这种害虫是蛀果类害虫的代表。一般东方果实蝇在建水县酸石榴种植中发生的频率较高,一年发生频率为每年六七次,并且东方果实蝇危害持续时间较长,从每年3月份开始,到11月都有可能发生。东方果实蝇繁殖力强,雌蝇产卵于石榴果皮下,幼虫孵化后钻入果肉中蛀食,导致石榴腐烂失去商品价值。
(二)咖啡豹蠹蛾害虫
主要对石榴树造成破坏,咖啡豹蠹蛾在建水县石榴种植中发生的时间为每年4-8月,这种害虫一旦对石榴树带来危害,石榴树的树干和枝叶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失去水分,最后干枯而死,是一种石榴种植影响最大的害虫种类。
(三)蚜虫类害虫
其也是建水县酸石榴种植中常见的害虫。石榴蚜虫与其他类型的蚜虫存在相同之处,建水县酸石榴种植过程中蚜虫具有繁殖性高、破坏性强度的特点,主要是通过刺吸式口器刺吸石榴的绿叶和石榴花的汁液并分泌蜜露而带来危害,这会致使石榴树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从而影响栽植效益。
二、建水县酸石榴害虫综合防治措施
结合建水县酸石榴种植中常见的害虫种类,分析应对建水县酸石榴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东方果实蝇的防治
应采取冬季害虫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具体来说,在冬季综合防治过程中,及时彻底清除石榴树上残存的东方果实蝇的卵,例如:人工摘除被东方果实蝇侵蚀的石榴,并在修剪处涂上营养粉,将修剪的枯枝落叶集中掩埋。,同时在石榴生长期间及时喷洒农药,一般为石榴开花期间和石榴坐果初期进行,一般采用浓度为10%的氯氰菊酯乳油+Bt进行防治,从而实现对东方果实蝇的及时控制。
(二)咖啡豹蠹蛾的防治
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和化学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是冬季及时修剪石榴树的病残枝等,并对剪除的枝叶等进行焚烧或掩埋处理,调整石榴树的树体结构,成虫高发期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化学防治方法是可以喷洒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等来防治咖啡豹蠹蛾害虫。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有效预防建水县酸石榴种植中害虫的危害,从而达到提高石榴产量与质量的目的。
(三)蚜虫类害虫的防治
针对建水县酸石榴中蚜虫类害虫,可以借助阳光具有杀虫的作用,在建水县酸石榴种植区域内,适当的距离设定灯光照射系统,采用高温杀菌灯来防治蚜虫类害虫,这是合理应对建水县酸石榴害虫的综合措施之一。蚜虫田间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农药应坚持使用高效、低毒、选择性强的农药,而且蚜虫的天敌种类较多,施用农药时应注意对天敌的保护。此外,建水县酸石榴害虫的防治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即建水县酸石榴种植户对石榴种植中常见的害虫种类进行分析,依旧生物链中生物之间互为天敌的生物关系,借助害虫天敌来防治害虫。另外,种植人员应结合当地气候、水文等多种地理因素,制定合理有效的害虫治理措施,并将各项综合措施落到实处,来全面提升石榴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
三、结语
建水县酸石榴害虫及其综合防治措施,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积极探索种植业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结合建水县酸石榴害虫及其预防措施研究,为提高石榴种植成活率和提升产量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袁盛勇,李正跃,肖春,等.建水县酸石榴主要害虫及其综合防治[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3(8):36-38.
[2]柴正群,杨发军,朱建青,等.云南普洱茶树主要害虫及其综合防治[J].中国西部科技,2012(12):51-53.
[3]李红梅,胡竹鹃.芝麻主要害虫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2):163-164.
农业害虫的防治方法范文3
关键词 均州名晒烟;烟田;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148-02
均州名晒烟生产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受到病虫的危害,导致烟叶产量和品质降低。2010年以来,丹江口市先后开展“全国烟草有害生物调查研究”和“湖北烟草有害生物监测预警预控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针对均州名晒烟病、虫、草害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当地防治经验的总结和研究结果的分析,并参考国内先进的植保技术,逐步形成了一套均州名晒烟大田期主要害虫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获得了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均州名晒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地下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1.1 蝼蛄
1.1.1 农业防治。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深翻改土,铲平沟坎荒坡,创造不利于蝼蛄发生的环境;冬春深耕土壤,通过机械杀伤、毁坏蝼蛄窝穴和鸟兽啄食,可消灭大量蝼蛄和其他害虫,并增加它们的越冬死亡率;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减少招引蝼蛄等害虫和产卵。深施化肥,可腐蚀和熏蒸害虫;水旱轮作。
