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贫困学生救助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贫困学生救助办法范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贫困学生 资助现状 权利义务
要注重受资助学生的后续教育工作,关注贫困学生的思想状况,做好贫困生政治思想工作,帮助贫困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激励贫困学生自强不息,摆脱家庭贫困的阴影,以轻松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如何做好困难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教育工作者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家庭贫困生在高职院校中所占比例急剧上升
高职院校贫困学生产生于我国高速发展的时代,自1999年开始的高职院校大扩招使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但同样也使贫困学生人数迅速增加。高职院校贫困学生问题的出现大部分是因家庭的贫困而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父母双亡、单亲家庭或父母丧失劳动能力,经济来源少,甚至没有经济来源;(二)学生家庭处于落后地区,经济不发达,自然条件差,经济困难;(三)多子女上学,家庭收入偏低;(四)转型期出现的新贫困家庭,父母为城市中因企业效益差而下岗的职工,靠低保维持家庭生活;(五)家中有危重病人,昂贵的医疗费用造成了家庭的经济危机;(六)家庭所在地遭受重大灾害,失去经济来源,等等。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群体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贫困学生占到了高职院校学生总人数的20%,而且还在以上升的趋势逐年发展。
二、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资助现状研究
近几年来随着各地区(以江苏省为例)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各大高校面临生源不断减少的形式,高职院校贫困学生增多的问题也渐渐凸显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影响了部分贫困学生公平受教育的权利。能否有效地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已成为教育者的重要责任,也是高等教育、高校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围绕贫困学生的问题,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各项政策,学校也想了很多办法,以“绿色通道、奖学金、助学贷款”为主要组成部分的资助体系正在逐步得到落实。国家、社会、学校、有关社会人士等对贫困学生给予了大力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学生在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各高职院校在贫困学生资助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和落实。
(一)贫困学生认定标准缺乏理论依据。学校实施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比如家庭能否承担得起学生的学费、生活费用等。现在的办法是学生回到生源地,到当地的民政部门出具贫困证明。就一张贫困证明本身而言,有多少的可信度?有的学生在填报家庭收入时是想尽一切办法能少报就少报,然后拖欠学费不交,申请学费减免或资助。这给我们正确判断学生是否符合贫困标准带来了很大阻碍。
(二)勤工助学岗位少、报酬低、时间长。现在勤工助学的岗位主要来源于学校内部,在社会上主要是大学生发发传单、在私人企业里打工、做小时工,受许多条件的限制,学校给学生可提供的岗位有限,报酬也非常低,往往根本不能满足现在贫困学生的需求。再加上学校在不断地扩招,每年毕业生的人数也增加,导致在校学生、毕业生对工作岗位竞争的局面。除了从事低智力或重体力的劳动外,缺乏必要的社会劳动保障,有时候工作时间还与学习时间冲突,收入也很难保证。
(三)资助体系单一,社会团体、个人参与有限。当前国家推行的“奖、助、减、免、补、勤、贷”的教育救助模式体系是一种单一的政策,始终没有摆脱国家、学校财政模式。国家、学校主要充当了教育救助的主力军,而在现实当中,社会团体、个人的参与有限,导致救助的资金有限,不能满足于现有贫困学生队伍的需求。
(四)国家助学贷款缺乏有效地法律保证和监管。目前,由于没有独立的助学贷款部门监管和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只能依靠地方政府来进行。政府又借助于当地的银行,对学生进行助学贷款,而助学贷款成本高,风险大,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没有真正建立,银行贷款的积极主动性不高,国家助学贷款扶贫帮困的功能很难得到发挥,勉强施行,效果也不明显。各学校中也存在着毕业生未能如期还款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部分贫困学生信用意识淡薄,主观上拖欠还款,另一方面是由于贫困学生毕业未能及时就业,或者收入很低,客观上无力还款。
(五)注重对贫困学生的救助。为切实解决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许多高职院校在新生开学报到时开通了“绿色通道”。这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学费问题。高职院校贫困学生除了承担经济压力外,也承受着心理上的压力,他们需要克服的困难问题相对于普通的学生要多很多,而且复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贫困学生精神心理方面的帮扶往往容易被忽视。
三、构建权利义务的模式
