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1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

1 大豆主要病害及防治

1.1 大豆灰斑病的防治

大豆灰斑病表现在幼苗子叶上有圆形或半圆的褐色斑痕,成株期的叶片病斑颜色从一开始的绿圆斑会发展为叶边缘褐色,叶中为灰褐色的斑痕,形状酷似蛙眼,所以又叫做蛙眼病。有的也会长成不规则的病斑形状。大豆灰斑病主要是危害成株期的叶子,有时作物的苗、茎、种子也会受到感染,最后导致作物病死。病害严重时病斑就布满叶面,整个叶面被斑痕覆盖,最后导致叶片枯萎脱落。生于作物茎部的斑多是椭圆形或者纺锤形,种子上的病斑同叶片相似,也是圆形或椭圆形的蛙眼状。

防治方法:(1)湿润多雨的地区,用50%福美双或50%多菌灵拌种,每100公斤种子用药0.3公斤;(2)针对感病品种,常用药剂有40%多菌灵胶悬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00克,或50%甲基托布津100克,兑水80公斤~100公斤喷雾。视病情发展,间隔7天~10天,共喷2次~3次。

1.2 大豆霜霉病的防治

大豆霜霉病的表现是在作物第一片真叶展开后,叶面叶脉两侧开始出现绿斑,成株期叶面会出现圆形或者不规则的班痕,并有黄绿色点分布于叶面,边缘较模糊,之后点变为褐色,叶片的背面有灰色霉层。大豆霜霉病主要是危害幼苗、叶子和豆粒。有病的豆粒表面会有灰色的霉层,里面有大量致病的卵孢子,卵孢子可以在种子和叶子霉层立过冬,一直到第二年又称为传染源。发病期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每年7、8月多雨年份是高发期。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优质种子,排除有病的种子,选择好的品种。实行2~3年轮作。(2)药剂防治。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

1.3 大豆菌核病的防治

大豆菌核病的表现是开始从植物的主茎部位往下一段距离开始发病,发现呈不规则形状的水渍状斑痕,呈浅褐色或者类似白色,从病发部位向上或向下蔓延,导致发病处蔓延上部枯死,易造成茎折断。潮湿时病患处有白色丝絮状菌丝,向上产生黑色菌核,最后导致主茎变空,使整个菌核充满主茎,致使作物发生枯死。

防治方法:1、病区必须避免大豆连作或与向日葵、油菜轮作或邻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一年以上即有明显效果。2.对于发病的田地翻土时要注意将表层土的菌核翻入土内;烧毁残茎减少感染可能。注意田地的平整和排涝情况,以防通过流水传播。4、菌核萌发出土后至子囊盘形成盛期,于土表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约30克~60克,加水40公斤~50公斤喷雾。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或30%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克,加水50公斤也有良好效果,但喷洒已经发病的作物表面效果不佳。

2 大豆主要虫害及防治

2.1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轮作,适时收获,及时拉回场院。(2)药剂防治。用5%甲拌磷颗粒剂750~1000克拌土10千克,8月10日前后,撒于田间,每4垄撒1垄,或用80%敌敌畏乳油,每667平方米用100毫升,浸蘸20厘米长高梁茎秆或玉米茎秆50根,每隔5垄插1垄,每走7~8步插1根。

2.2 大豆根潜蝇的防治

防治方法:用药剂拌种预防幼虫,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量的0.7%拌种,兑水喷雾,边喷边拌。如拌大豆种子100千克,用0.7千克药,兑水4千克,用喷雾器喷雾,边喷边拌,摊开晾开。成虫发生盛期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667平方米喷药液40千克。

2.3 黑绒金龟子的防治

黑绒金龟子基本都是危害幼苗,咬噬生长部位,严重的可以将幼苗吃光或者咬断苗茎。

防治方法:可用2.5%敌百虫粉剂喷撒,每667平方米2千克:或用2.5%敌杀死、5%来福灵、2.5%功夫等药剂,每667平方米15~20毫升,兑水40千克左右,喷雾。

3 结束语

总之,要想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就必须用科学合理的方式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对于大豆种植者来说,要熟悉大豆病害和虫害的症状,摸清规律,对其发生、发展及危害严重性有准确的掌握,确立严谨的植保策略,合理运用生物、化学、物理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根本防治,这样才能达到产出优质大豆,提高产量的目的。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2

一、大豆孢囊线虫病

1、症状识别

在大豆整个生育阶段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子叶及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期发病,植株矮小,叶片变黄,叶柄及茎顶端失绿呈淡黄色,开花推迟,结荚小而少;发病严重时茎叶变黄,叶片干枯、脱落,大豆成片枯死,似被火烧焦一样,因而有火龙秧子之称。根部被线虫寄生后,根系不发达,侧根减少,须根增多,根瘤少而小,并在根系上着生许多白色或黄白色小颗粒,即孢囊。

