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1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原理;防治技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做好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率,还能够提高我国整体的农业生产水平。农作物的病虫害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广大农民和各个地区政府以及相关农业部门,都十分重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问题,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来减少甚至杜绝这一问题的发生。对于农作物来说,通过采取防治技术,可以减少或避免损失。

1病虫害的防治原理

在农业生产中,造成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接连不断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作物中出现了害虫、微生物等有害生物。这种有害生物必须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多种有害生物之间会出现一个生物群落,而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大的生物群落。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害生物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个有害生物都扮演了不同角色。但是它们的存活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会受到其它物种的威胁。每个物种之间都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它们会有依赖或制约的关系,任何一个物种的变化都会对其它物种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样一来,农作物种害虫的数量和种类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或增长、或减少。

然而在实际的农作物栽培中,要把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整体。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只是单单对某一种特定的有害生物或者仅仅使用一种防治方法,去对所有的农作物中的害虫进行防治和处理,是远远不够的,也无法达到最终的目的。比如,在有些地区,使用一些化学药物来消灭害虫,尽管这种做法可以在短时间里消灭一部分害虫,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但是长时间使用化学药物也会对农作物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影响其生长速度或使农作物不再是绿色健康果蔬。因此,在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善于利用各种自然条件,综合使用各种防治技术,把病虫害的数量控制在最少范围内,以减小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

2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在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必须采取多种防治措施,任何单一的防治方法都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在进行防治时,要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技术,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提高防治技术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防治水平得以提升,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达到最小。

2.1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所谓的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借助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它又可以称作生物新陈代谢的防治剂。这项技术主要通过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然后综合使用各种基因产品,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达到防治目的。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而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有害生物和它的天敌是并存的。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减少对农作物生长的危害。

2.1.1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在农业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要对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天敌加以保护,利用它们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力度。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前期防治时,可以使用药性较强的化学药剂,这是为了从根源上杀死有害生物。在农作物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要改变策略和施药手段,对一些仍然有病虫害威胁的局部地方施药,不能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实施隐蔽施药。

2.1.2加强使用各种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较小的农药,要加强生物农药的使用力度,同时也可以使用各种微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种方式由于比较科学,所以也在日渐普及。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使用生物农药,例如阿维菌素、BT农药等,也使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得以提高。农民通过养殖青蛙、专吃害虫的小鸟,或者在稻田中养鸭来治虫,也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农业的危害。

2.2采用化学防治技术

通过使用化学农药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是一种有效措施。化学农药见效较快、成本不高,而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种方式一直是病虫害防治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种化学防治技术也存在着缺陷,因此,农民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防治时,也有几个要注意地问题:

2.2.1提前检测预报。在实施这项化学防治技术以前,有关人员一定要细致地检查农田,对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趋势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病虫害的防治成果更为显著。此外,除了要对农作物发生的趋势进行相应的预报外,还要加强对预报网络建设的健全,使预报的条件和手段得以改善。

2.2.2科学选择农药。科学选用农药也是一项提高农作物病虫防治水平的重要也是关键措施。如今市场上销售的农药种类很多,对农民的选择也起到了一定迷惑作用,因此,农民在选择时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如果选用不当,不仅起不到防治作用,甚至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相反,如果选用农药得当,则会很好地促进农作物生长。在当前,并没有哪一种农药可以杀死所有的害虫,因此,在选择农药时要慎重,根据害虫的种类和数量来选择合适的农药,不能盲目选择。

2.2.3合理使用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不能将不同的化学药物混合使用,同时注意使用最新的农药品种,不同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化学农药对农作物的防治效果。

2.3使用物理机械防治

所谓的物理机械防止技术就是指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等来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如力学、光学等都可以帮助农作物防治。利用这项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利用物理器械捕杀各种害虫,如可以在田间使用粘虫板或者粘虫网。(2)利用害虫喜欢聚集的特点,把病害虫积聚到一起诱杀。(3)使用障碍隔离法。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在病虫害习惯活动的区域设置一些障碍物,阻止病虫害生物蔓延危害瓜果,可以在瓜果上套塑料袋或者在蔬菜基地设置防虫网,这些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病虫害的传播。此外,还要加强田地管理,经常对土地进行除草、施肥或翻耕,这些措施都可以降低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几率。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2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216

