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标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课程改革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课程改革标准范文1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高科技的时代,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更多的人才是现代化教育的目的。为迎接科技时代人才竞争的挑战,加大教育体制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经济技术型人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以及问题所在

(一)以应试取代教学

目前,高中教学中考试可以作为一种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水平,教师偏重试题的研究,对教学的内容到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地做题、考试,然后解析,学生则以做相关试题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这种以应试取代教学的倾向严重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到的东西都是一些笼统的,事后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消化。

(二)以备考资料取代教材

当前,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把讲解学生的复习资料以及考试试题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估手段。对高中课本知识的解析不够彻底,老师解析的不彻底,学生学的也是一知半解,使得学生过分地相信资料。高中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中国文化以及打开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这种传统的教学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三)以背诵文章取代自主作文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喜欢就当代一些比较热门的话题文章进行整理,然后分发给学生熟读,这种做法使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内容缺少认识,教师将这些改编后的文章经过加工,然后将现成的东西传给学生,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观性在某种形式上被取代了。以求获取应试作文高分,并将其视作迅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途径。但这样却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制约了学生自主能动性能力的提高。

(四)老师语文教学方法的误区

任何一门课程的讲授都要注重方法。不同的课程所讲究的方法是不同的,语文教学也有一定的教学方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因素的影响,在自身知识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不能利用有效教学方法为学生答疑解惑,很容易陷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效应。

(五)忽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根据当今语文教学以及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学生忽视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自己自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就一直是处在一种大众化的语文环境中。对中国语言了解得不能再了解了,这样就会很容易使得大多数学生对语文教学的不重视,上课像马大哈一样,从而对老师的语文教学不予配合,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进而影响到学生语文水平质的提高。

(六)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科技应用于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一技术的应用大大冲击了传统的教学,给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来源。高中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趋势。由于一些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去。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用过多媒体,就无法进行教学活动,致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受到限制。另外,有的学校依赖于多媒体开展教学,大力提倡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几乎在每节课上都使用多媒体,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它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教学的方向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不断实行,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做到细而不腻,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寻找有效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教学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将问题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从浅到深,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解析问题。教学既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又要明白“为什么”。

(二)建立师生的互动氛围

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学时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要有效统一,建立师生互动的关系,有助于缓解环境氛围,促使教学取得良好效应。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主动与学生互动,走进学生的世界。在教的过程中,要适当采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三)教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随着教育体系多元化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水平也要跟着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以适应时展的需要。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做一名称职的教师,为学生树立榜样。

(四)合理地转变教师自身角色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适当的激励措施,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引导作用。

四、结语

新课标改革的实施改变高中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社会不断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加大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改革力度,完善教育体制,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转变自身角色,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

[1]邢根生.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06).

[2]高洪艳.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

[3]杨惠麟.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8).

新课程改革标准范文2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主人;生物教学

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是一句伟大的名言,它穿透了所有表层的现象。不是吗?名画《向日葵》可以复制,但凡高不可克隆;名诗《唐璜》可以再写,但拜伦不可以再现。世界之所以五彩斑斓,是因为他的子民永远奉行着一条法则——成为你自己。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就是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师的引导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能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以便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通过不断的探索问题,最终创造性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1 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

从我们上学的时代起,就一直恪守和接受着韩愈在《师说》中的那句话:“师者,所以传道解惑”的简单功能。当今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对老师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评判标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接受性学习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对知识点先知先得和垄断被彻底打破了。学会演习,学会做事,学会创造,成了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上述观点同样体现在生物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能以枯燥说教和硬性灌输的方式对学生传道了,而必须从孩子们的生活实践入手,发挥他们的想象与练习的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个性。例如在讲述《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实验中,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只能是把学生的思维禁锢,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处理教材时让学生提前预习、动脑筋、想办法,结果有的学生拿来气球和注射器,先用注射器向气球内打气,然后插上玻璃弯管向澄清的石灰水挤压气球,一段时间之后,石灰水不变浑浊,与吹气变混浊的试管比较,证明了人呼出的气体中还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 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教师从过去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体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就是利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来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

