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研究性学习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研究性学习报告

学校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1

【关键词】小学英语;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实施几年来随着新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我们一线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都有了可喜的变化。《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1]。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已被多数英语教师所采用。但如果仔细观察很多问题又会凸现。

一、课堂合作学习活动中出现的几个问题现象:

1、场面热闹,实效甚微。

在课堂中,当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任务时,学生可以离开座位获得更广泛的交流空间。在热闹的氛围中学生新奇热情,虽然有语言的训练,却也存在投机取巧的现象,如用中文问答,以求更快完成表格填写,甚至用中文进行其他话题的讨论。仅从课堂气氛看,场面热热闹闹,可实际效果和目标达成情况并不乐观。

2、优等生表现,众人旁观。

一段时间英语学下来,由于个人素质等方面原因,学生中出现了优等生与学困生。在一些小组中,小组合作成了优等生展示的舞台,学困生只是越来越沉默。在反馈活动中,优等生强强组合的小组,急于表现他们流利的表达和富有创意的表演,活动看似进展十分顺利。但其余学生在活动中又得到了什么呢?

3、争论角色,浪费时间。

在学Let’s talk时,学生自由选一个角色进行会话训练。当任务布置下去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都在为一个角色由谁来演而争论不休。往往就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时间浪费了,课堂教学任务因此完成不了。

总之,一堂英语课下来,给人感觉就一个字“累”。课堂中出现了“太吵闹”、“费时费力”、“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配对或分组学习”。针对这些失败的课堂经验,笔者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反复尝试,与其他教师交流,发现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效果不好的原因。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小组活动中的“无趣”、“无序”、“无声”、“无效”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探究,并与各一线英语老师们以此为专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其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供广大英语教师一起分享:

二、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

1、科学合理的分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办法通常有固定分组与动态分组两种。

(1)固定分组是指可依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状况,个性特点,组织操作能力以及课型情况等进行合理分组。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同质编组或异质编组。同质编组就是将同一层次的学生编为一组。同质编组有利于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异质编组则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在一组。异质编组有利于开展互帮互助的活动。[2]

我们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较多的是采用偶数的异质编组。偶数的编组利于学生在进行语言操练时两人交际和互动的需要。另外现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设计还不能每个环节都做到,大多数的要求和操练都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异质编组对于学生的互帮互助以及合作完成任务是非常有利的。

(2)动态分组。小班化教学中分组教学应用较多,若一成不变,学生之间过于熟悉或产生矛盾都会影响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以至于影响活动完成的质量。所以必须要有动态分组来调节和补充。动态分组主要有自愿分组与按见解的不同分成正反两组。自愿分组有利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按见解的不同分成正、反两组进行争论与辩论,在争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弄清问题本质。

固定分组和动态分组是我在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中常用的分组方式,我认为两者无优劣之分,但动态分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性和可控性都不是很强,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课型,灵活选择,交替运用,以达到理想效果。

2、明确师生定位,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首先要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角,既是活动参与者,还可以是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当小组成员集体合作不足以完成目标时,给予点拨辅导,观察倾听以确保他们的学习互动富有成效。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应由原来的“权威———服从”逐渐变成“指导———参与”,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中小组合作是否有效与学生是否愿意积极参与有很大关系。只有学生兴趣高涨,积极主动的参与,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他才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并且愿意与小组的成员积极配合,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尤其是对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如果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时,他们滥竽充数,只是等待别人的答案,甚至会出现违反纪律的行为。这样的小组合作只能是流于形式,根本达不到任何目的。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学媒体等。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很多,如教学内容的选择,在上面已经提到,一定要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并且小组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提出明确的活动目标,增强活动的目的性。也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积极开展组内和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让学生在竞争中自觉完善自己。在竞争时,教师应当随时做好记录,对学生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全面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

1、定期调换角色,使学生能力不断得以发展。

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异互补”的原则,教师应经常让不同特质、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重组。[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自信心强或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为倾听者的现象。学困生因听不懂而产生畏难情绪,故采取弃而不听的态度,很少主动参与合作学习,难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因此,小组成员要定期调换角色, 使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岗位上承担不同的责任。

2、课前准备到位, 使课内合作更出成效。

现行教材中有很多话题是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设计的,教师只需根据自己班上学生的现状,对学生稍加引导就可以开展活动。但也有些话题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要求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拓展。此类话题需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一定的准备,通过查阅有关材料或请教他人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整理。