(一)现在的学生已步入了社会,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在享受社会权利的同时,能够较好地承担义务。而目前的学生拿到资助以后大多是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对学生权利义务和现代社会公民意识的培养起到了负面的影响。所以,要改革传统资助模式,设置科学的监管,尽可能多地体现权利义务和付出的观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要履行一定的义务,如参加公益性的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等,也就是在接受资助的同时,也要履行一定的义务,这样才能获得受资助的资格,得到资助。
(二)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培养讲文明、讲诚信、树新风的文明新校园,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教育。有的贫困学生拿着贫困生助学金去购买手机、电脑,大肆浪费请客吃饭却能心安理得,有的学生领着资助款而没有任何的感恩意识,有的学生毕业后不缴还国家助学贷款,恶意违约。
(三)受资助学生的后续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加大力度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培养当代社会的文明新风。一方面,要采取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意识、感恩意识,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另一方面,要使学生正确看待贫困,正确认识暂时的经济困难只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阶段。教育贫困学生平易近人,主动参加活动,等等。所以,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诚信意识的教育,培养当代社会的文明新风,让他们具有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的思想。教育学生发扬我们这个民族济贫、扶弱、友善和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给予的温暖和关心,消除他们内心的压力和不安,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这样才能使他们有一个广阔的天地,使他们健康和谐地成长,用他们自己的一份热,为这个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健全资助与育人的制度
学生资助与育人成才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资助工作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在整个资助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懂得现在的贫困代表不了以后的贫困,贫困不可耻,可耻的是自己甘于贫困,不去努力,而指望他人来解困。同时引导学生在人生逆境中塑造性格、锻炼意志,经受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二)在资助工作中,使学生在受资助过程中受教育、作贡献。针对受资助学生开展教育,一方面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环境,主动融入社会,从而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增强自我免疫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和习俗的侵袭。
(三)要教育和引导好贫困学生,让其懂得国家、社会、学校无时无刻地关心着他们,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体现了现在大学的办学宗旨。教育学生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学习,立志于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五、加强监管,促进学生在学校顺利成长
学校应加强对贫困学生的管理,建立贫困学生的档案,实时对困难学生进行帮助。在资助工作正常进行的同时,实现学生有效的监管,促进学生顺利成长。为了更有效地将对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融入整个学校的教育管理之中,学校在管理贫困学生时对出现违反校纪校规、学习消极、奢侈浪费等现象困难学生,要实行有效的管理。针对贫困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或已经出现的错误苗头进行预先防范,避免由小过酿成大错,防止重大违纪事件的发生,建立信息通畅、措施有效、教育得力的学生德育体系,变被动为主动,减少消极影响。
高职院校对贫困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教育成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整个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不单单是一项资助工作,在为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应解决学生的能力贫困、心理贫困等问题。做好受资助学生的教育问题,需要资助的教育工作者站在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对学生严格要求和管理,使学生既能看清使命和责任,又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从而真正为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雯,林蔚,刘声.中国高职院校:300万贫困学生在苦学[N].中国青年报,2002,3:21.
[2]李从松.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大学生贫困问题[J].领导决策信息,2002,(9).
[3]林良夫,吕澜,费英勤.高职院校贫困助学策略管见.教育发展研究,2004,3.
[4]徐晓军.高职院校贫困资助体系问题分析与对策.中国青年研究,2004,5.
[5]赵炳起,李永宁.高职院校贫困学生经济资助体系的困境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6,(6).
