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思维如何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长型思维如何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长型思维如何培养

成长型思维如何培养范文1

通过对仙游县基层小学体育教师的调查与研究以及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分析归纳,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体会,按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把体育教师大致划分为4种类型:早期型、基本型、成长型、开创型。旨在为仙游县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及专业化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师;类型;发展

1研究目的

小学体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执行者,他的教学能力决定着体育课的质量,也决定着学生体质的增强与否。了解仙游县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类型的现状,为提高该县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及专业化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2.1采用文献法

查阅了国内大量有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资料,为论文的撰写提供基础。

2.2采用教师访谈法

走访有关体育专家、体育教师多人,为文章撰写提供依据。

2.3分析归纳法

根据调查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对该县体育教师的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

3研究对象

仙游县基层小学体育教师。

4结果与分析

仙游县基层小学体育教师划分为四大类:早期型、基本型、成长型、开创型。

4.1早期型

毕业1~3年的教师可以称为早期型的体育教师,这类型教师年轻、充满活力。但对教材不熟悉、教学常规不规范、教学技能不熟练、教学经验缺乏。前年参加本教研片区近3年新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评委工作,参赛教师教学设计格式混乱、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把握不清楚、不能及时纠正错误动作、课堂评价不真实等。但早期型教师年轻可塑性强,如能多学习多请教多探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步空间很大。

4.2基本型

这类体育教师安于现状,把体育教学当成一种生活的职业。新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几个年头,“转变观念”的口号也喊了十几年。由于受过去的一些思想观念的束缚,这类型体育老师笼罩在“职业怠倦”的阴影下,意识淡薄,固步自封。他们教学技能、教学常规比较熟练、但专业知识掌握不系统不丰富,教学经验较丰富,但教学内容深度不够,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实效,缺少探究心理,没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教学中常常是为了上课而上课,内容随意,想到什么上什么,怎么简单怎么教。虽然新课程改革已有十几年时间,基本型体育教师,对于各级培训不上心,对培训存在应付现象。对于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不关心、不参与,对荣誉淡漠,处于平安过好每一节为最大目标的现状。笔者观察到,因师资缺乏,农村基层小学专职体育教师教语数学科现象较多,专职体育教师变为兼职体育教师,这类型教师普遍存在。

4.3成长型

这类型体育教师一般是县、市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他们除了自身素质和能力较高外,有较强的危机感、学习欲望和责任感。面对《对体育教师调查报告》中,体育教师存在“三不会”“四不能”“五缺失”“十困惑”现象。成长型体育教师要及时抓住学校为他们提供的良好环境和发展机遇,注重先进的理论学习,吸收优秀教育思想,大胆创新尝试。能主动购买阅读体育教学相关书刊,做好读书笔记,对疑问能及时请教或查阅资料。对于刊物中介绍的优秀案例吸收其精华部分进行模仿、改造,成为自己的教学风格。成长型体育教师还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不管是人力资源、场地器材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还是信息资源。成长型体育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特色,只有将积累的教学经验转变成文字形式,积极撰写教学反思、随笔、教学叙事,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才能向科研型教师靠近。

4.4开创型

这类型体育教师一般是具有学科潜力的带头人、特级教师。开创型教师综合了理论、教学、技能、科研为一体,敢于转变、拓宽、更新、引领,是精懂教学、深通技能、敢于创新的体育专业人。这类体育教师也是综合型体育教师,他们课上得好,运动队带得好,组织管理能力强,科学研究能力强。这类体育老师比重较少,是最为理想的一类体育教师,该县这类教师甚少。北京市特级教师蔡福全老师能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立足现实,开拓进取,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人深我精”的教学思想,积极探索体育教学规律。

5结论与建议

随着课改的深入,不管是早期型体育教师、基本型体育教师、成长型体育教师还是开创型体育教师,都必须具有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自我完善的敬业精神。

(1)早期型体育教师应多请教多学习,熟悉和精通教材能使重点抓得准,难点易突破,学生听得懂,学得快。熟悉并学会分析1~6年级教材,懂得教什么内容,怎么教,如何把握重难点。教学讲解与示范要清晰、到位,形成基本的教学能力与规范。

(2)基本型体育教师应加强体育教师责任感培养以及根据本校具体条件和学生“身体、心理、社会”综合健康能力发展要求,按新课标新理念来武装头脑,系统了解学生、合理运用教材,有效指导教学。基本型教师应知道这节课要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并仔细思考与分析教学中存在问题。改掉旧课程中的不合理部分,发扬优秀教学传统。去除职业怠倦,积极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研究,让学生喜欢体育,通过体育课体验成功,这种成功是增强体质、运动能力提高,以及身心健康发展。

(3)成长型体育教师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不能只停留在使自己的实践具有理性支持,还要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要善于对自己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梳理与提炼,将自己隐性的实践知识转化为显性的教育思想,在价值层面上更深刻地认识自我,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与教育理论。应根据新课标,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及发展其终身体育能力的要求,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完善,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来教学。体育教师要敢于承担课题研究任务,以理论为先导,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索、在实践中改进、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提升。

(4)开创型体育老师应解决教育哲学思想,形成独特的学科教育理论,发挥指导、引领、培训作用,努力成为教育专家。理论来自实践,从基层体育教师实践得来的理论最具有说服力。引领指导基层教师如何将经验总结为归范的文字描述并进行交流发表,让现代基层小学体育教师成为身体矫健敏捷,思维细腻灵活的新一代。

(5)基层小学体育教师的类型是可以培养的,各具特色的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后天的实践逐步进行培养。基层小学体育教师的类型其实还受到工作的对象(学生)及其他因素的制约。体育教师为了把各具特点的学生培养成才,必须根据他们的身体条件、生理特点、个性特质、接受能力和技术风格等进行科学的教学与训练,而单一结构类型的体育教师是很难胜任的。所以,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具有时代需要的、高水平的“综合型”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基层小学各类型的体育教师不能还停留在凭经验、吃老本、得过且过的思想上。不进则退,应积极行动起来,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大脑,让自己拥有一身过硬的“真功夫”,还要有一身跟得上学校体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新功夫”来坚守操场,坚守体育教师的一份自尊。潘建芬老师说过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体育教师自己。我们要克服学习上的惰性,勤阅读、勤探索、勤沟通,做个会积累、会思考、会实践、会总结,有执着追求的体育教师。