1.1.2 物理防治。①灯光诱杀。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双色灯或高压汞灯,在蝼蛄发生盛期结合防治其他害虫进行诱杀。②挖巢灭卵。一是春季蝼蛄苏醒上移至土表出现新鲜虚土而尚未外迁时,挖巢灭虫。二是在产卵盛期,结合田间锄草寻找虫窝挖卵灭虫。
1.1.3 化学防治。①毒饵法防治。先将麦麸或豆饼等饵料炒熟,再拌入90%敌百虫。药量、水量和饵量的比例为1∶10~30∶100,饵料拌成后稍闷片刻,于傍晚撒施苗床间诱杀蝼蛄。②喷药防治。可用40%乐果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浇蝼蛄洞穴。
1.2 金龟甲
1.2.1 农业防治。秋春耕翻土地,铲除杂草,把越冬虫翻至地表,让其冻死、晒死或被天敌捕食;局部发生时可人工捕捉。
1.2.2 物理防治。利用金龟甲趋光性强的习性,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1.2.3 化学防治。用20%甲基异柳磷粉剂30~45 kg/hm2拌细土30 kg,栽烟时施入烟窝中。成虫出土盛期用50%敌百虫500~800倍液,或2.5%敌杀死2000~2500倍液喷雾。
1.3 金针虫
1.3.1 农业防治。秋季深耕土壤,把越冬虫翻至地表,让其被冻死、晒死或被天敌捕食,或灌根。
1.3.2 化学防治。可用90%敌百虫500~800倍液灌根,或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2 kg/hm2加适量水稀释后,均匀拌入450 kg细土中,在烟苗移栽时,将毒土施入穴内,然后移栽。也可以将上述农药75 g稀释于100 kg水中,在烟苗移栽后先浇水,再将药液灌入烟苗根部周围。
1.4 拟地甲
1.4.1 农业防治。冬耕深翻,灌水犁耙;水旱轮作;中耕除草,适时灌溉;地膜覆盖栽培;选用抗虫品种;人工捕捉成虫。
1.4.2 物理防治。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参照地老虎防治方法。
1.4.3 化学防治。成虫大发生时,用50%辛硫磷500倍液浇灌烟株。
1.5 大灰象甲
1.5.1 农业防治。人工捕捉幼虫。
1.5.2 物理防治。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参照地老虎防治方法。
1.5.3 化学防治。用97%敌百虫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 200倍液喷施烟苗根部土缝处。
1.6 地老虎
1.6.1 农业防治。水旱轮作;清除田间杂草,消灭虫卵和幼虫;捕捉幼虫,3龄以上的幼虫清晨一般藏在新被害烟株周围的表土内,可在早晨到田间进行捕捉[1];诱杀成虫,可利用糖、醋、酒诱蛾液,或用苦楝子发酵液或泡桐叶诱杀成虫。
1.6.2 物理防治。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时,灯与灯之间的距离要根据田间地形、地势来设定。一般设在地势开阔、平坦、无高大障碍物的地方,灯与灯之间以间隔200 m为宜。地势呈梯田形或有较矮障碍物的地方,灯与灯的间隔以160 m为宜,不要出现诱虫盲区,以达到最佳效果[1]。
1.6.3 化学防治。①毒饵防治。先将麦麸或豆饼等饵料炒熟,再拌入90%敌百虫。药量、水量和饵量的比例为1∶10~30∶100,饵料拌成后稍闷片刻,于傍晚撒施苗床间诱杀蝼蛄[2]。②喷雾防治。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 200倍液于幼虫3龄前喷施,用量为750~1 125 kg/hm2,施药时间以18:00以后效果较好。③灌根。50%辛硫磷1 000倍液灌烟株,用量为250~300 mL/株。
2 田间有害软体动物综合防治技术
2.1 野蛞蝓
2.1.1 农业防治。冬季深耕,消灭越冬虫体;清除田边杂草;傍晚在烟田撒放白菜叶或甘蓝叶进行诱捕,清晨检查捕杀;晴天傍晚在烟株附近土面或烟行间,撒刚化开的新鲜熟石灰225 kg/hm2防治。
2.1.2 化学防治。危害初期,可用6%蜜达颗粒剂7.05~10.05 kg/hm2撒施(只能撒施1次),或向烟田洒茶枯液进行触杀(茶枯粉1 kg,对水10 kg,煮沸0.5 h,揉搓过筛后取澄清液,再对水60 kg拌匀),或用灭蛭灵800~1 000倍液喷施防治。
2.2 灰巴蜗牛
2.2.1 农业防治。清除杂草,消灭蜗牛滋生地;蜗牛发生较多时,晴天傍晚在烟株附近土面或烟行间,撒刚化开的新鲜熟石灰225 kg/hm2,蜗牛活动爬过时即失水致死;傍晚时分,在烟田设置若干较大的菜叶或新鲜的草堆,夜间蜗牛躲藏其下,翌日清晨将诱集的蜗牛集中杀死[3];清晨或阴雨天,在土面或烟株上捕捉蜗牛;烟稻轮作。
2.2.2 化学防治。用蜗牛灵15.0~22.5 kg/hm2,拌150~300 kg过筛细土,于晴天傍晚撒施土面;或用6%蜜达颗粒剂1 g/m2拌干细沙撒施防治。
3 刺吸性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3.1 烟蚜
3.1.1 农业防治。种植抗虫性品种;利用银灰色地膜覆盖栽培;黄板诱杀有翅蚜;及时打顶抹杈,恶化食物环境,促使烟蚜转移外迁[3]。
3.1.2 化学防治。可用50%S-氰戊菊酯乳油1 000~2 500倍液,或5%吡虫啉乳油1 000~1 2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 500~2 500倍液,或1.7%阿维·吡虫啉微乳剂液800~1 000倍液叶面喷雾,连续施用2~3次。
3.2 烟粉虱
3.2.1 物理防治。在相对集中的大方烟田,采用黄板诱杀烟粉虱,能有效减轻病毒病的传播和危害。
3.2.2 化学防治。可用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90%万灵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或2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1 500倍液,每10 d喷1次,连续施用2~3次。
3.3 烟蓟马
3.3.1 农业防治。彻底清除烟田、棉田、葱田的枯枝落叶并及时销毁,直接消灭越冬虫源,并破坏或恶化其越冬场所;及时防治葱蒜等早春寄主上的蓟马,以减少春季虫源。
3.3.2 物理防治。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参照地老虎防治方法。