1 当前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况

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全球的气候整体呈现异常态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气温持续上升,暴雨洪涝灾害严重,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

气温方面。根据《2016年中国气候公报》资料,2016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往年偏高0.81℃,其呈现高低温异化,极端气温事件出现频率增加。

降水方面。全国平均降雨量达730mm,较2015年偏多13%,且降雨多为暴雨等极端降水,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除了气温、降水的变化以外,2016年国内的台风、强对流等气象灾害也呈现多发态势,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受灾,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2 气候变化与农作物病虫害的关联影响

气温升高、降水异常和极端天气增多等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成了适宜农作物病虫害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导致病虫害的种群数量、种类和发病时间发生较大的变化,整体呈现爆发态势。

气候变暖导致病虫害的存活时间延长。近些年,气候的持续变暖导致暖冬现象极为明显,给予病虫害适宜的生存空间,延长了病虫害的存活时间,加重了病虫害对越冬农作物的侵染。部分病虫害甚至能够安然渡过寒冷的冬季,在低温环境下保持种群的生存和繁衍,导致其地理上的危害范围不断拓展,危害程度不断加剧。

降水异常导致病虫害的危害性增强。一般来说,降水稀少是有利于大部分害虫的繁衍的,如玉米粘虫等,在干旱高温的环境下能够快速繁殖,形成极为庞大的种群数量,对玉米的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然而,降水增加同样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连日降雨也会导致农作物病害呈现高发态势,危害性加剧。

气候变化导致病虫害发生变异。在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以生物链的形式存在,当气候发生较大的改变时将促使生物种群发生变异,形成新的病虫害类型,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其危害性和危害机理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常规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效果降低或失效,造成病虫害的迅速蔓延态势。

3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作物病虫害的具体预防措施分析

建立高效的农作物病虫害预警机制。农作物病虫害并非突兀发生,其发生和蔓延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如温暖干燥的气象环境将导致青椒白粉虱的发病概率大幅增加。所以,应该加强对区域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环境特征,重点监测农田中可能发生的农作病虫害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的爆发征兆,及时采取措施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将病虫害的危害降到最低,保护区域内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危害机理,应该从如下方面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注重农作物品种的选择,积极培育并选择具有较高病虫害抵抗能力的农作物品种进行种植,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危害性;深耕灭茬,改变病虫幼虫的生存环境,提高农作物害虫的死亡率;科学施肥,适当增加氮肥的施肥比例,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加强药剂的合理应用,选择合适的药品种类和施药时间,取得最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构建生态农业体系,借助生物链理论进行病虫的防治,降低病虫的数量。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支持力度。整体来看,国内农作物病虫害呈现高发、频发态势,危害性不断加剧,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该引起重视,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研发力度,形成科学合理的防治体系。加强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的联系,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收集农作物病虫害的第一手资料,宣传和推广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切实发挥技术的先进性,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率。

4 结束语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气候恶化将进一步加剧,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病几率和危害性将不断加强,这对农业生产是极为不利的。农技科研人员应该加强气候变化与农作物病虫害之间的关系分析,掌握农作物病虫害的变化规律,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可防可控,将因病虫害发生导致的农业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冯金蓉.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病虫害的变化及区域动态预警研究[J].农家致富顾问,2016(04):91-92.

[2]赵敏琦.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作物虫害发生的影响分析[J].文摘版:自然科学,2015(02):108.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3

【关键词】农业中职;病虫害;防治;策略

传统的农业病虫害防治中,我们使用的最频繁和最广泛的方式就是化学农药,这种方法虽然在短时间内产生一定成效,但是虫害也会逐步产生抗药性,还有就是农作物上的农药残留物超标容易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对整体环境都有不利影响。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对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品的依赖性减轻,采用生态调控、物理和生物方式达到病虫害防治目标和养分供给目标,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值得推广发展。

1有机农业概述

有机农业发展建立在农业循环经济建设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基础和目标,遵循农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依靠生物循环体系帮助农作物生长[1]。首先,有机农业不以化学药品和肥料作为生产保障,其次,有机农作物之间形成相互的生物作用,种群生态关系的建立是病虫害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有提升农作物产量的重要作用。再次,有机农业提倡作物的轮作鼓励适当添加物种的数量,利用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关系。最后,合理选择生态调控、物理、生物方式实现病虫害防治目标。

