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

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范文1

教育专家和学者一般将孩子的习惯分为三种:动作性习惯,诸如饭前便后洗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社会性习惯,也称公共性习惯,诸如尊老爱幼、文明礼让之类道德范畴内的;智慧性习惯,诸如善于提问题、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多角度考虑问题之类体现思维能力的。

智慧性习惯的培养其实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引导孩子养成爱动脑筋的习惯,启发孩子在学习知识及生活实践中异想天开,不墨守成规。

当今时代科技高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成败。实践证明,思维能力突出的孩子,求知欲更强,学习能力、创造力也更强。但敏锐的思考需要从小训练和培养,家长应努力创造激发孩子独立思考的家庭氛围,教会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去认识世界,去创造生活。

教孩子举一反三地思考问题

(姚先生,32岁,广告公司经理)

我觉得培养孩子的智慧性习惯,也就是动脑能力,比教会他学习一些书本知识更重要。我儿子今年5岁了,在培养孩子智慧性习惯方面,我有比较深的感受和体会。

有人说“玩里有乾坤”,听起来有点夸张,但用在训练孩子思维方面倒挺合适的。我就喜欢在孩子的玩耍过程中引导他动脑筋。比如我儿子恩恩两三岁时,我和妻子经常跟他玩猜东西的游戏,我们说出一件日常用品的用途,要他在规定时间内说出这件东西的名称,或者我们说出一件东西的名称,让他迅速说出这件东西的至少三种用途,可以是通常意义上的用途,也可以是与物品本身属性无关的其他用途或功能,答得好有奖。记得我曾问过儿子,故事书除了能看故事,还能干什么?儿子答,能撕着玩,能折飞机、小船,能垫凳子腿,能卖废纸……儿子略加思考,便说出了好多种用途。除了玩这种游戏,日常生活中我们还会随机启发他开动脑筋。比如妻子用毛巾给儿子洗脸时,就问他:“宝贝,毛巾可以用来洗脸,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呀?”儿子答:“洗澡呀!”“还有呢?”“当抹布,擦桌子;当围巾,包在头上。”“还有没有啊,想想你看过的电视上播放的防灾演习里,毛巾能干什么?”妻子进一步启发儿子拓展思路。儿子兴奋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毛巾可以包扎伤口,遇到着火时还能用来捂鼻子。”“恩恩回答得真棒!”妻子立马开心地表扬他,并且借机深入浅出地给儿子讲解小小毛巾在关键时刻的急救作用,既训练了儿子的动脑能力,又让儿子学到了安全知识。

我还有一个训练孩子动脑筋的方法,就是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凡事爱问“为什么”。因此,我儿子从小就有一个和小沈阳一样的口头禅:“这是为什么呢?”妻子有时跟我打趣:“你儿子都快成十万个为什么了。”记得儿子4岁多时,夏天我们带他去旅游,一路上他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坐在火车上,他问:“火车在铁轨上跑,这是为什么呢?”望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他又问:“我们坐在车上没有动,外面的树和房子都在动,这是为什么呢?”到了动物园,他的问题更多了:“熊猫是不是蛋孵出来的呢?”“为什么我看不见小鹿的肚脐眼儿?”到了吃饭的时候,他的问题又来了:“筷子放在水杯里,怎么像断了?”你别说,儿子的有些问题还是很难回答的,涉及力学、光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我儿子这么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实得益于我们平时对他的鼓励和引导。孩子大都好奇心强,对探索世界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他思考问题的原动力,我们会注意激发孩子的这种动力,鼓励他多问,而且通常不会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引导他从书本上、网上或生活中自己寻找答案,解开谜团。这样他发现问题及思考问题的兴致就特别高。比如有一年夏天,家里点了蚊香驱蚊,儿子翻来覆去睡不着,好奇地问我:“蚊香为什么要做成圆圈形的,还两盘叠在一起?”“哦,那叫螺旋形。”我告诉儿子。“不能做成一条条的或一块块的吗?”儿子问。我说,这个问题爸爸倒真没注意,也没想过,你能想到真不错,回头我们上网查一查答案。需要说明一下,我儿子3岁拿鼠标,4岁就知道百度可以搜索好多他想知道的答案。过后,我指点儿子上网搜索,找到了答案:一是两盘蚊香叠在一起可以节省空间;二是做成圆形的不易被碰碎,如果做成一根长长的,容易折断,又不易包装及收藏。不仅了解了这些,儿子还进一步了解了蚊香驱蚊的原理,知道了在数千年前的南宋时期便出现过中药制成的类似驱蚊棒。蚊香是利用燃烧产生的高温,将杀虫剂缓缓释放到空气中。他还“活学活用”,告诉他妈妈,蚊香最好放在门口或空气流通的地方,天黑前点蚊香驱蚊子效果最好。你看,一个小小的蚊香,就能激发孩子举一反三地学习和思考。