2、综合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①轮作。大豆与高粱、玉米等作物实行3~5年轮作,能有效地控制孢囊线虫病发生。②种植抗病品种。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大豆品种对该病的抗性差异很大。在孢囊线虫病重发生区,采用抗线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病办法,如抗线1号、抗线2号、嫩丰15等抗病性较强。③及时更换品种。在没有适宜抗病品种的情况下,品种一年一换可改变微生物环境,减轻病害发生。④增施肥料。增施底肥和种肥,促进大豆健壮生长,增强植株抗病力,可相对减轻损失。苗期叶面喷施硼钼微肥,对增强植株抗病性也有明显效果。土壤干旱有利于大豆孢囊线虫的为害;适时灌水,增加土壤湿度,可减轻为害。

(2)化学防治。①用35%多克福种衣剂拌种,药种比为1∶70。②用35%的甲(乙)基硫环磷按种子量的0.5G拌种。③用5%的甲基异硫磷颗粒剂120kg/hm2用细土拌匀后施入表层20cm土壤中。

(3)生物防治。应用大豆保根菌剂进行防治。它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研制的最新成果,主要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兼防大豆根腐病,并对解决大豆重迎茬障碍有一定效果。使用方法:按1500mL/hm2的用量,将菌剂与大豆种子倒入容器中充分混合,使菌剂均匀包衣在种子上,阴干后(一般30min)即可播种。

二、大豆菌核病

1、症状识别

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从幼苗到成株均有发生,尤其是结荚后危害严重。主要侵染大豆茎部。田间以植株上部叶片变褐枯死最先引人注意。此时病株的茎部已断续发生褐色病斑,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成为菌核。纵剖病株茎部,则见内有黑色鼠粪状菌核依次排列。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茎中空皮层往往烂成麻丝状,病株外部的菌核颇易脱落。荚上病斑褐色,迅速枯死不能结荚,最后全荚呈苍白色,轻病荚虽可结粒,但病粒腐烂或干缩皱瘪。

2、综合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①精选种子。将种子间混杂的菌核除净。②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③深翻。将落入田间的菌核埋入土壤深层,覆土10cm以上,菌核便不能形成子囊盘,从而抑制菌核萌发,减少初侵染来源。④排水与施肥。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勿过多施用氮肥,可减轻发病。⑤铲趟。在菌核萌发期铲趟,能破坏子囊盘,减轻发病。

(2)化学防治。喷药防治应在大豆菌核侵染前施药预防,才能收到好的防治效果,即发病初期用药,最迟封垄前要及时喷药。①喷洒25%咪鲜胺1?500mL/hm2;②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50g/hm2对水300kg/hm2,均匀喷雾,隔7d再补喷1次防效更好;③用50%速克灵1?500g/hm2对水喷雾。

三、大豆根腐病

1、症状识别

从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被害部位为主根,一般初发病斑为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以后迅速扩大呈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大斑,病重时整个主根变为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病部细缢,有的凹陷,重病株侧根和须根脱落使主根变成秃根。一般根部受害,病株地上部长势很弱,叶片黄而瘦小,植株矮化,分枝少,重者可死亡;轻者虽可继续生长,但叶片变黄以至提早脱落,结荚少,粒小,产量低。

2、综合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①合理轮作换茬。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②加强田间管理。进行深翻,合理中耕培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③增施肥料。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2、化学防治。①种子处理。可用种子量0.5%的50%多福合剂或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拌种。②在大豆生长期发病时,用菌克毒克260~300倍液900~1200mL/hm2加300~500倍液小叶敌600mL/hm2叶面喷洒。

四、大豆褐杆病

1、症状识别

大豆褐杆病也叫大豆疫病,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病菌可侵染植株的根、茎和叶部,导致根腐、茎腐、植株矮化、枯萎和死亡。幼苗期:幼苗出土前后猝倒,根及下胚轴变褐、变软,真叶期被害幼苗茎部呈水浸状,叶片变黄,严重者枯萎而死。成株期:往往在茎基部发病,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下扩展,病茎髓部变褐,皮层和维管束组织坏死,叶柄下垂但不脱落,呈倒八字型,根部受害变黑褐色,病痕边缘不清晰。

2、综合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要求5年内不允许种植大豆、菜豆、豌豆等大豆褐杆病菌寄主作物。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3

[关键词]大豆 病虫害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302-01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大豆种植在农业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但是,我国大豆产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因素、病虫害因素等。对于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我国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应加强对大豆病虫害的防治。