作者:林建芳 单位:仙游县鲤南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成长型思维如何培养范文2

论文摘要:教师专业化已赋予了教师生命意义和自主成长意蕴,然而,由于外界元素的颇多干预,教师发展的自主、选择、自觉等特质未得到彰显。新形势下激起教师个体主动发展的自觉,尊重教师自由成长和发展的权利,把“自主”视为教师成长的途径和归宿,既是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师成长的专业化实然诉求。

论文关键词:自主;教师成长;专业化;诉求

教师专业化的使命已经赋予了教师生命意义的特质。自主成长则成为教师专业化的实然诉求,因为真正使教师走向成功的外在影响是极其有限的。然而,长期以来,教师被看作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工具,教师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同,往往只是被动地实现外界所订立的标准,执行外界所规定的要求,致使教师表现为知识领域狭窄和发展动力不足。如何激起教师个体主动发展的自觉?须把教师个体生命成长的权利还给教师,把“自主”视为教师成长的途径和归宿。

一、专业化赋予教师自主成长意蕴

20世纪6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对教师“量”的急需逐渐被提高教师“质”的需求所代替,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可见,专业化已成为21世纪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何谓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专业化最终体现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水平,依赖于个体对专业发展的不懈追求。其核心在于教师个体的持续成长,专业化成长历程也就赋予了生命性特质,而自主性成长将成为教师专业化的基本途径。其表现在于:首先,终身教育是21世纪获得前沿信息的钥匙,教师不可能再用一本教科书来束缚学生的视野:在某个知识领域。教师和学生可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有时教师的起步甚至更慢。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充电,不断提高,必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素质,而这种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来自外在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只有靠教师自主成长来完成,其次,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打破了以往“不是香花便是毒草”的思维定势,形成了纷繁错杂、良莠并存的现实格局。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和道德环境,教师必须具有独立自主地进行正确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具有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第三,现代教育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学会在知识和信息的海洋中游泳,学会从中寻找、筛选、萃取、运用、更新、创新,从不断丰富知识、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探索世界,增强创新能力和判断力以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这是造就未来人才的基础。没有教师的自主发展,就没有学生的自主发展。重视教师自主性、主体性的发挥,促进教师自主成长是培养自主发展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专业化为教师自主成长提供了条件和环境,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得社会开放进一步扩大,网络技术的发展更使人们的交往得以超越时空限制,极大地扩大了交往的范围、对象、机会和信息来源,拓展了视野。丰富了见识,为广大教师自主参与社会、参与学习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教师专业化应由过去的重视教师的地位和权利的改善转向重视教学专业化,重视教师的“扩展的专业特性”——有能力通过系统的自我研究,通过研究其他教师和通过在实践中对有关理论的检验,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实践表明,单靠教师群体专业化无法实现教师专业化的艰巨任务。因为它无法保证每一位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情感的提高,只能使教师为了获得社会地位的认同而被动地实现外界所订立的标准,执行外界所规定的要求,而没有给教师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指导,促进其专业成长。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诉诸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主动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自主: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表征

何谓自主成长?当下不少学者提出的“自我指导”、“内在发展”、“自我更新”等理念诉求的实质就是对教师自主发展的唤醒。美国学者克朗顿(P.Cranton)提出“自我指导的专业发展”的观点,突出了个体教师在专业发展活动中的主动性。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自由与自主,但也要求教师的自律与自我监控。后现代主义学者呼唤“内在发展”思想。认为:“教师的发展不是被动、被迫、被卷入的。而是自觉主动地改造。构建自我与世界、他人、自身内部的精神世界的过程。”

上海师范大学白益民教授提出“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认为:教师个人以及教学实践活动展开的教学场景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教师理应在教师专业活动中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成为“自我更新”教师。“教师必须主动、积极地参与,投入到他们自身发展之中”,“教师发展是赋予教师自主权利的过程。”朱小蔓、笪佐领在“走综合发展之路,培养自主成长型教师”一文中认为,教师自主成长是指教师自觉主动地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自主成长型教师是一种具有内在积极要求发展动机,不断反思,不断探究,不断进取,具有可持续发展素质,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条件的新型教师。

从许多教师的演进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传统的“技能熟练模式”背后所隐含的是一种“为着生存技能的提高”的教师成长观。它尤为强调的是让教师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与教育学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掌握“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并由此增强自己进入生活或获取地位的能力。必然导致教师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扮演的是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被动的、功利的、得过且过的“生存型”教师的悲凉形象。而要改变这种生存状况,就要树立一种新的教师成长观,即关注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使得教师的成长不再仅仅是为了一纸文凭或是生存技能的提高,而是为了自我的充实与完善,为了个体的幸福与愉悦,为了更有意义的生活。因此,教师自主成长应该是教师在迈向更为美好、更有意义的生活的成长道路上自愿自觉地追求幸福与完善,追求作为教师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的一种成长方式。其主旨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这是由“关注教师精神生命成长”的教师教育观所决定的。具体地说,自主成长型教师具有以下特征。

(一)自主成长型教师既是反思者,又是研究者

因为最终唤起教师生命力的是教师自身,唯有教师本人才能为自己描绘出真实的形象。“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进行审

视和分析的过程。当教师开始将思想的目光投向自己的活动痕迹时,他就会对他的教学计划、教学行为以及在教学中施之于学生的影响进行评述与分析,会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究,领会教学反馈的信息,并高屋建瓴地进行研究。教室是他的天然实验室,学生是他最好的实验合作者。教学与研究成为他职业生命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反思与研究成为他的一种专业活动方式。教师便在反思与研究中获得持续的发展和不断的提高。

(二)自主成长型教师既是自我教育者,又是终身学习者

自主成长型教师以终身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他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发展中。他已经意识到。进行终身自我教育,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教师只有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才具备教学生的资格。而教师的自我教育,是对问题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解决、自我提高的过程。这也是教师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把自我发展和职业要求结合起来,把教学的成功与持续不断地学习结合起来。尤其在社会急剧变革、知识总量剧增的今天,应清醒地看到: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而高质量的教师是在终身教育特别是自我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他会积极地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这使他的职业发展呈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他的职业生涯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三)自主成长型教师既是奉献者,又是收获者

对自主成长型教师而言,教学就是他毕生的事业。是他心甘情愿投入其中并不断从中收获快乐的职业。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视工作为快乐,松、静、匀、乐的处世心态贯穿他的生活始终。因为他相信,在付出的同时,他也在收获。他体验着双倍的幸福:他向学生所付出的积极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快乐,而且学生给予他的回报也让他感受着绵延的快乐;他不仅在教学活动中享受着学生进步带给他的幸福,而且他也在职业活动中感受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同时他也在收获三重快乐: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他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延续,家长与社会的感谢使他看到自己生活的价值,品德灵魂的净化使他永葆未泯的童心。于是他的自我价值在服务社会的创造性活动中得以体现,他的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的进步当中,而教师这一职业成为他参与社会创造、实现自我理想的有意义的活动,成为他个人幸福和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