再比如,如果他看书遇上了不认识的字,我就鼓励他自己查字典。有一次,他找了一本《自然常识小博士》的书来看,看到《大葱的长“胡子”有什么作用》一文,“葱”和“胡”字不认识。因为之前已经教会了他查字典,我就提醒他,不会的字就查字典嘛,他马上去查字典,很快就查到了,显得相当兴奋,很认真地把拼音标在书上。这样不仅书看了,字认了,知识也学了。我觉得,这些方法有助于培养孩子发散式思维,而不是线形地刻板地思考问题,对他以后创造性地学有好处。

“手巧”才能“心灵”

(古女士,31岁,健身俱乐部职员)

我女儿安妮今年5岁多了,在培养她爱动脑筋方面我们可没少下工夫。安妮是个安静乖巧的孩子,但有个缺点,比较“懒”,不爱动脑筋。比如,看书遇到需要动脑筋的地方她隔过去不看,问她一些问题她总是想都不想张口就答:“不知道。”包括玩,只要遇到点难题,需要开动脑筋,她就不玩了。比如玩智力拼图,拼几下,图案对不上,她就没兴趣了。有一次我们几个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去科技馆玩,儿童乐园里有一层全是各种积木,不少小朋友兴奋不已,在里面玩得不愿离开。可安妮好像兴趣不大,东瞧瞧,西看看,站在那儿懒得动手。同去的媛媛招呼她:“安妮快来玩。特别好玩!”她这才过去想搭一个城堡,可连搭两次都没成功,她就不玩了。媛媛就不同,搭不好就反复琢磨,还叫其他小朋友过来一起商量,明显比她爱动脑子。至于学东西时,安妮更不爱动脑子,幼儿园老师多次跟我说,教她学拼音,相同的错误她一犯再犯,老师都不知道说什么好。还有,学钢琴一年多了,她还搞不清每个音符弹几拍,明显感觉她没动脑子。我着急了也训斥她,每次她都眼泪汪汪的,但过后还是老样子。我挺犯愁的,这孩子这么不爱动脑子,以后上学了可怎么办?

带着这些问题,我向一些家教专家请教,从专家那里我第一次接触到“智慧性习惯”这一说法。专家说,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不爱思考的标签,其实孩子还没养成智慧性习惯,而智慧性习惯的养成,往往取决于父母的教子观念。具体到安妮的问题,专家问我之前是不是很多事情都喜欢包办代替,我点头称是。回想一下,我的确是包办代替的时候比较多。因为老是觉得孩子尚小,不放心让她做,我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词可能就是“别动”,尤其是有点危险的事。比如,从饮水机接水,我担心烫着她,就会制止她:“别动!”有时她兴致勃勃地要帮我做家务,比如拿个拖把,在地上划来划去,我马上就会说:“别动!妈妈来拖,这不是你该干的活。”还有幼儿园布置做手工,她没做完就带回家来,我见她用剪刀和裁纸刀笨手笨脚的样子,担心她受伤,也会忍不住帮她。像这样的事简直太多了,说实话,过去我真没把这些琐事跟动脑筋联系起来。