3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建立新的教材观

“知识就是力量”,英国培根的教诲对我们一直是一种警示和鞭策。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人生价值的确定乃至个性的良好发展,但这一切并不能使我们忽视对知识目标的认识和追求。新课改不仅需要关注那些被称之为“共同知识”的客观的、逻辑的、以间接经验为主的知识,这是靠教师个人的体验和领悟获得的,这将引起我们学习观念的转变,引导学生从直接经验中学习并建立主动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新教材内容的新颖与开放性恰当地适应了这一要求。我指导学习在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中,整个实验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验操作、观察分析试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教师的点拨下由学生完成的,这样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开发,科学素质得到了提高。

4 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建立新的评价观

在教学方式发生变化的今天,教研工作方式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变以“检查”为主、以“研究”为主、以“鼓励”为主、以奖代评,评价一节课的标准与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也将发生变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应只是看记住了几个概念,想住了几个图。而应从多个层面来展开评价。例如学生对生物兴趣、研究和创新能力以及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等。评价一节课的重心也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对教学设计、导学案的设计也要实用、有创意、有创造性。

第五,生物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传统的生物教学,课堂是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教师是一个剧目的导演与主角,学生充当了不起眼的配角,甚至成了观众和听众。这种课堂模式,导致学生思维不活跃,对生物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在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需要,在课堂内主要设计了以下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讨论

新课程改革标准范文3

关键词: 教学方法导学互动探究创新

我国中小学教育多年来采用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理论,形成了“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作业布置”这一几乎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教师是主体,学生是配合。这不仅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更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新形势下,特别是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教师必须改变这种陈旧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随着数字化学习的开展和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向以“导学、互动、探究、创新”为特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宰,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主建构。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对新课标理解,就“导学、互动、探究、创新”等教学环节谈一点认识。

一、导学

导学是对教师概括知识和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考验。其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是读,二是记,三是练,四是做。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含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要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思考,构建知识结构的初步框架,通过导学,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并系统化。

二、互动

互动,也就是参与、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互动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参与者和顾问”等多种角色。教师与学生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应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这就要求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参与能力,创造参与机会。第一,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让学生乐于参与。第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必须使学生会学、能学、善学,掌握参与的本领。第四,调控课堂秩序,及时引导,营造民主氛围,促进师生互动。第五,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师生双方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完成思维、经验与知识的相互体验,情感与观点的相互交流,成功与失败的相互感受。

三、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就是探讨和研究,探讨的是知识和知识的来源,研究的是问题和多方寻求问题答案的方法。探究式教学方式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充分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疑释的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变听化学、记化学、练化学为做化学、用化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标准范文4

在物理教学中,五种能力要求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

一、扎实抓好“双基”;注重知识理解

物理《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及现在的课程标准都提出了对学生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同时指出,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它能力才能较好的发展,只有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正确、深入、透彻理解,能力的提高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所以,重视“双基”的真正落实,才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根本任务。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习的全过程中去,让学生在参与中获知,在参与中提高物理素质,让学生想通悟透,真正理解,学会应用,达到“举一反三”之功效。这就是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之一。

二、给予宝库“钥匙”,注重能力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注重“理解”和“感悟”的学科,对于物理要“悟理”和“务理”,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也主要表现在对物理内容理解的深度,融会贯通的程度,培养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一个学生要取得优良的学习效果,单靠教师教得好、教的得法是不行的,学生自身还必须学得好,学的得法,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也就失去了针对性,减弱了实效性。所以研究学法比研究教法更必要。

要适应高考的改革,体现素质教育,必须在根本上改变“题海战术”,在平时的复习中,不能简单地“烫剩饭”,要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上下功夫,要引导学生从居高临下的角度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融会贯通,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内容方法、抒理系统知识,构建知识框架,编织知识网络,交给学生索取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要充分发挥复习功效,抓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充分挖掘典型习题中的知识点、能力点、提出问题,转换信息,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这就是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之二。

三、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生活与科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际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的学科。近年来的物理高考卷更加注重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科技发展动态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所以,在学物理教学中,要加强创新的教育和渗透,引导学生留心收集信息跟上时代步伐,关心社会热点和生存环境,了解科技发展动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理解和解释生活、生产和现代化科技中的有关问题。从长远看,动脑、动手相结合,将逐步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构建与目标相适应的素质。让学生知道:拿奥赛金牌是起点,索取诺贝尔才是目的。这是我对素质理解之三。