三、自主:教师成长的途径和归宿

(一)自主意识是教师成长的前提

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存、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体内心对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渴求,是追求个人能力发展的内驱力。达到自我实现的关键在于改善人的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自我意识使教师能够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把自身的发展当做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并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使自己成为自我引导型的学习者。

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自主性。研究表明,教师是否自主与教师的从教年限无多大关联,主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意识、能力和实践等要素。自主意识包括自主发展的需要意识、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的过程的意识、对现在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意识以及对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下,教师自己自觉地承担其专业发展职责,将自己的专业发展状况作为反思的对象,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设计、自觉实施和自觉调整,不断更新自己的内在专业素质及其结构。

自主发展的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教师发展中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自觉和自我意识,要有随时准备接受改变的积极态度,以改变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意识可带动教师对态度、知识和技能三个要素的关注。在传统的教师教育中,知识传递模型只强调后两个因素——知识和技能,但长期的发展必须从意识和态度的改变开始,必须使教师具备发展的主观愿望和积极态度,才能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二)自主行动是教师发展的关键

教师的发展包括个体自主发展和合作性自主发展。个体性自主发展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其一,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行为。根据半衰期原理,由于知识在不断地老化,所以从事某一领域工作的人员必须不断地补充新知识。终身学习建立在获得知识、更新知识、应用知识的基础上,强调自学能力,要求教师除职前接受的师范教育外,还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动更新已有的知识。其二,反思性教学。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和再认识。反思使教师从常规的例行行为中解放出来,避免出现“不知道如何做”的情况发生,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反思日记具有强化专业意识、塑造自我、提炼和扩充经验、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等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计划、思考,记录一些关键事件,特别是不成功的事件,寻找其中的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进行新的尝试,直到问题的解决。其三,行动研究关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与教学实践活动直接相关。在行动研究中教师能够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语言学习及其教学的理论,因此,行动研究不失为一种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行动研究中,进行实践的反思,能产生更有利于改进自身教育实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合作性自主发展是教师在自愿的情况下通过彼此合作、平等互助、资源共享等方式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传统的教师工作方式缺乏合作交流,彼此处于相对孤立、封闭的状态。随着各学科的发展,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以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合作途径有多种,如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共同研讨、课题研究、合作教学等。集体备课是学校中最常见的合作形式,可使教师相互取长补短、整合集体的智慧以形成高水平的教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在自备的基础上进行说课并倾听他人的看法,在议课中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思路和策略,然后修改原有教案,有利于形成符合自己和自己学生实际的教案。在合作教学中,参与合作的教师在授课前拟好合作计划,在课堂上合作配合,在课后共同处理教学的后续问题以及进行下次合作的计划安排。合作性的教师发展也是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渠道。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共享资源和成果,共同解决教学问题,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大程度上都需要教师群体的支持与合作。

(三)自我管理是自主发展的保障

自我管理是在一个开放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主体在内外双重机制的交互作用下,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行规划、设计、实施、评估和反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自我管理能使发展行为有目标、有组织、有效率。在目标管理的范式下,教师为自己建立合适的长期或短期目标,是教师有效实现自我管理的第一步。首先教师要明确发展方向,要在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的过程、现在专业发展的状态和水平有正确与客观认识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如学历进修、撰写论文、出国深造、职称晋升、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等。其次,开发个人素质和外部资源,整合一切可用资源以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师要将自己主动融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中,使自己与学校的规划同步,以取得必要的再教育或训练等机会,促使自己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第三,结合发展目标,根据主客观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以达到自我实现的最大化。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及时掌握发展状态,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制订解决方案,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相辅相成。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对自己的状况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应用于自主发展过程,以实现自我超越。

成长型思维如何培养范文3

作为供职《新潮电子》多年的记者,参加过诺基亚很多次会,却从未与诺基亚研究院或诺基亚北京研究院的人士谋面过。虽然通过很多途径,我们都或多或少地了解到了诺基亚研究院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背后的“科技神人”却依旧神秘。而在2009年6月25日于北京召开的诺基亚“轻松互联生活”大会上,我们第一次听到了诺基亚北京研究院院长刘震所带来的精彩演讲,不仅了解到了诺基亚研究院在全球、在中国的情况,更是看到了诺基亚中国研究院正在进行和业已成形的很多新技术。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刘震院长的演讲,走近诺基亚中国研究院吧。

“首先,我想讲―下诺基亚研究院的使命。我们注重的是开拓科技前沿,解决挑战性的难题,使诺基亚为大家提供无与伦比的个性化体验。这个使命给了我们很多自由度,所以相对诺基亚的其他一些部门来说,我们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冒更大的风险。同时,我们也有义务为诺基亚的产业创新规划做出贡献。这就是我们现在―直在做的事情。”

诺基亚北京研究院成立于1998年,早在1999年,诺基亚北京研究院就与诺基亚芬兰总部一起,致力于语音用户界面技术的研发。1999年推出的诺基亚8850手机中,就首次包含了说话人相关语音拨号技术,即录音指令技术。2003年,与说话人无关的语音拨号系统首先与中国用户见面,即语音指令预置技术,可以让用户无须再进行指令录制,就可对手机进行语音控制。在此后的几年中一通过技术的不断更新,语言的不断丰富,说话人无关语音拨号逐渐成为诺基亚手机主流特征。其中的亚洲语言,包括普通话、广东话、泰语、越南语、他加禄语、印尼语、马来西亚语等等,都是诺基亚北京研究院的成果,2008年,诺基亚成功研发出面向短信息的连续语音识别系统,即短信语音识别输入,将为用户更方便地输入短信息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2004年,诺基亚成为率先在中国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跨国公司,旨在通过吸引和培养高级科技和管理人才,加快技术创新。

2005年,诺基亚北京研究院成功完成业界第一个HSUPA演示,主要的设计工作都是由本地的研发人员承担的。它标志着诺基亚北京研究院已经迈入世界一流研究院行列。

2005~2006年,诺基亚研究院与诺基亚企业创新业务部合作,共同开发了移动学习方案,今天我们在诺基亚手机上使用的《行学一族》这样的英语学习软件,便得益于这次开发的成果。

2008年奥运期间,诺基亚北京研究院为来访的200多名贵宾提供了包括菜单翻译系统、运动监测系统、地图服务、Ovi共享、天气信息等应用在内一揽子服务方案,并根据他们的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其实今天我们使用的很多技术都包含着NRC和诺基亚北京研究院的努力。那么,诺基亚中国研究院在NRC全球战略中处于什么地位?现在他们正在进行什么样的研究工作呢?