贫困学生救助办法范文2
一是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两免一补”政策即在小学和初中免除学费、课本费,并给予住校生生活补助费的政策。为了使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股室人员为成员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中小学校实施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在管理过程中,坚持名单公示制度和定期检查监督制度。教育、财政等部门不定期地组织财务、督导员联合对各乡校的贫困生生活补助实施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对违反财经纪律要求的学校进行责任追究。可以说,现在的小学和初中既是义务教育也是免费的教育。2009年,全县享受国家免费教科书中小学生14500人,其中小学9606人,初中4894人;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学生5792人。
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争取社会各届对贫困学生爱心助学。
主要开展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滇沪对口支援,争取上海宝钢集团对我县部分贫困学生进行资助,2003年至2007年每年资助200名贫困学生,每名学生每年受资助500元,每年共10万元。2008年受资助300名学生,共15万元。二是争取相关部门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民政、扶贫办、民宗局等相关部门每年力所能及地筹措资金资助贫困大学生。关工委、民政、团县委、妇联等部门和单位从物资方面也对贫困学生进行了资助。三是争取项目资助。2007至2009年争取中央彩票公益教育助学项目资助普高学生145人,每人每年1000元,三年共计14.5万元。四是通过各渠道争取企业、个人进行救助。2008年受企业、个人救助,物资、资金合计16.5万元,其中昆明呈钢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对我县瑶家山小学瑶族学生捐赠363双新球鞋,323公尺精纺毛呢和1220件衣物,总价值1.6万元;广东惠州西顿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昆明华灯世家捐赠5000支节能灯泡,价值12.5万元;上海金山区奶牛管理站6名职工从2007年开始对我县10名中小学生进行资助,每人每年1200元,共计2.4万元。其中今天享受奖助的李刚同学,由于学业成绩优异,受到山东宏发科工贸有限公司高成法董事长资助,每年5000元,共资助2万元。类似受到资助的还有翟川川和饶家银两位同学。五是建立干部职工“一对一”贫困学生帮扶制度,动员全县干部职工积极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通过以上工作,我县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救助贫困学生的良好氛围。
三是优秀贫困大学生奖助工作。
今天,我们举行这个仪式发放的就是优秀贫困大学生奖助金。对贫困优秀大学生进行奖助始于2006年。由各县向社会筹集资助资金上交普洱市教育基金会,再由普洱市教育基金会统一核定指标返回各县奖助。每年我们向全县广大教职工发出为贫困大学生捐资助学的倡议,2008年,教师捐资10.8万元,2009年捐资7.62万元。可以说,向此次贫困大学生提供资助的是我县全体教职员工,是他们兴善举圆了我们学子的大学梦,是他们扶贫困支教献出了力所能及的爱心。从2007年起,我县按照《普洱市资助贫困优秀大学生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要求,认真做好贫困大学生奖助政策的宣传和筹资工作。享受贫困大学生奖助的标准要求:一是要考取一专以上高等院校的学生,包括一专、二本、一本及以上重点院校。二是要考取以上高等院校的高中毕业应届生,不能是往届生。每年在一专录取结束后,资助中心及时地进行情况摸底,在充分考虑各种资助渠道的基础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符合奖助条件的学生进行排序筛选,并对拟奖助学生情况和奖助政策在全县政务公开信息网上、学校和教育局政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的监督。2008年受奖助大学生8人,2009年受奖助大学生10人。
四是职高国家助学金工作。
国家助学金主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用开支。我县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我县凡就读于职业高中的在校学生都能享受。2009年春季学期,我县享受国家助学金人数为168人。
五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重要步骤,是利用财政、金融手段,创新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的重要探索和实践,对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整体效应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008年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年,全县只有一例学生贷款,2009年在全省铺开,凡具有我县户口贫困的大学在校生均可申请每年不超过6000元不低于1000元的贷款,具体贷款金额根据学校的学费和住宿费两项费用总计来定。今年,我县参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176人。目前,申请审核工作已完成,上报和核批工作正在进行中。按省上安排,贷款拨付工作将于11月20日以前完成。
贫困学生救助办法范文3
