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范文1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主要课程经济学、农(林)业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林)业技术经济学、农(林)产品营销学、农(林)业政策学、农(林)业概论等、农学概论、畜牧学概论、微积分、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农产品加工概论、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经济调查与方法、政治经济学、经济法、国际农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土地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管理学原理、金融学、会计学原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基本原理。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毕业后既可以至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行政、人事)、市场分析和营销策划等工作,也可以进入大中型农牧企业和食品加工贸易企业、与农业和食品产业有关的金融投资、流通贸易、加工运输、科技开发、新闻传媒、咨询服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建筑、房地产、农业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建筑/建材/工程;

2 房地产;

3 农/林/牧/渔;

4 多元化业务集团公司;

5 新能源。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销售助理等工作,大致如下:

1 销售助理。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要求

1.掌握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相关的农(林)业科学知识和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

3.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组织协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农(林)业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动态;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范文2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

引言:

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从投资决策截止到竣工结算的过程管理,在控制工程造价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是事前控制思想的真正体现。倘若不对建筑工程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是不可能使投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预期投资目标的。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个目的是避免投资出现突破限额的情况,另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是帮助施工、建设、设计单位强化管理,充分利用诸如人力、物力与资金之类的有限的资源,以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以,要想加速与保证经济发展,就要抓好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工作。

1、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1 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原理———全过程动态控制

工程造价控制是全过程的,即是指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造价的预测开始,到工程实际造价的确定和经济后评价为止的整个建设期间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在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控制中,要以设计阶段为重点,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内。具体说,要用投资估算价控制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初步设计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控制技术设计和修正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或修正概算造价控制施工图设计和预算造价。

其次,工程造价控制是动态的。任何一个工程从决策到竣工交付使用,都有一个较长的建设周期,在预计工期内,许多影响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使得工程造价在整个建设期中处于不确定状态,直至竣工决算后才能最终确定工程的实际造价。同时,项目的造价控制紧紧围绕着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的目标也是动态的,并且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始终。

1.2 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方法

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贯穿各个阶段。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应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其中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手段。工程建设全过程各个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方法有可行性研究、限额设计、价值工程、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

2、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措施

2.1 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但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有得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项目的经济规模、工艺的评选、设备的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据资料统计,在项目建设各大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即达到80%~90%。因此,项目决策阶段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决策阶段之后的各个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

投资估算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决策性的文件,是研究、分析建设项目的经济效果的重要依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投资估算就作为设计任务下达的投资限额,对初步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因此,在经济工作中应该实事求是的反映设计内容,反映建设地区的经济状况,从估算开始就要正确完整地反映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从工程规模和项目内容上真实反映设计意图。主要工艺要进行多方案比较,方案要优化,设计方案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经济上更应合理。所以工程造价人员从建设方案的优选开始,就应该渗透到设计的全过程中去,按照工程造价管理的原则,合理预测投资估算中各种动态因素的变化,尽可能打足投资不留缺口,这是编制投资估算工作的关键,也是下阶段的重要依据。投资估算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依据现有的资料,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数额进行的估计投资额,它是可行性研究报告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之一,是项目确定融资方式、进行经济评价和方案优选的依据之一,是设计阶段编制设计概算、确定限额设计投资目标的依据之一。

由此可见,投资估算的准确不仅影响到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和经济评价结果,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编制的准确度。经审批确定的投资估算值即作为下一步指导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依据。投资估算对于项目的决策及成败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造价人员要参与编制或审查投资估算,应做好投资估算指标的积累,建立工程造价的信息网络,及时收集工程造价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修正,补充与完善。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对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评价,对拟建项目的技术先进和适用性、经济合理和有效性,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多方案比较与综合评价得出是否投资的结论性意见。

2.2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能使项目建设缩短工期、节省投资、提高效益。而至施工开始,通过技术组织措施节约工程造价投资的可能程度只有10%左右。因此,在满足项目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将使工程造价大幅降低。充分挖掘设计潜力,将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所在,为此要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范文3