“北京研究院集中了诺基亚在亚洲和非洲的研究团队,这些研究团队遍布于三个国家,中国、印度和肯尼亚,我们致力于成长性市场的前沿科技研究。为了这一点,我们从本地出发,开发我们所需要的技术,然后把这些技术推向全球。诺基亚研究院现在有四个重点研究方向,北京研究院主要注重两点,一是丰富情境计算,二是未来用户界面。”

NRC目前在全球10个区域设有研究中心,布局分别为:芬兰两个,美国三个,亚洲两个,欧洲两个、非洲一个。而诺基亚北京研究院集中了诺基亚在中国、印度、非洲的研究团队,是NRC众多分部中,惟一一个面向于成长型市场的研究院。而从诺基亚内部人员的评价来看,之所以要让北京研究院与印度和肯尼亚的研究人员一道引领成长型市场的研究工作,是因为该研究院的研究人员非常了解成长型市场,并且其整体素质足以媲美分布于其他研究院。

目前,NRC主要的研发方向集中在4个领域:除了刘震院长提到的丰富情境计算和未来用户界面这两个诺基亚北京研究院的主攻方向之外,另外两个方向则是高性能的移动平台和智能通讯。那么这几个部分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如果要用刘震院长的话来直接解说的话,可能就比较复杂了。下面我们就以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NRC这4个正在进行中的研究领域:

1 丰富情景计算(Rich ContextModeling)

用刘震院长的话来说“丰富情境计算可以说是一个新兴领域,从学术界来说是一个新的题目,从产业界来说也是把它作为一个技术,是一个很新的提法。”直观些说,手机可以通过对于用户所处的环境的判断,自动后动相应的功能或自动提供相应的服务。比如,当我们开车行进在市区道路上时,手机通过网络获知实时路况信息,如果行车的前方有拥堵,那么手机便会在获知这一信息之后,便会在第一时间提醒用户,并启动GPS功能,给出最顺利的行进路线。再比如,当我们的手机进入CBD中的电影院附近时一手机通过网络定位了用户的位置,此时,手机便会将当前上映的电影信息、场次、票价等下载下来,供用户了解,包括电影的片花、主角资料之类的信息,也可以按用户的喜好自行下载。这―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现实问题:当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内置程序越来越多的时候,要让用户来选择程序也会变得越来越麻烦,那么为手机加入情景计算智能,那么手机就能在很多时候自动为用户选择所需的程序。这种变化与数码相机领域的智能情景模板功能可谓异曲同工。

2 未来用户界面(New User Interface)

用户界面对于手机来说可谓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平时使用的菜单界面只算是其中之一,而像我们操作手机的方式、输入文本的途径,这些部可以划归为这类主题研究,如文章前边所提到声控功能一就是操作手机和输入文本的综合型用户界面。当我们还在为诺基亚最新的S60 V5触摸屏操控方式津津乐道时,NRC的研究主题已经演进到了手势控制的阶段,即 我们可以在不接触手机的情况下对手机进行控制和操作。试想,在东芝旗舰级的OOSMIO影音笔记本电脑上,依靠强大的Cell处理器和双核CPU,才能实现多媒体播放器的简单手势控制,那么想要在小小的手机上实现这样的功能,难度可想而知了。用户界面研发的目的,可以让用户可以在任何环境下,选择最舒适输入方式:数字键盘、QWERTY键盘、语音、触摸屏虚拟键盘,甚至手势……而这种选择权,可以是用户自行选择,也可以是手机智能判断。

3 高性能移动平台(High Performance Mobile Platforms)

这一主题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如何让我们的手机性能更强大、更全面,但能耗更低:如何让我们的手机更安全,让用户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得到更好的保护,手机制造新材料的开发,如前文提到的Morph就是一例。或者说,要让我们的手机从简单的通讯工具变成强大的小型移动计算平台,就得仰仗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了。

4 智能通讯(Cognitive Radio)

相对来说,这一领域的技术较为底层,其意义在于可以让移动设备智能不同的功能使用不同的空闲频段,如汽车导航(包括路况通报、天气预报、泊车信息等)、手机语音通信、视频通信、短信发送、用笔记本电脑收发E-mail,不同的应用占用的频段是各不相同、互不干涉的,这样就可以让无线频段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信息传输的效率也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我们可以注意到,与用户体验关系最为密切的丰富情景计算和用户界面两个课题成为了诺基亚北京研究院的主攻方向,这可能也与东方人的感性思维有相当大的关系。

“开放创新是诺基亚取胜的重要策略之一。”“我们进行研究项目的时候总是从我们的用户需求开始。用户需求加上我们的一些创意、想法,然后逐渐形成一个概念,然后从概念再转换成演示系统,然后再实现原形系统。所以,在这个流程当中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人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诺基亚北京研究院有一个很丰富的人才队伍,包括各种各样学科的人才,包括设计家、包括软件研究员和系统研究员。”“我也希望大家看到,诺基亚以人为本的原则。”

成长型思维如何培养范文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自主创新作为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体现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新要求,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在推进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中,烟草行业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在2006年全国烟草科技大会上,国家局向全行业发出了“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行业而努力奋斗”的号召,2007年全行业深入开展了“创新年”活动。姜成康局长多次强调“坚持转变增长方式,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已成为能否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烟草工商企业是烟草行业推进自主创新的主体。长期以来,工业企业对以技术为核心的自主创新高度重视并积极实践,商业企业由于技术含量不足对创新活动则相对忽视,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不充分。因此,烟草商业企业要牢固树立创新主体意识,强化企业是自主创新投入、资源整合利用和成果应用主体的认识,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培育企业自主竞争实力,为提高中国烟草的总体竞争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自主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烟草商业企业推进自主创新的主要实践路径有哪些?解答这一基本命题,需要从烟草商业企业当前的基本使命出发,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专卖制度、积极推进市场化取向改革这个发展主线,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市场监管创新、营销服务创新为核心,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文化创新与人才创新为保障,积极有效地推进要素创新,逐步实现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向能力成长型转变。

一、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提升科学发展水平

实施自主创新,要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观念创新本质上是一种思维的转换,涉及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改变。例如:××省局(公司)自2007年以来提出“由增长型组织向成长型组织转变”的战略思想,不仅是一次巨大的观念创新,也是一个很好的战略创新,对提升全省烟草商业系统科学发展水平起到了强大的引导作用。