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有效办法;是保证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校校委会高度重视“两免一补”工作,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意识,要求各处室各年级要从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从体现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关心的高度,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从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两免一补”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两免一补”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两免一补”工作落到实处。现将我校2005年秋季落实“两免一补”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两免一补”政策落实情况
省委、省政府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施“两免一补”工作的基本思路,即:先免书费,再免杂费,后补生活费,分步实施,三年到位。我校去年(2004年秋)确定“两免一补”人数140人,每人补助杂费60元,共计6400元;2005年春确定“两免一补”人数120人,每生补助杂费110元,书费61元,共 元,2005年秋季确定“两免一补”人数200人,其20人被确定为补助生活费。为切实做好“两免一补”工作,我校在乡教办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精心组织,认真抓好落实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为使“两免一补”政策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王以林同志亲自担任组长,副校长刘教丰同志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任成员。基本上做到了政策具体,责任明确,进一步分清了各处室的职责,狠抓落实。
(二)健全机构、精心组织
及时成立了红城中学“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各班选送的贫困生进行评议、审查,发现有违反“两免一补”规定不符合贫困生要求的学生,一律予以清除。制定和修订“两免一补”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贫困学生资料档案,负责对全校“两免一补”工作的部署指导和督促检查。同时,加强对“两免一补”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确保熟练掌握相关政策措施。
(三)规范流程,加强管理
一是成立了“两免一补”评审领导小组,由班主任、教师代表、贫困生家长代表、群众代表、学生代表等成员组成,严格把关。二是坚持“三公示”,即公示贫困生界定标准,公示贫困生评审情况,公示评审结果。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进一步规范免费教科书发放流程,保证资助名额分配,贫困生评定,教材选择等各个环节都做到公开透明,使之成为一项“阳光工程”。三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自下而上,具体到每一名贫困学生的动态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全校所有贫困生都纳入管理系统,定期更新,动态管理。
(四)明确要求,及时发放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印发《贫困学生调查表》,让各校明确帮扶的对象,并根据调查情况制定分配方案,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红城中学2005年享受“两免一补”救助的贫困生200人,共发放免费教科书9科,32种,3850册。
贫困学生救助办法范文4
2016榆阳区脱贫攻坚激战正酣!
今年以来,榆阳区深刻领会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及省市有关会议文件要求,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科学谋划,带领全体党员干部,万众一心,以苦干实干的精神,坚持党建脱贫两手抓、产业发展两手硬。立下军令状,全面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一幅脱贫致富、幸福安康的生动画卷,在榆阳大地徐徐展开!
“3763户贫困户、6950个贫困人口、78个贫困村。”是榆阳区精准脱贫攻坚的全年任务。
“2016年实现全面脱贫,贫困人口以户为单位,全体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力争突破3200元。”是榆林市榆阳区委、区政府的庄严承诺。
群策群力 重视落实责任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既是我区的一项年度目标工作任务,更是一项历史性的政治任务......”榆林市榆阳区区委书记苗丰说。
承担着这样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今年以来,榆阳区区乡两级党委和贫困村党支部迅速形成“三级书记抓扶贫”的格局,按照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战略思路。建立挂图作战指挥部,乡镇建立脱贫攻坚办公室,挂图作战,明确目标任务、贫困分布、致贫原因、脱贫路径和组织体系,村上开辟脱贫专栏,对扶贫对象、脱贫措施予以公示,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上墙。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系统管理,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同时,区级领导带头深入帮扶贫困村、实地调研、指导工作。区委书记、区长多次深入基层视察脱贫攻坚工作,全区抽调相关部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乡镇办事处工作人员3747人扎根乡村,帮扶到户。70个企业实施企村结对帮扶,50个医疗卫生机构,923名执业医师对有身体康复条件的1717名患病贫困人口实施医患结对帮扶,贫困户、贫困村结对帮扶达到全覆盖。全区上下层层传导压力,瞄准脱贫,合力攻坚,务求不落一人。
产业带动 资金精准到位
“要变‘输血’为‘造血’,积极提升产业带动,有助于实现整村脱贫,彻底摆脱穷根。”榆林市榆阳区扶贫办主任鱼建成说。
