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虫害专业防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虫害专业防治范文1
近年来,博乐市全面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牢固树立“绿色植保,公共植保”新理念,应用生物技术多样性理论,强化农业、生物措施,辅以化学防治,积极推进农业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农民减灾增收。
1专业化组织基本情况
博乐市农作物有害生物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较多,有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农民专业协会25个,棉粮病虫害防控示范区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合作社4个,其中棉花病虫害防控示范区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合作社3个,主要有乌图布拉格镇棉花协会、乌图布拉格镇棉花病虫统防统治服务队伍、达勒特镇棉花病虫统防统治服务队伍,是棉花病虫害防治组织。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控示范区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合作社1个,小营盘镇玉米协会,是粮食作物病虫防治组织。这3个合作社拥有人员1 257名,大中型药械240台,总作业能力每天1 600 hm2,运行资金1 090余万元。
2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
一是示范区内100%实行秋翻冬灌、铲埂除蛹,每年全市秋翻面积达78%,冬灌面积达65%,有效地降低了棉田害虫的越冬基数。二是结合农田管理,在7月15日前后和8月2日前后棉铃虫成虫羽化初期,隔行喷施2%过磷酸钙浸出液,消除草酸气味,既可驱避成虫又能叶面追肥。
2.2物理防治
2.2.1灯光诱杀。示范区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1 210盏,可用于4 840 hm2 大田示范推广,诱杀地老虎、棉铃虫等害虫成虫。示范区内按照4 hm2布放1盏灯,频振式杀虫灯的架设高度离地面1~2 m,在棉铃虫越冬代、1~3代成虫羽化高峰期22∶00—7∶00开灯(从7月15日开始每晚开灯诱杀成虫)。对该市田间主要害虫如棉铃虫、地老虎、玉米螟、甘蓝夜蛾、盲蝽等有很好的诱杀效果,另外对一些森林害虫如灯蛾、春尺蠖也有一定防效。此灯安装简易,操作方便,大面积使用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有利于农田生态平衡,保护农业生产安全。频振式杀虫灯每盏可控制3.3~4.0 hm2,诱杀害虫效果明显,且投入成本低,仅30~75元/hm2,可减少农药和人工支出750~1 500元/hm2 [1]。
2.2.2黄板诱蚜。在棉花条田周围每20~30 m悬挂1个20 cm×30 cm黄色袋子,袋子上涂抹黄油、机油混合液,悬挂高于地面50~60 cm。全市3~4月在温室、大棚内及村庄居民点附近悬挂黄板5万余张,5~6月在棉田周围设置黄板18万余块,覆盖面积达95%以上,示范区共制作黄板11万余块,覆盖面积达100%,尽可能减少棉花蚜虫的扩散危害。
2.3生物防治
2.3.1种植玉米诱集带。在棉花播种的同时,选育早熟玉米品种,在棉花条田间播种。主要防治1代棉铃虫成虫,每天早晨拍打心叶灭蛾和及时喷药防治,可减少虫源和棉田药剂防治。全市在棉田周围共种植玉米1 400 hm2为生态诱集带,通过集中防治,以减少棉铃虫田间的发生量及田间用药量。
2.3.2种植生态带。为了维持棉田生态平衡,每年种植小麦1 000 hm2 [2]。
2.3.3使用生物药剂防治害虫。计划在棉铃虫卵虫高峰期喷苏云金杆菌、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制剂,Bt乳剂含8~10亿活孢子,用量3 000~3 750 g/hm2,对水稀释200倍,“雪海”可湿性粉剂1 g含病毒多角体20亿,600 g/hm2,进行常规喷雾。
2.4化学防治
2.4.1消灭虫源。冬春季统一灭蚜源,使用呋喃丹防治寄主花卉46万余盆次,用吡虫啉、啶虫咪类药剂防治蔬菜温室、大棚520座[3]。
2.4.2早春防治。3月底至4月中旬在田边杂草统一喷防护带2次,每年防治面积达360 hm2,喷石硫合剂或专性杀螨剂将害螨控制在大田之外,减少大田用药[4]。
2.4.3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全面禁止使用高毒农药。①防治棉蚜:棉田点片发生期使用药液涂茎、药液滴心或用酰脲合剂进行茎叶喷雾。大田防治使用吡虫啉、啶虫咪、莫比朗等专用杀蚜虫药剂进行挑治。②防治叶螨:连片发生时,选择专性杀螨剂进行全田药剂喷雾防治,可选药剂有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 000倍液、5%尼索朗乳油2 000倍液。③防治棉铃虫:7月22日前后棉田基本喷施1遍NPV棉铃虫核多角
[1] [2]
病虫害专业防治范文2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问题;建议
1 我国农业病虫害专业防治的现状
