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性学习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题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题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1

关键词:课题研究基本情况;尚存问题;已获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74-2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问题的提出(略)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目前镇江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例题习题的教学现状以及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

研究的范围不仅仅限于我校,我们在研究之初就对目前镇江市高中学生开展抽样调查,调查的重点是课本例题习题教学的现状。我们编制了科学的量表,然后开展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导致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并深入开展研究。

2.教师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是否重视课本例题习题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我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老师教学的方法、态度、侧重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老师的课堂组织形式、老师课堂所选择的例题、课后选择的习题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改变一些陈旧的就题论题的模式,将课本例题一样教得有声有色。教师要多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少制造沉闷的课堂;要多让学生说和做,少个人一言堂。课题研究中,我们要求每个有研究任务的任课老师每学期详细记录针对一个学习小组或一个学生课题研究过程,编成研究性的案例集,并开展典型的个别学生(或小组)和典型老师追踪研究,从这些个案中较深入地把握真实情况及前后变化的归因。

3.探索出课本例题习题教学的基本模式

(1)累积教学中的例题、习题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2)积极探索出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例题、习题教学策略,改进例题、习题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3)初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控策略,指导课堂教学,形成数学例题、习题教学的新模式并对周边学校产生辐射作用。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将本课题组创造性的工作形成成果,使之融合在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中,形成全校教师的共识,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开题以来的主要工作

(一)做好开题论证,明晰研究内容

课题组先后对课题方案进行了多次认真的学习和研讨,通过学习和研讨确定研究方向,撰写课题方案,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通过论证,我们确定本课题研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研究如何充分挖掘课本例题、习题的丰富内涵,通过拓展、类比、延伸、联想等方法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发现新的结论,并利用它们解决新的问题,实现课本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探讨课本例题、习题教学的模式,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如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效变革,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二)进行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在学校教科室的积极指导下,从课题立项的前期准备,到课题立项、再到课题实施,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学习中,特别是立项后我们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课题实施前的必要环节,并且确定在具体的实施中不断研讨方案。

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数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结构的力量》等名著,并订阅了《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通讯》等一线教育教学杂志,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三)理论结合实际,展开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渠道。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了分期研究目标和研究的重点。考虑到课题对教师学科知识整体建构及系统整合的独特要求,在理论学习和骨干示范的前提下,我们推出了“同课异构”活动:课题组确定一个课题,通过集体研讨确定处理课本例题、习题的两种不同方式,然后由两位老师就同一课题各自独立备课,课题组成员集体听课,研讨两种不同处理方式之间的优缺点。通过这种形式的比较和分析进一步读懂教材、提升自己。

在一些示范课例的引领下,我们还积极鼓励课题组成员带着每一次活动后的收获和思考在日常的教学中开展自觉研究,不断优化课本例题习题教学的策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总结教学经验。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课题活动与教研活动联系起来,将课题研究渗透到数学教研活之中,推介我们初步的研究成果,听取一线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使课题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课题成立以来,我们以公开课和研究课等形式共上课十余节。

三、目前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通过研究取得的共识

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相应的行为,要改变教师的行为必须先改变教师的认识。通过研究,我们就课本例题习题达成了一些共识:课本例题是数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是数学教科书中概念、命题与习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教科书设置例题的目的,是引导与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搞清基本概念,启发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疑,疑有所思,从而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课本习题是为巩固所学基础知识、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设置的,因此,例题、习题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命题的掌握、数学方法和数学技能的培养和发展,都必须通过例题习题的解决来实现;教科书中的例题、习题具有示范引领、揭示方法、介绍新知、巩固新知、思维训练和文化育人的功能。

(二)调查得到的结论

1.教师普遍不重视例题、习题的教学,大部分老师没有认识到课本例题习题的价值和作用,对教学中课本的例题,教师经常是一笔带过甚至不讲,课本的习题也就是让学生自己看看,很多习题被老师放弃,如应用题、探究拓展题、实习作业等。

2.教师对待课本例题、习题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待课本例题、习题的态度,教师普遍不重视课本例题、习题,学生也就把时间都放在了参考书上,课余时间学生研究课本的少,由于课堂上缺少教师对课本例题习题拓展研究的示范,学生想研究课本也无从下手,所以课后学生钻研参考书上难题的多。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态度、侧重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老师的课堂组织形式、老师课堂所选择的例题、课后选择的习题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促进了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课题组老师积极围绕课题方案展开研究,就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际操作情况、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经过大胆的尝试与探索,获得了不少全新的教育理念,积累了不少鲜活的教学案例与经验。开题至今在杂志上发表或在论文评比中获奖的论文有近二十篇,教师的研究意识更强了。