今年以来,为加强产业扶持、移民搬迁、教育资助等一系列脱贫举措有效实施,累计共投入扶贫资金1.28亿元,其中:专项扶贫4994万元,包括省级1286万元、市级619万元、区级3089万元,区级财政扶贫资金较去年增加243%;行业扶贫6216万元,实施水利、林业、交通、电力、敬老互助、民政救助、阵地建设、幸福工程、一事一议等项目227项,安排水利基金685.5万元扶持37个贫困村组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此外,社会扶贫直接投入256万元,引进各类资金1352万元。项目扶持产业户1377户、新农合自筹补贴1125户2335人、大中专学生406名,扶持移民村6个、旅游扶贫村2个,“广电扶贫、宽带乡村”项目扶持贫困村63个、贫困户622户,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贫困村78个、实施项目177项,贫困村实现互助资金全覆盖,有37个村组人饮困难得到解决。
目前,榆阳区扶贫资金全部用于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互助资金项目占到70%,基础设施项目占到30%,资金到户率达到50%。
社会保障 斩断致贫穷根
“我媳妇一直有病,娃娃又要上学,原来医疗费和娃娃的学费都是负担啊,现在好了,有了政府的帮扶和支持,减轻了我们的压力,脱贫致富又有了信心。”现年33岁的鱼河镇许家崖村村民许二喜感激地说。
今年以来,榆阳区实施教育资助脱贫与医疗救助脱贫相结合。教育方面,建立贫困学生资助平台,整合扶贫、民政等各类助学资金,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对学前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入园幼儿保教费和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750元;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按小学和初中,分别给予每生每天4元和5元生活补贴;对普通高中贫困家庭学生,平均给予每生每年2000元生活补助;对中高职在校贫困家庭学生,除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外,每生每年再给予3000元补助;对新入学本科阶段教育贫困户子女,每生给予5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家庭特别困难的,第二年再给予5000元补助。医疗方面,开展健康扶贫行动。建立城乡贫困人口健康档案,组织22个医疗卫生机构包扶24个乡镇、办事处,组织923名执业医师结对包扶2795名贫困人口,促进患病贫困人口早日康复。实施贫困群众先诊疗后付费结算制度,提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对农村贫困群众合疗费自筹部分,由区财政一次性全部缴清。加大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力度,贫困人口住院治疗费用经新农合和大病保险报销后,再按照该区医疗救助办法规定,给予五保对象全额救助,给予低保对象和在册贫困户按照70%比例进行救助,减轻就医负担。通过一系列积极行动,让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在榆阳区成为过去时。
榆阳区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一人一计”的工作思路,全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移民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就业安置)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区财政为全体贫困人口每人代缴2016年新农合自筹资金110元。实施残疾人扶贫产业项目184户。实行扶贫与民政“两线合一”,通过一系列结合实际的有效举措,力保实现3763户6950个贫困人口年末全部脱贫。
强化督查 确保扶贫精准
“要严格督查考核,一个月一次改为半个月一次,层层传递压力,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脱贫不落一人。”榆阳区区长贺利贵说。
今年年初,榆阳区制定了《建立督查联动机制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构建起单位内部自主督查、行业部门联合督查、人大政协专项督查、纪检监察纪律督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五位一体”督查监督机制,对脱贫攻坚工作实施全方位、多层面、不定期督查检查。
出台了《脱贫攻坚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将脱贫攻坚工作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的分值,由去年20分提高到今年的40分,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制定了《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工作缓慢、拖了脱贫攻坚工作后腿的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坚决启动约谈问责程序,实行“一票否决”;对“为官不为”、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严肃追究党政纪责任,构成违法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
贫困学生救助办法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贫困生资助工作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024-02
一、当前贫困生资助工作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贫困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他们自卑、焦虑,乐群性差,严重者还出现心理病变。而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第一,贫困生的身份认定不够真实客观,由此造成一些确实贫困的学生得不到帮助,而一些“富裕生”却顶着“贫困生”的头衔,享受着不应属于他的“待遇”。