烟草商业企业要实现观念创新,首先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并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必须性,自觉地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彻到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方方面面。

其次要确立正确的创新观。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烟草企业内部还存在着诸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枪打出头鸟”等中庸思想,致使部分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按部就班,因循守旧,被动执行,缺乏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因此,既要在企业内部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氛围,倡导全员创新,全面创新,将创新作为一种企业精神长期培育,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创新的原则,遵循企业创新系统化规律,不胡乱创新,不盲目创新。

第三要关注两个创新源泉。烟草商业企业自主创新有两大思想源泉:一个是市场需求,对基层企业来说,市场需求永远是创新的思想源泉,因此,要不断深化对卷烟市场的研究,充分挖掘和深入把握消费需求;一个是以人为本,任何创新都要通过人的努力去实现,要使企业的创新活动取得实质性效果,就要把企业管理的侧重点由“物”转向“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本”管理。

二、推进市场监管创新,提升市场管理效率

执行好烟草专卖制度,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是国家赋予烟草行业的神圣责任。因此,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市场监管理念、内涵与方式,是烟草商业企业实施自主创新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推进市场监管创新,从而有效履行专卖职能,切实提升市场管理效率?

首先要创新市场监管理念。一是克服重“外打”、轻“内管”的倾向,做到“内外监管”并重;二是克服重监管、轻服务的倾向,做到管服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三是克服重结果、轻程序的倾向,做到结果与程序并重,依法行政,公正公平执法;四是克服重走访、轻分析的倾向,做到走访与分析并重,对市场精耕细作。

其次要创新市场监管机制。例如,××省六安烟草近年来通过构建卷烟市场综合治理防控体系,实现了市场监管机制的创新,通过加强标准化基层队所建设,架构城乡卷烟市场监管网;通过开展“送法下乡”,推动法制化进程;通过完善政法烟草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制度,开展协同执法等,使六安卷烟市场监管形成了依靠多方力量进行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第三要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在管理方式上,根据烟草行业形势发展的变化,不断健全监管制度,规范监管流程,突出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确保企业执行能力的提高,力求标本兼治。从具体做法上,要适应新的市场监管形势,积极开拓新思路,研究新办法,在客户管理、法制宣传、专销协同、专卖队伍建设、装备水平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

三、推进营销服务创新,提升营销服务水平

现代卷烟销售网络建设是烟草商业企业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和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因此,以全面提升网络建设为重点不断进行营销与服务创新,既是烟草商业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烟草商业企业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保证。

首先要创新营销理念。在“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的全新业务模式下,烟草商业企业的营销理念要完成五个转变与创新:由传统计划销售向市场订单营销转变;由单向电话销售向互动整合营销转变;由粗放产品销售向精细品牌营销转变;由零售终端销售向区域深度营销转变;由工商终端分离向工商协同营销转变。

其次要创新营销机制。其关键是要建立适应市场运作的营销机制,增强市场调控能力与操作能力。加强市场诊断与调研,寻找掌握卷烟市场的变化规律,做好市场分析与预测,从而更好地响应市场,驾驭市场,满足需求。完善品牌进入及退出管理制度,建立品牌导入市场前景预测机制与品牌市场退出分析评估体系。以终端建设为重心,建立集市场调研、客户服务、品牌培育于一体的规范化操作模式。深化客户关系管理,细化客户分类,优化货源供应,加强经营指导,在差异化服务中有效提升客户价值。积极推进工商协同营销,在品牌发展规划和目标、市场需求预测和信息共享等方面形成工商协同营销机制。

再次要创新营销组织体系。一是完善营销中心建设,突出营销责任主体的作用;二是建立起以业绩考核为基础、以过程控制为重点的综合绩效管理体系;三是加强以客户经理为核心的营销队伍建设,积极打造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营销队伍。

第四要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服务品牌。服务创新无止境,目前烟草商业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服务承诺、服务方式、服务监督、服务评价等方面都有创新与改进的空间,要通过服务创新,建设品质一流、形象一流、识别鲜明的烟草服务品牌。

第五要创新物流体系。在建设“经济、实用、低成本”的现代物流体系中充分发挥科技作用,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以优化流程为主线,推行业务新模式,实现整体业务流程低成本、高效率,提高卷烟物流体系的科技水平。

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如果说工业企业的创新重点是技术创新,那么商业企业的创新重点则是管理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这一总体要求为烟草商业企业实施管理创新指明了方向。

首先要依法管理和实施管理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烟草商业企业必须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认真学法,守法,用法,坚持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规范和约束企业管理行为。坚持把规范经营作为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增强责任意识,在法制、规范的轨道上开展管理创新活动。××省局2009年在全省烟草商业系统开展“全面规范梳理年”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规范建设创新活动。

其次管理创新要结合实际务求实效。实施管理创新,必须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才能真正管用,取得实效。要尊重历史,正视现实,展望未来,对本企业的管理实践进行科学总结,梳理管理思路和规划,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实际效果,反对照抄照搬别的企业的管理经验的盲目做法。

第三管理创新要狠抓基础管理。强化基础管理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按照国家局要求建立并不断完善“全面覆盖、全员执行、全程控制”的制度体系。强化基础管理要把贯彻iso9001标准作为重要抓手和切入点,通过贯标积极构筑企业基础管理平台,优化工作流程,形成行为规范,推进管理创新。例如:六安烟草作为××烟草商业系统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坚持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打造一个全面规范导向的企业管理平台,力求使质量管理体系更符合行业要求与企业实际需要,与各项实际工作实现无缝链接,较好地发挥了质量管理体系在夯实基础管理中的作用。

第四要重视管理细节创新。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趋势就是精细化、精益化。烟草商业企业要善于从细节入手,强化管理执行力,把各种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发挥实效,尤其是要在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费用上取得突破,实现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当前烟草行业开展的“对标”活动为开展精细化管理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契机。

五、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建设现代烟草流通企业

排除烟叶生产经营领域,烟草商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多体现在信息化、数字化方面,同时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都需要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予以实现。因此,技术创新在烟草商业企业创新体系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作用。

技术创新要围绕建设现代烟草流通体系进行。姜成康局长深刻指出:“要提高网建的信息化水平,用信息化对传统商业实行彻底改造,提高商业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新形势下,卷烟销售网络建设与现代流通建设已经融为一体,现代流通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信息化是开启现代烟草流通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在网建全面提升过程中,如何将信息化手段与工具全面导入到卷烟营销与服务的过程巾,还有广阔的创新空间。