听了我大致的描述,专家告诉我:“你别小看让孩子动手,动手和动脑是紧密相连的。我们经常说‘心灵手巧’,其实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应当是‘手巧’才能‘心灵’。6岁以前,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最重要的是体验,摸过热水杯后才知道什么是烫,摔过跤后才知道怎么走路更安全,与小朋友争抢过玩具后才知道怎么跟人沟通……如果家长始终不肯放手,怕孩子受伤,怕孩子弄脏,嫌孩子动作慢,不由自主地凡事越俎代庖,时间长了孩子就习惯被动地等答案,等结果,等大人帮忙,懒得自己动手动脑了。”专家的点拨让我很惭愧,原来是我不知不觉中抑制了孩子动脑,剥夺了她自己尝试的机会。那怎么改变这种情形,让孩子变得爱动脑呢?按照专家的指点,第一步得先调动起孩子动脑筋的积极性。我想起那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得先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我注意到安妮喜欢玩我的手机,而且对手机的照相功能很感兴趣,我就给她买了个比较便宜的儿童相机。她的兴趣可浓了,一直拿在手里摆弄、研究。我先让她爸给她讲解相机的基本构造,教她使用,然后鼓励她四处“瞎拍”。拍花草时,引导她观察花草的变化;拍景物时给她提要求,要把什么标志拍到画面里;偶然有一两张拍得好的照片,我们会对她大加赞扬,让她自己总结为什么拍得好。现在,我们家外出旅游,大部分照片都是我女儿拍的,有的照片抓拍得很精彩,说是出自5岁小朋友之手,好多人都不信。关键是拍照激发了女儿动手动脑的积极性。除了鼓励女儿自己动手,我们还努力克服了包办的习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孩子自然而然比以前爱动脑筋了。

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郭教授,男,41岁,儿童心理专家)

培养孩子的智慧性习惯,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将发散思维概括为“三维度”,即思维的流畅度、变通度和独创度,它们依次反映了发散的量、发散的灵活性和发散的新颖性。也就是说,发散思维具有新颖、独到、变通、灵活的特点。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要善于引导孩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打破思维定势,多角度、多视野、多层次地生发联想,从而形成独特的创造性思维。

审视我们的孩子,比较缺乏的是创造性思维,这跟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关,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常常希望孩子按“正确答案”“标准答案”回答问题,较少鼓励孩子别出心裁,异想天开。久而久之,你问月亮像什么,答案总是小船或者圆盘;你问树上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答案永远是“一只也没有了”;你提起“龟兔赛跑”,结论永远是“骄傲使人落后”……于是有人问:到底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对比国外的孩子,我们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距。不少孩子思维灵敏,反应迅速,联想丰富,不易受思维定势的束缚,能提出不同风格的新观念,对事物有超乎寻常的独特见解。举个例子,凤凰卫视金牌主持人窦文涛有一次到美国的一所中学考察,就遇到这么一件事。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8减6等于2,8加6也等于2,有这种可能吗?请加以证明。一位男生站起来作答:“数学上,8减6是2,但8加6也是2是不可能的。一个明显不可能的问题作为可能被提出来,肯定有它可能的因素,所以,数学上既然没有这种可能,生活和自然中肯定有这种可能。譬如,上午8点的6个小时之前是凌晨2点,6个小时之后是下午2点。”窦文涛听后,惊呼“这个孩子的思维已经长了翅膀”,他不仅能从数学角度考虑老师出的题目,还能从生活与自然等方面去思考问题。这就是典型的发散思维,善于多角度、多视野地去思考问题。

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范文2

一、造奇境,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设计师、建筑师,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富有个性心理需要的课堂学习舞台,让每个孩子在这个舞台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展现自己的特长个性。

如欣赏《动物狂欢节》之《狮王进行曲》与《天鹅》一课时,我用充满激情的语调作开场白:“同学们,从常州开往森林王国的动力火车马上就要出发啦!”同学们随着音乐律动进入教室,这时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美丽、神奇的大森林。同学们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及时引导孩子听辨各种动物的叫声,并引导孩子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

体验也是培养兴趣的基础,因为良好的情感体验总会伴随着兴趣的生成。而兴趣、好奇心才是孩子学习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孩子获得发展的真正动力。课的第一锤就敲到了孩子们的心坎上,为教学的下一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意境,给予孩子思维的空间

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心理的细小变化,加倍呵护孩子的“奇思妙想”,引导孩子的耐心观察、思考和探索,为孩子提供思维的空间,为孩子创造一切有利的学习氛围,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1.游戏竞争,自由点击,表现自我

我在《狮王进行曲》与《天鹅》欣赏课的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生动有趣的游戏相结合,创设竞赛的情境,让孩子在充满童趣、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将教室布置为“快乐动物园”,将竞赛题目隐藏在每个动物身上,由孩子自由点击喜爱的动物,孩子分组或个人来回答问题的竞赛。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积极思维的好习惯,增强竞争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2.交流探讨,集体合作,发展自我

一问多解时的交流学习是培养孩子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孩子的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播放《狮王进行曲》的引子部分,设问“这段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孩子从初步的感受音乐上升到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孩子进入一种愉悦宽松的思维境界,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畅所欲言,在课中引子部分,充分发挥了发散性思维的作用。同学们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互动,形成立体的、交换的思维网络。