2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2.1重视生态平衡的建造,进行多样化种植

有机农业发展中重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之一就是多样化种植,模拟生态系统以改善单一种植模式,转化不利的生态条件和资源环境,给病虫害的生长营造消极环境,实现对其传播的限制,从而达到抑制病虫害发生的目的。以多样化种植方式实现对病虫害防治的目标,需要在空间以及时间上实现多样化的农作物种植,针对前者来说就是要科学把握种植和作物收获时间,后者主要就是以品种类型扩张和地理空间扩大的方式实现多样化种植目标。以具有多样化特点的生态条件,实现对益虫繁殖与生长的有利影响,对害虫繁殖和生长的抑制。

2.2强化管理生产过程,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生产管理过程中,首先是选种环节,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可以起到病虫害防治的作用。禁止使用转基因品种,对选种进行充分晾晒,之后用温水浸泡,消毒后实施种植。依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对栽培制度进行科学调整,播种时间尽量避开病虫高峰期,有害虫和有益虫的生长态势要均衡,相互之间的抗衡可以减少害虫对作物的伤害。播种之后适当配合虫害药物进行科学防治,等作物生长到一定高度之后,修剪枝杈,帮助定花定果,减掉有害虫的枝杈。做好农田卫生管理,农田清洁也利于减少害虫出没。

2.3对有机农业进行综合的治理

病虫害综合治理是有机农业发展的关键一步,为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之前,利用计算机技术精准计算出生态系统的最大调节限度数值,以此作为基础设置病虫害预警机制,当病虫害对农作物损伤超出生态系统的承受范围时管理者获得反馈,则要采用合理的防治措施。如果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害虫的密度不足以威胁作物产量,则可以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解决,如果害虫已经出现规模化态势,则需要及时采用防治措施,尽量避免大量使用农药,而是采取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保证农作物绿色、健康[2]。

2.4加强对种植人员的指导,加大技术投入

基层农业部门要强化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作为基层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深入基层和农户建立良好沟通关系,深入民众中调查农业技术掌握和使用情况,必要时候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展开调查,获知农户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并普及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提升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作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宣传工作人员,要立足实际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经验,查阅文献资料,编制病虫害防治知识宣传手册,对农户形成针对性指导。部门对农业技术人员也要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基层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素养,为农户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掌握水平提升奠定基础。

2.5物理、生物的防治措施分析

化学农药在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应用的时间比较长,目前仍然是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同时,化学农药也降低了农作物的健康指标,对生态环境造成消极影响。因此有机农业发展需求下,我们开始探索利用生态调控、物理、生物方式实现病虫害防治目标,如利用生物菌素防治病害和害虫,借助有益微生物和病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来防治病害。如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防治蔬菜、烟草等作物的细菌性病害,或者养殖家禽吃掉一些害虫等等[3]。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4

1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1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制/!/定

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的制定关系到工作的全局,首先要明确责任,召开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的乡(镇)分管领导、农业中心主任等参加工作会议,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农业主管部门成立防治病虫工作领导小组,分区分片进行督察防治,小组领导应定期到各个乡(镇)检查病虫是否施药以及防治效果,了解信息反馈,解决防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植保站负责病虫测报、技术培训、药剂配方、机器操作使用与维修、防治效果调查等;乡(镇)负责组织、发动、宣传,落实直补配套药剂到村、社;村、社负责登记、造册、公示、收机防费和把药剂直补到农户手中。

1.2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测报

植保站负责病虫测报,合理药剂配方,指导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植保站从种子处理开始,根据田间病虫发生量,结合气象预报,编发有关病虫害防治手册,对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赤斑黑沫蝉、螟虫、蓟马、赤枯病、稻纵卷叶螟、黏虫等10多种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做出预报,并根据病虫发生种类、发生期、发生量,通过科学合理药剂配方,及时施药防治,全面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