要把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有效结合起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和企业前进的两只车轮。烟草商业企业要认真落实《数字烟草发展钢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以强大的信息技术为管理创新作支撑,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化技术来改造企业,推动管理现代化,提高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六、以文化与人才创新为保障,提供发展动力与活力

自主创新离不开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文化。烟草商业企业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以人才为根本,以文化为土壤的,只有建立了人才创新机制与文化创新机制,企业发展才具有不竭的动力与活力。

创新人才机制,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占有物质资源的竞争转为争夺优秀人才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竞争力。烟草商业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从价值理念上真正承认人才的地位,营造平等和谐的用人环境,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创新人才选拔和培育机制,做到企业内外部并重,尤其对创新性人才,要不拘一格选拔,大胆培养;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对称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成长型思维如何培养范文5

关键词:知识资产;知识经营;超我训练教学课程系统

高职院校知识经营模式是一种对从事职业高等教育的院校实施知识经营的管理模式,主要针对科技快速发展引发的职业变化快、学生未来就业预测难度大、跨界就业能力要求广等趋势,将企业管理中的知识经营理念引入到职业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一种新模式。由于涉及高职知识经营模式的资料并不多,且该模式中所涉及到的许多概念并没有形成共识,所以有必要对该模式中的有些概念作一些特别说明。

一、相关概念

1.知识。该模式中的知识是一种广义的知识。它既包括科学知识(即人们通常讲的知识),也包括与技术有关的社会知识、技术知识、专业技能、实践技术、思维技术、方法论、经验、观点、个人技能等。知识的经济特性是我们进行知识经营的基础。知识的经济特性是:(1)是一种收益递增的资源;(2)可以流动的非限制性资源;(3)生产与使用可以同时进行;(4)可以通过组合产出价值。2.知识资产。知识资产是指管理单位可以作为资产灵活调度的、由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共同构成的多种形态的知识。学校中知识资产的存在形式有:学校各成员的个人或集体所具有的经验和知识、现有和知识应用有关的资产(管理制度、知识传播、知识与产品转化的技术等)、学术权威人士、学校声誉、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等。3.知识经营。知识经营是为实现知识在流动过程中创造更多、更有用、更高价值而进行的程序设计和提供的保障手段。因此,知识经营的本质是利用合适的经营手法使现有的知识资产增值。根据知识的经济特性和高校是知识富集区的事实,在高校实施知识经营的管理模式是可行的。在职业教育学校中组织知识经营活动的常见形式有:教学活动(知识的传递与转移)、知识转化程序(SECI)的实施、知识共享、教研活动、学术交流、调研活动、知识的应用、知识创新、校企合作等。

二、知识经营模式概述

知识经营模式是根据现代职业高等教育的特点,针对科技快速发展引发的职业变化快、学生未来就业预测难度大、跨界就业能力要求广等趋势,将企业管理中的知识经营理念引入到职业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一种新模式。该模式的办学目标是,通过校企合作把高职院校办成集职业教育、教学生产科研、科技咨询与知识成果转化为一体的职业院校。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有责任感、有健全人格、会生活、会思考且有一技之长,并能满足现代职业所需要的人才。该模式坚持的行为准则是:反对保守,提倡协同、共享、创新、共赢。工作的核心任务是: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放在第一位,让学校所拥有的知识资产创造出更多、更有用、更高的价值。该模式中的教学管理设计是在理清多个区别(传统与现代、学校教育与培训、三类大学)的基础上,以掌握好一个度(教学内容强化与适度弱化的程度)、应对两个不确定性(科技发展影响的不确定性、学生发展和就业的不确定性)、寻找两个均衡点(教学内容含金量与学生学习能力相匹配的均衡点、学习内容与学生近期就业岗位和长远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均衡点)为中心议题,采用双系统教学体系设计和强化教学管理队伍为保障,让学校在其所拥有的知识资产持续创造有用价值的过程中发展壮大。

三、教学系统设计

我们知道,教学工作是一种调节反馈系统,学生的行为成长是一种不断增长的反馈系统,因此教学管理对这两类管理对象所采用的手法应有所不同。对于职业院校而言,现实是教学工作一边要求强化某一特定职业知识的教学内容,以便让学生能胜任自己所学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一边又需要弱化该特定职业知识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其它相关专业的知识留些空间,以便让学生能很好地实现跨行业发展,以应对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职业变化快、就业难预测的现实状况,因此理想的高职教学内容系统应是一个动态的均衡系统。根据我们提出的“以不变应万变,逐渐向就业目标接近”的课程内容设计策略和知识经营模式设定的教学目标,结合职业教育课程的特征和开发原则,我们的教学系统可描述为双系统结构。系统一:知识教学课程系统。该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为实现该模式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提供支撑和保障。具体内容的选择和把控是以系统思维为工具,以解决好学生近期就业和长远发展这一对矛盾为标准进行构建。该课程体系由公共课程、通用能力教育课程、职业能力教育课程三部分构成。

1.三类课程的功用。公共课程主要提供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全面成长提供基础性支撑;通用能力教育课程主要进行通用能力教育和训练,为学生的特别成长、跨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知识和能力上的支撑;职业能力教育课程主要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含岗位能力训练),为实现学生能及时就业,并在所从事所学岗位上实现顺利发展提供保障。