第二,高校奖学金受奖覆盖面较窄。高校奖学金主要奖励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贫困生因为身心的双重压力,很难达到学习优秀的程度,故获奖人数较少。
第三,无论学生学习成绩如何,只要家庭经济困难都能获得国家无偿经济资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贫困生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和“等、靠、要”的心态,缺乏自强自立意识,学习不努力,虚度光阴,对创建优良学风产生负面影响。
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很多,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贫困生界定标准难统一。目前高职院校对贫困生的确认基本上是根据学生家庭收入和学生在校生活状况进行的。然而,仅凭学生家庭所在地或家长单位所开的证明作为认定的依据是不科学的。贫困生界定工作还存在相当的困难。
二是资助力度分布不合理。调查发现,政府在具体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贫困生情况而制定不同救助政策工作方面做得不够,反而导致不公平。
三是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不同步。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采取一系列助学措施,在经济上资助贫困生,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让他们安心学习。但是,由于育人工作没有跟进,从而出现获资助学生行为与国家资助政策目的不和谐现象。如:部分贫困生得到无偿资助后,不但没有感激之情,反而认为是理应得到的,甚至有个别贫困生拿无偿资助金去购置高档服饰等生活奢侈品或请客吃饭挥霍浪费。
二、客观认定贫困学生,构建帮困育人体系
(一)客观如实评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
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了少数学生具有“困难证明”但经济上并不困难的现象。若仅凭“困难证明”认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就会助长不困难却享受到资助学生的侥幸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所以在评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时,首先,由学生提出经济困难认定申请。其次,班级学生参与测评、开展在校消费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实际生活水平,由寝室长填写《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基本信息表》。再次,班级评定小组根据《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基本信息表》,结合《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或学生及其家庭突发事件证明材料,进行民主评议,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测算排序,划分“贫困”档次。最后,由教学系(部)认定工作组根据班级评定小组的意见,进一步核实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状况,按照《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办法》,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程度评定为“特别困难”、“突发事件特殊困难”、“困难”等三个等级,并且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在实施的过程中依据家庭经济变化和个人消费状况及时更新和动态管理,做到全面规范,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不同形式和梯度的资助提供依据。
(二)建立经济保障、精神援助、心理救助和发展支持帮困育人体系
1.开通新生入学绿色通道,让每一名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圆大学梦。可将《大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助学贷款流程、助学贷款答疑等材料随新生录取通知书寄出,采取多种途径帮助新生及时了解资助政策及信息。同时,在接待新生现场设立入学绿色通道咨询点和入学绿色通道办理处,简化操作规程,方便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办理入学手续,之后根据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程度给予相应的资助。
2.实施学生资助“阳光工程”,对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给予经济保障。建立贫困生考核制度。对贫困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的表现进行量化管理,通过自评、班级评议、考核对贫困生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严格按照上级评定学生奖助学金的规定及学校奖助学金管理规定进行评选,涉及学生奖助的每项评审程序、办法、标准、条件、评选名额及时向师生通告,评审结果需经过学校、教学系(部)、班级三级公示程序,确保学生奖、助、贷、减、免、补等经济资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其一,让困难学生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继续学业。通过广播、宣传栏、横幅、班会、网站广泛宣传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资助政策和申办程序及必备的材料;协助经办银行、生源地资助管理中心办理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或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帮助贫困生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同时建立获贷学生信息库,做好贷款后管理工作。