1.3宣传培训

关于直补方面的政策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在技术上和方法上都要制定详细的策略。关于宣传的方式可以充分的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根据农村的现有状态进行全面的宣传覆盖工作。可以利用宣传车和小喇叭进行造势宣传,也可以利用村部的黑板报宣传。在进行宣传工作的同时还要定期的组织培训工作,加强技术上的指导工作。首先要对乡镇负责农业的领导干部进行培训,使其在专业业务知识和思维意识上有深刻的认识,能够在实际的工作方面有效的管理。然后是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可以在农村进行划片宣传,向农民讲授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并且印发技术资料,使农民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防治技术。此外,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工作,通过建立农业专业网站,将这种防治技术进行广泛的宣传,扩大宣传力度,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1.4备足农药、药械等防治工具

对农民实行的防治直补工作不是以现金发放的形式来执行的,而是根据直补的金额通过农药和药械的发放来进行补贴。农药和药械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最为基础的保障,所以一定要将这些准备充足。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将病害的防治工作落实到位,防治直补资金的流失,有效的保证防治资金的合理使用。

1.5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直补工作,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流程严格执行,确保直补资金全部应用到农作物病害防治上,防治资金的流失。首先基层单位要对农户的实际稻田面积进行测量,然后进行数据汇总后上报给乡镇,乡镇根据汇报的数据到正规的农药部门进行购置,再根据报表的数据配送到基层村、社,在农民确认签字后配发农药。在农药的施用上,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施药策略。对于药量的补发是按照实际的土地面积来分配的,对于不足的部分要由农民自己承担。

2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必须注意的问题

2.1病虫防治直补工作,离不开农业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工作,要认真实施好,农业部门是联系财政部门和农民之间的桥梁。只有农业部门从病虫发生种类、面积和防治技术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财政资金的管理分配和防治技术指导,才能正确地做好病虫防治直补工作。

2.2农民自行防治使用的药品、药械不规范,导致少部分防治效果较差。因此,需要加强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保证农药、药械的质量,同时加强对农民防治作物病虫知识和施药方式的技术培训。

2.3直补防治实施过程工作很繁琐,涉及到千家万户,操作起来很困难,受市场经济的制约,农户各自的想法不一致,组织实施的部门工作量大。今后操作实施要简单化,可由各区、县申报应补贴的病虫防治面积、农药品种及数量,上级部门及财政部门核准后统一采购发放给各乡(镇),各乡(镇)在认可的代销门市供应给农民,农民凭票购买。针对出现病虫发生种类多、而直补经费少的现象,必须提高农药和药械使用效率。

2.4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是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结合进行宣传,相互促进,增添农业科技宣传的活力。植保专业队需要发展、完善,以保证大面积使用。只有利用植保专业队在病虫防治中的骨干作用,带动农户自行防治,采用植保专业队机防与群防相结合的统防统治办法,才能保证大面积的实施完成。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5

关键词: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策略

近几年,有机农业在我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但在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一直都是阻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及方法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有机农业种植的必要性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为了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必须调整好人口与农业之间的关系。由于农民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甚至阻碍了一些生物的生长发育。比如DDT,上到老叟下到儿童都听过这一词语,因为它很难在空气中进行降解,且在动物的体内难以排解,致使大量生物出现中毒现象,如一些鸟类无法繁殖后代,造成部分鸟类濒临灭绝。

2病虫害在有机农业种植中防治的原则及方法

2.1采取多样化种植,保护生态平衡

采取多样化种植的方式,在不影响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进行种植,使得有机农作物种植处于一种生态平衡的状态,同时也通过这种方法实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目的。传统的农业种植,通常是在某一区域内种植一种农作物,导致生态系统单一。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一旦出现农业病虫害,将会迅速发展,对此类农作物带来巨大伤害。所以,需要选择多样化的种植方式,在一定的区域里合理地规划农作物种植,使得这些农作物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彼此之间能够起到抑制害虫侵害的目的。此外,在安排农作物种植时也要考虑到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结合不同农作物的种植与收获时间,合理规划种植,以达到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目的[1]。

