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行政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行政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50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01
1 绩效考核制度的内涵和特点
1.1 绩效考核制度的内涵
绩效考核是事业单位依据特定的标准,采用职工测评、通过考勤机签到等方法,评估职工的日常工作状况,继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事业单位进行了改革,对绩效考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更加规范。
1.2 绩效考核的特点
全面性。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涉及的考核内容比较多,包括理论知识、技能水平、个人素质考核等;其考核结果量化。传统绩效考核对员工进行了定性评估,而各部门的考核没有既定的标准。当前,行政事I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采用量化的考核方式,以具体的数值形式对员工进行全面测评,使考核标准更加统一、考核体系更加科学。行政事业单位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业务目标三方面对职工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员工利益挂钩。绩效考核能反映出员工为企业做出的贡献,并以此为依据对其进行晋升、奖励等。
2 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制度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公众服务需求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事业单位要想实现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就需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建立属于自己的绩效考核制度,使事业单位时刻处于良性运作的状态,使各部门的职工各司其职,进而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2.1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绩效考核在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当前,事业单位主要采用聘任制,该背景下,逐渐凸显了绩效考核的价值。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人员的聘用中,作用显著,它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提高了人员聘用的质量。借助绩效考核,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进行直观性的评估,从而明确了职工的基本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并进行任务分配,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助力。
2.2 绩效考核是劳动报酬的标准
在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绩效考核制度,可通过对每个职工进行量化评估,对其进行劳动报酬分配。该背景下,绩效考核与单位职工工资、报酬等挂钩,增加部分浮动工资,使职工具备岗位、薪级、绩效工资构成的形式,使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日常工作更加积极,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确保了该项工作更加有效,使薪资分配更加公平。
2.3 绩效考核为人员培训提供了参考
员工培训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绩效考核,可对每个职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具备明确的认识,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使人员培训的过程更加合理,培训结果也更加有效,使其能够掌握与自身工作岗位相关的各项工作技能,并具备相关的专业素质。
3 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制度的实践运用
3.1 制定了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
树立了全面科学的绩效观,学习了外国先进的绩效管理理论,尝试了各种绩效管理方法,制定了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能够使各级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职工积极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将个人的努力与事业单位的发展相衔接,确保了绩效管理过程中规划、实施、考核、评估和反馈等落实到位。并在该过程中,职工依据该考核指标体系,明确了自身的工作价值和意义,并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明确了今后的工作目标,与事业单位实现了共同的成长和发展。
3.2 采取了合理的评估方法,进行了分类评估
行政事业单位岗位类别包括管理、专业技术和工勤等。不同层级和类型的工作人员都有各自的工作内容、责任和重点。故而,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工作中,要依据实际岗位的背景,采取针对性的评估指标,对职工进行科学衡量;应用了不同的考核方法,在评估过程中,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避免了评估过程和结果过于主观。
3.3 构建了评估反馈机制,实现了上下级的交流
在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应用绩效考核制度,要讲求交流反馈。采用绩效评估方法,使信息交流和沟通渠道更加的畅通,评估主体与被评估人员之间建构了量化的沟通、互动关系,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使评价过程更加客观、合理。
4 结 语
绩效考核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要内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及人力资源部门,要依据单位的实际发展背景,对绩效考核制度的作用具备清晰的认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使其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校园行政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运行困境;路径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办学规模逐渐扩大,这就为高校管理提出一个新的严峻要求,即需要加强高校的行政管理。高校行政管理是行政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的有效性关系着一个学校执行能力高低,关系着学校未来发展前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当前的行政管理存在如何正确把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关系,以及行政部门与教师队伍之间关系等问题,亟待对此进行研究,以实现行政管理的作用。
一高校行政管理的运行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改革逐渐深入,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建设体制类似于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模式,即从任务职责的分配,到任务分配,再到建立公正责任制,走的均是行政化之路,由此造成行政管理办事效率不高,管理水平低下。随着高校不断深化改革,从现阶段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创新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促进高校教育教学与学术活动顺利实施,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1]
(一)工作人员功利性太强
当前高校的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思想存在过于功利化问题。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行政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二者是互相为协同、共同发展的关系,而并非对立关系。因此,如果高校行政权力未在合理范围内发挥,必然会影响日常教学工作,不利于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提高。