3.3.3 化学防治。可用90%万灵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1 000~2 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剂1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或50%乐果乳油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3.4 斑须蝽
3.4.1 农业防治。成虫盛发时,进行人工捕杀和摘除卵块,集中杀灭初孵化尚未分散的若虫;第1代成虫为害盛期均州名晒烟正值打顶期,及时打顶,可减少虫口数;斑须蝽第1代成虫多由麦田迁入,因此麦田治虫时,注意兼治斑须蝽,减少烟田第1代斑须蝽的数量。
3.4.2 物理防治。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参照地老虎防治方法。
3.4.3 化学防治。用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或50%久马复合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
3.5 稻绿蝽
3.5.1 农业防治。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压低越冬虫口密度,减少翌年虫源;成虫盛发时,进行人工捕杀和摘除卵块,集中杀灭初孵化尚未分散的若虫。
3.5.2 物理防治。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参照地老虎防治方法。
3.5.3 化学防治。用50%久效磷3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喷雾防治。
4 食叶性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4.1 烟青虫
4.1.1 农业防治。冬耕灭蛹;清晨在烟田捕杀幼虫;及时打顶抹芽,减少成虫产卵。
4.1.2 物理防治。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参照地老虎防治方法。
4.1.3 生物防治。①利用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成虫。在成虫期释放昆虫性诱剂,可诱捕(杀)雄性成虫或干扰其,能有效控制靶标害虫数量。②微生物农药。幼虫期可用杀螟杆菌菌粉300~600倍夜,或苏云金杆菌菌粉2 000~3 000倍液,或青虫菌菌粉400~500倍液,向烟株心叶正反面喷洒。
4.1.4 化学防治。幼虫3龄前可用0.5%苦参碱水剂600~800倍液,或25 g/L溴氰菊酯乳油1 000~2 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 000倍液,或90%万灵可溶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
4.2 斜纹夜蛾
4.2.1 农业防治。及时冬耕,减少越冬蛹;清晨在田间捕杀幼虫;当初孵化幼虫集中为害时,及时采摘被害叶片,并集中处理;及时打顶抹杈。
4.2.2 物理防治。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参照地老虎防治方法。
4.2.3 生物防治。可用夜蛾诱捕器在成虫期诱捕(杀)雄性成虫或干扰其,能有效控制靶标害虫数量,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性诱剂的设置高度距地面1m左右。
4.2.4 化学防治。低龄期用2.5%氟氯氰菊酯喷洒防治,斜纹夜蛾超过3龄后用10%溴虫腈3 000倍液,或5%高氯·甲维盐微乳剂3 000~3 500倍液,或0.3%苦参碱1 000~2 000倍液,或2.5%敌杀死2 000~3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2 500倍液,或90%万灵可溶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
4.3 茄二十八星瓢虫
4.3.1 农业防治。利用成虫、幼虫的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及时处理收获后的马铃薯、茄子等残株,可消灭部分残留在植株上的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产卵季节,及时摘除卵块,减轻为害。不与马铃薯等茄科作物插花种植或间作套种。
4.3.2 化学防治。在幼虫未分散前和卵孵化盛期,及时喷洒2.5%溴氰菊酯1 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800倍液,或2.5%敌杀死2 000~3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进行防治。
5 潜蛀性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5.1 烟草潜叶蛾
5.1.1 农业防治。禁止从疫区调运马铃薯块茎、茄子等寄主种苗;避免烟草与马铃薯轮作或邻作;移栽时选用无虫健苗;结合中耕培土,摘除脚叶及有虫叶[4]。
5.1.2 化学防治。在成虫盛发期,用20%谷硫磷8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3 000~5 000倍液喷雾。低龄幼虫发生期,喷洒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每10 d喷施1次,连续喷2~3次。采收前停止用药。
5.2 烟草蛀茎蛾
5.2.1 农业防治。烟叶收获后,及时彻底处理烟杆,以杀死藏匿于其中的幼虫和蛹;移栽时剔除有虫苗;及地拔除有虫株;旺长后期,结合打顶抹杈,去除有虫顶杈,集中处理灭虫。
5.2.2 化学防治。可用40%氧化乐果1 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2 500倍液喷雾防治。
6 参考文献
[1] 白建保.烟草病虫害防治图说[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113-114.
[2] 朱贤朝,王彦亭,王智发.中国烟草病虫害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14-115.