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积累、在反思中提升已成为老师们行动研究的轨迹,该课题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发展,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创造信息的潜能。

(四)提炼了课本例题、习题拓展教学的有效策略

1.充分挖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同一个例题、习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可以得到不同的启迪,因而可用不同的解法,进而延伸解题的思维触角,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通过多角度的分析来解决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解题策略。

2.利用例题、习题的结论进行解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

利用例题、习题已经得到的结论去解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跨度,学生可以更透彻地理解其他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思维的开阔性。

3.变换条件或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教材上有些例题的问题背景和解决方法有类似之处,甚至有些题目就是同一题设条件,只是求证的结论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此进行一题多变是很必要的。这种一题多变的训练方式,对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严谨性及灵活性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对例题、习题进行推广,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对例题、习题进行推广的前提是理解例题、习题的本质,挖掘例题、习题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让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来审视课本的例题、习题。

总之,课本中每一道例题、习题的设置都有其目的和作用,体现着本节知识应达到的能力要求。因此,重视例题、习题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潜在功能的挖掘和应用,特别是对课本典型问题进行引申、推广等,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转变不到位。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去从事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自己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而实际是部分教师的角色转变不到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要求把例题讲完,布置好习题就算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还有存在。

2.教师对教材例题、习题拓展研究的意识还不强。教师在备课中不能对例题、习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拓展、再创造,在授课时也往往出现一笔带过、草草了事的教学现状,根本没有很好地利用例题、习题所潜在的价值。

3.教师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对例题、习题多少也有点改动,但是,这种改动只是基于经验和直觉,远未达到理性和自觉的认识。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和个性化地运用教材,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外部课程的被动消费者,而是积极的开发者。教师对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例题与习题进行拓展研究,就能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课程知识,创造着新的课程经验,成为自己专业生活的主人,同时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五、今后研究的方向

1.为最大限度地对例题、习题进行研究,教师还需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都作了较大调整,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灵活运用和开发教材的能力,加强自己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等。当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提高了,对数学课本例题、习题的“二次开发”就会游刃有余,一方面教师的自身素养会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课堂会更加有效。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能充分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能主动地、自觉地去探究数学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能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加强对教材例题、习题的研究,通过研究理解例题、习题再巩固、拓展课本知识中的作用,熟悉课本例题、习题的编写意图、来龙去脉,进一步熟悉、理解、把握教材。教师通过研究充分挖掘教材设计的意图,从而可以设计出恰当的问题串,以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起到很好的导学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研究搞好课本例题、习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

课题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2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探索;实践

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首先要更新挂念,随着“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的教研课题的深入研究,教师认识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不只是传授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建立坚实的基础;认识到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教师除了要熟悉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外,还要重新学习很多知识,更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认识到“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要意义:

第一,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使“素质教育进课堂”可望有新的突破,将着眼于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第二,研究性学习的开设,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针对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研究的内容往往是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有的内容学生占有的资料甚至比教师要多,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教师为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指导能力而继续进修,有利于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

第三,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利于建立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课题的参与者,指导课题研究的合作者,他们要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知识的过程。一方面,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学生可自行选题,自主研究;另一方面,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思路,然后根据学生的思路进行指导和帮助,同时又不要介入过多。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使师生真正处于一种平等互助的地位。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需要有合理的规划和分工,具体做法如下:

一、 实施流程

班级动员与任务划分

辅导老师的确定

小组及组长的划分与确定

小组选题

制定研究计划与方案等

分组进行活动与辅导老师辅导

形成活动报告与小组总结

辅导老师评价与小组修改

形成论文

各组交流与探讨

二、具体实施

(一)集体辅导: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分期向全体高中学生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辅导报告,报告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为什么要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与确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开展调查研究的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期集中辅导,使学生初步学会类似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课题的申报和课题组的成立

课题的申报可以采取教师提供课题和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相结合的方法。在申报过程中,我们先请每个学科辅导老师拟定若干个备选课题供学生选择,课题既结合学科知识又结合校本实际,内容涵盖天文地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文学艺术、乡土文化、周边环境、校园文化等,学生可以从教师提供的课题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拟研究课题。课题经小组长汇集上报后,学校辅导老师针对学生每次选择的上百个课题进行可行性审核、分类。然后把交由各小组长选择。