三、创动境,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以趣激学的方法,通过设境,让孩子真正“动”起来,在学习中动手、动脑、动口。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孩子的直观性思维、外延性思维和形象性思维。

1.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孩子对音乐的感受是迈进音乐殿堂的钥匙,是开拓孩子思维的空间、改善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通过让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使其增强对作品的理解、感知。孩子在欣赏《狮王进行曲》与《天鹅》一课时,本课的目的是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威风凛凛的狮子和高贵优雅的天鹅形象。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是孩子获得艺术经验的最基本方式和基础。也只有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才能使孩子感受到发现、探索的乐趣。

2.主动学习,旨在创造

在教学中,让孩子积极参与、大胆想象,创造、即兴表演了“森林狮王大巡游”。由孩子自己扮演狮王、小猴、小鸟、狐狸、卫兵等角色,随着号角声,狐狸大摇大摆地跳到狮王面前,献媚般请出狮王,然后装腔作势地宣布:“狮王驾到,请大家各就各位”。卫兵和动物们马上为狮王开道,狮王威风凛凛地登场了。体验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一个反复实践感觉、不断深化的过程,而“比较”则是这个过程的重要方法和原则。

四、布问境,挖掘孩子的创造潜能

在欣赏《狮王进行曲》与《天鹅》时,通过多媒体播放狮王的行走的形象和吼声的情境。设问:“为什么说狮子能成为森林之王而不是大象、老虎呢?它的吼声代表什么?狮子一共吼叫了几声?”引导孩子静下心来细细聆听,才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畅所欲言。在孩子积极参与和教师的引导下,狮王的雄壮威武、正直勇敢、充满爱心的形象跃然于课堂之中。狮王的吼声代表维护森林王国的和平、敢于和邪恶作斗争的王者之风,具有敏锐洞察能力。

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范文3

关键词:发散思维;初中;英语;教学;运用

有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叫做发散性思维。在当今的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经常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培养学生敏捷灵活、开阔、独特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和谐高效课堂

在新式英语的教学方法中,我们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应当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课前应充分备课,除常规备课外还应确定好发散性思维训练所需的教材,设计好课堂学习的步骤以及学生发散思维的方向。好的课堂氛围会给师生增添安全感,同样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也是这样,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增强学生把困难的问题简单化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这样的归纳,可以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类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而学习兴趣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至关重要的条件。要想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学习方向。对学生强调在当今社会英语的重要地位以及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帮助他们形成强烈而浓厚的学习劲头,树立远大的志向。(2)情景教学。在上课之前,教师认真准备关于文章的相关材料,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索。(3)丰富课堂活动。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安排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活动,如歌曲、小品、游戏等。(4)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师只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超的教学技巧是不够的,全身心地投入,热爱学生的老师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比方,教学第一单元的课文时,大家才刚刚进入初中不太熟悉,教师就应当留意到学生的这些状态,选择一些合适的方式进行讲述。首先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Welcome to our school,I am glad to meet you,I hope we will become good friends very soon .I will do my best to help you.同时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开拓思维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

二、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提高创新运用的能力

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在听说读写各个环节的训练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通过联想可以形成许多自己的新想法。在教师授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与体会提出不同的新颖的见解。在阅读材料时,能够进行对比和联想;在写作时能够运用各种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等。我们每天的英语学习都离不开联想和创新,而想象力的培养来自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样的,举个例子,类比、逆向联想的思维都是发散性思维的典型代表,这些思维能力不仅使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更多的是利用已经学会的知识,结合自己所学进行创造和探索。比如,like喜欢,unlike不喜欢,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一套路进行反义词的变换,如safe,unsafe等。

三、融入生活,发展创造力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生活,任何一门语言都是从生活中来的,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语言即生活。学生学习语言最生动鲜活的便是丰富的、五颜六色的生活。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不断地把知识与生活融合在一起。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自我学习能力。而且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多听外语歌、多看英文电影等,这样既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找到休息的方式,同时也可以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看魔法神话故事,所以可以推荐看看《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等外国影片,在兴趣中更好地学习英语。

总之,学生学习的过程既是一种求知的过程,又是一种探索新领域的过程,而教育本身的意义就是探索与创造。在英语课堂上,只有把老师和学生很好地结合统一起来,教师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学生才能不断地探索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才能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提高英语的实际运用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范文4