农业害虫的防治方法范文4
关键词:核桃;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6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068-06
1引言
核桃是胡桃科(Juglandaceae)植物,又称胡桃、羌桃,是世界有名的“四大干果”之一,被认为是“21世纪的超级食品”,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也是我国重要的“木本粮油”战略树种[1]。我国核桃栽培有200多年历史,栽培品种以普通核桃和泡核桃为主,还有长山核桃、山核桃、麻核桃等多个品种,拥有汾阳核桃、石门核桃、商洛核桃、漾濞核桃等名牌产品,形成了西北、西南、新疆等6个分布种植区[2]。近年,我国核桃产业发展迅猛,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核桃栽培面积400万hm2,总产量128万t,总产值370多亿元[3]。我国核桃集中栽培程度不断提高,面积快速增加,但在栽培管理上却沿用传统的粗放模式,致使虫害滋生蔓延,严重影响到核桃的产量,现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对我国核桃虫害研究报道做一综述,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2我国核桃害虫种类
有关我国核桃虫害的研究报道众多,但多是针对当地核桃或不同核桃品种的虫害的发生和防治策略,尚未有全国性核桃虫害研究的系统报道,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核桃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在文献研究和林间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出危害核桃害虫种类8目48科144种,详见表1,以食叶害虫为多,占害虫种类的47.9%,其中有些害虫幼虫期和成虫都造成危害,有些害虫危害寄主多个部位[4~31]。
3主要害虫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根据危害部位的不同,危害核桃的害虫可以分为食叶害虫、蛀干害虫、果实害虫、地下害虫等。食叶害虫种类最多,以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为主要,其中刺蛾类、叶甲类、银杏大蚕蛾最为常见;蛀干害虫主要为天牛类和核桃小吉丁虫;核桃举肢蛾和核桃长足象是危害核桃果实的重要害虫;核桃横沟象幼虫危害核桃的根部,是核桃的主要地下害虫;此外还有危害花、芽等部位的害虫。
3.1食叶害虫
3.1.1刺蛾类
危害核桃的刺蛾种类主要有扁刺蛾、褐边绿刺蛾、黄刺蛾、双齿绿刺蛾4种,都为幼虫危害核桃叶片,不同区域不同种群危害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刺蛾在北方地区一般1年发生1代,南方多发生2代,幼虫多8龄,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刺蛾幼虫自然种群密度一般较高,第一生量特别多,为害大,幼虫多在叶背为害,取食叶片与多数食叶害虫不同,常是先食叶中、下层枝条的叶片,渐及上部,造成核桃叶片有很多孔洞、缺刻或仅留叶柄及主脉,并有转株为害现象[32]。
防治方法:①铲除树干、树枝上或林木附近1m左右土层中的越冬茧;②刺蛾的低龄幼虫都为群集危害,及时摘除虫叶;③刺蛾对光具趋性,在成虫羽化期间,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④将每克含孢子100亿以上的青虫菌粉稀释成1000倍液喷雾可使幼虫感病率在80%以上;⑤利用长尾跳小蜂、跳小蜂、肿腿蜂等天敌[33]。
3.1.2叶甲类
核桃扁叶甲是核桃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幼虫共3龄,成虫、幼虫均取食叶片,咬食叶片不规则,一个世代一般出现2龄幼虫和成虫2个危害高峰期。初龄幼虫群集取食叶肉,造成呈筛网状,只残留表皮和叶脉;2龄幼虫开始分散危害,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者咬食叶片成网状。
防治方法:①菊酯毒绳围环;②1∶3和1∶5的氧乐果和久效磷树干刮皮涂环;③树干打孔注药[34,35]。
3.1.3银杏大蚕蛾
银杏大蚕蛾雌成虫卵产于核桃树干上的树皮裂缝中,聚集成块以越冬;孵化幼虫常群集叶片的背面取食叶缘,头尾排列整齐,3龄开始分散取食,1~2龄和5龄幼虫对树木危害最严重,以3龄后的幼虫暴食核桃叶片,发生严重时,常将核桃树叶吃光,仅剩叶脉和青果,有结伴转株危害现象;幼虫大多6龄,多在灌丛和杂草上结茧,成虫有趋光性可利用灯光诱导成虫。
防治方法:①秋冬季剪支,树干涂白和刮老皮、翘皮,铲除附在上面的卵块,蛹期摘除茧蛹;②在幼虫孵化高峰期,用600~800倍苏云金杆菌8000IU/mg的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③成虫羽化期,利用黑光灯诱杀刚孵化的成虫;④银杏大蚕蛾幼虫3龄前抵抗力弱,并有群集性的特点,为防治最佳适期,此时应及时喷施90%的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25%灭幼脲500倍液[36]。
3.2蛀干害虫
3.2.1云斑天牛
云斑天牛为害核桃的主干和大枝,,雌成虫把产卵管从刻槽中央小孔中插入寄主树皮层内,将卵产在与刻槽垂直的树皮下,有卵的地方树皮隆起、纵裂,从外部看呈倒“丁”字形,树皮变成褐色。幼虫孵化后先蛀食韧皮部,后逐渐深入为害木质部,并从虫孔排出木屑、虫粪,幼虫在皮层及木质部钻蛀隧道,破坏树体营养器官衰弱树势。云斑天牛在我国2或3年发生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蛀道中越冬,越冬成虫树干钻出啃食当年生枝嫩皮、叶柄及果柄。