另外, 在开展合作活动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讨论问题、倾听与表达观点、质疑与坚持自我、互相帮助与合作竞争等方面的能力。这是提高合作学习成效的关键。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 教师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逐渐提高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3、留足活动时间, 使学生的参与更有效。

大班教学班容量大、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参与度往往不均衡, 各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速度也不相同。教师有时为了完成教学计划, 常常让速度较快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而后匆忙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使得其他小组的合作形同虚设。

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因此, 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且有交流的需要时, 开展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教师要为大多数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这是学生有效参与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五、实施组组交流,扩大学习效益,保证积极互赖的生生关系。

积极互赖的组员关系是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提高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基本前提。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同时又是互相学习、促进的过程。有利于优等生去帮助学困生达到共同的发展,同时也要照顾不同的学生。例如在每次上新课时,在新授句子使用小组竞赛法,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说一个单词,直到把这个句子说出来为止,这就要求优等生去帮助程度稍差的学生,通过合作、互动来传播、交流信息以达到共同进步,同时又调动了课堂气氛。

课堂上搞小组纪律竞赛,学生必然为集体荣誉而增强自控能力,上课能专心听讲、用心思考,也会自觉地监督、提醒其他同学遵守纪律。借助游戏,枯燥乏味的单词记忆变成了充满趣味和快乐的活动,符合儿童心理,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兴趣,激发了主动性。借助小组目标,促使学生互助。组员在游戏前需相互帮助。游戏分为必答与抢答,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必答题要求人人参加,而且不能选择次序,达到了最底线的教学目标,而抢答题和附加分的设置则是上不封顶,鼓励了上进精神,有利于儿童个性培养。因此,竞争机制的导入也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充裕时间开展互助学习,增加了各组成员之间的团结,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运用多维评价形式,促进合作学习。

如果一个老师只成功地确定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合理地划分了合作小组,并让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而没有及时地做出评价,那很可能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丧失兴趣,不再有积极性。教师适时、多维的期待与评价对参加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运用多维评价,是提高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运用不可缺少的一环。

首先,在评价内容上,教师应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语言表达,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的评价。老师应及时地给出科学的评价,及时鼓励,给他们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对英语学习兴趣。同时,老师要有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让他们知道谁都会犯错误,怕犯错误就不会有成功。及时的过程评价会让学生更加自信,有满足感,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其次,除过程评价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应用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试着给别人以鼓励,给自己信心,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从而有效确保每个学生加入到合作学习中。

总而言之,只有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学校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2

关键词:德育 德育体系 德育网络 德育顽症 特殊群体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过程评价

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

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现状究竟如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双路中学原一年级173人,原二年级149人,原三年级165人;选取与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25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以前双路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与分析特别予以总结。

调查结果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 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

调查结果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调查结果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调查结果4、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构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

实验研究表明: 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认真分析,确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则,“以人为本”,树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抓基础、严管理、重建设、讲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学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德育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网络,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实施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学习研讨——实践体悟—反思重建”为主要抓手的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和策略。

1.抓学习研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研究”推广实验,要求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进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因此,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立足终身、管有特点、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

2004年刚进入实验,学校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的理论上。学校把我校的《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的开题报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部内容复印, 装订成简易小册,发给实验教师人手一份。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初步学习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习和感悟的实效、进一步营造学习氛围、丰富学习形式,学校通过交流、辩论和研讨,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学习目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校还组织了多次专题学习研讨活动。

2.抓实践体悟。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论学习是基础和前提,但光凭看专著、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悟,才能逐步达到观念的内化和迁移,并将内化了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校实验课题开题以来的推广实验中,十分注重抓教师的实践体悟,一方面充分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通过班级的班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德育管理实践的状况;另一方面,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每学期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一项专题研讨,人人上德育研究课、个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丰富的经常性的有指导的实践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坚实和宽阔的舞台。

3.抓反思重建。“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非常注重教师反思和重建能力的培养。主动的反思习惯、良好的反思和重建能力,是教师自我持续提高与主动发展,成为“智慧型”新型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我校将培养教师的反思和重建能力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作了积极的探索: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不仅是育人的主阵地。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注重研究新时期校园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研究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二是根据教师上交的“德育教育反思笔记”,校实验指导小组及时发现和捕捉教师实践研究中的“亮点”,并帮助其总结,形成案例或课题,开展个人特色项目的研究;三是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培养和提高教师反思重建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在组内积极倡导经常性的集体反思和重建,并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确定新的课题研究,为德育课题研究提出了更多新的内容,学校各实验教师向学校课题组申报了14个子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学校德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学校课题指导王贤银校长提出了“让校园充满教育,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智慧促进发展”的教育思想。