1 大豆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1 防治措施落后

大豆病虫害一直是影响大豆产量的最为不利的因素,它的发生面积非常广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豆病虫害面积至少占种植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目前,我国在治理大豆病虫害的主要方法还是采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其主要问题就是虽然一些农户有防治病虫害意识,但选择的防治时机不恰当,药物用量也不是非常合理,选用的药物是陈旧药物,这些药物存在诸多缺点,比如药物陈旧在病虫中已经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药物毒性很大,药物药效较差,不能够达到除病和杀虫的效果。这些缺点会导致整体的用药效果差,会耽误杀虫除病的时机,也会提高除病杀虫的成本,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另外,我国农药市场较为混乱,这给病虫害防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很多农药不是正规厂家生产,对农药的使用┝勘曜⒉幻魅罚最终使得大豆病虫害防治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1.2 整体政策存在问题

我国对于大豆种植的整体政策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政府对于大豆病虫害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很好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对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治理和防治。很多大豆种植农户的综合素养水平相对较低,知识量比较少,学习能力较低,在实际操作中大多仅仅强调“治”,而忽视了“防”。很多农民受自身观念的影响,往往等病虫害发展起来后再进行治理,极少预防。这不仅延误了防治时间,还会增加治理成本。根腐病、孢跋叱娌 ⒌叵潞Τ妗⒋蠖故承某妗⒋蠖够野卟《际浅<的大豆病虫害,而且大豆种植时存在重茬会增加大豆病虫害的发病几率。因此大豆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2 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 综合性治理

大豆病虫害顾名思义包括两类,即病害与虫害。常见的大豆病害包括大豆灰斑病、大豆霜霉病、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菟丝子病、大豆根腐病等。大豆常见的虫害包括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食心虫、大豆根潜蝇等。大豆病虫害防治还要依靠化学、物理及生物防治方法,防治工作展开之前要使用测报仪器对田间进行观测和调查,以掌握准确的大豆病虫害发生的动态,再根据病虫害的动态和势态开展病虫害防治,选择种子和种植技术,有效地进行整体的休整,对病株和生虫植株进行清理等。在大豆的选用上有两种主要途径:一种是选用自留的种子,在选用自留种子时要选用饱满的、颗粒较大的、没有遭受病虫害的种子。另一种是选用市场上售卖的大豆种子。要合理轮作换茬。与禾本科作物实行 3年以上轮作,一些害虫通过病残体土内越冬,还有一些病害通过土壤传播。针对这类病虫害实施轮作换茬可有效减轻危害,如田间发现胞囊线虫病,则要适当进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进行深翻,合理中耕培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如播种后需喷施苗前除草剂,可对播种深度做适当调整。田间管理过程中要增施有机肥,提高氮磷钾等肥料的使用比例,控制氮肥施播量,否则氮肥施播过多会导致植株徒长、晚熟等。田间管理作用非常重要,合理的田间管理可明显提高大豆产量。而田间管理主要包含了中耕除草、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以及清除田间病残体等内容。除了上述农业防治措施外,大豆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出现不同的病虫害还需要化学防治,以保证大豆生长良好,比较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就是杀虫剂。这种防治措施效果理想,而且起效很快。要对不同种类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理,针对大豆霜霉病,使用适量瑞毒霉(甲霜灵也可)拌种,直接提升防治效果;针对大豆蚜虫以及红蜘蛛等,使用具有良好内吸效果的种衣剂进行拌种操作,直接提升种子抗病虫害综合能力;针对根腐病以及包囊线虫病等,可以使用适量多克福种衣剂,严格依照科学比例配比使用;对大豆灰斑病和褐斑病等真菌病害在大豆花荚期初见病斑时用多菌灵胶;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和斑疹病防治用代森锰锌、可杀得、农用链霉素等药物喷药。防治应在大豆菌核侵染前施药预防,才能收到好的防治效果,即发病初期用药,最迟封垄前要及时喷药。不过这种措施可能会或多或少有缺点存在,可能会对土壤以及水源形成污染,存在安全隐患。此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在田间释放食心虫的天敌――澳洲赤眼蜂,以降低病虫害的危害。这种防治工作是在整个过程中进行防治,能够有很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2.2 加强农户的防治意识