防治方法:①云斑天牛幼虫初龄期,用小卷蛾斯氏线虫5000条/mL或5%灭幼脲3号悬浮剂5倍液,注入虫孔;②在成虫产卵初期用1%绿色威雷2号200倍液喷布树干;③利用花绒寄甲、川硬皮肿腿蜂等天敌[37,38]。
3.2.2核桃小吉丁虫
核桃小吉丁虫幼虫又名“串皮虫”,以幼虫在核桃树枝干皮层中为害,雌成虫多在2、3年生枝条的叶痕和叶痕边沿处产卵,孵化后幼虫逐渐深入到皮层和木质部间危害,破坏疏导组织,受害处呈黑褐色,蛀道多由下绕枝条螺旋形向上,虫道上常见有半圆形裂口,并有少许褐色液体流出。受害轻的枝干处往往膨大,不枯死;受害严重的枝条,叶枯黄并提早脱落,大部枯死。以幼虫在被害枝干中越冬。
防治方法:①春季成虫未飞出枯枝前或秋季收打核桃后至落叶前,将核桃树上的干枯枝全部剪除干净,并及时烧毁;②在成虫飞出枝前,在被害处涂40~50倍的敌敌畏乳剂稀释液,外用塑料膜包扎[39,40]。
3.3果实害虫
3.3.1核桃举肢蛾
核桃举肢蛾雌成虫多产卵在两果相接、果柄基部洼陷和果实端部残存柱头之处;初孵化幼虫在果面找适当部位咬破果皮,蛀入果皮,少数直蛀核桃硬壳啃食果仁,蛀孔外出现白色胶珠,后变琥珀色;开始时为转圈取食,随食量增加幼虫在隧道内纵横蛀食,使隧道内充满粪便,被害处黑烂,早期被害果青皮皱缩变黑,提前脱落。1年发生1或2世代,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停止取食,随果落地后在土内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①人工翻树盘,冬季深翻树盘10~12cm,破坏其越冬场所;②及时清理落果;③孵化盛期,使用32000IU/mg的苏云金杆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或500亿/g白僵菌喷粉[41,42]。
3.3.2核桃长足象
核桃长足象又名核桃果实象,危害核桃果实,收果后危害芽苞和嫩茎。雌虫在青果皮上咬卵孔,将卵产在孔内,后用果屑封闭孔口;初孵幼虫先取食果皮,后蛀入果内取食果仁,引起果仁变黑,果实逐渐枯黄脱落,不转果危害。果实被害造成多个食害孔,幼虫初期危害使果皮干枯变黑和果仁发育不全,后期造成大量落果,落果盛期幼虫多在果皮处蛀食,果皮变黑,果仁瘦批。
防治方法:①捡拾落果;②球孢白僵菌高孢粉3亿/mL、5亿/mL、7亿/mL的菌液浓度常规喷雾;③利用双齿多齿蚁、黑带食蚜蝇、黄腹山雀、四声杜鹃等天敌[43]。
3.4地下害虫
核桃横沟象卵产于树根颈处,近泥土且较湿的环境中。卵孵化以后,幼虫向内蛀食到树干外皮层处;由此向各个方向蛀食,主要是向上及向下蛀食,向下可沿主根及侧根皮层蛀食,向上则沿树皮内韧皮部蛀食,危害韧皮部,影响核桃向下输送营养物质,造成树皮在根颈部向外张开略呈伞状;内部蛀道纵横交错,充满黑褐色的虫粪和木屑。
防治方法:①秋、冬季以及产卵期间,清除树干根颈部粗皮,清除根际杂草;②被害树根颈部老皮剥除喷刷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或注射40%的氧化乐果;③用2亿/mL白僵菌液防治成虫;④利用寄生蝇、黄蚂蚁、黑蚂蚁等天敌[44,45]。
3.5其他害虫
山核桃花蕾蛆是危害山核桃的花的重要害虫,卵产于山核桃雄花序轴和雌花序轴基部不育叶叶柄。孵化后幼虫活动力不强,聚集在一起。幼虫具隐蔽性,危害时间跟随花期。幼虫在山核桃雌雄花序中吸取营养,在山核桃雄花序弯曲肿大的部位剥开花粉囊和受害的雌花花蕾才能见到幼虫,老熟幼虫有弹跳性,老熟后随枯萎花序凋落或直接弹出,入土越夏越冬。
防治方法:以400g/kg毒丝本乳油或300g/kg乙酰甲胺磷乳油或300g/kg吡虫啉乳油树冠喷雾[22]。
4结果与讨论
目前已知危害核桃的害虫不论是在科级水平上,还是种级水平上,都是鳞翅目和鞘翅目最严重,半翅目和同翅目次之。
我国各地核桃种植区常见的害虫为云斑白条天牛、核桃长足象、核桃扁叶甲、核桃小吉丁虫、铜绿丽金龟、核桃举肢蛾、胡桃大蚕蛾、木鞒唧丁⒒拼潭辍⒎枷隳倔级甑;由于我国核桃种植区域广阔,气候环境差异大,品种多,不同地域间核桃害虫种类和数量的差异较大,如云南核桃害虫的种类多达80多种,其中云南长跗萤叶甲为当地核桃特有害虫[30]。
我国核桃大部分种植在丘陵山地等边际土地,多接近林缘,会出现新的危害核桃的害虫,如深褐拟叶螽在安徽省宁国市成为当地山核桃幼林的新害虫,通过产卵于幼林主干,导致皮层受伤从而造成严重危害[23];随着气候环境的改变以及核桃种植范围的不断扩大,一些次要虫害也会升级为主要虫害,如泡核桃和普通核桃的主要蛀干害虫――云斑天牛在某些地方也开始严重危害山核桃;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核桃虫害的调查和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等基础研究,做好预防和防治工作。
贵州毕节地区开展了核桃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实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单纯的化学防治比较果部虫害率降低了20.9%,枝干被蛀率降低了7.8%,叶部虫害率降低了14.4%,亩增产值35.9%,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类似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46]。我国核桃害虫种类众多,在种植区很多虫害同时发生或不同世代叠加发生,建议各地根据核桃的生长和各类害虫的发生规律,把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治方法有机地结合,形成一套自己的综合防治方法,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晓风,马履一.我国木本粮油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林研究,2012(1):1~5.