关键词: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2-0136-02

一、投资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

项目技术分析与经济分析是可行性研究中两个有机组成部分。经济分析主要针对所开发的产品,采用的工艺条件以及生产过程进行经济分析,确定它的经济效果,同时在此基础上,实现最优化的经济效果。而技术分析评价着重于对所采用的技术事项进行技术上的分析,确定它的先进性,实现的可能性以及产生的影响,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最优化的技术。经济分析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的基础,只有在一定的经济效果基础上,才能谈到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现的可能性。如果仅谈到技术的先进性,不讲经济效果,要实现也是不可能的。某项技术是十分先进的,也没有公害,生产率很高,工人劳动强度很低,但由于投资额庞大,经济效果很差,投资回收期限很长,那么这个项目的建设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实现的。

另一方面,经济效果受制于技术手段,经济分析的结果也要建立在技术分析的基础上,用技术分析作为保证。提出过高的经济效果指标,不考虑技术实现的可能性,必将会给项目分析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经济效果也受制于技术方法和手段。技术评价与经济评价并非总是相矛盾的,先进的技术带来的往往是较好的经济效果和较高的生产率。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实际过程中,应该首先分析采用工艺技术等有关技术问题的先进性,实现可能性,产生的有害影响等,然后进行经济效果分析。在有了经济效果的基础上,再反过来修正采用的技术。这样的过程反复交错进行,以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采用最适合的技术,保证项目的有利可图和顺利实现。

二、投资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基本原则

(一)先进性原则

投资项目拟采用的技术,其先进性具体表现为工艺的先进性,设备选型的先进性,设计方案及产品方案的先进性,技术经济基础指标参数的先进性。从设备的选型来看,生产工艺设备的先进性,不仅要求主机先进,与之配套的辅机及备品备件也应是先进的。在坚持技术先进性的同时,还应与科学性,即与技术合理性相统一。

(二)适用性原则

技术上的适用性是指拟采用的工艺和设备能适应生产要素的现有条件。适用的先进技术应该成为技术评价和选择的一项基本原则。一般来说,判断技术适用性的标准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能否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充分地,合理地、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降低原材料,特别是能源的消耗,相对地节约资金。

2.能否改善产品质量,并有利于新兴产业和创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是指投资项目拟采用的技术,应能以一定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对项目技术分析,必须对投入与产出进行研究与衡量,说明需要投入多少费用。衡量和评价其经济上的合理性,这是技术经济性的核心内容。

三、投资项目技术分析的基础及方法

在可行性研究的技术评价过程中,首先要分析对象技术的性质,只有对技术的性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以后,才可能对技术进行分析评价。技术的性质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技术的形态,有物质和方法的区别。如机械制造系统的自动线生产、专机生产、生产所具有的技术形态应不尽相同。

其次是技术的相关领域影响技术的主要方面,技术连接的相关程度。

最后是涉及的基础技术学科领域,通过对对象技术的分析研究,明确对象技术的性质,这样才能找出比较相近的技术方法和竞争技术,从而加以对比和分析评价。

(一)技术分析的一般内容

一般来说,对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技术分析主要涉及到技术的内容,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工作原理、工作机构、构成要素、使用方法、生产方法等技术问题。

2.制造过程动作原理、装置的组成及材料的消耗、输入输出物(包括原材料、产品、排出物、中间产物等)的联系。

3.服务方式。使用方法、采用装置及基本原理等技术问题,以及建筑方式、结构和功能,地区风貌及建筑风格。周围环境、交通状况,气候条件,工业布局等有关问题。可行性研究的技术分析主要围绕着这些内容展开的,最主要内容是工艺与设备分析和选择。

(二)技术分析的方法

方法一:

1.确定分析范围,明确进行技术分析的前提条件,技术范围,应该讨论和确定一些事项以及主要产生影响的种类、范围等。

2.说明对象技术的概要:相关的一些技术和竞争技术的分析对比。

3.确定对象技术的先进性程度和技术实现的可能性。

4.寻找对象技术给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带来的和将要带来的影响。

5.明确这些影响所属的领域,明确这些影响的特点,并就采用的相应对策作简单的说明。还要有详细的研究对策,明确评价的标准。对对象技术的先进性,实现的可能性及影响的分析结果和对策作综合评价,从而确定采用对象技术。

方法二:

1.根据对象技术的概要,明确技术应用的目的,了解社会的要求,确定技术的范围,把握现有技术,整理技术内容,确定对象技术的先进性及实现的可能性。

2.影响的整理、分析。确定影响产生和原因,后果及影响涉及的方面和程度,寻找对象技术的影响,指出预想的影响,从多方面反复进行这一工作。

3.研究对策,探讨为消除或减少预想的危害应采用的措施,综合评价,对最后的选择提出意见。

(三)项目生产工艺分析评价

生产工艺是技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艺流程是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它不仅直接涉及项目投资多少,建设周期长短,对未来产品质量和产量,对项目经济效果有直接影响。确定生产工艺路线时,还涉及到采用不同设备,不同的工艺方法和其它工艺因素,即不同的实施工艺方案。要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对具体的工艺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除技术因素外,还要考虑生产工艺过程中劳动与物化劳动的占用与消耗。为了选出既符合技术标准,又有较高经济效果的工艺方案,必须进行全面综合的工艺方案比较。工艺选择除遵循技术先进性、适用性;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等总的原则之外,还要具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工艺技术的选择要考虑主要原材料影响:在某些情况,原材料对工艺选择有着决定性影响。对拟建项目工艺方案的技术分析时,需要确定同某种工艺相适应的主要原材料是否有长期稳定的供应。

2.前后工艺要注意均衡协调,每一道工序要顾及前后工序的影响。评价工艺技术,主要应从生产过程角度看其总工艺技术的选择考虑是否合理,是否最优。

3.工艺选择应考虑市场需求的影响。不同工艺可以得到不同性能、不同质量、不同品种的产品。市场需求经常在发展变化,工艺技术要灵活,要尽量保证产品多品种、多功能以及产品升级换代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要有应变能力。这一点,对于生产消费品的建设项目来说尤其重要。工艺技术应尽量满足综合利用,提高综合效益。

总而言之,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技术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与时俱进,力图选择精湛的技术工艺,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与财富。

参考文献

[1]韩静轩,马力.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风险的分析与测度[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4L200l,(3).

[2]刘梅.浅析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范文4

关键词:价值施工 建筑施工 成本控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施工企业逐渐形成了以施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经营模式,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成为制约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便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节约成本的投入,创造出满意的经济效益,是建设好每一个施工项目的关键。

1 项目施工成本的组成

项目施工成本包括施工中构成工程实体的全部材料费.为确保施工生产而支出的机械台班费或租赁费,支付给生产工人的人工费,以及项目经理部为组织和管理施工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企业管理成本是指施工企业各个管理层.为了组织施工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性费用支出等。

2 价值施工的基本概念

价值施工法是将技术与经济价值结合起来研究生产和管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其核心理念是以最低的成本来实现其必要功能并注重提高其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

2.1 价值的概念

此处的“价值"是指评价某一对象所具备的功能与实现它的耗费相比合理程度的尺度。 “对象"可以是包括产品、作业在内的项目中具有价值的所有客观存在。价值施工中价值高低表明产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的程度。产品价值高,其资源利用程度就高;产品价值低,其资源就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有继续提高的空间。

2.2 价值施工

价值施工(Value Engineering,VE)最早于40世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施工师麦尔斯提出。随着日本欧洲等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对价值施工的认可和推广,现在,价值施工被公认为是非常成熟和有效地技术经济分析方法。价值施工,是指以产品或作业的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为目的,力求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来实现产品或作业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管理活动。在提高产品功能的同时不增加成本,或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影响其功能。