农业病虫害专业防治队伍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根据病虫害的情况,选择最佳的防治时机,采用对口的药物,利用现代化的植保机械,达到预期的防治目标,合理的控制农作物的农药用量及次数,降低用药量,最大限度的保障产品的安全及农业生态的安全。从近年来的实施情况来看,机械防治水平大大提升,较人工防治时期有了很大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迅速增产。
2 实行专业化防治的意义
2.1 增强对 病虫害的控制能力
专业化的防治则必须建立专人负责,保证农药施洒及时,适量、方法合理等等,采用现代化的设备,控制压力,采取连片控制,增强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2.2 增强产品安全质量的保障
近年来,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农药残留都十分的关注,而当前形势下,农作物的种植却与其背道而驰,大量使用农药,不合理用药,不按照规范用药问题严重。采用专业化防治后,这一情况得到了有效地改善,大大降低农药用量,增强了系统防治的安全,从源头上解决了产品质量问题,保护了环境。
2.3 满足农民预期的目标
相对而言,防治病虫害是一项复杂、技术性较强、专业的工作,过去是由政府统一负责,但是现在则是由农民自主经营的模式,对病虫害的防治有了很大的自主性,很多农民对如何防治病虫害掌握不到位,大量的精壮劳动力走进城市谋取生活,我国的农业生产呈现出农民为主,盲目用药的现象严重,建立专业的防治队伍,解决了农民的困扰,为 农作物种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散户经营多,专业防治实施难
当前我国的农作物种植以家庭承包制为主,零散种植多,集中性的少,这为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专业防治带来了挑战。
3.2 防控病虫害的主体力量薄弱
近年来,进城潮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走入城市,导致农村的主要生产力由妇女老人承担,相对而言,除了体力不足外,这部分人群对防治病虫害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管理措施不到位,盲目喷洒农药,导致产量下降。
3.3 植保体系不够健全
从我国当前的农作物种植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一些县乡级的植保员在机构的改革中下岗,大量的专业性人才流失,导致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相对而言,植保工作繁复且辛苦,很多大学生不愿意选择这一行业,部分人员为了一些原因选择兼职,无法专职,影响工作效率。
3.4 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
我国专业性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效果评定效果差,收取的费用标准不一,方式不够规范,服务的内容也十分的单一,人员技术水平不等,后勤管理跟不上,导致管理体制差。
4 专业化病虫害防治的有效对策
4.1 探索适合的组织模式
病虫害专业化的组织模式建立健全对防治病虫害是一种有力的保障,可以实行企业共建,联建的模式,聘用专业性的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制定销售网点,设置配送的程序,不断地完善防治技术、专业人才、植保机械整合在一起,发挥综合优势。
4.2 完善基层植保体系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完善基层植保十分必要,加大投入,尤其是县级植保机构,改善植保机构的硬件设施,建立健全植保队伍,充实植保机构,建立健全基层的植保体系,为我国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4.3 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
专业化防治需要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初步建立的组织,必须给予足够的支持,包括资金、技术、政策等。建立专项的补贴资金,进行专业化防治。
4.4 建立健全专业的管理机制
结合地区发展形势,制定合理的专业化防治对策,建立健全服务方式,服务标准及用药的标准,用药规范、机械配置和使用保管、防效保障等环节进行规范。
4.5 强化培训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的识别、防治,加强对用药技术的培训,增强防治技术,注重机械维修,提高专业化防治队伍的建设。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的现状以及病虫害防治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对当前我国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不足以及防治对策有了新的认识,总之,提高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需要多部门共同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
病虫害专业防治范文3
传统的育种防虫害技术不仅盲目性较大,而且由于农作物隔代遗传的影响,导致其筛除的频率较低,因而培养出的优良性状很难在后代中顺利的保持下去。而转基因技术则是对于特定基因的定向转移,目的性较强。与传统的育种方法相比,突变的概率大大增强,并且这种技术打破了原有的种族界限,其优良特性可以很好的保持下来,并在后代中得到持续的表达。