[2]齐静.中国主栽区核桃坚果品质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9.
[3]许新桥,孟丙南.我国核桃产业潜力及发展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2013(2):34~38.
[4]王绍忠,方向宁.安徽山核桃调查报告[J].经济林研究,1991(1):33~37.
[5]王维霞,郝艳宾.北京地区核桃生产中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C]//第四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研讨会论文集.泰安:第四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研讨会,2005:275~279.
[6]王松.毕节市核桃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现代园艺,2012(22):166~167.
[7]徐,马朝阳.成县核桃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J].经济林研究,2007,25(4):70~73.
[8]刘旭,肖筠.大渡河上游核桃害虫种类调查及主要害虫生物学特性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3(2):119~121.
[9]阳金华,罗智勇.鄂西北核桃主要病虫害调查及防治初探[J].湖北林业科技,2014(2):32~35.
[10]王洪建,刘万年,黄晨翔.甘肃南部地区核桃蛀干害虫研究初报[J].甘肃林业科技,2004(4):16~19.
[11]刘丽红,李彤,李晓东,等.河北省山区核桃产业反战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农业科学,2011(1):55~57.
[12]韩俊严,谢代祖,卢长江.河池市核桃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措施[J].缘色科枝,2014(3):156~158.
[13]孙俊,王道明.核桃的营养价值及辽宁地区核桃病害的研究进展[J].辽宁林业科技,2012(3):34~37.
[14]杨晖,王宇萍,牟周存.核桃树病虫害调查与防治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02(1):62.
[15]伊洪伟,王进,代正林.核桃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新技术[J].南方农业,2013(11):38~40.
[16]李建军.核桃主要害虫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17]巨云为,曹霞.美国薄壳山核桃虫害研究综述[J].中国森林病虫,2014(1):29~35.
[18]杨建华,李淑芳.美国山核桃主要蛀干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科学,2010(31):17522.
[19]蔡志平,张栋海.农三师小海子垦区核桃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J].新疆农垦科技,2011(5):24~26.
[20]白天才,陈臻.黔西南州核桃有害生物发生状况及综合预防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4(7):73.
[21]肖育贵,周建华,肖银波.秦巴山区经济林果病虫害种类及威胁性评估的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3):323~326.
[22]唐陆法,鲁为忠.山核桃虫害防治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1998(5):54~58.
[23]胡国良,程益鹏.山核桃花蕾蛆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4):463~467.
[24]吴志辉,余益胜.山核桃新害虫深褐拟叶螽的危害及防治[J].2011(2):15~17.
[25]李青森,王瑞,郭贵明.山西省核桃害虫区系特征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目然科学版,1995(2):209~212.
[26]王安民.商洛核桃双鬃尖尾蝇的发生与防治[J].北方果树,1994(3):38~39.
[27]肖银波,周建华.四川核桃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四川林业科技,2005(6):70~72.
[28]杨再华,邱建生.铜仁核桃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J].贵州林业科技,2014(1):40~44.
[29]霍锐波.渭北山区核桃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8):13~15.
[30]唐晓琴.林芝地区经济林主要病虫害的种类与危害[J].贵州农业科学,2014(4):123~126.
[31]季梅,刘宏屏,等.云南省核桃害虫种类及其防治措施[J].云南林业科技,2001(2):49~52.
[32]赵玉敏,张丽君.长白山区野生树木虫害调查[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4):107~109.
[33]章士美,胡梅操.刺蛾科昆虫生物学特性纪述[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6(S3):58~72.
[34]周伯军,王瞿华.刺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农学通报,2002(6):149~150.
[35]孟庆英,孙绪艮.核桃扁叶甲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J].中国森林病虫,2008(2):22~24.
[36]高锋,张兴广.核桃扁叶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1(5):54~56.
[37]乔旭,王义存.陇南市银杏大蚕蛾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经济林研究,2012(1):124~128.
[38]李建庆,肖兴翠.云斑天牛对杨树、核桃、白蜡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滨州学院学报,2004(3):27~31.
[39]王绍林,王宏琦,等.核桃树云斑天牛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中国果树,2004(2):11~13.
[40]郑瑞亭.核桃小吉丁虫研究初报[J].昆虫学报,1975(1):52~56.
[41]王根宪.核桃小吉丁曳的发生与防治[J].西北园艺,2000(4):41.
[42]王兴旺,李峰.核桃举肢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7(1):81~83.
[43]田敏爵,刘凤利,董军强.商洛地区核桃举肢蛾的生活史及防治[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127~129.
[44]蒲永兰,杨世璋,等.核桃长足象的生物学及其防治[J].昆虫知识,2003(2):262~264.
[45]肖银波,周建华.核桃根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J].四川林业科技,2004(4):37~39.
农业害虫的防治方法范文5
关键词 色板;大豆害虫;诱集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77;S43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19-01
Abstract Trapping effects of three colored sticky cards on insect pests were tested in soybean fiel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 kinds of color had certain attraction effect on common leaf-feeding small-size insect pests in soybean field,yellow cards was the most attractive one. And the averaged number of trapping Thrips nigropilosus was the largest.