2.2加强管理,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在选择种子与树苗的时候,要优先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禁止选择转基因品种。确定种子及树苗以后,要及时对种子进行处理,通过温水浸泡去除那些带有病虫的种子,然后通过晾晒增加种子质量。在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规划种植制度,尽量避开病虫发生高峰期,选择害虫与益虫同步生长的时期进行种植,也可以是气候条件不符合害虫生长的时期。在完成播种之后,要及时喷洒治理病虫害的药物,将病虫害扼杀在萌芽中。待植株生长到某一高度时,要对枝杈进行合理修剪,及时定花定果,去除带有虫害的枝杈,加强田园管理,确保作物生长场所干净卫生。

2.3合理选择防治措施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都是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通过大量施加化学农药杀死害虫,尽管见效快但也存在很多弊端。首先,化学农药中存在大量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物质,人们一旦食用含有残留农药的食物,身体状况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安全;其次,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也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威胁,破坏生态系统,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如果选择生物防治的方法,能够有效避免以上问题。比如在农作物种植区域内,养殖一些鸡、鸭等能够捕捉害虫的家禽,可以有效地防治农业病虫害。其次也可以根据病虫的趋性,在种植农作物周围设置灯光,这样集体捕杀害虫,可有效控制病虫害[2]。

2.4提高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

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农业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农业技术人员要加强研究、深入群众、走入田间,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沟通,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归纳总结出当前农业病虫害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些难题,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培训、讲座,或者是通过发放宣传单的方式,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部门要定期组织技术研究人员参与培训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养指导,增强他们对先进农业知识的利用率,加强研究,以找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防治病虫害。

2.5综合治理病虫害

对于有机农作物中产生的病虫害,可以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来达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农业种植中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主要从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着手:首先,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思考。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化学农药破坏环境生态平衡及土壤质量。采取物理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不仅不会污染环境,还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数量。其次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讲,病虫害防治并不是根除一切病虫害,实际上也达不到这一点,所以只需要控制好病虫害,使其不会危及到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即可。总之,从长远的角度看,有机农业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但面对我国的实际现状,在发展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大量耕地被重金属污染。为此应积极改进种植策略,努力发展有机农业,加强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工作,在不破坏环境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友见.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9):70.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范文6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业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092-2

当前,农作物病虫害已成为我市粮食增产的限制因素,而构建新型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能力,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植保防灾减灾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同时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减轻高毒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性农药中毒事故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我们植保工作今后的一项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

1 基本情况

吉林市常年种植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面积近950万亩,果树、蔬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面积近158万亩,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有317种之多,危害严重的有30余种;农田杂草204种,常见的有30余种;农田害鼠17种,优势鼠种为6个。年均农作物各类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达到了1015万亩次,防治面积达2293万亩次。同时,灾变规律也有明显的变化,突发性、暴发性、流行性病虫害发生面广、危害严重,新发现病虫害种类不断增加,一些次要病虫害已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常发性病虫害居高不下,危险性病虫发展速度加快,农田鼠害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发周期。恶性杂草、抗性杂草以及阶段性干旱等因素造成的草荒现象也很严重,这些农业有害生物的频繁发生,对我市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而农民千家万户小规模的分散防治,无序用药或随意加大农药用量及次数,不仅农药利用率低,防治水平差,而且还增加很多生产成本;另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当前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幼、妇”人员,劳动强度日益突出,为此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意义十分重大。这就要求植保工作者要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引导、扶持与管理,推进基层植保服务组织和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治专业队伍建设,逐步建成以县级植保站为指导,以乡镇农技站和农药经营组织为主体,以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治专业队为带动的农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我市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水平。

2 专业化防治现状

在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指导和支持下,我市现有各类专业防治组织174个,其中注册组织123个,防治队员1560人,防治面积近30万亩次,占全市防治面积的1.4%。从现状看,我市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才刚刚起步,需要做大量的引导、扶持和管理工作,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专业化防治组织及队伍。目前,我市专业化防治组织有以下几种形式:

2.1 植保专业化防治协会型

这是我市开展专业化防治的主要形式。其工作方式是,植保技术人员下基层开展病虫害调查及时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预测预报,并指导农民进行统防统治。植保专业协会由县植保站、乡镇农业站、机械防治人员组成,由协会指导专业队,实行三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将机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实行植保技术人员、专业防治队、机械防治人员分级负责,并明确三个层次的责、权,利,从而调动专业队员与农户的积极性。