(三)课题活动的管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可以编制《研究性学习课记录簿》,内容有课题名称,课题立项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课题研究计划,成员分工,工作记载和讨论记录,材料整理,预期成果等栏目,对学生的研究活动起了引导作用,使学生的活动有的放矢,科学严谨。

在“研究性学习”中,从空间上看学生已离开了课堂,走向社会进行学习;从时间上看转向更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从方式上看由单体学习转向了团队协作学习;从内容上讲由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向了综合利用学科知识去分析研究社会实际问题的学习。然而,我们的学生毕竟是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思维尚未成熟,容易受非课题研究因素干扰,在课题研究的时间段里游玩。为了克服这一不利因素的影响,我们要求课题研究小组在每星期的第一节活动课,先在学校指定的集中地点集中讨论,向指导老师汇报上星期的活动情况,研究进展以及本周的活动计划,把研究过程中的疑惑提出来,与指导教师一起研究解决。我们要求指导教师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坚持“指导到位,参谋到点,检查到时”的原则,指导学生根据课题的需要分工到位,提示学生相关的资料和线索,及时点拔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随时指导学生设计和修改研究计划、问卷调查、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制定下一阶段的活动计划,了解学生的活动步骤。

课题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3

《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自我鉴定意见

烟台市牟平区教研室教科所课题组

《基础教育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是2001年立项的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2003年立项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根据课题组成员近五年的精心研究,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探索研究性学习及其基本规律,探索在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为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推动新课程改革提供可借的经验。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立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教研室、教科所的研究人员和实验学校校长教师组成的实验队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课题实验与新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将实验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新课程改革实践,再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纳入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研究。通过课题实验拉动新课改,通过新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二是理论研究与科学决策相结合,把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决策依据,以科学决策促使课题实验的不断深化,推动课改进程。本课题通过研究与实验,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在各学段的目标、管理模式、操作方法、评价方法。在课题研究中总结出从学科、生活、大自然、社会四条途径中引发、发现、挖掘、寻找课题等做法,对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题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4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理念、策略、基本思想及方法论,它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狭义的研究性学习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正式出自我国教育部2000年3月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它属于一类全新的必修课。

二、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实践模式的具体实施流程

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实践模式是指学生从自己的爱好特长出发,选择自己所处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和周围自然的某一事实为研究对象,以考察、探索、收集、整理、分析、概括、推理等为方法,亲历实践,付出情感,学会合作,培养探究能力,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

专题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主导模式,以其灵活性大,选择性强,易于操作等诸多优点,而被国内外研究性学习开展方式所普遍采用。

下面从专题研究性学习实施流程图入手,对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进行详细解剖,以形成条理分明的经验性方案:

从上图分析,可以将专题研究性学习实施流程划分为以下9个具体步骤:

1.师生积极互动,促进研究课题的顺利进行。

在研究性学习中,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都要靠同学们自己动脑、动手,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他们之间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组织、动员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组织专家进行科普、学术讲座,积极带领学生外出参观访问,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诱发探究动机。

3.指导拟题、分组阶段

(1)指导拟题阶段

选择课题必须经过反复推敲。下面就选题的原则与程序加以详细分析:

第一方面,分析选题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科学性原则:研究性学习是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活动,因此研究课题本身必须是科学的。

生活性原则:选定的课题源自对生活现象的思考,有改善生活的实际意义。

可行性原则:要求选择的研究性课题有可操作性,能够付诸实施。

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要求学生选题,要尽量选择具有创新性的课题,力求新颖、独特。

第二方面,分析选题的一般程序:

1.选定方向。指导教师要启发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这个方向上开展研究。

2.提出问题。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需要研究者分析这些问题能否成为付诸研究的课题。

3.选择问题。学生以选择研究性课题的基本原则为依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自己探索的方向。

4.加工问题。所谓加工问题,是指从研究的时间、地域、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对选定的研究问题进行修改和限定,从而使问题更加集中明确,使之成为可以真正付诸研究的问题。

5.确定课题。经过对研究问题的精细加工,仔细推敲,再用恰当的文字把研究内容表达出来,该问题就可以作为我们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了。

(2)课题分组阶段

研究专题拟定后,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组合成课题小组,至于小组内部的合理分工,则由小组成员共同协商完成。