转贴于

三、形成德育体系、完善德育网络。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始终以全员育人为最高的目标。学校不断完善“健全网络——树立形象——升华精神——培育人才”的育人过程。德为人之魂。德育为立校之本。德育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健全了“一套班子十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一套班子”,即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即校园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十条线”是:①校长——政教----班主任一一学生一条线;②校长——政教——文明岗——学生一条线;③校长——政教——班委会——学生一条线;④校长——团委——团员同学——学生一条线;⑤校长——教导处——科任教师——学生一条线;⑥校长——住管员——学生一条线;⑦校长——值周教师——值日教师、楼层值周教师——学生一条线;⑧校长——总务处——后勤工作人员——学生一条线;⑨校长——家长委员会——社会人事——学生一条线;⑩校长——法制副校长——社区——学生一条线。这个德育网络对全校师生施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教育;收到了全方位育人、自觉育人的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全员自觉育人的良好氛围和风气。

四、充实课题内容,探索德育举措

1、抓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

(1) 结合我校实情,制定我校“校风学风整顿提高活动月”实施方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校风已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但我们共同认为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学风,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校又开展了学风达标活动,让我校的班风学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结合校风学风整顿情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

针对校风学风整顿的状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我校学风达标活动正在实施当中,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经过上述方案的实施 ,我校的班风、学风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3)利用习会,学习我校自编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

(4)加强班会课的研究,突出班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找出德育顽症,关注特殊群体。

1)研究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突出生的状况。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好,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为了生活,许多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年人和孩子,这些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这些孩子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顽症,在校突出生往往就是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群体。为此,我校把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突出生的教育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研究。

我校在校学生共463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人数为 170人,占在校生的36.7%,个别班达到30人,占53.6%。

通过我校的课题组成员共同分析,一致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①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在教育过程中受社会原因、教育原因、家庭影响等多方面原因,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表现出了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期望过高型等。

②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孩子存在人格缺陷。如因贫穷带来的自卑而又敏感脆弱的性格;因教育失衡而导致的品质退化;因教育手段落后,信息闭塞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封闭的环境导致的视野狭窄,思想保守宿命。

2)配合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针对突出生、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制定了一系列的转化、管理、教育方案。

1、 通过师生共同评定,确定突出生。通过调查,确定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

2、 针对突出生的个性,做个别研究,对症下药。 分析中学生的问题,也要像医生治病,诊断准确,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心灵和思想。其实,中学生的许多问题,往往可在家长身上或其他方面找到原因。俗语说的“有其子必有其父”。若一味追究学生的责任,往往会陷入与事无补的窘境。问题的原因找准了,解决起来就能做到有针对性。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家庭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人人适用、一用就灵的绝招。因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家长的情况(身体、心理、个性、思维等)都是有差异的。即使是一种好方法,不同的家长用于不同的学生身上,至少也要做一点因人而异的变动才能奏效。

3)联系家长,家校联合,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1) 家长联系,共同研究学生的个性及成长过程,分析其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以便对症下药。

2) 对特殊学生,发放家校联系单,每周五在校由班主任签名,反应该生本周在校情况,回家后由家长签名,说假期在家的学习及表现情况。

3) 引导学生每周做好自查自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目标及措施,对上周的情况加以小结。一式两份,一份班主任签名,带回家与家长见面,家长签名,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家校联合,共同教育。一份上交政教处存档。

4) 教给家长科学的育人方法,尊重理解与严格相统一,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不然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效果。要引导孩子接触优秀的文艺作品,使孩子得到美好与享受,针对年龄观、审美观。和孩子共同制订新学期新打算,探讨如何交友问题及良好的学习方法等。

六、改革德育教育方式,初探德育过程评价。

1、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教育,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的较为实用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利用习会时间,专心学习这些德育教材,然后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改变传统的德育评价为期末一次性评价为月评,实行过程性评价。以便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好自查,及时调整不当之处。并制定《双路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素养评价表》。