四、创设实验教学,注重实践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实验教材并非是金科玉律。做实验不应只是照方抓药式的机械操作,应该引导学生领悟实验教材中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所运用的科学方法、规范的操作程序和合理的实验步骤。但其具体做法,并不是一成不变、拘泥成规的死搬硬套。实验教学和复习应该从培养能力出发,让他们学会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去认识自然、发现自然规律、验证推想和猜测的方法,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达到有创新和创造的奇迹出现。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可以拟性实验,增加一些设计创新性实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是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之四。

五、对准学科结合,注重交叉渗透

新课程改革标准范文5

学校现有教学班级68个,学生3800余人,教职工240余人。近十年以来,洪外人紧跟时代步伐,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锐意进取,依法治校,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铸就了辉煌的成就。

学校占地面积6570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263平方米,绿化面积21900平方米。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校园和设施一流的现代教育设备为莘莘学子读书成材提供了无比优越的条件。

近几年来,洪泽外国语中学以她辉煌的成绩,赢得了不同寻常的荣誉。多年来,学校中高考质量在教育局综合考评中均名列前茅,大批学生被重点学校录取。培养了2005、2006届淮安市中考状元、多个单科状元。2007年学校高考更是实现了零的突破,在生源质量不如其他学校的基础上,文化本科上线人数和体艺类本科人数的提升率均列全县第一,地理学科高考成绩均分在全县名列第一。

洪泽外国语中学从2006年9月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经过半年多的探索,该校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与新课程一同成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上学期、在市高一实施新课程评估考试中,学生素质无论是总均分位次前移幅度还是高分段人数上升比例均名列洪泽县前列。

一、实施教学改革的策略

1.实现教师角色转变,探求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标避开主体与主导的纠纷,把教师定位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围绕这个课题多次展开探讨,进一步清楚认识到角色转变成败就是对课改实施的成败。学校提出教师角色转变就是由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专制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即学生参与中的合作者。

2.改进教学方式,创造性使用教材

课改的主渠道是课堂,主要凭借物是教材,抓好这个主战场是课改成败的关键。新课程设置引入多种版本,每种版本都为个性化教学留下很大余地,并且提倡自主开发课堂资源、校本资源,可以说教材不是“圣经”,无非是个范例,只要忠于课改精神,可以大胆地整合教材。我校老师已形成共识:在充分认识和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的原则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着眼点和归宿。

3.开展课改教研,推动课改实验工作

学校从前瞻性的角度提出了围绕新课程开展教科研活动的要求,并围绕“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确定了《基于智慧生成的课堂有效性学习研究》的课题并着手申报为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以此来推动我校的课改实验工作。以研促教,最大限度地开发校本资源,有力地推动课改实验工作。

4.探索科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课改热情

评价具有激励导向功能,对课改的评价始终是制约课改步伐的“瓶颈”,新课程呼唤新评价,为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推动课改顺利进行,学校率先对课改实验老师、年段进行评价改革。在探索与研讨中,学校逐渐形成了一套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5.以实验年段为龙头,尝试整体推进课改

学校特别注意到课改的连贯性与整体性,激活全体师生,以旧教法教新教材会把人“教死”,新教法教旧教材则会把人“教活”,为此,学校主要做到两点:(1)课改全体参与,对思想认识、业务学习、教学常规要求、教师角色转换制度、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转变等要求一视同仁,不分实验年段与非实验年段。(2)及时总结推广实验年段的成功经验,迁移到非实验年段进行尝试,这样一来,对课改的延续性有备无患,掌握主动。

二、实施新课标所取得的成果

1.为教师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洪泽外国语中学前校长江雪清认为,今天的教师如果沉浸在原有的知识壁垒中固步自封,就一定体会不到教师成长的快乐。为此,学校不断开展“新课改大家谈”“教育在线”“学校论坛”等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校长也非常关注论坛,先后写了《点评学校教育论坛》《换个角度看问题》《师德:教师的灵魂》等文章,对老师们敞开心扉,畅谈学校的课改热点、难点和看点,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让师生在体验和感悟中成长

课程改革实验关注的焦点在于师生的发展和成长。只有在新课改实验过程中,让教师、学生都得到进步,才是最大的成功。许多老师由原来的困惑到现在的真正投入,许多学生的一些可喜的变化都体现了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与新课改共同成长。

3.让学生分享教师的快乐

现在,洪外的教师如果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绩,会通过适当形式告诉学生,和学生做交流,让学生分享教师的快乐,提高学生对教师的好感,提升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成长,做到师生“比翼双飞”。