二、转基因技术对于病虫防害的促进作用
根据以上所述,转基因技术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技术也取得不少的成果,比如农作物中常见的抗虫、抗病毒、抗真菌等特性,这些特性对于保持农作物较为优良的品质无不立下了汗马功劳,下面就对于转基因技术在促进这些病虫防害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1、抗虫特性
转基因技术发展到现阶段,取得最好的成果就是为农作物的病虫防害中培养出了抗虫基因。抗虫基因的过程就是根据细菌、植物或者昆虫体内发现的抗虫基因,将其获取并导入到农作物的体内,使得培养出的农作物也具有相应的基因,从而能够表现出抗虫的特性。这种技术最早起源于得到科学家对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发现,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得植物被昆虫食用后,在消化道内由细菌产生的毒素与昆虫自身肠道上的特异性蛋白相结合,从而导致细胞由于渗透平衡被破坏而破裂,其幼虫也由于母体的停止取食而死亡。这是最初转基因技术对于农作物抗虫特性的最大贡献。该项技术发展到后来,也逐渐延伸到像烟草、转基因棉花或者水稻等农作物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2、抗病毒特性
在防治害虫的同时,转基因技术也为农作物的生产带来了看病毒特性。举例来说,在以往烟草花叶病毒能够感染烟草等植物,从而使得后者的产量和性质降到最低。而通过观察感染后的烟草叶子可以发现,受到感染的烟草叶会在染病之后自觉的产生抵御病毒入侵的能力。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将产生这种抵抗性的基因引入到烟草的细胞中,并使得烟草能够产生此种抗病毒的外壳蛋白,进而对于该种类别的病毒表现出一定的抗性。转基因带来的抗病毒特性不仅于此,马铃薯卷叶病毒也是抗病毒的一个特性。每年因为该病毒而使得全世界的马铃薯减产达到200万吨以上。在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之下,人们首次建立了用卷叶病毒复制酶基因互补 DNA 核酸分子探针测转外壳蛋白基因植株中的卷叶病毒的新技术。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同时该领域对于转基因马铃薯的抗性机理也在做进一步的深究和优化。
3、抗真菌特性
转基因技术也在培养农作物抵抗外界真菌的侵袭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几丁质是真菌细胞壁的组分之一。几丁质酶可破坏几丁质。美国科学家已从灵杆菌中分离出几丁质酶基因并导入烟草中。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转基因烟草抗真菌感染与施用杀真菌剂同样有效,而且收成更好。目前,已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番茄、马铃薯、莴苣和甜菜,并正在进行大田试验。这一技术将对蔬菜和果实类植物抗真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4、抗细菌特性
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受到害虫、病毒和真菌的干扰,其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细菌的威胁。转基因技术自研究以来,就将抗细菌特性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目前国外已经将抗菌肽基因转入到烟草和土豆中。在比如Jaynes将天蚕素B基因导入到烟草中,并培养出相应的抗细菌的品种。据研究的资料显示,目前农作物中抗菌特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较为出名了除了上述所说,还有Wang等将来自抗病品种的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导入感病品种中,获得了高抗白叶枯病菌的转基因植物。将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果胶酸酯裂解酶编码基因转入马铃薯,转基因马铃薯在受到病原物侵染时,植物组织受伤,释放果胶酸酯裂解酶,该酶分解植物细胞壁,释放一种寡糖激发子,对软腐病的抗性大大提高;将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编码AHL合成酶的expI基因导人烟草,表达expI的转基因烟草对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侵染的抗性提高。
三、结语
病虫害专业防治范文4
关键词 槟榔;病虫害;绿色防控对策;海南万宁
中图分类号 S43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183-01
槟榔是棕榈科常绿植物,原产马来西亚,学名:Areca catechu,目前万宁市槟榔种植面积3.87万hm2左右,是万宁市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而且不需要过多的精细管理。然而随着槟榔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槟榔各种病虫害发生面积也逐年增大;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也逐年增多。