2.三类课程内容的构成。(1)公共课程。此类课程所含科目应按国家统一要求进行构建。具体内容可根据办学特色进行适度调整。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增设归因技巧、助人安全知识等内容;体育课可在保证体育达标要求的基础上增设瑜伽、太极拳或跆拳道、舞蹈知识等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可让榜样式、说教式和归因式教育并存等。(2)通用能力教育课程。由于此类课程的建设在我国还不太成熟,因此在此需要进行一些特别说明。此类课程是在认可下面观点(假设)的基础上构建的:虽然各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各不相同,但各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之间存在一种通用的能力,并且此通用能力通过适当的学习和训练是可以被学生所掌握的。关于通用能力的定义我们赞同社科部的提法,即职业通用能力是指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的、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人社部将通用能力进一步界定为:与人交流、信息处理(含计算机技术)、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八个方面。根据上述定义,我们认为通用能力教育课程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自我能掌控能力,以便为学生实现突破成长的“天花板”和跨行业发展提供职业核心能力的支持。具体科目可由现代心理学、学习方法、思维技术、创新方法和解决问题方法等构成,具体实施应根据学科内容与通用能力之间的契合度,以及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及成长规律按分阶段匹配、持续递进的原则进行。(3)职业能力教育课程。职业能力教育课程的内容与专业知识紧密相关,主要应由职业技术知识、职业实践技术和岗位技能构成,同时应考虑到职业技术院校与技术应用型大学的区别,在具体内容选择时除应介绍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应用外,还应考虑与职业有关的知识(含技能)体系的介绍,这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职业教育的最大区别。由于此部分内容体系庞大复杂,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借鉴,但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此部分内容变更快速,所以我们的建议是此部分后期内容的确定和具体实施最好是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共同完成比较理想。系统二:超我训练教学课程系统。通过高职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中小学养成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积累严重地阻碍了他们在大学的正常学习,而学生在中小学养成的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也会成为大学深入学习的障碍。如何帮助高职生改掉不良的习惯,改进中小学养成的一些不适应大学学习的“好习惯”,让他们做到以积极认真的态度,信心十足地完成好高职阶段的学习任务,实现让他们突破个人的能力极限并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好基础呢?根据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研究成果(人的大脑中潜植有“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能否获得奖励或取得成功是这两种模式之间能否实现转化的关键)和维克多•费兰克提出的“自我超越”理论(“自我超越”是指一个人总是能认清自己真正的愿望,为了实现愿望而集中精力,培养必要的耐心,并能客观地观察现实。这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一个能够自我超越的人,一生都在追求卓越的境界,自我超越的价值在于学习和创造),结合学生的成长是一种不断增强的反馈系统,我们创设了超我训练教学课程系统。超我是“超越自我”的简称,是指“突破个人能力极限的自我实现”。该模式的实质是让学生在不断成功的过程中体会成功并获得快乐。实施该超我训练教学课程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重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实现为学生的学习进步提供持续增长的动力;二是通过参加一些务实有成效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系统主要由思想激励课程并辅以活动课程构成。所包含的内容应有配合人生观、世界观、人格塑造、人文素质教育等内容相关的具体活动;也有正确认识互联网、进行职业规划、身心健康教育、建立正确的恋爱观、掌握正确教育子女和组织家庭的技巧;还应有与认知能力、协同能力、生存能力、创新创业和社会活动能力培养与提高等课程有关的活动。具体操作应按大纲要求分阶段分级实施。

四、教学队伍的建设

成长型思维如何培养范文6

[关键词]人工智能;国际商务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进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与商业模式正深刻改变人们的思维、生产、学习方式。关于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社会的冲击,已有不少论著。2016年,《自然》杂志刊发谷歌的“深度心智”(Deepmind),这将会极大的扩大人的能力。2019年初,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2019年8月29日,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智能教育创新应用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人工智能有望引领教育的系统性变革,推动人才培养更加多元化、更加精准化、更加个性化。世界各国纷纷制定规划,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智能教育的发展。以美国、新加坡等为代表的各国相继推出面向未来的新教育改革战略,不断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设计本国智能教育的发展蓝图。

一、未来智能社会的能力预测

未来社会各种各样的颠覆性变革,全球各种组织都在做预测。世界未来研究所[1]对未来社会需要的10中技能的预测:一是意义构建,二是社交智能,三是新颖和适应性思维,四是跨文化能力,五是计算思维,六是新媒体素养,七是跨学科能力,八是设计思维,九是认知负荷管理,十是虚拟协作。十种技能分别体现在三个层面,即人际交往能力、应用知识能力与工作技能层面。引入这些技能,旨在深入探索未来技能存在的世界,以及目前教授和衡量这些技能的方式,希望这些技能能够更充分地融入高校国际商务的课程。[2]

(一)人际交往层面——团队合作精神

人际交往层面主要指与他人有效合作,有效沟通,与不同背景的伙伴有效合作的能力,即团队合作精神。数据来源:世界未来研究所第一,跨文化能力。4个主要组成部分可以用来评估一个人的跨文化竞争力:知识组成部分、情感组成部分、精神运动组成部分以及情景组成部分。第二,社交智能。尽管社交网络平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联系,但它们培养的深厚友谊却很少。微信、Facebook等社交平台的主流化与普及鼓励人们以新的方式思考如何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3]第三,虚拟协作,即作为虚拟团队的一员,能够富有成效地工作,提高参与度,并展示自己的存在感。

(二)应用知识层面——逻辑性分析信息的能力

应用知识层面主要指个体可以逻辑性的分析信息的一系列能力,具体如下:第一,新颖的适应性思维。即熟练地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而非死记硬背或默守陈规。第二,认知负荷管理。以多种形式表现的信息流丰富的世界带来了认知过载的问题,人们只有学会有效的过滤和关注重要的信息,才能把大量涌入的数据转化为优势。第三,意义构建,即确定对方所表达内容的深层含义的能力。人工智能将取代仅仅需死记硬背、日常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工作,而对机器不擅长的高层次的思维技能、不能撰写为文本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三)工作技能层面——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

工作技能层面主要指个体可以成为一个问题解决者和决策者,包括计划和组织,解决问题,决策商业基础等。也就是需要如下的素质:第一,新媒体素养。由于可视化在技术时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过去信息的静态展示正在让位于信息图表和数据的动态模拟。第二,设计思维。从本质上讲,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反映了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结合。第三,跨学科能力。未来十年,专业领域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具有重叠性,所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会占据世界创新的中心舞台。第四,计算思维,即将大量数据转换成抽象概念,并基于数据的推理能力。随着人类社会中数据量呈指数级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职业需要计算思维和技能才能胜任。

二、应对能力结构变化的教育创新

未来社会中,人才能力结构的变化也会对教学模式产生新的需求,课程教学需要结合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创新,世界知名高校和一些国际组织也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数据来源:世界未来研究所

(一)能力结构及思维模式

世界未来研究所提出的十种技能的背后,所体现了以下一些基本的思维模式。同理心是指正确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进而做到相互理解、关怀和情感上的融洽。同理心非常有助于在虚拟空间中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增加团队伙伴之间的有效沟通。元认知对于意义构建能力十分重要。元认知知识包含三方面:学习者对于自己的认知,学习者对于学习策略和使用方法的认知。成长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在认知负荷管理、新颖和适应性思维、新媒体素养以及设计思维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长性思维是相对于固定思维提出的,固定思维者把反馈当做一种批评,成长思维乐于接受反馈,也从反馈中学习,反馈最终会产生积极的成长变化。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他们不会妄自评价他人,而是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并且去了解他们的世界观。跨学科一定有两种心态组成。首先,同理心。它允许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其次,好奇心。许多组织,包括IBM和IDEO,都开始从“T型”素质的角度来讨论这种技能,T型素质的技能组合中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但是杨壮①教授发现:现在π型人才已经在成为主流。所谓的π型人才是针对T型人才的一种升级,从字母的样式中就可以看出,π比T的下方多了一竖,所以它代表着“两专多能”,即除了你可能在高等教育阶段获得的专业能力之外,还需要有另一项专业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助于培养计算思维。未来的教育课程中应该纳入计算思维技能的发展,鼓励学生通过因果推理认知、元认知和其他技能来学习解决问题。这种模式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析他们在现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真实情况,来教授计算思维能力。[6]