3、改变传统的表扬模式,将榜样与进步并重。每月一次的月评后,由班主任及全班同学推选一位表现好的同学作为榜样表彰,同时推选一位表现进步大的同学一样作为文明标兵进行表彰。充分发挥表扬这种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

4、通过安全、礼仪等教育和活动,加大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多方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为全体学生发放《安全自救自护常识》;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了《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校本教材并组织实施,在《远安民间文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征集采莲船唱词时将安全文明作为重点内容在“远安教育信息网”和师生中广泛征集。

七、延伸德育课题,促进教育发展。

学校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3

[关键词] 探索 研究性学习 课题

兰化一中作为首批省属示范性普通中学,要发挥好示范和辐射的带头作用,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个突破口。我校研究性课程学习经过上学期近半年的精心准备,本学期开学伊始即启动运转,跨入了课程的具体实施阶段,正经历了如下过程:

一、知识背景的准备阶段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初涉课程的新手,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因而需要提前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论指导,上学期学校教学处就及时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动态,首先为高一年级教师提供配发了《研究性学丛书》等资料和信息,供教师学习、参考和借鉴,为指导教师实施课程指导做了理论的准备和铺垫,使教师在一个相对较高层次上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从本学期看,大部分指导教师的工作是到位的,有一定的研究指导基础,能够及时点拨和参与课题组的研究活动,这与知识背景的准备不无关系。

其次,在学生中进行了研究性课题学习的宣传和动员。3月份初学校组织了高一年级师生参加的研究性学动员,聘请富有经验的教师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置、课程价值、必要课时、性质、目标、特点、实施步骤、研究方式、意义等,给了学生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并介绍了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要求,以拓展学生的思想视野,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和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课题的积极性,达到了思想认识的共鸣,使师生上下一致,热情大增,信心倍增。

第三,成立了兰化一中研究性课题学习专门领导小组,由教学校长、教学处主任亲自挂帅,并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在组织管理方面对研究性课题学习活动实行宏观统一规划、布置和指导,发挥了学校协调、整合、部署的作用,在组织领导环节保证了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指导学生确立研究性课题阶段

研究课题的确立是研究性学习活动重要的一环。我们采取师生双向合作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参与课题的积极性,课题由师生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和地区区域等背景提出,课题源于教师、学生之中,而后又被学生选中,回到学生中去。我们规定每科教师课题提出不少于5个,共征集课题48个;然后由学生进行了两次补充和完善,又提出了《黄河兰州段污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兰州市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我校特立洁纯净水的质量及其分析》、《兰州大砂沟风蚀地貌的形成》等16个课题,经过四次完善和征集,最终师生双向合作出题达64个,建成了“兰化一中首批研究性学习课题库”。之后,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了社会价值和可行性的判断论证,共同合作确定了课题。从本次选题看,那些与学生生活直接关联,涉及周边环境社会生活内容的课题普遍受到了学生的关注和青睐。

三、组建课题小组,编制课题研究方案阶段

“一年之际在于春”。研究性学习的“之际”就在与起始阶段对课题研究方案的编制是否科学可行。在组建课题小组中,我们经过多次研究论证,确定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运用自愿组合,适当调节的原则,先后组建了35个课题小组,并由各小组推荐产生了课题组组长。同时在组内又进行了合理的分工,进一步明确了课题实施过程中责任的明晰,达到合作研究、合作学习的目的。之后,在指导教师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集体参与下,讨论通过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问题、步骤程序等方案(课题计划),做到了课题实施的连续性、明确性,避免了盲目的随意开展,充分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步骤性和计划性。例如对《黄河兰州段污染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课题,学生与指导教师就编制了首先实地观测黄河兰州段的污染情况,接着在市环保局做专家采访、查阅资料、提取水样化验分析,而后再进行黄河兰州段污染源的统计、调查工作,最后做出调查报告,形成课题成果,并将调查报告寄给省市有关单位,以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对母亲河的关注。从开题报告和当前实施过程看,大多数课题组的方案是科学可行的,起到了统筹计划和指导活动的作用。