1 病虫害发生态势
1.1 槟榔病害
万宁市槟榔病害有20余种,主要有槟榔细菌性条斑病、炭疽病、褐根病、黄化病、叶枯病。据调查统计:2012年发生的面积中炭疽病5 706.67公顷次,细菌性条斑病3 786.67公顷次,褐根病1 040.00 公顷次,叶枯病2 500.00公顷次,黄化病8.00 公顷次。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害发生为害也进一步扩展和加重。
1.2 槟榔虫害
万宁市槟榔虫害有10余种,主要有红脉穗螟、黑刺粉虱、椰心叶甲、蚜虫;发生为害比较普遍和严重的是红脉穗螟、黑刺粉虱以及椰心叶甲。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药使用不科学
槟榔种植农民专业技术缺乏或薄弱,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得不到病虫防治技术的正面指导,未对症用药,见虫或定期用药现象普遍,使用农药中靶率极低,病虫害防治效果差,杀伤天敌且对环境也造成污染。
2.2 绿色植保理念缺乏
由于缺乏环保意识,无统一防控观念,造成病虫害重叠发生为害;农药使用量进一步增多,农药使用风险性越来越大。
3 绿色防控对策
3.1 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
槟榔病虫害防治首先要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实施科学防灾,集中关注槟榔病虫害重点区域,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加深槟榔病虫害防治的专业化程度,加强绿色防控,使得槟榔病虫害处于可持续控制状态,实现槟榔的稳定增产和保证其质量安全[1-2]。
3.2 落实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建立监测预警机制,遵循“长短结合、综合治理”策略,实施“一个结合、一个协调”的防控措施,达到标本兼治[3]。即专业化防治与农民防治相结合,全面应用生物、物理、化学防治及生态控制等技术措施。
3.3 加强监测与信息互通
政府要组织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槟榔主要病虫害发生防治动态的监测,及时开展虫情、病情联席会议会商准确,及时槟榔病虫害中期和短期的预测预报,在槟榔病虫害发生为害的季节,启动定期汇报制度,及时逐级上报槟榔发生为害的各种病虫害信息,为了能够科学有效的指导病虫害的防治,政府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方式及时槟榔病虫害发生的信息,并提供各种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4]。
3.4 大力推进专业化防治,加大统防统治力度
为了大力推进槟榔炭疽病等主要病虫害专业化绿色防控进程,随着农业、农村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政府要根据其新的要求,把握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形势,包括植保专业队、农民合作组织等,采取补贴的方式加大对专业化防治队伍的扶持力度,如通过喷药器械购置补贴各种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及各种财政专项补贴等[5]。
3.5 做好绿色防控示范基地
通过组织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的植保技术人员在槟榔种植区域,建立槟榔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通过政府立项,设立专项经费,专款专用,让广大槟榔种植户认识绿色防控,掌握绿色防控的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槟榔病虫害防治水平,确保生产绿色槟榔产品[5-6]。
3.6 加强财政支持,增加经费投入
槟榔病虫害的防治有很强的极灾性和公益性,为了确保槟榔炭疽病等主要病虫害能得到有效监测、示范培训并及时防治等,这就要求农业部门深入到槟榔种植地进行深入调查并主动反映实时灾情,积极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多渠道增加防治专项经费和必要的工作经费。
3.7 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
万宁市槟榔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任务,农业、林业等部门各领导要各负其责,加强管理,把植保防灾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加强炭疽病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病虫害应急防治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槟榔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5-6]。
4 参考文献
[1] 黄朝豪.热带作物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 黄山春,覃伟权,马子龙,等.我国棕榈植物主要外来入侵害虫及其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7(9):91-92.