Key words sticky cards;soybean pests;trapping effect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吉林省大豆田间各类害虫的数量达到近100种,其主要的类群包括地下害虫如蛴螬类、地老虎、根潜蝇等;食叶性害虫如叶甲、夜蛾、尺蛾、毒蛾等;刺吸类害虫如蚜虫、蓟马、蝽、叶蝉等;蛀荚类主要是大豆食心虫[1]。大豆害虫的绿色防控应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科学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做到物理机械防治与其他防治方法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多项防治措施,将害虫危害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2]。利用色板诱杀或监测害虫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物理机械防治方法,也是大豆田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色板诱杀害虫是利用害虫的趋色特性,将害虫诱至色板粘杀[3-4]。色板的防治对象包括蚜虫、飞虱、粉虱、木虱、叶蝉、蓟马、蝽类等小微型害虫6目23科[5]。前期有学者研究发现,色板能诱集到大豆田多种节肢动物[6],但对食叶性害虫的诱集效果还不完全明确。为了进一步筛选色板颜色,明确其诱集效果,本试验在大豆田间利用3种颜板诱集害虫,以期为大豆田害虫的防治和监测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5年8―9月在吉林农业大学大豆试验田进行,试验期间无农事操作及不相关试验。选择平整肥沃、种植品种及长势一致的地块进行试验。大豆品种为吉农14,种植密度约15万株/hm2,行距0.5 m。色板购自河南鹤壁佳多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0.4 m×0.2 m。用悬挂色板法诱集,色板下缘与大豆植株顶部等高。共设绿色、蓝色、黄色3种色板,每种色板设8次重复,共设置24个重复,随机排列,2块色板间距10~12 m,连续诱集3 d,每天调查色板上害虫数量并更换新板。
2 结果与分析
2.1 害虫种类
调查发现,3种色板主要诱集到8种害虫,包括有翅大豆蚜(Aphis glycines)、豆黄蓟马(Thrips nigropilosus)、烟蓟马(Thrips tabaci)、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idis)、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烟虱(Bemisia tabaci)、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此外,还诱到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斑缘豆粉蝶(Colias erate)、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及实蝇和花蚤等多种食叶性害虫,但诱集数量很少,在数量统计时未予以计入。
2.2 诱集数量
3种色板诱集数量最多的害虫是豆黄蓟马,黄板诱集到的豆黄蓟马数量(16.5头/板・d)较多,蓝色(12.7头/板・d)次之(图1)。黄板和蓝板对双斑萤叶甲、烟蓟马和有翅大豆蚜的诱集效果也较好。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初步表明,3种颜板对大豆田常见的小型食叶性害虫具有一定的诱集作用,而对蛀荚害虫及其他害虫的诱集效果较差。供试的黄板诱集效果较蓝色板和绿色板更好,这与前期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6]。黄色具有广谱性诱集效果,利用黄板诱杀害虫是最常见的害虫防治手段[5]。黄板在诱杀害虫的同时也诱捕到若干种天敌,如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捕食性蜘蛛、寄生蜂等,但数量极少,益害比为1∶(86.3~110.5),这可能由于天敌在寻找猎物或寄主的过程中,偶然误撞粘在黄板上而无法挣脱[7]。不同昆虫对黄板趋向行为存在较大差异,黄板的诱集数量不仅与昆虫种群动态相关,还受到阳光、温度、色板摆放等多因素的影响。本试验是在大豆生产后期进行,诱集到的害虫种类和数量均较少;由于采用随机分布排列色板,未能考虑害虫空间分布对诱集效果的影响,也未能比较不同地块之间的诱集效果;色板对大豆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由于色板涂胶厚度及附着力等因素,体型较大的昆虫则易于逃脱。这些问题均需做更进一步研究。虽然色板不像化学防治那样迅速杀灭害虫,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较小,在实现害虫可持续控制时色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或当害虫暴发时无法补救,需要与化学防治等方法相结合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8-9]。另外,在使用色板前应先悬挂少量色板,检查色板上诱集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要根据其诱集效果,评价在特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中是否适合于利用色板进行防治害虫[10],而且在生产实际中还需结合具体的农事活动,适当地使用色板诱杀技术诱捕或监测大豆害虫。
4 参考文献
[1] 韩成林,孟庆东,王海波.谈谈吉林省大豆害虫发生动态及其治理方法[J].吉林农业,2012(5):64.
[2] 史树森,徐伟,臧连生,等.大豆食心虫绿色防控技术[J].大豆科技,2015(4):39-40.
[3] 蒋月丽,魏永平,汪晓光.系列粘虫板对美洲斑潜蝇和温室白粉虱诱捕效果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7,16(2):237-240.
[4] 方春华,吴卫国,谢伶刚.黄山茶区茶树刺吸性害虫色板防控组合技术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5):136.
[5] 高宇,韩琪,刘杰,等.色板诱杀技术的防治对象和常用颜色谱[J].北方园艺,2016(4):120-124.
[6] 李佳,高宇,崔娟,等.大豆田昆虫对不同颜色趋向选择的差异性分析[J].大豆科学,2015,34(2):12-15.
[7] 李丫丫,王芸芸,郭莉,等.果园黄板诱蚜生态效应初探[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3):198-202.
[8] 杜玉宁,黄慧玲,王晓菁,等.粘虫板在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对温室蓟马诱杀作用[J].北方园艺,2015(12):100-102.