4.收集资料、课题论证阶段

研究小组首先收集资料,然后对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后,进入课题论证阶段:

(1)明确课题小组的研究意向、所涉及的学科范围

(2)选择小组指导教师

(3)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检索文献计划、访谈或考察计划、活动进程计划、选取研究方法)

(4)预期达到的目标和活动的结果

(5)撰写开题报告

(6)小组开题展示、讲解、答辩

(7)听取开题评审组意见,完善开题报告

开题评审小组由外聘专家、相关教师、感兴趣的学生代表团共同组成,在听取研究小组的开题汇报后,对小组的设计方案进行评议,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课题小组针对开题报告加以讨论修改后,最终确定研究课题。

5.展开研究阶段

学生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具体计划,分工合作开展研究。首先,将专题研究任务加以分解,小组成员经过精细分工后,各负其责,各展所长,积极完成子任务的研究职责。同时,又要与组员通力合作,定期对课题的研究发展交流意见,随时修正弥补研究计划存在的偏颇、漏洞,逐步完善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6.撰写报告、论文阶段

专题研究小组在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全面梳理专题研究成果,以恰当的方式对研究进行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形式的写作。

7.研究成果交流、评议阶段

研究成果交流评议阶段,学校邀请有关专家、师生共同组成交流评议组,对各课题小组展示的研究成果进行思维地碰撞和意见地交流,培养学生学会针对不同课题进行客观地分析、辩证地思考、流利地申辩。并通过研究成果的答辩过程,将学生的自我评价、组员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评议组点评协调融合,引导学生一步步优化研究成果、完善自我发展。

8.评议中的新问题

在结题报告交流、评议过程中,如果发现研究成果存在不足,则需课题小组重新回到研究阶段,针对报告中发现的新问题加以分析讨论,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以求进一步修正课题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9.学习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标准强调伴随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在研究性学习进行中的各个阶段,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师、家长和学生可以及时发现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加以修正和引导,确保研究按正确的方向顺利进行。

课题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5

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摘要]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经验,提出研究性学习的创新方法,并对此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和实施的对策进行研究。

[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和建议

1、引言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其一方面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与外界交流、了解世界、汲取新知识的有利途径,另一方面却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较多的负面信息。大学生正处于身体成长、心智健全的关键时期,其可塑性较强,但也更加易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网络中负面信息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主要障碍。大学生犯罪、诈骗、网瘾等问题已经上升为了当代我国教育体系所面临的重难点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了当代我国大学生教育体系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高校现今都会在大学每个学期开设思想政治课程(哲学、中国近代史等),但是其教学形式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教学形式过于单一,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方法,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使用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变当前我国素质教育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从而能够为我国输送更多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2、思政教育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方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其脱离了应试教学的传统方式,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发挥教师在教学主体当中引导性、纠正性等作用,促进学生养成自主独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能够有效的避免政治课程内容枯燥、学生兴趣不足等诸多传统教学障碍,并且能够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塑造。在使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时,应当坚持以下三个原则:(1)保持探索性。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发现生活中、学习中、学科领域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主动的获取信息、收集整理、阅读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和书写成果报告,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2)保持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当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研究学习的内容为对象,教师在研究性学习当中主要发挥指点和引导的作用,给予学生宽松、愉悦的探索学习环境;(3)保持开放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均能够实现个人的发展和提高,而不是培养多个相同的个体。思想政治课程的对象(内容、范围)均应保持开放性,研究对象的内容和范围应与时俱进,并包含多个学科领域和学习生活中多元化的知识。另外,还应坚持对课程效果评价的开放性,减少成绩量化评价元素。

3、研究性学习在大学思政教学中的价值

3.1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塑造创新精神

研究性学习能够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主动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将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与课程内容进行紧密结合,从而用正确的思维和准则约束自身行为。通过利用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研究能力,提升其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兴趣,塑造大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3.2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学会与人合作

研究性学习所采用的方式是课题研究,由于问题较为复杂、涉及领域较多,因此进行课题研究时经常需要多个学生之间的合作。相互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3建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坚持探索性、主体性和开放性的基础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质量,能够让学生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负面影响给予正确认识,养成客观认识和分析事物的科学态度,提升科学评价事物、行为的科学素养。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对策和建议