四、实施研究过程阶段

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特别是学校管理部门应尽其所能,创设良好的环境,既管理又服务于课题组开展工作。在环境创设方面,我们在课题起始时,就要求学校各口教育资源(图书馆、阅览室、网络中心、专用教室等)全力面向课题组开放,在办理预约申请的情况下下服务好研究性学习,尽可能地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在管理服务方面,我们以过程管理为核心,先后印制了《学生使用图书、电教、专用教室登记表》、《学生外出活动登记表》、《学生外出活动介绍信》、《学生研究性学习记录本》、《教师研究性学习教案记录》,统一规范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要求和进展,使课程学习初步达到了有章可依,有序可循的境地。现在,每逢周五下午,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我校正如火如荼、井然有序的开展着,成为了校园内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显示了这一新型课程的强大生命力。

学校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4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主动;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3)35-0022-04

作者简介 牟觉怀,柳州市北站路小学教师。

众所周知,人类已迈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的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明确提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的潜力。” 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各国就开始对本国的学校的教育系统作重大改革。而各国改革的一个基本点和共同点都集中在如何使本国的青少年具备21世纪所需要的“关键能力”。而这种能力可以概括为: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及责任感、终身学习的能力等。于是一种名为“研究性学习”(Project learning)的课程应运而生。

同志曾高瞻远瞩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必须找到突破的关键点。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和发展。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应再是仅仅教给学生一些固有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应该改变目前教学中封闭的脱离现实生活和偏重于知识技能传授的倾向,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投入社会生活、亲历实践过程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发现与体验的倾向,学会获取、分析、判断、选择信息,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课题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可以使学科的教学更具有生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课堂教学中空对空的模式和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会学习和全面发展的人。研究性学习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研究性学习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课题,引导他们参与到社会的实践之中。根植于教材,放眼于社会,真正使课堂教学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样要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升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走出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研究什么、发明什么,就是小制作等认识误区,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社会教育并轨。

对于教师来说,研究性学习也是一个新的、促进其自身发展的课程载体。它有助于教师改变对儿童的看法,重新认识儿童;有助于改变教师以往习惯了的、单一的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自身形成问题意识并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拓展文化结构和素养。

一、在研究性学习的大单元活动中实现,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

依照研究性课程的性质,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接受能力,课题组在每个年级中确定了一个研究的大主题。每个年级的研究小课题有十几个,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当时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时间等都据学生的情况随机而定。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身参与并体验了小课题的确定、开题报告的撰写、答辩、计划、调查、访谈、获得第一手信息、反馈、得出结论等一系列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人交往、合作、判断、分析综合等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同。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科研能力。学生和教师的收获都不小,家长对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也大为赞赏。但是老师和学生们也提出了不少意见,例如:研究性学习的使用手册很多且内容重复,填写起来比较繁琐,应该进行改进;每周一个半天的时间有时候还不够学生的外出调查和查询资料;在时间上是否能灵活处理。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由原来的每周三活动改成了“大单元主题”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三天的时间里集中精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结合到秋游活动中去。各班都在活动前定下了活动的详细计划,每一节课开展什么活动都做了具体的部署。四年级的研究主题是“食物与健康”,五年级的研究主题是“神奇的昆虫世界”,六年级的研究主题是“母亲河水与植物的生长”。这些主题都是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通过外出调查、上网查询、亲自实践等方式,对各自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四年级的学生在调查了食物中的各种成分后,开展了号召不吃零食的倡议活动,还有学生给市长写了信,将他们的调查结果向市长反映。五年级的学生研究了各种各样的昆虫,还制作了昆虫标本,写下了研究感受。六年级的学生研究的是我们的母亲河,学生将研究的报告用网页呈现出来,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柳江,激发人们保护柳江的意识。

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进行广泛的访谈,从书籍、网络等获取资料,从而在亲历整个过程的体验中获得了新的认识。在开展交流活动中,学生对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和观点进行讨论,甚至争论,真正做到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

二、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单元活动中实现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开展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以学为中心,依托小学各种课程,选择一些综合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在老师的辅助与支持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网络作为学生阅读或查找大量资料的工具来进行学习。教师支持学生使用各种工具,强调发现并获得知识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主动体验、探索发现,提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的学习活动。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养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真正把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网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网络中查找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内容,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学生在研究结束后,还将本小组的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用演示文稿和网页进行展示。课题组还制作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专题网站,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研究计划、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及心得体会到网站上,让人们去了解他们的研究情况。我们的研究性学习网站还引起了一个“研究性学习”杂志社的关注,并与我们课题组联系,希望我们能与他们合作。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得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能力的途径大大增加,从单一的教材和听讲、阅读、练习,扩展到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文本和媒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扩大了。