农业害虫的防治方法范文6
关键词:玉米害虫;防治技术;推广实施
中图分类号:S435.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072-1
1 县级虫害发生现状和特点
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对于一些新的变化反映则表现得更加迅速。调整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结构,适应新时期发展是发展我国农业的战略任务。这使农作物种植结构、栽培制度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经济作物种植品种的增多,我国农作物虫害的种类逐渐增多,经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亦越来越重,为我国的植保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广大农民对植保技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种植结构向多样化、复杂化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广安全、有效的农药,保证都市型农业的安全生产,缩小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差距,发展优质农副产品,迫切需要配套的综合防治技术,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残留污染。这要求我们必须调整思路,转变观念,确保正确指导粮油作物病虫害防治。
随着作物结构、耕作制度和气候因素变化,以及种植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虫害发生规律也发生了变化,要求农业工作者继续巩固和提高主要病虫测报和防治技术,必须建立起完整的植保标准体系。应增强大农业意识、创新意识,要求实施技术措施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扎实开展经济作物、特种作物病虫害预报及防治,做到技术推广有规范,符合现代农业要求,适当减少一些原有的监测项目,强化植保信息与技术服务功能。将县级病虫预测与防治系统科学化和规范化,制定出相应的测报、防治技术规范,有效控制生物灾害,以适应新形势对植保工作的需要。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随着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可持续农业作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同稳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分不开的,要求植保工作者要迅速提高综合治理水平,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在害虫治理的技术推广过程当中,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优势,建立以村级为重点的病虫害防治社区,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立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培育出满足国际市场要求的产品,不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真正做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粮食作物,尤其是玉米的种植,其害虫的防治方法虽有所改进,但由于基层自身的一些原因,使得县虫害的发生出现了新的特点,尽而使推广农业技术困难较重。特别在农作物病虫防治阶段,农村务农劳力主要以妇女和老年为主,老年人无力到田间进行病虫防治。因此可以实施植保代防来减少错用农药和劳动力缺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我们也看到,它能够加速推广新农药的步伐。
本文选用螟虫作为典型,在县级种植面积占有重要的经济比重,而玉米螟虫在新农业环境下有新现象,一些主要害虫发生规律有了新的变化。螟虫是我国玉米上的重要害虫,俗名玉米钻心虫,玉米螟对玉米伤害甚大。随着玉米栽培制度和品种布局的变革,螟虫的发生程度起伏很大,因此成为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首要害虫。
生产上对螟虫防治,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办法降低越冬幼虫数量,但由于过分依赖化学药剂防治,使玉米螟对常用药剂产生了明显抗性,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在生产上急需解决螟虫的药剂防治问题,为农业服务,确实势在必行。在我们国家,玉米螟与其品种、耕作制度、栽培方式关系很大,必须对其规律及优化的防治新体系进行研究,应明确新的发生规律,为玉米螟的治理做好充分准备,弄清其优势寄生性天敌资源及药剂对寄生天敌的作用,如赤眼蜂对玉米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充分发挥天敌的对它的生态控制效应,有助于对害虫种群的管理。防治方法上最新表现在大量应用新型农药,心叶末期在喇叭口内撒施颗粒剂效果最好,但药剂有效成分、浓度、助剂等差异很大,要筛选出理想的选择性农药,达到减缓抗性的产生,同时做到经济、有效。
2 玉米害虫发生与气候、播栽期的关系
虫情由某县极植保站提供,气象资料则取其气象站。用相异系数对虫情资料作定量分析。螟虫的越冬基数与4、5月雨量的相关,相对湿度越大,产卵量越大,4月中下旬绿肥田、冬闲田提早耕灌,干旱环境不利于卵的孵化及幼虫成活,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办法降低越冬幼虫数量,因此会大量杀死越冬虫。
试验选在上年三化螟发生较重镇进行,以当地常年的播期5/10为基础,试验所用虫情为黄路20w黑光灯灯诱资料。秧苗是其唯一食料,播的早的受害就重,不同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明显,早播的易受到螟蛾产卵的时间段比后播的长,要避开蚁螟侵入的最佳时期,切断螟虫第一代的繁殖基地,将播期推迟到5/20—5/23左右较为适宜,即适期播种三代防治次数能够减少一次。
两种恒温条件下二化螟实验种群的生命表。恒温试验供试虫源采自受灾严重区的螟卵块。用室内玉米种苗饲养法,在GXZ型智能光照培养箱内进行,在解剖镜下数出孵化和未孵化的卵粒,蛹的历期是取刚化的雌雄蛹各15个,成虫是单对产卵,生命表主要参数的计算参数包括种群增长指数、种群的净繁殖率、世代平均寿命、内禀增长力和周限增长率。
结果表明两个恒温处理间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都无显著差异,各虫态的存活率也均无显著差异,蛹重及平均产卵量无显著差异。
玉米螟虫近年来有发生加重的趋势,蜘蛛作为农田害虫天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它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选择对害虫高效而对天敌低毒或无毒的杀虫剂,以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效果,使得各种措施协调,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以收到最佳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有效防治害虫提供指导。如螟蛉特、山瑞、四季乐是较理想的药剂,考虑到药剂对蜘蛛功能团捕食能力的影响,能够很好的协调化防和生防。
参考文献
[1] 宝根,陈桂华,朱彩华.金山区二化螟危害加重原因和防治对策.上海农业科技,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