新课程改革标准范文6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较以前教学大纲有新的突破:一是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带来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二是系统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三个维度的目标。更加重视隐性目标、人文精神、情感的体验等。三是强调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打破学科中心论,重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关注课程的现代意识,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突破无疑成为课程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1、课程目标的全面性

学生的身心应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语文学习的每一个活动,都会引起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诸多方面的变化。课程标准正是从这一新的视角,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这三方面整合,列为语文课程追求的目标,既体现了教学中应倡导的“以学定教,主体凸现”的学生主体性,又体现了认知与情意的统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在以往教学实践中,由于种种因素影响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简直是在沉重压抑下度日,这是语文教育莫大的悲哀,而像于漪老师那样,适时自然地融入情感教育,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这正是课程标准所大力倡导的,也是极富创意的,现代教育学论认为,各门学科都必须摆脱唯知主义框框,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这正是课程标准力求达到的目标。

2、学习方式的多元性。

变单一、被动的语文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化,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最亮点。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不难看出“综合性学习”这一要求,第一,打破了“学科中心论”。最终是为了培养综合能力。第二,要重视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对探究方法的体验,重视参与,培养个性和人格。第三,要培养课程资源意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都可成为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开发利用资源意识,学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重视潜在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就是学习过程突现学生主体性。教师要激发、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它不是一项课外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学习方式和态度。决不是那种教师先设定一个答案,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钻入圈套的那种教学,探究的目的不是要学生完成一个课题,发明创造出新的成果,而是培养他们的意识和能力。现代教育论认为,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因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

3、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打破学科中心论,强调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学习,重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是课程标准改革最大的突破点,大大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内容。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的同时,更提出“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学生视野”,这是过去语文教学大纲从未涉及的领域,从而进一步拓宽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空间。为改变长期以来分科教学形成的知识相隔断的局面,强化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构建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体系,迈开了实质性的步伐。

二、语文课程标准改革有诱人入胜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改革,一改以往历次大修改只在行文表述上有一些变动,总停留在语文学科这一层面上的做法,顺应时展的需要,突出了课程改革应有的重点。

1、课程地位有新高度。

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作了新的表述,“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至今为止最为恰当的表述,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支撑课程有新理念。

课程标准以四大基本理念为支撑。其中最突出的是第三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这一理念贯穿于课程标准的始终。首先,强调自主性,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近年来,美国兴起的构建主义心理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毫无疑问,二者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十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其次,强调合作性。学生对课文及人物形象理解受多种因素影响,心得各异,体会不同。外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就是这个意思,这就特别需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再次,强调探究性,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学生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重在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决不是追求学生探究的结论。探究中包含有训练,探究学习不排斥接受性学习。

课程标准还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强”的课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并明确指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这无疑也是一个引人注意的基本理念。

3、教育过程有新特点。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新特点。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是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反对离开教材思想内容的纯工具训练。二是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注重潜移默化。三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母语运用水平。四是开辟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注重对潜在课程的开发和利用,重视隐性教育。五是教学中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用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等。

4、对教师素质有新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工作,无疑是对语文教育工作提出的全新而具体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开放意识,对学生、对教材、对评价尺度都要有开放意识。其次,是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会自主学习。一个常年不读书、不看报、不思考的语文教师是不可能适应新要求的。再次,在更新自己知识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实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这是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三、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有发人深思的难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有突破性进展,无疑是迄今为止最好的语文教学纲领性文件。但它仍有许多值得完善和改进的地方,需要理论工作者和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和思考。

第一,目标制订无梯度。各地情况不一,学生差异很大,统一目标,不可能适合全体学生。对于同一地区、同一学校、同一班级学生也要分层施教,因材施教,因此,目标一元化,不利学生个性发展。

第二,实践操作高难度。课程标准怎样更有可操作性。它的实践性不强,因为很多目标是带前瞻性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有待实践中不断完善。要把先进的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去,还需要进行大量探索。

第三,师资培训加力度。《语文课程标准》只有文本的意义,而要转变为现实的功效,则有待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语文教师的努力,语文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挑战,其次是已有教学习惯的挑战,再次是对自身文化积淀的挑战。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归根结底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更新陈旧的知识、观念、习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使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发挥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