三、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助于教学生学会学习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要求教师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大单元活动过程当中,教师们深深地意识到:研究性学习只有和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才会更具有生命力。在数学课中结合春游我们设计了“春游中的数学问题”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在科学课中结合自然科学和劳动实践课学科开展了植物生长的研究。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培养了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美术学科中展开了“色彩与服装”的研究活动,把美的世界带给了学生;在劳动实践课中展开了“社区绿化”的研究活动,让学生大胆发现社区绿化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办法,让学生从自身做起,负责承包一些社区的绿化任务,担当小小环保小卫士,获得了社区居民的好评,把研究性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四、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对学生“单向型”与“双向型”认知学习方式的养成,其培养造就的学生在处理事务时常表现为“按部就班”。而研究性学习进入课堂,是让学生养成“探究型”认知学习方式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探究型”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其知识获取的途径来自于自身的探索活动,探究中将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假设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一发展变化将使学生能灵活、独立地应对各种情况,也将使学生更能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

研究性学习的设置,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使得学校课程对学生的整体发展与促进得到体现,并使得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大大增强。同时,它的设置还有效地改变以往学校教育中讲授式教学方式和接受式学习方式的状况,促进了学校的教育变革。“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增强了学校内部教师的团队合作以及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通过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因此,研究性学习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

五、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它要求人才不仅拥有一般继承性的知识,更要拥有能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表现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时空。实践证明在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积极的探究活动,批判地吸收教科书知识,不仅加深了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超越了现有知识,而且其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也得到培养。

研究性学习课题取材广泛,视野开阔,来源于学生的亲自实践活动和周围他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感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使学生体验和感受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寻找规律、分析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这样就能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知识再创造,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写出较高水平的实验报告。如张子慧同学的《柳江河水对植物的影响》实验报告,获得北京某位教授的赏识,推荐参加科学实验论文比赛并获奖。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各种类型的比赛也呼之欲出,学生参与研究和收获的成果也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教师都在尽力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们能到更广阔的空间去展示自己的风采,去诠释他们对生活、对科学真理的热爱与追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展研究性学单元活动,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使得学校课程对学生的整体发展与促进得到体现,并使得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大大增强。同时,它的设置还有效地改变以往学校教育中传授式教学方式和接受式学习方式的状况,促进了学校的教育变革。“研究性学习”与学科的整合,增强了学校内部教师的团队合作以及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发展。它有助于教师改变对儿童的看法,重新认识儿童;有助于教师改变以往习惯了的、单一的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师自身形成问题意识并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拓展文化结构和素养。

参考文献:

学校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5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实施程序;评价

教育部修订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甘肃省教育厅颁布的《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部分。而研究性学习,必修学分15分,所占比例最多。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实施程序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

一、实施程序

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分三个阶段,按四个步骤进行。

(一)三个阶段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首先,师生共同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参观等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题目。

2.实践体验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问题以后,学生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内容包括: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建立资料室并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

3.表达和交流阶段

学生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类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提倡多样化,即撰写实验报告或采取开辩论会、

研讨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刊物等方式,或通过指导老师主持的

答辩。

(二)四个步骤

1.准备工作

(1)教师培训。开学初,举行指导教师培训会,主要目标是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指导能力的提高。

(2)学生动员。开学初,召开学生大会,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价值。

(3)资源准备。包括人力资源、课程资源(图书、资料)、物质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仪器)。

2.选题工作

(1)教师报题。各学科组定主题,每位教师提供1~2个研究课题报学校教科室。

(2)学生选题。学生根据学校公布的指导教师和课题开设目录,选择适合自己的指导教师及研究课题。

(3)确定课题。在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教科室组织各年级组和学科组负责人召开课题评审会,对每个小组的课题进行评审确定。

3.研究实施工作

(1)学校公布确定后的各小组课题及学生选课名单。

(2)各指导教师负责建立课题小组,推荐组长1名,记录员1名,并指导小组制定、填写《永昌一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教师制订、填写《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工作计划表》,撰写指导

教案。

(3)学生按课题研究方案,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学习方式主要是小组合作研究,辅以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结合。

(4)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随时记录研究情况与各方面的收获。此本由学生保管,指导教师定期检查,作为平时评价的重要依据。

4.课题成果展示

(1)总结。在规定的学时内认真完成了研究课题,期末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总结》,组长主持写出1份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交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整理后报送学校教科室。