3 价值施工的基本原理

我们可以把价值施工的基本原理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3.1价值施工追求以最低的成本使产品或作业具有适当的价值

这里的成本含义相当广泛,既包括产品研制成本和生产后的储存、流通、销售的各种费用,也包括使用过程中的费用等其他方面。

通常情况下,产品或作业的功能与制造成本成正比,与用户在使用中所花费的使用成本成反比。价值施工的目的就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用户所需求的功能。

从价值施工观点考虑功能和成本的关系,可以从下列途径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功能不变,成本降低;成本不变,功能提高;功能提高,成本降低;成本略有提高,功能大幅度提高;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下降。

3.2价值施工的核心是对产品或作业进行功能分析

在项目设计时,既要进行结构分析的,又要进行功能分析,从而确定必要功能和实现必要功能的最低成本方案;在项目施工时,既要对施工结构、施工条件等进行分析,又要对项目建设的施工方案及其功能进行分解,以确定实施施工方案及其功能的最低成本计划。

3.3价值施工是以集体的智慧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因为提高产品价值涉及到产品的设计、制造、采购和销售等环节,为此必须集中人才,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发挥各方面、各环节人员的积极性,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

4 价值施工的工作程序

根据我国价值施工的工作标准,结合项目施工的特点,施工项目的价值施工工作程序可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分为十个步骤来执行和实现。

4.1准备阶段

4.1.1对象的选择

选择价值施工对象时一般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优选考虑企业生产经营上迫切要求改进的主要产品,或是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二是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大的产品或项目。设计方面:选择结构复杂、体大量重、技术性能差、能源消耗高、原材料消耗大或是稀有、贵重的奇缺产品;施工生产方面:选择产量大、工序繁琐、工艺复杂、返修率高、废品率高、质量难于保证的项目;成本方面:选择成本高、利润低的产品或在成本构成中比重大的产品。

4.1.2组建价值工作小组

价值施工小组的建立,要根据选定的对象来组织,也可在班中组织,还可上下结合起来组织。

4.1.3制定价值施工工作计划

价值施工的工作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预期目标、小组成员及分工、开展活动的方法和步骤等。

4.1.4搜集资料

明确搜集资料的目的,确定资料的内容和调查范围,由针对性地搜集信息。搜集信息资料是一项周密而系统的调查研究活动,应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

4.2分析阶段

4.2.1功能系统分析

功能系统分析是价值施工活动的中心环节。具有明确用户的功能要求、转向对功能的研究、可靠实现必要的功能三个方面。

4.2.2功能评价

功能评价包括研究对象的价值评价和成本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价值评价着重计算、分析研究对象的成本与功能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平衡。成本评价是计算对象的目前成本和成本目标,分析、测算成本降低期望值,排列改进对象的优先顺序。

4.3综合评价阶段

4.3.1确定改进范围

价值施工对象经过以上各个步骤,特别是完成功能评价之后,得到其价值的大小,就明确了改进的方向、目标和具体范围。

4.3.2进行方案创造

方案创造是从提高对象的功能价值出发,在正确的功能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应该进的具体目标,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能够可靠地实现必要功能的新方案。

方案创造是价值施工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步。准备阶段和功能系统分析都是为方案的创造和优化服务的。方案创造的理论依据是功能载体具有替代性。这种功能载体替代的重点应放在以功能创新的新产品替代原有产品和以功能创新的结构代替原有结构方案。

4.3.3评价改进方案

方案评价就是从众多的备选方案中选出价值最高的可行方案。方案评价可分为概略评价和详细评价,均包括技术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将这三方面联系起来进行权衡,则称为综合评价。技术评价是对方案功能的必要性及实施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评价;经济评价是对方案实施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社会评价是对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后果的分析评价,综合评价是根据以上三个方面评价的内容,对方案价值大小所做的综合评价.