(二)国内外高校教育模式创新

1.“鱼缸讨论”“鱼缸讨论”,也是一种促进学生讨论的教学小技巧,不仅让讨论者积极参与,更能让其他学生积极反馈。第一步,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参加讨论的学生围成圆桌坐在教室中间,就像是在被第二组观看的鱼缸里一样。第二步,坐在中间的组开始时长10分钟左右的讨论,的第二组学生要听着,并且评估第一组的讨论。第三步,做出反馈。这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环节,学生可以从熟悉的同学那里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了反馈确实会使得讨论变得更加激烈。2.项目式教学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也叫“项目式教学”,是一种通过让学生展开一段时期的调研、探究,致力于用创新的方法或方案,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困难或者挑战,从而在这些真实的经历和体验中习得新知识和获取新技能的教学方法。PBL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批判思维的能力。3.跨学科课程教学自21世纪以来,美国课程改革中出现了实用导向的跨学科课程,如ICT课程,环境教育和STEM课程。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STEM教育的核心是将原本分散的4门学科自然组合成一个整体,以项目探究方式进行综合性问题解决学习,以形成相应的综合。

三、针对国际商务课程的创新

结合世界未来研究所的十项工作技能、世界一流大学以及国际组织在教育方面的改革,结合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硕士(MIB)专业硕士教学情况,国际商务课程实际教学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7]

(一)培养同理心和元认知的实践方法

一种方式是开展课外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体验式学习活动有助于培养人际沟通和跨文化能力。例如:体验式学习周;商务礼仪情景剧等。另一种方式是线上项目,线上项目中,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投票互动式的方法来增加课堂活跃度,争取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课程中。国际商务课程是一门既要求专业知识扎实,又需要具备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的综合性课程。那么,在已有的小组活动中,可以在每次小组活动或者小组作业之后加入一个环节——组员互评与打分。一些课堂讨论的小技巧会有助于培养元认知的思维模式。一种方法是在课上开展限时讨论,讨论映射是一种将学生的实时讨论视觉化的方法,这种讨论技巧使学生能够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培养成长型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实践方法

在国际商务的案例分析中,引用PBL教学非常值得考虑。假设案例主题为跨国企业如何成功并购外国子公司,老师用一部分课时讲解完理论部分,提供参考资源之后,另一部分课时可以尝试组织PBL。一次PBL教学要分次给予问题,分次讨论。具体过程大致包括七个步骤:第一步,弄清不熟悉的术语;第二步,界定问题;第三步,头脑风暴(对可能的假设或解释进行集体讨论);第四步,重新结构化问题(对问题的尝试性解决);第五步,界定学习目标;(以上步骤为学生小组讨论);第六步,收集信息和个人学习(学生独立学习);第七步,共享收集到的和个人学习的信息(小组报告和讨论)。经过上述七步骤,完成一次PBL学习。在这个教学模式中,老师的角色是教学组织者、资源提供者、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合作者和研究者。在国际商务的课程中,有很多需要实际调研的案例报告,也有需要做营销策划的报告。创客空间则可以融入这种类型的报告中,结合导师的相关课题,最好有一定经费的支持,为学生的基于创造的策划提供完备的支撑。学生们可以就某个主题展开经验分享、头脑风暴、结合实际情况锻炼设计思维和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仅适用于学校,而且也适用于未来工作中。

(三)培养跨学科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实践方法

注重“国际商务专业+21世纪主题”的课程框架,希望通过超学科整合来弥补传统学科的缺点与不足,构建适切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框架。主题选择具有适当的弹性,为跨学科知识的联结提供空间。比如在国际商务课程授课内容中,注重添加区块链、人工智能以及中美、中欧关系等主题。在国内,“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最普遍和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所以提倡创建跨学科小组参加“挑战杯”大赛,比如国际贸易学院、国际商学院以及工程管理学院组建团队参加挑战杯,成员对不同学科都有相当的专长和良好的基本知识:国际营销、国际文化视野以及数据分析基础,在这样的团队中,更可能激发出新的思维和优秀的方案。

(四)全案例情景式教学

不同于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案例情景式教学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开展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首先,准备阶段。针对国际商务专业硕士课程的专业特点,结合知识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案例作为分析材料。其次,授课阶段。在该阶段,教师讲授知识点之后,就将案例发放给学生;接下来就是考验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学生可以自发组成小组,根据案例内容,并结合自己能力和长处与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案例讨论,而在这当中,教师主要的角色是组织和引导学生。最后,拓展阶段。在学生汇报案例内容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探讨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个环节进行自查,发现自己是基础知识点薄弱还是实践能力欠缺。通过该阶段,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水平,学生也可以发现自己作为专业硕士能力缺失的部分,从而双方进行查缺补漏。

四、总结与展望

结合国外高校及国际组织已有的模式,针对未来社会所需十种能力的培养方式如何应用在国际商务课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活动和思维模式培养技巧,如在线学习(以MOOC为主)、讨论映射和鱼缸式讨论、项目式学习(PBL)、案例分析和创客空间以及课上的投票互动式环节等,希望对国际商务课程的改革创新有实质性的辅助作用。要想在未来取得成功,需要成为适应性强的终身学习者。随着组织形式和技能要求的快速变化,要求每位个人都必须具备远见,重新评估自己需要的能力,并迅速整合合适的资源来培养和完善需要的能力,适应万众创新时代,并形成决胜未来的新的竞争优势,赢得人工智能时代世界高等商科教育领域中的话语权。注释:①杨壮: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联席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美国福坦莫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终身教授,著名领导力专家。

【参考文献】

[1]InstitutefortheFuture.FutureWorkSkills2020[EB/OL].[2019-11-09].

[2]LiuJie.TheOptimizationStudyofGeneralEducationPracticeEffectinOurCountry[J].学术界,2013(12):283-290.

[3]陈妍蓓(编译).欧盟关注终身学习关键能力培养[J].世界教育信息,2019,32(10):74-75.

[4]段世飞,张伟.人工智能时代英国高等教育变革趋向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9(1):3-9.

[5]王文.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4):187-188.

[6]吴朝晖.智能增强时代的学习革命--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的发言[J].世界教育信息,2019,32(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