4.1确保开放性课题研究资料的来源

为了确保开放性学习方法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顺利实施和应用,我国教育部门和高校就应当保证这些课题研究资料的来源,在高校中建立与时俱进的案例研究库,保证学生能够选择到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这些案例的设计应当以社会和学生的生活为背景,与大学生的学习、就业等方面存在联系,从而能够让学生在对开放性课题进行研究的同时,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另外,开放性的课题还应当包含多个学科领域,应当通过对自然科学、生命科学案例的研究来建立学生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4.2建立开放性课题研究小组

开放性课题研究小组是研究性学习模式开展的重要元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课题研究小组应当根据研究的内容和范围进行调整,一般4-6人的小组人数为最佳,既能够集思广益,促进沟通合作,又能够给予学生自由组合、任务分工极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对课题项目进行讨论研究。校方应为每个开放性课题研究小组安排专业指导老师,或校外导师,在学生产生疑问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5、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发现,使用研究性学习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团队精神,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此,作者提出三点实施该方法的对策和建议:(1)确保开放性课题研究资料的来源;(2)建立开放性课题研究小组;(3)突破现有学科界限,重新建立评价体系。作者谨此希望我国高校能够利用该方法,不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吕新云.研究性学习理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探索,2010(01)

[2]岳云康.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4)

课题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6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应用研究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门独立开设的课程,又是一种能够渗透于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式。

二、研究性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研究性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课题选择

(1)课题及其类别

中学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大致有以下四类:

知识探究类:这是研究课题中的最低层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搜集资料,体验探究的具体行动,最终形成报告总结。

学术研究类:学生在课题教学的过程中,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小节感兴趣,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研究题目,最后写出研究论文。

社会调查类: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性学习之外,还可以将研究性学习融入社会,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然后撰写调查报告。

创造发明类: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最深层次的目标便是创造发明,这也正是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学生应该具有的创新能力。

(2)问题的由来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多数选取于生活实践、报纸杂志论文、热门话题、教参提供的课题。

(3)如何选题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拥有独立自,选题时也不例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爱好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

2.研究性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施过程

研究性学习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完成体验阶段、表达交流和反馈阶段。在研究性学习实践过程中,这三个阶段是相互交叉、相互推进的。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这个阶段是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访问,或者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2)完成体验阶段

本阶段中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如何有效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资料的价值,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3)表达交流和反馈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或口头报告材料。通过各种方式展示成果,从中反馈出有效信息。

3.研究性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案例设计

在中学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中,课题研究属于一般的课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了拓展学习范围,自主探索某一方面知识,获得学习体验后将其内容转化为研究课题的形式进行主动的探究,最后形成学习报告。以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中《2.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一节为例。

(1)创设问题情境

李某上网时无意间进入一个国外网站,该网站介绍说,如果接受它发过来带有广告内容的电子邮件,上网就能免费,于是就在网站留下自己的姓名、地址、邮箱等资料。两天后他收到一封来自国外的航空信件,说他中了26万元现金大奖,但需电汇250元手续费,且两天就能将现金送到。李某将信将疑,到银行咨询。银行职员告知他,最近到银行办理这种汇款的人特别多,怀疑这有可能是国际诈骗,目的就是骗取一定数量的手续费。于是,李某报了警,公安局通过跟踪调查,发现所有把钱汇出去的网民,均没有获得相应大奖。

(2)任务活动

在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目不暇接,扑朔迷离。今天,同学们的任务就是帮助自己和老师鉴别评价信息。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分析如何鉴别和评价信息,并且最终形成一份报告向老师和同学介绍你所了解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

(3)活动过程

分组:5人为一组,自由组合,选出组长并确定相应任务。

阶段一:收集并阅读关于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的相关知识。收集资料是第一步,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了解相关知识,完成最终的报告需要大量查询相关资料。

研究指南:①课题背景中出现哪些问题?②为什么会出现大量信息的泛滥?有没有什么措施可以改善信息泛滥的窘境?③“信息污染”与“环境污染”有何不同?为了防止信息污染,我们可以做些什么?④信息犯罪的构成有哪些渠道?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他人利用窃取信息犯罪的情况?如果有,你是如何处理的?

阶段二:实施课题研究。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付诸行动,按照之前准备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文字、图片等形式保存信息,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将这些分析结果串联起来,最后小组选出一个比较擅长做PPT或Word的同学将所有信息制作成一份报告,用事实来证明自己能够将了解到的鉴别与评价方法展示给同学和老师。

阶段三:展示、评价。参照评价标准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并以此对学生进行督促。

本文所述的设计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并已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