关键词:想象力;隐形翅膀;体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简而言之,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就是利用孩子乐于探索的天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给予他们足够勇气的同时指出行之有效的途径,从而逐步引导、规范而并非限制、禁锢他们“幼稚的”感知与认知能力,进而帮助他们通过独立思维建立起人生第一阶段的“梦想体系”。完善而有效的“梦想体系”来之不易,但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亲近外界、发现自我,培养孩子的认知与感知能力

如何建立“梦想体系”,归根结底在于如何培养想象力。首要指出的是,想象作为一种能力,它和“空想”有着本质的区别;想象,是建立在外部世界和内部自我的基础之上的。换言之,一旦脱离实际,漫无边际又不切实际的想象就会成为一种白日梦式的“空想”,这无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进步,甚至会造成他们性格与心理上的障碍与扭曲,从而让行为与生活或者现实发生脱节。因此,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首先应该引导孩子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的纽带,与此同时辅助他们与内部自我建立沟通的渠道,由此逐步培养他们对外界的认知能力和对自我的感知能力。

感知与认知能力是想象力的基石,丰富而积极的想象力是完善而有效的“梦想体系”的强大支撑。感知与认知能力的获取与提高,在于让孩子亲近外部世界的同时发现内部自我。只有当孩子对外界产生了足够的认知,起初空泛的想象才会变得有根有据,想象才能成为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动力,梦想体系由此获得萌芽的土壤。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启发式”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有一个真实案例,家长在周末出游的实际教育过程中,看到了一座高山,要求孩子形容山的高,于是启发式发问:“你看,那山多高啊,到底有多高?它高到了什么程度?”而孩子过内心思量所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那山很高,高得几乎可以摸到太阳了!”事后这位家长找到我,说:“你说多夸张?山高的能摸到太阳,这怎么可能啊!”作为教师,在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与想象开解家长的同时,我欣然意识到学生已经对他的所见所闻有了真情实感。当梦想照进现实的刹那,他小小的胸怀中不仅有了高山的形象,还有了一幅“旭日东升”的直观景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象化蓝图指日可待。

从表象到具象,锻炼孩子的抽象能力

想象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当孩子对外界与自身有了初浅的认知与感知后,引导与规范他们的想象力,使这种力量发展成为一种分析、思考与判断相结合的思维能力,是“梦想体系”建立的关键节点。这种思维能力,就是抽象能力。

确切地说,想象是一种自由的、发散式的思维工具,而抽象则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之上的有意识、有价值的主观行为。在二元结构的世界里,通过事物的表象揭示其本质,进而再造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新形象,这一具象过程的依托正是抽象能力。当然,对孩子来说我们不能过分要求他们彻底领悟并且完全具备这一能力,但在课堂和生活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不断培养他们的认知与感知能力,与此同时督促他们身体力行,以此不断更新他们的视野,不断充实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教育的实际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孩子好奇的天性和天真的个性,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望,动用一切可能的教育手段,由表及里引导他们进入知识的海洋和思想的圣殿。

比如在教授孩子认识花草树木的同时,要让他们能够抽象出一个灿烂而又完整的春天;而在描绘春天的同时,又让他们依据亲身体会具象到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等一年四时不同的景象。他们幼稚甚至可笑的作品,是他们思维与抽象能力日益完善的见证。其实,教育的目的并非在于培养一个个面目相同、行为相仿的群体,而在于培养一个个独立、鲜活的个体。教育也并非简单地传道授业解惑,而贵在传授学生生活本领,令其掌握生存之道。当孩子对课本和身边的事物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具备了深入浅出的抽象能力,他们才能够对生活里的人情事物心存感知,才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萌生最初的“梦想之芽”,他们的人生由此变得异彩纷呈与众不同。

启蒙与自我启蒙,形成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

想象,几乎是一种无所不能的思维活动,想象力其实质是主观上借助思维活动以认识、区分并把握未知世界的能力。丰富而积极的想象力、规范而有效的思维活动过程,不但能够弥补个人视野的局限,还能够促进个人身心的全面进步。思维活动和其他任何人类活动一样,日久天长会形成固定的模式与习惯。驾驭想象力,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然而良好的思维习惯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后天经受科学的、艰苦的培养与训练。