假如种植农户对于病虫害防治没有正确的意识,仅仅采取被动的防治措施,可能会导致病虫害的防治效率大大降低,[1]已经发生严重的后果再去抢救,往往后悔已晚,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进行预防和治理工作。提高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还要选择优良的大豆品种,优良的大豆品种拥有较好的抗病能力。对于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应当采用先进的理念,也就是说要进行大豆有机的种植方式,同时要发展大豆生产的绿色农业。改良种植大豆的土壤,建立绿色的生态系统。要合理密植,适时早播,对出现芽干、坏种的地块要及时坐水补种[2];不能将大豆种植在土地肥效较差的岗坡地或者病虫害发生几率大的地块,尽量选择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平川地或者二洼地来种植;出苗后,对缺苗断条或发生虫害的地块应补种早熟品种并进行药剂防治。大豆种植要根据当地气候掌握种植时间,尽可能地做到适时早播。一般情况下,当地温稳定通过八摄氏度时就可以抓紧种植了,而且种植时要保证机械的精密点播,保证最佳的株行距与合适的播种深度。同时,在对大豆病虫害进行治理时,要着重治理大豆内在的本质问题,找准病因、对症下药、综合治理。在防治过程中,如果发现一株出现病虫害,就要对周围的一片区域进行防治,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防治效果。伴随着如今不断提升的科技发展水平,有很多农户在田地间设置了测报仪器,随时掌控大豆出现病虫害的规律以及动态情况,这给病虫害防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总而言之,大豆病虫害给我国农业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必须加强对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改善现有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应当针对于不同地形、不同种植环境、不同作物类型采取不同的病虫害治理方案,注重交替合理使用大豆病虫害防治的药物,设计科学且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规划,保证我国大豆的年均产量有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4

[关键词]大豆种植 农作物 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C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286-01

大豆是我国传统的农作物,有着重要的食用和经济价值。要实现我国大豆生产和相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运用先进的大豆种植措施、掌握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大豆的质量和产量。

一、大豆科学种植技术

大豆种植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农业科学技术,通过改善大豆的生长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将预防虫害发展放在首位。

1、科学实施轮作

对大豆的土传病(根腐病、和某些通过越冬的病残体的病害.以及在土里越冬的害虫f比如豆黄蓟马等1而言,三年轮作方式可有效降低其危害目前被大力提倡的米一米一豆,米一豆一马铃薯.还有麦一杂一豆等轮作方式都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发生概率在已经出现过胞囊线虫病的大豆田地.必须实行五年以上的轮作才能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对于发生严重的食心虫灾害的地块.同样应该实施轮作.不过需要保证种植大豆的地块至少离前一年种植的地块有一千米的距离

2、清理病株残体

在大豆收获后应清理田间的病株残体.尽早翻地.使病残体深埋并加速菌体消亡:还可以进行耕翻把害虫翻到土表.然后经过耙,压.机械损伤等措施以及日晒.雨淋与天敌食取等自然因素提升土壤害虫死亡率.以降低次年害虫的发生状况。

3、选择检验合格的抗病虫品种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病虫害情况.

选择高产抗病虫的大豆种植在外地调种必须明确品种产地的病虫害发生状况.对预选品种进行严格检验.在种子里发现菟丝子.野燕麦以及菌核等时.应严禁其作为种子调用或调出.尤其不能从胞囊线虫危害严重的地区调种.因为部分混有土块的种子可能会携带胞囊线虫

4、科学进行栽培管理

(1)播种。要防止根腐病情况加重,必须避免大豆的播种过早或者过深。一般在离土表5厘米、土温保持在6~8oC时进行播种。要注意播种时土壤的湿度,保持湿度充足,同时避免在排水效果不好的低洼地播种。大豆种植要符合大豆品种的性质进行科学密植,播深通常在4-5厘米。计划播种后出苗前使用除草剂时,可以将播种深度适当加深,防止发生因为播种过浅而出现药害。

(2)施肥。加大有机肥量,科学施肥。对氮磷钾配比要适当.不能只施用较多的氮肥.避免出现贪青徒长.易倒伏和晚熟现象提升大豆的对病虫的抵抗力,使其在全部生育期间都可以健壮发育。

(3)中耕。大豆生产时,必须最少中耕两次,如果存在根腐病情严重的情况,还要结合苗情适当提前实施。中耕能使土壤的通透性更加良好,促进温度升高生成大量新根。中耕时间最佳在7月下旬、8月上下旬各一次,使食心虫的羽化孔堵塞,制止其成虫。中耕前要全面掌握豆田草情和虫情,确定合理方法。

(4)依据大豆在生育期间内的状况调查.采用较灵活的辅助手段。比如,在连雨天气里应当注意排涝.人工清理后期出现的大草。

(5)早翻。比如在三角平原豆茬地上种植早熟的小麦.应尽量与8月上,中旬前收割小麦并及时进行翻地.能够实现对食心虫的幼虫和蛹的杀伤.令其成虫无法出土和产卵.可有效降低食心虫的危害。