(二)行政人员业务能力不强
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主要是从一线教学人员选拔并转岗于行政岗位上,由于其没经过专门训练,缺乏行政人员的专业素养。此外,实践中其也从未受过相应的知识培训,按照以往的工作经验去工作,或者墨守成规,行政管理理念落后,从而导致在学校事务操作上存在诸多问题。
二高校行政管理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矛盾
当代大学具有学术和行政管理的双重属性,大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彰显出行政管理模式化与层次性。因此,高校的运行即离不开行政权力,也离不开学术权力。目前,高校行政管理出现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出失衡状态,主要是行政权力对学术的事务介入过多,学术权力在高校的地位没有获得充分的认可,同时存在权利泛化与学术权力萎缩问题。高校的学术活动没有正常运行,学术专家的合理意见轻易不被有效被采纳。同时,高校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称评聘委会,教材审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已经泛化行为行政组织,仅仅行使的是行政权力。真正学术人员参与大学学术的组织十分有限。我国大学的学术组织大多由院系,及行政部门的负责人的构成,基层的学术人员很少参能与其中。院系领导虽然也是相应专业的专家,但在学术决策上带有行政色彩。
(二)管理激励机制运行失范
目前,我国高校在人员管理上存在两种倾向,一方面,我国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压力机制。部分高校虽然实行了全体工作人员聘任制,但实际上没起到应有作用,部分教师仍旧没有工作上的压力。另一方面,一些学校规定过分强调压力机制和淘汰机制尤其是针对中青年教师,要求青年老师必须在三年之内评上副高,否则就会面临解雇或者转岗。此外,教师之间待遇差异较大,这使得较多青年教师发展压力增大,从而导致对于自身从事教学与学术研究工作失去了动力。[2]
(三)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高校行政管理应树立为科学服务、基层服务、职工服务,以及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吗,当前高校行政部门存在较多问题,未能实现管理目标。首先,工作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行政专业知识缺乏,服务意识十分淡薄。[3]其次,机关职能部门功能重叠,员工办事效率低下。再次,很多工作人员权责不分、人与事脱节、办事环节太多、官僚化现象严重。
三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的完善路径
(一)提高高校行政执行能力
行政管理的执行能力是整个行政管理重要的组成环节,是实现决策和管理的关键。行政执行有着自身内在特点,具有很强的目标性。行政执行力是一种目标性较强的活动,执行过程均具有目标导向性。首先,坚持务实性与服务性。其次,执行机关必须加强执行,切忌流于形式。任何高校的部门执行是都存在“号角声大,鼓点小”和“决策果断,执行软弱”的现象。[4]因此,行政管理执行能力还需要强制性,这些行政行为是一种带着强制性权性。“行政行为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权利,一旦说出就必须执行。”[5]再次,还要加强行政执行力的时效性。高校在加强执行力的过程中需要提升时效性,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同时需要深入检查指导,对不执行人员或者执行不到位人员进行问责。
(二)划清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界限
学术活动要在高校行政管理下顺利展开,就需要在进行学校管理的整体分布上充分发挥其服务性和保障功能。为了保证高校的学术权力在学术权力机关之中的地位,可以从每个研究领域吸取几名有影响力学术带头人参加校、学院委员会。同时,将属于学术方面决定权力完全交由学术机构执行决策,而权力限度是由各个学院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当前,把行政管理权力与学术权力互相对立,但是事实上,这两种权力是互相制约、互相共存。
(三)改变管理的方式
当今高校中,采用从上到下直接管理体制,随着各个大学里面学院制度的建立,高校应逐渐将权力下放,将垂直管理变为扁平式管理,不断去激发基层自我管理。因此高校行政管理根据学院制建立初衷,通过把权力逐渐分散,将权力更多放在利益群体之间进行合理分配,提高学术权力分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四)建立完善的科学决策机制
学校对较为重大决策决定都需要开会决策,如何制定高校发展规划、人事聘用,专业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的改革等决定,这些都需要深入实践调研,通过开会争取意见,通过会后不断跟踪调查,甚至落实,而现实行政管理中,往往是决策多,执行少;布置多,检查执行少。对此,亟待加以研究,提出解决思路。首先,科学建构决策事前预告机制,即在一个会议召开之前,应该提前把会议纪要和决策提纲发给每个参会人员手上,充分酝酿和讨论。[6]其次,做好实时决策民主,参会主要领导应该注意发言的顺序,使与会者均可以充分表现出自己意见。
(五)加强监督责任推行制
首先,建立好执行监督机制。对此,学校的教代会与校办可以按照一定的形式组成学校重大决策和执行督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学校相关部门进行督导,并进行相应的评估,提高执行的效能。其次,不断下放权力。相应的院系和执行领导应该充分尊重职能部门的自主决策权,以有效发挥职能部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再次,推行执行责任问责制。管理理论认为,推行相应问责制,可以提升政策贯彻的效能,提高高校管理制度的运行效果。具体来讲,可以将原来学校监管,学校代办,学校教代会组成相应重大决策执行的失职或者追究相应职责。在进行问责制中,可将失职人员的职务晋升与岗位绩效津贴进行挂钩,提高运行实效。
(六)引入激励机制
加强高校行政管理,就需要引入绩效考核等激励机制。这不仅能够促进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而且还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具体来讲,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对行政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有效的测评至为重要,可以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当然,绩效考核工作的设置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需要以行政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为设置原则。[7]对此,科学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坚持以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为前提,明确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明确建立起每项工作的标准和相应规范。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不断去理清相应绩效考核标准,坚持把服务水平、师生满意度作为评价考核的核心指标。再次,坚持公开与公平原则,对于考核不但要重视结果,同时也要强调过程,实践中需要对行政人员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能力进行综合考察。总之,高校的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较深层次,在此形势下,高校应通过加强自身行政管理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发展的空间。然而,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仍旧存在一系列问题,这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极为不利。众所周知,高校行政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的过程。因此,针对当前大学行政管理存在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极为重要,可以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改革经验,明确当代高校行政管理规划,实践中理清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的关系,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其是关键之处,是治本之策。
参考文献:
[1]王淑华,仁,唐吉平.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分析及优化路线路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7).