4.4活动成果的验收和总结

企业开展价值施工的目的在于提高产品的价值,取得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功能分析、方案创造和实施等一系列的活动,实际取得的技术经济效果如何,必须认真进行验收和总结。价值活动成果的总结,就是将改进方案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与原设计进行比较,以考查方案所取得的综合效益。

5 结语

价值工程虽然起源于材料和代用品的研究,但这一原理很快就扩散到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在工程建设和生产发展方面,大的可应用到对一项工程建设,或者一项成套技术项目的分析,小的可以应用于企业生产的每一件产品,每一部件或每一台设备,在原材料采用方面也可应用此法进行分析。在组织经营管理方面。价值工程不仅是一种提高工程和产品价值政技术方法,而且是一项指导决策,有效管理的科学方法,体现了现代经营的思想。到目前为止,价值工程已发展成为一问比较完善的管理技术,在实践中已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实施程序,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其必将拥有更为广阔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生谦.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4.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范文5

1.1“211”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原则与依据具体说来,本方案的课程体系结构有四部分组成:(1)通识教育领域课程。该领域课程培养学生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使之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这些课程包括军事理论与技术技能训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概论、大学体育、大学英语以及计算机课程等。(2)学科基础教育领域课程。该专业领域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理论与基础知识;学生分析、解决生产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生产系统组织与管理问题的能力。这些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A、概率论和数理统计A、大学物理、工程实训A、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子电工技术基础等。(3)专业核心领域课程。该领域课程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使之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的能力。该课程包括计算机绘图、管理学原理、基础工业工程、运筹学、运筹学课程设计、质量工程、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物流设施与规划、物流设施与规划课程设计、系统工程、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生产系统综合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4)专业选修及实践实习领域课程。该课程包括工业工程专业英语、机械产品三维造型与创新设计、机械CAD/CAM技术、数控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管理信息系统、java语言程序设计、经济学原理、工程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现代物流学和专业社会实践等,这些课程旨在培养既具备坚实的机械工程技术基础、又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能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跨学科应用型人才。

1.2“211”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素质与专业、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为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方案规定学生毕业前除完成规定的课程学分外,学生还必须修读非本院、本学科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完成8学分,其中必须选修体育专项课程等,学生必须修满课外实践与创新活动5学分,思政类课程的实践学分5学分纳入自主修习课程考核。其次,“211”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共性的提高与个性的发展。创新是以思想的自由为前提的,个性是学生独立精神和自由思考能力的表征;如果说通识领域课程和学科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是为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那么专业核心领域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

2校企合作背景下的“211”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要求

为落实“211”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工业工程专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工业工程专业积极联系校外企业,与之对接合作,采取课程实训和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措施。

2.1明确实训大纲,规范实践教学过程为了使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取得效果,“211”人才培养方案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所有的实训课程都有实训教材或指导书,这些实训教材或指导书由本专业的老师集体编写和修订,并贯彻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2)实训课前,教师和实训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备课,检查实训设备、设施的性能和实训材料的有效性,以保证实训的正常运行。(3)实训教师需严格管理学生,向学生讲明实训规章、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认真批改实训报告。对那些违反实训章程,操作不规范的学生,应该明令其停止实训;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实训报告,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重做。(4)实训结束后,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撰写实训报告,并认真批阅报告,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评定成绩,将其记入实训成绩档案。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范文6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技术经济学;学生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24.4?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84-02

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1],可见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启发式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为前提,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动力,以获得最大限量的知识为目的。笔者结合多学期的教学实践,对《技术经济学》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总结,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

一、《技术经济学》课程特征与教学要求

《技术经济学》是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核心内容是一套技术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提高技术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工具[2]。技术经济问题,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农业和工业、交通运输和邮电、商业和外贸、教育和文化、金融等;存在于生产建设的各个阶段:试验研究、勘测考察、建设施工和生产运行等。