其二,通过各类“奖学金”,帮助学生解决经济紧张问题。一是根据上级的相关文件精神及学校学生创优评选办法,认真组织评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政府奖学金、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二是鼓励和引导与学校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在学校设立冠名奖学金,学校根据企业奖学金的评选规定,组织评选企业冠名奖学金。
其三,利用国家助学金、学校资助、社会资助、师生资助等形式资助贫困生,为学生解决生活问题。一是按国家助学金的评选条件及分配名额,结合学校情况组织评选,并及时向受助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二是对于家庭突发变故、患重病、残疾学生学校给予减免学费或困难补助。三是建立慈善爱心超市,搭建捐助与贫困生的交互平台。定期开展慈善活动,号召师生将自己部分学习和生活物资捐赠给需要帮助的贫困生,使爱心遍及校园。四是建立“班级互助基金”。各班级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班级自愿的基础上每学期从班会费中抽取一定的比例建立“班级互助基金会”,每学期用于资助班级中有特殊困难而无力解决困难努力向学的贫困生。
其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帮助贫困生从“他助”走向“自助”。挖掘潜力,拓宽勤工助学渠道,设置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同时,组织贫困学生进入企业、社区从事勤工助学活动,并做好勤工助学学生的考评工作,真正让贫困生从“他助”走向“自助”,实现“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自我教育作用。
3.开展精神援助,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诚信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其一,助学贷款工作与信用教育相结合。一是充分发挥银行征信系统的管理功能,把信用教育贯穿到助学贷款的整个过程中。开展“我与我的信用记录”征信知识宣传活动,聘请金融专家为学生作征信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征信系统诚信监督体系。二是在学生中开展一系列的诚信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贷款助人 信用助人》、《信用行天下》等宣传教育专题片,举行诚信贷款签名仪式,开展诚信主题征文、诚信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并利用校内媒体进行宣传、引导。三是建立学生诚信档案,注意对学生资助款的使用监督和引导,加强贷后管理,提高学生诚信意识。通过以上措施,使学生感受到“人无信不立”的思想教育,深刻认识到诚信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性,充分理解诚信是立足社会的最为重要的基础。
其二,无偿资助与感恩教育。在开展资助工作的同时,应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如对学生进行感恩礼仪教育,在学生中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政府、回报社会等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并通过评选“最感动的话”、“最感人的事”、“最佳公益活动图片”,引导学生对他人说一句感恩的话,为他人做一件感恩的事,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增强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感。
其三,推进扶贫励志工程建设。将资助工作与学生的“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典型事迹,评选“奋进之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举办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己,勇敢地面对困难,激励他们以自强不息的姿态和信心战胜贫困,积极进取,把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其四,定期对贫困生进行走访。学工干部、辅导员要深入乡村、社区了解贫困生家中的实际情况,不但给贫困生送温暖,而且也维护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政策性和原则性。
4.开展心理救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善自我认识,增强自信,宽心学习。应充分发挥校、系、心理协会、班级、宿舍(学生社团)五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作用,及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思、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可开展“学生自我成长”系列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心理沙龙、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相互交流等形式,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让他们从心理上战胜困难。此外,辅导员、班主任也应多与贫困生谈心,关注他们的成长。