[2]刘善堂.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与消解路径[J].文教资料,2015,(10).
[3]赵成荣,安凤华,熊成鑫.对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的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8,(3).
[4]肖宇成.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4,(2).
[5]李若彬.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学园,2014,(22).
校园行政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创设,文化,建设
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学校的师生,更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因此,学校将不仅仅只是要求每一门课程而是整个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特别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活动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课改工作能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这将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我们完成育人的任务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应该成为课程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是否能向纵深发展的关键。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如何创设好校园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校自然环境的美化,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的自然环境既有教学的,也有非教学的,它都将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直接的感观影响。明亮洁净的教学楼,功能齐全的实验楼室、语音室、微机室、电教室、标准规范的运动场,宽敞卫生的食堂,现代舒适的办公室,管理先进的图书馆等,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教学质量的可信度。而绿树红花、亭台假山,艺术橱窗,板报画廊,各人画像塑像,礼貌用语等交相辉映,清静幽雅,没有人的打闹、喧哗,没有车的乱停乱行乱鸣,一切秩序井然,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轻松愉快的心情。学校自然环境的美化可以从下面两点去开展:
1.1 营造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按照“文明、洁美、安全、有序”的目标,不断加大校园环境建设的力度。校园达到四季常绿、四季见花、景色宜人,使人一走进学校就由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油然而生。用名言警句、诗画雕塑及宣传警示牌等点缀于花坛之中,使花坛更富有育人的内涵。在校门大厅内或其他醒目位置,将学校办学历程、办学成果、办学特色以及学校标志进行展示、简介,既宣传了学校,又能引人瞩目。教学区、运动区内,可适当设置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绿化带,或气势恢宏的大型围墙宣传字画,以达到怡情励志的作用。
1.2 形成极富特色的楼层文化。根据校舍特点,可设置“艺术走廊”、“文化走廊”、“名人走廊”等楼层文化。在其间布置师生书画作品、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各种专项教育常识等等,使广大学生在榜样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不断超越自我。设置内容丰富的专栏橱窗和功能完善的教育活动室。使之成为开展宣传教育、展示师生及学校办学成果的窗口。学校定期在专栏橱窗或活动室中公布师生参加各项比赛的成绩、荣誉,公布优秀学生名单,师生活动剪影,优秀教师事迹介绍等,以此让师生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和谐进取的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我们要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构建设和谐进取的校园精神文化,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去做:
2.1 倡导师生读书,打造书香校园。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学校是文化的乐园。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周也只有24小时》一文中讲了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的故事,这位老师的“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使苏霍姆林斯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教育的智慧并不是经验的累积,还必须在实践中对经验加以理性的反思,必须通过阅读时汲取鲜活的知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不是知识和学生之间某种传递和运输的机械,不是文本知识的“现蒸现卖”,而必须是博览群书、融会贯通、知己知彼的厚积薄发。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桶水”的理论已经成为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有“源头活水”。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要积极倡导全体师生“读一本好书、学一种精神、悟一个道理”。学校可以在每个假期为老师精选一至两本书籍,让老师在读书中扩展视野、吸纳新知、革新理念,让老师在读书中走近大师,汲取智慧,反思实践,创新行动。
校内校外紧张而单纯的课程学习,追逐的是分数,窄化了的是学生的视野,狭隘了的是学生的思想,缺损了的是对人、对自然、对社会的人文情怀,这是极其可怕的梦魇。学校文化建设不能缺失对学生的人文熏陶。为此,学校可以为学生开辟阅览室,每周开设专门的阅读课,开架阅读。还可以利用早读时间开展古诗文的诵读,假期开列读书书目、开学后检查学生读书情况,通过这样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人文素养、拓展他们知识视野。
2.2 营造学术氛围,追求理念引领。
学校不能没有书卷气,学校也不能没有学术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在致力于师生读书、营造书香校园的同时,还要通过专题讲座、专题研讨等方式营造一种学术氛围,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影响于教师。学校的管理,特别是领导班子在很大程度上并非单纯的行政管理,而是一种思想的管理、理念的引领和灵魂的激励。为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结合学校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新课程改革,结合学生的教养问题,每学期安排校领导、教师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实践反思进行相关的专题讲座,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到校开展讲座等。有了这样的学术氛围。才能引导教师的思考,让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让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2.3 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良好的校风对身在校园中的全体师生员工起着浸润性的教育作用。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都形象生动地说出环境、风气对一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作用。它是种“其来也渐,其入也深”的心理熏陶。如何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呢?