就教育教学与孩子全面发展而言,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培养孩子想象力层面,能够加速他们“梦想体系”的形成过程,并且促进这一体系的日臻完善,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就要求师长和孩子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这一互动过程必定是长期的、持续的、相互的,而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渠道,是在教育尤其是培养孩子想象力过程中时刻在意师长的“启蒙”与孩子的“自我启蒙”。

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范文5

在我国国内市场上,能够在游戏娱乐过程中潜移默化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益智类玩具,以其独有的特性与魅力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与喜爱。由于孩子具有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判别力低的特点,所以益智类玩具根据儿童在发育成长期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在功能上注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儿童的兴趣与思维能力体现益智特色。

大圣玩具一直倡导让智慧在快乐中成长。让孩子在玩具中得到乐趣,得到智慧的提升。在这个概念的指导下,对终端和流通的产品进行了全新的定位和指导,一些产品改良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在流通渠道益智玩具领域,已经拥有了诸多系列产品,如魔方、棋类、画板、九连环等智力开发玩具等;如铁质拆解、古典益智等科学实验玩具;如砂画、金粉画、胶画等提升孩子颜色识别及动手操作能力的玩具;一些着重宣导教学中培养孩子提升的教育类玩具。

同时,大圣玩具还以“动手、动脑、思考、创造”作为大圣的产品定位。得到了市场及家长的认可,其推出的多款家庭版益智类玩具也成为市场中的优选益智产品,这些产品包括:训练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空间想象等智能的科技金字塔;培养自控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等的工程智慧片;充分发挥想象力,架构不同形体,同时锻炼空间感觉和实体感觉能力的骨架结构棒;可以举一反三地设计新题目,在锻炼判断力和耐心的同时强化想象力的任务迷宫;培养孩子逻辑思维、发散思维与连续性、多层次思考、锻炼意志能力的数字系列……

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范文6

【关键词】创新性;实用性;探索精神;自主学习

新课标《中国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大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逻辑创新能力,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英语的实用性,比有效提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用能力。先进教学方式下,老师应如何转变教学模式,贯彻落实英语教学的创新和实用,并将其应用到课堂中去,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呢?

一、培养宽松土壤,激发创造性

英语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并众的语言,其特性也要求老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将课堂演变为日常英语语言交流的场所。这么做往往能极大程度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同学们在宽松的氛围下培养英语创造性。故课堂教学中,积极的思维能保证课堂的高效性,帮助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反之,严肃枯燥的课堂环境不仅会导致效率底下,还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性,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对未来的英语教学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笔者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营造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空间。

二、注重学习实践结合,提升英语实用性

英语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其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在现实生活与人交流或者获取信息时加以使用。而提升知识实用性的最好方法便是将现实生活场景尽可能的搬到课堂中来,诸如在课堂上讲解名著的经典段落,观看名著原版电影等,充分调动同学们的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学会英语知识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就感。这无形中将英语运用在了同学的日常生活中,日后若学生在观看英文电影时,有相关语法或词汇,会很容易进行温习,这便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将知识延伸到课外。

三、营造探索氛围,发扬探索精神

所谓英语探索精神,就是对英语语法与词汇的探讨和求索知识的能力。学生要善于探究真理,对谬误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并对新知识要有勇于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首要解决的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越来越趋于同质化,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失去了学期和探索的激情。如有的同学口语较好,那可以专注口语方面进行深化,培养孩子的自信的同时更提升了孩子的探索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上,学生永远是自始至终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动的自己解决难题,培养各自的独立思维能力,以达到培养探索精神,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

首先,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此来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地方,当然需要双方的努力才能完成一趟精彩的课程。老师要努力与学生建立平等自主的交流关系,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索,发现新知识,解决旧问题。这样的课堂往往比一般的教学方式更具有情景性和感染力,更有利于学生投入真诚的内心去对待。其次,老师在教学方式的安排上要更注重新意和创新的体现,以便更好的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四、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英国一项心理调查结果表明,创新精神的一大重要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就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可以极大程度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前瞻性。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从英语教材中发掘其中所包含的创新元素,并尝试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将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如:教学现在进行时态的语法时,可以用一副简单易懂的动漫来展示,动漫上老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讲课,学生们在下面认真坐着笔记。可以提问:“what is the teacher doing now?”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的印象。

五、结语

总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离不开创新性和实用性两个指标。老师要因材施教,善于用平等的视角与同学们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在培养学生个性上,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对知识的不断探索和研讨,不仅会加深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此下去,必定会造成良心循环,越来越多的创新和实用元素会融入课堂中,学生的个人能力将会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