2.2 植保专业化防治股份公司型

通过组建“植保专业化防治股份有限公司”形式,采取股份制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实行企业化管理。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农药定点销售和配送,把病虫害防治技术、专业人才、植保机械整合在一起,发挥综合优势。目前全市共成立注册股份公司型组织190家,对促进专业化防治发挥较大的引导推动作用。

2.3 农药经销专业化防治型

一些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药经销商为扩大经营规模、增加生存空间,自发购置机动喷雾器,开展农药销售病虫害防治一条龙服务,收取农药费和用工费,带动农药经销,也促进自身发展。为提高农药经销商的专业素质,我们每年都开展农资营销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农资经销商的专业技术水平,保证了开展专业化防治效果。

2.4 临时组建专业化防治型

许多农村出现了有几个人组成的病虫草害防治队伍,一般4-5人,最多的不超过5人,多为临时性的。一般拥有3-4台机动防治机械,属于带头人所有,实行自主管理、流动作业。经营方式为收取用工费和农药成本费,用工费一般在每亩3-4元,作业对象多为水稻病虫害、玉米化学除草等,每个队伍年防治面积在2000亩左右。但是由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防治效果较差,甚至出现药害等严重后果。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财政投入不足,防治经费短缺

近几年国家在农作物种植上,进行了良种补贴、大型机械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唯独没有病虫草害防治补贴,各级财政对病虫草害防治的投入很少,影响了防治队伍以及防治体系的建设。也由于投入不足,防治机械更新换代较慢,机动机械存有量仅450多台,而又多为前几年开展统防统治项目补助时购置的机械,时下设备严重老化,已经满足不了生产需求。

3.2 技术力量不足,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我市植保技术人员有306人,平均每人每年要承担约3.6万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指导工作,很难满足防治要求,达到防治效果。有些上级行政机关借调技术人员现象较多、时间较长,人员流动性大,工作时常出现空挡。而具备本专业技术人员仅有282人,且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难以保证,技术宣传、田间指导明显跟不上,很多工作无法开展下去。除专职专业技术人员外,目前其他从事专业化防治队伍人员文化程度大多数是初中毕业在家多年务农的农民,年龄均在40岁以上,基本未接受过较正规系统的教育培训,仅凭多年的务农经验开展防治工作,很难满足科技含量很高的防治工作需要。

3.3 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长远发展规划

主要表现是,服务方式不够规范,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收费标准五花八门,服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同时缺乏高效施药机械,药械维修人员也少得可怜,服务体系明显滞后发展需求。

4 今后发展思路

4.1 建立健全专业化防治体系

进一步加大推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的力度,积极探索专业化防治的新模式,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农民为主体,通过政府引导、植保部门支持、农民自主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形式,支持专业队伍发展壮大。同时加快制定出台各项管理章程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专业化防治体系,全面推进 “组织体系、责任体系、保障体系、培训体系、考核体系、淘汰体系”的建设。即组织体系建设以完善市、县(市、区)、乡镇三级专业化防治服务网络为主,提高基层防治队伍整体业务素质;责任体系建设应在主导产业中设立植保专家和专业化防治指导员,乡镇设立责任人员,并确保基层人员工资福利足额落实到位;培训体系,根据发展制订专业化防治人员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人员综合能力;考核体系,建立专业化防治人员考核机制,将工作量和工作业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服务对象的评价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淘汰体系,对不适应岗位需要的,服务对象不满意的人员进行及时通报或调整。

4.2 不断加大投入扶持力度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既要有科技支撑,又要有资金保障。一方面要保障植保测报经费,提高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使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另一方面应积极申请财政扶持资金,充分利用国家有关项目资金,改善植保机械,增加植保机械的拥有量,实行项目带动、行政推动、政策促动,不断发展壮大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4.3 加强专业队人才培养和培训

加强对专业化防治队人员的培训,植保部门要采取集中和分散培训的方式对每位专业机械防治人员进行综合培训,在上岗工作前对本区域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常发病虫害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时间、防治药剂、防治技术等进行培训,提高专业防治队伍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病虫害防治质量和效果。

4.4 进一步提高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