二、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大豆生长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对大豆产量的提高效果明显。常见的大豆病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豆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影响大豆的植株,使大豆的幼苗、叶、籽粒受到威胁。种子发芽后,霜霉病会沿着绿叶开始生长,叶脉两头出现褐绿色斑块。幼苗期的叶子窄小,斑块不容易被肉眼察觉,当大豆发育成植株时,霜霉病会伴着叶片长成不规则状或者圆形,边缘长出黄绿色斑点,叶子背面呈现出灰白色霉层。大豆开花、结子后,霜霉病会在籽粒表面生成灰白色菌丝层,产生许多含有病菌卵子的孢子。霜霉病一般出现于7、8月份的雨季。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技术:

(1)农业防治,这种防治方法是通过选择一些抗病性强的种子以轮作的方式种植。

(2)药剂防治。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田间发病时可用乙磷铝300溶液或甲霜灵800倍液喷洒,每667平方米用药液40千克左右。

2、大豆出苗前科学使用除草剂

杂草也是威胁大豆生长的一个不利因素,相应的大豆除草剂种类繁多,构成的化学物质和原理也不同。有的除草剂使用效果不佳,除草不净、污染土壤和环境、危害大豆作物本身。因此要结合本地实际合理使用除草剂,尽量降低副作用。在大豆出苗之前可以使用广灭灵和普施特,这两种除草剂对阔叶杂草效果明显,却不适应本科杂草。乙草胺和都尔主要针对除禾本科杂草,同时与除阔叶杂草的豆磺隆或者富克一起用。

3、科学防治大豆蚜虫

大豆蚜虫俗称腻虫、蜜虫。多集中在大豆的生长点、顶叶、幼嫩叶背面,刺吸汁液危害。造成叶片卷曲、植株矮化、降低产量,还可传播病毒病,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此虫6月中下旬开始在大豆田出现,高温干旱时危害严重。大豆蚜虫全年迁飞扩散有4次高峰;第1次是在大豆苗期,第2次是出现在6月上旬,第3次出现于7月中旬,第4次是在9月上旬。一般应在7月上旬进行防治最为适宜。防治方法:药剂防治为主,用40%乐果乳油800倍,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10%溴氟菊酯乳油每667平方米15-20毫升,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10克,兑水40-50千克喷雾。

4、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大豆食心虫是咬食豆粒的小红虫。幼虫钻入豆荚,咬食荚中的嫩豆粒,可吃掉半粒豆,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幼虫在豆地结茧越冬。第2年7月下旬变成蛹和

蛾子,飞到豆荚上产卵,7-8月份降雨量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发生。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轮作,适时收获,及时拉回场院。

(2)药剂防治。用5%甲拌磷颗粒剂750-1000克拌土10千克,8月10日前后,撒于田间,每4垄撒1垄,或用80%敌敌畏乳油,每667平方米用100毫升,浸蘸20厘米长高梁茎秆或玉米茎秆50根,每隔5垄插1垄,每走7-8步插1根。

5、大豆根蛆的防治

大豆根蛆又叫大豆根潜蝇。只危害大豆和野生大豆。幼虫咬食大豆幼苗根部,形成蛆道,并排泄粪便,造成根部腐烂、豆株矮小,被害严重的豆苗枯死。此虫一年仅发生一代。以蛹在大豆根皮肿瘤或土缝内越冬,来年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在大豆根处产卵,孵化出幼虫,危害豆苗根部。防治方法:用药剂拌种预防幼虫,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量的0.7%拌种,对水喷雾,边喷边拌。如拌大豆种子100千克,用0.7千克药,兑水4千克,用喷雾器喷雾,边喷边拌,摊开晾开。成虫发生盛期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667平方米喷药液40千克。

总之,大豆的科学、高效种植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需要我国农业部门、广大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要掌握害虫的生活特性与发生规律,便于及时用药控制害虫大规模蔓延,改进技术和手段,精细操作,提高大豆生产的效益。

参考文献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5

【关键词】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大豆是我国的传统作物 , 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拥有极其丰富的食用价值 , 蕴含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 , 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近几年,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药物的滥用 , 大豆种植面积虽然不断增加,但同时出现了许多的大豆病虫害,大豆产量逐年递减,每年都给农民造成极大的损失,因此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急需改进,以增加粮食产量。

1、 大豆病虫害的种类

1.1 大豆根腐病

大豆根腐病是我省大豆产区主要的根部病害,发病症状为种子腐烂,受害的种子变软,不能发芽,表面有一层白色的霉层。种子萌发后腐烂,幼芽变成褐色并产生畸形,最后枯死腐烂。幼苗根部腐烂,在苗的根部产生不规则的浅褐色病斑,或梭形红褐色或暗褐色大斑、条斑,主根和侧根变黑、腐烂。在苗期发病严重的导致田间保苗数减少;成株期由于根部受害,影响根瘤的数量和生长,地上部生育不良,植株矮小,影响结荚数与千粒重,造成严重减产。