(2)展示。每个小组成员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特点,结合自己的特长,选择恰当的成果表述形式,向指导教师提交1份个人成果或总结,指导教师整理后报送学校教科室。表述形式不拘,主要有各种类型的研究论文、调查报告、活动设计方案、实物模型、多媒体软件等。

二、评价

(一)评价内容

1.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

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意见等。

2.学习和研究方法、技能掌握情况

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

(二)评价手段、方法

评价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我校制订的定量评价标准如下:

1.考勤(20分)。迟到1次扣1分;缺席1次扣3分。由指导教师负责评定。

2.表现(30分)。“表现”主要指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信念毅力、合作分享、交流表达等方面的表现。由指导教师与小组长协商评定。

学校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6

关键词: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32-1

笔者通过近几年对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积累了一些关于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经验,现总结归纳如下,以期与同行切磋。

一、对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有许多教师对“探究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不能正确区分,常常把两者混为一谈。“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选题,重在体验中学习的学习过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的,重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是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大纲要求的,研究性学习要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

二、研究性学习特点

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二,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第三,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1.生物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课题选择好坏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关键,教师指导选择、确定课题,选择研究角度,确定切入口。课题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可操作性;②应与学生实际能力和教学内容相结合;③应与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实践相结合;④应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当代科技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的选择。

应根据课题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文献研究式,一般指学术理论较强或对中学生来说难于进行实验和观察而只能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来进行的研究,这类课题常偏重于增长知识和收集信息的训练,如关于细胞衰老、癌变的机理的探索。②调查研究式,在研究广泛的社会调查的资料分析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研究,社会问题、人文科学的课题常属于此类,如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③实验观测式,通过科学实验或观察来获取数据进行研究的课题。这类课题的关键是控制好有关条件,真实地记录变量,确保提取一定量的正确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数据,得出客观结论。如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④建模应用式,将生物学原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概括为以实物模型或数据模型为目的而进行,如设计小生态瓶。⑤学术思辨式,主要是指就某一中心议题建立几种不同的观点或论点,分头收集论据素材,再组织相互辩论来进行。经过思辨后还需做出总结,使其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如基因技术能造福于人类吗?⑥假设论证式,先就某一未知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所学原理和知识提出可能一种或多种假设,再用现有理论或实验加以验证的研究课题。

3.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时间安排。

尽量安排在非正常上课时间,(课题内容必须在特定时间除外),如寒暑假返校,五一、国庆放假,并在每次放假前一个星期发动,这样既考虑了学生正常学习,节约了上课时间,既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又增强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还解决家庭和社会实际问题。

4.活动前动员。

活动前动员的目的,主要是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激发学生对该题的研究兴趣,因此活动前动员不仅不可少,而且还要大幅度鼓动学生积极性。

5.实施形式。

根据课题内容及能力培养目标选择恰当组织形式。①集体讲座,通过集体讲座使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了解课题选择、研究方法、研究报告的撰写等。在讲座中举一些研究过程的实例,鼓励学生使其相信自己也具有像成人一样的研究能力和独立动手能力。②个人独立研究式。③小组合作研究式,一般由3―6名学生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为指导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④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全班集体讨论式,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全班同学往往需要围绕一个研究专题,各自收集信息资料,开展研究活动,取得结论或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学生在各自基础上深化研究。

6.资料整理。

研究性活动完成后,学生回校应及时整理有关材料,并开放学校图书馆给学生查阅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要保证报告的时效性。这样使学生对所做研究上升到理性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撰写报告。

实验类型的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用具、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数据的处理和现象的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等。社会调查类型的报告应有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时间及地点、调查的具体内容、调查的结果分析等。

8.成果汇报展示。

将各组的创新汇集起来,利用班会课或辅导课时间,在班上进行演讲,或利用实物投影仪或幻灯片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组与组之间进行点评,学生互评和师生共同讨论。

四、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总结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兴趣,以提高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积极性。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教师要加强自身课题研究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研究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应该少而精,以避免过多消耗学生的精力,影响学习成绩;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不能事事包办代替,处处居高临下,当然也不能只布置某个课题,无任何指导,放任自由;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以考试成绩、结果好坏论英雄,研究性学习重在学生学习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及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基础、技能、价值态度、健康心理是否有了自我提升;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刻苦研究的精神,防止学生知难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