[3] 罗永明,李作森.中国热带作物害虫及防治[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4] 郭巧生.最新常用中药材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病虫害专业防治范文5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1 林业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和现状
林业病虫害指的是在林木资源生长发育的期间或储存运输的过程中,遭受到其他昆虫的迫害或生物的感染而导致的林木资源表层上和组织上的病变,最终干扰破坏了树木资源的正常生理程序及功能的实现致使林木资源发育不良或死亡。
林业病虫害不仅影响了整个林业资源的生长质量,还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林业病虫害频发,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损失。虽然我国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林业病虫害的传播趋势仍然严重。这就需要我国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切实保持我国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林业病虫害的特点
2.1 种类复杂性
林业病虫害具有突发性,具体表现在病虫害的发生是突发性的,在发生之前很难对其进行预测和防患。我国森林面积十分广阔,病虫害的发生非常频繁。林业部门难以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全面的检测,因此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一直进行得不够彻底。另外,在我国的病虫害中,病虫害的种类多具有复杂性,例如泡桐叶甲、光肩星天牛、杨小舟蛾、马尾松毛虫以及最为普遍的蝗虫等,而这些不同种类的害虫的防治方法又是不同的,因而加大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2.2 影响广泛性
林业病虫害的灾害影响具有较强的广泛性。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通常不是局部的,它的发生往往影响整个县的上万公顷林业资源。而我国的林业资源种植又相对集中,种植林业的树种又比较单一,因此林业病虫害的传播速度较快。
2.3 虫类顽固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杀虫药剂也在不断的更新完善。与之前的情况相比,我国对林业病虫害有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就长远防治目标来看,却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害虫在药物的不断作用下,增强了其适应性和抵抗力,具备了顽固性,也就是所谓的抗药性,使得有些害虫通过治理后不再出现,而另外少数的害虫不仅会重复出现,而且其带来的灾害一次比一次严重,例如天幕毛虫、杨扇舟蛾以及松毛虫等害虫。
3 我国林业病虫害频发的原因
3.1 林业建设不合理
随着绿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林业面积也随之扩大,但是由于缺乏造林经验、对林业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我国林业的结构分布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林业面积集中和林业树种单一这2个方面。而正是由于这2个方面给病害虫的大面积侵入创造了可能。另外,我国的林业病害虫防治组织建设并不完善,在对病害虫的检疫、防治以及测报等各种技术上没有与时俱进,导致防治效果并不明显。近年来很多地区出现暖冬现象也是造成病虫害灾难频发的原因之一。由于冬天气温较高,很多害虫没有在冬天被冻死,而春天和夏天又是昆虫繁殖的高峰期,所以容易产生越冬害虫的数量急剧增加。
3.2 社会活动不合理
社会活动也是造成林业病虫害频发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受绿化环境的影响人工园林面积的扩大。由于人工园林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工创造的,因此,人工园林的结构单一,通常在同一个园林里种植同一树种,一旦有害虫侵入,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可感染整个园林。人工园林的生态系统和自我平衡能力的调节都比较弱,很容易受外界的刺激而失衡,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
3.3 非科学化的技术手段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现代林业关于病虫害的防治其主要方式是通过农药来进行治理。农药作为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在病虫害爆发之后,如果持续的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加强害虫的抗药性,还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另外,由于大部分的林业管理人员都缺乏专业的林业管理知识,对害虫的种类识别力低,导致胡乱用药现象的出现。这种现象不仅不能实现“对症下药”,而且会延误最佳的防治时间。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重要性的认识
要做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先要加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重要性的认识,认识到病虫害对林业资源造成的严重损失,增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迫感。国家要加大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投资力度,更新完善林业检测的相关设备。林业部门要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队伍的建设,积极展开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4.2 提高病虫害的预测水平
对病虫害的预测是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要努力提高病虫害的预测技术水平,始终将预测工作放在第一位。这就需要林业部门安排专业的人员对病虫害进行检测,并且还要保证检测的定期和全面,运用科学化的检测手段和专业仪器对病虫害进行全面准确的掌握,建立健全一个完整的病害虫预测体系。
4.3 全方位综合治理
对林业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不仅包括对病虫害的检测和防治,还包括对整个林业的生产管理进行治理。由于林业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部分,所以在病虫害的防治中还要对林木的种植养护进行改善和调节,起到预防病虫害的作用。另外,在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药注意“对症下药”,增强林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做到合理运用农药,并采取人工防治和自然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以实现防治的最佳效果。
5 总结