1.2 大豆胞囊线虫病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通过田间农机具、土壤、植物病残体、动物粪便或者带菌种子等传播的土传病害。其主要危害部位是大豆根部,根尖部位尤为明显。感病植株的根系萎缩,肉眼可见节状瘤,而根瘤稀少。发病比较严重的还能在根部产生一些浅色的小颗粒,这就是线虫的胞囊。随着危害程度的加剧,后期胞囊颜色变为褐色。胞囊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很强,其危害重,寄主范围广,传播途径多且存活时间长。

1.3 大豆蚜虫

大豆蚜虫又称为腻虫、蜜虫,属同翅目蚜科,其群集于被害植株的嫩叶背面、幼茎及生长点等处刺吸汁液,最终导致叶片卷曲、植株矮化、产量降低,还可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病。

大豆蚜虫繁殖能力很强,一个雌虫能繁殖 50 ~ 60 个,在条件适宜情况下,小蚜虫约经 4 ~ 5 d 就能产仔,全年在大豆上可繁殖15 代之多。此虫6 月中下旬开始在大豆田间出现,遇到高温干旱的天气危害会更为严重。

1.4 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又叫豆荚虫、小红虫,成虫为暗褐色小蛾子,体长 5 ~ 6 mm,幼虫钻入豆荚内,咬食荚中的嫩豆粒,甚者可吃掉半粒豆,大大降低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成虫羽化后成群飞翔,然后落于叶面交尾。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幼虫在豆地结茧越冬。第2年7月下旬变成蛹和蛾子,飞到豆荚上产卵,在7月末始见成虫,8月中旬为危害盛期,约 1 个月。当成虫雌雄比接近 1:1 时,达到防治时期。

1.5 大豆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危害大豆植株的幼苗、叶片和子粒。通常出现在第一片真叶展开后,沿叶脉两侧出现褪绿斑块。叶片表面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不清晰的黄绿色星点,后变褐色,叶背生有灰白色霉层。病粒表面粘着灰白色的菌丝层,里面含大量的病菌卵孢子。病菌以卵孢子的形式在种子上和病叶里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菌源,多雨年份病情严重。

2、防治措施

2.1 大豆根腐病的防治

(1)选育对致病菌抗性及耐性较好的品种。抗病品种可完全控制病害,并且其抗性基因易于遗传,此外,利用多个抗性单基因系的品种可以延长其抗性保持年限。

(2)合理轮作。大豆根腐病主要是由于土壤带菌,与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实行 3 年轮作可有效预防。结合轮作倒茬,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3)细致整地,减少田间积水,使土壤保持质地疏松,透气良好。研究表明,免耕法和水土保持耕作法对于土壤中的大豆根腐病菌可有效的分离。

(4)化学防治。随播种时施入甲霜灵颗粒剂,可以防止大豆根部被侵染;或者每隔几年用氯化苦和棉隆等化学药剂对土壤进行熏蒸处理,也是防治的重要措施。

2.2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

(1)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病、耐病品种是目前防治大豆胞囊虫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不同生态区应根据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及生育期进行选择。

(2)轮作倒茬。目前,对于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大豆与禾本科作物棉花等非寄主作物轮作,而且不能小于 3 a。加强田间管理,排涝防旱,提高作物长势,可减轻发病。

(3)化学防治。结合土壤消毒药剂对其进行消毒,化学药剂防效最好的是涕灭威 30 kg・hm-2,防治效果可以达到 70%以上,高剂量种衣剂的防治效果也可达到 604%以上。

(4)生物防治。目前,国内已开展了针对胞囊分离菌的研究,并筛选出防治胞囊线虫的保根菌剂,其盆栽及田间试验的防治效果都较为明显。

2.3 大豆蚜虫的防治

(1)除草。可通过及时清除田块周围的杂草及其它虫卵可以存活的植物,减少虫源。除草也可有效清除一些病虫害的寄主,降低田间湿度,对病情的缓解有较大的作用。

(2)生物防治。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小花蝽、烟蚜茧蜂、菜蚜茧蜂、蚜小蜂和蚜毒菌等蚜虫的天敌来控制蚜虫。

(3)化学防治。发病较严重的地块可以采用乐果乳油等防治;当田间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也可用 40 %毒死蜱乳油喷雾。

(4)利用银灰色膜避蚜和黄板诱杀。

2.4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

(1)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实行大面积轮作,避免重迎茬。秋季及时耕翻土地,减少越冬虫源。

(2)化学防治。试验表明,功夫菊酯、来福灵、敌杀死三种药剂能够稳定控制大豆食心虫虫食率的增加。

(3)生物防治。主要利用螟黄赤眼蜂和白僵菌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 刘培源. 浅谈黑龙江常见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 [J]. 农民致富之友. 2014 (14)