5.为贫困生提供各项发展支持。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其一,为经济困难学生购置专业书籍、学习用具,资助他们参加课外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并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举办专题讲座,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知识资助”。并面向贫困生开展文化、科技、娱乐、体育等各类活动,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他们的自信。
其二,充分发挥勤工助学能力培养的作用。勤工助学不仅能让学生认知社会,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若贫困生在机关、实验室、院(系)部办公室、图书馆等协助教师管理、处理文书、值班等,不仅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若贫困生在食堂文明监督岗、校园文明监督岗等学生自主管理的岗位,完全实现自己组织管理,完成岗位职责,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若贫困生在“智力型”岗位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其三,开辟困难毕业生就业“绿色通道”,提高贫困生的就业率。对每名持有家庭贫困证明的学生,建立贫困学生就业信息库,对其家庭情况、专业、特长、身体基本情况、就业意向和就业地区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方便提取,建立贫困学生就业信息库;在困难毕业生中,针对每名贫困生自身特点以及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找准自我定位,主动参与就业竞争;在学生满足企业应聘条件的基础上,优先向企业推荐困难学生,开辟困难毕业生就业“绿色通道”。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根本出发点还是促进公平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把资助工作和育人工作有效结合,建立经济保障、精神援助、心理救助和发展支持帮困育人体系,摆脱资助就是“经济扶助”的狭隘观念,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拓宽教育途径和方法,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诚实守信的优良品格,最大限度发挥资助工作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真正达到资助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绍辉,张景波.资助和育人相结合——我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和实践[EB/OL].,2010-09-13
[2]姜继红.大学生勤工助学的社会学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
贫困学生救助办法范文6
一、救助原则
扶贫济困、量入为出、精准救助。
二、救助重点对象
1、享受政府救助后,仍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和个人;
2、因突发变故造成临时困难的家庭和个人;
3、政策性救助难以解决的个别困难家庭和个人。
三、救助方式
从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入手,在扶贫济困、为困难群众救急解难等领域开展慈善帮扶、与政府社会救助形成合力,有效发挥慈善救助重要补充作用。今年重点在“急难救援行动”慈善项目和“**县贫困家庭儿童大病救助”项目上,与社会救助有效衔接和功能互补。
四、救助项目
**年县慈善总会重点开展“助困、助学、助医、助老、助孤、助残”等慈善活动,主要救助项目有:
1、开展“慈善情暖万家—慈善助困”活动,对全县低保户、五保户、低保边缘户、精准扶贫户和孤老、孤儿、残疾人等各类特困家庭中,享受政府困难救助后,生活仍有较大困难的家庭,在春节前提供款物资助,计划资助100人,每人300-500元,预计支出5万元。
2、开展“急难救援行动”项目。对我县遭受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它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获得政府临时救助后仍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和个人给予资助。按每人2000-5000元标准救助,救助50名,预计支出20万元。
3、开展“爱心成就梦想—贫困大学生圆梦救助”慈善助学活动。对全县低保、精准扶贫户等特困家庭中,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的应届职中毕业生(不含到县外就读毕业生),由县慈善总会给予一次性入学资助,每人资助2000元,计划资助20名,预计支出4万元。
4、开展“阳光伴你成长—关爱困难家庭留守儿童行动”活动。对我县低保、低保边缘户、精准扶贫户和遭受临时变故等生活困难家庭的留守儿童,由县慈善总会给予资助。计划资助100名,每人资助300元,预计支出3万元。
5、开展“贫困学生技能救助项目”。为帮助农村困难家庭子女顺利接受和完成职业教育,使其能自食其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家庭脱贫,由县慈善总会给予资助,计划资助20名在校高中困难学生,按每名学生1000元标准,预计支出2万元。
6、开展“免费午餐项目”。协同爱心人士朱铁、县教育局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实施的“免费午餐”项目,计划资助5所学校1642位师生,按每人4元标准,预计6.6万元。
7、开展“点亮生命计划—**县贫困家庭儿童大病慈善救助项目”。对全县低保户、扶贫户和民政部门认定的特困家庭中患有先心病(手术)、白血病、尿毒症(肾衰竭)、骨髓器官移植、再生障碍性贫血、脑瘫、恶性肿瘤等重特大疾病的16周岁以下儿童给于救助。计划资助50名,每人资助3000-5000元,预计25万元。
8、开展“九九重阳—助老救老”活动。对在我县居住的80周岁以上特困老人实施救助,计划救助100人,每人救助500元,预计救助5万元。
9、开展“爱心助飞梦想”慈善助残活动,为生活困难的肢体残疾人员或因突发变故造成肢体残疾导致家庭生活临时困难的人员与县残联合作,免费配备轮椅、安装假肢或康复器材。
五、资金来源
社会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