要做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就必须了解病虫害的特点以及我国频发病虫害的原因,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确保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从而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光华.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资,2013(36).
病虫害专业防治范文6
1.1防治手段不够科学
虽然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直在不断开展,相关技术也得到一定推广,使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但是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存在整体水平不够高、防治方法不科学、病虫害发生不规律等多方面问题,使当前的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手段无法满足城市园林绿化的实际需求,与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实际情况出现脱节情况,无法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1.2专业技术人员较少
在实践过程中,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民众的病虫害防治意识也不够强,导致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得不到有效开展。受环境较差、待遇较低、技术人员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工作存在很多困难,大大降低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效率,给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带来巨大阻碍。
1.3管理体系机制不健全
对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可知,推广手段不够先进、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是当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相关工作人员不注重病虫害防治措施的有效落实,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帮助解决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问题。同时,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大大影响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整体效果。
2、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的预防对策
2.1注重管理机制的有效完善,不断创新管理体系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注重管理机制的有效完善,加强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注重考核制度的合理构建,真正发挥管理机制的作用,进而真正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效果。同时,不断创新管理体系,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考核和监督,充分展示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性和先进技术的功能,确保相关措施得到真正落实,最终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水平不断提升。
2.2注重病虫害防治的监测,加强服务体系创新
由于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存在多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防治技术的推广、培训和应用等,并加大宣传力度和病虫害防治的检测,才能有效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病虫害防治能力,最终让相关工作人员在不断学习先进防治技术的同时,快速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同时,加强服务体系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如广播、电视等,不断增强民众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在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管理的过程中真正落实相关措施,以有效提高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可行性,真正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
2.3注重经费的科学分配,不断提高防治效果
在政府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的情况下,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合理配置各种经费,才能满足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求,有效提高防治技术人员的工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提高各部门的协调性,是解决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各种问题的重要保障。在相关研究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必须注重物理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的合理利用,不断推广先进病虫害防治技术,真正解决农药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
2.4加大防治技术研发力度,注重防治监督
在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序开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病虫害检测、预测、检疫等多方面的工作,有效增强单位和技术人员之间的联系,不断完善病虫害防治监测体系、预警体系等,不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动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最终减少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带来的影响。同时,不断增强城市园林绿化中各种植物自身的病虫害防御能力,真正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效果。另外,合理、科学地使用农药,严禁过度使用和不合理配比等情况出现,深入推广现代高科技技术,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3、结语