[2] 杨万风,刘艳,刘翔,邵沛泽,谌运清,赵文军. 大豆携带菜豆晕疫病菌PCR检测技术研究 [J]. 植物检疫. 2014 (06)

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大豆;栽培技术;优质;高产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38

前言

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大豆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世界各地的大豆种植大多是源于中国,于2500年前我国大豆种植传入朝鲜,之后,在公元 17世纪继而传入印度尼西亚,后续扩展到西欧和美洲等地方。18世纪40年代年传入法国,并在法国巴黎的植物园种植成功。90年代传入英国,经过多次不断的尝试种植后得以应用于生产。19世纪30年代,美国对大豆的试种获得成功,9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引种驯化和选种,20世纪初才开始大面积种植。截止目前,大豆的种植在南美洲已有100a的历史[1]。

大豆是一种豆科植物,大豆的叶片呈双叶常绿生长。我国大豆通过种子的外观将大豆分很多类,如黑豆,黄豆等,依据种类的不同大豆的营养价值和含量也不同。在大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营养元素及维生素等。其含有30%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其中的乳糖、少量粗纤维及少量的淀粉,是大豆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喜爱的食物。大豆中的含有的蛋白质在40%左右,其脂肪含量在20%左右,是小麦、玉米和稻米的2~4倍,且含有较高的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被称为“完全蛋白”[2]。在大豆中黑大豆的营养价值是最高的,而最常见的黄豆,很久以前黄豆就可以被制作成豆制品,如豆浆、豆腐等。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大豆食用油,黄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大豆加工后的废渣也是具有很高价值的家畜的食料,不仅能加快家畜的成长速度,也能够提高家畜的产肉量和肉的质量,对于蛋类和牛奶类的营养价值也有一定的提高。大豆不仅在饮食上,家畜的饲养上又很高的价值,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油漆、塑料、人造羊毛、人造纤维、脂肪酸、墨、胶合剂、代乳粉、卵磷脂和人造黄油等生产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因此,探究高效优质的大豆种植技术,对于提高我国大豆产量,提高大豆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大豆的生产、食用和经济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基本措施

1.1 选种及种子前期处理

优质种子的选择对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优质的种子比普通的种子要增产20%左右。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及质量,在选种子的过程中,要选择经过农业部实验并推广的,并在本地表现较好的,国家规定的高产优质品种,这样其植株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会更强,具有高产和优产的潜力。

品种选定后,对于种子播种前的处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播种前一定要对种子进行仔细的甄选,排除被虫子损坏,破损的以及带有病斑的种子,重点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以提高大豆的发芽率,保证后期出苗率和幼苗的质量。

1.2 种植时间及种植密度

大豆的栽培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而大豆的主要产区是在东北松辽平原和黄淮两地。最大的产区是东北。尽管多年的种植各地都有大豆的种植季节,但是随着大气变化,播种期也不是存在一定变化的,种植的时间也要依据当地当时的季节气候,土壤温湿度合理安排,一般在土壤温度在7~8℃时进行播种。

种植密度对大豆的产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单位面积的植株数决定单位面积的产量,但是过于密集的植株会影响单个植株的生长发育,同时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因此合理规划植株密度,既能够充分的利用土地也会提高大豆产量。植株的密度可以根据当地的光照及土壤情况、品种特点和采用的播种方法,结合选取的种植技术方法进行调整,种植密度,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提高果实的饱满度。一般对于土壤肥沃的区域,选取的品种分支多的情况下,保证每667m2的苗数在0.8~1万株最为适宜,土壤肥沃的土地植株密度一般适宜稀不宜密,若是土壤贫瘠的话就应该增加植株数量,加大种植密度。

1.3 大豆的栽培模式的选取

随着大豆种植的推广及种植技术的提高,现在应用于大豆种植的种植技术主要有垄上精量点播、等距穴播栽培、波浪冠层、大豆两垄一沟、窄行密植、垄三及原垄播种等方法。

1.3.1 “垄上精量点播”栽培模式

该方法将点播和摆种2种技术有效的结合,在秋翻耙的基础上,剔除茬子,在原来的垄上精量的点播,该种方法播种的种子数量均匀,施肥也可以集中操作。这种双行精量的方法很好地提高了大豆的产量。

1.3.2 “等距穴播栽培”模式

该种方法是机械播种方法,有效提高了播种效率和质量。该种方法播种的植株分布合理,植株个体生长均衡,通过调整大豆的种植距离,给作物营造良好的光合环境,使得整个种植区的发展更加均衡,果实密集,比一般的播种方法提高产量在10%左右。