本课程要求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用系统的观点去研究技术经济问题,要求在教学中坚持以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使学生能运用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来研究、分析和评价各种技术实践活动。

二、《技术经济学》启发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费时费力,学生的兴趣又不高,难以适应技术经济学的知识更新快、统计软件多、应用范围广需要。要使本科生能学以致用,必须从理论、方法到操作实践都要设计到课程教学中。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就是老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案例分析、试验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思想[3],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将多媒体与板书教学法相结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信息量,使教学内容直观、图文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在板书上着重推导公式或分析计算步骤,便于学生能充分理解知识点,吃透公式,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示例操作,演示繁琐计算的EXCEL操作,让学生从繁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能够实现工作的高效率。多媒体与板书的恰当结合,不仅可以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而且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学生课堂参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多途径、多方位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参与,启发与引导学生探索理论内在规律,实现讲授与探究、讨论相结合,教师做指导,学生当主角,突出学生主体地位[4]。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是不错的选择。首先,让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碰撞出思想火花;讨论过程中,学生与老师进行沟通,形成师生互动;然后,由每小组指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大家的观点相互补充;最后,汇集大家的意见,一般都可以得到完美的结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不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加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3.重视案例分析和课程设计,培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使学生对技术经济的整个学科体系有系统的认识,必须注重案例分析和课程设计。首先结合一个基本涵盖技术经济学整个课程的大案例,给出课程知识体系;然后据以进行各章节基础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掌握基本理论,并结合基础理论将案例分解,设计与基础理论密切相关的小案例,结合课程内容安排课时组织学生上机进行课程设计实践,使学生学能熟练应用。最后,要培养学生独立实践和团队协作的能力[5],比如,积极联系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参观实习的机会,同时邀请外校相关专业知名企业家和教师以讲座的形式授课,增进互动交流。

4.尊重学生的思想、差异、创造力,发扬教学民主。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条件是实行教学民主。发扬民主,营造和谐气氛,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魏书生曾经说过“民主就像是搭在师生心灵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连接心灵的这座桥梁就越坚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讲台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也可以上讲台表达他们的观点。比如在技术创新一章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在课下查找相关案例,对比不同技术创新模式的优缺点;然后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这样即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又能提高锻炼大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启发式教学法的灵魂是灵活,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灵活、有效地运用多种授课手段、多方面的知识点来引导、启发学生。无疑,对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的广度、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诚然,教学实践中,也需要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体会和要求,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1.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是转变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采用启发式教学必须先有正确的思想来武装自己。教师要转变其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

2.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启发式教学要求实现“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的目标。这一转变要求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保证学生学得好、快、牢。教师要利用一切条件和时间不断地学习,吸取各方面知识,来充实自己。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备课既要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又要把握教学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搜集相关资料。二是精心设计课堂环节,有计划、有节奏地完成课堂教学。三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适时点拨技巧,当学生没有信心时,能唤起他们的力量,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创造,激发学生创造的火花。当学生感到困惑时,要抓住时机指点迷津,启发学生。

3.积极承担相关科研项目,提高实践能力。《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一名教师,也要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走向社会,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来分析研究与学科有关的社会问题,把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体,积累一些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找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点,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这样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此外,也可以积极利用校内和校外有利资源,提升课程实践性。

参考文献:

[1]李爽.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启发式教育的创新[J].煤炭高等教育.2005,23(2):114-116

[2]吴添祖.技术经济学概论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于仁竹,陶虎,郑浩.谈启发式教学在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中的运用[J].科学与管理。2008,(4):74-75

[4]帅相志,谢德仁,范常荣.山东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发展对策[J].科学与管理.2008,(4):74-75

[5]黄永涛,王晓光.大案例背景下的《技术经济学》教学研究[J].民营科技.20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