2.3.1 要立足“班集体”、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班集体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最重要阵地,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校应把班集体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可通过建立班级成长档案袋,把班级的重大活动、班级所获的各种荣誉,以及每个学生所取得的点点滴滴的成绩放入档案袋。学年末把这个档案袋中的所有档案装订成册,图像资料录入电脑刻成光盘。还定下制度,到毕业时,把历年的班级资料归结成班史资料,由校档案室保管。建立班级日志,记录学生当天在校内的学习、生活情况。每位学生都希望看到老师表扬,都不希望在班级日志上看到自己不光彩的记录。为此,每位学生都会自觉地约束自己,为形成良好的班风奠定坚实的基础。
2.3.2 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提高,形成严谨活泼的教风。教师是校园文化生活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校园文化水准的代表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西汉韩婴曾说过:“智如泉流,行可以为仪表者,人师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怒一笑无不对学生起着深刻的潜移默化、外塑内化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切实加强师德的建设。师德的建设可以通过邀请有关专家做有关专题讲座;让教师与“学困生”结对,让班主任与“学困生”结对。签订师德协议书和师德承诺书等等来完成。为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学校还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书法培训,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研究。
3.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让制度文化建设规范化
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管理制度、规范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制度文化建设可以从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去着手。
3.1 要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如成立由校长、中层干部、少先队辅导员等组成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就校园文化阵地、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校园保卫等工作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在学生中建立执勤队、红领巾文明监督岗等,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3.2 要加强常规管理,完善校园管理制度,如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制度、治安管理制度等,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同教学科研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进展。
3.3 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做到“心中有爱、目中有人”,弘扬“敬业、奉献”精神,要转变传统观念,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超越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4.开展多种育人活动,追求高尚多彩的校园行为文化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有效的教育载体,活动能使学校充满活力。洛厄尔曾说过“一个学校在其富有活力的时候是最具魅力的,而缺乏活力的学校则是在自寻灭亡。”没有活力,没有激情,师生都会懒散,行动迟缓。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既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活跃思想、陶冶情操、加深和拓宽课堂知识、开发潜能及学生个性心理都大有裨益,同时也更能够促进校园文化整体水准的提升。
4.1 开展常规性的艺术兴趣活动。
艺术兴趣活动的开展,应由专职艺术教师和有特长的其它教师,以及校外辅导员担任相应的辅导工作。目的是引导学生的兴趣分化,挖掘和培养学生的特长,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4.2 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共育机制。
可与司法、检察、公安、团委、妇联、工商、环保及社区等单位积极实施共建活动,借助共建单位或部门的优势,走出单纯的聘任校外辅导、举办讲座的单一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将共建机制生动地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促使学校各项工作环境不断优化,教育力量不断增强。
4.3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如结合传统教育的升降国旗制度和国旗下讲话制度,举行“祖国在我心中”现场书画比赛,“迎国庆”小报绘画比赛,“颗颗童心心向党”演讲和歌咏赛。结合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举行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仪式,上街宣传和义务劳动等活动。开展“我是环保小卫士”主题队会,掀起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热潮。结合学尚科学、反对教育,组织“校园拒绝”图片展览,让广大师生都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精神,这种精神拓宽着教育内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激情,让每一个学生都怀揣着美好的理想走人生的路。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单靠学校或者某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指导,各个机构的密切配合,广大教师,学生的参与,支持。只有全校师生同心同力,努力改进,劲往一块儿使,才能建设起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贺美英.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高占祥主编《论校园文化》.第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