1.3.3 “波浪冠层”栽培模式

该方法利用人工的方法,将不同高矮和品种不同的植株穿插种植,对其进行不同量的施肥,或者喷洒药剂,使得植株的生长形式形成波浪形,从而加大植株的光合作用以提高大豆的产量。

1.3.4 “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模式

该方法是一种规范土地结构的大豆栽培模式,为大豆植株之间保留足够的空隙,避免因植株密度大,而引起的植株养分少,不满足生长条件,影响豆荚的饱和度。 该方法有效的调整了土壤的三相比,有利于抗旱和保持种床的温度,提高了植株的光合作用,也增加了植株的环境适应能力,便于机械化操作。

1.3.5 “窄行密植“栽培模式

该模式分为平行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大垄和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模式。根据大豆品种的不同可以合理选取。一般矮杆的大豆品种会选择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增大植株间距,缩小行间距,增大绿色面积,加强植株的光合条件,提高光合作用。该方法采用机械化的手段匀播,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

1.3.6 “垄三”栽培模式

垄三方法结合了3种机械化的栽培技术,采用深松垄沟和垄体的方法,结合分层施肥技术,提高大豆的产量。

大豆的栽培技术决定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对大豆栽培的技术进行了比较,应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栽培技术,为大豆生产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进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大豆市场的竞争力。

1.4 植株生长期水肥管理

大豆的生长过程中水肥对大豆的生长及产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生育期大豆的需水量和需肥量不同。

大豆的苗期需水量相对较少,一旦进入开花期和结荚鼓粒期那就正式进入需水期,需水量较多,在植株分枝阶段是大豆生长的旺盛期,该时期水分供应不上会出现落花情况,因此,此时期其应当及时补充水分,采用小水灌溉,缓慢的水流利于土壤水分的吸收。大豆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是鼓粒期,该时期重点积累干物质,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缺水会使秕粒增多,百粒重下降。该时期一定要严格控制水量,在保证充足的水分的同时避免因水量过影响果实的鼓粒需要,避免因水分的过多导致大豆减产。

大豆生长期间的施肥量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大豆产量和营养的主要养分因子就是氮磷钾,合理的钾因子能够有效提高大豆的产量,而氮和磷因子分别对大豆中的粗脂肪和粗蛋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不施含氮磷钾的肥料,将减产10.6%,粗脂肪和粗翻拍的含量也分别会降低5.9%和6.28%左右[3]。有效的施肥方法不仅可以加速大豆植株的生长,也会提高大豆的产量。

1.5 科学低毒防治病虫害

大豆病虫害直接影响着大豆的收割产量与大豆的品质。随着大气变暖,大豆发生虫害的基数越来越大,病虫害明显的加重趋势,该因素成为制约大豆高产和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当今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采用农业方法、物理和生物等防治技术为主,为了保证大豆的产品的质量,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利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肥料和农药,将病虫害抑制在萌芽之中,控制在预计范围内,也避免过量及药效重的农药影响豆苗的生长。通过低毒的方式确保大豆的优质、高产。针对常见的大豆病虫害可以采用大豆与禾谷类作物3~5 a轮作,该方式对大豆孢囊线虫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可以有效地减少虫源[4]。秋耕时,采用深翻的方式收割后及时进行深翻,将蛹埋入土壤深层来降低来年羽化率。在提高大豆产量的前提下,不能忽视大豆的质量,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采用农业或物理方法,采用低毒的方式进行病虫害控制。

1.6 收获期管理

大豆的收割期和存储是大豆生产的最后一个增产优质的环节,直接影响大豆的干物质含量。过早的收割会导致大豆的产量及豆粒的品质下降,影响大豆颗粒的重量和蛋白质营养的含量。若收割过晚,会因为植株含水量过低,导致豆荚的崩裂,影响大豆的产量。当大豆进入黄熟期是大豆收割的最佳时期,该时期70%的植株叶片将脱落,大豆的根茎和豆荚全呈黄色,摇动植株有响声。豆粒的干物质存储量及含水量是最适宜收获和存贮的。因此,该时期收割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2 总 结

经过前面要点阐述,提高大豆质量和产量注意事项主要就是3个方面:根据当地土壤及大气情况选择适宜的品种,做好播种前的预处理工作;根据当地的土壤及气温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模式;重视作物生长和收割期的管理,注意灌水量合理施肥,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尽量采取农业或物理的方法,喷洒农业采用低毒的农药,提高大豆的营养价值和质量。做好收割工作,适时收割。

参考文献

[1]何进尚. 大豆发展历史及其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甘肃农业,2009(04):89-91.

[2]王俊生,魏兆凯,黄文明. 大豆栽培技术综述[J]. 农机化研究,2008(08):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